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醫務人員事蹟

醫務人員事蹟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吧,事蹟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務人員事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務人員事蹟

醫務人員事蹟1

【概述】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圈子圈套”為你整理了這篇結對幫扶醫務人員先進事蹟材料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全力幫扶百里杜鵑管理區人民醫院(下稱“百里杜鵑人民醫院”)建立5個特色專科+1個急救中心及1個重症監護室(下稱“5+2”任務)是增城區衞健系統的重點工作之一。百里杜鵑人民醫院為一家二級綜合性醫院,開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重症監護、普外科、骨科、婦產科、中醫科、兒科等臨牀科室。目前該院主要存在骨幹業務人才、醫療設備缺乏和診療技術相對落後等問題。

今年8月,增城區衞健系統派出第九批共6名醫務人員,以“組團”的方式,對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開展為期1—6個月的幫扶,全力完成“5+2”任務。截至11月22日,除增城區中醫醫院曾健球仍在當地幫扶外,其餘5人已返回增城。以下是他們在百里杜鵑人民醫院幫扶期間經歷的點點滴滴。

建立產兒科合作制度開展首例分娩鎮痛手術

區婦幼保健院劉春蘭幫扶百里杜鵑人民醫院婦產科

“在人生天命之年這個階段,能成為‘5+2’醫療幫扶組的一員,能為百里杜鵑人民醫院的醫療衞生工作做一點事情,覺得很自豪,很欣慰。一日百里人,一生杜鵑情。”――劉春蘭

剛到百里杜鵑人民醫院產科幫扶的第一天,正式交班之前,劉春蘭便立馬“上陣”手術室,對一名胎兒宮內缺氧的急診孕婦進行搶救。

原來,該患者為一位妊娠41+周初產婦,前一天晚上反覆胎監評分不好,胎監基線從當晚的140次/分,跌至次日早上的100―108次/分。劉春蘭和科室經過討論後,決定立刻急診手術,術中發現臍帶繞頸兩週,羊水過少,胎兒出生後輕度窒息,阿氏評分一分鐘4分,遂即聯繫一起幫扶的兒科主任喬忠祥。經過清理呼吸道、給氧,胎兒5分鐘評分8分,10分鐘評10分,新生兒轉危為安。由這個病例開始,劉春蘭便和其他幫扶專家建立起產兒科合作制度,更好地保障新生兒安全。

幫扶的第三天,劉春蘭、喬忠祥及幫扶專家姚伯亮共同合作,開展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首例分娩鎮痛手術,成功為一名初產婦施行順產手術,順利產出一名4。2公斤的健康嬰兒。更讓劉春蘭欣慰的是,當天接生的醫生是正式從增城區婦幼保健院進修回來的醫生,而負責麻醉的醫生,也是從區人民醫院進修回來的。“造血的意義,遠大於單純的輸血。”劉春蘭説。

兩個月的幫扶時間裏,劉春蘭先後開展了多次規範的教學查房和業務培訓,從站位到內容一點一滴進行培訓。同時她還在手術中手把手帶教,並更新婦產科常見病診療常規及急救流程,進行全院的產後出血演練,更好地保障母嬰安全。

組建急救中心提升醫院急救能力

荔城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陳宇斌幫扶百里杜鵑人民醫院急救中心

“東西部的差距較大,這個差距不是一天就能拉平的,要全民共同努力,一批又一批的幫扶工作者不斷付出才能實現。”――陳宇斌

“一窮二白”,是陳宇斌對百里杜鵑當地醫療衞生的最大感受。“窮”就是當地醫療資源相當的貧瘠,整個百里杜鵑管理區只有一家公立二級醫療機構,醫院業務用房是租用一家酒店改造的,其他配套用房全是臨時搭建。“白”就是人才技術力量及必要醫療設備空白。

根據“5+2”幫扶內容,陳宇斌負責的是急救中心建設。當時,醫院沒有設置急診科,沒有設備,更沒有人才,急救中心建設基本從零開始。

如何在緊張的業務用房中擠出適合的`場地建設一個急救中心,這是陳宇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在推進場地建設過程中,陳宇斌發現各項設施改造都遲遲沒有動工。一打聽,原來是醫院財務非常緊張,沒有多餘的資金進行改造。這時,陳宇斌自籌資金,帶領新組建的科室人員從粉牆、辦公用具、生活用具、病房設施、上牆制度、標識等方面親自動手建設,初步建設了一個簡易版的急救中心。

醫院抽調了16名精英醫護人員組建了急診科,但只有1個主任持有執業醫師證,其他人中有兩位持執業助理醫師證,其餘人員均為見習醫生。由於醫院待遇發放不準時,人員流動性較大,人才技術儲備難度大。

為改變這一局面,陳宇斌認為扶貧必先扶志。他培訓的第一節課是人生規劃,讓大家都認識到與其碌碌無為混日子,不如紮紮實實學本領。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5+2”團隊成員至少每月開展2次以上全院培訓,每天科室交班完均進行小課培訓及實操,全科室人員逐步掌握了應急搶救技術。以前120出車基本就是做搬運工,慢慢地都能進行一般的院前急救,有底氣把病人接回醫院處理,挽救了不少的生命。

急診科組建時只有一台老舊的除顫儀、心電監護、心電圖機及洗胃機等搶救設備,醫院並無資金購置設備。為破解這一難題,幫扶臨時黨支部多次與增城區衞健局領導彙報,在區衞健局領導及增城區相關醫院的大力支持下,捐贈了價值300多萬的醫療設備及13多萬資金,基本解決了設備問題。

全力提升科室診療水平

區婦幼保健院喬忠祥幫扶百里杜鵑人民醫院兒科

“建議選擇年輕一些的中級職稱以上輪換、持續幫扶一段時間,提升幫扶地區醫務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從而提升醫院的綜合實力,鞏固幫扶效果。”――喬忠祥

科室人員配置不全,醫務人員專業不清晰,整個醫療團隊沒有高、中、低年資的配比,隊伍過於年輕,整體學歷不高,醫療器械配置不全,檢驗檢查配套不全……詳細瞭解過百里杜鵑人民醫院的情況後,喬忠祥覺得,醫院整體醫療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間。

具體到他所要幫扶的兒科,更是困難重重。醫院沒有設置兒科專科,只有內兒科(成人內科和兒科),並且和急診科、傳染科、ICU、120、預檢分診等科室同在一個科室。幫扶期間,喬忠祥根據實際情況,申請將內兒科和中醫科調整在同一層樓,共用同一個護理團隊。

技術幫扶方面,喬忠祥負責每日早帶教查房,每週四大查房,每週四科室小講課。同時分兩期培訓新生兒高級生命支持,培訓對象包括婦產科醫生、護士、麻醉科醫生、兒科醫生等,手把手操作教學,做到人人動手,人人過關,並打印試卷考試,照相存檔。

完成兩個月的幫扶後,喬忠祥明顯覺得科室有了很大的改觀,科室管理比以前也有明顯好轉,例如細化了科室員工檔案,科室架構圖張貼在牆上,開始建立科室2個病種的臨牀路徑等;科室的診療水平也有所提高,醫生們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逐漸規範化,疑難和重症病可以初步提出自己的診療思路。

説起幫扶期間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喬忠祥立馬想起了幫扶首個星期與其他科室合作,順利完成1例剖宮產新生兒、1例無痛分娩的巨大兒(體重4。2kg)的監護。

實現百里杜鵑多項麻醉技術新突破

區人民醫院姚伯亮幫扶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麻醉科

“幫扶醫院的醫療設備、醫療技術水平和管理理念相對落後,給增城衞健系統醫療援助團隊帶來很大的挑戰。但幫扶團隊一定努力克服困難,對幫扶的科室傾囊相授,不遺餘力。”――姚伯亮

8月26日,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骨科接收了一名40歲男性患者,診斷為右側股骨頭壞死,擬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當時麻醉選擇腰硬聯合麻醉,預計手術時間約4小時,須行頸內靜脈置管保證輸液、用藥,這是該科的第一例頸內靜脈置管。手術由醫療幫扶團成員吳志昌進行,麻醉科醫生姚伯亮負責麻醉方面指導,手術最終順利完成,患者生命體徵平穩。

8月27日,該院一名孕婦因足月妊娠臨產,得知麻醉科有分娩鎮痛技術,經過幫扶專家劉春蘭主任的評估,強烈推薦分娩鎮痛手術,孕婦對此技術也充滿期待,於是完成了第一例分娩鎮痛手術,順利產出一4。2公斤女嬰。該院由於沒有分娩鎮痛專用的脈衝電子泵,姚伯亮只能用病房的普通輸液泵持續硬膜外加藥,需要他一直在產房觀察,隨時調整給藥速度,過程相當艱辛。

9月17日,院內有一位急性闌尾炎的男性病人擬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考慮到該手術時間短,姚伯亮與當地麻醉科醫生為患者施行喉罩全麻,這是百里杜鵑管理區人民醫院的第一例喉罩全麻。喉罩全麻無須喉鏡,使用方便,避免氣管黏膜損傷;相對於插管全麻,喉罩全麻麻醉誘導和甦醒過程血流動力學更平穩。一個半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病人快速清醒、安靜。

對姚伯亮來説,以上幾項手術在他所工作的區人民醫院麻醉科來説,是一項非常普通的技術,但對百里杜鵑人民醫院來説卻是一次次的零突破。此外,他還幫助手術麻醉科完善規章制度,每週二、四進行業務學習、專業技能培訓等,提高工作效率。

實施首例ERAS快速康復全髖關節置換術

區新塘醫院吳志昌幫扶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骨科

“幫扶事業仍在路上,還有很多事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去做,讓當地醫療環境從輸血到造血,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如果有需要,我隨時可再次投身於國家的扶貧事業中。”――吳志昌

8月24日,剛到百里杜鵑管理區人民醫院不久,吳志昌便接診了一名因雙髖關節疼痛來院治療的中年男性患者。經吳志昌檢查,確診為因長期喝酒引起的酒精性雙側股骨頭壞死,需行全髖關節置換術。

該患者一聽就擔憂起來,對吳志昌説:“我很害怕做手術,而且做這手術是不是要到市裏的大醫院做,我沒那麼多錢做手術!”瞭解到他的擔憂和難處後,吳志昌耐心解釋:“你不做手術,病情會一天天加重,到某一天可能因為疼痛而走不動。現在這手術很成熟,可以留在這裏醫院我親自為你做,費用也低很多,右側股骨頭壞死較嚴重,可以先做右側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聽了吳志昌的話喜出望外,並得知他是從廣州過來的醫生便安心留在當地進行手術。

兩天後,吳志昌與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骨科團隊為該患者實施了手術,為該院第一例運用ERAS骨科術後快速康復管理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後三天就能扶拐下牀行走,大大減少了術後併發症發生,加速患者康復。

除開展新技術外,吳志昌還建立增城與百里杜鵑管理區人民醫院骨科聯盟微信羣,增進大家的認識和親和力,並利用下班時間通過微信羣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和業務問題交流。在日常工作中,還充分利用晨交接班時間進行規章制度學習,讓制度不僅掛在牆上,也讓每一位骨科醫務人員刻在心裏,監督執行到位;把握巡查病房、做手術等每一個有利時機,對醫務人員進行手把手教學,教會醫務人員怎樣分析病例、找出“癥結”、制定措施;對新開展的技術進行授課培訓,逐步鞏固並推廣。據不完全統計,幫扶期間,吳志昌開展制度、流程、業務培訓共約20次,教學查房20多次,手術示教20次,為提升百里杜鵑人民醫院骨科整體服務能力和專科特色建設奠定了基礎。

醫務人員事蹟2

玉林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護士盧敏,她用真摯的愛心為患者拂去滿身的傷痛,用火一樣的熱情點燃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在玉林市第四人民醫院工作,護士隨時可能面對意想不到的危險。有一次,盧敏在護士站內被病人掐住了脖子,病人揚言要掐死她。在緊急狀況下,盧敏面不改色,以多年的護理經驗冷靜沉着應對,同時採取説服教育的.方式,制止了突發事件。

在這裏,收治的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鬱症、癲癇性精神分裂症等。他們發病時經常伴有幻聽、幻視、妄想、精神恍惚等症狀,發起病來異於常人,經常辱罵、踢打醫生和護士,拒絕做治療,拒絕吃藥。所以,護士常常傷痕累累,有些皮外傷也是家常便飯,但盧敏一點怨言也沒有,而是更耐心地幫助病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盡全力配合醫生做好護理工作。

值夜班的時間,是不能睡覺的,因為隨時要巡視病房。平時盧敏就守在靠門邊的位置上,每隔20分鐘在病區巡視一次,看看病人有沒有按時休息,有沒有自殺輕生的異常情況,就連去廁所或者喝水都要用筆記錄下來。

無論是從細緻的生活護理還是到複雜的心理護理,盧敏不以工作累工作苦為藉口,不以病人的不是而怨聲載道,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了把工作做好為己任。

盧敏説既然選擇了護理工作,就註定選擇了奉獻,作為一名精神科護士,她無悔當初的選擇。

醫務人員事蹟3

配製試劑、提取核酸、核酸擴增、核酸檢測、報告分析……

2月24日,在潛江市疾控中心僅有10多平方米的負壓實驗室內,王麗穿着“武裝到牙齒”的密閉醫學隔離服,緊張而又有條不紊地忙碌着。

王麗是陝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技師,有着豐富的微生物檢測經驗。與病毒近距離接觸,這樣的工作每天都要持續上十個小時。

面對疫情,陝西省第一時間馳援潛江,王麗便是第一批抵達潛江的病毒檢測專家之一。1月31日凌晨1時30分,包括王麗在內的陝西省疾控中心5名專家抵達潛江後,稍事休整便進駐潛江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實驗室,開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隊長劉東立是陝西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所所長,傳染病控制副主任醫師,曾參與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應急處理,有着豐富的流行病學、微生物實驗室檢測經驗。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的病原,檢測試劑極不穩定,經常會出現結果異常,無法判讀。儀器也時有故障,影響到檢測工作進度。劉東立憑着豐富的'實踐經驗,帶領團隊反覆試驗核對,排除儀器故障,經常工作至凌晨。經過多次摸索,終於優化了檢測試劑,為防控工作贏得寶貴的時間。

在檢測工作中,病例樣本採集、核酸提取兩個環節最為關鍵,而病毒若通過氣溶膠溢出極易感染檢驗人員。“在這兩個環節中,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必須堅持做完檢驗,忍到脱下防護服的那一刻。”檢驗員遊帥喬説,把病毒核酸提取出來後,加入反應體系,再利用儀器將病毒核酸數量進行放大擴增,分析檢測結果,判斷樣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狀病毒,一批標本按檢測程序順利完成需要近6個小時。

“實驗室裏每個人筋疲力盡,但從來沒有一位同事喊過累。”遊帥喬説,只要能準確地檢測出結果,能為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如今,這羣來自陝西的專家已經在潛江戰鬥了25天,他們用專業、敬業贏得潛江人的敬意。

醫務人員事蹟4

她是一名普通的護士,以飽滿的熱情、温暖人心的言語、真摯的眼神、悉心的護理為患者排憂解難,送去温暖的愛心。她對工作、對病人認真負責的行動,贏來了病人、家屬及各級領導的讚譽,先後獲得了“優秀護士”、“最滿意護士”、“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她愛崗敬業,關心集體、關心同事,關心病人,是醫生的好幫手,是護士姐妹的好榜樣,更是病人及家屬的生命天使。

一、改變排班模式,加強責任護理

1、根據工作需要實行責任護士包乾患者,確定了四個責任護士,每位責任護士分管8—11位患者,實行責任護士8小時在崗,24小時負責,負責病人的生活護理、病情觀察、治療、康復、健康指導等,為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無縫隙的護理。

2、鼓勵彈性排班,根據科室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我們增設了整理班,輔助班等。

3、增加薄弱時間段的護理人員,主要處理中午補液及晚間護理。

二、夯實基礎護理

在優質護理服務內涵上狠下功夫作為友誼醫院的“優質護理示範病房”,剛開始,種種困難擺在她的面前。但憑着對護理工作的熱愛,孫婉香護士長根據護理部部署的“優質護理示範工程”開展的方案和具體指導思想,利用每天晨會時間,反覆強化每一位護士的服務意識,轉變護士“重專業、輕基礎,重技術、輕服務”的理念,組織進行《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範》、《常用臨牀護理技術服務規範》的技能培訓,並安排全體護士分參加護理部組織的優質病房基礎護理技能的再培訓。為了先從晨、晚間護理工作做起,並真正做紮實,做到實處,她身先士卒,每天早上七點半就到病房,詢問病人睡眠情況,協助病人洗臉、漱口、梳頭、進餐,整理、更換牀單元,逐步制定了規範的晨、晚間護理流程。由於科室有很多年輕護士,溝通能力欠缺,不知道怎麼和病人交流。接受不了為病人洗臉、洗頭、擦浴等生活護理。於是,她以身作則,帶領着年輕的護理團隊一頭扎進了病房,每天親自為病人洗臉、梳頭、剪指甲等,並時時教導年輕護士們做這些基礎護理的意義就是在觀察病人,瞭解病人的病情。科室有很多大便失禁的病人,孫婉香護士長不怕髒,不怕苦,她帶領管牀護士,一起為病人清潔、更換患服和牀單,並指導護士怎樣做。達到節力、快速有效清潔。在她的影響下,病區的護理姐妹們也都欣然的轉變了護理觀念,加強了晨晚間護理,固定週二為病人剪指甲,雖然病人比較多,但各項護理規範,獲得了患者的一片讚揚聲。

三、規範護理服務

在護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科室護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孫婉香的帶頭和影響下,為了給病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她及她的護理團隊不斷深化護理服務內容。她積極開動腦筋,將每週二定為了“基礎護理日”,規範了需每週落實的基礎護理時間,如剪指甲等,自開展優質護理以來,工作主動熱情,温馨護理,微笑服務,接待患者做到“五主動”:主動起立、接物、問候、自我介紹、入院介紹。耐心解釋做到“四個不”:不直呼牀號、對詢問不説不知道、對難辦的事不説不行,患者主訴不説沒事。統一規範着裝、儀表行為,做到微笑服務,舉止端莊。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在接聽電話、接待病人或做護理操作時,主動用“您好!”、“請問您有什麼需要幫忙嗎?”、“對不起,請稍候!”、“謝謝您的合作!”等文明用語,做到有問必答,隨叫隨到。温馨的人性化服務,良好的行為儀表,使病人感到親切和温暖,樹立起護理人員良好的外部形象。晨間護理時,護士都會問候患者“昨晚睡得好嗎?今天看起來氣色不錯!”、“今天怎麼樣?”開始一天的治療護理工作。輸液了,護士詳細地告訴患者每一瓶藥水的功效和使用目的,消除患者心中的茫然。檢查前,護士把檢查的目的、配合等注意事項一一告知,患者內心的恐懼及不解減輕了不少。責任護士每天主動巡視病房,減少患者的呼叫次數,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總結,及時改進。改變對病人的稱呼,從過去的直呼其名到現在的“阿姨”,“爺爺”、“王姐”。除此,率先開展了病人出院電話回訪制度,將優質服務延伸到出院病人,主動詢問出院病人的康復情況,指導出院病人用藥、胰島素注射、飲食、運動等,如有需要,還上門為患者進行測血糖、健康教育,讓患者真正享受到了全程的優質護理。

四、言傳身教,確保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

護理工作中僅有微笑和體貼入微的關懷是遠遠不夠的,要達到温馨優質護理服務的標準還需要有精湛的護理技術護航。孫婉香為了提高護理組的'護理水平,工作中她時時處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除了與同事們共同探討臨牀專業知識和技術,她還總是毫無保留地給年輕護士們介紹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教訓和與病人交流溝通的技巧。除了定時組織護理查房、進行護理理論及操作考核外,還積極鼓勵護理參加自學考試,加強英語、電腦知識的學習,以增強臨牀知識應用能力。給護士們分任務、壓擔子,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護理工作能力。

針對科室聘用護士和年輕護士多的特點,分層次加強臨牀護理三基、三嚴的培訓和護患溝通培訓工作,指導把和病人溝通及病人的宣教工作巧妙的融入臨牀治療護理工作中,在完成大量的臨牀護理治療同時能做好每一位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指導工作。內二科室重病人多,護理任務重,每次搶救危重病人,她總是先到現場。一天下午要下班時,一位支氣管哮喘的患者忽然發生病情變化,她立即協助當班護士建立靜脈通路、採集血樣標本、實施心電監護、吸痰,帶呼吸機,組織現場搶救護理工作,上特護一直忙到晚上九點多,飯都沒有顧上吃一口,直到病人病情趨於平穩,她才下班休息,早上她又早早來到病房照常上班。每逢節假日,她總是照顧同事們閤家團圓,而她卻堅守在工作崗位,她以無言的行動感染和帶動着年輕的護士們,日常引導護士以誠相待、和睦相處,讓每位護士在羣體中有歸屬感、親切感,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使護理組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良好風氣,從而提高了護理組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科室整體護理水平也不斷提高,病人對護理滿意率達93%。

用心去服務,用愛去服務,把我們的感情融入我們平凡的工作中,把我們滿腔的熱情奉獻給我們熱愛的護理事業,把我們的愛心送到每一位患者的心中,願我們優質護理服務工作越來越貼近臨牀、貼近社會、貼近病人。

醫務人員事蹟5

今天,在這兒,我將要為您講述的是一位位在我身邊普普通通的醫務工作者。也許在別人的眼裏他們很瑣碎很平凡,可是在我的心裏他們是那麼的高尚,以至於在我參加工作十年以來還每每被我身邊司空見慣所發生着的事情而感動着。

記得是那一次,急診監護室收治了一名腦外傷患者,該患者在意識不清、煩躁不安的狀態下正要拔除自己身上的補液和導管,當班護士連忙上前阻止,卻被神智不清的患者碰傷以至鼻樑骨折。帶着傷痛、含着淚水護士依然輕言細語地安慰病人,堅持工作,直至下班。直到今天,我還清楚地記得那個才剛20出頭的女孩兒眼裏含着淚水的樣子,還該是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紀,她卻已經領會了一名護士、一名白衣天使的深刻內涵。

就在去年那場抗非戰鬥中,當我院接到通知,要收治一名曾輾轉於疫區的可疑患者時,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主動向院長請纓求戰。在她踏進隔離病房前給年幼的女兒留下了一封信,並再三叮囑支部書記萬一她出了什麼意外,一定要把這封信交給她的女兒。雖然沒有人知道這封信的內容,但我想這封信裏一定包含着母親對女兒的牽掛和歉疚,也一定飽含着那位母親深沉的愛。可為了這神聖的職業,她拋卻了兒女情長,用自己最真實的行動履行着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誓言。

當那一次,德高望重的心內科主任在一羣情緒激動的.家屬們高聲叫罵中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後,出於感激和內疚患者的家屬們硬要將一個厚厚的紅包塞給主任,推來拉去,患者的愛人急了,這個70多歲的老太太竟一下子跪在了主任的面前,主任扶起了老太太説道:“我夠理解你們當時的心情,但也請你們相信醫生救人不需要任何的理由和條件。”

在我的身邊,這樣的事情經年累月的發生着,從來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特別有什麼突兀,因為在他們的心裏救死扶傷不僅僅是穿上白衣時的誓詞而已堂堂正正的融為了赤膽忠心,實實在在的化為了無私奉獻。這就是在我身邊普普通通的醫務工作者,這就是被人們譽為白衣天使的醫務工作者。

醫務人員事蹟6

6月22日,在我們市第三人民醫院温馨的精神三科病房裏,一位白衣天使仍在忙碌着,她叫王玲,是一名護師,一直在“三院”精神科護理一線工作,從青春年少一直到中年,用滿腔熱情的愛來修復精神病人破碎的心靈,努力讓他們走出生活的陰霾。

由於精神病人受幻覺和妄想等症狀的支配而缺乏自控能力,經常失去理智,以暴力對待護理人員,每遇到這種情況,王玲總是以極大的耐心去撫慰病人受傷的心靈。小岑(化名),一位22歲的妙齡女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剛來的時候,王玲每次給她打針服藥時,她都會理由多多,大罵不止。一天早飯時,她拒絕進食,將菜打翻,並將一口唾沫吐在王玲的臉上,嘴裏不停地喊道:“快放我回家!”此時王玲沒有惱怒,而是忍着委屈的淚水,耐心地勸道:“你父母今天沒有時間來,你好好吃飯,等明天叫你爸爸媽媽來。”小岑根本不聽勸説,並把杯子裏的水往王玲身上潑去。同事們連忙趕過來,王玲卻説:“小岑是爸媽的小女兒,沒這麼快適應的!”第二天,小岑便乖乖的吃飯了。另外,小岑存有幻聽,經常有把紙巾塞耳朵的習慣,而且紙塞得很深,王玲發現後立刻報告醫生,並嘗試用鑷子把紙巾取出,但是紙巾塞得太深了,需用專門醫療器械來取。小岑父母年紀大,出遠門不方便,於是由醫護人員把小岑帶到市人民醫院,把耳朵裏的紙巾取出來。並囑咐小岑不要再把紙巾塞到耳朵,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精神病人常常被社會冷落,很多人住在醫院裏,常年沒有親人來探望,他們也渴望着親情和友情。每天,王玲微笑着走進病房,把每一位病人都當作親人和朋友。經常為她們買水果,生活用品,而且還是我科名副其實的理髮師呢!一有空就幫有需要的病員修剪頭髮。病房裏有一位長期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礙患者,風燭之年身患多種疾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吃喝拉撒全在病房,老人的子女象徵性探視一兩次,而王玲像親人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着老人。

現在,小岑可勤快啦!主動幫忙掃地,拖地,參加文娛活動,也沒有把紙巾塞耳朵的習慣。小岑的家屬擔心女兒遂來探訪。王玲熱心地接待了岑老爹,並告訴他小岑這段時間的'表現,這使從大老遠趕來探望女兒的岑老爹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真是給岑老爹過了一個欣慰的父親節啊!岑老爹感動得還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給王玲!信上寫道:您那種高尚風格、樂於助人的美德將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坎裏,留下一個永不磨滅的印象。

晨會上,護士長還特意表揚了王玲,並囑咐大家要好好向王玲學習。讓我們把愛灑在每個角落吧,並把這愛延續!

標籤: 醫務人員 事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m5q42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