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的隨筆(精選15篇)

教師的隨筆(精選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的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師的隨筆(精選15篇)

教師的隨筆1

我把自己的記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關於自己生活成長的記憶,一部分是關於看到的書聽到的音樂,以及看到的風景刺激神經所留下的記憶感觸。前者是自己認知的世界,而後者是從別人的世界裏認知世界的。

無論是哪種記憶,都將是寫作的必要存取庫。

而記憶恰巧又是如此神祕和不受控制的現象。我們走過一段路,看到什麼風景,與什麼人接觸打交道,又會和什麼人相愛相恨,以及所遭受的種。種事件,或許在當時是很清晰明瞭的。但到了後來,隨着時間的流逝,回憶的模糊,記憶開始變得詭異無常起來。甚至到了不可思議與模稜兩可的地步。仿若在空中去尋找什麼東西,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的,心靈的確看到了些什麼,伸手去抓,卻是什麼都不能觸及。一無所有似的,而寫作會讓這種記憶豐盈充實起來,把那種琢磨不透的感覺描繪出來。未必會成功,但到底是一條路,通不通,唯有每次不懈的努力和試探才會知曉。

也有些記憶是清晰的,不可更改的。通過文字記錄下來,此時再去看彼時的心情,會有所不同。一些憂傷的開始淡去,真正的悲痛會削減,而可能曾經的情義,現在卻變得更深了,更加難以忘懷了。

其實,後知後覺的人,總有一種差一兩秒就趕上公交車的遺憾,只能被動地等下一班,而那下一班,早已背離了自己心意的軌道。再發生什麼,早已是面目全非追悔晚矣。

我們習慣不斷去追憶錯過的那班車,覺得只有那般車才可以到達我們要去的地方,我們等不及似的,一切都太匆匆了。記憶這個時候被迫停留,不斷放映當時的情景。錯過,來不及,等不及,難受,後悔,無法重來,如果……不斷被倒回的片子,一遍遍,越來越快,終於,記憶卡住了,只留下漫無邊際的窒息的感覺延伸,漫延,記憶的水流越來越急,忽然之間就像電台節目突然花屏了,發出絲絲的聲音,留着你獨自面對它,毫無辦法,癱瘓在地,説不出一句話來,而腦海亦是空白一片。

記憶有時候就像一片雜草叢生,需要你一根一根去理清楚,思維,紋理,路線,主線索,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有時候,像夢一樣不符合邏輯常規,而寫作是需要一條清晰的主線,需要明確的主題的,即便是散文也有中心思想,而日記也是散亂的生活記錄。記憶似乎很調皮,也很頑皮,也許你認為最該記住的卻沒有記住,那些微不足道的細節卻瞭然於心。比如我的記憶裏,會有一些花的影像,十幾年前的花盛開的樣子,與我現在看到的花自然有些不同,記憶中的花帶着笑臉,或者低垂着頭,可以推算出自己的心情,花低垂着,一定是自己也低頭哭泣着。那時候,懂得我的人,會説出全部祕密的對象也許只有花兒,它不會泄露我的祕密,而且它會安慰我,它好看的姿勢,妖媚的樣子,陽光燦爛的笑臉,會讓我的心變得柔軟輕飄起來。於是相關的記憶情景浮現在眼前,我遭遇了什麼會如此沮喪,為什麼沒有人安慰我,以至於自己長期以來養成一種習慣,和自己的記憶對話,和生活中莫須有的人物對話,譬如魔鬼,詞語,命運,妖鬼,神仙,花仙子。是人類自己賦予事物和動植物一些特有的靈魂。就像一個人與自己下棋,佈局,破局,廝殺,防守,進攻,抵禦,寫作常常就是這樣與自己對峙,跟着書中人物命運哭泣悲傷憂鬱舉棋不定……這與人格分裂不同,與精神分裂也不同。這是一種自我的選擇,寫作不單單從記憶中索取,更要不斷地填充,不斷地往記憶深處挖掘。

記憶是靈魂的一個小袋子,裏面裝得的是素材,可以看得見,摸得着的,但是潛意識這張小口袋,也安放在靈魂裏,我們需要憑藉記憶的聯想和力量,來發掘自己的潛意識。打碎相關的記憶碎片,拼湊,組合,排列,就像化學與物理反應一樣,讓這些記憶碎片之間發生反應,來達到我們需要的情感和寫作的意境。

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活,並且是未知的、不可預測、神祕的、個人的。一如寫作的樂趣。

有一種像流水一樣自由流淌的寫作思維被稱作是意識流。因為自由,而自己又不是所謂冠名的作家寫手,充其量也就一熱愛文字的普通人。林白曾幻想自己是“詞語隱祕的女兒,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與詞語有着某種不為人知的親和力,詞語像雲一樣在我的頭頂懸浮着,它能準確地掉落在我的面前,落到我的紙上。”我覺得自己是詞語的繼女,只能憑藉自己的乖巧與勤奮來獲得她的喜愛,從而分得一點點愛給我。而我有這麼一點點愛就足以打造我的世界王國。對於一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任何一個女人一點的母愛便可以喚醒他內心的沉睡,她願意回報這份愛,用自己所有的本事和本領。

話説回來,意識流寫作並非真的想寫什麼寫什麼,完全不搭嘠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或許會產生出其不意的喜劇效果,但那絕對不是寫作人的初衷。何況意識流的寫作,是跟隨記憶與幻想的雙重的思路一路行走,看似無邊無際,實際上,記憶有記憶的河牀,幻想有幻想的河牀,都離不開本人的思想的角度和深度。

個人的記憶是無法避免和不可選擇的,但另外一部分對世界和現實的認識,我們卻可以通過閲讀和聆聽來獲得。閲讀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情,就我個人而已,記住了很多我不曾經歷也不曾知曉的事件和場景。它們或有趣或恐懼或生疑或快活,都有一種強烈的情感在背後支配,而我便是那個獲得者,從而進一步植入到我的記憶深處,有時恐怕連我自己都忘記了。但是有一天,忽然地,一根細細的絲會把它們從記憶深處拉扯出來,那時我的一定無比驚訝,好奇,感歎世界是如此奇妙和不可思議。

記憶使得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沒有記憶,我們又是誰,過去發生過什麼,從何處而來,又帶有怎樣的情感牽絆?這一切都無從知曉,而有了記憶,我們知道是誰,是真真正正存在的個體,我們回首過去,並非真的要回去,只是時間給記憶蒙上一層面紗,使得過去變得神祕起來。很多時候,我們忽視了現在的我們正是將來的回憶,我喜歡放眼望去這個成語,站在記憶的路上,現在的我放眼望去從前;而現在的我,亦可以站在時光的路口,放眼望去自己的現在,我站在未來,而現在在我腳下,我回望過去,記憶在我文字裏。

把別人的文字情景揉碎,打亂,攪拌,合着我個人的記憶,再一次蒸煮,烹飪,燒出自己的酸甜苦辣鹹。

也許永遠走不出一條自己的路,但這條路上,日子卻得以閃光耀眼,而生活的滋味卻得以豐富多彩起來;現實與生活不斷侵蝕着夢想,而寫作超越了現實,讓我在這個世界裏以文字的形式安放和安葬自己。

教師的隨筆2

一、什麼是教育隨筆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麼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麼,留下些什麼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只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着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閲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託。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為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麼多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本領。勤於筆耕教學小論文,有助於培養執筆教師的教研意識。尤其是此類小論文被報刊錄用或獲獎時,更能促成該教師在教學上乘勢而上,提升境界。

現代的教學形勢,要求教師有傳統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教師”必須會進行學術研究,教學小論文為載體的教研是鋪就學術研究大道的“基石”。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踩着一個個的腳印,隨時記錄着這一軌跡,向教育更深處漫溯,教而時研之,不亦樂乎。

三、教育隨筆的特點

1.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長,多則千字左右,少則百十來字。它不用經過縝密的構思後再動筆,而是像寫日記一樣,興之所至,一揮而就,把教育實踐中最有意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歷鋪展成文。比如有個教師在備課時查看資料,對“歷”與“‘厲”的區別頗有感受,就寫了一篇百十來字的短文《“歷”與“厲”辨》發表在教學雜誌上。上海市特級教師於漪在上課時,學生就《畫龍點睛》一課中“點之即飛去”議論紛紛,於老師寫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發談了“備課要深人才能講到點子上”的體會。總之,教學隨筆短小精悍,是教育應用寫作中的輕騎兵。

2.迅速及時

教育隨筆像新聞體裁一樣,有較強的時效性。教育實踐中的見聞、體會、意見、看法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若不及時記錄,再回首時就會失去神韻。當今世界發展較快,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追上世界發展潮流。教育實踐中的經驗體會及時反映出來可以供別人借鑑,教訓反映出來可供別人吸取,問題反映出來可引起人們的注意。總之,及時反映教育實踐的情況可以使教育少走許多彎路。

3.取材廣泛

教育應用的其他文書取材受一定條件限制,教育隨筆則不然,可以説沒有任何限樹。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寫教育方針、教育思想、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論方面的問題。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寫一件事、一個字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點感觸、一個問題等教育第一線最具體的東西。總之,選材只要扣住一個“新”字就可以入文。

四、幾種隨筆形式

教育感悟是教育隨筆一大類型。師生共寫隨筆的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作品都是屬於教育感悟。這種類型內容廣泛,與教育有關的一切隨感隨想都可能列入其中。很多教師目前的寫作停留在這個階段。

教育敍事是近幾年中比較熱鬧的一個話題。所謂教育敍事,是指教師真實地,儘可能客觀地記錄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自己親身參與的富有價值與意義的教育教學事件,包括個人的教育自傳等等。這是另一種意義的“講故事”,這種故事應該包含一定的情境,問題,意義,並且一定是親歷的。許多的教育感悟之所有不能稱為教育敍事,是應該其中有着想像,虛構,以及想當然的評述。更重要的是,許多教育感悟缺乏敍事自覺,往往在敍述過程中遺漏了許多重要的信息,凸顯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從而導致了真相被遮蔽或改寫。

教育案例也可稱為德育案例,是指對包含着教育問題或者教育困境的德育事件進行恰當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從而獲得對此類教育事件更深入的理解,由此提升專業化水平。現有的隨筆中教育案例極少,絕大部分是不包含問題或者一望而知。教育案例寫作和研討有助於教師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

教學案例是指通過案例形式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反思。許多教師寫了大量的教學隨筆,但是不能稱之為教學案例的原因,在於要麼不包含真問題,要麼討論的是假問題,要麼缺乏自覺的反省。許多教師缺乏自覺的反省意識,只是通過教學隨筆來展示自己的成功的教學技巧,因此這其中大部分可歸到教育感悟中去。

師生共寫案例主要是指通過師生通過隨筆、書信等方式來進行互動交流。師生通過文字進行不斷的對話,從而彼此更深入地理解地對方,不斷地達成共識,共同走向幸福完整。師生共寫隨筆是發生在日常教育教學生活中最常見的行為之一,通過此案例的研究,旨在使教師更為自覺,更為專業化,更為持久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學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質教師,教育隨筆對教師素質提高顯得尤為重要。願撰寫教育隨筆能夠成為每一位教師的一種職業習慣。

一位教育家曾説過:“只要對教育決策產生影響的行為就是教育科研;只要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的行為就是教育科研。”教育隨筆來源於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每一次對學生的成功談話、每一次對教育的失敗與教訓、每一堂課程設計與探索都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方面,許多中國小教師對教育科研感到迷惘,其實對於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而言,通過思考並改進每一天的教學工作就是搞教育科研。

教育隨筆記錄着教師的生命價值。教育科研並不深奧,它就在教師身邊。鍾情於教育隨筆的教師,對一次創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悔經過思索,都會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幫助,因此教育隨筆是一線教師特有而實用的教育科研。

教師的隨筆3

給孩子一個説話的機會,他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在今天,一個五歲的孩子給我這個二十八歲的老師上了一堂生動的人生哲學課,使我深刻體會到了它的深刻意義。

今天下午快放學的時候,濤濤非常沮喪地走到我面前,低着頭,不説話,手使勁地擰着衣服,我用手摸他的衣服,果然濕了,全部都濕了。我輕輕地問他:“衣服為什麼濕了?是不是灑水了?是不是開水龍頭的時候,用力過大,把水濺得滿身都是?”他一直低着頭,紅着臉,支支吾吾不説話。我接着問他:“是不是其他小朋友,不小心,把水弄到你身上了?”濤濤還是不説話……百問不答的小朋友,真是讓老師煩躁死了。於是我便想當然地認為,責任在他自己,不然為什麼不説話?不然為什麼不告訴我原因?這個時候我真想發火,孩子一天在幼兒園快快樂樂、開開心心的,快放學的時候,他居然全身濕透,他的家人會怎麼認為?是我在一天中沒有照顧好孩子?如果孩子因此感冒怎麼辦?一整天,我很辛苦,可是這一整天的辛苦,都會因為孩子的衣服濕透了而被否定。

這個時候,我正要發火,但看着他噘起的小嘴,我想:算了吧,等等吧,給他一個思考的時間,給他一個説話的機會。於是我用我的衣服給他換下濕了的衣服,告訴他:“先穿老師的吧,等你的幹了再換下來。”接着,我開始攬着他,耐心地等。一分鐘過去了,濤濤終於抬起頭,説話了,他説:“老師,我剛才大便了,水衝不下去,我用盆接水往下衝的,不小心,盆裏的水就灑身上了,但是我把大便衝下去了。”

我瞬間凝噎。

濤濤接着説:“這樣就不臭了。”

我緊緊地抱着濤濤,跟抱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個時候,我還能説什麼呢?我差點因為自己的自以為是傷了孩子的心。

濤濤也緊緊地抱着我,向來,孩子抱我總是緊緊的,讓我喘不過氣來。

我們總是因為自己是大人,有很多的想當然,並且把這個想當然當作真的事情放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上面,殊不知,我們這些自以為是傷過孩子多少次心。

給孩子一個説話的機會吧,也許他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有關幼兒教師的教學隨筆三教師的隨筆4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教師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徑。興趣沒有,學生學得也就沒勁。我覺得學生學習沒有興趣,主要原因在於教師沒有創設良好的環境,應該把題目放在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學習。比如:我在教學除法的過程中,“買東西”老師做顧客,請學生做小小售貨員,東西當然由顧客決定,需要的錢數就需要小售貨員作答。答對的要給以獎勵,這樣就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學生們會搶着回答,那就請坐的最認真,上課聽課最認真的學生回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請同桌之間相互做顧客和售貨員,看那兩個小夥伴合作的最好,要適時的進行表揚,並加以物質獎勵“小五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比以前有進步,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

再就是對學生的問題一概不拒。雖然有些孩子提出一些我們回答不或聽不懂的問題或與知識關係不大的問題,我讓他們放入問題銀行等到以後自己就能解釋,並不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老師來回答,只要認真學習自己就能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樣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進師生關係。

還有在平時上課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信息,自己提出問題,獨立解決問題,並引導學生進入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隨筆5

在這泥沙俱下的年代裏,渾濁渾噩的人們為了生活茫然、為了工作躊躇。

朋友是一位剛大學畢業的學生,雖説讀過幾天書知道明白一些“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飄渺玄理。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世俗面前讀過書與沒讀過書都是一樣,沒有高雅與低俗之分,大家都追求一種工作的穩定、報酬的豐厚、情侶的甜蜜、家庭的和睦。朋友畢竟是也一個吃五穀雜糧的凡夫俗子,所以儘管身居教師兩袖清風的他也概莫能外。

才出來工作不到一年時間,為了一份相對穩定環境舒適的工作,連炒好幾個老闆的油魚。從東跳到西,從南飛到北,全國跑了個遍。

其實朋友這樣做法也未嘗不合乎人之常理。社會大趨勢就這樣,孰能憑藉一人之力扭轉乾坤呢?熟不想擁有一份環境愜意,報酬優厚的工作?除非你是另類。可浩浩蕩蕩的特崗教師隊伍中又幾人能夠脱穎而出?又幾人能夠成為農村教育的中流砥柱呢?我想渾渾噩噩的流必定也是渾渾噩噩的人。大夥忍氣吞聲委身農村、大山,衝的是個編制,為的是苦盡甘來的那一天。你敢説不是。

試想這樣下到農村後會有多少人能安心、全心紮根農村教育,還不是四處拉幫結派,四處託人跑關係,弄得四處宴桌大擺、塵土飛揚。

這也是人之常情。試問誰願意短短人生幾十年埋身這封閉的大山野林,要知道這兒可是三裏不見一亭,十里未開一店,鳥不拉屎的荒涼呀。如果你想遲早“返璞歸真”變成“猿”。

學校教育朋友要忠誠教育,社會要求要朋友博愛無私。説真心話誰不想做偉大之人?誰都想,只是“心有餘力而財力不足”罷了。教師雖然被套上了許多神聖的光環,但教師也是凡人一個,教師在這泥石俱下的年代裏也不能不渾噩一次,又何必“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自己將自己歸為另類,搞得與社會格格不入呢?自找苦頭。

期待有一天朋友能真正做到博愛無私。

教師的隨筆6

音樂喚我快起牀

在孩子每天午睡起牀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們能輕鬆愉快的起牀並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我會在他們起牀前五分鐘放一段輕柔而歡快的音樂,把孩子們從睡夢中喚醒。

今天,我播放的是《喜洋洋與灰太狼》,音樂輕柔歡快,孩子們聽到音樂後一個一個睜開眼睛。在音樂中隨老師拍拍小手,伸個懶腰,揉揉臉蛋,再讓孩子們跟老師做一套侓動操,讓孩子們在輕鬆的活動中醒來,整理牀鋪等等,這樣他們便很快就精神飽滿,愉快的投入到下午的活動中去,效果非常好,上課的效侓也很高。

教師的隨筆7

“我、強強、平平同住在一個苗圃裏,我又矮又瘦,歪着脖子,強強枝大葉茂,英俊挺拔,平平如其名,比我強點,但也平平常常。有一天,強強被一有錢人請到院子裏,吃喝不愁,逍遙自在。平平被請去公路旁,天天風吹日曬,但他有同伴們的鼓勵,憑着自己的不懈努力,頂着灰塵越長越結實,越長越高大。我隨便被人插在小山上,沒人搭理。吃不好,睡不好,炎炎烈日,咆哮的風雨,猙獰的雷電。但每天早上,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朝陽的活力與熱情。它告訴我,不要放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希望。於是我變得堅強起來了,學會了在風中微笑,與風雨鬥爭也充滿了樂趣。多年過去,強強的主人敗落,無心管他,養尊處優的.他失去了呵護,不久枯枝敗葉,根死干休。平平長得筆直結實了,被人安放到屋中央做了棟樑,一位藝術家發現了我,讚不絕口把我移去坐了盆景…..”

這是晚上閲讀到的一篇文章《讓生命淋淋雨》,感慨頗多,想到了孩子們的成長。三棵樹不同的生長環境,造就了他們的未來。隨着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孩子們多數像文章中的強強一樣,在家人百般的呵護下,養尊處優,不僅吃喝不愁,個別還驕橫任性,成了蠻不講理,惹是生非的熊孩子。而熊孩子一旦離開了大人的呵護,便和強強一樣很難適應新的生存環境。還記得曾讀過的另一篇文章《教師的“責任心”,請適度》説的是孩子們在家裏和幼兒園期間,有家長和老師悉心照顧,事事提醒,而去了國小之後沒有了提醒,爸爸媽媽發現孩子灌滿水的水壺依然滴水未減,衣服丟三落四,而孩子們的回答是“我不渴”“我不會開水壺蓋”“我忘記穿外套了”,在幼兒園養成的好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瞬間崩潰。這些都説明我們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在照顧孩子時把握好尺度,要責任有度。而文中的平平和我在惡劣的環境中生長,在與風雨日曬的鬥爭中不斷成長,磨練了意志,充滿了生命的激情與昂揚鬥志,磨難讓它們的生命變得更強大。其實我們孩子們的成長何嘗不需要逆境和挫折,適時地挫折能夠更鍛鍊孩子。只有經歷過逆境和挫折磨練的孩子將來才會有更強的適應社會不同環境的能力,才會更強大。

生活的磨難在孩子們的成長中也是一種財富,它能使孩子更堅強,使孩子將來的人生更精彩。親愛的老師和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別忘記,讓生命淋淋雨。

教師的隨筆8

人教版新教材如今已接觸到第七冊,從使用過的這七本教材來看,每冊的編排結構都是相同的,內容形式也是固定的,分四個方面的內容:空間與圖形,數與代數,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在每冊書中,每項內容都化整為零地編排在不同的章節,同樣每冊包括總複習都有八個單元,這八個單元是大小單元(通常我習慣把課時多的稱大單元,課時少的稱小單元)分開編排,大單元大多數與計算有關,其中包含一部分解決問題,小單元大多數空間與圖形、統計等內容。就拿正在使用的第七冊教材來説吧,有這樣幾個內容:大數的認識(11課時)、角的度量(4課時)、三位數乘兩位數(9課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6課時)、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15課時)、統計(3課時)、數學廣角(4課時),課時多一些的只有三個單元,其餘幾個單元課時相對都比較少,前幾冊教材的情況基本相同。

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出現了多的課時用不了,少的課時又不夠的情況。比如:正在教學的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參上教學時間的安排是6課時,可實際上教學這一內容我已經用9課時了,教材上最少還有一課時的練習沒有完成,如果要加上覆習及測試的課時,本單元最少要13課時,這樣一來,真正的教學時間相當於規定課時的兩倍。在這一冊裏,不此這一內容,《角的度量》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實際教學時間是規定時間的兩倍。但有些內容如《統計》、《數學廣角》雖然還沒有教學至此,但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兩個內容在規定的時間裏完全能完成教學內容(不包括複習和單元測試)。可有些大的單元,如《大數的認識》、《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規定的時間裏不僅能完成教學內容,就連複習檢測都能全部完成。

按理説時間用的多,每節課的教學容量相對比較少,學生學得肯定不錯,教師教的也會比較輕鬆,但實際並不是這樣:往往大單元的知識點就集中在某兩、三節課上,只要學生能掌握這些重點內容,這一單元也就沒有什麼難點,學生學得也不錯,即使碰到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在重點部分稍加輔導,單元基礎知識也能過關。而小單元的教學可就困難的多,我似乎感到每節課都在跟學生在戰鬥,往往弄得兩敗俱傷,怎麼會這樣呢?在小單元裏,內容主要集中在一起,使每節課都有不同的重點,一節一個新內容,優生沒問題,但他們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平平的,為了這部分同學,只能多花時間,原本規定一節課的內容,只好進行分解,變成兩課時或更多的課時,還不能包括另一部分學生,他們還得留在課後單獨輔導,並且輔導的難度特別大,又費時,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不戰而退。

面對這些內容,每學期末,辦公室的老師經常開玩笑説:碰到這些內容就噁心。但卻不得不面對,為了能讓學生掌握好一些小單元的內容,我自創了一種“冷處理”的方法,所謂“冷處理”,説白了就是“炒冷飯”,方法是:先在規定的時間內,適當增加一點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剩下的什麼也不做,等新課結束後,將複習的重點放在這些小單元上,每天一個知識點,不斷的反覆、輔導,採取個個依次過關的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刺激學生,促使其掌握這些“小”而難的內容,這種方法實用性是不錯,但總得不是什麼上乘之作,每每用之,心裏總不是滋味。

請看一筆流水帳:第七冊練習十二有這樣一些題目:動手剪(第3題)、判斷(第七題)、探索四邊形內角和(第八、九兩題),這三題我整整用了兩節課(前兩項一節課)。第七題中有兩道判斷題:兩個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可以拼成一個大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學中我將這兩個題目與第3題整合在一起,先用課前準備的學具不斷地拼,發現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正好能解決判斷題中的兩個題目。這樣一來,連同生成性的一些內容,一節課就結束了,探索四邊形的內角和也一樣,因為一定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所以量的角比較多,且都在不同的方向,難度也比較大,一節課下來,還有些學生沒有量出正確結果來。

教師的隨筆9

最近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一、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三、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勿將此言理解為可以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學生、指使學生甚至利用學生。

有句古話説,人有德於爾,爾不可忘。爾有德於人,爾不可不忘也。

不和諧的師生關係阻礙這我國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成為基礎教育改革進程中需要迫切解決的一大弊端。處在世紀之交的當代中國基礎教育,究竟需要具備怎樣素質的教師隊伍?我認為:

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其次,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第三,必須改革舊有的教學模式;

第四,必須改變封閉的教學方法;

第五,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教師的隨筆10

我班的小怡是一個令我們老師頭疼的孩子,在集體活動時總是坐不住,自由活動時又經常攻擊別人,吃飯時不是飯打翻了就是菜打翻了,面對這樣的“問題孩子”,我對她很是失望,每天關注她只是防範他傷及別人,孩子們常表示對小怡的不滿。進入中班的第一天,她的表現出乎意料的好,我們還誇她“乖,有進步”。可第二天又開始調皮起來了,一點都不讓我們省心,可上星期發生的一件小事讓我對她又有了新的認識。

那天下午户外活動時,我為了讓孩子們儘快學會中班的遊戲操,所以帶領孩子們在食堂邊上的水泥場上玩丟手絹的遊戲,由於跑的太快,一個小女孩不小心摔倒了,這時只見小怡飛快的跑了過去,費力的把她扶起來,一邊與她説着什麼,一邊幫她拍去身上的灰塵,轉身又向食堂的窗口跑去,從掛在窗上的口袋裏拿了點餐巾紙,一會兒又跑到小女孩身邊,用餐巾紙替小女孩擦去眼淚。沒想到他幫助別人時是那樣細心,一點都不像平時大大咧咧的她。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孩子都是善良的,有些孩子常常用一些異常的行為來引起老師、父母的注意,只是我們沒有讀懂他們,誤認為他們有“問題”。只要我們讀懂他們,再通過家園共同教育,適當的引導幫助,他們會成為同伴們的好夥伴,老師眼中的好孩子,父母心中的乖寶寶。

教師的隨筆11

本學年,市教研中心在國中積極開展“學案導學”教學活動,這是經由高中教學實踐證明的一種更科學高效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案導學已經實施半個學期了,通過半個學期的教研和實踐,對學案導學有一點粗淺的認識。

實施學案導學,學案的編寫是關鍵,學案的編寫要有導學性,學生能夠根據它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對於生物學科來説,學習過程往往安排兩個環節:“自主探究”和“我來總結”,自主探究往往就是把課本上的知識點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學生大都能靠自主學習找到問題的答案,但這樣形成的知識點很凌亂,所以在自主探究以後再安排“我來總結”的環節,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依據學案上的提示將知識點加以歸納總結,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學案導學,容易造成的一個弊端是學生在學案和課本之間頻繁轉換,精力難以集中,要克服這一點,編寫學案時就要注意學習內容的整合,儘量減少轉換的次數。

學案導學的優點是:在老師方面,避免了授課的隨意性,功夫下在了課前,課堂上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學生身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隨時進行點撥和指導。對學生來説,學生拿到學案後,對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很明確,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精力,而且不會出現在傳統課堂上那種因為沒有聽清老師的一句話而思維中斷的尷尬。而且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主要是在進行自主學習,課堂容量大大增加。

運用學案導學,要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小組內合作的意識。因為在這樣的課堂上,很多時候是學生在自己對照學案學習,如果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就容易放任自流,完不成學習任務。比起傳統課堂,教師的講解大大減少,許多小疑問需要在小組內探討解決,有的學生不善於與人交流,致使學習陷入困境。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及時發現這種現象,給予幫助和指導。也有必要對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進行主題培訓。

雖然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全在學案上,但決不是在課堂上老師就可以當甩手掌櫃。一堂課是否是活躍的、高效的,關鍵還在於教師在課堂上的操作,什麼時候點撥,點撥到什麼程度,如何適時地在學生自學陷入沉悶時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這都需要教師課前認真分析,掌握學情,課堂上密切注視學生的動向,運用個人的策略實現學案導學最大的有效性。

學案導學還處在摸索階段,我的一些意見還很不成熟,我們學科組今年的小課題研究就是“學案導學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實現”,希望能夠通過不斷的實踐和研究,摸索出成熟的學案導學模式,總結出學案導學的成功經驗,使自己的教學和教研更上一個台階。

教師的隨筆12

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建築所構成的空間裏。實際建築學講的就是無和有的關係的利用,也是老莊的哲學。小説作為一種語言建築,同樣應該有很大的空間。我們讀到的文字是具體的,就像我們看到的建築的牆壁,是可視的,是可觸摸的。而在這些文字的背後,要有更豐富的內容和更廣闊的空間。我們講小説的空間,就是指你的小説能給讀者帶來多少想象的空間,能帶來多少思考的空間,同時也是讀者參與的空間,也是讀者二度創造的空間。如果我們在小説裏把話都説白了,説盡了,那就等於你把所有的門都給堵上了。如果你把所有的門都堵上了,那麼這個建築還有什麼用呢?

應該説小説是小説門類裏面最具有空間因素的一種體裁。當然,我們所理解的小説空間感,絕對不是那種一篇小説所敍述的事件夠寫成一部短篇小説而沒寫的説法,小説裏的空間感是小説的厚重感,是小説之外的東西,是小説裏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説的東西,是勾起讀者情感的東西,是能使讀者感慨不已的東西,是留給讀者意味深長的東西,是擊中了讀者命門的東西。小説的空間感,同小説的長短沒有絲毫的關係。

教師的隨筆13

大班的孩子從這個學期開始已經開始動筆書寫了,我們讓孩子書寫的都是一些最簡單的數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筆的姿勢正確,書寫也挺好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會握筆,書寫不成行。這部分孩子的家長紛紛找到教師,問是不是孩子沒有認真學,或者是孩子太笨了……我要對各位家長説,你們彆着急!孩子的能力發展有快有慢,家長和老師應耐心等待。

大班的孩子剛剛開始書寫,怎麼可以一下子就給孩子下定論呢?這樣,無疑回給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影響他的發展,給他以後的學習造成一定的障礙。再者,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手指小骨直到二十歲左右才發育完成,孩子的年齡只有四、五歲,許多細微的動作做不好也是正常的,像書寫的動作就是細微的動作,剛剛開始那筆時,多少孩子不會啊!現在再看看都會了。

家長朋友不要以拔高的眼光去看孩子,你們可以試着回憶一下:孩子在不會説話的時候,只有兩、三年的時間,孩子不是什麼都會説了嗎?而且説得非常好!就用等待孩子開口説話的耐心等待孩子可以正確握筆,並且寫出漂亮的字吧!家長朋友,請別急,您的孩子一定會很出色的!

教師的隨筆14

今天中午剛上班,學生張浩就跑到我的面前,説學校舞台上升旗杆的繩子被人扯斷了,我放眼望去,升旗杆上的繩子果然“躺”在地上,我們班有一大羣同學正在舞台下的操場上游戲,我正想去問是誰扯斷的,話還沒説出口,李雨同學跑過來了,説張浩把繩子扯斷了。我望了望身邊的張浩,他連忙説:“不是我扯的。”李雨卻説:“是”。兩人爭執了起來,正當我準備制止二人的爭執時,班上另一男生張宇也跑來了,説張浩把繩子扯斷了。原先的爭執停止了。我瞪了瞪張浩,他無語了,我以為他理虧了,順勢在他額頭上敲了一下,吼了他一句:“你沒什麼玩了嗎?去動繩子?”誰知我的話還沒説完,張浩就哭了起來。平時不輕易掉眼淚的他此時卻哭得很傷心。因為也有學生捱了老師的批評後掉眼淚的,此時我也就不以為然,把他叫到了辦公室,想進一步“審問”他。到了辦公室,張浩依然在哭,我喝止道:“你哭什麼?繩子是不是你扯斷的?”他搖搖頭,卻不説話。“不是你嗎?那為什麼李雨和張宇都説是你呢?”他不出聲了,眼淚卻還在流。沒法,我只得又去把李雨找來,問他是不是看見張浩扯斷的,李雨説他看到張浩扯斷的繩子。“扯斷的繩子?那繩子到底是不是張浩扯斷的?”我又一次問,李雨説他看見張浩扯繩子。這一次他沒有説扯斷只説了扯。難道是我的理解有誤,張浩只是扯了斷的繩子,但繩子並不是他扯斷的。為了弄清真相,我又一次問張浩:“你只是扯了斷在地上的繩子,但繩子不是你扯斷的,是嗎?”這一次張浩使勁的點了點頭,難怪他哭的那麼傷心,原來是我冤枉了他。我改用了温和的口氣説:“是老師錯怪你了嗎?”他似乎是在點頭似乎又不敢似的輕輕地把頭動了動。我説:“那是老師錯怪你了,老師不對,老師向你道歉,你能原諒老師嗎?”他使勁的點了點頭,眼淚也停止了。我讓他走了,他似乎是很高興的離開辦公室的。

看着張浩離去的背影,我似乎有所頓悟:我們老師在批評學生時不能主觀臆斷,在批評一個孩子時一定要弄清楚孩子的錯誤在哪裏。有理有據孩子才會真心接受批評。不問青紅皂白就批評孩子,孩子表面不敢反抗,但在他們內心卻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時間長了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所以我們為師的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弄清原由,三思而後行,不能草率的對學生的行為做出評價。

教師的隨筆15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怎樣才能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如何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怎樣才能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而且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要做好以上這些問題,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國小數學教學隨筆]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

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敍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標籤: 隨筆 教師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y2vde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