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經濟管理 >

農業標準化的介紹

農業標準化的介紹

一、什麼是農業標準化

農業標準化的介紹

農業標準化是以農業為對象的標準化活動,即運用“統一、簡化、協調、選優”原則,通過制訂和實施標準,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納入標準生產和標準管理的軌道。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的“標尺”。推行農業標準化,有利於對農產品實行“田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有利於提高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水平,有利於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外向型農業,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科技興農”的載體和基礎。

它通過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成熟的經驗組裝成農業標準,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從而取得經濟、社會和生態的最佳效益,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它融先進的技術、經濟、管理於一體,使農業發展科學化、系統化,是實現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農業標準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項工程的基礎是農業標準體系、農業質量監測體系和農產品評價認證體系建設。

三大體系中,標準體系是基礎中的基礎,只有建立健全涵蓋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等各個環節的標準體系,農業生產經營才有章可循、有標可依;質量監測體系是保障,它為有效監督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提供科學的依據;產品評價認證體系則是評價農產品狀況、監督農業標準化進程、促進品牌、名牌戰略實施的重要基礎體系。農業標準化工程的核心工作是標準的實施與推廣,是標準化基地的建設與蔓延,由點及面,逐步推進,最終實現生產的基地化和基地的標準化。同時,這項工程的實施還必須有完善的農業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較高的產業化組織程度和高效的市場運作機制作保障。

二、農業標準化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制定農產品生產標準。制定和完善水稻、蔬菜、食用菌、水果、茶葉等產品的地方生產標準。部分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也可制定企業標準。

二是建設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

三是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機肥生產技術以及病蟲害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等。

四是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目前我市已有產品獲得無公害食品認證,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五是推進產業化經營。

三、我市農業標準化與現代農業的差距

我市農業標準化工作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認識不夠到位。部分農民、企業和經營者對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的作用概念模糊,認識和理解不透,主動積極的參與意識和觀念不強,“重生產輕管理,重產量輕質量”的現象較為普遍,實施標準化生產還未能成為企業和農民的自覺行為。

二是體系尚不健全。目前推行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大多為國家及省行業部門頒佈的標準,與我市實際生產還有差距,且與國際標準還有明顯差距,有待制定既適合我市土壤、氣候及生產實際,又與國際標準相接軌的地方標準。

三是生產方式落後。農業生產經營分散、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農產品品質、品相不一,質量安全也無法保證。

四是基地建設水平不高。受客觀條件限制,對產業基地投入有限,部分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佈局不合理,水電路設施不配套,基地耕整、排灌、用藥、施肥、採摘、運輸等自動化、機械化省力設施基本沒有,直接導致生產管理成本高、勞動效率低下、產出效益不高。五是農業企業數量偏少。全市農業產業化企業少,規模種養大户生產規模小、數量少,缺乏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的主體。

四、加快農業生產標準化進程的對策建議

總體上説,所有農產品都處於過剩狀態,但所有優質農產品都有市場,具體表現為“兩個極端”,一個是“大路貨”農產品大量積壓,一個是綠色、無公害、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供不應求,二者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內在質量不同。因此,發展現代農業,一定要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否則,我們的農產品上市之日就是過剩之時。

(一)加快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

一是制定地方標準。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基礎,按照技術標準與產品質量標準並重,品種標準與生態環境標準並重,符合當地生產實際與參照國際先進標準並重的'原則,根據我市自然環境特點及生產實際,有計劃地制定蔬菜、食用菌、水果、茶葉等農產品系列標準規範,並對標準進行集成,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冊。二是分類制標。農產品的質量檔次不一樣,分類標準也不一樣。

面對國內市場,要積極發展超市農業,制定適合我市農業主導產業發展需要的生產技術規範標準,按照國家農產品分等分級標準,嚴格依“標”生產,按“標”加工,引導農產品分級包裝上市,確保生產出的農產品符合現代超市需求。同時,要加快出口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食用農產品的制標工作,並逐步向大宗農產品普及。

提高農產品的“三化”(質量等級化、重量標準化、包裝規格化)程度,為農產品創知名品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和農產品出口提供技術保障,推動外向型農業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農產品無標生產、無標上市、無牌銷售的狀況。三是加快普及。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技術培訓,大力推廣普及無公害栽培技術、施肥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真正將無公害生產技術落實到基層,讓農民所掌握,及時應用到農業生產中。

四是品牌認證。在搞好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規範化管理、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各類品牌農產品的開發、申報和認證工作,爭取更多的農產品成為國家和省認證的名牌。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良好的操作規範,積極爭取通過ISO質量體系和環境體系認證。

(二)加快農產品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一是合理佈局。圍繞全市蔬菜、食用菌、水果、茶葉等產業發展規劃和目標,結合氣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科學佈局,按照適地適種原則,創建一批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或示範區。通過示範區建設,規範農產品的生產行為,探索農業標準化建設途徑,為全面實施農業標準化奠定基礎、創造條件。二是規模開發。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鼓勵、支持種植大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興辦各類產業基地,引導種植户向適種地集中,推進特色板塊集中連片發展。支持和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興辦產業基地,按企業標準組織生產。三是標準建園。堅持新園建設與老園改造並重,按照農業相關技術標準,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重點推廣和普及自動化噴灌、給藥、施肥、運輸等省力設施和技術。

(三)強化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管理。一是大力推進品種的標準化。加強主導品種的選育和推廣,確保品種的標準一致。二是大力推進投入品的標準化。按照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不同要求,分別制定出農產品所用肥料的種類、數量、時間和施用方法。大力推廣使用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減少化肥施用量。在化肥使用上,要以複合肥和專用肥為主,限量使用氮、磷、鉀化學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對農產品生產區土壤中的各種營養元素含量實施檢測,根據不同農作物提出配方,指導農民科學施肥,防止過量施用化肥和不恰當施肥給土壤和農產品造成污染。

三是加強生產環境監測。加強農產品生產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大對工業廢水、廢氣、廢液和城市生活垃圾的綜合治理力度,嚴禁工業廢水和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進入農產品生產區,避免因環境污染導致農產品品質下降。定期對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的水質、空氣、土壤進行取樣、化驗,並將檢測結果進行通報,責令整改。

(四)強化農產品市場監管。一是實行市場準入制度。爭取用2-3年的時間,在全市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城區大型農貿市場建立農產品質量速測站,建立農業標準化產品等級分裝制,實行市場準入。對進入市場的農產品,由市場農產品速測站進行監督控制,合格的准予銷售,並實行優質優價政策,不合格的或未經檢測的不得進區銷售。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進一步加大投入,購置必要的檢驗檢測設備,儘快形成比較健全的農產品檢測監測網絡。農產品加工企業應主動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速測點,積極開展自檢自測,增強自我約束意識和能力。三是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

一方面要突出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執法。加強示範基地、銷售過程的執法;另一方面要突出大案要案。重點查處危及人們生命健康安全的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杜絕生產經營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資等違法行為發生,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標籤: 標準化 農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ngji/o6d1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