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建築 >

建築方案設計影響因素

建築方案設計影響因素

建築是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是人們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建築方案設計影響因素,一起來看一下吧。

建築方案設計影響因素

摘 要:通常所説的建築設計主要包括建築物內部各種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間的合理安排,建築物與周圍環境、與各種外部條件的協調配合,內部和外表的藝術效果,各個細部的構造方式,建築與結構、建築與各種設備等相關技術的綜合協調,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勞動力、更少的投資、更少的時間來實現上述各種要求。從建築設計中的經濟理念入手,闡述了建築設計理念的基本內涵,分析了建築設計經濟的影響因素;提出了建築設計經濟。

關鍵詞:建築設計;影響因素;原則

在現代建築設計中,除了體現建築基本的使用功能外,還應具備欣賞性、科技性、環保性等特點,以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現就現代建築設計的創新思路來源及創新策略進行分析與闡述,以深化對現代建築設計水平與應用能力的瞭解與認識。建築發展的可持續性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提倡“經濟”的主旨是指行對建築作品的優化、保障社會資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以求建築作品的最大經濟價值,不僅是評判建築設計作品優劣的重要尺度,而且也是能否促進國民經濟合理發展的關鍵環節。

一、建築設計原則的基本內涵

建築巨大的物質消耗在對建築合理性提出要求的同時,也對建築設計提出了合理性的要求,使建築設計在經濟條件的制約下進行。但是,建築可以通過有效的設計方法,在建築的總體佈局、空間組合和技術選擇等方面進行優化設計,以有限的經濟條件達到建築的建設要求,或在限定的經濟條件下創造出較多的使用價值。因此,全面地分析建築消耗、合理平衡建設成本和消費成本是提高建築合理性的關鍵。另外,還要從現實經濟條件出發,對技術設置進行恰當的選擇,有機協調建築諸要素,提高綜合效益,這些構成了建築設計合理性理念的基本內涵。

此外,由於建設可用資源的有限性,這就要求建築設計師對建設投資進行合理的分配和高效利用,同時建立可持續發展觀。要根據社會生產力的發水平,國家經濟的發展狀況,人民生活的現狀等因素,確定建築的合理投入和建造所要達到的建設標準,以求在建築設計中做到以最小的投入去獲取最大的經濟和使用效益。在建築設計過程中,要善於把技術問題語經濟指標相結合,通過經濟分析和經濟比較以及效果評價等手段,來正確認識和處理先進技術與經濟合理之間的相互關係。

另外,還要認識經濟效益與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對建築經濟效益的含義應從兩方面加以理解。其一,指建設資金投入的經濟回報;其二,指在建築全壽命過程中對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良好的經濟回報是建築發展得以不斷延續的必要條件;而社會資源的優化和高效利用則是建築發展由粗放型轉入集約化、真正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兩方面內涵是相輔相成的。

二、建築設計經濟的影響因素

自從人類開始進行建築活動以來,經濟條件就表現出強烈的制約作用,無論是何類何種建築都離不開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的支撐,而這兩項資源又離不開經濟條件的制約,因此建築也不得不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從建築設計工作實踐來看,影響建築設計經濟合理性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思想陳舊設計中的錯、漏、補,使工程造價出現“三超”現象,即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這主要是由於有些建築設計師知識更新慢,不瞭解飛速發展的建築科技的最新趨勢,設計理念落後,對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更是缺乏認識。選用過時的材料和設備。有的則是設計中的錯誤在施工過程中才暴露出來,只能進行變更、修改、補充設計,有的甚至發生事故,造成返工或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2.華而不實的建築創作,忽視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現在某些建築設計師在設計中只是一味貪大求洋,片面追求新、奇、特與豪華高檔,而不考慮建築的適用與經濟。一時間,模仿國外的'“歐陸風情”等建築以及“符號”、“架子”、“鋭角”、“玻璃幕牆”等標誌成為一種時尚。“適用、經濟、美觀”的設計原則在崇洋的風氣中已經被漸漸忽視了,甚至國內的設計師們已經不敢理直氣壯地宣揚“適用、經濟、美觀”。

3.工程技術與經濟觀念相分離有些建築設計師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並不差。但是他們缺乏經濟觀念,導致設計思想保守,認為降低投資成本是業主的事,是財務人員的職責,與己無關。有的不進行方案比較和優化.拿單一方案一畫了事。有的雖作比較也只是注重立面造型而不注重經濟方面的分析比較。這樣以來。建築設計的經濟合理性就很難做到。

4.閉門造車的設計過程現在很多工程中,建築設計師對工程前期的研究工作不夠重視,沒有建築策劃的概念,缺乏可行性研究,埋頭專注於方案設計,使得設計中的一些問題直到施工階段才暴露出來。

三、建築設計的原則

注重建築設計包含着非常廣泛的內容。除了以往實踐中所強調的改善建築體形係數、降低層高、改進建築材料保温性能和氣密性等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外,更要在建築空間組織、結構沒置、能源與資源利用、技術組織,以及建築循環再利用等方面全面地確立合理性的原則和方法。

1.“少費多用”原則意在藉助有效的手段,用盡可能少的材料、資源消耗來取得儘可能大的發展效益。在人類發展與資源危機的矛盾日漸突出的今天,它不失為一條重要的合理性設計原則。“少費多用”原則還體現在建築空間組織、利用的高效化方面。這要求不僅要重視對每一平方米麪積的有效利用,還要對三向度的空間做充分的發掘。

2.集約化原則城市、建築發展與土地資源總體供求矛盾是當今環境危機的突出問題之一。在建設實踐中應注意立體地開發用地空間,發掘城市地上及地下空間的利用效益;結合舊城改造,拆舊建新,提高城市容量;在建築空間的構築中,還應積極採用輕、薄的新型節能建築材料,以少佔建築空間。建築設計中還應注意結合廢水淨化、雨水收集,設置循環用水和分質用水系統,並積極採用各類節水設施、設備,有效地控制用水量。在全球推進可持續性能源開發、利用的戰略進程中,建築節能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設計中應結合相關技術的進步,提高能源的集約化利用程度;另外,要積極結合自然氣候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資源,以減少空調、照明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3.適宜性原則當前多種技術體系並存的現實首先是與地域經濟差異相對應的。技術設置要做到切實可行、經濟有效,就必須從地域經濟的客觀條件出發,與人們的實際消費需求相適宜。另外,建築設計中與自然氣候、地形、地貌、地質等因素相結合,常常會使方案的建構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築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如今,“設計結合自然”、“設計結合氣候”已成為建築設計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另外,社會習俗、信仰、審美、價值觀等因素同樣對建築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一個單純從技術合理化角度出發,而忽視社會人文要素的建築方案是很難得到使用者認可的,甚至與其經濟實用性的基本前提都是相背離的。

4.循環利用原則建築的循環利用原則包括再利用、再循環兩方面內涵。再利用是指將各種建築產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使用。主要表現為對早期建築的改造利用以及對結構構件、照明設施、管道設施、各類設備以及磚石構件的重複利用。再循環是指建築產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後,經過一定加工處理使之變成可再次利用的資源。

四、結語

建築設計師必須從當今經濟現狀及發展趨勢出發,建立宏觀的理念,確定各種條件下的建築設計標準,總結各項合理性措施,在達到建築建設要求的基礎上,利用有限的資源獲得儘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築能夠達到更加完美的設計。

參考文獻

[1]盛希希.淺析影響建築藝術內部空間設計的幾個因素[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11(03).

[2]劉勇偉,翁陳希.淺析影響高層建築造型設計的要素及有關應用[J]中國建築金屬結構.2013(02)

標籤: 方案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nzhu/yrk1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