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工業 >

構建機械製圖新課程體系的必要性論文

構建機械製圖新課程體系的必要性論文

  一、引言

構建機械製圖新課程體系的必要性論文

機械製圖》是高職高專機械、機電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是學生學習機械知識、接受工程訓練接觸最早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在很多專業中,它甚至是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它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它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專業技能的掌握和畢業後從事工作的能力。

本課程主要研究圖示方法、標註方法、製圖標準、機械常識和製圖技能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製圖理論的學習和大量的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繪圖、讀圖、零部件測繪的一般方法步驟以及分析處理一般工程問題基本的步驟方法的能力,培養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並且熟悉國家有關的製圖標準,從而達到能夠製圖和識圖的最終目標,讓學生逐步學會自學,能通過自學來獲取新知識。

課程發展至今,課程內容已形成一套完整系統的理論,在教學上也形成了一套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多數高職學生感覺到這是一門學習難度較大的課程,它需要學生有強大的空間想象能力,但是課程內容的空洞、枯燥、乏味卻無法吸引學生認真學習、積極主動學習。最終由於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不強、空間想象能力不足、表達方案不合理,導致無法正確地繪製一張合格的零件圖或裝配圖。因此,筆者認為高職機械製圖課程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二、高職機械製圖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教材選擇面少。目前市場上《機械製圖》教材不可謂不多,但是我們隨手翻開幾本看看,就會發現大多數的高職教材,其實質的內容與本科教材並沒有多大差異,都是按照投影基礎(點、線、面的投影及特性等)一體(截交線、相貫線、三視圖、組合體)——圖樣的表達方法(剖視圖、斷面圖等)——規定畫法(常用件、標準件)——圖樣(零件圖、裝配圖)的順序編寫,強調國家標準、投影知識、投影原理、作圖方法等基本知識,繪圖能力與繪圖的準確性與規範性等。這樣的內容安排,使學生一開始就接觸枯燥的國家標準和艱澀難懂的點、線、面的投影,極大地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差,教學效率低下。

2.內容難度較大。大部分學生認為《機械製圖》教材難度較大,教材理論性過強,實用性相對較少。同時課程課時在壓縮,實訓機會在減少,學生對零件圖和裝配圖的測繪部分最後轉變成了抄圖和描圖的過程,對其中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含糊不清。此外,隨着高職的擴招,高職的生源素質有所下降,再加上工科專業文理兼收,導致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因以前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能力較弱,接受能力較差,空間想象能力不強。機械製圖作為他們進入專業學習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對課程思維的轉變尚未形成,也是造成學生反映教材有難度的原因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一些學生對於空間感的建立比較困難,如果這個時候我們選擇的教材圖例比較少,平時的圖形刺激又不夠的話,學生的學習只會更加不利。其實多數學生都能夠意識到《機械製圖》的重要性,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會利用較多的`時間學習,但效果並不理想。

3.教材內容脱離實際。通過對具有實習經驗的學生的瞭解,發現他們普遍認為《機械製圖》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只有很少一部分與實際工作崗位任務有關。在實際工作中,學生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較複雜的問題,卻有一種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實際工作沒有幫助的感覺。比如學生在第一章就學習了機械製圖的國家標準,知道圖框怎麼畫、圖線怎麼畫、尺寸怎麼標,可是在最後製圖測繪時,圖紙上面的國家標準基本看不到;比如學生都知道有斷面圖、剖視圖等這樣的表達方式,但是在自己繪製圖形的時候,卻只會使用最基本的三視圖;機械製圖課程開始就教大家查表,從國家標準到標準件和常用件,再到技術要求,查的表不可謂不多,可是到了後續課程如機械設計基礎、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拿到表依然無從下手,甚至有的學生連上下偏差都查的磕磕碰碰;我們上課講了平鍵聯接,但是在工程實際中,要求學生真實地進行裝配,學生卻不會了。為什麼呢?因為現實工廠中的平鍵是分正反面的,而這些知識課本上沒有。造成這一學習結果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學內容過於學科化,我們按照科學的課程體系來教授學生,最終導致教會了學生理論的知識,可是卻沒有教會他們如何去運用這些知識;二是教學內容脱離實際工作,課本上的內容終究是理論的,和實際是有區別的。而這些知識上的偏差,課本上沒有講,老師也沒有講,那學生肯定是不會的。

4.教學觀念陳舊。很多高職教師都認同理論應該是要與實踐相結合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還是遵守由理論到實踐的觀念,認為紮實的理論知識是影響職業能力形成的基礎。具體到製圖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先學習製圖理論知識,然後進行製圖測繪,最後就能形成空間想象能力、讀圖繪圖能力,這是不可能實現的。筆者曾經與多位職教老師討論關於《機械製圖》課程改革的問題,這其中有年紀大的,也有青年教師,但是他們都認為點線面的基礎知識,是製圖的支撐,如果將這個部分內化了,製圖教學是無法進行下去的。他們認為點線面不交代清楚,表面交線怎麼講?如果表面交線掌握不好,三視圖和組合體就沒法學了,還談什麼零件圖和裝配圖呢?但是從筆者長期的實際教學經驗來看,避開點線面,從簡單的實際的零件開始講解,一樣可以讓學生學會並掌握製圖。因此,要想改變高職院校教師的觀念並非易事,觀念不變,課程改革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5.教學模式單一。雖然機械製圖授課課時在專業課中是最多的,但其最終效果卻不理想。多數企業專家普遍認為目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進入職場後給人第一印象就是機械製圖的能力差,讀圖能力差,很多圖形學生居然連個大概都看不出來,繪圖能力差,基本表達方案都不會。企業希望學校加大機械製圖的教學深度,培養學生識圖和製圖的能力。如果機械類專業的學生連機械製圖最基本的知識都學不好,讀懂一張圖紙都很困難,那就是機械製造業中的半文盲。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方法單一、課堂理論教學時間超過大半,是目前高職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主要評價。而大多數教師常用的評價方法仍然是在課程結束以後進行一次筆試的考試方法。這種評價過於偏重學術性學習的結果,也反映不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形式是講練結合,甚至練習時間要超過講授時間。傳統教育高校出來的學生注重練習,他們的機械製圖能力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也是注重學練結合的結果。

目前高職院校教學課堂的大多數活動仍然是集中於讓學生學習事實、規則和概念,要求的效果僅僅停留在識記、理解和應用上。教師控制着教室,採取在教室內班級集體授課的形式,運用注入式、滿堂灌的“幾根粉筆一塊黑板”的授課方式,使得學生總是處於被動地位,課堂氣氛差,影響了教學效果,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抑制了學生的發展。另外,由於採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傳統,主要是粉筆加板書的教學模式,缺乏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的單一導致學生學習方式的固定,把本應該充滿新奇與興趣的職業教育教學過程變成了沉重的、枯燥的、單調乏味的過程。所以教學模式單一造成的後果就是專業知識不紮實,同時也就培養不出符合企業要求的學生,這也是對教學模式必須重新認識的深層次問題。

6.繪圖方式單一。大多數的學生出去工作的第一份工是生產一線操作工,要求是會看圖、會畫草圖,但對一些優秀學生來説在搞繪圖設計時,必須掌握繪圖技巧才可以做繪圖工作,因此必須將識圖和繪圖一起加強在教學中的演練。而當前很多學校把《機械製圖》與《AutoCAD》作為兩門獨立的課程來進行教學,即便是融合在一起的,具體的教學過程也彼此分開講,製圖講識圖知識,AutoCAD講繪圖功能。但實際上兩門課程都以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識圖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作為共同目標,只不過側重有所不同。把兩門有關係的課程割裂開,既增加了學習課時,還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剛開始學習《機械製圖》的時候,因為比起其他課程,還是有相對多的動手機會,學生是比較喜歡的,可是越到後面學生對繪圖的興趣越少,有的學生甚至聽到要畫圖就反感。而在CAD的課堂上,有部分學生已經遺忘了製圖的知識,導致拿到圖紙無從下手,CAD繪圖只能抄圖,甚至於有些同學在抄圖的過程中,連圖形中一些微觀的細節都看不清楚,畫不出來。

而將兩門課程整合在一起,CAD可以豐富學生的視覺表象,增加《機械製圖》直觀教學的手段,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對培養學生的空間形象思維能力大有幫助。因此在機械製圖與CAD教學實踐中,應該設定以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為主,以繪圖為手段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機械製圖》是工程類的世界語言。凡在機械裝備製造業中,從業人員都深知機械製圖知識對他們工作的重要性,故在工作之餘刻苦學習鑽研所需知識。我們機械類高職院校是為企業培養高技能技術型人才,針對崗位對專業知識的需求程度開展教學,對製圖課程的課程目標就是以崗位需求而定,對訓練學生掌握工程技術課程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及製圖,對今後從業的重要性都具有特殊作用。因此如何構建機械製圖課程體系這是當前研究的重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gongye/jdkq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