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能源技術 >

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2篇[集合]

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2篇[集合]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2篇[集合]

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1

按照市政協主席會議部署,在王世清副主席帶領下,“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調研組從4月下旬開始,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調研活動。聽取了市發改委、科技局關於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的通報,制定了《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調研方案》,召開了從事新能源產業的企業、節能環保產業的企業和有關專家學者參加的座談會,赴國軒高科、陽光電源、三川自控、國禎環保、同智機電等企業調研;還前往常州、無錫、寧波三地開展比較式調研,考察了廣源熱電、新譽集團、無錫尚德等企業。經調研組認真討論,現將調研情況作如下彙報。

一、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關於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概念,國內外有多種提法。參考多方面意見,我們認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大致包括: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及產品為對象的研究開發、生產製造、銷售和相關配套服務等行業的總和。新能源產業主要包括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水能、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節能環保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技術設備研製和服務、節能環保產品製造、循環經濟、環境保護等領域。

近年來,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一批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三大領域初顯優勢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我市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在節能與環保裝備、新能源、節能環保材料三大領域已初步形成優勢。據《合肥市—20xx年工業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全市規模以上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82户,超過1億元產值的企業30家,完成產值240億元(包括節能家電產值、部分新材料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1.5%左右。其中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的產值約150億元,節能環保技術服務體系的總產值約30億元,與環境有關的建設體系總產值約60億元。行業科技人員近2.5萬人。

2、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湧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產品

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先後有45家企業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獲得各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的有6家,國風集團、東華工程科技、通用機械研究院、國禎環保、繼遠電網等是我省第一批創新型試點企業。我市湧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產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近兩年獲得國家、省、市科技術攻關計劃項目支持的近百項,新產品80多項,申請國家專利近200項,在太陽能光伏、生物能源、鋰電池、污水處理、建築節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有產業化基礎的關鍵和共性技術。

3、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優化我市產業結構

目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涵蓋的技術領域較寬,處於培育成長時期。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產品涉及到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領域;在環境保護方面,產品涉及到水污染治理設備、空氣污染治理設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回收利用設備等;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產品(服務)涉及到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液)、廢氣、餘熱、餘壓等進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廢舊物資回收和再生利用;在環境保護服務方面,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服務門類和體系。

4、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集羣效應有所顯現

美菱、榮事達兩家企業的太陽能熱水器進入全國20個產值超億元的企業行列,我市基本形成了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產業鏈;陽光電源的光伏逆變器可完全代替進口裝備,榮事達、派雅新能源、景坤新能源、國軒高科、安興高科等企業積極推進晶硅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單晶硅工藝研發和產業化等項目,形成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重要結點;江淮汽車、安凱汽車、英科智控、同智機電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進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車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我市已作為首批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城市。易能生物、格林生物等企業,生物質油生產的設備和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國禎環保的銷售額排全國第8名(全省第1名),該公司主持或參加編制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現已有6項行業標準獲批准發佈;利特環保、元琛環保等在煙氣脱硫、除塵領域有一定的實力,利特環保是全國環保行業百強企業之一。工業節能、綠色照明領域也有一定產業基礎,三川自控、雲龍科技、大明電子等發展較快。

二、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條件和機遇

從目前看,我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有着良好的條件和機遇:

一是具有較豐富的資源。一是農業資源。我市三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一方面,有利於家禽家畜的規模化養殖和肉類加工等食品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以農業秸稈、枝丫材、垃圾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的纖維板、生物質發電、生物柴油、沼氣、生物有機肥等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二是工業廢棄物資源。近年來隨着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皖能發電6號機組(600mw)項目、馬鋼(合肥)公司年產500萬噸優質鋼生產基地項目的投產,粉煤灰等固體廢棄物將增至400萬噸,鐵渣等廢棄物大量增加。其綜合利用技術已經成熟,我市每年還消化外地粉煤灰、鐵渣100萬噸。三是地熱資源。據地質勘察發現,我市周邊存在地熱帶,地熱資源較為豐富,為地熱供暖、地熱種植養殖提供條件,為深度開發地熱温泉、洗浴、醫療保健、休閒度假等現代服務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是具有較廣的本地市場需求。一是新能源需求量大。隨着一批重化工業項目的投產,全市用電量還將劇增。近幾年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已接近或達到大規模商業生產的要求,生物質能的技術不斷突破且商業利用成本不斷降低,符合節能環保要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看好。二是節能環保產品需求旺盛。隨着中鹽合肥化工基地項目、安徽桑鈮公司年產200萬噸重油深加工項目、德國大陸輪胎合肥項目、京東方6代線項目、皖能發電6號機組(600mw)項目、馬鋼(合肥)公司年產500萬噸優質鋼生產基地項目的陸續投產,一方面,因技術和裝備先進改變了我市原有重化工業“高能耗、低產出”的現狀,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市能源消費總量,我市的節能環保工作壓力進一步加大。節能環保工作壓力的另一面,又是我市節能環保產業面臨的現實市場需求。

三是具有較強的科技支撐。我市擁有一批具有雄厚研發實力的科研機構和學科,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大氣環境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合肥工業大學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國家制冷設備檢測中心;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在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擁有國家、省重點學科8個,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四是具有良好的發展機遇。國家和省裏高度重視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國家發改委正在抓緊制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有望近期出台;《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正在抓緊制定。這些意見在發展的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人才隊伍建設、優勢企業和產業園區發展、投資和財税優惠政策、市場環境的營造等方面都將提出明確的支持政策。我市出台了《合肥市—20xx年工業節能及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近期又出台了《關於承接產業轉移推進工業小企業振興計劃解決企業流動資金問題的若干政策》、《關於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政策》、《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促進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和《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推進自主創新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即合政25號、26號、28號29號四份文件),政策保障範圍涵蓋了新能源與環保產業。這些政策的出台,為我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面臨挑戰

一是企業總體規模不大,缺少行業旗艦企業。儘管有陽光電源、國禎環保等一批發展勢頭很好的企業,但這些企業仍然處於成長期,與國內同行業排頭企業相比,規模不夠大、整體帶動力不夠強。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都是從自主知識性研發起步的高新技術企業,多數企業面對新興市場,開發能力相對較弱,資本積累緩慢,企業發展資金難以籌集;企業對技術的衰減週期認識不足,引進社會資本時猶豫不決,擔心股本結構中技術份額被低估,往往錯過最佳利用時機,由於不能及時果斷引進戰略投資,企業競爭力不強。資金的缺乏導致企業規模難以擴大,當新興市場邁入成熟階段時,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企業將面臨生存考驗。

二是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產業配套能力較差。為數不多的企業,其產品可以參與國際競爭,可以為國內龍頭企業配套,但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重大帶動能力較弱。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或不能持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產品附加值不高,對產業鏈拉動效果不明顯,且產業鏈不長也不完整。

三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推廣難,開發新興市場難度較大。一方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一些核心關鍵技術的應用存在生產成本高、產品性能不穩定的問題,這些高科技產品受到傳統習慣或管理因素的影響,難以得到應用推廣;另一方面,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目前屬於政府政策驅動型市場,沒有各級政府政策的強力驅動,市場啟動困難,步入成熟市場時間較長。而且國內外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開發新興市場難度較大。

四是產業規劃指導力度不強,扶持的力度不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層面確定的,市政府所作的產業規劃如何與國家、省裏規劃銜接協調,市政府如何出台具體政策促進和扶持本地產業發展,不僅僅是制定政策的問題,更是體制機制建設的問題。近年我市也制定過產業規劃和政策,由單一部門制定的產業規劃和政策,在統一協調、先導性、成體系方面尤其是具體落實上存在不足,企業反映規劃指導的力度不強、扶持的力度不夠大。

三、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台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税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同時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見附件。

四、推進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的建議

1、加強組織協調,着力規劃引導產業發展

首先,我市要儘快成立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機構,統籌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工作。成立“節能環保產業專家委員會”,廣泛吸納我市以及省內外專家,把脈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現狀、前景和規劃,組織業內專家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進行診斷,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和應對措施,對重點項目和引進項目進行識別和市場前景預測等,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其次,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徵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編制《合肥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年)》和重點領域行動計劃,並做好與國家、省裏相關規劃的銜接,明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各行業的優先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科學規劃產業園區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優化產業佈局,促進產業集聚和規模發展。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做到“項目跟着規劃走,資金跟着項目走”,切實發揮規劃引導發展的作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扎實有效的'產業推進機制

將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新興產業加以扶持,形成有利於產業發展的政策驅動和保障機制。對國家和省裏鼓勵發展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項目要優先立項,優先安排土地;對符合國家標準、通過權威機構認定的產品,優先納入政府採購。積極落實國家有關扶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税收政策,落實好我市剛出台的合政25號、26號、28號、29號四份文件所規定的各項政策,並希望出台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文件。

設立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裏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支持以外,市政府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實施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項目、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項目、重要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和公共服務平台項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給予政策支持。一是税收優惠。參考上海做法,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和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業務所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税。符合條件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的技術轉讓,在一個納税年度內,技術轉讓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税;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税。二是資金和投資支持。借鑑外地做法,對新能源產業招商引資的重大項目和關鍵項目,採取由政府性投資公司出資、跟進投資、提供融資擔保等方式,全力推動項目落地。三是市場支持。借鑑外地做法,對在我市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的新能源項目系統集成商採購我市新能源企業產品,以及我市的新能源企業之間採購產品或委託加工服務,在一定年限內,給予資金補助;按照新能源企業出口額給予國際市場拓展費補助;對列入商務部“優化機電和高新技術進出口結構資金目錄”的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四是政務支持。市縣區政府採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的辦法,及時幫助解決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和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項目加快建設,儘快投產,進入市場銷售,滿足消費需求。

支持應用項目建設。實施陽光學校(賓館)工程,支持學校和賓館安裝太陽能集熱系統;在農村推廣適用太陽能熱水器,落實家電下鄉補貼政策。擴大新光源led節能產品在城市、鄉鎮景觀照明和賓館飯店等方面的應用,生產企業投資,節約電費由生產企業與使用單位分享,實行合同管理。鼓勵符合安裝條件的公共建築、工業建築等安裝大型併網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其中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築,應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論證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具備安裝條件的,必須進行一體化設計,市建設部門結合建築節能工作,每年安排一批項目,通過市場驅動,引進大型光伏企業。市電網企業要加快電網建設與改造,積極提供併網的條件。根據《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實施金太陽示範工程的通知》,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申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助,市財政應給予資金補助。對能耗大、佔地面積大的公益建築、大型工業廠房和商業建築,逐步強制要求採取節能措施,幫助推薦好的節能產品和實施方案;對城市新建住宅小區,要求安裝太陽能集熱系統或預留管道以便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推廣循環水利用。借鑑“三市”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成功經驗,加快推進我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

支持應用新技術新產品。對在本市生產的擁有專利技術的或經國家、省和我市認定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凡符合相關規定的,支持列入《合肥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對列入《合肥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品,鼓勵財政性資金優先採購;政府支持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築、環保項目時,應予以優先採購。

3、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推動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鼓勵金融機構豐富信貸品種和創新抵押方式,加大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選擇成長性好、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實施重點培育,推動企業上市融資。支持鼓勵企業通過bot(建設/經營/移交投資)、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種先進經營模式,加快企業發展。支持和鼓勵企業拿出優質資產或技術吸引國內外企業參股、控股或收購,不斷整合資源做大做強企業。通過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加快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歡迎和鼓勵境內外各類投資主體在我市設立多種形式的創業投資機構,對我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進行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

4、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技術創新步伐

一些先發城市經常組團來我市與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溝通聯繫,我市更要注重加強與他們的聯繫,加強產學研結合,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形成多方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通過建立共享機制和管理程序,建立起省級和國家級的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有效實現對資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工作,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投入,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專利技術,提高整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5、健全服務體系,完善標準規範

鼓勵發展以工程建設、技術諮詢、檢測認定、知識產權保護、風險投資為主的產業服務體系。加快制定、修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產品,在能效、建設、設計等方面的標準和規範,逐步建立產品和工程標準體系,完善產品質量檢測和認證體系方面建設。加強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品的宣傳教育與知識普及,倡導綠色能源消費理念,增強社會認同,營造有利於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6、加快基地建設,培育龍頭企業

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有利時機,打造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加快循環經濟園建設,儘早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着力打造綠色電池產業基地,加快我市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與電動汽車發展相配套;規劃建設環保產業基地;根據產業發展,視情規劃建設光伏產業園、生物能源產業基地。完善產業基地准入標準,積極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支撐作用強的重大項目入駐。

分行業篩選一批產業特色突出、產品鏈條較長、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打造一批龍頭企業。鼓勵引導企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兼併重組,儘快建立起產業帶動效應大、輻射作用強的大企業集團,強化產業基地的競爭優勢。

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與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化重點項目的對接和配套。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為大企業提供專業化配套加工服務。

7、加強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政府加大人才培養引進的投入,重點培養和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研發設計人才、開拓型經營管理人才、高級技能人才等專業人才。這方面我市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關鍵在於落實到位。對引進的高端人才,願意在本地落户的,可優先解決住房與孩子入學問題;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的國有獨資或參股高新技術企業在實施公司改制時,可規定將國有淨資產增值中不高於40%的部分作為股份,獎勵有貢獻的企業骨幹人員。鼓勵企業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期權、技術入股、股權和分紅權的激勵。

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面向產業基地建立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機構,培養多層次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專業人才;鼓勵產業基地與培訓機構聯合培養人才。支持企業自己開展人才培訓,政府給予補貼。

牽頭領導: 王世清

調研組長: 石新民

調研組成員:金維平 方 敏 李 保

張 紅 金 萍 徐 易

王 勇 胡 斌 袁德躍

執筆人: 徐 易

附: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由於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興產業,各地在統計口徑上不盡相同。我們所到三地,在統計上相當一部分產值統計到新材料、電子信息和新光源產業產值中,與我市的統計口徑不盡相同。

一、三地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發展情況

1、常州市情況

常州市新能源產業主要涉及太陽能光伏、風電設備、生物柴油、動力電池、核電設備等領域。目前常州市已有30家規模以上光伏企業,擁有天合光能、億晶光電、華盛天龍等龍頭企業,光伏產業鏈比較完整,配套能力很強;風電產業已形成較為系統的風電設備產業鏈,相關製造企業40多家,擁有新譽風電、卓潤風能、天山重工等骨幹企業;生物質能產業、核電設備產業,也湧現一批優秀企業。常州市新能源實現產值198億元,光伏產業產值為160億元,風電設備實現產值30億元。

常州現有節能環保產業企事業單位452家,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8億元。在環保設備生產、水處理、垃圾焚燒、污泥綜合利用等領域,產業具備較強競爭力,湧現出一批擁有自主專利技術的高新企業。

2、無錫市情況

無錫市的新能源產業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和風能兩大產業,已經形成以尚德、遠景等為代表的,技術水平先進,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集羣,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無錫新能源產業的產值達到372億元, 光伏產業302億,風能產業70億元,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30%和40%。目前無錫光伏太陽能產能產量、出口貿易額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為龍頭,近40家光伏企業形成產業集羣;無錫風電製造業已經有完備的體系,風電設備企業30多家,核心部件電機設備配套率可達70%以上。

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無錫市傾力推動的新興產業之一,產業規模全國領先。宜興的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全國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的領頭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環保科技工業園。,全市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約1350多家,上市企業4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營業收入200多億元,税利收入30多億元。無錫市與全國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協作關係,啟動建設了全國第一批國家認可資質的環保水處理設備(產品)檢測中心、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科技研發中心、江蘇省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發、檢測和支撐服務機構,初步形成了環保產業的研發創新體系。

3、寧波市情況

在寧波,無論是風能、太陽能、生物柴油的開發利用,還是環保節能產品的生產以及生產設備的節能改造,都吸引了許多企業的參與。,寧波市有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新技術企業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環保材料、新光源等領域企業),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是177.2億元。寧波市高新區新能源與節能照明基地,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新能源產業是寧波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在太陽能熱水器研製,環保電池,風力發電,沼氣工程,地熱採暖等領域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湧現出以寧波韻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寧波風神風力公司等20多家企業為代表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在行業內處於強勢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寧波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及系統,具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現有500兆瓦的生產能力,除出口到歐美等地外,還參與國內中西部地區太陽能光伏的建設。led產業基礎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導體照明企業,其中近150傢俱備一定規模和產品開發能力,形成200億元產值。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並重在應用。在固體廢物方面,全市無工業危險廢物排放,醫療廢物處置率達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

二、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台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税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有:

1、常州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興產業

常州市曾經大力推動it、基因產業發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陽能、風能和輸變電等特色產業卻長足發展。原因在於,後者根植於常州發達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化工、電子、材料等產業基礎之中。由於常州市積極調整思路、採取有效措施,從傳統優勢產業中精心培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推動了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常州市捷足先登,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常州軌道車輛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較早研製兆瓦極風電裝備,使常州佔有戰略先機;華盛天龍由小五金廠發展為光伏設備製造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多晶硅澆鑄爐、單晶硅生長爐、單晶硅切斷機、單晶硅切方滾磨機等設備。金壇晶磊石英為光伏企業配套生產石英坩堝、石墨熱場;世界頂尖光伏裝備企業瑞士hct,將華東砂漿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於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使龍頭企業不斷壯大。

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方面,形成獨特的思路,即培育靜脈產業鏈推動動脈產業鏈發展。新能源作為動脈產業,回收利用“三廢”使之再資源化的產業可稱為靜脈產業,它們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循環鏈條。動脈產業的競爭力最終取決於靜脈產業的支撐力度。從光伏產業來看,回收氫氣經純化處理後繼續使用,可大大加快反應的速度;回收利用單晶鍋底料、殘次料、砂漿、切削液等廢液廢物等,能大量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多晶硅生產產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纖預製棒等產品的原料,回收利用並形成產業化,可大大提高副產品的附加值。常州市目前正致力於催生出一批專業化的“靜脈”企業,提升動脈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壯大環保產業集羣的規模。

2、無錫運用政策強力推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

一是人才戰略顯現成效。無錫市自5月啟動“530”計劃(即引進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計劃)以來,已有276個“530”項目在該市落户發展,累計引進電子信息、環保、新能源等產業的各類人才近13萬人,其中“雙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學歸國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這些落户無錫的人才和項目,成為該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量。無錫市財政三年來用於人才工程建設的資金超過5.5億元。

二是積極牽手風險投資公司。無錫境內外上市企業50家,在無錫註冊的創業投資和管理機構已有22家。早些年,無錫市政府擔當風險投資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尚德模式,無錫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橋聯風電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5家投資機構聯合完成了橋聯風電7000萬美金的融資,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橋聯風電得到了快速發展。

三是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無錫從財政資金投入、税收優惠政策、投融資方面全面向創新型經濟傾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0億元,市級財政統一設立15億元重點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全市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已達到72億元。無錫市確定了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電集團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機構作為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向“530”企業開放,企業只需支付較少費用即可享受產品檢驗、數據分析、技術諮詢等專業配套服務。

3、寧波重視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示範項目推廣

在全國率先建成風力發電場,金輪集團與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合資建成慈溪杭州灣風電場,總投資6.43億元,一期工程運行當年發電量9567萬千瓦時。該風電場通過英國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額約300萬元人民幣,一年能“騰”出9萬噸二氧化碳減排指標。太陽能應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陽能建築光熱應用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在建國家光電建築應用示範項目1500千瓦。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在全省推廣變頻螺桿式空壓機,寧波地區應用此項技術的3600餘台空壓機,一年可節約近2億千瓦時電能。在企業節能改造投入方面,全市改造節能項目共283項,總投資110.7億元,項目可實現節能170.8萬噸標煤。作為全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獲得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7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為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提供了動力。今年市政府擬在節能專項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專項用於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示範項目的補助,通過示範推廣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搶佔先機,推動寧波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4、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三地已形成相當規模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於3月正式進入商業運營。該項目日均處理生活垃圾7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27萬噸,可處理常州市區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華東電網輸送電量20萬度;排放達到歐ⅱ標準。

即將建成的錫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無錫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是全國日處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分兩期,日處理能力均為噸,建成後市區生活垃圾將100%用焚燒處理。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26600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省標準煤8.5萬噸;工程採用最嚴格的環保排放標準,其中二噁英等重要煙氣指標全部按照歐盟標準執行;廢水經處理達標後部分循環利用,水重複利用率達96.82%。

寧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生活垃圾場焚燒發電廠,日處理垃圾量達1500噸,年處理垃圾量50萬噸,日發電量60萬千瓦時以上,年發電量2.16億度,每年還可減排二氧化硫噸,減排温室氣體二氧化碳15萬噸,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發電廠。

常州、無錫、寧波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由於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興產業,各地在統計口徑上不盡相同。我們所到三地,在統計上相當一部分產值統計到新材料、電子信息和新光源產業產值中,與我市的統計口徑不盡相同。

一、三地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發展情況

1、常州市情況

常州市新能源產業主要涉及太陽能光伏、風電設備、生物柴油、動力電池、核電設備等領域。目前常州市已有30家規模以上光伏企業,擁有天合光能、億晶光電、華盛天龍等龍頭企業,光伏產業鏈比較完整,配套能力很強;風電產業已形成較為系統的風電設備產業鏈,相關製造企業40多家,擁有新譽風電、卓潤風能、天山重工等骨幹企業;生物質能產業、核電設備產業,也湧現一批優秀企業。常州市新能源實現產值198億元,光伏產業產值為160億元,風電設備實現產值30億元。

常州現有節能環保產業企事業單位452家,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8億元。在環保設備生產、水處理、垃圾焚燒、污泥綜合利用等領域,產業具備較強競爭力,湧現出一批擁有自主專利技術的高新企業。

2、無錫市情況

無錫市的新能源產業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和風能兩大產業,已經形成以尚德、遠景等為代表的,技術水平先進,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集羣,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無錫新能源產業的產值達到372億元, 光伏產業302億,風能產業70億元,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30%和40%。目前無錫光伏太陽能產能產量、出口貿易額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陽能有限公司為龍頭,近40家光伏企業形成產業集羣;無錫風電製造業已經有完備的體系,風電設備企業30多家,核心部件電機設備配套率可達70%以上。

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無錫市傾力推動的新興產業之一,產業規模全國領先。宜興的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全國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的領頭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環保科技工業園。,全市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約1350多家,上市企業4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營業收入200多億元,税利收入30多億元。無錫市與全國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協作關係,啟動建設了全國第一批國家認可資質的環保水處理設備(產品)檢測中心、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科技研發中心、江蘇省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發、檢測和支撐服務機構,初步形成了環保產業的研發創新體系。

3、寧波市情況

在寧波,無論是風能、太陽能、生物柴油的開發利用,還是環保節能產品的生產以及生產設備的節能改造,都吸引了許多企業的參與。,寧波市有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新技術企業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環保材料、新光源等領域企業),全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產值是177.2億元。寧波市高新區新能源與節能照明基地,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新能源產業是寧波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在太陽能熱水器研製,環保電池,風力發電,沼氣工程,地熱採暖等領域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湧現出以寧波韻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太陽能電源有限公司、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寧波風神風力公司等20多家企業為代表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在行業內處於強勢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寧波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及系統,具有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現有500兆瓦的生產能力,除出口到歐美等地外,還參與國內中西部地區太陽能光伏的建設。led產業基礎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導體照明企業,其中近150傢俱備一定規模和產品開發能力,形成200億元產值。

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並重在應用。在固體廢物方面,全市無工業危險廢物排放,醫療廢物處置率達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

二、三地的做法和經驗

為促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三地都出台了相應的產業規劃,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從加強組織領導、建設產業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完善投融資體制、加大財税扶持力度、實施人才戰略、開拓新興市場、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積極舉辦高層論壇,鼎力籌辦博覽會。三地的做法和經驗有:

1、常州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興產業

常州市曾經大力推動it、基因產業發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陽能、風能和輸變電等特色產業卻長足發展。原因在於,後者根植於常州發達的現代裝備製造業、化工、電子、材料等產業基礎之中。由於常州市積極調整思路、採取有效措施,從傳統優勢產業中精心培育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推動了這一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常州市捷足先登,在傳統優勢產業基礎上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業。常州軌道車輛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較早研製兆瓦極風電裝備,使常州佔有戰略先機;華盛天龍由小五金廠發展為光伏設備製造龍頭企業,主要產品為多晶硅澆鑄爐、單晶硅生長爐、單晶硅切斷機、單晶硅切方滾磨機等設備。金壇晶磊石英為光伏企業配套生產石英坩堝、石墨熱場;世界頂尖光伏裝備企業瑞士hct,將華東砂漿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於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集聚發展,使龍頭企業不斷壯大。

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方面,形成獨特的思路,即培育靜脈產業鏈推動動脈產業鏈發展。新能源作為動脈產業,回收利用“三廢”使之再資源化的產業可稱為靜脈產業,它們共同構成了資源、環境和經濟良性發展的循環鏈條。動脈產業的競爭力最終取決於靜脈產業的支撐力度。從光伏產業來看,回收氫氣經純化處理後繼續使用,可大大加快反應的速度;回收利用單晶鍋底料、殘次料、砂漿、切削液等廢液廢物等,能大量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多晶硅生產產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纖預製棒等產品的原料,回收利用並形成產業化,可大大提高副產品的附加值。常州市目前正致力於催生出一批專業化的“靜脈”企業,提升動脈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壯大環保產業集羣的規模。

2、無錫運用政策強力推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

一是人才戰略顯現成效。無錫市自5月啟動“530”計劃(即引進領軍型海外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計劃)以來,已有276個“530”項目在該市落户發展,累計引進電子信息、環保、新能源等產業的各類人才近13萬人,其中“雙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學歸國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這些落户無錫的人才和項目,成為該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量。無錫市財政三年來用於人才工程建設的資金超過5.5億元。

二是積極牽手風險投資公司。無錫境內外上市企業50家,在無錫註冊的創業投資和管理機構已有22家。早些年,無錫市政府擔當風險投資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產業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尚德模式,無錫尚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橋聯風電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5家投資機構聯合完成了橋聯風電7000萬美金的融資,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橋聯風電得到了快速發展。

三是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無錫從財政資金投入、税收優惠政策、投融資方面全面向創新型經濟傾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0億元,市級財政統一設立15億元重點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全市創業投資基金規模已達到72億元。無錫市確定了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中電集團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機構作為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向“530”企業開放,企業只需支付較少費用即可享受產品檢驗、數據分析、技術諮詢等專業配套服務。

3、寧波重視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示範項目推廣

在全國率先建成風力發電場,金輪集團與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合資建成慈溪杭州灣風電場,總投資6.43億元,一期工程運行當年發電量9567萬千瓦時。該風電場通過英國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額約300萬元人民幣,一年能“騰”出9萬噸二氧化碳減排指標。太陽能應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陽能建築光熱應用面積達800萬平方米,在建國家光電建築應用示範項目1500千瓦。大力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在全省推廣變頻螺桿式空壓機,寧波地區應用此項技術的3600餘台空壓機,一年可節約近2億千瓦時電能。在企業節能改造投入方面,全市改造節能項目共283項,總投資110.7億元,項目可實現節能170.8萬噸標煤。作為全國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獲得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7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為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提供了動力。今年市政府擬在節能專項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專項用於對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示範項目的補助,通過示範推廣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搶佔先機,推動寧波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4、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三地已形成相當規模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於3月正式進入商業運營。該項目日均處理生活垃圾7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27萬噸,可處理常州市區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華東電網輸送電量20萬度;排放達到歐ⅱ標準。

即將建成的錫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無錫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也是全國日處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分兩期,日處理能力均為噸,建成後市區生活垃圾將100%用焚燒處理。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26600萬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省標準煤8.5萬噸;工程採用最嚴格的環保排放標準,其中二噁英等重要煙氣指標全部按照歐盟標準執行;廢水經處理達標後部分循環利用,水重複利用率達96.82%。

寧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運營,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生活垃圾場焚燒發電廠,日處理垃圾量達1500噸,年處理垃圾量50萬噸,日發電量60萬千瓦時以上,年發電量2.16億度,每年還可減排二氧化硫噸,減排温室氣體二氧化碳15萬噸,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發電廠。

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2

一、對xx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思考

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是調整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轉變發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整體競爭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近年來,xx市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上,立足全市、全省、全國實際,調整和完善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思路,明確了新能源產業定位,初步形成了合理的產業佈局,推進了新能源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可持續發展。

二、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一)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

近年來,我市以工業園區、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為載體,突出主導產業,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服務功能,增強園區的吸引力和聚集度,真正發揮了園區培育企業集羣、打造工業增長極的平台作用。xx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xx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區和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建設取得明顯突破。武威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目前已編制完成了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水資源評價報告;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實現了初步配套。已引進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主的企業15家,累計完成投資xx億元。xx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充分發揮園區產業集聚的優勢,以打造新能源裝備(光伏裝備、光熱裝備、風能裝備和綠色照明裝備)為核心,重點構築新能源循環經濟產業鏈,大力發展光能、風電上下游關聯產業,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國內知名企業和產業資本,已開工建設重點項目25項,總投資46億元。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積極探索投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進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集聚區承載吸納能力,一批國字號能源巨頭和製造業領軍企業相繼落户,共引進項目20多項,總投資達xx億元。

(二)光伏產業發展迅速。

武威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甘電投1mw示範電站項目、甘電投10mw光伏發電項目、中節能一期10mw光伏、中節能二期20mw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投產。甘肅昱源礦業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氟化氫一期2萬噸生產線項目、中國風電集團武威9mw光伏發電項目、中電國際特許權招標項目正在抓緊建設。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華電紅沙崗10mw光伏發電項目、國電紅沙崗9mw光伏發電等項目已成功併網發電;浙江正泰一期50mw光伏發電項目、常州天合紅沙崗50mw光伏發電項目、華電三期40mw光伏發電項目、甘肅匯能紅沙崗二期50mw光伏發電項目、北京能源50mw光伏發電項目、國電電力武威30mw光伏發電項目、中國國際能源50mw光伏發電項目、四川光量新能源有效公司50mw高倍聚光及光伏發電、100mw光伏製造等項目正在抓緊建設。

(三)新能源裝備製造、風電發展態勢良好。

武威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已簽約的光伏組件項目規模達20xxmw。規劃到XX年,將形成年產1500mw光伏組件、1000mw逆變器的能力。引進的榮寶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萬隻led太陽能路燈生產線項目、武威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mw光伏組件項目、湘電風能(甘肅)有限公司年產200台套2.5mw及以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寧波百事德武威久源光伏構件發展有限公司年產300mw支架及100mw光伏組件生產線項目等20多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中廣核一期49.5mw風力發電等項目已成功併網發電;中廣核二期49.5mw風電項目、大唐新能源49.5mw風電項目、武威潔源紅沙崗58.5mw試驗風光互補項目、常州天合49.5mw風電項目等正按計劃進度抓緊建設。

(四)生物質能運用前景廣闊。

生物質能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新能源,能夠有效緩解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壓力。目前,武威市的生物質能利用處於初級階段,主要是農村沼氣。農村沼氣的應用,起步較早,技術較為成熟,採用集中或分散式的處理系統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淨化沼氣工程。今後開發生物質能燃料、利用生物質能發電前景廣闊。

三、新能源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總體規模不大,缺少行業旗艦企業。儘管有大唐武威新能源一期20mw光伏發電項目、特變電工9mw光伏發電項目、中節能三期130mw光伏發電項目、國電甘肅59mw光伏發電項目、中廣核50mw光伏發電項目等一批發展勢頭很好的企業,但這些企業仍然處於成長期,與國內同行業排頭企業相比,規模不夠大、整體帶動力不夠強。

(二)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產業配套能力較差。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產品附加值不高,對產業鏈拉動效果不明顯,且產業鏈不長也不完整。

(三)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新能源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部分企業由於自主開發能力較弱,資本積累緩慢,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直接影響了項目建設進度和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四)產業鏈條發展不完善。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太陽能光伏發電、風能發電、led節能照明等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新能源產業集羣。但整體上仍處在產業鏈片段發展階段,上下游企業銜接不緊密,企業間的關聯性較弱,缺乏專業化分工協作和密切的經濟聯繫。

(五)電網建設相對滯後。電網建設的相對滯後成為制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電網的通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未能得到有效保障。隨着金太陽新能源高新集中區、武威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等園區的建設,急需建設新能源電力輸入輸出配套設施。

四、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對策建議

依據未來新能源發展趨勢及武威實際情況,加快新能源發展步伐,必須充分利用國家重點扶持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的政策契機,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實施規劃帶動、園區集聚、項目拉動、科技推動、政策驅動的戰術舉措,多方位推動新能源產業向縱深發展。

(一)科學謀劃定位,統籌規劃新能源產業發展。

在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宏觀引導,立足國家產業政策,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在分析產業現狀、行業優勢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圍繞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的優勢,明確產業空間佈局和發展重點,確定集羣發展的主攻方向;要科學制定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規劃,使之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適應,與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相銜接,要按照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思路,打破城鄉和行政區域界限,統籌規劃新能源產業集羣佈局,科學定位新能源產業園區功能,實行相對集中的開發建設,注重引導產業內部專業化分工和橫向配套協作,形成區域分工有序、相互協作、前後配套、鏈接緊密、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要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加快生產要素的集聚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新能源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和優化,實現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加快園區建設,搭建新能源產業發展平台。

工業園區是推動生產要素集聚的重要載體,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資的戰略平台。武威市工業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吸引工業要素的空間集聚和產業提升,是加快產業集羣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成功之舉。在園區建設上,要按照“佈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點線結合、橫縱拉伸,合理調整產業內部分工,使園區發展規劃與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相互銜接;要完善提升園區基礎設施,突出建設公共服務平台,創造良好產業集羣發展環境,培育一批新能源產業集羣發展的重點園區,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優勢企業;要堅持主導產業引領關聯產業、主導企業帶動配套企業,以合理佈局項目和完善產業體系為主線,鼓勵新能源企業向園區集中;要改善和優化園區投資環境,規範簡化各類審批手續,推行“一企一策”和“一站式服務”,增強園區的集聚效應,把園區打造成新能源產業集羣發展的'服務高地、政策窪地、創業福地、投資寶地。當前要重點抓好四大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一是加快推進金太陽新能源高新集中區建設。充分利用該區域連接東西的交通優勢和330千伏變電站開工建設的併網條件,在312國道、高速鐵路及連霍高速公路兩側建設若干光伏發電示範項目,為武威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建設樹立樣板和標杆。

二是加快推進武威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建設。重點構建“4+3+2”產業發展體系,打造以新能源裝備(光伏裝備、光熱裝備、風能裝備和綠色照明裝備)為核心,以常規裝備(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裝備製造業和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業)為輔助的循環產業鏈,配套發展以現代物流業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和以房地產為主的消費性服務業。

三是加快推進民勤紅沙崗工業集中區建設。重點引進發展風電產業和光伏發電產業,最終形成風光互補,全天候連續發電示範園區,力爭形成民勤城東工業園區高載能產業的電源供應基地。

四是規劃建設天祝松山灘風電產業園。儘快開展該區域測風評估工作,以風電項目為依託,配套完善電網設施,力爭在“xx”末將松山灘建設成為百萬千瓦級的風電產業園。

(三)實施項目帶動,延伸新能源發展的產業鏈條。

一是要以科學的方法精心謀劃項目。緊緊抓住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圍繞壯大新能源主導產業,積極謀劃、儲備一批綜合效益好、帶動性強的大型光電、風電產業項目。

二是要以創新的方法破解項目發展瓶頸。項目建設的兩個關鍵因素,就是土地和資金。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切實解決這兩大難題。在土地方面,要積極研究政策,利用好政策,尋求增加建設用地途徑,充分利用荒漠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確保用地供給。在融資方面,要按照boo(即:建設—擁有—經營)、bot(即:建設—經營—轉讓)、dbfo(即:設計—建設—融資—經營)等多種項目融資模式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着力提高市場融資、提高資金運作水平,政銀企三方要合力共為。

三是要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支撐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光電、風電重大項目,着力抓好一批生物質發電、生物質制氣、生物液體燃料、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等重點項目。對正在建設的項目要注重科學運作,制訂詳細工作推進計劃,設定時間節點,最大限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要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個部門,一包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對各項目單位進行了責任捆綁,千方百計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對簽約項目,要做好跟蹤協調服務工作,儘快促進項目落地建設;對已建成的項目要抓好投產運行工作,使其儘快建成發揮效益,推動產業鏈向兩頭延伸,價值鏈向高端攀升,力爭在產業集羣發展上取得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

四是要大力培育引進一批新能源裝備製造項目。大力引進太陽能發電和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及裝備項目,打造集高端裝備及零部件與太陽電池及組件研發製造、系統集成、光伏電站和太陽能熱電站輸出於一體的太陽能產業鏈;大力引進風電整機制造項目,打造集關鍵零部件製造、系統集成、風電場開發與服務於一體的優勢產業鏈,着力解決風電併網運行管理問題。

(四)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要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形成與企業自主創新、技術改造相適應的激勵機制,增強新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要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校、研究中心的合作,引進和培養一批新能源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質產業工人,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鼓勵支持重點骨幹企業建立高標準的技術開發中心,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要大力推進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集羣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形成“生產一批、開發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的產業科技創新梯次格局,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和新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培育國家名牌產品,鼓勵新能源產業積極培育區域產品綜合品牌,提高區域品牌競爭能力,培育提升產業集羣整體競爭優勢。

(五)搶抓政策機遇,全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

推進新能源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撐、優質的服務跟進和強有力的組織推動。

一是政策上傾斜。要牢牢把握中部崛起、東部產業轉移和國家擴大內需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積極落實國家在資源、財政、投資、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特惠政策,制定出台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構建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以優越的政策環境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特別是對引進的重、特大新能源項目、高科技項目、龍頭型項目要給予特殊政策;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在融資運作上的槓桿效應,拿出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對標誌性工程和新能源重點項目進行引導和扶持;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新能源項目,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支持。

二是服務上跟進。強化信息捕捉,加強與上級部門的聯繫溝通,及時掌握國家、省上有關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和項目申報信息;主動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建立政府、社會共同推進項目的開發模式,謀劃、儲備、引進一批對新能源產業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示範項目;早搶早抓快跑,第一時間向項目申報單位提供信息,第一時間組織申報項目,努力提供項目爭取的命中率;加強項目跟蹤落實,對已上報爭取的新能源項目,指派專人負責盯辦,積極銜接落實。

三是組織上強化。要強化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加強新能源開發隊伍力量,統籌協調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項目審批、技術指導、要素供給、協調服務、優惠政策落實等事項,合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nengyuan/6561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