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經濟管理 >

關於農業工程水土保持的規劃實施論文

關於農業工程水土保持的規劃實施論文

  一、規劃標準

關於農業工程水土保持的規劃實施論文

在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體系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作用如下:改變斜坡小地形,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就地攔蓄雨水及融雪水,增加農地、草地及林地的入滲量,減小地表徑流量,如梯田、攔水溝埂,水平階、魚鱗坑、水窖、澇池等。分散地表,將坡面分散的徑流彙集到蓄水工程或安全排入天然溝道,或引入草場、林地,改善土壤水分狀況。為此可修築、山地排水溝、泄水式溝頭防護等。增加天然斜坡或人工邊坡的抗滑穩定性,如擋土牆、地下水排水溝等。固定與抬高溝道侵蝕基準面,防止溝牀下切,如谷坊、潛堰以及溝道鋪砌等措施。攔蓄及調節溝道中的泥沙,防止泥沙災害,如各種攔沙壩、沉沙場等。淤地壩還可以利用攔蓄的泥沙建設基本農田。安全排導山洪及,保證小流域溝口沖積扇的居民點、農田、工礦及交通事業的安全,如在沖積扇上修建山洪及泥石流排導建築物——排洪溝、導流堤等。利用當地地表徑流,發展山地灌溉,改良土壤水分狀況,如修建小型溝道蓄水工程、開展引洪漫地等。

規劃要點和設計標準 在規劃佈設措施時,不僅應當考慮水土保持工程與生物措施、農業耕作措施之間的合理配置,而且要求全面分析坡面工程、溝道工程、山洪排導工程及小型蓄水用水工程之間的相互聯繫,使工程與生物及農業耕作措施相結合,實行溝坡兼治,上下游治理相配合,並確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步驟,以取得最大的治理效益。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洪水設計標準根據工程的種類,防護對象的重要性來確定,坡面工程均按5~10年一遇24小時最大雨標準設計。治溝工程及小型蓄水工程根據工程種類、工程規模確定。淤地壩、攔沙壩、小型一般按10~20年一遇的洪水設計,50~100年一遇的洪水校核。引洪漫地工程一般按 5~10年一遇的洪水設計。

  二、主要措施

在綜合規劃治理基礎上,堅持管理措施、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相結合,建立小流域生態農牧業系統綜合防治開發體系。

(1)水土保持坡面工程 在南部土石質山區進行整地,挖水平溝和魚鱗坑,水平溝規格為200×80×60cm3,每1650個/hm2;魚鱗坑規格為80×80×60cm3,每3300個/hm2.整好地後,栽植喬灌木,增加降雨攔蓄能力,可抵禦十年一遇的洪水沖刷。

有?l件的地方,可以修築梯田,以增加攔截徑流的能力。

(2)改變農業種植結構和牧業經營方式 在北部丘陵區,農業區田間應實行等高橫條間栽技術,以淨耕作物與密生作物交叉成條帶種在同一田區內。田區橫條間栽的條帶平行田間邊緣,或以其他基線規劃,而一般的橫條間栽均沿等高線種植,又有些區域將休間地與穀類作物交叉成條帶栽培。橫條間栽主要優點為:①植物本身自我抗風;②土壤風蝕的距離限於兩條林帶之間;③保持水分的能力較大,尤其是降雪;④收穫期可能提早。而主要缺點為:

如果帶太窄,機械耕犁發生問題;發生害蟲時需保護的邊緣增多。條帶的寬度應足使機械耕種方便,但又不能寬到容許過多的土壤損失,故其寬度應根據土壤的耐衝度、植畦方法、作物種類等而決定。

  三、等高耕、橫條間栽及耕作法

橫條間栽包括一連串不同作物的橫條,各項田間操作均橫跨坡向或沿等高線。此項栽培法並非單純橫條栽培而已,其辦法包括若干優良的農耕技術在內,如良好的作物輪作制度、等高耕作、適當耕作方法、覆蓋作物等。三條常用的橫條間栽方式:

(1)等高橫條間栽:橫條完全沿等高線並配合以明顯的作物輪作制度;(2)田區橫條間栽橫條為相等寬度並橫跨主坡方向栽培,在地形太複雜而不能作等高條帶時,應配合適當的水路(如為防風而施行橫條間栽,則應設立平行的條帶並與風向垂直);(3)防衝橫條間栽:利用若干草類或豆種作物條帶種,於不規則輪作的`作物條帶之間,此項防衝條帶的寬度不一定相等,也許設在田區中某些有關鍵性的坡地內,其主要目的為加強防衝作用。防衝條帶的種類依作物栽培制度、地形及沖蝕種類的不同而異。

以永久草地及豆科作物與穀類及行栽作物橫條輪作的效果最佳。

經過適當設計的輪作可使作物生長更加茂盛,覆蓋土地的面積比率增加,更加強了等高橫條間栽的效果。等高橫條間栽再配合以等高耕,有效地截短了坡度。天然溝應留作草水路之用,以發揮水土保持的最高效能。

參考文獻

[1]高 威,任子龍,李 峯.發展高效節水農業 建設節約型社會[J].吉林農業.2012(0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ngji/nmmmy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