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經濟管理 >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説課稿範文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説課稿範文

首先談一下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節在前面學習了《農業的區位選擇》之後,講述“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穀物農業”兩種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對這兩種種植業做具體分析,是對前面內容的加深和昇華。同時本節與下一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在內容的安排上是並列關係。從宏觀上看,本節既是前面知識的加深和昇華,又是後面知識的對比和參照。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説課稿範文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並以美國商品穀物為例歸納商品穀物農業地域的特點及其區位因素。加強讀圖分析能力,提高歸納和對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通過了解我國在解決糧食問題上的巨大成就來增進愛國情感。珍惜糧食,樹立科技興農意識。我制定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理論依據有:其一是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能力,其二是課標要求。

在本節課中,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什麼這麼説呢?其一,學生的地理基礎和生活經驗不足,而歸納總結能力又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其二,季風水田農業的地域特點必須結合具體的區域實際,內容比較複雜,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構成本節的難點。

以上是對教材的分析,對於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説,大家都知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打算採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和比較法。之所以採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是因為如果將問題分解為一個個梯級深入的小問題,則探究自會水到渠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展示季風區水稻生產的場景,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在激活學生舊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建立新知。而比較法是我們地理教學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通過比較,加深理解和記憶。

對於新課的講授,我是這樣安排的。

談話式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用多媒體展示兩幅不同的圖片,其中之一是“一望無際的水稻田”,另一幅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請學生對這兩幅圖片展示的內容進行農業分類。學生會歸納為“種植業”和“畜牧業”。這樣設計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快速、高效地把學生引入將要學習的知識點中,二是為下一堂課《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作一個簡單的鋪墊。

接下來探究學習新課內容,探究學習要求學習內容有適當的階梯性,我們本地的學生對水稻種植沒有生活體驗,如果讓學生直接進入水稻種植的區位因素的分析,階梯太大,會給學生造成過大的障礙。對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課堂延伸,增加體驗。課前佈置學生上網查找水稻種植的相關資料或向長輩詢問水稻種植的生產過程,去市場調查大米的產地。

第二步,步步設問,搭架攀梯。引用幾條水稻農諺,如廣東農諺“清明穀雨時,插田莫遲疑”,四川農諺“立夏小滿正栽秧”,江蘇農諺“立夏浸種,芒種栽秧”,問“為什麼這三省的水稻插秧時間會不一樣?”引出各地氣温條件的不同對水稻種植的影響,“水稻的生產還需要哪些自然條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你認為水稻的種植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想象、回憶,對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有一個表層的、感性的認識。

第三步,讀圖分析,訓練能力。(多媒體演示)四幅地圖,分別為“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分佈”“亞洲氣候類型分佈”“亞洲人口分佈”“亞洲地形分佈”,讓學生進一步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在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讀圖分析後,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分析,最後得出結果。讀圖識圖能力是地理學科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一點一滴的培養。

第四步,閲讀思考,拓展思維。多媒體展示三段資料,分別為“我國水稻種植的歷史”“我國南方居民的飲食習性”“我國人口與耕地對比表”,在第二步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具有直觀、形象、典型等特點,利於學生感知認識的深化,有助於學生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思考,加深了對抽象地理知識和原理的理解。由於涉及面擴大了,掌握並超越了課本知識,知識面大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資料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五步,組織歸納,把握重點。由學生小結季風水田農業的區位因素,避免出現課上熱熱鬧鬧,學生課後心中空空蕩蕩。

第六步,學以致用,內化知識。對比季風水田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要求學生歸納總結商品穀物農業的特點和區位因素。同時,多媒體展示美國的地形、氣温、降水、土地等自然區位因素的相關資料,由學生運用上述和自己補充的資料説明問題。並聯系鄉土地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保護環境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如何協調學生“演員”和教師“導演”的作用。即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成為課堂的探索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發現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的作用有機結合。預期學生能達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ngji/elm91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