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精】教師讀書筆記

【精】教師讀書筆記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教師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1

《體驗音樂》由美國音樂教育家格雷珍、希爾尼穆斯、比爾編著的美國音樂教育理念與教學案例的教育專著。讀過之後充分感受到這是一本對音樂教師非常實用的書。書中的音樂知識理論、音樂教學案例及所介紹的的音樂教學技能技巧,不僅開闊了我的專業知識層面,提高了我的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對我的教學思想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使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體驗音樂》一書中提到“應該讓學生像成年人一樣直接進入音樂體驗,進行音樂思考,由此將他們引入音樂的主題。”而《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過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樂教學中,只有學生積極感受和鑑賞音樂,培養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的能力,才能使學生獲得對音樂本質的理解與感悟,進而陶冶情操,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此外,引導學生正確地感受音樂是進行音樂聯想與想象的基礎。

在《體驗音樂》書中,作者對國小各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均給予了明確的指導,律動、歌唱、樂器演奏,尤其指出重點是教會學生學習聽音樂。本學年,自己任教一年級,一年級學生正處於以“娛樂性”為主的幼兒教育向“知識性”為主的國小教育的銜接階段。他們具有好玩、好動、好奇的心理特徵,模仿能力較強,抽象思維有待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每當讓學生跟着音樂課前律動時,學生普遍出現脱離音樂而無規律的“亂動”。對於一年級孩子體驗音樂的方式而言,確實重點就是要強化良好習慣的培養,即應培養學生良好的“聽音樂”的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通過讓學生“帶着問題聽”,“想着聽”,“動着聽”等多元化的“聽”的形式,使學生變“強迫地聽”為“喜歡地聽”,由“聽而不聞”為“聽而有感”;此外用肢體語言感受,通過舞蹈動作幫助理解音樂,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學習起來興趣盎然。

感謝格雷珍、希爾尼穆斯、比爾,感謝《體驗音樂》,讓我受益匪淺!

教師讀書筆記2

隨着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每一位教師都在尋找、積累和建構自己的有效教學的經驗,力求“低投入,高產出”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使學生獲得最大長進、發展。筆者認為當前的閲讀教學要着眼於幾個“點”來優化教學。

一、把握本文的基點

各篇課文的基點各異,教師在解讀文本的時候要能準確地把握課文的基點,準確把握課文的價值取向。雖説“一千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畢竟還是“哈姆雷特”,而不會變成“孫悟空”。因此準確解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前提。

二、找準課堂切入點

就教學來説,找到個性化教學的視角,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因為這樣可以使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相對集中,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關鍵的詞語、文眼、警句、過渡段、文題,等等。在正確把握文本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教材中“掏出”極寶貴的可教因素,通過二度創作,精心設計,突破一點,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的思維的觸角深入到文本的內核,從而讓課堂成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比如有位老師上的《天鵝的故事》,緊緊抓住“感動”一詞,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感動老天鵝,感動天鵝羣,感動老人,最後感動讀者,感動所有的人,讓人們懂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體會到天鵝的頑強和團結精神。

三、捕捉情感興奮點

有效的教學在於能夠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需要”和“差異”往往並不限於知識水平,而在於求知熱情。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考慮“我應該講什麼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知識有熱情”,善於培植學生的興奮點,不斷地激發和引導學生就某個問題進行質疑、討論、爭辯和探索。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就表現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點擊到學生願意興奮、能夠興奮的關鍵點和關節點上,從而不斷推動學生智力和思維水平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四、創設思維生成點

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尋求知識生成、知識擴展的發散點,善於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沉睡的潛能。尋求發散點,並有效進行思維的發散,要求教師具有開放的思維方式和廣闊的知識背景。在具體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課文所留出的“空白點”,開展創造性閲讀活動;可以利用課文主題的“相似點”,開展拓展性閲讀活動;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領域,抓住“知識盲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熱情,指導他們進行研究性閲讀活動;可以找到與其他學科、與社會生活的“交叉點”,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等。如在教學《特殊的葬禮》一課時,聯繫課文內容,讓學生試試寫寫菲格雷總統飽含深情,動人心絃的演講稿。一是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情感,同時也對學生的語言進行了訓練,實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效統一。

有效教學意味着“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為了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做好準備,這種準備活動就是“教學設計”。怎樣的教學設計有效呢?這篇短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切入點。的確,有效的教學設計不應該糾纏於細枝末節,而應該宏觀地看待教材,瞻前顧後地分析教材,深入淺出地鑽研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超越,在吸納教材的基礎上揚棄。教學設計的過程,是把教材轉變成學材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從而把教材變成學生自己可以進行探究的學材,使學生能夠逐步自主發展,教師的價值與智慧也主要體現在這一轉變的過程中。

因此,筆者認為有效的教學設計還應能喚起學生充分的閲讀期待、要體現語文味、在讀、説、悟一統語文閲讀課堂的今天還應引導學生紮實落實“寫”的訓練。

教師讀書筆記3

我們向來要求學生做聽話的乖孩子,做一個尊敬老師的好學生,然而反身自問,你尊重他們了嗎?現代教育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做一個尊重學生的好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好老師,才能讓學生真正尊敬你。

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作為教師應着力去關心每一位學生,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同的情感體驗與交流。如果用同一種方法同一種模式同一個標準,去要求每一位學生,毫無區別,其實那就是一種漠不關心,不負責任,也是極大的不公正不公平,也是極大的不道德不民主的表現。

我們既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也要尊重學生的特長,一個人在社會上吃飯生活,在社會上立足,是靠他的特長,培養一個有個性的學生可能比培養若干個平庸的大學生更有意義。

不具備愛心的人當了老師對自己是一種折磨,對學生是一種痛苦,甚至是一種萬劫不復的生命災難。

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可以歸結和提煉成一個字“愛”,有了愛教師的職業道德便全有了,作為教師愛心比什麼都重要。

有愛學生就要儘自己的最但努力,愛心和愛的教育往往能創造奇蹟 。世界上千千萬萬種教育方法,愛的教育是一種最偉大的方法,有愛就有希望,有心就有力量。

教師讀書筆記4

1. 閲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 書寫不好的人,總是那些閲讀也不好的人。

3. 讓學生把你所教的學科看做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儘量多的少年像嚮往幸福一樣幻想着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裏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是你應該引以為榮的事。

4. 教師知道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5. 明智的善於思考的教師能給學生贏得時間20xx年教師讀書筆記作文。

6. 學習要在一種多方面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廣闊背景下進行

7. 閲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

8. 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

9. 書籍不僅能造就聰明的頭腦,而且能培養出靈巧的雙手。

10. 通過閲讀而做好準備的注意力,是減輕學生腦力勞動的最主要的條件之一。

11. 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師讀書筆記5

據統計證明,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勵”,這無疑是教育孩子的一劑良方。然而,人們往往會把稱讚和鼓勵看做一回事,其實不然。稱讚和鼓勵達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稱讚是獎勵的一種,着重於比較和競爭,稱讚意味着,孩子只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達到父母的期望和標準。鼓勵則是着重於孩子能力的發揮並且幫助孩子經由自己努力獲得成就感:鼓勵肯定孩子的優點長處,鼓勵孩子內在自我激勵而不做價值判斷。因此,不要指示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什麼,而要讓孩子自己去積極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激發孩子的潛在能力。人類有很大的心智潛能尚待發展,因此,不要為孩子的資質不如人而頹廢。孩子未來的成功決定於孩子能否發揮潛能,激發孩子潛能需要意以下兩點:

其一、學會積極歸因。潛能需要激發,激發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因素會影響我們是否能順利激發潛能,能否正確歸隱就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

其二,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就像一個能量調節器,好習慣是我們的潛能自發地指引思維和行為朝成功的方向前進,壞習慣則反之,好習慣會激發成功所必須的潛能。另外,研究表明:孩子的潛在能力遵循一種遞減規律。剛出生的孩子具有100分潛在能力。孩子越晚教育與生俱來的'能力就越難發揮。所以説,對孩子潛能的激發越早越好!

鼓勵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孩子:使孩子湧動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和激情,激發孩子的潛在:使孩子自信、樂觀、不斷向上。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育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鼓勵重於一味的指責。

鼓勵孩子需牢記的幾條原則有:

1、真誠的接納。戴克斯強調人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而沮喪是人類問題的根源。要有接納不完美的勇氣,首先得從接納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開始。行為者和行為是有區別的,我們接納行為者這個人,但是可以不贊同和接受其行為。

2、着重積極的一面。想幫助暫時表現不好的孩子,就要開始避免一些消極的言行。應用着重積極的教育方式,即幫助孩子建立信心,當孩子對自己的表現開始滿意時,他才會更加努力的改進自己的錯誤,。

3、重視努力和進步。父母以一件事的成果來論成敗,這會使孩子很容易沮喪,尤其當他們面對一件很難的事情,儘管他們盡力去做而仍然沒有做好。着重於努力和進步,才具有鼓勵的作用:過分強調事情的成果,會讓孩子產生只有做得很好,否則就毫無價值的的想法。重視努力和進步,在學校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這讓優生和差生有同樣的機會。成為差生進步的動力和希望。

4、肯定個別能力。一個人感到有價值,是當他的能力有所發揮,且受到肯定的時候。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華和能力,孩子也有其特有的天生氣質和潛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肯定自己的能力,

5 、避免讓人沮喪的語言。語言常反映出一個人的態度。有些話説出口非但不具有鼓勵的作用。而且會深深傷害孩子的心靈。

6、從自我鼓勵開始。沮喪的父母或老師無法鼓勵沮喪的孩子,因此鼓勵自己和鼓勵他人同等重要。

孩子的潛能猶如一座待開發的金庫。欣賞鼓勵是挖掘孩子潛能最有效的方法。鼓勵不僅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劑良方,也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使孩子進步的動力。父母老師不能吝惜對孩子的鼓勵,只要鼓勵激發孩子的潛能,將會有奇蹟在孩子身上發生。

教師讀書筆記6

近期讀的劉慈欣的第二本科幻短篇,篇幅短小卻韻味十足,情節設置簡單但回味悠長,巧妙地將現實與科幻有機結合起來,於無聲處彰顯了人性的愚昧無知,以及教育傳承即使如星點火苗也充滿着燎原人類福祉的能量,給人以莫大的希望,而在兩代生命體之間充當知識傳遞媒介的個體,即教師。

牛頓第一定律: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李老師帶着對恩師的承諾和信念留守在窮鄉僻壤的山村,傾盡一生堅持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嘗試去點燃孩子們心中的科學和文明的火苗。他也想一直保持教書育人的勻速運動,無奈生活的壓力,身體的病痛和村民的愚昧都成了極大的阻力,讓他傳授知識的歷程異常艱難。

牛頓第二定律: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在書裏提到的人們普遍認知還處於愚昧階段的小山村,想要推動知識的普及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物質的匱乏讓村民們需要尋求立竿見影的小富即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而要提高教育的加速度,對教育和教師的扶持勢在必行。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古往今來,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引領學生走出矇昧混沌狀態的啟明星,猶記在我人生中予我諄諄教導循循善誘的師長們,他們或親切温厚因材施教,或坦率真誠鼓勵迴響,或標準嚴厲良苦用心,更有激揚文字引發創意和遐想。我們遨遊在知識的宇宙中,看穹宇包羅萬象,勃發上九天攬月之雄心;觀滄海容納百川,燃起入五洋捉鼈之豪情。老師正是這知識宇宙的核心,散發着光和熱,用光明和温暖撫慰點亮人心的黑暗,化腐朽為神奇,使平庸變偉大,而當精神愈之清澈,靈魂愈之通透,我們才可更加理性透徹地看待這個世界乃至地球之外的宇宙。作者更是借擁有高度發達文明的外星人之口,表達了對教師的崇敬之情,人類作為沒有記憶遺傳的生命將自己的文明發展到令高級文明側目的階段,教師的橋接傳承功不可沒。全社會更應形成一種合力,加速發展教育事業,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説:“善國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勸學。”教育的全民普及和深度發展才是一國的立足之本,以及人類跳出本我的侷限探索宇宙的根本保證。

牛頓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刻我可以想象,知識作為一種矢量,如陽光般温暖充盈着孩子們求知若渴的赤子之心,而反饋帶給老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不言而喻,更深層次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激發其認知過程中的主觀能動,將知識活學活用,老師針對個體因材施教,教學相長,更是極為豐富地闡述了“知行合一”,教師和學生在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體系裏有機促進,相得益彰。人類在仰望浩瀚無垠的宇宙文明時,作者更是拋出極端而神聖的例子,李老師不得不燃盡生命之光,將寶貴的知識財富無私奉獻出來,使地球文明免於湮滅。電影《星際穿越》裏庫珀説“牛頓第三定律告訴我們,總得留下點什麼”,放在此處雖然讓人覺得宿命且悲傷,但更讓教師的意義非同凡響。

“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處在於它是可以理解的。宇宙的最可理解之處在於它是不可理解的。”

人類的千差萬別與教育密切關聯,而教師在其中扮演着靈魂人物的角色,讓地球文明成為宇宙中看似不可理解的真實存在,致敬所有教師!

教師讀書筆記7

自從參與縣國培辦《教師閲讀與專業成長》課題後,不知不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每次讀完一本書,回味一下,順手寫寫不成熟的讀書心得體會。這次是讀了語文教師成長叢書《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讀完後,讓我對語文教師有了新的認識,語文教師身上的關鍵詞:詩意、智慧、敏鋭、灑脱、儒雅、激情、幽默、嚴謹、悟性、良心。也從一個個成功的教學案例弄明白: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語言這條根。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固然重要,但若失去語言這條根,也就失去了語文學科的個性,失去了個性也就毫無價值可言,因為事物的價值大多附着在其個性上。在這本書中認識很多的語文名師,深深被他們的教學思想吸引。

從這本書,走進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的"方寸田園"。通過反覆深讀,觸摸到詩意語文的性情本色,深悟詩意語文的生命真義。詩意本是語文之基因,與生俱來,本體生成。用詩意語文育詩意之學生,實乃語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亦為語文教師的終極之追求。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其根本取向在於"用語文點燃學生的生命",促進"生命的總體生成",也透視他的"詩意語文"的教學智慧。

從這本書,認識了史建築老師,他讓學生在語文的海洋裏遨遊。他認為,好的語文課之所以姓"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緊緊抓住了文本語言這條主根。有了這條主根作為依託,再聯合其他提供養料和水分的側根、鬚根,才構成了枝繁葉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撐。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這一支撐,植株的生命力可想而知。如今語文課的個性與己任卻有着不同程度的虛化和缺失,我們見到了許多這樣的課:大肆渲染地導入,費盡口舌地繞彎子,遲遲走不進文本,剛走進文本,卻來了個"蜻蜓點水",急匆匆地走出了文本,架空分析,虛浮鏈接,"外圍戰"打得不少,"巷戰"打得不多,有時像歷史哲學課,有時像主題班會,有時像曲苑雜壇,有時像正大綜藝,就是不像語文課,"少、慢、差、費"帶來的貧瘠且不説,還"肥水不流外人田"。

從這本書,還認識了孫建鋒老師,在讀孫建鋒老師的教學文本過程中,覺得他富有才氣、幽默風趣。你看他在"心靈獨白"中的用語:"我有點像羅文""學生是我的老師""處女課""我是一片茶葉"等等。特別是在孫建鋒老師的文本中字裏行間躍動着一種靈氣和心動的聲息,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一種生命的情懷釋放"與"心靈的真誠召喚"。其中那些不斷跳入你眼簾的妙語佳句,緊緊牽動着你的眼球,傳達出讓你"心動"的語文教學真義,使你有一種啟迪心靈的震撼和豁然開朗的愉悦,也使你在閲讀的沉醉中頓然醒悟:"這不就是享受語文"嘛!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由於語文名師較多,也沒有逐一羅列他們的思想了。總之,《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對全國卓有影響的語文名師的教學智慧作了全新的透視,可謂寫盡了語文名師教學智慧的美麗。他們打破了過去那種隱蔽教學心靈和內在教學情感的自我封閉模式,注重教學主體意識的坦誠表現,率真誠實地呈現自己的教學心態,吐我教學之情,言我教學之志,以自己獨特的教學智慧個性與姿容、敏鋭的教學視角與感悟,傳達了對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心靈體驗和理性思考,抒寫了對語文教學現象和課程改革真義詮釋。

教師讀書筆記8

放假期間,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羣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

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

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

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那麼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

學校應為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羣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製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自己。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三種教學生涯觀: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眾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

教師讀書筆記9

假期學校安排我們學習了中國小教師校本研修《有效教師》這本書。繼續教育考試的時候曾經大體瀏覽,但是書中究竟講些什麼,我的腦海中已經沒有了印象。於是第二次閲讀時便多加用心,同時也做了比較詳細的讀書筆記。原本以為像這種名為教材的書,往往都是枯燥乏味,脱離實際而又高於理論的。然而真正閲讀後發現,其中不僅僅是説理,更多的是一個個教育故事、教育案例,而這些就好像發生在我們身邊,貼近教育生活,因此就更容易激起自身的共鳴。

温總理總理説: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師素質才是保證教育質量的根本。雖然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師,但是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份子,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在教育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今年我改了執教學科,成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新學期的首周裏,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我都感受到了源於專業水平有限的阻力。儘管認真的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也獲得了她們真誠的幫助,但還不能夠彌補自身專業能力方面的不足。因此,我會努力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豐富學科知識,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儘快適應角色的轉變,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第二、在反思中成長。一名好的教師,總是會在反思中總結優勢和不足,該發揚的發揚,該彌補的彌補。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這是對於學習者的告誡,但我認為者更加適用於教學者。時代在發展,這一點在教育上更有體現。作為一名教育者,固守陳規,不思進取必定會造就失敗的教育。因此,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探求發展。

第三、提高工作效率。教育是一項既要細心又要高效的工作,低效勞動不僅會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同時還會降低工作的積極性,減少工作熱情。因此要及時向有經驗的教師取經,減少發生錯誤的可能性。同時充分利用家長和學校的關係,在雙發的相互協作的基礎上,改善學生的學習問題。如果總是一個人關起門來閉門造車,那麼只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我要學會利用有效的資源,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做教師不易,做一名有效教師更是難。我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改善不足之處,向着成為一名有效教師的目標前行。

教師讀書筆記10

在進行歌唱課的教學時,教唱環節的落實往往是最難把握的一點,也是許多公開課或比賽課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落實好教唱環節也顯得尤為重要。怎樣更好地解決學生的音準問題、怎樣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聲音概念、怎樣有效地解決歌曲的難點樂句等都是我比較困惑和難以解決的地方。最近仔細閲讀了《中國小音樂歌唱教學新策略》這本書,收穫很大!下面談談關於“音準訓練”方面的一些啟發:

一、學生音高概念的形成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和系統的訓練。

在本書第一章第二節的音準訓練中,介紹了音高概念建立的過程及音準的訓練方法。在開始闡述這一節的內容前有一句話我覺得非常重要,書中説:“準確音高概念的建立必須通過耐心、細緻、系統、科學而且較長時間才能完成。”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都容易犯一些錯誤,就是認為音高概念的形成是某一個階段完成的教學目標,或者是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可以達成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往往是沒有長時間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書中介紹,音高概念的建立包括幾個階段:

(一)聽辨音的高低。

這個階段主要是通過多種遊戲活動,幫助低年級的學生分辨、理解音的高低。其中有如下幾個方法:

1、教師用高低不同的聲調或音調講故事,並用手臂的相對高低的位置伴隨,幫助學生從聽覺和視覺上感覺音高的區別。

2、用鋼琴或笛等樂器,演奏出相差八度、五度或三度的不同音高,要求學生用手臂的抬起或落下表示它們之間的音高差別。

3、結合拍手跺腳等動作聽辨音的高低。聽到音高拍拍手,聽到低音跺跺腳,拍手跺腳的節奏要與鋼琴的高低音相配。

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學生可以比較明確地分辨出生活中不同高低的聲音,這種模糊的音高概念雖然初級但很重要,因為他是準確音高概念形成的感受階段。

(二)初步音高概念的建立

1、模唱音高。當學生對音的高低有了一定的感受以後,就可以要求學生對所聽到得音進行模唱,用”LU"模仿聽到的音高,從跨度大的音過度到鄰近音的模唱。

2、背唱曲調。像背歌詞一樣背唱曲調,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在認識音符唱名錢積累音高概念。

(三)認識掌握音級唱名。

如果能按照書中介紹的這三個步驟進行,我想學生一定會建立起良好而穩固的音高概念。先對音高形成了較好的感知,再進入音級唱名的認識學習才能水到渠成。

二、音準的訓練方法。

以往我在進行音準訓練時,都是學生哪裏唱不準了,我再用琴一句一句糾正。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要解決學生的音準問題,要先分析一下產生音唱不準的種種原因,再對症下藥。

第一,內部因素一起的音不準現象。

因未建立起正確的音高概念引起的音不準或歌唱方法引起的音不準現象。這些都需要通過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加上持之以恆的訓練來逐個解決。

第二,外界因素引起的音不準現象。

(一)解決因呼吸方法不準確導致音不準的練習。

1、鼓肚子訓練法,正確呼吸;

2、長音的練習方法;

3、用聞花的方式啟發學生體會歌唱的呼吸。

(二)解決缺乏正確音高概念而影響音準的問題

1、關注聆聽,關注比較。

2、藉助手勢,視聽結合。

3、運用遊戲的方法進行音準訓練。

4、加強每節課的小練習。包括

(1)聽音的高低

(2)聆聽音程的練習

(3)和聲音程的練習。

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的內容後,對學生的“音準訓練”有了非常重要的的新認識,那就是要堅持“長期性”和“系統性”,教師應該要持之以恆,不可急於求成。

教師讀書筆記11

物理課程教育的核心是要學生獲取物理知識和實際能力,達到相應的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學習是學生自己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物理科學的學習就是這樣一個能動的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描述事物、提出問題、闡明解釋,驗證這些解釋並與其他同學交流這些觀點,由此學生們構建起過硬的科學知識體系,用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學習怎樣清晰的交流並建立起批判的、邏輯的思維技能。

要使學生的物理課程學習達到這一目標即實現課程教學的價值,物理課程評價的過程就顯得極為重要。

物理課程評價的目的與功能

㈠目的:讓學生成為一個主動的探索者和學習者,一個訓練有素的思考者。

㈡功能:

⒈診斷性功能

物理課程評價的診斷性功能對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具有強烈的指導性作用。

⒉調節性功能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物理課程評價,其反饋信息不斷的對施教者起到一個參考系的作用。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物理課程評價,施教者可以在物理課程中對已有的教學方案設計和實施過程不斷作出調整,使自己的教學活動更接近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評價的反饋信息對於學生充分利用課程學習以獲取知識和能力具有獨特的指導作用。

⒊激勵和反思功能

⒋鑑定和選拔功能

選拔不同特長的學生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向發展,正體現了教育的平等。社會發展需要多規格、多層次的人才,公平合理的選拔的選拔人才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課程改革要求我們面對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要否定學生間客觀存在的差異,不同的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習成效是客觀存在的。既然學生的學習存在如此多的差異,那麼對每個學生的物理學習給予公正的、實事求是的評判是完全必要的,這將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活動的成績,找到差距,為繼續發展確定努力的方向。

因此,現代物理課程評價目標就是要突破重接受輕發展、重積累輕創造的評價傾向,使物理教學和學習按照課程改革的要求健康發展。

教師讀書筆記12

暑期,按照“道德課堂教師讀書”活動推薦的書目選擇了2本書,首先閲讀了《推進有靈魂的教學》這本書,封皮上的一段話吸引了我:“學習知識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知識,領悟並獲得學科思想,掌握學科方法,提升學科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才是教學的真正使命。”

在讀書的過程中,書中的毛傑局長的總序“做有靈魂的教育”和田保華局長的“推進有靈魂的教學”以及各位博友的教學藝術及教學片斷對我幫助很大。書中每位名師的教學感悟、個人觀點及解讀等等,都給我以很大的啟發。比如我們總以為“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好的”。熟不知“合作學習”我們並不一定做的有效。現在教學非常關注小組建設的概念和實踐,大多數教師都非常注重小組合作學習,認為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產生1+1>2的效果,讓學生互通有無、互相幫助,是課堂組織教學的極佳方式。自主學習,是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只有經過充分的獨立思考,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小組建設才能真正地起到應有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時,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獨立思考通常會出現這樣幾種情況:一種學生找到一兩處答案便停止思考,思考的層次也流於表面;一種學生通讀全文後找到多處答案並進行思考,思考的層次比較深刻;還有一種學生找到答案後會不斷深入的思考,得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見解。而這三種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自然也不相同,第一種學生很快便能結束思考,然後無所事事;第二種學生需要一定時間,基本可以控制在教師給的時間範圍內;第三種學生時間似乎怎麼也不夠用,即使教師再延長一兩分鐘,他們總還是學不夠似的。

那麼,究竟給學生多長時間進行思考合適呢?這個問題常常困擾着我。當然,針對問題的不同,思考的時間自然不一樣,但對於同樣的問題,面對早早“完成任務”的第一種學生,我總是説“再讀一讀,看看有沒有其他的地方?”這種學生,沒有攻克難題的信心,覺得自己就這樣了,有什麼問題不用自己思考,等會兒小組合作時自然有高手幫自己解決,也就更懶得思考了。第二種學生思考時間合適,也有一定自己的見解,在之後的學習時能夠真正從中有所提高、有所收穫。第三種學生也是讓我覺得有些無措的學生,他們需要大量的時間思考,但是課堂上我明顯不能給他們太多時間,如果真的給多了幾分鐘,第一第二種孩子在這幾分鐘內又會產生一些無用功。當然,這種孩子思考有深度,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對於後期小組合作學習時也能起到領頭的作用。除了這三種孩子,當然還有一些思考效率高花費時間少或思考效率低花費時間多的孩子,這些也是需要特別對待的。

雖然説是獨立思考,但是我覺得獨立思考前教師還是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學生不是天生就會思考的,他們是在一點點的實踐和交流中慢慢學會思考並逐漸加深思考深度的。如何指導學生學會思考,我最大限度的給學生以更多的交流空間,期望學生能夠在自由平等的交流時學會更深的思考。另外就如書中所説的,教師不僅要給學生交流空間,還要給學生思考空間,面對學生不清楚不明白的問題,教師不要急於“幫忙解決”,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多想一想,也許也會給學生獨立思考以輔助。

在教學之路上,每一位老師都進行了很多深刻而縝密的方法探索,做了很多思考,只有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中,才會有教學的進步,也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積累,才有了上課時的應對自如,妙語連珠。因此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靈活應對學生的種種題目,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中真正的發揮出自己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思考,學會勇敢、正確、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獲得新的活力和樂趣。

每當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爛漫的童真,我總感覺任重而道遠。《推進有靈魂的教學》這本書中需要我學習的地方太多太多,有了對他們課堂的學習,使我解開了很多教學中的困惑,教會了我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在課堂上調控,如作甚孩子營造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和自由健康的成長空間。作為老師我將一直努力,我將把這先進的、現代的及優秀的教學方法運用到自己今後的教學中,讓孩子們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開心快樂的學習知識並從中逐漸體會到學習與生活之間的樂趣。

在閒暇時的讀書中,我一天天變得充實,一天天領悟了教育的真諦,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聖。讀書,真的會使我們的人生收穫一份真實而奇妙的美麗。

教師讀書筆記13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更明確的方向,給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製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一節公開課,花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教師讀書筆記14

拿到《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後,本人認真捧讀,自感獲益非淺。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尤其一名歷史教師,我既想做好一個德育教育者,又想當好一個學科老師。可是這樣的兩手抓,似乎在實踐當中沒有收到我想象的結果,往往顧此失彼。

《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指導我們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認為是負責任又盡心盡力的。對於每一個學生,一開始的時候我都給予平等的愛,但是後來我發現我的愛漸漸的變了:對於好學生聽話的學生,我是打從心裏喜歡他們;而對於那些老是犯錯誤而且屢教不改的學生,我甚至有點消極的情緒,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違反了師德,是不是不配當一個老師?有一段時間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狀態,也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師愛是教師應盡的師德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必須做到的,但這是一種職業的愛,而不是私人的愛。教師的愛是一種關心,一種關切,一種理解,一種寬容,一種幫助,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是可以一視同仁地把這樣的愛獻給學生的。

但是每個人都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們是無法強求的。比如説對於一個説謊成性的人,如果我們還打從心裏喜歡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有問題的教師了。我們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有一點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並不防礙我們關心和幫助他,也不是代表我們已經放棄了他們,我們還是要儘自己的力量來教好他們,這才是人性的師愛!《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讓我明白了自己並不是放棄了學生,正是這個“矛盾”的愛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個好教師!我相信經過時間的磨練,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愛學生,做到怎麼樣的愛學生才能更好的讓他們健康成長。在教學方面,雖然我們標榜素質教育,但是到現在為止,恐怕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中國的教育中應試教育還是佔有重要的地位。形勢和現實所迫,我們不得不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的提高,這是我們教師壓力的根源之一。可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貪玩的、不愛學習的;學生所感興趣的並不是課堂上的東西,而是課外的東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學生令人頭疼的分數,一定會令我們心裏充滿了壓力。我們有時候都會困惑為什麼學生的素質越來越差,為什麼那麼難教。其實這個當然有學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師的原因。也許我們的課堂沒有接近學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許沒有教學的藝術。

《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一書指導我們,學生的因素是我們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師的因素則可以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要當一個合格的學科教師,一定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用自己的知識魅力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與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課堂,認真備好課,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學這兩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會找到平衡點,經驗和不斷的反思會讓我不會顧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變成一名優秀的教師!變成一名出色的教師。

教師讀書筆記15

閒暇時,我拜讀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閲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又練的習題中荒廢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遊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着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着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標籤: 讀書筆記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prrk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