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建築 >

低年級建築設計課程的過程管理研究論文

低年級建築設計課程的過程管理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針對低年級建築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提出應對設計過程做出控制和引導的管理。並介紹了筆者在教學中所採用的一些方法。

低年級建築設計課程的過程管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設計方法設計過程控制引導

設計方法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而作為設計入門階段的低年級建築設計課程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設計方法有着重要意義。基於此,筆者認為低年級建築設計課的教學除了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設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和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設計方法。

  一、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由於建築設計並不能清晰而具體地列出一步步的解決方案,並且通常沒有單一的標準答案,甚至究竟什麼是正確答案也很不清晰。不斷深人設計的過程也是一個設計方法不斷深入和調整的過程,設計方法在設計過程中動態的展開,而不同的設計過程也藴含着不同的設計方法,設計的方法和設計過程具有統一性。因此要想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設計方法,需要對設計過程進行適當地引導和控制。

現有的教學模式就教學過程而言,是由教師指導下,學生在數週時間內按要求完成設計作業,整個過程就是不斷的設計構思——教師提出修改意見——修改方案的往復循環,直到最後設計完成。就教學評價而言,現有教學模式基本上就以學生最後完成的圖面效果為目標。老師通常都以學生的正圖定成績,學生學習建築水平的高低也就看這紙面結果。尤其是低年級設計初步課的教學評價,更是着眼於紙上訓練和圖面效果。可以説,這種教學模式與學科特點緊密相關,經過多年實踐,其效果是以正面為主的,因此普遍存在於我國各大高校建築學專業中。然而,根據各校實際情況的不同,這種模式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處。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它所表現出來的“輕過程而重結果”的傾向不利於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設計方法。基於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低年級建築設計課程的過程進行管理。

  二、過程管理的基本思路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情況,筆者認為低年級建築設計教學過程的管理應包括控制和引導兩方面的內容。

(一)過程的控制

過去由於對設計課程的過程重視不足,往往出現一種現象:在設計課程的前面數週內,學生缺乏緊迫性和自覺性,設計作業的進度非常緩慢;在臨近提交成果的最後幾天,平時沒有進展的學生通宵加班,熬夜作圖,匆匆忙忙提交一個成果,出現整個設計過程前鬆後緊的情況。這樣的情況根本無法保證設計深度,當然也談不上對設計方法的訓練。因此設計過程的監控首先就是通過一些環節的設置來控制學生在整個設計週期內能相對均衡地安排時間,從而保證設計能達到所需要的深度。

(二)過程的引導

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在一開始接觸建築設計時,由於設計經驗的不足,往往對建築設計帶有各種片面的“創作觀”,他們更多地從建築的表面來看問題,東抄西湊地進行設計,往往很盲目也很片面,抓不住建築實質;並且由於學生設計資料的不足,往往會對某種設計思路過於執着,而一旦條件發生變化無法採用這一思路時又會手足無措。因此鑑於這一情況,在低年級設計課程中,教師要做適度的引導,既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觀,又要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設計思路,從而達到促使學生掌握正確設計方法的目的。

  三、過程管理的方法

(一)設計過程分解

設計過程分解是為了控制學生在設計階段的時間分配,將長達數週的大作業目標化解為每個階段都有具體進度可以評價的相關小作業目標,讓學生保持在整個設計過程內都有相對均勻的任務強度。為此,整個設計過程的分解不應只是最終設計作業的簡單分解,而是應該形成以包括最終作業為主體以及分階段目標輔助的作業體系,做到有主有次,主次結合。 而將整個設計過程分解為哪幾個階段?筆者的嘗試是按設計的總體佈局、平面組合、空間處理、造型設計分解為幾個大的階段。如此的分解除了可以使設計任務得到相對均勻的分解,還可以使學生隨着設計階段步步深入,讓學生逐步瞭解建築方案的產生。避免有的學生一拿到任務書後,不管環境、基地、現狀及功能,便照搬其他方案的情況;也不至於到了方案的決定階段,突然全面推翻原方案,重新開始。

筆者在設計開始時一般就會對學生説明,設計不僅僅看最後成果,更要看過程。每個階段任務的'完成會獲得相應的過程分,並作為總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每次階段成績在班級前茅的學生還可以獲得一定的過程加分,這樣就可以激勵學生平時的緊迫感和積極性,保證設計階段的質量。

(二)小組討論

低年級學生學習熱情很高,筆者在組織設計課程時就通過設計小組的組織來充分發揮每個學生這種學習熱情。小組人數一般是3到5人,人數不能過多。這種設計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要獨立完成自己的設計作業,而不是合作完成一個共同的設計作業,但是從方案開始的調研、設計思路的討論、方案的評點都要在設計小組內完成。

同時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在每個階段結束提交相應的圖紙的同時,由每個小組派出一個同學對本組同學的方案以Pfrr的形式進行本階段的總結陳述,每一個階段由不同的同學來完成。這樣的做法一是可以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體驗分享的樂趣,開發學生的思維,鍛鍊口頭表達能力,在學會鑑別他人的方案優劣的同時學會評價自己的方案。但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方式能促使學生主動了解他人的設計思路,避免學生長期陷於自己的思維模式而養成單一的設計思路,從而加深對設計本質的理解。

(三)集中點評

在每個階段教師評閲後,會讓同學將所有草圖全部貼在教室後面的牆面上,由指導教師做出階段性的點評和總結。之所以要將所有草圖全部張貼出來,是為了避免過去評圖只是點評每張圖存在的問題。筆者除了指出一些共性的設計問題外,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全班有代表性的方案的比較,引導學生髮現設計中的一些共性的規律和方法。如:筆者會就兩個思路差異較大的方案提問“這兩個方案大家能發現什麼共同的地方麼”“大家嘗試一下能不能從其中一個方案演變成另外一個方案”等。這樣的講解是可以減少全部圖紙講解的時間,又能調動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逐漸形成從個性中尋求共性,從共性中發現差異的習慣。

  四、結語

以上一些做法都是筆者本着應加強設計課程過程管理的思路所做的一些嘗試,這些做法無疑加重了設計教師自身的負擔,需要多次進行備課和總結,但是從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反應程度而言,還是頗為理想的。但是這些做法還存在較多的個人特點,能否作為一種通用的教學模式一直貫徹下去還有待教學實踐的考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nzhu/gnrd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