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的隨筆(集合15篇)

教師的隨筆(集合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的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師的隨筆(集合15篇)

教師的隨筆1

我喜歡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受。賞識能給孩子帶來温暖和希望,使孔子受益匪淺……賞識教育本源是愛,只有對孩子充滿愛的教師,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寬容孩子、激勵孩子。

宇浩是我班的一個“小調皮”,經常搗亂,孩子們都説他是搗亂大王,很多孩子都不喜歡他,錯事、壞事全往他身上套。我們也經常批評、教育他,但收效甚微。

有一天,我的身體有點不舒服,咳嗽不停,全身無力。這時,宇浩拿着我的杯子出現在我面前,輕輕説:“老師,你咳嗽了,喝水呢!”那一刻,我真的很詫異,很感動。想不到他竟然會有如此細心的一面。“謝謝你,好孩子!”我真誠地感謝了他,這時,我發現宇浩的眼神特別明亮。從此,我改變了以往對他以批評為主的教育方法,努力去了解他,發現他的優點,從而去讚賞他、關愛他。其實,孩子也在用心細細地解讀老師的言行,他體會到了我的改變以及對他的愛,他也在悄悄地改變,變得不那麼調皮了,變得更懂事了。

宇浩的故事告訴我們,愛一個好孩子容易。因為他本身就可愛,愛每一個孩子才是大愛。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讓我們帶着賞識走進童心,用大愛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

教師的隨筆2

小時候聽《水滸傳》評書或看《水滸傳》連環畫,最不願意聽、不喜歡看的就是“英雄排座次”那一段。想想看,好漢們“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那是何等的快活?

後來卻毫無來由地弄了個“英雄排座次”,並且讓那個文不能出謀劃策、武不能上陣殺敵的宋江坐了頭把交椅,真是豈有此理!

年事漸長,才知遭人一旦進入社會,座次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馬虎不得。記得有一次到一小夥伴家玩,適逢他們一家在小圓桌上吃飯,我坐在他家裏的八仙桌東邊的椅子上等着。本來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可沒想到正巧我父親來他家裏有事,一見我在那裏坐着,大驚失色,提溜着領子把我抓了下來,厲聲呵斥道:“這是你坐的地方嗎!”我不解,後來才明白,那是首座位置。非德高望重的尊者不能往那裏坐。

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並不懂得“先王以禮治天下”的道理,卻明白長幼有序,在座次上頗為嚴謹。

因為有了這個經驗,所以初涉世事時,凡遇到敍座次的場合,我都極為小心。農村的方桌,一般坐滿了是八個人,一邊兩人,地位之尊卑有着嚴格的規定。本來,坐在首座和末座上屁股的感受是沒什麼兩樣的,可心中自有了這芥蒂。像我這樣的晚輩後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坐在自己該坐的地方,否則的話就會如坐鍼氈。若是在席問,有時候免不了開小差想一些有意思的問題。比如,我發現坐在上座的無非是讓眾人把敬酒的焦點集中在他身上,別的實在沒有什麼好處,反正吃菜又不多吃。我不坐也罷。又想起“常常登上座,漸漸人祠堂”的老話,便更覺得最好不要去坐了。

圓桌是西風東漸的產物,原本就是為了消除座次上的尊卑之序,可在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我十年前從鄉下來到城裏時,遇到比較正式的吃飯場合,因為總認為圓桌是無上下尊卑的。所以往往像在鄉下那樣隨便坐,沒想到引來了許多嘲笑。後來虛心向一酒店服務員請教,才知道圓桌的座次也有尊卑之分,分為主賓、副主賓、主陪、副主陪等等,比鄉下方桌的座次分得還要複雜。明白了這些後,我不禁感歎不已,對人類這種不避繁瑣的精神佩服得五體投地。然而有一次到外地講課,卻發現那裏的酒席上安排座次的風俗與我們大大不同,他們是把客人一律往裏讓,主人全部坐外側。由於習慣的因素。我在吃飯過程中總是以我們的習俗來比照。

這一比嚇了我一跳,按我們的安排方法我竟然是坐在主賓位置。

這一下讓我大大不安起來,幸虧很快就回過神來,意識到這就是人鄉隨俗,沒辦法的事。

會場上的座次同樣有着嚴格的規定,不僅是主席台上精心安排,就是觀眾席的前排也大多空出來。有的會場甚至直接把與會者的牌子放好。別人想僭越也辦不到。然而我對這種做法的效果如何有點懷疑。座次安排,除了讓地位尊貴者有一點心理上的滿足和自我膨脹外,實在沒有什麼實際效用。

有一次我外出開會。一來到會場。見座位大都坐滿了,第一排一個人也沒有。第一排有桌子,可以放杯子,放本子記東西,後面的都沒有這個條件,可是為什麼都往後坐呢?我跟同去的兩個人説:“咱們坐前排吧。”他們都不好意思,但見我執意如此,後面的座位又離主席台太遠,也就只好跟我一塊兒坐了。那次會議可舒服死了,會場的服務員把我們當作參會的嘉賓或是領導專傢什麼的,因為第一排就我們三個人,非常顯眼,頻頻給我們倒水,後面的可就沒有這個待遇了。後來作報告者把帶來的書分贈給與會者,我因為在前排,近水樓台,一個箭步衝上講台,獨得八本中的三本,我們三個人一人一本,讓其餘的與會者羨慕得眼紅。事後,我得意地説:“誰讓你們空着第一排不坐呢?”

座次這東西,本來無所謂高下尊卑,只是坐的人一定要給它一個名份,然後再受這個名份的約束,真有點滑稽!我想,人活在世界上,也許有時候有必要分出個高下來,但分高下卻不應該根據屁股坐在哪兒。

教師的隨筆3

與孩子交流要保持平等

今天的午餐欣欣又沒有吃完。這個有些頑皮又有些固執的小朋友,在我的再三勸説後仍是不願意吃飯。看着他的眼圈越來越紅,我也有些內疚,也許剛剛開學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還是有一些難度的。不能説服他,轉兒我只能説服自己對孩子多寬容一些。這樣想了以後,我笑着對他説“笑一笑”,他卻眼睛含着淚水對我説:“我心理有點不開心,笑不出來。”想來也是剛剛被批評的孩子讓他馬上破涕微笑還是有些難度。

這時,我看到活動室牆壁上“小青蛙”與“瘌蛤蟆”的圖片,想以此吸引他的注意,分散他悲傷的情緒。“你看哪隻是小青蛙?”我點着瘌蛤蟆和小青蛙的圖片。“綠色的是小青蛙”他回答的很乾脆。“哦,對呀,你是怎麼知道的呢?是不是因為小青蛙穿的是綠衣服?”我想這樣問,孩子對青蛙和瘌蛤蟆在顏色上就能有所區分。但是,他卻盯着我認真的對我説:“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我想他可能不理解我的意思,為了讓他青蛙與瘌蛤蟆膚色的不同,我又説:“你看小青蛙穿的是綠衣服,瘌蛤蟆穿的是灰色的衣服對嗎?”“不是的,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所有的小動物都是不穿衣服的!”他信心滿滿的對我説。

由此,我想到平日裏,我們上課的時候總是生怕孩子不理解自己的意思或是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我們總是在説一些善意的謊言或者説是善意的比喻。今天,上課是小青蛙我就説小青蛙是穿綠色衣服的幫助孩子認識它的外表特徵,改天活動上小鴨子,我又説小鴨子是穿黃色衣服的,小兔子穿着一件白衣服……

通過這件小事,讓我明白在生活中與孩子交流要保持相互之間的平等,教師説話時要以大人的態度對待他們,特別是介紹一些動物的時候更要以科學的語言來描述,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把一些簡單的科學現象搞混淆。

教師的隨筆4

以前在培訓學習期間總是聽各位大師談及教師幸福感的話題,因為當時的自己從未真正地走上教學一線,所以對這個話題感悟甚淺,當我在教學一線帶領着一年級的孩子們幾個月之後,經歷過自己生病,將近十多天請假,當我再次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對“教師幸福感”真正地有了深刻的理解。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進入校園,孩子們也像往常一樣給我打招呼,只是眼神中又增加了一份驚喜,一份歡喜,當時的自己心中就燃燒起了一股驕傲的小火焰,開心極了。綜合科的老師一般情況下在上午前兩節是沒課的,那天來到學校我就趁着前兩節沒課的時候忙了一些自己在請假期間拉下的工作,在大課間休息的時候,聽着門口有我們班的小朋友在一直在嘀咕,好奇的我就推門出去看看,卻沒想到收穫的是巨大幸福與感動。小朋友們那麼多天沒有上英語課,也沒有見我,那天看到我回來了,個個都撲到我的懷裏求抱抱,圍的是裏三層外三層,差點把我撲倒,拉着我去教室,給我講最近班裏發生的事件,送給我暖心的小賀卡,一張張歪歪扭扭的字傳遞給了我巨大的愛,不禁感歎被孩子們喜歡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教師,一個普通而又平凡的職業,在我看來又是一個極其“富有”的職業,載着這份愛與關心,更好地投身於教育事業中!

教師的隨筆5

黎明,也許我不是第一個迎接它的人,但我卻是第一接受它洗禮的人。露水,也許我不是第一個見證它降臨的人,但我卻是第一個品嚐它的甘甜的人。

今日的清晨,我像往常一樣騎着摩托車踏上那條被雨霧籠罩卻又是通往黎明的唯一之路上。可不知為何今早的感慨頗多。從寢室到學校,雖説是3分鐘的車程,但不知這條路上記憶着多少教師可貴的足跡。別人是朝九晚五,而對於我們來説那只是一種奢望,朝五晚九已是我們日常不可磨滅的記憶。

來到被圍牆和教學樓圍困於其中的操場上,我不能説這是銅牆鐵壁,因為前段時間有一位精神失常的女子,在校外無緣無故地扔一塊石頭砸向正在教室裏正常教學的班級,玻璃撒滿一地,所幸師生避過這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命中率。雖毫髮無損,卻難免虛驚一場。

此時,孩子們已經陸續從寢室趕來,列隊晨跑,在這看似無情卻有義的操場上,我和孩子們畫了整整一年之久的一個個420m的橢圓,不知道何時才能跑到終點。420m的橢圓,套得住我們的曾經,卻打不開我們的未來。

晨跑結束後,孩子們吃早餐的吃早餐,掃地的掃地,而我還要伏案記錄孩子們的成長記,批改作業,填寫各種表格,琢磨卷中題、文中問。晨讀鈴聲噪響,我抱書往教室裏走,和孩子們一起晨讀。檢查是否有學生曠課,詢問是否有人不適,還要想怎麼提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都説男兒志在四方,而渺小的我卻堅守在世俗眼光中不食煙火所謂的高大上崗位上和孩子們一起編織他們未來的夢。

每到深夜伏案於辦公桌,默唸牆上掛的牌匾――“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教師的隨筆6

我是一名從業不滿3年的新教師,今年是第一次帶小班的孩子。在任教過程中有很多不足和困惑。有時會對小朋友束手無策,缺乏教學經驗是最大的問題。在一段時間的摸索中我發現了在小班的數學活動中,由於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遊戲和運動,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遊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遊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教育家説:“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遊戲或者説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説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受這一生活特例的啟發,在幫助幼兒進行數學知識複習時,我就採用了“變魔術”的方法,比如:將顏色和圖形結合起來進行復習,我故意用誇張的動作將各色圖形藏到背後,嘴裏説:“一、二、三,變、變、變!”小朋友都睜大眼睛靜觀到底變出什麼來,注意力高度集中,練習效果也就更好。

所以,我發現工作中遇到困惑並不可怕,在問題中發現解決的方法就可以了。對於小班幼兒如何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遊戲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將其融入到課程中來效果是不錯的。以後我也會多多努力,把工作做好!

教師的隨筆7

一、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這一學期,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工夫。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形成羣言堂。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嘗試因素,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

二、通過多途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與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年級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所在。針對本班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運用競爭機制,每人發一本競爭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記錄,每星期評選一次,給予星星獎勵。一個月後評選語文學習積極分子,這樣促進學生自覺守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閲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作文的選題入手,以寫童話、想象文為主,適合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另外,累大量的語彙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藉助故事,作文佳作,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

(三)加強寫字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三年級的寫字教學往往被老師忽略,文化餐對學生進行寫字指導,課外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在學校裏舉行的三年級鉛筆字比賽中,本班學生獲得了一等獎。

三、加強培優輔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

本班學生存在着差異,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課外加強輔導工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總之,本學期以來,我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由於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學的經驗的不足,本學期在教學中還存在着不少的問題,主要有:

1、個別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

2、寫作方面水平差異太大。

3、在課堂中努力構建開放、民主的教學模式還不夠到位。

4、教學成果少,學生獲獎也不多。在今後的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

教師的隨筆8

久雨的冬日,一束慵懶的陽光偷偷的透過玻璃照射在教室的桌子上,照在了正在吃午餐的孩子們身上。一個清脆的童聲在我耳邊響起:“老師,太陽照在我眼睛了。”我抬頭一看,哦,是林彥希,原來啊,是一縷調皮的陽光照在她長長的睫毛上,這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輕輕的眯着,臉上純真温暖的笑容,讓我的心暖流湧動。

起身瞻望,操場上,陽光明媚。院子裏樹葉都被這幾日的雨水沖刷的很乾淨,被這冬日温暖的陽光一照,葉子上滾動的水珠晶瑩剔透,顯得格外的清新和美麗。讓我不禁想和我們班這羣可愛的天使一起來分享我的感受。

於是,我和孩子説道:“今天太陽公公出來和我們小朋友玩了。我們快點吃完飯,出去散步好不好。”孩子們拍手叫好。看得出來,孩子們也喜歡這久違的陽光。很快,飯就吃完了。在提醒他們漱口、擦嘴巴、洗小手後,我們就要排着隊拉着小火車出去散步了。

平常的時候我都會按個子的高矮來決定隊伍的順序,自然,班上最矮的“小公主”陳奕欣都是被我拉着手牽在第一次,其他小朋友依次排在後面。這個時候,我發現彥希從人羣裏擠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不放。我笑吟吟的告訴她:“寶貝,我們按平常的隊伍排好,你去拉葉紫的衣服。”彥希站在我面前一動不動,也沒有鬆開我的手。我以為她沒聽懂我的話,於是,蹲下來又説了一遍:“寶貝,你的站的位置是在葉紫的後面,你去開小火車咯。”彥希還是一動也沒動,拉着我的小手更緊了。我覺得很奇怪,平常這個小姑娘很是乖巧,今天表現的這麼反常是為什麼呢?我摸摸彥希的頭説:“你怎麼了,為什麼不去拉火車?”彥希的嘴巴扁了扁:“老師,你可以這個手拉着奕欣,這個手拉我嗎?”我笑了:“這樣隊伍不就亂了嗎?小傻瓜。”“可是我就想拉着你的手啊。”彥希委屈的表情帶着哭腔。我的身子一震,鼻子狠狠的酸了下。

萬萬沒想到,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很隨意的動作—“拉手”,竟然能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滿足。“我就想拉着你的手”,多麼簡單的理由,我竟然都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到。這麼小的孩子,在他們心裏最崇拜、最敬愛、最喜歡的就是老師了,她們只想説在散步的時候能和老師親近親近拉拉小手,我們卻為了一味的規則意識去忽略了她們最人文的需求。

忽然明白了為什麼每次孩子排隊的時候總是前擁後撲的往前擠,想要排在前面,其實就是想拉拉的老師的手啊。而有時候我們總是氣急敗壞的責怪孩子為什麼不按秩序排好隊。原來是我們未曾走進他們的心。想到這些,我十分愧疚。那一雙雙伸向我充滿希望的小手卻被作為老師的我為了該死的規則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開。我覺得沒有比這個更殘忍的事了。推開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小手,而是一顆充滿純真和愛的心吶。

從這次以後,寄午散步的小朋友每天輪流站在第一個,我每天拉着這一雙雙不一樣小主人卻一樣温暖的小手,我的幸福就在成倍的增長!因為,被牽小手孩子臉上的笑容告訴我,原來我是這樣的被孩子需要着!

教師的隨筆9

新學期開學了,班裏來了個可愛的小胖子——暢暢,個頭比同齡孩子高出大半頭,身材比同齡孩子大了一圈,白白胖胖,煞是可愛。

家長離開時,有的孩子哇哇大哭,而他只是默默流眼淚,看上去格外讓人心疼。我走過去想抱抱他,沒想到他開始拳打腳踢,不讓我接近,嘴裏還發出好像武打片裏奇怪的聲音。我聽不懂他在説什麼,也不明白他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我該如何幫助他儘快度過焦慮期?

放學時我和玲玲老師忙着照看孩子們,也沒顧上和暢暢的家長交流。放學後我按照報名的地址找到了他的家,開始了我的第一次家訪。

暢暢的奶奶告訴我,暢暢出生一個月他的爸爸媽媽就遠走他鄉打工去了,一年也只有春節回來幾天。她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種地、養羊,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顧不上管他,也不敢放他跑出去玩,怕不安全。暢暢從小就和電視機為伴。奶奶怕孩子影響自己幹活,就買來成堆的零食放在暢暢身邊,讓暢暢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就這樣暢暢吃成了小胖墩。奶奶還挺高興,覺得把暢暢養得胖乎乎的,兒子媳婦也高興。

而且因為沒有人跟他交流,暢暢只有學説動畫片裏的話,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現在這樣,不讓別人碰,不與他人交流。

瞭解了暢暢的家庭教育背景後,我制定了個別兒童教育計劃。希望通過個別教育讓暢暢儘快融入集體,健康快樂地成長。

吃點心

通過家訪和觀察,我發現暢暢對吃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我想就以吃為切入點走近暢暢。

第一次發點心時,我每發給一個小朋友點心就會有意識地摸摸小朋友的腦袋,以示親切。在發點心時我悄悄觀察暢暢小朋友,他的小眼睛一直圍着我手裏的點心轉。走到他的面前,我笑眯眯地把點心發給他,並摸了摸他的腦袋。或許是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點心上,這次他沒有像上次那樣有強烈的牴觸情緒。我想這應該是可喜的開始,我有信心讓暢暢融入集體,向快樂出發。

再次發點心時,我除了用肢體語言與孩子交流,開始讓孩子們學説“謝謝老師”。大部分孩子都能學着説,走到暢暢面前時,他怎麼也不肯開口。我就説:“老師給你發點心,你給老師笑一個吧。”暢暢接過點心真的給了我一個燦爛的笑容。不管是點心的魅力還是我的魅力,暢暢的笑讓我覺得很温暖很開心。

玩積木

開學一個星期,孩子們已經基本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再哭鬧了。晨間活動時,大家各自玩着積木,構建着自己的宮殿。突然暢暢走過來拉住我的手,哇啦哇啦説着什麼。這可是他第一次主動來找我,儘管我聽不懂他在説什麼,可我知道他一定有事情要告訴我,我就跟他一起走過去了解情況。原來是他來得比較早,拿了一堆積木在玩,來晚的小朋友從他那堆裏拿了幾塊自己玩,他覺得別人拿了自己的玩具,來找老師告狀。遇到問題能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對他來説真是天大的進步。我對他伸出大拇指,説:“你很棒,遇到問題知道找老師。”並告訴他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的,要大家一起玩才更開心。我接着問兩個孩子,願不願意和老師一起三個人玩?孩子們點點頭,我和他們一起用積木建高樓。高樓建好了,兩個小朋友開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暢暢已慢慢敞開了心扉。

變化

為了讓暢暢儘快融入班集體,我抓住一切機會和他交流。晨間接待時面帶微笑和暢暢打招呼,晨間活動時在照顧到全班孩子情緒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給暢暢一點時間陪他玩耍,和他聊天。暢暢有了一點點進步,我都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我和暢暢的爸媽取得聯繫,建議他們每週都和暢暢視頻聊天一到兩次,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一個月過去了,暢暢的行為悄然發生了變化,每天來園、離園能主動跟老師打招呼了,也能跟小朋友正常玩耍了,不再動不動就出拳出招了。看到暢暢的變化,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反覆説:“老師,真是感謝你啊!”

一個學期過去了,暢暢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現在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意願,能與他人正常交流了;行為習慣也發生了變化,能主動幫助老師收拾玩具,排隊喝水入廁時,還會像小隊長一樣指揮着大家,小朋友也都願意聽他的,讓我省了不少心。

寒假裏,暢暢的父母帶着他找到我,他像小鳥一樣飛奔進我懷裏,揚起小臉説:“老師,我想你了。”暢暢的家長説:“老師,謝謝你,讓我的暢暢這麼快樂。”

我的心裏充滿了温暖,我想這就是幼兒教師的幸福。

教師的隨筆10

人教版新教材如今已接觸到第七冊,從使用過的這七本教材來看,每冊的編排結構都是相同的,內容形式也是固定的,分四個方面的內容:空間與圖形,數與代數,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在每冊書中,每項內容都化整為零地編排在不同的章節,同樣每冊包括總複習都有八個單元,這八個單元是大小單元(通常我習慣把課時多的稱大單元,課時少的稱小單元)分開編排,大單元大多數與計算有關,其中包含一部分解決問題,小單元大多數空間與圖形、統計等內容。就拿正在使用的第七冊教材來説吧,有這樣幾個內容:大數的認識(11課時)、角的度量(4課時)、三位數乘兩位數(9課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6課時)、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15課時)、統計(3課時)、數學廣角(4課時),課時多一些的只有三個單元,其餘幾個單元課時相對都比較少,前幾冊教材的情況基本相同。

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出現了多的課時用不了,少的課時又不夠的情況。比如:正在教學的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參上教學時間的安排是6課時,可實際上教學這一內容我已經用9課時了,教材上最少還有一課時的練習沒有完成,如果要加上覆習及測試的課時,本單元最少要13課時,這樣一來,真正的教學時間相當於規定課時的兩倍。在這一冊裏,不此這一內容,《角的度量》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實際教學時間是規定時間的兩倍。但有些內容如《統計》、《數學廣角》雖然還沒有教學至此,但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兩個內容在規定的時間裏完全能完成教學內容(不包括複習和單元測試)。可有些大的單元,如《大數的認識》、《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規定的時間裏不僅能完成教學內容,就連複習檢測都能全部完成。

按理説時間用的多,每節課的教學容量相對比較少,學生學得肯定不錯,教師教的也會比較輕鬆,但實際並不是這樣:往往大單元的知識點就集中在某兩、三節課上,只要學生能掌握這些重點內容,這一單元也就沒有什麼難點,學生學得也不錯,即使碰到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在重點部分稍加輔導,單元基礎知識也能過關。而小單元的教學可就困難的多,我似乎感到每節課都在跟學生在戰鬥,往往弄得兩敗俱傷,怎麼會這樣呢?在小單元裏,內容主要集中在一起,使每節課都有不同的重點,一節一個新內容,優生沒問題,但他們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平平的,為了這部分同學,只能多花時間,原本規定一節課的內容,只好進行分解,變成兩課時或更多的課時,還不能包括另一部分學生,他們還得留在課後單獨輔導,並且輔導的難度特別大,又費時,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不戰而退。

面對這些內容,每學期末,辦公室的老師經常開玩笑説:碰到這些內容就噁心。但卻不得不面對,為了能讓學生掌握好一些小單元的內容,我自創了一種“冷處理”的方法,所謂“冷處理”,説白了就是“炒冷飯”,方法是:先在規定的時間內,適當增加一點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剩下的什麼也不做,等新課結束後,將複習的重點放在這些小單元上,每天一個知識點,不斷的反覆、輔導,採取個個依次過關的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刺激學生,促使其掌握這些“小”而難的內容,這種方法實用性是不錯,但總得不是什麼上乘之作,每每用之,心裏總不是滋味。

請看一筆流水帳:第七冊練習十二有這樣一些題目:動手剪(第3題)、判斷(第七題)、探索四邊形內角和(第八、九兩題),這三題我整整用了兩節課(前兩項一節課)。第七題中有兩道判斷題:兩個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可以拼成一個大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學中我將這兩個題目與第3題整合在一起,先用課前準備的學具不斷地拼,發現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正好能解決判斷題中的兩個題目。這樣一來,連同生成性的一些內容,一節課就結束了,探索四邊形的內角和也一樣,因為一定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所以量的角比較多,且都在不同的方向,難度也比較大,一節課下來,還有些學生沒有量出正確結果來。

教師的隨筆11

跳舞是條不歸路,可我們還是心甘情願的一路走到底。有人問,你怎麼堅持到現在還這麼愛跳,其實練舞的人知道每當看到自己一點點地在進步,並且追求完美的同時自己變得更優秀時,你就並不願意離開舞蹈這個圈子。

也可以説,在我們的舞蹈世界裏,純粹地只想跳下去,這是一個很美好的世界,而我們一輩子只想幹這麼一件事兒。我們忍別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是為了收穫別人所得不到的收穫。

桃李杯決賽現場,上戲附中選手徐銘月,強忍膝蓋內碎片劇痛,完成了最後一個造型動作,收光後幾乎是爬進側幕條。比賽是殘酷的,對參賽選手的身體更是一種挑戰與煎熬。真的非常心疼這些學舞蹈的孩子們!

人生就像你腳下的舞台,只有不斷的努力,才不會被別人擠下去;舞蹈的動作是有限的,可是創作是無限的;現在放棄就等於比賽提前結束;現在能做的只有兩件事:努力、或者回家;台下的掌聲與歡呼,是我們不變的動力。加油!

一個舞者不易,一個好舞者更不易,一輩子是個痴情的好舞者是今生的幸福。可能我們不會走上銀幕,不會讓更多的人駐足買票,但如果你在台下,你一定會被我們所感動。

你問我當初為什麼選擇舞蹈,因為喜歡!現在為什麼選擇舞蹈,因為堅持喜歡!堅持自己,你才能有你想要的!舞蹈會痛,會傷,但需要我們用忍耐力去撐!

舞蹈是強者的遊戲,如果選擇認輸只能等來離開,如果選擇挑戰或許得到的是鮮花與掌聲。正在這條道路上艱難前行的孩子們,舞蹈沒有放棄你,你同樣沒失去舞蹈,只是這個過程需要磨練。加油吧舞者!

教師的隨筆12

活潑愛動總愛惹是生非,可思維敏捷,看似沒有注意聽,可你講的他卻能答的個八九不離十。他總是愛表現。無論有什麼事情他都要搶先,他有時候能給老師幫忙,可有時候又給老師添麻煩。那麼,該如何對待這一類的幼兒呢。

首先,我們要給他關注,因為有的幼兒由於得不到老師的關注而故意做出一些事來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關注。也就是希望得到重視,所以,我們要關注這些孩子,對他們的行動、做法及時的給予批評和引導。這樣一來“調皮生”將會順着我們的引導逐漸轉變。

第二,我們要給他鼓勵。有些“調皮生”可能在家或幼兒園總是做些一些挨批評的事,時間長了孩子變得不自信了,不知道該怎麼做好、怎麼對。這樣我們就要給他鼓勵,鼓勵他舉手回答問題,鼓勵他積極參加活動。

第三,我們要給他表揚與肯定。只要一看到幼兒有“閃光點”,就及時表揚,哪怕是一丁點的“閃光”都行。學期初的時候,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女孩。她奶奶説:我們這孩子特別的淘,你們費心管管。這孩子真淘!比那些“調皮”的小男孩有過之而無不及。亂説話、搶玩具、大小朋友等等。可我上課的時候卻發現。僅僅讀了兩遍的字卡,她都記住了,我變抓住這個“閃光”點,大大的表揚了一番,還獎她一朵小紅花。沒想到,我的表揚真管用,整整一個上午她的表現都比以前好,我知道那是因為她在期待我再次表揚。

最後我想説,無論是關注、鼓勵還是表揚與肯定。都需要我們堅持做下去,而不是一次、兩次、一天、兩天的是,只要我們堅持天天關注他們鼓勵他們。表揚他們。我們的孩子都是優秀的!都是人才!

教師的隨筆13

剛到中班時,感覺中班在常規一方面還是不錯的,從小朋友們開心的表情我能看出,這是一個温馨的班級。

不管是什麼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每次出去户外的時候,孩子們都很喜歡搶第一,針對這點,班上老師實行了一條策略,請能力強的小朋友做小指揮、能力不是很好的小朋友做小助手,帶領小朋友排隊換鞋子、喝水、上廁所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們就養成了一種習慣,搶第一的現象很少出現了。有時候,當老師忘記選小指揮,孩子們還會提醒老師今天你還沒有請小指揮呢。

雖然在常規方面不錯,但我們還是每天嚴抓常規、紀律等方面,比如:在用餐前請小朋友先疊好毛巾、站整齊(要注意站的姿勢)、進行餐前感恩(引導小朋友用完整的語言説:“我今天要感謝誰,因為什麼原因感謝他(它),所以謝謝__”),吃飯的時候請小朋友保持安靜以及桌面的清潔,需要添湯請小朋友用英語跟老師進行對話,吃完飯後要求小朋友會説:“我吃飽了,請大家慢慢吃,”然後才能搬着自己的椅子去找書看。

在紀律方面,我們還實行了獎勵紅花和加減提前進區玩的分數來使小朋友有個自我管理的自覺意識。這點對小朋友來説,還是比較有用的。

在生活方面,我們關心每個孩子,尊重每個孩子,多去鼓勵讚美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做到對每個孩子公平共正。

老師關愛的目光是孩子心靈的陽光,老師的笑容是給孩子最大的獎勵,寶貝們都有自己的精彩,滿足孩子就是自己最大的欣慰。

雖然在中班呆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我的感悟卻在不斷增加,在好的方面我們會繼續保持,在不好的方面我們會繼續努力,一定做到對每個孩子負責,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

教師的隨筆14

我也不知道怎樣,我在學校又度過了一週的時間,然具體要我講出來,我又顯得那麼健忘,似乎很多發生的事情都被那西風所吹散,早已經不知遺忘到了何地步......

我一直都覺得寫日誌是一個好習慣,但是我卻總是為自己找各種“忙”的藉口,所以推了一日又一日,幾天以後,才回想起自己幾日前的日記還沒有寫完。可是到那時寫還有什麼意義呢?或許會有,但是感覺就是不一樣,因為今天的太陽已經不是幾日前的太陽了......

我一直都不知道,原來自己“理屈詞窮”到了如此的地步,很多的事情,即使是拿着筆桿,也未必能夠寫的出來,或許便是所謂的“得之心,而未曾喻之筆也。”

細數幾日來的日子,我過的似乎總是不太如意,不是那麼順心。初入校園的那種感覺已經消弭了,因為我踏遍了它的全部,但是有的一些事物,卻還是那麼地模糊,模糊得我已經失去了去了解的興趣......我一直在苦苦尋找,尋找曾經的一種感受,但是,當我翻遍了每一個角落都未曾發現的時候,我似乎對這裏失望了。然而讀者不要誤會,我所失望,並非真正失望,因為我還是對那麼一部分人或物充滿了希冀的,這就如我對於中國的下一代一樣,即使他們的言行讓我頻頻失望,但是我還是沒有放棄,我還是對下一代,下一代......充滿了信心,這也不只是我對他們的信心,同樣也是對我自己的信心,是對中國未來的信心......

我似乎習慣了一種冷淡,習慣了一種“不暴躁”。

有一位朋友曾經問我,是什麼星座的,我説是水瓶座。她的下一句話卻是叫我啞然,她説“怪不得你這麼冷漠......”我起初是很懷疑這個評價的。因為我以前的同學和老師皆知我是一個熱情,爽朗的人。現在,即使是沒有別人的評價,我也知道了......知道了自己的態度。

我想,世界喪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那麼同理,自然就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是唯一,每個人所要走的路皆是不同,即使是同行,自然也不是同道......

無論如何,我還是要奉勸每一位行者,人生路上,熟悉·陌生皆風景,望諸君好好珍惜為上......

教師的隨筆15

在孩子們的期盼中,終於迎來了新學期。面對中班的新環境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孩子們似乎並不陌生,看得出他們在暑期做了大量的準備。於是,我們通過牆飾提示生病幼兒多喝水,超重幼兒多鍛鍊多吃菜,預報員做好天氣記錄等,潛移默化地繼續強化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看到孩子們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我們又創造機會與條件請孩子們為他人服務,逐步培養其責任感。比如,設立值日生小組長,組長不僅可以管理組員,還負責發學習、生活用具。小朋友上幼兒園總是遲遲入園,自從班上有了小組長這一角色,幼兒一直堅持來園,他們都很想成為小組長,為大家發東西。

幫助弟弟妹妹讓孩子們最開心的是感覺自己長大了,更加自信了。很多家長也向老師反映,感覺孩子突然有了很大的變化,好像一下子長大了。通過這三個持續了整整一系列活動,我們欣喜地看到,中二班的孩子們,對小班的弟弟妹妹體貼照顧,在付出愛心的行動中體會着升班的快樂。他們不僅能夠順利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還能為他人服務,並能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體會到滿足和驕傲。看着孩子們自信、快樂地度過了升班適應期,作為老師的我也特別欣慰。

今天午睡起牀後,我又象往常一樣對中班孩子説:“誰不會穿衣服,我來幫助你。”但今天只有少數幾個孩子過來請我幫忙,多數孩子都在自己往身上穿,而且大多數很順利就穿上了。我正暗暗高興之際,何明修興奮地站在我面前:“鍾老師,我自己穿上了!”我一看差點笑出來,強忍着笑説:“呀!自己穿上了!真能幹!我們再穿一次吧。”邊説邊幫他把衣領穿到腰上的衣服脱了下來,讓他把衣服反面超前,雙手抓起領子,往頭頂一甩,就甩到背上了,再將袖子穿上。他很開心,説:“我長大了,我也會自己穿衣服了。”

中班孩子已經具備了自己穿衣服的能力,可多數孩子一直是大人幫助穿衣服,缺乏自理意識和技巧指導,為此,我給他們講了“小老鼠穿衣服”、“樂樂上幼兒園”等故事,告訴他們長大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也教給他們穿衣服的具體方法,帶他們進行集體練習,他們竟然很容易就學會了,而且以能自己穿上衣服為榮。

我為孩子的成長而喝彩,也為教育的成功而驕傲!

標籤: 隨筆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g5v09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