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15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1

早就從各種渠道聽説過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也曾對其中的內容有過涉獵,然而在自己真正擁有了這本“教育寶典”,懷着無比虔誠的心情認真拜讀之時,心靈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帶給我的不是仰望的驚歎,更多的是同感和共鳴。我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幾點建議談談自己的體會。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一位教師都希望學生對自己的學科感興趣,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需要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幽默的語言等吸引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屋及烏,從而喜歡上你教的這門學科。對這個問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他的建議,“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成就,那麼這種駕馭知識的情感就會更加強烈。”我想,這條建議與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吧。只靠幽默的語言,高尚的人品還不能培養起學生真正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體驗收穫的喜悦中逐步培養的學習興趣才是持久的。

在《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一條目中,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指出了一個教育教學中很是常見這一現狀。他説: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説,“100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説,“70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也知道應該在課堂上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設計出不同的作業,讓每個人都有事可做,都能找到自信。但真正實行起來是需要很大的精力、耐心以及恆心的,任重而道遠!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而這些建議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建議的背後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建議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要進一步實踐和思考的。通過閲讀《給教師的建議》,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使自己的教育品質得以有效地提升。從而讓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更多地展示,而不是灌輸;是引領,而不是強制;是平等的傳遞,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2

當拿到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每晚睡前會翻看幾頁。雖不夠多,卻也能堅持下來,因為每個標題的短小能滿足我們隨時閲讀的願望。

他説,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要把讀書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教師只有懂得一些課堂上並不學習的東西,才能使自己的視野變得寬廣,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

書中有一個故事,我記憶猶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來聽課的人本來都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照常規課後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記錄都忘記了。課後有鄰校的教師請教他:“您花了多少時間來背這節課?”他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十五分鐘。”

是啊,真正的優秀的教師哪個不是終生都在準備一節課啊!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我們首先應該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浪費每時每刻。

不僅教師需要閲讀,學生也時時離不開閲讀。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怎樣靠閲讀給學生擴充知識,怎樣教會學生閲讀,怎樣利用閲讀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等等等等,無一不是引人深思的話題。讀到這裏,讓我想起了我的學生。他們由我帶了四年,從一年級起我就帶領着他們讀書,擴大閲讀量。還記得一年級時,一聽老師要講故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當老師講完故事,向學生推薦課外書時,這效果肯定比任何説教都有效。後來,僅僅靠老師講故事,學生聽是遠遠不夠。學生會千方百計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感人……每一個故事,都是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催化劑。講述者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發了他們愛閲讀;聽的人在講述者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感受課外閲讀的誘惑。你看,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在現在的學習狀態下,閲讀似乎成了一種奢望。考試、習題、各類輔導班的出現,再加上電腦電視的影響,可想而知,如此忙碌疲憊的童年又談什麼愉快的閲讀呢?恰恰在這一點上,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你看,不管什麼難題,你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答案。所以,讀書吧!

老師們,當你手捧一本飄着墨香的著作,認真聽取着《給教師的建議》,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3

當你説了不該説的話,或者無心傷害了一個孩子的感情,或者講錯了什麼內容的時候,一定要立即道歉,並及時改正錯誤。承認錯誤,然後就不用去想它了。這樣做,你不但可以贏得同事、學生的尊敬,而且還可以教給學生這樣一個道理:錯誤,如果處理得當,反倒會成為學習和成長的良機。

以上摘自安奈特·L·布魯肖的著作《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中其中一條建議。

其實你在課堂上所説的話,學生們的耳朵最靈敏。他能感受到你的歡欣、你的鼓舞,你的氣憤、你的傷心,他亦能靈敏的感受到你的錯誤。只要你及時、大膽地承認錯誤,糾正錯誤,換來的不是學生對你知識底藴的嘲笑,而是對你承認錯誤坦率的尊敬。

在一節語文複習課上,我跟學生複習到“尷尬”一詞時,把“尷尬”的偏旁寫成了“九”字旁,絲毫沒察覺到自己寫錯了,還滔滔不絕地説:“尷尬這個詞是九字旁,大家千萬不要寫錯了喲!”就在這時,一個學生毫不猶豫地站起來指出了我的錯誤:“張老師,這個詞的偏旁應該是尤字旁,老師你寫錯了。”此時的我別提多尷尬了,面紅耳赤的站在講台上。但是,我立即向學生們坦承了這個錯誤,並開玩笑説:“以後大家別和老師一樣,犯這樣低級的錯誤,這回,老師真是着實尷尬了一番啊!”此話一出,同學們會心一笑。這一番話,除了加深他們對這個字的記憶外,更得到的是他們對老師品性的尊敬。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在你改正錯誤時,傳授了道業,同樣也解答了他應該在現實生活中面對虛假時的態度,解答了他應用虔誠的心面對自己的錯誤······這些疑惑的解答,將會成就他們的坦承。一旦坦承培養成習慣,將會成就他們一生的坦蕩。

所以,為師者應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面對自己揹負的責任心,也從側面感染學生的品質。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不同的是你面對錯誤的態度。你可以選擇坦坦蕩蕩,磊落的承認;你也可以選擇掩飾錯誤,良心受責。勇敢承認,獲得經驗,你在積累錯誤中不斷吸取經驗努力成長;掩飾錯誤,越抹越黑,你只能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無法前進。

好的書籍讓人看了愛不釋手、倍感親切,《給教師的101條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學習和實踐機會。這本書帶着她特有的魅力,引導我們做更有魅力的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4

最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的建議》,其中有一封《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讓我感觸很深。

我們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和孩子一起上課,吃飯,聊天……孩子其實是很單純的,在他們眼裏,老師的話總是對的,是神聖的,所以我們要愛護好兒童對你的信任。要做到這點,我們就要和孩子進行真正的心靈的交流,讓孩子走進你的內心,也讓自己走進孩子的內心。“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勞動,花費許多經歷的,建立跟兒童的友誼,這是要用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明智、我們的信念和我們的情操去鼓舞兒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事實上,建立師生之間長久的友誼也不是一件易事。每個孩子的家庭不同,性格不同,對同一句話的認識也不同,因此我們不能對每個孩子都千篇一律。

比如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較強,那老師就不能常常用批評的方式去教育他。“教育技巧的頂峯——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説,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着高尚的知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的完美的人。非常重要的是,要讓兒童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所以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多以鼓勵的方式去教育他們。我們可以常常説:你真棒,你真勤勞,你真聰明……但是我們的鼓勵不應該浮在面上,而是發自內心的去表揚他,從事實出發去讚揚他。這樣孩子才會真正地信任你的鼓勵,他的積極性酒會越來越高。

比如有的孩子比較頑皮,可能對這樣的孩子應該做到更嚴厲一些。但是,“為了避免那些不愉快的談話,特別是為了避免懲罰,兒童就開始耍滑頭,説謊話。”所以所謂嚴厲,並不是去懲罰,而是客觀的陳述事實,讓孩子真正的知道自己錯了,真正想改了。其實孩子一開始都是信任老師的,可是老師有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通懲罰,於是孩子覺得委屈,覺得老師也沒有想象中的神聖和偉大。後來的日子裏,便慢慢開始説謊,不再用心與老師溝通。這不論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老師應該是在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之中帶着嚴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之中帶着嚴厲。

在我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我想我一定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愛護好孩子對我的信任。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5

有人説,身為教師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無異於學音樂卻不知道貝多芬。可見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界的影響,這位把一生都獻給教育的偉人用筆書寫着對教育的熱忱。雖然蘇霍姆林斯基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留下的寶貴財富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多的借鑑意義。《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是每一位中國小教師都應該仔細讀的書,它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光明。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高度需要我們慢慢的揣摩。

這本書中談到了很多教師面臨的問題,比如説“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要保持‘水源的清潔”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 “如何提高教師的教育素養”等等。這些問題也是我們現在教師面臨的問題,人們在這些問題上研究着並困惑着。中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給他們正確的教育,讓他們快樂的學習是每一位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怎樣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教育者讓我們且聽教育大師的見解與教誨。

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樣使國小生願意學習”,現在的很多學生都討厭學習,因為他們覺得學習就只是為了死板的學習知識,沒有一點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想使國小生願意學習,就應該創建一個有趣的課堂,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課本的框框裏,讓他們與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這無疑是錯誤的。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他們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只有滿足他們好奇的慾望,他們才更有熱中。亞里士多德也曾指出:“思維是從驚奇開始的。”如果情況允許的話,應該帶領孩子們到花園裏,樹林裏,湖岸邊走一走,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發現大自然的奇特。這種快樂的學習方法,相信會事半功倍。將來我們成為老師,在學習《蘋果裏的五角星》時,可以帶一個蘋果。講課時,可以親自切給學生看,讓他們看到裏面的五角星,見證奇蹟的時刻。又比如,在學習《廣玉蘭》時,可以帶幾多廣玉蘭,讓學生自己觀察的外形,花色,氣味等等,鼓勵他們踴躍發言。還可以教學生畫廣玉蘭,來提高他們對課堂的興趣度。我相信只要我們讓圖畫,音樂,情景劇等等藝術色彩走進課堂,學生也會情不自禁的融入其中。

讀了這本書後,我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它就像我們這些未來老師的指路明燈。但讓我真正充滿敬意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平等和尊重,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創造力和他們學習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讓我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6

一、認同的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著名的教育家,但也只聞其名,從未閲讀過其作品,只是在某些文章中偶見對其理論的引用。拿到這本《給教師的建議》,還真有些驚喜。讀完後,覺得受益匪淺,很受用。雖然有很多是寫給兒童的,但對我們同樣很有啟發。比如説“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等等。該書不僅對教學有所啟發,對教師的自身成長也很有幫助。在100條建議中,我最有感觸的是一條建議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

二、聯繫實際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這與我們學校提出的“有為教育”不謀而合,就是讓我們的學生有所作為。書中説“學生怎樣利用自由支配時間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學生形成合理的愛好。”這一點對我們的學生來説,尤為重要。大家都知道,我們很多學生對課堂上的學習並不感興趣,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些純粹是為家長而讀。對於這樣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就放任自流了嗎?絕對不行。那樣只會讓他們越來越消沉,越來越沒有目標,渾渾噩噩地混一天是一天。更有甚者,沒事幹了,就專動些歪腦筋,做些不該做的事。其實不是他們不想學,也不是他們一無是處,而是他們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找到自己的特長,從而明確目標,有所作為。

三、重構

那麼,我們該怎樣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或特長呢?我想最簡單的就是從閲讀中尋找。閲讀是種樂趣,更能從中汲取養分。我們的有些學生不愛學習,但並不代表他不愛閲讀,引導學生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獲取樂趣與知識,尋找自己的目標。像我們學校很多班級都建立了圖書角,這是一種很好的做法,在班級中營造了閲讀的氛圍。其次,讓學生多動手。雖説我們的學生考試成績不怎樣,但並不説明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差。再説我們更加註重的是學生的技能,是實踐操作能力,所以讓學生多動手。比如讓學生裝裝鎖、修修窗户,幫老師做些需要些技巧但又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髮現原來我也有特長,我也會別人不會的事,從而樹立信心,找到方向。另外,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活動各種比賽,比如學校的興趣小組、週末社團活動、課外活動等等。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髮現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

目標是動力,目標是方向,沒有方向就如隨風飄搖的浮萍,幫助學生找到方向,找到目標,讓學生有所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7

今年暑假,我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確實受益匪淺。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着我的頭腦,讀完之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多年來深深困惑着我的問題突然間有找到了方向。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是啊,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作為老師我們每天都要備課、上課、放學、回家,晚上回到家可能還有些瑣碎之事要處理,有時候忙起來真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在 “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中蘇霍姆林斯基講到,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才會在這門學科上下功夫。作為老師,自然希望學生喜歡上自己所教的學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在課堂上積極思考,踴躍參與,才能主動地思考、學習,從而學好這門課。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你任教的這門學科。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很多家長都説,看到孩子回家先做哪一門的作業,就説明他們最喜歡哪門功課。我調查了一番,學生們確實是把自己最喜歡科目的作業放在第一位。因此我特別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改善作業的形式,適當減少了作業量,一段時間下來發現越來越多同學開始把語文作業放在第一個做,語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讓我精神為之振奮,其中,有很多例子很值得我們借鑑,效仿。讀了這本書,感覺蘇霍姆林斯基帶給我的收穫實在太大,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8

作為一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經常遇到讓人頭疼的“後進生”,儘管他們在學習上費了很大的功夫,老師費了很多精力。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家長着急,老師頭疼。學生失去了信心。面對這種情況,一般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求他們認真學習課本的知識,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不捨得讓他們再浪費時間閲讀課外書籍,其目的是想讓他們通過“勤”來“補拙”。這樣以來,越到高年級,這些後進生和他人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最終落伍而不能考入高一級的學校。

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篇文章,回顧自己的學習和教學歷程,我對後進生的轉化方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記得我在中學讀書的時候,父母和老師也只重視書本知識,自己也沒有認識到閲讀課外書的好處,很少閲讀課外書籍,學習成績雖然還湊合,但是總是成績平平,雖然基礎知識基本掌握,但能力方面沒有大的提升。自己也沒找到原因,總覺得別人比我聰明很多。是自己智商影響了學習成績。特別是在寫作方面,作文總是得不到高分,文章寫的很平淡,沒有含金量。後來才知道是自己讀書太少的緣故。有幸的是高中畢業後我考入了外語師範學校,學習英語專業。由於我不斷的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擴大了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品嚐到讀書的好處。上課時,我力所能及的把自己所學過的知識聯繫起來,現成一個知識鏈,然後給學生講解書本的內容。學生聽的津津有味,而且效果也很好。蘇霍姆林斯基明確告訴我們,學生如果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相反,兒童學習越困難,他就應該更多的閲讀。閲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熟記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好“第二套教學大綱”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滿好奇心,對知識更加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對於後進生,我們要及時督促他們複習學過的知識,經常檢查他們的知識掌握情況,是他們再成為讓家長着急,老師頭疼的“老大難”。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9

讀一本書時,我總是喜歡從書皮開始讀,然後是目錄和序言。從目錄裏我會粗略選取自己喜歡的篇節去讀,在序言裏,我看到作者説“不妨一讀此書,這是一本無害的書”,我想對於做教師的我們而言,這是很有用的書吧!

書的序言裏面有一個詞“好管閒事”,經過提升和修飾之後可美稱為“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於好管閒事這個詞,於我有深深的感悟,在我們這樣一所寄宿制學校,無時無刻不在與學生打着交道,我們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那麼簡單,更多的是給予學生精神的陪伴,班主任更是要多管閒事,約束學生的各種不好的行為習慣,及時糾正和教導,儼然父母在身邊一樣。對於學生在去寢室的路上、去飯堂、去教室的路上,遇到在樓梯間打鬧的學生,我都會處於多管閒事的角色,對他們進行提醒和教導。慢慢地整個年級認識我的學生也就多了,每次見到我出現總會不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在走廊上抄起課本,裝作讀書的樣子也讓人忍俊不禁!

另外書中有一段語言文字也很打動我。説教師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因為你面對的是孩子,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這些美,那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賦予。所以享受職業幸福,就要對美好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鋭。誠然,開始在這些方面,我也走了一些彎路。因為瑣碎的班主任工作讓我一度對孩子們失去了耐心,面對成績的壓力,我和我的孩子們開始陷入了上課、下課、吃飯、睡覺枯燥的死循環中,孩子們的體音美課也成了我和課任老師用來提高成績的犧牲品,這時候的我忽視了孩子們的感受,忽視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忽視了孩子渴望的眼神,忽視了孩子對知識的探索,對自由的嚮往,一味地對他們進行知識的灌輸,要求他們讀背,把原本純真善良美好的童年變成了枯燥乏味的課堂。但是我發現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並不是太高漲,反而對課堂產生了一些厭倦,學習效果並不明顯。於是我開始反思。我發現,我與孩子們玩耍放鬆的過程,孩子們也並不是不願意去學,學習效率反而提高了,於是每到考試前,我就會帶着孩子們去操場上玩耍,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一起談心。變要求為溝通,變責備為玩耍,和孩子們做朋友,走進他們的內心。反而孩子們與我很親近,也變得願意去學了。所以我覺得世間並不缺乏美好的事物,缺乏的只是我們的心境和胸懷。當了班主任以後,對此更有深刻的體悟。

讀完整本書以後,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悟,同時從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經驗,對自己的未來也多了些許思考和規劃!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10

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靜下心來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最近,一本孫起英的《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美術教育》卻讓我有如獲至寶、如遇知音之感。讀這本書感覺不像在閲讀書籍,而是像與一位耐心、睿智的.長者聊天,他的豐厚學識、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養着我心靈。

在美術創作活動中,我曾發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拿着筆不知所措;有的無目的地在紙上胡亂塗畫;有的東瞅瞅西望望,看到同伴畫什麼便畫什麼……幼兒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都是由於學前幼兒具有目的性不強、構思能力不完善並易受他人影響等特點造成。本書在實施操作篇中給了我幾條很好地建議:首先應選擇與幼兒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幼兒感興趣的題材作為創作題材。其次,創作開始前,教師應有意識地通過提問或者談話活動,幫助幼兒明確創作主題、與創作相聯繫的繪畫內容以及可以如何表現等。再次,應為幼兒提供簡單易學但具有變化性的繪畫材料。最後,在幼兒繪畫過程中,教師應多觀察,當發現幼兒停筆不動或左顧右盼遇到困難時,教師應儘可能多地瞭解幼兒的意圖、心態,多給幼兒正面迴應,找出幼兒成功地方加以鼓勵,並通過問題的引導以建議的提出等方式引導幼兒明確自己的創作意圖,如:“剛才想畫什麼的?”“哪裏不會畫了?”“看看旁邊小朋友畫了什麼,對你有啟發嗎?”……通過言語上的提示、問題的啟發,幫助幼兒找到創作的方向繼續下去。

還有在美術教學中我常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活動結束了,仍有些幼兒因種種原因還未完成自己的作品。那麼這時教師該不該進行活動評價呢?怎麼評價?很有幸在本書的發展評價篇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教師要觀察還沒有畫完的幼兒有多少,如大多數沒完成,不必着急評價:如只有少數幾個就可以進入評價環節。其次,教師要將這些沒有畫完的幼兒作品與畫完的展示在一起,並與未完成的幼兒説:“等有時間你們還可以畫!”評價過程中不要回避這些作品,因為他們只是沒有時間繼續畫,並不是畫得不好。最後,老師要分析沒有畫完的原因,如果只是因為在構思、構圖上比較複雜,所需時間長,教師只需為他們提供再次作畫的時間就可以了;如果是因為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可與幼兒交流:“今天在畫畫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下次需要老師幫助嗎?並對其作品給與肯定,以增強幼兒下次創作的信心;如果是因為不能集中注意力,易受外界環境干擾而延長時間,則有必要對其進行行為習慣上的培養。

如此好的建議還有很多,推薦大家有空時賞析。

讀完這本書後我如閉塞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户,我又進一步理解了“教育藝術”、“教育智慧”的深刻含義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11

“為師當學魏書生,從教當學魏書生”這是對當代名師魏書生一生忠於教育事業的讚美。崇高而無私的愛心,是魏書生身上熠熠閃光的燈塔,照亮了學生內心深處頹廢、陰暗的角落。他愛自己的事業,更愛自己的學生,他用滿腔的愛,來譜寫着人生光輝燦爛的篇章。他以豐厚的人生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藴、豐富的教學經驗、精湛的教學藝術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對學生細緻入微的關愛深深感染啟迪着我,促使我不斷地去學習,去探索。

魏書生先生在《給青年教師的建議》中提到:

1、“不怕失敗,就怕一蹶不振”

有的青年教師工作沒幹好,學生管不好,就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沒有苦中苦,哪來甜中甜?不要像玻璃那樣脆弱,而應像水晶一樣透明,像太陽一樣輝煌,像臘梅一樣堅強。青年教師只有經過磨練、經過失敗、經歷風雨,才能走向成熟。不怕工作失誤,不怕做事失敗,就怕一蹶不振,跌倒了爬不起來。

2、抓住給你的機會,別讓它丟失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於“機會”。機會只不過是相對於充分準備而又善於創造機會的人而言。也許,你正為失去一個機會而懊惱、埋怨的時候,機會卻被你的同事給抓住了。作為青年教師,要創造機會、爭取機會、千方百計地抓住機會,別讓它丟失。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非常贊同魏書生老師的這些話。曾經,驕傲的我們都懷抱着崇高的理想,奔走在陌生的城市,只為尋找內心深處最真的夢想;曾經,就算生活再艱難,我們也會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但是當我們反覆努力之後,依然收效甚微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會懊惱、會放棄。但是我們自己平常也常常會鼓勵學生要有經受失敗、打擊、挫折、逆境的心理準備,要對自己充滿信心。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教師自己首先必須爭取做到。青年教師只有經過磨練、經過失敗、經歷風雨,才能走向成熟。年輕就是資本,年輕就要拼搏,年輕不怕失敗,即使失敗一千次,也要堅信下一次的努力是走向成功。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青年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有道是:泰然處之實不足取,博學多識應為上策。抓住新課改的機遇,我們必須進一步學習綜合性知識、條件性知識,以適應新課程綜合化的趨勢;關注前沿性、創新性知識,以適應時代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的形勢需求;改善技能性、默會性知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機智和聯繫社會生活的能力。用自己一眼汩汩流淌的清泉,澆灌學生的智慧之花;以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行動,積極的心態,迎接挑戰,在課改實踐中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趁年輕多學習名師名家先進的教育理念,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吸取他們的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實際,總結和歸納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教學的藝術,用自己的智慧和獨特的人格魅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12

暑假期間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書中用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後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現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教學中應該怎麼做:

一、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而要達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尊重他們,關懷他們,讚美他們的每一個進步和成績。

二、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探索欲,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想如此做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學生怎麼還不會呀"這種情況了。因為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有時會忽略學生能過理解什麼、應該理解什麼。教師應該讓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以此發現學生存在的阻力與困難,引導學生客服困難並解決問題。學生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會真正的掌握的牢固,真正成為他們的財富。

三、蘇霍姆林斯基説:"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在學習過程中"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學生不在少數,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怎麼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並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條建議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教師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儘量選擇生動活潑、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悦等等。

以上是我在閲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時所獲得的一些粗淺的體會,我要努力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升我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帶領學生們共同進步與發展。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13

最近看了《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閲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段,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讀了此書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説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裏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説説容易做起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學生上着同樣的課,提着同樣的問題,做着同樣的作業,考着同樣的試卷。我想做得不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此書的《教師的教育素養》一文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上課,批改作業,有多少時間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雜誌閲讀呢?所以今後,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14

看了第一條我就特別的喜歡,同時感受到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家的高度,也從此決定好好把這本書讀完。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告訴我們一個很淺顯但是我們會經常忽略的道理: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我們應將學生看做具體的人來進行教育,應該做到因材施教。

“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説,‘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説,‘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生是一個具體的人,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具體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着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進行分層教學,記得上週我們理科教研會上提到了分層教學,只要用心相信我們應該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

但,除了分層教學,在教學上我們還需要做些什麼?當學生上課做小動作、玩玩具、説閒話……的時候(這裏只是説輕度班的學生),我們經常抱怨:就算我們的課堂調控能力再好,我們也不可能讓學生在每節課或者每一秒鐘都能認真聽課,因為學生的障礙決定着他們注意持久度不會長久。我們是否再深入地想一下:或許還有其它更主要的原因嗎?蘇霍姆林斯基説:“親愛的同事們,能夠認真地思考一番,怎樣設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在進行腦力勞動,那麼上述的情況是絕不會發生的!”是呀,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有事情做,讓他們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他們壓根就沒有多餘的心思用在其它地方。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把每個學生看作具體的人,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設計不同的具體的教學方法,為他們設計不同的作業,使他們能夠得到最快最好的發展,加油吧!我們還年輕,我們需要在教育事業上探索進步。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15

進入教師行業8年。説來慚愧,早就知道有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這本書,但從未想過去認真拜讀,恰逢有這個讀書活動的時機,我才能真正有幸拜讀這本名著。

教師是真正的“靈魂工程師”這句話真可以概括這本書。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也只有真正把教育當作事業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吧!書中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想必作為教師的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些體會,讀了這本書更是令我們倍感親切和深受啟發!

雖然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也許不能完全體會到其中的奧義,但很多知識是相通的,加以應用加以改變,相信我們的教育生涯也能夠在這一生中留下濃重的一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諸多的素質和條件。這些條件如下。

首先,必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

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愛是什麼?愛是包容!我們面對的幾十個長相不同,性格不同,家庭不同的孩子,這些孩子有成績好的學生,有成績不好的學生;有運動好的學生,有運動不好的學生;有懂事乖巧的學生,也有調皮搗蛋的學生,他們也許這一刻讓你開懷大笑,下一刻就使你怒髮衝冠,但他們都是孩子,有些事情只是他們的天性使然。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給孩子,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孩子的前面,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觀察他們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

其次,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尊重人格,嚴慈相濟。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人,都是具有獨特個性的人。不要期待每個孩子成為你眼中的乖孩子,也許他們的閃光點只是你還沒用發現。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保持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讓孩子感受到你是一顆大樹,把綠蔭播撒在每個人的心中。當然,對孩子也不能放任自由,寬嚴有度才是愛。

第三,豐富的學識、幽默的態度和強健的體魄。

讓學生感受到你強大,豐富的學識是必要的條件,人都是有趨向性的,也是有好奇心的,現代的學生不會僅僅滿足有限的知識。態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態度自然而然地就會朝着一個好方向發展。體育老師在嚴格的同時,不能沒有幽默的態度。強健的體魄,是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的基礎,是教學技能得以展示的根本。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通曉八方,讓對付學生自然也是信手拈來。

讀書,是人類精神的糧食,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時時勤讀之,方能在教育上收到更大的啟發!感謝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標籤: 讀後感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6ngen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