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經濟管理 >

農業區位因素説課稿範文

農業區位因素説課稿範文

以下的説課稿主要結合“先教後學,以教導學(學生不能學——教會學生學會閲讀、思考和歸納表達)” 、“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學生能學——針對學生的問題教)” 、“温故知新,循序漸進”(指導學生基於認知基礎自主學習——學會了才有興趣)等有效教學的設計理念,呈現“案例教學”的方法。

農業區位因素説課稿範文

  一、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

課程標準要求:分析農業區位因素。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是指某地區各種農業部門和生產方式總體的影響因素。分析農業區位因素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對農業區位進行選擇,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使學生知道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進而能夠分析各農業區位因素是如何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各農業區位因素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程度,農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最終掌握分析農業區位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節是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繫》第一節第一框題的內容。這一部分內容以必修1內容為基礎,又為必修3的學習奠定基礎。這一章涉及滿足人類衣、食、住、行等人類最基本的活動,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可以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地域性、綜合性的地理課程特色明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地位尤其重要。本章內容從與自然環境的聯繫最為密切的農業生產活動入手。本節包括三部分內容:農業區位因素,世界主要地域類型,農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農業區位因素是學習農業的基礎,是本節內容自始至終貫穿的一條主線。從教材內容看,正文以“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為題,呈現了各農業區位因素對農業生產佈局的影響,呈現中例舉了大量的實例。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設計意圖主要是讓學生形成正確分析農業區位因素的方法,對於用什麼樣的實例或案例來分析沒有什麼限制。這給了教師很大的自主選擇權和挑戰,教材只是教學的素材。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中學習的區域地理及中國農業的相關知識為本課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但我們絕大多數的學生長期生活在城市中,對農業生產活動知之甚少,加之學生對於本節內容中知識的概括和方法的提升,雖然思想活躍樂於探究,但缺乏相應的地理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温故知新,循序漸進”。選擇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實例或案例進行分析。在此設計中選擇了案例教學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分析過程努力營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習能力,最終達成學習目標。

基於上述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四、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教師呈現的案例的分析知道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並瞭解各因素如何影響農業區位。

2、分析某地或某種農業的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

3、學生通過案例分析,認識到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隨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的

變化。

4、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形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二)教學重、難點:

分析某地或某種農業的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

農業區位選擇受各種農業區位因素的選擇,教師通過建模,能夠比較容易地引導學生從各個因素的角度對農業區位選擇進行分析。但各個因素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主導區位因素是影響某地農業生產最重要的因素,因為該因素的影響最大,如果不能滿足這個因素,農業生產就無法進行或效益很差。主導區位因素又與限制性區位因素相區別(農業生產需要滿足多個條件才能進行,如果一個地區其它條件都具備,惟有某一條件無法滿足,這個缺乏的條件就成為限制性因素。當這個制約因素得到滿足時,該因素往往成為主導因素),各地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又千差萬別,由此對某地或某種農業的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的分析確定為本節的重難點。

  五、關於教學資源的使用

教材、地圖冊、多媒體等呈現的圖表、文字資料(補充:中衞硒砂瓜種植的案例、中衞市的氣候資料圖表、中衞市的地形圖、中衞市硒砂瓜銷量及銷往地區統計表等)

  六、關於教學方式與方法的選擇

本節主要是實踐在地理案例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

採用案例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講授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力求達到高效、和諧的課堂效果。

  七、關於教學設計思路

整體設計思路是:由個別的案例分析,得出關於農業區位選擇的一般原理,再將此原理應用於具體的案例分析,實現讓學生學會從案例所提供的具體事實中進行歸納、推理,形成解決同一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再用此方法分析、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現象、問題,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

教學設計思路遵循的操作程式:

(注:地理案例與地理實例的區別:地理案例是包含有地理問題或者説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一個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甚至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實例的基本解釋是實際的例子。案例比實例有着更詳盡的細節敍述,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案例能夠引發討論,並能夠產生解決問題的方案。)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導入新課時,採用多媒體展示了“硒砂瓜”的圖片,它個頭碩大、瓤紅汁多、果肉鮮嫩、甘甜如蜜,還從砂石中吸收了大量的硒、鋅、鈣等微量元素。經有關權威部門測定,硒砂瓜具有天然防癌、補鋅、補鈣功效,被稱之為天然綠色保健品。這是我們寧夏人的驕傲,是我們引起了全國各大媒體的關注(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豪感)接着顯示一篇來自於的新聞報導的題目——“寧夏中衞硒砂瓜:從石頭縫中長出的綠色奇蹟”。由此引出新課。(石頭縫裏能長出綠色的奇蹟?是什麼原因使硒砂瓜成為走向世界的品牌?今天我們就通過深入剖析寧夏中衞硒砂瓜生產的案例來學習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

設計意圖: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展示本節的學習目標。

(二)講授新課

內容一:農業區位的概念

教師直接用講授法呈現。

設計意圖: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由於是陳述性的知識,用講授法更能提高教學的效率。

【承轉】某地區各種農業部門和生產方式都要受到各種農業區位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有哪些?讓我們一起走進中衞硒砂瓜種植業的案例去具體分析。

內容二: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有哪些?

寧夏中衞硒砂瓜:從石頭縫中長出的綠色奇蹟

7月23日中衞訊(記者 沈華軍)2008年7月23日,“感知寧夏50年和諧輝煌——第四屆網絡媒體寧夏行”採訪團來到了位於中衞市的香山百萬畝硒砂瓜基地,親眼見證了從石子縫中長出的奇蹟——寧夏硒砂瓜。

中衞香山百萬畝硒砂瓜種植基地,原是一片一毛不長的荒漠,周邊地區年降水量僅為189.5毫米,而蒸發量卻為2400毫米,乾旱頻繁發生。由於長期受山洪沖刷,這裏淤積了大量的沙礫,土地硬化,十分不利於農耕。由於十年九旱,雨草難生,丘陵縱橫,沙礫遍地,香山周邊地區還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帶”。2004年,中衞市9.6萬貧困人口中的90%就生活在這片乾旱的土地上。但就是在這樣一片荒蕪、貧瘠而且乾旱的土地上,中衞人民依靠先進的種植技術,開創了脱貧致富的神話,使之成為一片神奇之地。

這種從石頭縫裏長出的西瓜,個大味甜,富含18種氨基酸和硒、鐵、鋅、鈣、鉀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抗衰老、抗癌等功效。尤其是“抗癌之王”硒的含量達到了0.0056mg/kg,具有天然的防癌功效。中衞的`硒砂瓜澆的是地下水,施的是農家肥,從不使用農藥,是完完全全的綠色水果。現在,香山硒砂瓜已在上海、廣州、武漢等全國20多個省市熱銷。農民因為種植硒砂瓜,已經脱貧走上致富路。以人均10畝地、每畝淨收入700元計,户均收入突破20000元的家庭比比皆是。

今年,中衞硒砂瓜還入選奧運特供商品,專供北京奧運會3萬噸,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唯一專供北京奧運會的綠色食品。

引導學生閲讀新聞報導“寧夏中衞硒砂瓜:從石頭縫中長出的綠色奇蹟”和教材中“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的內容,完成以下思考題:

1、從材料看,硒砂瓜生長需要考慮哪些自然因素?

2、從資料中看,硒砂瓜越種越“火”得益於什麼社會經濟因素?

3、通過對材料的分析,請你總結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有哪些?並將它

它們進行分類。

師生共同總結影響農業區位的主要因素:

設計意圖:滲透“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學生能學——針對學生的問題教)”有效教學的設計理念,通過指導學生閲讀、思考,分析影響“硒砂瓜”生長的區位因素,進而使學生理解任何農業生產區位因素的分析都需要從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進行分析。

【承轉】寧夏中衞硒砂瓜的生產受到各種農業區位因素的影響,各種農業區位因素到底是如何影響中衞硒砂瓜的區位選擇呢?

內容三:分析各區位因素如何影響農業生產?

師生共同回顧國中地理“運用資料並聯系實際,説出我國農業分佈概況,並舉例説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的相關內容,重點呈現西瓜種植區的自然條件。

教師呈現中衞市地形圖、氣候統計圖、交通圖、各年份的硒砂瓜的產量統計等資料,示例分析某一因素對中衞硒砂瓜生產的影響,然後讓學生通過閲讀教師呈現的各種材料和教材中“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的內容,按照教師呈現的分析方法分析各區位因素如何影響中衞硒砂瓜的生產。

師生共同總結各區位因素如何影響農業生產。總結中要滲透因地制宜的理念和分析的方法。如氣候要從氣温和降水等方面分析,地形要從地形類型、地形的起伏等方面分析,農業生產技術主要從優良品種的培育、農業設施的建設等方面分析。

(對於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可用一些實例進行説明。)

設計意圖:“西瓜種植區的自然條件和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理念”通過“温故知新,循序漸進”(指導學生基於認知基礎自主學習——學會了才有興趣)有效教學的設計理念呈現。“各區位因素如何影響農業生產”通過“先教後學,以教導學(學生不能學——教會學生學會閲讀、思考和歸納表達)”有效教學的設計理念呈現。按照地理案例教學的操作程式:置疑、研討、提煉來設計本部分的教學過程。

【承轉】以上各區位因素對中衞硒砂瓜生產的影響程度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那麼什麼因素是主導因素?為什麼?

內容四:影響某地或某種農業生產的主導區位因素或限制性區位因素分析

教師首先用講授法呈現主導區位因素和限制性區位因素的概念。

教師引導學生合作研討:過去在中衞香山地區限制硒砂瓜種植的因素是什麼?中衞硒砂瓜種植的主導是什麼?

學生交流學習成果和分析過程。

教師針對學生分析過程中的思維結點,進行講解。然後師生共同總結分析方法:一一列舉影響某地或某種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光熱、降水、地形、土壤、水源、市場、技術、政策、交通),並分析各要素的特點。從中找出限制影響某地或某種農業生產的因素。某地或某種農業生產的進行必須克服限制性因素的影響,這個因素一般來講就是主導因素。

設計意圖:此部分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老師在做好知識鋪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在呈現學習成果的過程中暴露思維的結點,教師根據學生思維的結點進行點撥,最終達成學習目標,這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有效學習的理念。這也很好體現了案例教學的思路。

【承轉】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影響中衞硒砂瓜生產的主導區位因素是技術,這是隨着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農業生產,這説明社會經濟因素隨着時間的遷移在不斷地發展變化。那麼自然因素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

內容五: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在不斷地發展變化

引導學生通過遷移前面學習的內容和閲讀教材相應內容,分析中衞香山地區一片一毛不長的荒漠——百萬畝硒砂瓜種植基地,除了“技術”農業區位因素的改變外,還有那些農業區位因素髮生改變,如何變化?

師生共同總結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的特點: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中,自然因素是基礎,在生產中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一個地區的自然條件方面的因素變化不大,針對一個地區不利的自然因素,可以利用自然規律進行一些改造。社會經濟條件方面的因素經常變化,因此,對農業區位的選擇,要關注社會經濟因素的變化,以便及時調整農作物的品種和規模。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具體案例分析、提煉,得出結論。交叉運用“先教後學,以教導學” 、“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温故知新,循序漸進”等有效教學的設計理念。

(三)總結、拓展

1、總結本節的內容和“案例教學”的特點。

板書設計如下:

在地理案例教學中,教學重點不在於對案例具體細節的把握,而是要學會從案例所提供的具體事實中進行歸納、推理,形成解決同一類問題的思維方法。

2、反饋檢測。

(1)選擇題

最終決定農業生產類型和規模的農業區位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運輸 C.科技 D.市場

我國東南丘陵適宜種植茶樹,最主要的農業區位因素是

A.市場 B.土壤 C.地形 D.水分

同一區域的塑料大棚菜田與大地菜田相比,發生改變的農業區位因素主要是

A.交通 B.市場 C.氣候 D.地形

(2)綜合題

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請你根據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判斷下列各農

業區位安排是否合理,並説明理由。

A.種果樹,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

B.種小麥,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

C.養奶牛,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

D.養雞廠,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

E.種蔬菜,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 。

②如有不合理的安排,應怎樣調整?

3、拓展提升設計(也是案例教學的設計流程之一)。

調查銀川附近地區設施農業的發展現狀,寫出調查分析報告

學生活動調查表

調查活動小組成員及分工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調查內容記錄

調查分析報告

學生自我評價

教師評價:

(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詳細的調查分工,如調查種植品種、種植規模、從業人員數量和受教育程度、自然環境特徵、對生產有影響的社會經濟要素的特徵、有無對其發展起決定作用或限制作用的因素、發展規劃等,使學生對“銀川附近地區設施農業”的真實情況有一全面的瞭解,為學生案例分析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ngji/1o4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