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5篇)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師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5篇)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在本課的導入部分,我創設了有趣的情景,"老師請來一位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上課",教師的話使學生產生了好奇感,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然後是 "貝貝"的出現和教師的表演更使學生感到非常新奇,輕鬆愉快的氛圍,使課堂變得活潑起來,學生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本課的導入新穎而又富有童趣,為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做了很好的鋪墊;也是本課的成功之處。

在研究紙面人的做法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玩一玩紙面人,然後是要求他們將紙面人拆開,看一看它是怎樣做的?在課中,學生小心翼翼地將紙面人"解剖"開,而後進行觀察、討論,從中看到他們迫切的要了解這個紙面人是怎樣做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激發了,他們認真的學習,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得到了^答~`案。當然由教師來講述紙面人的製作過程,他們也能獲得^答~`案。相同的^答~`案,不同的過程,帶給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精神更是難能可貴的。

學生是否在學習中探究,完全看教師是否給予他們學習的機會和發揮的空間。我在本課中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擁有學習的機會,給予他們足夠的發揮空間。我認為教師不應該只教會學生某種單一的本領,而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使他們獲取更多的本領。

以上是我對這次教學實踐的點滴體會,也許還比較初淺,我想我應該不斷的進行反思,使自己逐漸完善。本課中還存在着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我將用努力來彌補這些不足。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2

國小生對美術課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有的認為美術課是副科,不影響升學, 學得好不好沒有關係;有的認為畫畫要有天賦,自己將來不當畫家,學不學無所謂;比較普遍的認為繪畫比較難,因此部分學生對美術課興趣不濃……面對這些情況, 如果美術教師只根據教材安排的內容,作些理論講解和示範,讓學生臨摹,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興趣很重要。對於國小生尤其如此。根據國小生好動不好靜,好奇心強的特點,和從具象到抽象的教學規律,把繪畫課設計成一系列手工製作課,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達到繪畫教學的目的。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這學期,無論是三年級或是四年級,技能訓練比較多,如布貼畫、紙塑動物、剪紙、橡皮泥等,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二)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如《紙塑動物》,小動物是小朋友最喜歡,廢紙又是同學們最多的,再加上舊棉絮,用這些東西紮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後用廢紙片一條一條地粘貼出小動物,最後進行彩繪美化。既輕又美觀。同時,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提高自身技能

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教學之餘,我除認真參加學校及教研組組織的各種技能業務學習外,還經常去圖書館學習美術教學刊物,從理論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並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上能更快地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3

優點:

1、教學內容的選擇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以現實生活為切入口,從而保證了學生能興致勃勃地投入活動,而不是從教師的主觀意願出發。

2、強化了“學生是活動的主體”這一概念。教師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動手操作、親身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學會研究、學會創新。教師很相信學生的能力,也很民主,相信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學習內容、自己設計學習活動,自己選擇學習夥伴。

3、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在學習方法上給予了有效的指導。同學的合作學習指導科學、細緻,滿足了學生髮展的需要。

4、教師在設計活動時照顧了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活動設計、作業要求,這樣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了進去,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活動都能夠得到真正的發展。

5、重視課堂中學生學習過程和作業的評價,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學互評進行了必要的指導。評價以鼓勵、讚揚為主,肯定同學在活動中付出的努力,讓每個學生儘可能多地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當然,教師也給學生提出了積極性的意見和建議,使評價更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6、教師要注重空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設適宜的情境,使學生在實踐情境中受到點撥。尋找多種機會發揮教育影響。教室的安排、佈置、考慮多功能性,變化,有利於學生再創造。

改進:

1、大膽地開放師資。同學、家長、文化市場老闆都可以成為學生今天學習的老師。課前學生可向文化市場老闆瞭解各種各樣的紙,向家長學習用各種紙做小物品。課後可以請家長和同學一起做比較大幅的剪貼畫。課堂上,我們是否也可以請家長來進行剪貼畫的指導呢?教師要樹立“教學相長,能者為師”的思想,勞技課可以改變教師一統課堂的現象。

2、充分地利用教學空間。課堂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能否把要展示的剪貼畫提前佈置在教室裏,讓學生有空去看一看,聊一聊,既節省了時間,又給了學生更多的學習、交流的機會。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4

這個學期是我邁入工作的第一年。由於學校實際工作的需要,我承擔了三、四年級和六年級兩個班的美術教育教學工作。

一個月下來,感受最深的就是上課學生太活潑,上課有點吵,特別是手工製作課,這也許跟我的教學經驗不足有關。現僅從美術作業來談一點反思。

首先,應該對學生創作的美術作業有個貼切的認識。其實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們的心血,都藴涵着豐富的內容,作為美術教師應該用欣賞者的眼光看待學生,體現出人文關懷的精神。其實孩子因家庭,社會環境及自身的遺傳因素,都會產生不同的個性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行為表現及操作中會參差不齊。比如三年級《老師您好》中我讓他們畫老師,學生能畫出老師在上課時的結構與動作關係,但是內容太單一,我讓他們在自己的畫上再添點東西,有的學生並能擴展成師生一組人就是有創造力的作業。因此在批改作業時放棄“一刀切”的武斷做法,而是進行了人性化的嘗試。

其次,對於學生創作的美術作業我們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現的專業性美感。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能只用與別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績進行橫向的比較來判斷,而應看自身的縱向發展,因此我在批學生作業時,會看看他的作業與前面的做比較,如果進步了,我會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上有進步,並在下節課公開表揚;如果內容太單一,我會寫上‘如果再添加點東西進去那更好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希望他們能對美術課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作業質量得到提高。

再次,與學生多溝通,讓他們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多欣賞美的東西。現階段,隨着教育水平不斷改革,美術教育也迎來了新一輪創新,但現階段六年級依然沿用老的一套教材,以前也是老的一套教學模式,那麼是否有必要對其採取新的教學模式呢?改革固然是有它進步的一面,但對於現階段的六年紀要讓其從老的思想觀念完全轉變也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行,對於他們還是必須要用老的一套教學模式去講授,而對於三、四年級學生,他們從一年級開始就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是新美術教學的試點,也是我們新來美術老師的研究點,這對於我們是一次機遇和挑戰,也是我們不斷進步、不斷適應這個社會發展的一個過程。三年級學生和四年級學生年齡不一樣,接受的事物也不一樣,隨着年齡的不斷增長,接受事物也不斷增加,思想也不斷開闊,他們在畫中就表現的不一樣,因此這需要老師們與學生多溝通,充分領悟各年級在畫中表現的思想和意境,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美術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意識,最後所呈現的美術作品也形式多樣,真正體現兒童畫的價值所在。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5

教師在對幼兒創作的作品,有時在評價過程中,往往忽略幼兒自身的原因與作品所想要表達的內容,而是將自己的想法會無意中強加到幼兒作品本身上,從而將對作品的評價目的產生一定的偏差。教師本身也需要多尋找自身的問題,發現其中不當的方法。

1.評價主觀,缺失過程

在教師對幼兒做出評價的時候,很多時候教師都會做出比較主觀的評價,對於幼兒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方面還比較缺乏,在評價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是關注於創作好的作品之上,缺乏多創作的過程中的評價,只流於表面,形式主義比較明顯,對於幼兒在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到的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評價非常少,對於幼兒對美術活動中獲取到的可持續性的發展具有不利的影響。

2.方法單一,匱乏內容

小班幼兒還處於繪畫的初級階段,大多數幼兒對於繪畫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剛開始可能是隨意的塗鴉,到之後能夠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填塗色。在幼兒園裏,教師也非常注重幼兒繪畫的能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數教師只注重繪畫的技巧,比如小班幼兒在塗色方面掌握的還不夠,所以在很多時候,教師在評價一副作品的時候,都會以塗色飽不飽滿作為評價標準,而忽略了幼兒個別差異的存在,只是從塗色技巧方面進行評價,忽視了幼兒自身能力水平、幼兒情緒、環境因素等方面的評價。

3.標準劃一,偏離目的

在很多美術作品參賽的時候,都會有許多的評價標準,但是在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時,教師也把這些自認為標準的標尺套用在幼兒身上,顏色的飽和度、比例的大小等都將幼兒的創作思維給侷限在了一個狹窄的框中,教師在評價作品的時候,忽略了幼兒的個性發展,“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幼兒的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與思想也可能大不相同。做出統一的標準,將促進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發展的目的相背離,也讓教育評價變成教育的形式。

4.語言缺乏,缺少鼓勵

教師作為在幼兒園中與幼兒接觸的最多的人,語言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特別是對於小班幼兒來説,具體的語言表達,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學習、領悟內容。很多時候,教師知道在語言方面,需要多鼓勵,但是鼓勵的語言卻是淡如水,鼓勵式的評價需要教師將幼兒美術作品中的亮點激發出來,但是像“你畫的很漂亮”、“你真棒”等看似鼓勵的語言評價,其實都是一句套話,對於幼兒來説太抽象,他們並不能理解,也不能將教師對於自己的評價得到回饋。這樣的評價語言都不夠深入,缺乏對幼兒的啟發教育。而在幼兒創作作品時,教師的一句無意的疑問,可能將幼兒的美術培養得到扼殺,“你畫的是什麼啊?”“你怎麼把它塗成這個顏色?”看似不經意的話,幼兒都可能聽進去了,就會抑制他們對自我的一種肯定,不利於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6

本節課主要目標是學習漏印版畫的基礎知識和製作方法。瞭解漏印的特點和表現力。其重點是用漏印的技巧創作一幅漏印作品。難點是畫面構思和佈局安排。本節課僅僅圍繞漏印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繫,貫穿整堂課,從學生的最終作品可以看出學生對此非常的感興趣。

在活動開始,教師選擇了實物引出課題,並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這一點從學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學生對教師的實物非常的感興趣,同時也起到了我們預設的目的。很自然的將學生拉到本節活動中來。為了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認識,教師將印製到T恤上的圖案的模板形象的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很自然的瞭解到樓引得技巧,並理解了用鏤空的模板印製圖案的方式稱之為漏印的説法。在此也沒有出現什麼以外的事情,很自然的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通過教授這節課,我個人認為,每一個環節緊緊相扣,沒有出現大的意外,但是整堂課中沒有出現高潮的環節,雖然最終學生們用老師教的方法制作出了一幅漏印作品,但是從作品中可以看的出,學生們沒有大膽想象,只是侷限在教師展示的實物圖案上,所以導致作品的不完整性。

因為整個環節就是僅靠製作步驟進行的,教師以為繪版很簡單,就直接出示了事先已經繪製好的小花形象,教師在介紹刻板、印刷的時候講解清晰,但是有幾句話説的不夠流利,也許與教師的緊張狀態有直接的關係。個別語句不夠完美。導致教師在接下來的問題中,學生説的不夠精確、細緻。同時教師在提問題的的環節中由於緊張將2個問題全部拋給了學生,使得這一個環節下來有些亂的感覺。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書中學生作品的時候,由於大多數的學生多侷限於T恤圖案上,所以老師費了很大的力氣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來,但由於時間沒有掌握好,導致出現了這一個環節不夠緊湊。學生在分析作品的時候,教師沒有更深入的介紹,使得部分學生對中間一幅作品的評價產生了消極的想法,認為這樣的作品由於自己不喜歡,而導致大家對此有了新的看法,同時教師也浪費了很多的時間。使得最終留給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夠充分,而導致最終匆匆的收場,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最後環節不夠重視,特別是在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時間敢的更急;教師應該在學生練習和評價環節,給予大家足夠的時間進行創作,相信大家的作品會更加獨特、新穎而富有個性。

由於個人水平有限,使得本節課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在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有所提高。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7

教學工作中,使我深深認識到教師教學方法的重要性,美術教師年末教學反思。要想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一定要選取生活背景的,學生熟悉的,能夠理解的問題情境,設計學生參與“觀察,探索,合作,發現”等數學活動,要多給學生自立探索的空間。同時,要讓學生知道教學具有嚴密性。下面我就談一談在這學期中的點滴收穫與不足:

1、要真正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教師須要做到三要.

一要關注學生的需求,以此成為推進教學進程的依據。所有的預設都是為了不曾預約的精彩。由原來固定單一線路變為現在的多元設計。

二、要減少對學生的控制、放開對學生的制約,我們會發現孩子其實非常聰明,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有更豐富的答案。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瞭解學生,給他們活動的機會、思考的空間。三、要學會真正有效地評價學生。在課堂上,教師都知道即時評價,但到底什麼樣的評價才是真正能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呢?為了鼓勵而鼓勵,為了評定而評定,將最終失去的學生對評價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啟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語言來打動學生的心靈,使評價確實評而有價。

2、改變傳統的教研形式和內容

在與教師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在教學行為上卻又無法充分體現出來。最關鍵的原因是理論與實踐的脱節。所以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研形式,變單純的理論學習為“解決問題”的教研形式。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不針對問題的研究是沒有實效的教研活動,因此提高問題的針對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實效的前提。進行科學的課堂觀察,以“案例”為載體,找出問題的癥結,表達活動實施中的困惑與成功、活動中的疑難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藉此來引發更多的教師相互學習、分享經驗、反思、探討與教育實踐有關的問題,提升教師將新理念融於教學行為的能力和教育教學的實踐智慧,教學反思《美術教師年末教學反思》。

3、提升教師反思的內涵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認識。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我們看到教師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可以從三方面進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尋找具科學性又具藝術性的教學行為,通過反思將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閃光點,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學行為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發生的?背後支撐它的教學理念是什麼?提供的教學策略是什麼?成功行為給我的啟示是什麼?第二,負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不足或缺失,並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歸因分析。可以這樣思考:教學中遇到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原因是什麼?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決這類問題?這個問

題給我的啟示是什麼?第三,對比反思,根據前後兩次教學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學前後理念和教學行為的變化進行對比反思,可從中受到很多啟示。教師通過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專業化成長的步伐。

在教學戰線上,要認真學習,鑽研教材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語文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總之,美術貴在創新,創造是美術的生命,創造力的運用、自由的創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創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創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8

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説,“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其實是他們不瞭解,教改後的美術課被定為文化課,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美術教師不僅要有專業方面的技能,同時具備淵博的知識,以便於學科滲透,還要對電腦繪畫技能的學習,才能勝任。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面對鄉村國中,學生輕美術思想觀念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如何改變呢?我只講美術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用自己對美術的熱愛來感化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美術的目的。對於美術教育,因鄉村國中不太重視,設備簡陋,美術教材是循環教材,學生沒法人手一冊,上完課教師就要收教材,學生沒有教材,是不可改變的現實。我在一次次問自己,這樣的美術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可能嗎?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和教學視頻,只歎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上傳網上,讓有條件的教師使用,也算是對美術教育的熱愛吧。直面現實,只能用語言去描述學生陌生的藝術世界,難道這樣就能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我不得而知。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脱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教學方法,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敦煌莫高窟》一課時,從藏經洞之謎,敦煌壁畫、彩塑欣賞。只能用語言描述,儘可能做到繪聲繪色,讓學生像聽故事一樣,但願學生能有所感悟。能瞭解敦煌文化,瞭解創造過程,也許能通過書中幾幅畫面打動學生的心。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鄉村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用生動的語言架起橋樑。

2、要重視美術教育,美術教師不管學校重不重視,首先要自己重視,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去慢慢改變,讓學生或者下一代,能擁有良好的藝術教育而努力,要重視教學手段,不斷學習為鄉村美術多媒體的的到來,做好知識儲備,教學中可用遊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3、在課堂,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不是任務,是一種享受,如同欣賞梵阿玲上奏出的名曲。

4、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後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為我成為一名出色合格的美術教師打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相聯繫,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都是我們的責任。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9

教學工作中,使我深深認識到教師教學方法的重要性。要想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一定要選取生活背景的,學生熟悉的,能夠理解的問題情境,設計學生參與“觀察,探索,合作,發現”等數學活動,要多給學生自立探索的空間。同時,要讓學生知道教學具有嚴密性。下面我就談一談在這學期中的點滴收穫與不足:

1、要真正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教師須要做到三要.

一要關注學生的需求,以此成為推進教學進程的依據。所有的預設都是為了不曾預約的精彩。由原來固定單一線路變為現在的多元設計。

二要減少對學生的控制、放開對學生的制約,我們會發現孩子其實非常聰明,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有更豐富的答案。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瞭解學生,給他們活動的機會、思考的空間。

三要學會真正有效地評價學生。在課堂上,教師都知道即時評價,但到底什麼樣的評價才是真正能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呢?為了鼓勵而鼓勵,為了評定而評定,將最終失去的學生對評價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啟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語言來打動學生的心靈,使評價確實評而有價。

2、改變傳統的教研形式和內容

在與教師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在教學行為上卻又無法充分體現出來。最關鍵的原因是理論與實踐的脱節。所以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研形式,變單純的理論學習為“解決問題”的教研形式。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不針對問題的研究是沒有實效的教研活動,因此提高問題的針對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實效的前提。進行科學的課堂觀察,以“案例”為載體,找出問題的癥結,表達活動實施中的困惑與成功、活動中的疑難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藉此來引發更多的教師相互學習、分享經驗、反思、探討與教育實踐有關的問題,提升教師將新理念融於教學行為的能力和教育教學的實踐智慧。

3、提升教師反思的內涵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認識。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我們看到教師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可以從三方面進行。

第一,正面反思,即尋找具科學性又具藝術性的教學行為,通過反思將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閃光點,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學行為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發生的?背後支撐它的教學理念是什麼?提供的教學策略是什麼?成功行為給我的啟示是什麼?

第二,負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不足或缺失,並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歸因分析。可以這樣思考:教學中遇到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原因是什麼?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決這類問題?這個問題給我的啟示是什麼?

第三,對比反思,根據前後兩次教學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學前後理念和教學行為的變化進行對比反思,可從中受到很多啟示。教師通過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專業化成長的步伐。

在教學戰線上,要認真學習,鑽研教材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語文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總之,美術貴在創新,創造是美術的生命,創造力的運用、自由的創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的創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創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0

《“蘑菇”家園》一課是浙美版教材第二冊中的第七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這堂課從備課教具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能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利用各種材料來製作所帶來的形式美感,學習製作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不過這節課如果我能更好的更精準的設計好時間及學生的問題。還有如果能才用學生給教師提問等更新穎的教學形式那麼我相信能使這節課更加的出色。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1

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就是緊緊抓住學生對玩泥的濃厚興趣和心理特點、認知潛能,創設環節,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體驗到操作、嘗試、成功的樂趣。在教學開始的鞏固複習環節,以及屏幕上出現的《誇張的臉》泥塑作品圖片。看到這裏,將學生帶入鞏固學習之中。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和啟發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知識經驗。在學生觀察中,教師沒有停頓在單純的回憶層次上,而是馬上提出製作泥塑的要領,這樣引導把學生對泥塑製作的回憶轉到美術本體的內容上。從無意識的觀賞到有意識的欣賞、分析。緊接着帶領學生完成第一、二步操作,最後是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大膽設計、精心製作頭像作品。技法的學習,是通過教師的有效示範和課件體現出來的,在示範中,教師注重和學生共同學習,指導學生尋找與之相關的動詞,把動作和泥塑的基本技法結合起來,一是體現學科整合,讓學生有更深的領悟,又解決教學重、難點的問題。最後通過播放音樂、獨立創作的方式,充分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裏發揮,創作出富有童趣的藝術作品。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我們從下面幾個地方體現:

一、體現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開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學生都喜歡“玩泥巴”,而這節課的切入點又是學生熟悉的形象。這給他們提供了飽滿而自由的藝術想象、藝術創造的空間,而泥材的創新(彩泥和陶泥的結合)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再加上作品是三維空間,培養審美創造力的功能更強。泥塑又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是一項和泥、工具、材料打交道且工序繁多的創作活動,這些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細緻、耐心的操作習慣。最後的作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實現學生之間的激勵互補和集體智慧的優化組合。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2

這是四年級上冊涉及色彩知識內容的一課,是在上一冊學習《三原色、三間色》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色彩練習課。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説,這是較枯燥的一課,因為它的專業性較強學生較難理解。

通過觀察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見到的對比色,探討它們各自的特徵,瞭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及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本課還涉及了“造型與表現”和“設計與應用”兩個學習領域,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觀察、討論等活動,瞭解色彩對比的基本知識,以及它們的組合原理,並嘗試運用對比的色彩作畫,從而對色彩的對比具有一定的瞭解,同時也是為下階段色彩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為了在導入部分能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課的學習,我特地加入了孩子們熟悉的多拉A夢首先引出三原色,再用人機對話的方式設定層層任務讓學生完成。學生在思考、學習、遊戲、嘗試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色彩的對比關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的收穫不只是完成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們從此會用審美的眼光感知身邊的色彩,並有意運用色彩美化生活。

由於準備的時間不夠充分,本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上體現較少;本課拓展的部分如果能把音樂和美術相結合,加入聽音樂感覺對比這一環節,學生對於對比的理解可能會更深刻,從而創作出更能完美的作品。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3

一、對教師自身教學狀況的反思:

1、本節課我講授的時間有15—18分鐘,畫畫教學反思。

2、我講話的音調還可以全班都能聽到。

3、我在教室裏是怎樣走動的?整個教室的環繞,我發現有後排的同學交頭接耳的在講話,我就會慢慢往他們的方向走。他們也會注意到我的舉動,開始聽我説話。

4、微笑教學了嗎?今天一直面帶微笑

5、訓斥學生了嗎?沒有

6、授課後感到快樂嗎?挺好

7、我感到最自豪的教學活動是什麼?有一個學生畫出了很棒的作品,雖然這樣的學生不多,但我還是覺得非常欣慰,一節課能有一個這樣的作品出來也就感到滿足了。

二、對學生學習狀況的反思:

1、學生聽課時沒有像昨天那個班嗡嗡的吵鬧聲,挺配合。但是舉手發言的數量感覺變少了。積極的同學一直很積極、很配合。

三、對課堂整體狀況的反思:

1、自己感覺,這節課還算成功

2、如果給我重試的機會,在哪些方面我將做得更好?

這堂課的重點是瞭解一下三角形構圖和水平線構圖,還有林風眠靜物畫中的均衡式構圖,教學反思《畫畫教學反思》。但是在實際的繪畫當中,我並沒有明顯的感受到學生對前兩種構圖的運用,下節課我還需要在學生作業之前稍微示範一下怎麼在三角形構圖和s型構圖上擺放物品。

3、今天有一個女生一開始用勾線筆畫了一個圓形的桌子,她覺得畫的太小了,問我該怎麼辦,我説,沒有關係,繼續畫下去吧,可以在下面畫個桌布,但她還是猶猶豫豫,覺得這幅畫毀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勸她,這時,他的同桌説你可以把它當成桌布呀,外面還可以畫個方形的桌子,瞬間覺得這些孩子實在機靈。其實六年級的孩子很在乎自己的畫,我説希望他們能直接用水彩勾線筆,但是大部分的同學還是不敢,怕畫錯,怕畫壞。也可能是我今天沒有作示範的原因,他們習慣了老師給出標準答案讓他們參照,能保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實在是太珍貴了。

4、其實一節課的知識點太多反而什麼都抓不住,一節課只要能解決一個知識點,並且學生能加以應用,就夠了。發現學生還是喜歡比較平易近人的老師,他們願意聽你的話,肯在課堂上配合你。從昨天開始我就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的學生已經六年級了,但是他們的作業相比同學所教的五年級學生差別那麼大,我一直糾結於是不是我自己教的不太好,今天我刻意調整了自己的狀態,平時我對待學生比較嚴肅,今天上課的我一直面帶微笑,對他們説話也比較和藹,之前幾節課上課講話速度都太快,這節課因為是在上節課的基礎上加上一些有關構圖的知識,內容較少,我把整堂課的速度都放慢了,聽取了昨天同學給我的意見,對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給予言語上的激勵。自我感覺這堂課比昨天上的要順利許多,手也開始注意沒有刻意一直拿着話筒。為了讓同學能表現出更完整的作業,我將作業形式改了一下,本來是讓他們設計一個構圖,但是我改成了完成一張靜物線描稿。學生的作業出來的確比昨天要精細一點。看來還是老師的關係比較大。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4

開學第一天的美術課,一4班學生給我的大體感覺是:全班課堂紀律很好,但總體上表現不夠積極。整節課上只有5位學生先後主動舉手發言(一4 班有47名同學,主動舉手的同學才佔到全班的9.2%),更多的問題都是我點名回答的。我覺得學生不夠主動的原因有三:

一、因為第一天上課,學生還沒有適應國中的學習方式。

開學前的一個星期,學校專門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和開設講座,對學生的生活行為和學習習慣進行培訓,但我們知道,習慣是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形成的。雖然班級裏分成8個學習小組,但當我提出問題要求小組討論時,班級時並沒有出現我想要看到的熱烈討論的場面。〔這裏要做點説明:我校參照新課改的理念並學習杜郞口的教學模式,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在七年級年級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在學習形式上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每個班級都分成6到8組,每組6人(由於人數關係,個別組是5人或者7人,不超過8人)。〕

二、美術課是在下午,學生已經比較疲勞了。

學校的作息時間是:早上6點40到校早讀,上課時間是從7:30到11點20,上午有四節課,第節課45分鐘,中間有兩次10分鐘的課間活動、一次25分鐘的課間操和一次5分鐘的眼保健操。11點20到下午1點30第一節課之前,學生除去吃午飯和午睡的1個小時,其餘時間還要進行學習。對於正在發育的七年級學生來説,這樣的學習強度肯定是不小的,所以比起上午的課,下午的課在教學效果上肯定會打折扣(我想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

三、課前準備工作不夠完善,沒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欣賞課,雖然我在去年已經上過了,並且有相關的教案和課件。但我還是進行認真的準備:查看了新課標關於“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的學習目標,並看了“如何更好的進行美術欣賞”之類的文章,結合去年的教案和課件,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着手點,重新設計了教案和課件。中午我把課件拷到了美術教室的電腦中,但在我下午上課之前,學校的另外一位美術老師(是我的老婆)打電話過來,説她本要上課的九年級教室裏的電腦突然出了問題,要到美術教室上課,(沒辦法)所以我只好在教室上課了。其實,學校是有兩間美術教室的,但只有一間有多媒體設備。考慮到這學期學生要循環使用美術課本,所以我在開學前向學校提出申請,要求把另外一間美術教室裝上多媒體,但是昨天才裝好。還有教室長時間沒有打掃,所以只能等打掃過才能進去上課。

基於上面的原因,我只能臨時改變計劃在一4班教室裏上課,但已經沒有了上課的節奏了,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評論:當然,我對七年級4班的這種感覺只是一節課的感性判斷,這一感覺是否準確還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才能進行判斷。還有,我還需要訪談調查一4班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聽聽他們對一4 班的感覺,這樣才能作出一定的評價。

美術教師教學反思15

布藝在現代家庭中越來越受到青睞,它柔化了室內空間生硬的線條,給人以視覺上的温馨感、觸覺上的舒適感、趣味上的個性感,彰顯其獨特的審美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藝還是一種變廢為美的工藝活動。布藝中的“布”,是各種纖維品的總稱,可收集的材料有:裁剪衣服時剩餘的邊角餘料,舊衣服、襪子、手套、毛巾等。根據材料的質地、花色、品類因材施藝,運用捆紮、填充、剪切、縫紉、裝飾等方法制作布藝作品,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陶冶其個性,發展其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能力等。

本課圍繞“布藝”這一主題安排了兩個相關學習活動:利用各種舊布料展開聯想,製作一件布藝小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製作一個小掛袋。活動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自由性。活動二則更多涉及到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功能性。

我在教學過程的安排,設立如下程序:創設情境——欣賞激趣——感受材質——學習指導——創造表現——交流評析。

“創設情境”時利用精美圖片展示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布藝製品,讓學生重新審視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

“欣賞激趣”環節利用實物欣賞民間布藝製品。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從民間工藝品的造型、色彩和裝飾方面汲取營養。

“感受材質”時讓學生把布和其他的材質進行比較,通過觀察、觸摸、擠壓、拉扯、拆開等方法對布料的特點進行較全面的瞭解。

“學習指導”在造型和製作方法上加以指導。可通過對原材料方向的變換、原材料局部造型的改變等,設置幾個小遊戲,激發學生展開聯想。

“創造表現”環節中我加強個別輔導和經驗提示。

“交流評析”時大膽的表揚學生的想法,肯定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學生通過以上活動,大部分學生都有完成的比較好,有些想法很新穎,很獨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lg0j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