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我們為什麼做教師》讀後感(2篇)

《我們為什麼做教師》讀後感(2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們為什麼做教師》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為什麼做教師》讀後感(2篇)

《我們為什麼做教師》讀後感1

最近,拜讀了索尼婭尼託(美國馬薩諸賽大學教育學院傑出的語言和文化教授)主編的《我們為什麼做教師》一書,感受頗多。書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教師作為個體,怎樣步入到教育行業中來,又是以怎樣的態度對待自己這一份職業的真實過程。讀着讀着,不免聯繫自己,我為什麼做教師?

1、因為喜歡這個職業?

2、因為這個職業比較穩定,不喜歡動盪的感覺?

3、因為自己的某位老師對自己影響很大,所以選擇了他的職業?

一、認同觀點

《我們為什麼做教師》裏21位教師也並不都是“天生就是教書的材料”。他們或許是中途改行的中年人,或許是剛入行的新教師,但他們都認為教書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教書使得他們成為更完整的人。

教書可以幫助自己成為更完整的人?

珍妮弗韋爾伯是一位中學科學教師,她説:“我做教師是因為給了我一個明確的目的。”“我做教師是因為我相信教育能夠帶來的影響和認知效果。”“我做老師是因為我相信我幫助了孩子們,讓他們喜歡來學校上學,喜歡學習,並且樂於面對風險和挑戰。”“我教書是因我知道做老師是起模範帶頭作用的。” 安布瑞萊斯馬利,是一位年輕的公立學校的雙語教師,她説:“我到底為什麼要教書?對我來説,教書是歡樂、悲哀、快慰和無助的結合體,但它也是一項有着明確目標的任務:改變我的學生,也改變我自己。我教書是因為這個行為本身能夠觸及我精神和靈魂的很多側面,使我一直保持內省並不斷推動我向着意識的醒悟。”“我教書是因為教書給我帶來希望。”

在這些教師的言談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做教師可以親歷創造的過程,追求真實健康的成長,主張“成事”“成人”,並在創造中提高總結。這麼多優秀教師的現身説法,也使我更多地感受教育的使命,教師的責任和作一名優秀的教師的任務。我有幸成為一名新課程下的教師,它站得高,看到的是教師、學生髮展 1的需求,社會的未來需求,它引領師生、學校對教育的認識,明確的是個人、學校的使命,學得多才更感覺到學習的必要。用美國本傑明.拉什的話説:人站得高些,不但能有境早些領略到希望的曙光,還能有幸發現生命的立體的詩篇。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這詩篇中的一個詞、一個句子或者一個標點。你可能沒有成為一個美麗的詞,一個引人注目的句子,一個驚歎號,但你依然是這生命的立體詩篇中的一個音節、一個停頓、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足以使你放棄前嫌,萌生為人類孕育新的歌聲的興致,為世界帶來更多的詩意。所以,我願意成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去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二、聯繫實際

我為什麼做老師,是因為這份工作讓我感到光榮;一個個學生的進步讓我感到喜悦;讓我體現人生價值與意義。我為什麼做老師,是因為天真無邪孩子薰陶影響着我保持着一顆珍貴的童心。我為什麼做老師,是因為學校的環境和諧温馨。我為什麼做老師,是因為校園環境幽雅美麗,空氣清新。我為什麼做老師,是因為學校環境有利於我學習,不斷地探索、思考,豐富自己的學識與道德修養,儘管我物質上並不富裕,但我卻是精神上的富翁。

學生總是模仿教師,所以為人師表要以身作則,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去影響學生。“喊破嗓子,不如做樣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自己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來影響教育孩子。每一個學生都是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教師要愛自己所教的全體學生,一視同仁。我們教師要善於理解學生,理解是產生關心和愛的情感的前提,不善於理解人則很難去關心他,很難對他產生愛的情感。我認為;即使是對一個表現很差的學生,也要看到他身上的閃光點,並以此來促進其轉化。作為老師對學生要多鼓勵多引導,不要武斷,武斷往往會傷害孩子的自尊。讓學生喜歡我,能夠演化為他對我所教的學科的喜歡,聽從我的教導。讓學生與我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互相好感,互相尊重,是助學成功的重要條件。良好的師生關係,往往能夠是學生的情緒穩定,有助於學生心智發展;相反,往往容易給學生心理上造成壓力和挫折,則會讓學生反感、害怕,從而阻礙心智發展。老師的情緒如何,對於學生能否積極愉快的進行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上課始終注意保持着高漲的熱情,飽滿的精神。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樂於接受我的教誨的作用。要做好老師這份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為了應付課堂上學生們千奇百怪的提問,花大量的時間來查找相關的教學資料;我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充分地理解吸收講解的知識,絞盡腦汁研究出行適應學生個性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我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接觸學生,瞭解每個學生豐富而又具有個性的心靈世界,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進行因材施教,努力幫助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的潛力與天賦。

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我從不強調“尊師”超過“愛生”,尊重學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的人格,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傷其心靈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尤其尊重後進學生的人格,因為我知道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被人重視,成為有尊嚴的人。作為一個老師,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作用,從正面引導、啟發。對於學生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對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充分肯定、信任,增強學生信心,產生不斷奮發向上的力量。對於學生的缺點要進行批評,但我注意把握好“度”,適可而止,使學生“知恥”為止,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熱情、讚揚的方式對待學生,比過多的指責、否定批評,效果好得多。

三、反思重構

要當好教師,要有科學的思維方式。在工作中,對待問題要多問“為什麼”,學會理性的思考進行分析。我想我會積極的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閲讀,善於積累,勤於寫作,努力去理解厚積薄發的深刻含義。我也認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進步,長此以往,必然將越來越好,從而儘可能達到自己所可以達到的最好程度,同時也就為教育事業做了自己最大的貢獻。做一個好教師是我一生的追求,我為之付出青春和全部的熱忱,我無怨無悔。

《我們為什麼做教師》讀後感2

《我們為什麼做教師》這本書起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書名,因為我也在想:我為什麼做教師呢?這本由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教育學院傑出的語言和文化教授索尼婭·託尼主編的書收錄了21位在美國公立國小、國中和高中任教的教師的一些感言。其中有一個名叫珍妮費·韋爾伯恩的中學女教師寫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碰巧做了教師》。的確如此,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只是碰巧做了教師。譬如我,國中畢業的那一年,只是因為同桌的好友報考了師範學校,就輕易的在第一志願那一欄裏填寫了師範學校,碰巧就考上了。那一年,我十四歲,懵懂到還沒有意識到這將決定我將來的工作。

師範畢業以後,十七歲的我以優等生的名義成為那一年唯一被分配到淮陰實驗國小工作的畢業生。剛開始工作的那幾年既是輕鬆愉快的幾年,又是痛苦迷茫的幾年。那個時候我們的課務很輕,一週只有十二到十四節課,同時又沒有嚴格的考勤制度,沒課的時候,可以到菜場買菜,週末的時候可以在辦公室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有時學校還會舉辦舞會和球賽,日子過得輕鬆自在。然而,作為新教師的`我,卻不時會感到工作難以勝任的苦痛,加上我是選優進來的教師,同事和領導對我的高期望與現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沒有人告訴我該如何提高教學技巧,我敏感的內心被周圍蔑視的眼光刺得千瘡百孔,一向自信的我開始的懷疑自己是否選錯了職業。於是,工作兩年以後,我考取了南京師範大學,脱產進修了美術專業。畢業後我本想留在南京另謀生路,但是在父母的極力勸阻下,我萬般無奈的再次回到了原單位。那一年,我二十一歲。

十多年過去了,當年淮安師範的老師、同學、都紛紛轉行了,想做官的做官去了,想發財的發財去了。而我,還待在這所國小校裏。學生換了一茬兒又一茬兒,我還是我,人沒有變,變的是心態。為了讓平淡的教學工作變得富有意義,我開始嘗試同自己的職業建立起一種全新的關係,我試着去喜歡這份職業,在教學工作中體驗師生情感互動的樂趣,我為能在工作中開啟孩子們的心智,幫助孩子們掌握必要的知識,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而感到驕傲。同時,我也深深的感到只有當你把工作當成一種快樂,把教書當成一種享受的時候,你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把書教好。

珍妮費·韋爾伯恩在文章中提到“人們在許多場合都問過我,‘你還在當老師嗎?’當我聽到這樣的話,我的感覺是,人們肯定是認為既然我已經教了那麼多年書了,我肯定已經覺得沒有任何新意,需要換換工作了。或者他們可能覺得我太”聰明瞭“,不應該只教書的。人們從不會問一名醫生、律師或木匠是否還在當醫生、律師或木匠。當我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意識到有許多人都不知道,教書有多難,二教好書又有多難。他們不清楚,要做一個好老師你必須要有多‘聰明’。”

的確,也有人曾經這樣問過我“你還在教美術嗎?”我無比心酸地回答:“是的,我還在教美術。”我想:他們一定是認為我這輩子永無出頭之日了,也許他們所理解的教美術就是教小孩畫畫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兒。可是,他們都不知道要教好美術有多難,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美術教師得要多“聰明”。如今,課堂已經不再令我感到焦慮,我相信我擁有了可以影響學生的力量,我相信我在教學中能夠幫助孩子們,讓他們喜歡藝術,喜歡學習。

有人奇怪普師班畢業的我怎麼會教了美術,我想説:那是因為我喜歡美術。小時候,我曾經把繪畫當做自己的第一愛好,家中的牆壁上貼滿了我的畫作,每當家裏來客人的時候,我母親便會驕傲的向客人們介紹説“看!這些都是我女兒畫的。”而我的父親卻希望我能在寫作上有所專長,他説他年輕時的夢想就是做一名記者,他曾不只一次向我們講述他十八歲在青島當兵的時侯,就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但後來命運卻讓他進了一家工廠。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他與母親結婚時的全部家當就是一張梳頭桌和一張門板鋪的牀,牀腿,是用廢棄的牀頭壘成的,一間十三平方米的房子是廠裏的,在窮困潦倒中,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走上了從政的道路……記得小時候,他總是對我畫的一些莫名奇妙的畫嗤之以鼻,他似乎希望我能夠實現他的夢想,所以,在我讀國小的時候,父親經常給我買是《國小生作文》、《兒童文學》之類的書。我上國中的時候,父親時常從圖書館借來《牛虻》、《復活》、《尼爾斯企鵝旅行記》之類的世界名著回來給我看,甚至還將他自己的十二元錢稿費全部給我交了學費,讓剛上七年級的我參加一個什麼作文報的寫作培訓函授班,可那時的我一直對繪畫痴心不改,將大部分的課餘時間,都用在了繪畫上,甚至在一些不太嚴厲的老師的課上也偷偷的畫畫。後來,我終於只是成了一名美術老師。我想:我顯然是辜負了我老爸的期望。不過,在老爸的影響下,我倒是讀了不少的書,且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這讓我在寫教學論文的時候受益匪淺。所以,我現在有時會拿自己的一些論文獲獎證書和發表的論文刊物去哄老爸開心,讓他知道,他的苦心沒有白費,女兒到底還是繼承了他的一部分寫作天賦的。

生活中有些東西是難以改變的,也許還會不斷有人問我:“你還在教美術嗎?”我會平靜地告訴他:“是的,我還在教美術。”我從小在繪畫中得到了極大的樂趣,而現在我想和孩子們一起分享這種樂趣。課堂上,我鼓勵孩子們用繪畫表達自己的想法,改作業時我為每一位認真畫畫的孩子畫上五角星,寫上“你真棒!”,所以,當我在黑板上畫畫的時候,孩子們也會豎起大拇指誇讚:“老師,你真棒!”這讓我覺得很有趣。

是的,我還在教美術。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而教書的時間越長,我就越覺得有許多東西要學。教學促使我不斷尋求新知,讀書使我的心靈日益豐盈。《我們為什麼做教師》這本書中,另外一名作者瑪麗·科黑寫到“我教書是因為教書是一份同他人一起學習就可以掙錢的工作。”想想看,這是多麼合算的一件事情,既可以掙錢養家,又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內涵。

是的,我還在教美術。我希望孩子們能瞭解美術,瞭解人類文化傳承的另一種方式;我希望美術教師的地位能夠得到提高,這樣別人就不會再問我:“你還在教美術嗎?”這樣傷自尊的話了;我希望能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埋下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的種子。不論我所教過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從事怎樣的工作,將會有一個怎樣的人生,我相信,這顆種子都會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開出美麗的花朵。

珍妮費·韋爾伯恩説的沒錯,“教書是一份相當吸引人的職業。”

標籤: 讀後感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7no9k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