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的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教師的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的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教師的教學反思1

《剪枝的學問》是一篇記敍文,記敍了“我”在桃園看王大伯剪枝並瞭解到剪枝的原因,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減少”是為了“增加”,減去又粗又壯的枝條是為了剩下的枝條能更好的吸收營養,更好的生長;也告訴了我們: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在這篇課文裏,值得學生去品味、去思考的詞語、句子太多了,如:“遠近聞名”、“揮舞”、“瘋長”、“王大伯撫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條”……可以讓學生髮展思維進行説話訓練的地方也有幾處:文中的“我”滿懷好奇,如果是你,此時王大伯就在你面前,你有什麼問題要問他嗎?看着滿樹的桃花,我會想些什麼,又會説些什麼呢?看到一個個光鮮紅潤的大桃子,我又想對王大伯説些什麼呢?細品課文,貫穿全文的主線也可總結出幾條:“我”的心理變化;時間、季節轉換的順序;事情發展的順序;三進桃園的所見所想。我在教學中,以“我”的心理變化為線索的,緊緊扣住課文中的四個詞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利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在朗讀中感悟,利用三對關聯詞展開説話訓練,同時突破教學難點,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最後我引導學生去思考,在平常的生活中,哪些例子可以説明“減少”是為了“增加”。學生議論紛紛,找到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用這個道理來説明,開闊了學生的思維。

在教完這一篇文章後,我深深地體會到,“減少”是為了“增加”是剪枝的學問,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講,也是教學的學問。只有善於捕捉和選取了一個閲讀中心話題的,才能在閲讀教學時遊刃有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減少”是為了“增加”。只有這樣才能花繁葉茂,碩果累累。

教師的教學反思2

通過這段時間的教學,我發現了自己許多的不足,並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很多的啟發。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講解。

首先,教學管理方面,也是所有老師最頭疼的一方面。剛開始為了能夠樹立威信,教學管理方面比較嚴,使部分調皮學生產生反抗心裏,上課不聽話,總是跟老師對着幹,產生的結果就是,課堂秩序亂,課程不好進行。因為他們都是四五年級的學生了,自我意識比較強,不像一二年級學生老師説什麼就是什麼,所以,最後經過其他老師的知道和教研,我對他們的管理進行了調整,鬆緊並施,效果不錯,因為他們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知道老師做的都是為他們好。但是,因為跟他們的關係拉近了之後,發現學生不怕你了,有時候上課就會出現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聲,影響課堂的進度,所以我還是需要把嚴厲抓起來,教學時可以用温暖的話語來傳授。

其次,教學大綱方面,剛開始接觸學生時,對他們的期望比較大,以為三四年級時他們所學的教學內容已經完成,教學一段時間我才發現,他們很多技巧和常規都不太懂,因為他們之前因為場地原因。都沒有正常上過體育課。因此,我就對我的課程計劃進行了調整,從簡入手,從最基礎的來教,看他們掌握的程度,最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慢慢引導和教學,他們的能力有所提升,但是還是需要更多的體育活動來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另外,課堂組織方面,因為學生的基礎比較差,我一直都在緊湊由序的教學,希望他們能夠學習更多的技能技巧,可是我發現成效不好,有時候一個技巧課,需要三四個課時才能看出學生的進步,這樣的效率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在想,不能這樣按部就班的教學,要以樂趣的形式,讓他們主動去學習、練習。經過實施,發現學生的興趣增加了,積極性提高了,但是,每次組織起來有些困難,浪費時間,所以以後我要把日常規則再強調,組織時間減少,增加學生的教學時間。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為主,所以有時候不能太糾結,要娛樂有趣為主,技巧技能的教學也要找出更好的方法去教學,自己要多加努力,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們學習。

教師的教學反思3

實習進入第五週,幼兒園一日常規基本可以應對了。相對於各種研討,我更享受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不論是帶活動,還是進行遊戲,只要與孩子們在一起會更加開心、單純。我可以體會“傳道、授業、解惑”的成就感;可以認真思考小A為什麼總是不夠堅強;還可以實踐各種教育理念並找出現實與理論的差距,更好地進行反思;可以感受孩子們的喜怒哀樂,真正的去了解,而不是以書本上的知識來套孩子的心理成長階段或是乾脆將他們看成是“成人的縮小版”,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判斷幼兒的想法。

這不僅使我反思,幼兒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當然研討也許是為了教師的成長,隨即帶來的也許是更好的集體活動,不可否認這樣的確會帶了很多益處。但是,教師成長的同時,幼兒又獲得了什麼呢?難道我們不應該把重中之重放到研究現實中的孩子嗎?不用花過多精力在課題組的活動研討,而是着重在日常教學,用心做好每一天的集體教學。也許,在經歷過課題的歷練後,教師的整體素質都會有質的飛躍,但是誰來為教師成長過程中正在帶領的孩子“買單”?事實上,日常教學更能鍛鍊教師的素質。

如果是課題組的活動研討,還算是在為將來的幼兒奠定基礎。但是,花費幼兒教師大量時間的需要上交的諸多瑣碎的材料裏,有多少是基於幼兒,基於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反思呢?事實上,有許多材料是“虛假材料”,幼兒教師在一種“不得不”的情況下,編造出一些沒有營養的東西交差。所以,現實中的理論教育很多是“虛假”的,因為用虛假創造出的必然是虛假。

教育是由許多的弊端,和現實的制約因素。但是,教師如果想研究適應現實的教學,談何容易?教師們被各種“虛假”的事件所累,在被動的情況下又怎麼會呈現出“真誠”的教育呢?得出這個感慨真的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

不過,現實的教育並不會使我失去希望。理論引領實踐,這句話説起來容易、易懂,做起來真的難上加難。在現實中,我們很容易拋棄之前秉持的理念,或者説是一種淡忘。恍然回頭,才發現已經開始走遠了。所以,反思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它使我們不致在前進的道路上偏離太遠。但是我們需要的是真是的反思,反思人盡皆知、理所當然的教育理念實踐時出現的矛盾與衝突;反思五大領域活動設計時是否體現出學科的本質;反思設計活動時的思考與實踐後的差距,等等這些都會極大地豐富一個教師的實戰經驗,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們得到更恰當更負責任的教育。

教師的教學反思4

在新課程實施中,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無疑是廣大實驗區教師們共同關注和努力解決的焦點問題。儘管這些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但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多向自己發問,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一、通過生活中的事例,闡釋某些數學知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是因為人類的需要而產生的

操作猜想促進數學歸納與整個數學體系所包羅的知識相比,國中數學所包含的知識只是這汪洋大海中小小的浪花。藉助於這些知識載體,讓學生真正領悟其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而“歸納”是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塊,“操作猜想”這一形式對培養學生的歸納思想與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可言。

案例一:問:n條直線相交,最多有多少個交點。啟發:不妨採用數學家華羅庚“先退後進”的思想,通過特例來研究考察事物的本質,從而歸納問題的規律和性質。於是教師引導學生動手,當畫第二條直線時,發現最多可有一個交點;當畫第三條直線時,最多可與原有的兩條直線相交併有兩個交點,共有三個交點;漸漸發現很有規律的數據:根據高斯定理,可得:n條直線相交,最多可有n(n-1)/2個交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沒頭緒到豁然開朗,正是操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引用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引導學生對數學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能滿足學生對外界新穎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學生感到好奇和興奮,同時,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的思考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慾望。案例二:在“平方差公式“教學中,採用遊戲切入,創設問題情景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由於平方差公式是特殊的多項式乘法,它的一個重要應用在於簡便計算,為此設置問題:

首先,做一做:

(1)寫出你最喜歡的個位數

(2)計算100與這個數的和,乘以100與這個數的差的積

師:同學們算得很投入,但只要告訴我,你寫出的個位數,我就能説出計算結果,信嗎?並請兩位學生來試驗

生1:我想的個位數字是4,

師:你算出的答案是9984

(100+4)x(100-4)=9984

生2:我想的個位數字是8,

師:你算出的答案是9936

(100+8)x(100-8)=9936

(由遊戲切入,學生興致十足,求知慾高漲,感歎算法奇妙)

師:想學這招,學完這節課,你就能解開它的奧祕

在小結處:回到遊戲問題,説出其中的奧祕。

三、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釋人類及自然界的一些慣見現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編寫中列舉了一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觀察生活、收集素材,給學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價值的實例。

案例三:用“黃金分割”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有經驗的報幕員不站在舞台中央,而是站在離左邊或右邊多一點的地方,即接近黃金分割點,這樣可使觀眾感到她十分大方、恰當、和諧,且音響效果最好;因為一般人的軀幹與身高之比小於0.618,大約只有0.58~0.60左右,所以許多女士覺得穿高跟鞋更漂亮些、芭蕾舞演員表演時踮起腳尖能給人以美的感覺。又如,飛機、輪船都是軸對稱圖形,這樣可使它們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建築上的對稱多半是為了美觀,有時也考慮使用上的方便和受力平衡等問題;許多飾品做成圓形的,不但美觀大方,而且節省材料。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社會生活及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最終要回歸到實際,為人類社會服務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學習一些初步的統計知識後,可與學生一起討論生活中的某些廣告、有獎銷售等問題,從中得出正確、合理的結論。

案例四:某公司在對外招聘時稱該公司職工的月平均工資超過1200元,吸引了一些工人前往做工,但到月底發工資時,工人們發現自己和周圍的工人,月工資卻只有800元,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去找老闆説理,老闆説:大家不要激動,我這裏有一份工資清單,

我將證明我講的話是真話,沒有欺騙大家。請分析下面這個工資表,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出:的確,老闆沒有欺騙工人,工人們之所以有上當的感覺,問題在於他們不應該去關心平均數,而應該去關心大多數工人的工資──眾數。在這個問題中,學生幫助工人揭穿了數據造成的假象,從而更進一步理解了平均數、眾數在反映數據信息方面的差異。俗話説得好:“數字不會騙人,但人可以利用數字騙人”,通過這一問題,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更明白了:知識的獲得不僅僅在課堂,更在豐富多彩的生活、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從而打破沒有感情的數學定理,冷冰冰的數學公式,沒有靈魂的數學符號。學生從中也能真正意識到:人人都應該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應該獲得必需的數學新課程

教師的教學反思5

——《7、我會讀兒歌》教學反思

“入學準備”準備的是什麼?教師必須對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有清晰的概念。在教參的“學習準備期分析”中明確寫道:“入學準備”的學習要求是“注重興趣激發和習慣培養。”

其具體內容是

(1)學習適量漢字。識字依然在語言環境(詞、句和配圖)中進行,並注意了生字的復現。

(2)滲透一些學習漢字的方法。識字方法主要是聯繫生活識字、形象化識字、最簡單的筆畫識字,以及初步滲透根據象形、會意識字,使學生一入學就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3)培養語文學習習慣。教材通過學習內容和活動提示中的補充材料,教育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聽、説、讀、寫、問、想等習慣。從內容來看,學習習慣的訓練是始終貫穿於教學活動中的。

今天當我再次閲讀這段文字時,又有了更深的體會。其實入學的學生們並非一張白紙,有不少學生已經認識很多字了,對他們來説學字不是難事,那麼在教學中教師要教什麼呢?是“炒冷飯”嗎?當然不是!因此,也可以這麼説“準備”單元中的學習內容實際上是為了習慣訓練而設的,既然如此,課堂教學的重心就應該是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要落實學習習慣的訓練。

通過這次的大組交流課讓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並且使我對“入學準備”單元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認識。我將總結經驗和教訓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

教師的教學反思6

經過《北京的金山上》這次活動,我發現在第一課時中應該讓學生重點欣賞歌曲,不要求學生能夠學唱歌曲,同時應插入基本步彈簧步、進退步、後替補、側點等步伐的學習。這樣學生在第二課時中才能較輕鬆地將手部動作與腳步動作協調配合起來。同時在教學生舞蹈的分解動作時,應更強調動作的細節,提高學生舞蹈動作的準確性。

在本次活動的第二課時中,我運用了圖譜進行教學。但是發現圖譜並沒有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太大的作用,學生基本上還是跟着老師的動作學。圖譜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為圖譜畫的有些小,並且沒有將一句歌詞中出現的動作畫在一張紙上。下次如果仍然選擇用圖譜,那應該充分發揮圖譜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本次活動學生基本都會唱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動作手腳還不能很好地協調配合外,基本能夠跟着音樂來跳這個舞蹈。在本次活動中學生體驗了樂曲輕快、悠揚的情緒,初步瞭解了藏族音樂的特點。更增進了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瞭解。

教師的教學反思7

我是一名剛入園不久的新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活動、與生活照顧時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參加工作不久的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作出瞭如下淺顯的`反思。

一、行為習慣方面:

在開學初小朋友們的各種常規行為有所散慢,因此在這在段時間裏我注重幼兒常規習慣的教育,通過了這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教育,幼兒各方面的常規都有了進步,特別是排隊做課間操,小朋友們都好了許多,衞生習慣也有了不小的進步。在保管物品方面也進步了不少,以前的他們從來不去管自己的物品,就算彩色筆不見了也只會叫老師,或者自己亂丟亂扔現在小朋友的物品擺放的整整齊齊的,自己的物品也保管的很好很整齊。這是開學這兩個月中小朋友在行為習慣上的進步。

二、教育教學方面

語言課注重幼兒多説多讀,我發現班裏的孩子特別浮躁,最外在的表現就是沒有安靜“傾聽”的好習慣。不管是在聽老師還是他人講述時,都喜歡爭相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就導致其餘同伴無法聽清楚,造成課堂紀律混亂。對於這個現象,我很焦慮。在思考過以後,我在課堂上更注重對幼兒進行“傾聽”習慣的培養,並在一日活動中設計了幾個“環節”,來培養孩子安靜傾聽的好習慣。

“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時候我總是想盡辦法,絞盡腦汁設計教案,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要想使教學得心應手,只能是有意識地多收集資料,多看教育報刊,多向領導請教,多與同事交流,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教師的教學反思8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指出,“不會進行教學反思的教師,他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最多隻是狹隘經驗的累積;能夠堅持不斷教學反思的教師,他的教育智慧就會不斷增長。”然而,很多體育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反思時卻很茫然,不知道對課堂教學哪些事件進行反思,認為自己或他人的教學實踐沒有反思的價值。這就直接導致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往往流於形式,沒有實效。那麼如何改變普遍體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比較差的這種狀況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以“廣泛閲讀”為載體,提高體育教師的反思理論水平

生活中不乏一些人這樣評價體育教師:“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一介武夫而已”。雖説這句話略顯偏頗,但也折射出部分體育教師的不足之處――讀書少。體育教師讀書少,眼界不夠開闊,理論水平不夠高,這也正是制約我們體育教師進一步發展的一大瓶頸。

讀書多了,眼界開闊了,理論水平也就高了。反思就有了方向,反思就有了深度。所以,要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我們體育教師要多讀書,廣泛閲讀是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礎和源泉,廣泛閲讀有助於提高體育教師的反思理論水平。

1.讀教育理論書籍

一個好的教學反思是對課堂教學事件的深入分析,傳遞給人們一種價值選擇,同時能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這背後離不開較強的教育理念作支撐。有些教師不能很好地進行教學反思,其根本就是缺少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因此,體育教師要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有選擇地閲讀一些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教育理論書籍。比如,讀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還有《體育教學論》《體育心理學》《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等,可以進一步拓寬自己的教學視野,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視角來解讀和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2.品名師課堂藝術

除了讀教育理論、專業知識等,體育教師還要讀人,品各類刊物中名師的教學藝術、教學經驗等。

我市的體育學科教育相對於體育教育較發達地區,如上海、江蘇、杭州……無論是教師素質,還是培養的學生素質,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只有多多揣摩他們設計的課堂,才能在本質上迎頭趕上,減少差距。筆者幾乎用心研讀每期的《中國學校教育》《體育教學》等刊物,書本比較全面地展示各地優秀教師如何把握新課程的理念並落實在課堂實踐中,展示他們如何理解、把握和處理教材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無論是現在教師極少關注的廣播操教學,還是似乎早已被遺忘的隊列教學……還有耳目一新的創編遊戲。書本以名師視點闡述他們的理解和思考,接着以精彩的課堂案例加以點破,最後通過專家“深度對話”為我們作引領。令筆者愛不釋手。

體育教師如果能長期接受先進理論的薰陶,享受崇高人格的陶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教師在上課時就會遊刃有餘,進行反思時就會更加精闢、獨到!

二、以“課堂教學”為陣地,增強體育教師的自覺反思意識

體育課堂是我們體育教師的主陣地。只有抓住課堂,認真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因此,提倡體育教師要做到課前、課中和課後都要進行教學反思。

1.課前反思

課前反思是國小體育教師打好課堂成功戰的首要環節,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查缺補漏的過程,也充分體現了教學新理念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的一個微過程。體育教師只有對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及預期達到的教學目標、效果等都瞭然於胸,才能使40分鐘的課堂順利而且高效地進行。

初步撰寫完教案後,體育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仔細自我發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等,把這些思考記錄下來,通過備註的形式標註在教學設計空白處。如,教師在前滾翻教學時,課前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團身緊、滾動圓”的技術動作掌握上有難度。教學時,設計了“看誰最有本領”為主題的夾繩子練習,要求作一個前滾翻同時繩子夾在腹部、下顎不脱落,此時,孩子們興趣高盎,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本領,練習時自然地團緊身體,既減少學生無效、盲目作前滾翻的過程,又使整節課融會貫通,充滿新知學習的巨大快樂。而這一切完全得益於體育教師課前所思、所想。

2.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反思,也是極易被忽視和不值一提的環節。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調整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的一個微妙過程。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尤其是體育課堂是突發事件的高發地,教學中的“意外”更是層出不窮,因此,給體育教師的課中反思意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師要及時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怎樣應對策略與措施更有效”等。

如,在一次校本教研公開課上,李老師在場地上用小墊子擺成了一個半圓,準備課堂練習用,正在做準備活動時,忽然來了一陣風,把擺好的墊子全刮亂了。聽課的老師想上前去幫忙,都被上課老師婉言拒絕了。只見他用口令指揮學生兩人找一塊墊子圍成一個半圓,並把剛才的準備活動全部改成坐在墊子上做,雖然動作有點簡單,但學生對這種新的練習方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李老師在突發事件面前急中生智,沉着應對,化被動為主動,彰顯了李老師過人的課中反思能力。

3.課後反思

教學是一門活的藝術,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一個個有着鮮活思想的國小生。教學內容的完成高效與否,往往由國小生身心直接參與課堂教學的特殊性決定。所以,教學過程中就難免會出現教師預料以外的“意外”。因此每次課授完後,做到每課必思、每課必想,需要教師把教學中的不足之處、課堂出現的閃光點等及時記錄下來,進行認真的剖析、思考,設計新教學,以增強實際教學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自身教學反思水平的目的。

A.反思成功之處:一節課上完後總有成功的地方。如教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情境創設;有效的課堂組織;及時的教學評價;課堂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

B.反思不足之處: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是在所難免的,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對待。如:教學時比較顧及離教師比較近的孩子,而那些離教師比較遠的孩子就會被忽略;教師的示範面沒有充分考慮全體學生;隊伍的調整很繁瑣;各環節時間上沒掌控好;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手段不恰當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去作深刻反思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教學工作的前車之鑑。

C.反思學生學習中的困惑之處: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應反思一下自己對教材挖掘是否深入,研究是否透徹;課堂上把握是否合理;對學生學情和已有知識是否瞭解。抓住學生的困惑,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判斷問題難度的大小,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然後對症下藥,今後教學效果定會十分明顯。

D.反思教學中學生創新性見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體育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獨特見解,並將學生的好見解及時地記錄下來,可打破教師固有的思維定向,拓展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E.反思教學再設計:每教完一節課後,教師就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的總結,並進行必要的歸類和取捨,考慮各環節下次的教學思路,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就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教學藝術芝麻開花節節高。

三、以“教研活動”為紐帶,培養體育教師共同反思的習慣

隨着國小體育教師隊伍的不斷強大,隨着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區裏區外大大小小的教研會輪番上演着,以教研活動為紐帶,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交流等,培養體育教師共同反思的習慣。

1.專家引領,共同反思

專家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解剖我們的課堂,他們的闡述不僅在理論上支持教學一線的體育教師,而且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體育教師要抓住每一次外出學習機會,細心體會,用心揣摩,反覆推敲,取其精華,不斷充實和提高自我。在平時的區內各種教研會中,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的一線專家,如體育教研員、各級名師、學科帶頭人。需要教師自己學會多請教、多學習,才會有專家和教師的語言的碰撞,思想的交流,真正的成長。如每次的區內體育教研會,教研員會前佈置教研任務並安排幾位有着非常豐富課堂教學經驗的老師作為觀察團。觀察團教師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着手,關注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重難點把握,教學方法的運用,練習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語言,練習時間和次數等元素進行鍼對性的評價。並要求每位聽課老師撰寫聽、評課分析報告,進行點評和互動交流,最後教研員進行總結和引領。這樣,課堂中存在我們教師心中的疑難問題,一下子豁然開朗,煙消雲散了。看來,我們的想法畢竟粗淺,離不開專家的引導。

2.同伴交流,共同反思

進行教學反思,光靠個人的獨立思考是不行的,同伴交流可以激發思維的火花,同伴交流時的表達可以讓思考的問題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重要的是,從同伴交流中得到的啟發和再思考,又可以隨手記在課本或者教案的旁白處。因此,同伴交流也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組成部分,同伴交流是對教學反思的提煉和昇華。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國小體育教師組內更多的是通過磨課進行同伴交流。同伴要上公開課,先是在體育組內進行磨課幾次,通過組內教師的共同關注、共同交流,尋找課堂的創新點,大夥兒一起找問題、解決問題。如,今年一位新教師在我們學校掛職學習,要上一節新教師的彙報課,顯得非常重要。為了能讓新教師在教學中大放異彩,我們組內體育教師出謀劃策,羣策羣力。從教師的語言和體態,從課堂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過渡語,每一個細節。最後的定稿都是在我們每位教師的交流中誕生的,結果實屬不易。正是應了這句話:“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只有這樣,將專家引領和同伴交流碰撞產生的智慧進行沉澱、消化與吸收,力爭將這些智慧內化到教師的思想裏,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總之,培養體育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體育教師只有做到廣泛閲讀書籍,提高理論水平;平時常思常想,常想常新,善於捕捉靈感的火花,逐漸養成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進行思考和創造性見解的習慣,才能使自身的反思能力得到發展,體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教師的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數學《排一排》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方法,在第一個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五個大小不同的西瓜圖片,首先讓幼兒知道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讓幼兒想辦法,如果要把西瓜從小到大排一排,怎麼辦?同時,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

2.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並排序,例如:我為寶寶們準備了大樹的圖片,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也是對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一個昇華。

3.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三個活動中,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盒子的薄厚,這也是我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同時,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遊戲法、尋找法,通過遊戲活動,能促進幼兒對物體空間形式的正確認識,如:分給幼兒不同粗細的樹木圖片,引導幼兒由粗到細排列,引導幼兒每次從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為止,然後,再按由細到粗的順序把樹木一棵棵收起來,放回原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總之,本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

存在不足:

對於本節課,雖然從整體上看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處: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老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遊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進教學方法。

今後的教學改進方向: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為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鍊;給幼兒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幼兒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答案;給幼兒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給幼兒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幼兒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造。

教師的教學反思10

肯定的地方:

1.利用學生的生活感受和多媒體輔助教學,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

2.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繫,引導學生思考本課學習與前兩節知識的聯繫,做到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課堂設置了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效果較好,能幫助學生如何思考問題並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學習中注重了基礎知識的強化和讀圖、識圖析圖、能力的培養。

有待改進的地方:

1.應充分留給學生多的活動時間和自主探究的機會。

2.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差生的感受。

教師的教學反思11

最近認真拜讀了刊登在《輔導員》雜誌上的一篇調查報告。報告題為:《孩子,你快樂嗎?——天津市“關注兒童快樂”調查報告》。該調查結果表明,孩子們在校期間的快樂,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同輩羣體的情感認同讓少年兒童感到快樂。

2、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讓少年兒童感到快樂。

3、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讓少年兒童感到快樂。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工作在德育陣線上的教師,以上3個方面都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特別是第3方面給我的感觸最多。

的確,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着孩子們的喜怒哀樂。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教師的一句誠懇的表揚,一個讚許的微笑可以讓孩子高興老半天。反之,教師的冷言冷語足以澆滅孩子心中那一個個希望的火種。因此,孩子們渴求遇到善解人意的老師,社會歡迎高素質的教師,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教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是智慧、博學、公正的化身。教師的示範作用帶給孩子們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也是長遠的。同時,教師在處理矛盾時,也往往扮演着“法官”這一角色。如果“執法者”執法不公或者方法不對,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傷害將是十分可怕的,也是難以彌補的。想到這裏,我的心中不禁為之一震:在我們的身邊,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是否也有因為我們的疏忽而讓孩子傷心的現象發生呢?

少年兒童正處於學習、成長階段,情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天津市的這份調查報告還顯示,孩子們對知識豐富,和藹可親,性格開朗,活潑可愛的教師會產生喜愛之情,並從中感到快樂。愛屋及烏,我想一個成功的教師他首先一定是個令孩子們喜歡的教師。只有這樣,他上的課才能更輕鬆地激活孩子們思維的火花;他的諄諄教導才能被學生視為長者或朋友般的關愛而虛心接受;他的心才能真正地和孩子們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

因此,我個人認為,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善於發現快樂,善於營造快樂,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被孩子們所喜歡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着健康身心,積極向上,懂得珍視生命,熱愛生活的一代新人!

教師的教學反思12

一、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

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着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完美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主角,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構成放任自流,一盤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氛圍的營造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們應當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卻不能把自我等同於學生,這樣才能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我“組織者”的身份,根據課堂教學的資料確定適宜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注意保留自我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現“散漫”的苗頭並加以制止。

第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學生動起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當好一堂課的設計者,要學會挖掘素材。政治教師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資料,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僅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理解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我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齊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作為當代中學生,在金錢面前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學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師可採取自主學習、綜合探究等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反映學生對金錢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在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本事、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確定的同時,為學生供給鮮明的基本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着正確的方向學習。

二、搞好教學的調整與優化。

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一樣的教學資料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在教學中我經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經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經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到達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如在講述《文化的多樣性》時,先用多媒體展示不一樣國家民族的各種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到達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三、實踐導學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長期以來,政治教學都陷入“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熱情低,課堂效率低下,考試成績差。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減輕學生課後補課的負擔,提大學聯考試成績,我們備課組大膽在高一政治課中實踐導學案教學的方法,尋找適合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模式。經過學案導學教學實踐,我欣喜地看到課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學生能看見自我學了什麼,學會了什麼,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明顯提高,到達了教學相長的目的。但在實踐中也發現了幾個問題有待解決和提高,例如:在導學案設計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節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以及應培養的本事。但缺少給學生留出記筆記和思考空間,某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我調節和提高,這是我在導學案上需要進一步思考與探索的重要問題。

四、充分利用本地鄉土資源,調動學生的興趣。

由於鄉土材料就發生在學生身邊,這樣學生就覺得有話可説,有事可做,尤其在蒐集事先佈置的材料的時候,學生更是有一中主人公的感覺,那麼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鄉土材料,學生就能進取地參與到教學中,並且還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在《文化生活》的教學中,我就充分利用客家文化去設計各種活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與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傳統文化的繼承》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結合自我的體驗,我們客家人有哪些傳統文化可否用一兩個事例加以説明”那裏,由學生舉出一些例子,教師將這些例子歸納為幾個方面: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教學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五、參與教育科研,促進反思的超越。

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有助於提高自我對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提高運用新的教育理論指導自我教學實踐的本事;有助於教師把已有的教學經驗理論化、系統化,提升對教學的理論性認識;有助於在教學中發現新的問題、新的現象,並主動去探討,構成自我獨特的教學風格。任教以來我認真積極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努力提高自我的教育科研本事。我認為僅有在學術上嚴謹,才能夠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遊刃有餘。教師知識積累多了、深了,學生才能信任教師,願意理解教師教導。

會反思是一種智慧,也是完美人格的表現,作為優秀的教師必須是一位善於質疑,善於反思,善於總結的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教師的教學反思13

這學期,我擔任了國小六年級一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工作。作為一個在這一學科毫無經驗的老師,這一學期可以説是在摸索中前進。

信息技術活動這門學科是讓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出發,基於自身興趣來選擇和研究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一門學科。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人的內心裏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是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信息技術活動這種全新的學習形式,可以説很好地迎合了兒童的這一心理需求,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景中通過親自體驗來解決問題的自覺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確定研究的小課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加強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信息技術課的內容涵蓋非常廣泛,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我與學生充分協作,一起來開展好各項調查研究工作,在活動的過程中真正體現出師生間的民主、平等、互助。但是由於本學期恰逢創建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學校,各種工作和活動比較多,以致於信息技術活動沒有能很好地紮實地開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利用好信息技術課這塊教學陣地,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不拘泥於教材,開放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真實需要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給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教師的教學反思14

無論在何種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很重要,同伴教育也很重要。寫作教學也要為班級學生搭建同伴教育的平台。有時候,同伴教育的影響力甚至高於教師的影響力。我想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往往的單線的,但是同伴之間的互動影響是網狀的,這種影響力有時超乎我們想象。另一方面,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學生到了高中階段,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從老師和家長轉變為同學,高中生在自我同一性的整合中,更在意同伴對自己的看法,更在意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為了獲得同伴的良好評價,找到羣體歸屬感,高中生往往很在意自己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他們往往會盡可能展現出自己的最佳形象。

因此,在我的語文課堂上,一直重視和強化同伴教育,寫作課亦是如此,我十分重視寫作活動課程的設計。一學期的演講活動,我驚喜地看到了學生的高度熱情、課後的積極準備、課堂上的激烈的頭腦風暴、作文中的潛移默化。同時,我也驚訝於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表現平平的學生竟在演講活動中大放異彩。正如班內學生樂菁雯所言:“ ‘讓每個同學有一個完全展示自己的平台。

教師的教學反思15

組合圖形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日常生活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我根據新課程的理念,進行了大膽地嘗試,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複習鋪墊,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

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需要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在學習新知之前,我組織學生通過複習,回憶舊知,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找準新知的最佳切入點,為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索,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學得的知識才最深刻。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親身經歷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在自主探索、解決問題中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三、有效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率

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把教學過程組織得更生動、形象,有利於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抽象概括,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開始,我用動態演示幾個基本圖形的組合,巧妙地讓學生理解了組合圖形的定義;理解求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時,我用生動地分解組合圖形,讓學生一目瞭然,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讓數學回歸生活,提高實踐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學中,我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設計了讓學生解決“做一面中隊旗至少要用多少布”的生活問題,課後鞏固環節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幫助老師解決生活中鋪地板的實際問題,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體驗、感悟了數學,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同時,激發了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7n7l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