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創業 >

清華博士因一門課寢室創業

清華博士因一門課寢室創業

清華博士因一門課寢室創業 建空氣淨化器項目

清華博士因一門課寢室創業

出國、讀博士後、進高校、做科研、創業……這是趙龍曾經為自己規劃好的人生路線。然而,這一人生軌跡,因為讀博期間選修的一門創業課程而發生了改變:中規中矩的以實驗為生的博士中途“淘了把氣”。

“淘氣”是趙龍的創業項目——“空氣淨化器”的核心技術。在古漢語裏,“淘”指的是用水去除雜質;“氣”指的是空氣;“淘氣”就是用水去除空氣中的雜質。趙龍團隊研發的空氣淨化器,摒棄了現有空氣淨化器過濾的原理,用水“淘起了氣”。

一門課程:催化創業夢想

趙龍目前就讀於清華大學機械系博士四年級。創業一直是他的夢想,“我之前的想法是畢業之後有了一段時間的積累,再尋找機會創業。”然而,博士三年級選修的一門課程,加速了他這一夢想的實現。

當時,為了拓展知識面,也是為了給以後的創業做準備,趙龍選修了一門由經管學院和清華科技園合辦的創業啟蒙課。在這一課堂上,學員間頭腦風暴碰撞出來的火花,創業前輩帶來的創業分享,都給了趙龍無限的靈感。趙龍現在還記得聽到校友童之磊的分享後所帶給自己的觸動。

1999年,互聯網風潮正盛,童之磊還是清華大學的在校生,憑着一份在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奪得第一名的商業計劃書,開始了自己在數字出版行業的摸爬滾打。他的企業經歷了資金流中斷、被大公司收購、後來又重新獨立等一系列過程。趙龍説,最讓他觸動的是童之磊重新從收購自己的大企業中獨立出來的過程。他再次白手起家,將自己創辦的企業打造為全國最大的數字出版服務提供商。“其實大公司給他的薪酬很高,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創造價值的夢想。”這一點給趙龍的創業方向帶來了極大的啟發,他更加相信創業的價值就應該體現在對社會具體問題的解決上。

趙龍也想創造這樣的價值。

趙龍博士時所讀的方向為偏生物的跨學科領域。於是,當在課堂上被要求自發組隊提出自己的創業計劃時,趙龍將目光投向了環境、健康領域。“來到清華讀書後,我發現北京不僅僅在冬天燃煤時有霧霾,一年四季都會出現霧霾,這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問題,洛杉磯治理霧霾花了整整27年。既然外部大環境難以短時間內改善,我們為什麼不能從內部環境上加以防範呢?”

於是,淨化器成了趙龍的創業方向。

取經自然:在淨化器內下場雨

趙龍的想法得到了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秦毅的響應。在趙龍的眼裏,秦毅是個喜歡觀察生活的人,面對生活的很多現象,想要去探個究竟。這種從生活現象挖掘科學原理的習慣給兩個人的創業項目帶來不少靈感。

在對市場上的淨化器進行調研時,兩個人發現,市場上的淨化器多是採用過濾的方式。而這種類型淨化器的缺點在於需要定期更換濾芯,使用成本較高。“像北京這樣的天氣,濾芯基本上每三個月就得更換一次,否則積滿了灰塵,會產生二次污染。而一年換濾芯就得花個一兩千,是一筆極大的開銷。”趙龍分析道。

秦毅將目光投向了生活中的常識,霧霾天兒裏大家都會盼風望雨,風雨對於空氣中的污染物清除起到了什麼作用呢?自然界又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實現自我淨化呢?如果能以模擬下雨的方式,實現對空氣的淨化效果,沒了濾芯的耗材,在使用成本上就能降低不少。

這個想法在文獻的查找和專家院士的口中相繼得到了印證。在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院士的一場講座裏,秦毅特意跟郝院士請教了降水對PM2.5的作用。郝院士告訴秦毅,在自然界中,風對於空氣中細顆粒物只是起到了轉移作用,並沒有徹底清除;降水讓污染物沉降,才對PM2.5的消除起到了根本性的關鍵作用。這讓兩個人心裏有了底,“從院士的口中,證明了我們這個思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後來,趙龍發現,這種方式在工業上已有應用。發電廠排放出的廢氣中所包含的二氧化硫以及各種顆粒物,就是以“濕法除塵”的方式得以淨化後,才排放到大氣當中。而遺憾的是,這個方法在民用上還沒有可借鑑的案例,這也成了趙龍團隊攻堅克難的'坎兒。“雖然原理是成立的,但是沒有現成的技術可以供我們參考。畢竟,工業應用與民用差別是很大的。”

2013年6月,趙龍和秦毅找來了一個大的透明塑料瓶,利用行業檢測中的常用方法,用香煙煙霧來模擬PM2.5,將其充滿塑料瓶,用噴壺向裏灑水。大概15秒之後,瓶中的煙霧從昏黃混沌開始變得透明,滴下來的水開始變黃。這個粗糙的定性實驗,給了趙龍團隊很大的信心。他們覺得“這事兒能成”。

寢室創業:陽台成了實驗場

在確定了淨化器要實現的功能和基本結構之後,趙龍和秦毅兩個人開始分工合作,一人進行機器結構的設計,一人進行專利的撰寫。讀博期間紮實的科研素養以及機械系的專業出身,讓他們在項目的推進上有了不少優勢;然而,實驗室緊張的進程和沒有實驗場地的束縛,也給兩個人帶來了不少困擾。

“白天不能耽誤課題,所以我們兩個人只能用晚上的時間來討論方案。”讓趙龍覺得慶幸的是,兩個人剛好住在同一樓層。他們的第一台樣機,也正是在宿舍裏組裝完成。

然而,寢室裏狹小的空間顯然不是實驗的最佳場所,兩個人所用到的1立方米大小的模擬測試箱,也不得不被搬到宿舍走廊盡頭的陽台上。據秦毅回憶,樣機組裝完已是深秋,在這清冷的大晚上做實驗,可沒少讓他們兩個人受罪。“晚上很冷,實驗一做就得做好多次,晚上十點多做完實驗,還得取了水樣跑到化工系的實驗室裏去做檢測,一折騰就得到凌晨兩三點。”秦毅現在回憶起晚上冒着大風跑實驗室的場景,還是覺得有點兒“悲壯”。

總在寢室裏做實驗也並不是長久之計。寢室的常規檢查,常常讓兩人不得不挪窩。不過,兩個人苦中作樂,也發現了這個大實驗測試箱的好處。“放陽台上不用擔心被偷,因為一般人還真搬不走,試驗箱比門都寬。”説到這裏,兩個人不禁哈哈大笑。

2014年實驗成熟後,他們的空氣淨化器項目入駐到清華大學創意創新創業教育平台進行培育,兩人這才終於有了個固定的實驗場地。

令人振奮的是,2014年11月,趙龍拿到了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檢測機構——清華大學建築環境檢測中心的甲醛檢測報告。在與2014年中國消協抽查的21款室內淨化器和4款汽車淨化器的甲醛淨化效果比對之後,成績喜人。趙龍介紹説:“甲醛的淨化效果用CADR值來表示,在中國消協抽查的這些產品中,CADR值最高的是106.3,而我們的產品檢測報告的結果為85.6。這給了我們很大信心。”

秦毅告訴記者,他們下一步的計劃是拿到PM2.5的檢測報告,從3月份開始嘗試生產,並對淨化器的外觀進行美化,爭取在5月份讓產品面世。

不過,兩個人的創業雄心遠不止於此。在未來的規劃上,兩個人方向一致,“我們倆的創業不單單是一個商業活動,主要還是想借着淨化器作為一個切入點。像我們現在做的是空氣健康,未來還是想回到與人體健康相關的議題上,發揮我們倆的專業優勢,實現產學研的一體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huangye/501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