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的研修日誌(通用6篇)

教師的研修日誌(通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日誌吧,很多精彩的事用日誌記錄下來,可以給自己加深印象。那麼什麼樣的日誌才是好的日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的研修日誌(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的研修日誌(通用6篇)

  教師的研修日誌1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

我是一名普通國小老師,個人認為,做一名好老師,核心是一個“愛”字,教師要對學生付以無私的愛和真摯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種更崇高而偉大的愛,它能強烈地感化着青少年一代,使他們感悟人生,走向人生。具體表現為:

1、要對學生嚴慈相濟,教師對學生的愛,要與“嚴”緊密結合在一起。要嚴得合理,嚴得適當,不遷就學生,不放任學生,也不溺愛學生。

2、要嚴而有理。所謂嚴而有理,是指教師對學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黨的教育方針,都要有利於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於學生學業的進步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真愛要體現為既對學生有種種嚴格、嚴厲的要求,又不損害學生的生理心理,讓學生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接受。

3、要嚴而有度。這一點是指教師愛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各種要求都符合他們的身份、年齡和特點,如果離實際情況太遠,要求過高,學生無法達到,這種嚴格也就毫無意義,雖然年齡差不多,又同在一個教室,但由於多種因素所致,學生的思想水平、認識水平、知識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會完全相同。因此,嚴格要求必須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對於多數學生來説可能是適度的,但對於後進生來説可能是他們努力也難以達到的,而對於好的和優秀的學生來説又顯得偏低。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要區分對待,適度地要求學生,這樣才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4、要嚴而有方。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能否收到顯著成效,關鍵在於方法,要求學生這樣做那樣做,卻不管學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講你聽,我打你通”,只有方法得當,嚴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養和訓練出出色的學生。

5、要嚴中求細。“細”就是不放過所能瞭解和察覺到的任何問題,在紛繁的工作中,教師要盡力抽出時間多聽,多問,多看,多想,從生活、學習、思想、勞動、工作、活動以及家庭等多個方面瞭解學生,關心學生,善於從細節處發現潛在問題,及時引導和規範,防患於未然,避免釀成大錯。“細”本身就是愛。

  教師的研修日誌2

作為國家國小語文培訓班的成員,能夠享受到國務院教育部直接撥款的待遇,實乃榮幸萬分。失落的是,培訓的地點又是曾經朝夕相處三年的第一師範。時過境遷,往事有些迷離。短期的培訓也見識過不少。此次培訓,效果怎樣?不敢有太高的期望。

今天是培訓的第一天。來自五省的86位陌生的老師聚集在一起,舉行了一個簡短的開學典禮。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賀安溪向我們傳達了中國小教師職務職稱改革的信息,並站在宏觀的角度強調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感動的不是她温文爾雅,談吐自如的風度,而是作為一個教育廳的行政幹部,對當今語文教育的真實狀況能瞭如指掌實屬不易。

上午1班的培訓內容為教師團隊合作拓展。這是將企業管理中打造團隊精神的做法。呆在一羣陌生的人羣中,着實有些不自然。活動究竟該這麼進行?我以一顆異常冷靜的心旁觀着。目光不冷,卻缺乏足夠的熱情。會議室後牆上精心佈置的全家福也不能一下子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開心大轉盤轉動起來了,“認識你真高興,你在我心裏很重要!”第一次説到這句話挺彆扭,重複幾次下來,逐漸自然起來。跟重要的是,我迅速記住了四位老師的姓名,樣貌。幾位老師的分享,加上徐老師的刻意“考察”,每一位老師至少認識了班上四分之一的面孔。就連識記人的本領極糟的我,竟然也記住了不少人的摸樣。

隨機的抽號組成了六個小組。十分鐘的短暫討論,設計出了一個個獨具匠心的隊名、隊徽、口號。我所在的木蘭隊以其超凡脱俗的立意和表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培1班真是藏龍卧虎,高手如雲。

同舟共濟的遊戲不僅是力量的集結,更是智慧與靈活的體現。木蘭隊的七朵蘭花又火了一把。隨着身體的親密接觸與交流的愉悦,大家的心靈貼得跟近了。勝利與否,微不足道。重要的是,我們在活動中結下了不解之緣,完成了從陌生到熟悉的快速蜕變過程。每一個人臉上洋溢着燦爛而幸福的笑容。

學校的管理除了剛性的制度之外,是否能夠植入這樣的理念?通過活動的開展,讓老師們產生事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心靈上認可,以生活在這樣一個温馨、相親相愛的大家庭為快樂。學生教育教學,是否也可通過心理活動的開展,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和自主意識?

不平凡的第一天,帶給我的是全新的感受。

  教師的研修日誌3

我參加了高中物理教師遠程培訓,進行了網上交流、研討、評論。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標準在教育理念、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讓我對新課程改革後的高中物理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從這次遠程物理新課改培訓中,給我許多思考,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

1、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改變以前陳舊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有新的理念。新課程它打破了傳統教育下的單一、教條式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一個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新課程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合為一體設定三維課程目標,改變以前過於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改為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新課程在內容、結構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課程的結構模塊化、系列化,必修和選修相結合,重視基礎性,體現時代性、多樣性、選擇性。這充分體現了課程的“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這些教師都從舊課程中走來的,要正確面對新教材,把握新舊內容的差異,因內容而異,制定合理的教學要求,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儘量不加重學生的負擔。

3、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一直在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是“主演加導演”。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教師必須從主宰課堂的“主導者”成為平等的“組織者”、“引導者”。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由單純的灌輸知識轉向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良好人格的培育;由單方的傳授轉變為多主的交流合作。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中教師的激發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薰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從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入手,組織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以縮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4、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

新課程的教學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不再是權威,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上會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予的生動局面,教師儘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方式,在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予意識和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經常開展講座交流和合作學習,讓大家共同提高,老師們多是鼓勵性的話語,對待學生和藹可親,儘量發現學生的優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是朋友,是學習的夥伴,教師在課堂上學會關注學生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中突出學生的感受,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而教師也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幫助學生,把學習的過程真正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並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加強學法指導。

新教材更注重課堂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我們可以利用信息資源的優點,將信息技術融合到物理學科教學中來,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與物理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

5、新課程要求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新課程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中,學生只是一個觀眾、聽眾,他們只是被視為一個學習的個體,而忽視

  教師的研修日誌4

這次巴南區中國小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收穫頗大。信息技術教育是中國小的選修課,通過開設信息技術教育,意在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學生具有收集、傳輸、處理、應用現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而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則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 更新了教學理念

這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掌握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通過這次培訓,我進一步樹立了 “教育信息技術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的理念;我明白了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使教育教學賦予更多的內涵,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改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方式,使我們的課堂更具活力,使我們的教學更具實效。

 二、提高了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這次培訓前,先做了網上設置的問卷,網站根據回答的情況建議你選擇你學習的科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所需來學習,極大的調動了老師學習的自覺性。對我而言,提高了蒐集和處理數據的能力,學到了集成和開發教學資源的方法以及傳輸和管理教學資源的方法;提高了信息技術與中學思想品德學科的整合能力。這對我今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大有裨益。

 三.指明瞭未來努力的方向

積極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用以指導實際的教學工作,向新課改的目標不斷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改變灌輸知識的思想,更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幫助學生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與其他學科有效整合,使學生更喜歡、更容易接受、學到更系統、有價值的知識。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使我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同時必須看到仍存在許多不足亟待改進,必須時時檢視自己,不斷完善,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的研修日誌5

今天下午,是我期盼已久的華東師大董蓓菲博士有關作文教學的講座。華東師大是我國課程改革的“感應器”,許多專家教授直接參與國家的教師制度改革、課程改革,可謂是教育改革的“風向標”。而董蓓菲教授名頭大得嚇人,是教育學博士,多次赴海外講學,屬於“重量級”的人物。

她一出場果然不同凡響。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一年級“沙漏”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全場的學員。她不是在作秀,而是用這個小故事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中國的家長認為替孩子多做一些,孩子可以少吃苦,中國的教師希望在最短的時間裏,教會學生最多的知識,中國的學生被剝奪了思考、探索的權利。看似無關緊要,卻站在文化背景的高度,真實分析了當今作文教學的現狀。教輔書盛行,學生卻寫不好作文;教學目標的迷離,寫作知識的匱乏,習作教學的評價失準……

這一切的癥結何在呢?董教授沒有把習作教學的主要責任歸因於教師的敬業精神,專業素養,而是把矛頭直指我們的新課程標準。因為它確定的目標不準確,不細化,導致了語文教材習作訓練的飄移,教師的無可適從,教師的疲於奔命。這是真話。可能平時,在教學一線的老師抱怨教材不好用的時候,我們可能認為他們是在發牢騷,而專家的意見無疑是客觀而中肯的。

在交流“困惑解讀”這一板塊時,董蓓菲教授強化了這樣幾個容易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模糊的問題,如作文課上必須教給孩子適當的作文知識;詳批不能促進寫作;學生生活不僅來源於自己的生活積累,還可來自間接資料;淡化體裁意識不等於減壓。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帶來的美國國小柏茲·貝特勒老師的第一堂語文課《薑餅男人》。。他設計的一個個環節,誘惑着孩子自主的熟悉校園的自助餐廳、門衞室、衞生室、校長室等。在孩子興致極高的時候戛然而止,播下了一顆“我要認字。我要閲讀”的種子。磨刀不誤砍柴工啊!我們國內的老師老是在講孩子學習不自覺,不能自主學習,學習的動機不正確,需要轉變學習的方式。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如何巧妙地激起孩子求知的火苗。無疑,柏茲·貝特勒老師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示範。儘管我們有我們的國情和校情,班額大,學生多,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學生意識到習作的實際應用價值,在寫作之前以及寫作過程中心中存在讀者意識。而習作的實際應用價值和讀者意識,卻是我們實際教學中嚴重缺乏的。

習作教學中教師改得頭昏眼花,講得脣乾舌燥,學生寫得提不起勁,聽得昏昏欲睡。而董教授用一個現場互動的案例研究形式,在全場學員當中印上了“合作,利於學生開放思維”的烙印。

  教師的研修日誌6

(一)

今天下午,長春市南關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李博教研員給我們做了一個《國小數學教材有效使用策略》的講座。在聽她的講座時,我心裏就有一個很強烈的想法,如果她是在我們中山的附近,邀請她來與數學老師進行教材的培訓,那老師們的收穫一定會非常大的,對老師們的日常的教學工作也會有很大的啟發的。尤其是她在講其中的一個要點“把握知識脈絡,掌握教材的結構”中她工作的一個小情景,更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與反思。她説,她在參加工作不久的時候,剛好遇上更換教材,她的校長要求她在那個學期期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背誦教材上,校長要求她能夠隨時回答出校長的考查,例如《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哪冊書哪一章哪一頁!前後的知識聯繫是什麼……通過這樣的磨練,那掌握整個知識體系!對整個知識的脈絡就會了然在胸!

在我們的現實當中,存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低年段的老師對高年段的教材與知識的銜接不甚瞭解,甚至不會做高年級的題目,而高年段的老師也不瞭解低年段知識的教學要求,相關知識相互之間的遷移瞭解也不多,他們往往會把同一體系的知識,在傳授傳授的時候,沒有很清晰地教學理念,把教學要求放在低年級上也行,高年級段上也行。低中高年級的知識銜接沒有很清晰與明朗的脈絡。各自只管掃好“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這是一種很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也是制約我們教學質量提高與老師專業成長很大的因素。我決定,在以後的校本培訓上,我一定要把這一項工作做好!

(二)

今天與一位老師在課餘時間閒聊的時候説起昨天晚上我們數學組的同學與語文組的一起搞聯歡時的一位語文老師,也是我們這次培訓班的班長----李亞利。在開班典禮上,她作了學員代表的發言,發言時,熱情洋溢,才氣橫溢,還把她就這次的學習寫的一首詩與我們共勉。她當時就把我們征服了,這是一個多麼有能力的人啊!能説會道,落落大方,出口成章!馬上就給所有的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讓人見了她一次,就不會把她忘了!今天與我閒聊的老師説,她不應該做老師,她應該做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就算不做節目主持人,也應該做學校中的行政。

我對她的觀點是持反對意見的,我覺得作為她這樣優秀的教師,做教師是最好的選擇!除了做教師,其它的學校行政也不應該做!我認為,一位優秀的教師,如果想在專業上有更好的發展,就一心一意地做好本份的工作,其它“虛”的頭銜,我們要有捨棄的勇氣。適合教書的,不一定適合做行政,就算你有這個能力做行政,但是,在你踏入了行政的這個隊伍時,很多時候你會身不由己,會有很多的繁瑣的事情捆住你,你在專業上的發展,進修,學習會受到很多很大的影響,在行政隊伍中浸泡的時間越長,你的專業修為就會越來越退化。你的專心專意已經變為“一心多意”啦。這不是危言聳聽,這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曾有多少行政人員,在他們脱離行政隊伍時,他們成了“沒人要”的老師!想當年,他們能夠踏入這個行列中,大部分的人是因為在教學上有一手,表現突出而晉升的!在他們進入管理層的時候,先不説他們是否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沒有很好地對自己進行提升,但工作確實佔領了他們絕大部分的時間,他們只好“舍小家,保大家。”這確實是不爭的現實。所以,我認為,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在是否加入管理層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與追求外,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妨走名師成長之路!這可能會給你更大的工作樂趣與滿足感,工作的幸福指數會更高。就如語文學科泰斗——施霞老師那樣,她把自己定位在做一名普通的國小語文老師,而拒絕做任何單位的行政人員。最終,她在教學上取得的成績不是一位行政人員可相比較的!

(三)

這幾天的學習,聽得最多就是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作為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不但要具備專業素養,還要具備文化素養、科學實踐素養。尤其是在專業素養方面,我們在職的教師有多少是專業院校畢業出來的,尤其是35歲以上的教師,他們一般都是中師畢業,再加上在某一個年級段摸爬滾打十幾年,而且各年段的教學循環又是小循環的話。那他們以前掌握的知識體系基本上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如果一個人沒有上進心和好學的精神,對自己的工作沒有充滿危機感,沒有時刻勉勵自己、提醒自己進行“充電”的話,那我們現在大部分的教師只是把教師工作當為一種謀生的手段,生活的本領,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從而在專業素養方面的提升就沒有多大的提高與迫切要提高的願望!這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是不可取的。要知道,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身上的責任是很大的,如果你沒有相應學科的教學素養,而是過一天算一天的話,受傷害最大的還是我們的孩子,而且還不是一個孩子,那是幾百個、幾千個的孩子,受到影響的還有我們幾百個、幾千個家庭!

前兩天,聽了一節北師大版的三年級的數學課《面積》,先不説這位教師的上課水平與教學質量怎樣,單從她對面積概念的板書,就讓人覺得是一種遺憾: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正確的是: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小小的一個字“和”與“或”,就讓人“遐想”萬千!“和”是並列關係,而“或”是選擇的關係!一字之差,就差之萬里啦!所以説,一個合格的數學教師,他的專業素養是無時無刻不在表現,他對學生的影響也是無時不在的!

老師們,讓我們在平時的時候勤修煉,常反思,把我們的專業素養提上一個新的台階,讓知識豐滿我們自己,讓知識充實我們自己,最基本的好處就是:不用擔心我們的“飯碗”!

(四)

今天上午聽了鄧濤老師的《教師合作文化與專業發展》。其中,鄧老師給我們闡述了合作文化的五種特徵:一.自發性;二.自願性;三.發展取向性;四.超越時空性;五.不可預測性;他讓我們思考平時的集體備課、聽課、師徒制、綜合實踐活動等的性質是否符合合作文化的五種特徵,如不符合,那就達不到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咱不説這些觀點是否準確及可行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wv6w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