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正確對待自己心愛的玩具或日用品。

2.逐步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活動準備:

1.掛圖第1號

2.故事磁帶。

設計思路:

孩子逐步脱離依戀物,慢慢的融入新的集體是需要培養其獨立性的,所以我們以故事的方式來打動孩子,讓故事中人物所發生的事件對孩子產生影響。

活動重點或難點:

通過故事,讓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能正確的對待自己心愛的玩具和改掉依戀物的壞習慣。

活動指導:

1.認識阿文

教師出示掛圖。你們知道她是誰嗎?她是一隻小老鼠,名字叫阿文。

阿文上幼兒園前,很喜歡一條小毯子,到哪兒都帶着它。可是現在上幼兒園了,帶着這麼大的毯子行嗎?

2.聽聽阿文的故事

教師結合掛圖,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阿文常常帶着毯子幹什麼?她喜歡這塊毯子嗎?

後來阿文放下毯子了嗎?

3.説説自己喜歡的東西

你們是不是像阿文一樣也有一件最喜歡的東西?你們常常用它幹什麼?你們上幼兒園的時候把它放在哪裏?

我們小朋友比阿文還能幹!每天早上高高興興地和好朋友再見,到幼兒園學本領,和小朋友做遊戲,晚上回到家再和好朋友一起玩,真不錯。

活動延伸:孩子們圍成圓圈,一起來討論説説自己喜歡的什麼東西?你們上幼兒園的時候把它放在哪裏?

效果分析:孩子之間的獨立性及適應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差異,通過這個活動,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學會了思考。有很多的孩子的一些回答讓我發現小班的孩子也慢慢的有了一種自我反饋的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米湯遇碘會變色的科學現象;

2.學習使用記錄表記錄猜想結果和驗證結果。

3.培養幼兒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通過動手試驗、發現“信”的祕密,正確填寫記錄表。

活動準備

故事 ppt、包子紙(事先用米湯畫好的腳印)、茶水、碘酒、醋、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孩子們,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認識一位新的朋友,這個小女孩名字叫妞妞

(播放 ppt-1). 二、基本部分

1.講述故事

1)妞妞家住在一個小鎮上,她的媽媽開了一間包子煎餃鋪。她家的包子煎餃又大又香,每天來的客人都排了很長很長的隊伍。(ppt-2)

2)這天,店裏的生意非常非常好,晚上快關鋪子的時候,只剩下了 8

個煎餃了,叮鈴叮鈴,綢緞店的老闆推開門走了進來,買走了 5 個煎餃,盤子裏面還剩幾個煎餃了?(ppt-3 幼兒看圖回答)

3)妞妞有點困了,打了一個大大的呵欠,“咦?怎麼回事?”盤子裏原來有 3 個煎餃,怎麼只有 2 個了,少了幾個?(幼兒回答)另一個哪去了呢?

妞妞以為自己看錯了,使勁揉了揉眼睛,再看,盤子裏還是隻有 2 個。(ppt-4)

4)第二天晚上,快關鋪子的時候,只剩下 9 個又大又香的菜包子了,

叮鈴叮鈴,這天最後一位客人是金店的老闆娘,她買走了 5 個菜包子,蒸籠裏還有幾個菜包子(ppt-5 幼兒看圖回答)?

5)妞妞在幫媽媽打掃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蒸籠,原來有 4 個菜包子, 現在只有幾個了?(幼兒看圖回答)另一個哪去了?妞妞問媽媽:“媽媽,你有沒有看見那個包子?”媽媽説:“鬼丫頭,你自己吃了還裝傻啊!”聽媽媽這麼説,妞妞覺得很傷心。(ppt-6)

A.妞妞為什麼覺得傷心呢?(幼兒回答:因為媽媽説是妞妞吃的包子)

B.那包子到底跑哪兒去了呢?

6)妞妞為了證明包子不是自己吃的,她決定要找出偷包子的小偷,於是, 她想了一個好方法。這天晚上,妞妞偷偷的留進鋪子裏,拿了 5 個包子放在了桌上,她自己悄悄地躲進了桌子下面……(ppt-7)

7)天亮的時候,妞妞趕緊爬出來往桌上一看,5 個包子還剩幾個?少了幾個?(ppt-8 幼兒看圖回答)

妞妞找到小偷了嗎?(沒有)

原來,妞妞等着等着卻睡着了,不過現場卻留下了重要的線索。

8)小偷在偷包子的時候,踢翻了米湯鍋,弄掉了包子紙,妞妞想小偷踩了米湯以後,一定會留下腳印的。她撿起了地上的包子紙,可是米湯幹了, 紙上面什麼都沒有。於是,妞妞跑去問爺爺,怎樣才能看到紙上的腳印?

(ppt-9)

9)爺爺告訴妞妞,米湯遇到一種液體就會變色,紙上就會出現腳印了。這種液體可能是茶水,也可能是醋,還有可能是打針時消毒用的碘酒,到底是哪種液體呢?可惜爺爺記不清了。

2.幼兒想一想,記錄猜測結果

1)幼兒猜測,將猜測結果粘貼在記錄表上

小朋友們,你們覺得米湯遇到哪一種液體會變色,紙上會出現腳印呢?如果你覺得是茶水,請在茶水後面的格子裏貼上小花,如果你覺得是醋,請在醋後面的格子裏貼上小花,如果你覺得是碘酒,請在碘酒後面的格子裏貼上小花。

2)統計猜測結果

讓我們一起開看看有多少小朋友選擇了茶水?有多少小朋友選擇了醋? 有多少小朋友選擇了碘酒?(點數)

3.幼兒動手做一做,記錄實驗結果

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猜測,到底米湯遇到哪一種液體會變色,紙上會出現腳印呢?還請小朋友們自己動手來驗證一下。

教師講解操作方法

A.三張桌子上分別放着三種液體,老師把包子紙做成了三張,每一張紙上面都有你要選擇的液體,比如:第一張上你要用什麼液體來塗?請你走到茶水桌前,拿起杯子裏的毛筆就像塗色一樣把白紙塗滿,然後帶着你的實驗單再去選擇下一種:液體;

B.三種液體都試過以後,觀察實驗單,看看到底塗了哪種液體的紙上出現腳印了?

4.幼兒動手驗證猜測結果,分享驗證結果

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實驗結果(展示一名幼兒的實驗單)米湯到底遇到哪種液體會變色,紙上會出現腳印呢?(將實驗結果貼到記錄表上)

小結:原來,我們光靠猜測是不準確的,只有動手操作以後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米湯遇到碘酒會變色。

三、結束部分

妞妞也用了我們方法,把碘酒塗在了包子紙上,紙上出現了誰的腳印啊?(幼兒猜測,小貓,播放 ppt-10 驗證)

原來是這隻小貓偷走了包子,這隻小貓沒有家,沒有吃的,所以它才偷吃的包子。你們覺得小貓可憐嗎?那妞妞會怎麼做?於是決定收留它。

從此以後呀,無論是玩耍的時候還是吃包子的時候,妞妞總是和小貓在一起,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妞妞有愛心嗎?讓我們給妞妞鼓掌。

附實驗單:

實驗單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設計新穎,目標明確。活動以幫助妞妞抓偷包子的人貫穿整個環節,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的積極參與性;引導幼兒經過猜想—驗證—新的發現—記錄—幫助妞妞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 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初步感知米湯遇碘會變色的科學現象。物質準備充分、科學,活動中也給予了幼兒充分自主的操作探索機會。

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積極性很高,注意力很集中,思維活躍,並且敢於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幼兒大膽猜想後,要注重肯定孩子們的想象,對孩子們的回答給與認可。活動中教師應注重讓幼兒多“説”,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適當加以引導和總結,充分發揮幼兒自主性,努力使每個幼兒獲得成功的喜悦和滿足,促進幼兒的發展。

通過此次科學活動,我清楚地知道,幼兒在動手操作前,要先講清楚試驗的規則和幼兒需要填寫的記錄,這樣,幼兒在動手操作時不會手忙腳亂; 另外,組織科學活動更應該注意強調操作細節,此次活動中,我忽略了提醒幼兒每換一種液體時要換棉籤,導致個別幼兒混亂了試驗結果。在今後的活動組織中要注意這些問題,以待提高教學水平。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3

活動由來:

幼兒園是幼兒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所以,我們想讓幼兒逐步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讓幼兒感受在集體中與老師、阿姨、朋友一起生活、遊戲的快樂,激發幼兒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創造性的認知發展目標:學習兒歌,初步體會兒歌朗誦的語感,培養其對兒歌的興趣。

2、創造性的情感發展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體驗上幼兒園的快樂情感。

3、創造性的人格發展目標:在幼兒園幼兒通過悦納自己,悦納他人,禮貌待人,提高適應性。

4、身體與動作發展目標:能用身體模仿事物,提高身體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布偶小兔和兔媽媽、小兔頭飾若干

2、知識經驗準備:觀察幼兒對木偶的興趣濃厚與否。

3、空間與環境準備:在教室裏佈置一個用積木搭成的幼兒園大門

活動過程:

1、引題:

(1)出示木偶小兔和兔媽媽提問:“這是誰?”(引導幼兒向小兔和兔媽媽問好)

(2)老師邊表演邊講述:早上,兔媽媽要上班去了,它問小兔:“媽媽要上班,小兔上哪兒?”小兔説:“媽媽去上班,我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媽媽把小兔送到幼兒園,小兔向媽媽揮揮手説:“媽媽再見。”媽媽説:“小兔再見。”小兔就高高興興來到班上,看見老師説:“老師早!”小兔有禮貌,老師真喜歡它。

2、理解和熟悉兒歌的詞句。

提問:小兔是怎樣上幼兒園的?小兔到幼兒園來幹什麼?今天誰像小兔一樣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引導幼兒説給小兔聽“我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

3、欣賞兒歌。

(1)你們很喜歡小兔對吧,那看看小兔是怎樣上幼兒園的。教師出示小兔木偶邊表演邊朗誦。

(2)再次演示時。鼓勵幼兒跟着朗誦。

4、請幼兒做小兔,進行情境表演。

(1)幼兒扮演小兔,和老師一起念兒歌。

(2)請個別幼兒念一念,演一演。

5、跟小兔和兔媽媽道別。

小兔説:“今天我和媽媽到小班來做客,很高興認識這麼多的小朋友,現在我們要回家了,下次再來和你們玩遊戲吧,再見!”(引導幼兒跟小兔和兔媽媽説再見)

活動延伸

1、開展歌曲活動《我上幼兒園》,進一步激發幼兒喜愛幼兒園的情感。

2、家庭中滲透。請爸爸媽媽在家裏和幼兒一起玩“上幼兒園”的遊戲。

3、生活中滲透。幼兒在一日生活、學習中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4

健康活動:不亂吃東西

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錄象懂得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引導幼兒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準備:

錄象《卡在喉嚨裏的五角星》、每組一小筐圖片

圖片:1、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2、過期的食物3、腐爛變質的食物4、假冒、劣質的5、沒洗乾淨的

過程:

一、觀看錄象《卡在喉嚨的五角星》

1、教師提問

—“剛剛你們看到了什麼?”

“小男孩的做法對嗎?”

2、幼兒相互交流討論

—“他這樣做了會怎樣?”

“你有沒有這樣做過?”

3、教師做適當小結

二、看圖片

1、教師提問

—“這些東西你吃過嗎?”

2、引導幼兒討論

—“這些東西為什麼不能吃?”

3、教師適當小結

三、遊戲判斷對錯

1、教師提問

—“上幼兒園時,沒有病的小紅非要媽媽幫她帶藥到幼兒園;

夏天快來了,天氣太熱,我喝了飲料又吃雪糕;

小朋友拿了一個玻璃球放在嘴裏。”

2、教師小結

—不生病亂吃藥,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冷的東西吃多了對胃寶寶不好;玻璃球放在嘴裏很危險。

四、操作活動

1、請幼兒自由抽取圖片,並説一説這些東西為什麼不能吃?

2、教師巡迴觀察,引導幼兒互相討論。

反思:

中班年齡段的幼兒都存在着一些壞習慣,幼兒亂吃東西的現象也很嚴重,通過這節活動的開展,很多幼兒已經認識到哪些東西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不能多吃,但還有個別幼兒沒有真正認識,還會經常將一些不乾淨的小東西放入口中,當發現班級中有幼兒肚子疼時,我們便會抓住時機教育幼兒亂吃東西就會有這樣的後果,以後我們將會採取更有利的方法幫助幼兒們改掉身上存在的缺點,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簡單區分小雞、公雞和母雞的外形特徵。

2.瞭解雞的生活習性。

3.培養幼兒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小雞的一家

2.ppt課件:小雞是怎麼出生的

3.聲音:公雞打鳴,小雞叫,母雞咕咕叫。

活動過程

1.聽辨遊戲:這是誰的聲音?

播放聲音:公雞打鳴,小雞叫聲,母雞咕咕叫聲。

讓幼兒聽聲音分辨是誰在叫。

2. 認識小雞。

(1)課件演示2

(2)鼓勵幼兒看一看小雞的眼睛在哪裏呢?

讓幼兒知道:小雞的耳朵,在眼睛後面有兩個小洞,

被羽毛蓋住了,是雞聽覺器官的開口。

(3)找一找小雞的耳朵、鼻子在哪裏?身上的毛看上去怎樣呀?

學一學小雞的叫聲。

3.比較公雞和母雞的不同之處

(引導幼兒有順序地觀察)。

小結:公雞和母雞一樣的是他們都有翅膀、兩條腿、雞冠,

不一樣的是公雞的羽毛比母雞的羽毛漂亮。

公雞頭上有高高的雞冠,每天早晨打鳴,而母雞的雞冠比公雞的雞冠小,

會咕咕叫,會下蛋。

4.討論:小雞是怎麼出生的?

課件演示:小雞是怎麼出生的

母雞生下的蛋經過一定時間的孵化就變成小雞了

(幫助幼兒理解小雞一家的關係)。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6

一、謎語導入

上邊毛,下邊毛,中間夾顆黑葡萄。

上大門,下大門,關起門來就睡覺

二、瞭解眼睛的構造,用途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這是什麼?眼睛的上面有什麼?眼睫毛有什麼用處?中間像黑葡萄的是什麼?眼睛的最中間的小圓點是什麼?眼睛是用來幹什麼的?

2、請幼兒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見東西的感覺。

小結: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沒有眼睛我們什麼也看不到。

三、引導幼兒瞭解保護眼睛的必要性和保護眼睛的辦法。

1、欣賞故事《眼鏡和鼻樑》

提問:眼鏡和鼻樑為什麼吵架?最後發生了什麼事情?

小結:眼鏡帶在鼻樑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視眼,沒有眼鏡什麼也看不到,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眼睛。

2、欣賞情景表演或看圖片

(1)小朋友在用髒手揉眼睛。

提問:這個小朋友做得對不對?為什麼?應該怎樣做?

小結:小朋友的髒手上有很多的細菌,如果用髒手揉眼睛會讓眼睛生紅眼病,我們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可以用乾淨的毛巾、手絹或者衞生紙擦。

(2)小朋友頭趴在桌子上畫畫。

提問:這個小朋友哪個地方做的不對?為什麼?應該怎麼做?平時還要注意什麼事情?

小結:看書、畫畫時眼睛不能距離紙太近,也不要躺着看書,否則容易得近視眼。我們要在看書畫畫時抬起頭,眼睛離開約1尺的距離。平時還要注意不要看電視的時間太長,看書時間長了要向遠處眺望一下。不要玩尖鋭的`東西,多吃一些對眼睛有好處的胡蘿蔔、動物肝臟等食物。

四、引導幼兒做簡單的鍛鍊眼睛的保健操。

1、教師示範眼睛保健操

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後向上、左、下、右轉動,用手指輕輕按摩眼睛周圍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下面的肌肉、太陽穴等。

2、幼兒在輕音樂的伴隨下和老師一起做眼睛保健操。

附故事:眼鏡和鼻樑

夜深了,大家都睡得很香,只有明明臉上的鼻樑在輕輕地抽泣:“疼,疼,疼死我了!”他邊哭邊揉着紅腫的鼻樑,“誰在哭?”耳朵問,鼻樑哭泣着説“明明的眼鏡整天壓在我的身上,我的身上又紅又腫。”耳朵氣惱地説:“討厭的眼鏡每天掛在我的身上,又沉又重,難受極了!我們找他評理去!”

耳朵和鼻樑怒氣衝衝地找到桌子上的眼鏡:“眼鏡!你為什麼整天都要掛在我們的身上,又沉又重,難受極了!”

眼鏡理直氣壯地説:“是主人把我戴在你們身上的,你們要為我服務,累也是應該的!”……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吵起來,耳朵和鼻樑氣急了,他們要報仇!

第二天,明明在放學的路上邊走邊看書,突然鼻樑一聳肩,耳朵連忙彎彎腰,明明的眼鏡就嘩啦一聲掉在地上,打碎了。明明沒有了眼鏡什麼也看不見,不小心撞在了樹上,鼻樑腫了,流出很多血,耳朵也很心疼,眼睛説話了:“不要埋怨眼鏡,都是明明不愛護眼睛讓我們什麼也看不見,才請眼鏡來幫忙,大家要互相幫助,提醒明明愛護眼睛,天天做眼睛保健操,摘掉眼鏡,大家都會很開心!”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7

課程分析:

《趕走小怪獸》是一節小班韻律活動,它是由幼兒在户外活動中生成的一節活動課。《指南》中指出教師要追隨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做活動的主人,我利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嘗試做出走,聽,看,射擊,躲等動作。

課程目標:

1.結合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樂曲《啤酒桶波爾卡》歡快的旋律。

2.通過打小怪獸的遊戲,嘗試合拍地做出“走、聽、看、射擊、躲”等動作。

3.體驗角色扮演所帶來的樂趣。

課程準備:

1.音樂《啤酒桶波爾卡》。

2.PPT。

課程過程:

一、 故事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森林裏面有一隻小怪獸,我們在去找它的路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欣賞音樂)

請你説一説,會發生什麼事情?

二、感受音樂的旋律,欣賞音樂的特點。

1.初步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特點。

師:仔細觀察,到底在找它的路上,我做了什麼。

2.分段欣賞音樂。

(1)欣賞第一段,引出動作“走”、“休息”。

師:我在找它的路上,一開始做了什麼?

(2)欣賞第二段,引出動作“聽”、“看”。

師:然後我又做了什麼呢?

(3)欣賞第三段,引出動作“射擊”、“躲”。

師:我用了什麼武器?是怎麼射擊的?怎麼躲的?

3.完整欣賞音樂,嘗試做出動作。

師:請帶好我們的武器,出發吧!

三、幼兒集體表演。

1.出示圖片,幼兒進行完整表演。

師:小怪獸沒有被我們趕走,為什麼呢?

那我們這次爭取把它趕走,你們有信心嗎?

2.幼兒創編用武器趕走小怪獸的動作。

師:還是沒有趕走小怪獸,還可以用什麼武器趕走它?

我們選一個武器趕走它,怎麼做?

3.創編“吹風”的動作,老師扮演的“怪獸”出現。

師:小怪獸説他最怕風,現在哪裏可以有風呢?

那我們再來試試。

4.鞏固動作,最後一次趕小怪獸。

師:小怪獸還是沒被趕走,為什麼呢?

那我們再試試看。

四.活動結束。

師:小怪獸終於被我們吹跑啦!我們趕緊去告訴小動物們吧!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8

小班語言故事

小猴有一節竹竿,當槍耍,當馬騎,很快就玩夠了,竹竿還能怎麼玩呢?”

小熊有一卷紙,疊手帕,疊青蛙,很快就玩夠了,彩紙還能怎麼玩呢?

大熊有一大團線繩,接花扣,翻花繩,很快就玩夠了。還能怎麼玩呢?

大家都問“怎麼玩”,被猩猩伯伯聽到了。猩猩伯伯説“咱們一塊兒做風箏好不好?”大家都説好。大家動手作風箏,小候劈竹篾,小狗剪紙,小熊拴線繩。風箏飛上天,大家多快活,人人都説真好玩!

教案: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和體驗故事情節中友好合作的快樂;敢於大膽表達自己意願。

2、理解故事內容,學習一些新詞和短句。

3、養成傾聽他人説話的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活動準備:教學掛圖五張,幼兒合作遊戲三組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出示竹竿、紙、線繩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看看是什麼?(一一出示)他們可以幹什麼呢?誰來説説?

幼:……(個別幼兒簡單説説。)

師:小朋友真聰明,小動物們也想出了很多玩法,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怎樣玩的?

2、講述故事前半段

(1)出示圖片講述故事(從頭講述到“大家都問“怎麼玩””,依次出示圖片1、2、3)

(2)理解故事學習新詞

圖一提問:

a、小猴是怎麼玩竹竿的?

b、它很快就怎樣了?

圖二提問:

a、小熊是怎麼玩捲紙的?

b、它很快就怎樣了?

圖三提問:

a、大熊大家多快活是怎麼玩線繩的?

b、它很快就怎樣了?

3、幼兒討論大膽發揮想象

(1)師:到底還能怎麼玩呢?請你們幫他們想想辦法?想好了和旁邊的好朋友説説。

(2)幼兒討論,教師注意傾聽觀察指導。

(3)個別幼兒代表説説自己的想法。

師:XX你來告訴大家,他們還可以怎樣玩?

4、講述故事的後半段

(1)師:我剛才還聽見xx説竹竿可以……,捲紙可以……線繩可以……你們的辦法可真多,猩猩伯伯聽到了這件事也想了好辦法,我們來看看。

(2)講故事後半段(出示圖片4、5)

5、理解故事後半段。

提問:a、猩猩伯伯想了什麼辦法?

b、小動物們怎樣做的?

c、風箏飛上天,大家心裏怎樣?

6、完整欣賞故事

7、給故事取名

師:這個故事真好聽,我們來給它取個名字吧!誰來取個好聽的名字?

(幼兒分別説,教師選個合適的名字。)

8、體驗友好合作的快樂

(1)提問:你們喜歡猩猩伯伯的辦法嗎?為什麼?

(2)教師小結:小動物們一個人玩真沒勁,猩猩伯伯帶領大家一起合作做風箏玩,大家多快樂呀!我們也要向他們一樣,大家一起團結合作玩遊戲好嗎?

9、延伸活動:幼兒分組玩合作遊戲。

(1)玩繩子

(2)玩拼圖

(3)……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9

活動設計意圖:

摺紙是幼兒園美術手工活動中的一種,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摺紙的過程中需要用眼睛看摺疊的過程,並在看的同時思考並記住過程,在折的時候需要親自動手,期間遇到問題還要仔細想是怎樣折的,這樣就可以開動大腦、活躍思維,從而達到手、眼、腦三位一體的綜合協調。本次小班摺紙活動選擇小貓,因為小貓温順可愛是許多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並且外形特徵明顯,小朋友通過觀察進行摺紙活動,還可以通過想象增添一些背景,給孩子帶來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對角折的方法折雙三角,並在此基礎上折小貓頭。

2、能夠進行添畫眼睛、嘴巴、鬍鬚和背景。

3、喜歡參加摺紙活動。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對角折的方法折雙三角。

難點:能夠發揮想象進行添畫。

活動準備

正方形彩紙、水彩筆、固體膠、a4紙、黑色記號筆、貓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出示貓的圖片,讓幼兒説出貓的臉部特徵。

教師提問:喵、喵,快看誰來啦,原來是兩隻可愛的小花貓。小花貓有着毛茸茸的身體,還有對尖尖的耳朵,圓圓的眼睛,長的真可愛。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花貓嗎,那我們來看看,小花貓的頭長的像什麼?對,像一個三角形,它的耳朵是尖尖的,今天老師就來教大家怎樣用手工紙折小花貓。

二、基礎部分:

1、教師出示摺好的小貓頭,幼兒觀察。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可愛的小貓,你想知道他是怎麼折的嗎?

2、下面我們來看看,都會用到哪些工具,a4紙,正方形的彩紙,固體膠,黑色記號筆,水彩筆,

3、展示折貓頭的過程。

(1)取出正方形的彩紙一張沿着對角線、角對角折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的兩個直角向內對摺。

(3)然後把摺好三角形打開,儘量撫平摺痕

(4)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以剛才的摺痕為參照線向斜上方,折起一個角,另外一邊以同樣的方式折起,一定要對稱這樣才美觀。

(5)把上端的一個角往下折,轉過來一個貓頭就摺好了。

4、下面我們拿黑色記號筆來為小貓畫上圓圓的眼睛、黑黑的小鼻子彎彎的嘴巴、俏皮的鬍鬚看一個貓頭就完成了。

5、取一張A4紙,將摺好的貓頭放在合適的位置,預留出的畫身體的地方,用固體膠,固定在a4紙上,

6、用黑色記號筆,畫出貓圓滾滾的身體,還有小爪子,可愛的尾巴,我們再畫一些綠色的草地吧,可以多畫一些小草,好啦,真好看,在用紅色的彩筆畫出圓圓的太陽,再畫一些白雲,再畫一個。還可以填一些五顏六色的花朵。

7教師指導請小朋友你也來試試

三、結束部分:

進行作品展覽。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摺紙活動更加感興趣了,當我出示了小貓頭的圖示之後,和他們講解了摺疊步驟,孩子們就紛紛開始動手,他們一邊看圖示一邊埋頭摺疊,能力強的幼兒不一會兒就摺疊成功了,因為這一次的摺疊活動需要輔助材料—黑色記號筆、水彩筆、固體膠、a4紙、正方形彩紙,用來給小貓畫眼睛、鼻子、嘴和鬍鬚以及身體、小草、白雲、太陽、花朵。活動快結束時候,我就試探地問他們,你們完成了嗎?軒軒説:“老師,我們還要用筆畫眼睛呢?”於是,在孩子們的提意下,我給他們拿上了準備好的筆,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拿起筆給小貓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貓身體,草地、白雲及花朵,完成後,孩子們紛紛舉起自己折的小貓給我看,有的和身邊的小朋友比誰的小貓漂亮,有的拿着自己摺好的小貓放在臉前做面具,併發出小貓“喵喵”的叫聲……就在這時,苗淼也把她摺好的小貓給我看,我突然發現她把小貓的眼睛、鼻子和嘴畫錯了位置,於是,我為了加深幼兒對圖示的觀察能力,在肯定她的基礎上,我拿着苗淼的小貓臉問大家:“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一看這隻小貓的臉,你發現了什麼?”有的小朋友説,這隻小貓沒有嘴,有的説,這隻小貓沒有鬍子,我緊接着又問:“再仔細地看一看,你還發現了什麼?”這時範可兒説:“老師,她把小貓的臉畫反了位置”,沒有身體,於是我組織小朋友們仔細地觀察了圖示第五步上反過來的小貓,從而加深幼兒對小貓的認識。 在這次的摺紙活動中,因為我選材較簡單,所以,孩子們也能自己動手操作,感受成功的喜悦,是我意料之外的,但同時也提醒我,為什麼個別幼兒沒能成功的完成摺紙活動,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需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內容,從易到難,讓幼兒每次活動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0

 活動目標

1、能愉快地跟着詩歌做動作。

2、替換詩歌中的個別詞語,體驗創編詩歌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落葉

2、圖片-蝴蝶

 活動過程

一、欣賞落葉

1.師幼圍坐在落葉樹下,共同欣賞和討論落葉飄飄的情景。

2.教師撿起一片落葉,請幼兒説説樹葉的顏色、形狀。

二、感受詩歌意境

1.秋風一吹,樹葉一邊唱歌一邊從樹上飄下來,每片樹葉都有一首好聽的詩歌。

2.幼兒完整欣賞詩歌一遍。

3.詩歌中的樹葉像什麼?請幼兒運用動作表現。

4.跟着教師邊唸詩歌邊做動作。

5.每名幼兒手持樹葉扮演小樹葉,邊跟唸詩歌邊表演。

三、嘗試仿編

1.請幼兒觀察手中的葉片,説説樹葉除了像蝴蝶,還像什麼。

2.根據幼兒的想像,填入“就像一羣XX”,教師幫助幼兒連成一首新詩歌,嘗試讓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來到樹下空地上,手持樹葉一起邊念《樹葉蝴蝶》或新編的《樹葉小鳥》等邊做動作。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1

分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到:幼兒喜歡傾聽各種好聽的聲音。而自然界、生活中,處處充滿着節奏。這也給了我們啟示,教師應多帶領孩子從現實生活入手,挖掘節奏,尋找節奏。在聽聽、玩玩、模仿中,逐步形成節奏意識。每個孩子都喜歡能夠發出聲音的東西,更喜歡敲敲打打。幼兒園的打擊樂活動正好能滿足幼兒的這一需求。但是,組織打擊樂活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組織小班打擊樂活動就更難了。小班幼兒年齡小,控制能力差,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比較弱,這給打擊樂活動帶來了困難。這一次,我根據本班幼兒的興趣,結合當下主題《小不點兒》,進行了一次打擊樂活動的嘗試。

目標

⒈傾聽音樂,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快節奏和慢節奏的樂句。

⒉在“洗”、“刷”的遊戲情境中,體會勞動的快樂。

準備

⒈半圓形座位

⒉人手一個塑料袋、一把刷子,四個人一把雨傘

⒊音樂

過程

一、在情境中提煉洗衣服的動作。

㈠分享媽媽洗衣服的經驗

師:你們知道媽媽怎麼洗衣服嗎?

㈡提煉動作,共同表演

師:誰來學學媽媽洗衣服的樣子給大家看看。我們一起來。

二、傾聽音樂,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快節奏和慢節奏的樂句。

㈠熟悉旋律,嘗試邊聽邊做搓衣服的動作。

師:你能邊聽音樂邊搓衣服嗎?一起試一試。

㈡發現音樂節奏快慢不同,搓得速度也不同。

師:這段音樂共有三段,聽到音樂先快快搓還是慢慢地搓?

㈢通過圖譜瞭解音樂的ABA結構。

師:有的説先快,有的説先慢,看來大家還沒聽清楚。老師有個辦法,你們想知道嗎?(並聽邊畫圖譜)

㈣第一次嘗試演奏——“洗衣服”。

師:髒衣服就在你們的椅子後面的袋子裏,一個小朋友一件。拿起來,我們一起洗一洗。

小結:洗衣服的時候耳朵要注意聽清音樂。音樂慢的時候是怎麼樣?(慢慢地搓)音樂快的時候是怎麼樣?(快快地搓)先慢慢後快快最後再慢慢地搓。

㈤第二次演奏——“抖衣服”。

師:我們來看一看,衣服洗乾淨了嗎?哇,衣服上有好多水滴,我們來抖一抖衣服,把水滴抖抖掉。(請一個幼兒上來帶領)

㈥第三次演奏——“刷衣服”。

師:我來看看,水抖掉了嗎?哦,水抖乾淨了,但衣服上還有些泡沫。沒關係,我請了一個好幫手,它就在你們椅子背後的袋子裏。請你們看看是什麼呀?原來是刷子,我們一起用刷子來刷刷衣服吧!

㈦整理材料。

師:衣服洗得很乾淨了,你們都是能幹的小朋友,現在我們把洗好的衣服掛起來吧。

三、合作表演“刷洗雨傘”,在“洗”、“刷”的遊戲情境中,體會勞動的快樂。

㈠合作演奏——“刷洗雨傘”。

師:看看,外面在下雨。老師這裏有幾把雨傘被大雨弄髒了,我想請你們幫我用刷子刷乾淨好嗎?

示範:四個小朋友一把雨傘,不推不擠。刷的時候別忘了聽音樂,什麼時候慢慢地刷,什麼時候快快地刷。

㈡在音樂聲中分組合作表演。

反思

此活動,與傳統的打擊樂活動有所區別。由於本班幼兒是第一次接觸此類活動,因此,我用了更貼近他們生活的材料——塑料袋、刷子、雨傘來代替傳統的樂器。活動中,我創設了一個洗衣服的情境,幼兒在情境中跟着音樂有節奏地進行“搓、”、“刷”的動作,這無形中將音樂融入進了孩子的“生活”,使得他們更願意去傾聽音樂、嘗試有節奏地演奏。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發現水果切面的不同,能將水果外形和切面圖案進行匹配。

2、體驗與同伴自由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蘋果、橙子、獼猴桃、楊桃、火龍果實物各1個(可根據當地水果選擇),水果刀1把。

課件準備:水果切面圖、水果連線圖、各種水果和水果切面實拍圖等。

紙面教具:打印《水果連線》圖,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妙妙精靈變魔術相關圖片,導入場景。

妙妙精靈給水果寶寶變了一個魔術,把它們變成了兩半,你們能認出是什麼水果嗎?

二、出示水果切面圖,引導幼兒認真觀看並大膽猜測,表達自已的想法。

仔細看一看,這是什麼水果?你是怎麼認出它的?

三、老師現場切開實物水果,引導幼兒觀察不同實物水果的切面圖案。

小朋友們猜得到底對不對呢?讓我們把水果切開看看。

1、 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表達想法。

猜對了嗎?果肉的顏色和外面的果皮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水果裏面還有什麼?切開的水果像什麼?

你最喜歡哪個水果切面?為什麼?

四、出示切面圖和水果相關圖片,引導幼兒進行匹配,並説出它們的名稱。

圖上有許多切開的水果和完整的水果,可是它們找不到自已的好朋友了,請小朋友來幫忙找一找吧!

五、發放紙面教具《水果裏的祕密》,讓幼兒認真觀察水果切面與完整的水果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1、 在水果切面與完整的水果中間連上線一一匹配。

你們認識這些切開的水果嗎?

切開後是什麼顏色的?像什麼?

請找一找它們原來的樣子,用線連起來。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切水果,觀察水果的不同切面。

温馨提示

1、引導幼兒感受自然界的奇妙現象,同時也獲得由表及裏的認知經驗。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並學會通過親身實踐去驗證猜測結果。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3

活動前評析

清晨,當我站在幼兒園教室門口向每一位小朋友問好時,我總會發現一部份小朋友總是輕輕地哼出一句聽不清的問好聲。只有少數孩子能大方地對老師回敬一句:"早上好!"或是擺擺手,鞠個躬。通過我與孩子們的一段時間的相處和交流之後,我發現孩子們不是不會説,而是缺乏在不同場合與對象交流和對話的經驗,因此表現出不敢説的行為,甚至懼怕在許多人面前大膽地表達與交流,出現我們所看到的扭捏與躲閃和跑開等現象。因此我開展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願意大膽的參加活動,對用甜甜的打招呼的方式接近他人感興趣.

2.嘗試用多種方式與同伴打招呼,感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3.能克服心理的膽怯與陌生的客人打招呼.

活動準備

1.電視機 電腦 <<天線寶寶>>碟片 錄音機 <<找朋友>>音樂 圖片若張

2.幼兒人手一個彩色眼罩

3.邀請部分家長和園內老師

活動過程實錄

一.師生問好.鼓勵小朋友大膽的介紹自己.

1.鼓勵幼兒有禮貌的和客人們集體打招呼.指導語: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後面的這些客人嗎?我們一起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2.鼓勵幼兒大膽地單獨向客人們介紹自己,並送上小星星以示獎勵.指導語:客人們很喜歡你們,很想和你們做好朋友,可是他們不知到你們叫什麼名字?誰願意來介紹介紹自己.

二.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方式與同伴打招呼.

1.播放動畫片<<天線寶寶>>.引導幼兒説説天線寶寶們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

(1)指導語:還有幾位小客人看見你們都會大方地介紹自己,它們也想想來參加我們的活動,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是誰?

(2)播放動畫片<<天線寶寶>>.

(3)交流討論.指導語:天線寶寶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聽到朋友甜甜的招呼,你心裏怎樣?

2.聽音樂嘗試與同伴打招呼,共同探索多種打招呼的方式.

(1)幼兒初步嘗試與同伴打招呼.指導語:讓我們一起來學着天線寶寶的樣子和朋友打招呼吧!

(2)交流討論,利用圖示梳理記憶.指導語:你們剛才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幼兒説,教師一邊用圖示表示,幫助幼兒記憶和整理.)

3.幼兒嘗試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打招呼.指導語:讓我們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們一起來玩玩打招呼.

三.遊戲:矇眼行走,體驗尋找夥伴後的驚喜.

1.出示彩色眼罩,幫幼兒戴上眼罩,體驗矇住眼睛後的一些緊張心理.指導語:這是什麼?猜猜它可以做什麼?如果把它蒙在眼睛上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2.聽音樂與同伴共同體驗矇眼合作遊戲的樂趣.指導語:現在我們都戴上了漂亮的眼罩,來和朋友玩遊戲"甜甜的招呼".當你聽着音樂矇眼找到一個新朋友時,自己拉開眼罩,和他來一個甜甜的招呼.然後又蒙上眼罩.繼續找新朋友.

四.結束活動用甜甜的招呼和客人道別.附:《找朋友》音樂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抱一抱,親一親,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笑一笑,問聲好,你是我的好朋友;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優點,開始時採用觀看視頻導入活動,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實際的和其他老師、保健醫、門衞爺爺等打招呼,可以增加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減少活動的枯燥。不足的地方有,一開始可以利用調動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回想自己早上來幼兒園的情況和下午離開幼兒園時自己的表現,會更貼合實際,更有利於幼兒的發揮。讓幼兒與不同的人打招呼時,由於缺乏經驗等因素,秩序有點混亂,有待加強這方面的能力。面對幼兒的積極參與,要及時給予幼兒反饋,多表揚鼓勵孩子,並做到關注到每一個小朋友。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4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願意參加“送禮物”的遊戲,在遊戲中體驗當小主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甜餅、汽車、蛋糕模型、禮物等物品若干;大熊和小熊圖片。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活動難點: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指導要點: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幼兒區分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四、活動過程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情境講述,引發興趣。

教師出示大熊和小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誰大誰小?

反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利用孩子的興趣來調動孩子學習的動力。本環節通過出示孩子喜歡的玩具:大熊與小熊,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初步有了:“大”與“小”的概念,為下一步奠定了基礎。

(2)遊戲活動:分甜餅。

出示大小兩種甜餅,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甜餅有什麼不一樣?好吃的甜餅怎麼分?

引導幼兒將大甜餅和小甜餅分給客人吃,並用“大的。。給大。。吃”的語言表述。

反思:利用遊戲,增加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釋放興趣。因有上一個環節的奠定了基礎,孩子基本上能按要求為大熊與小熊分甜餅,而且很樂意參加遊戲。

2、進一步觀察、比較,用簡單的語言表述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探索發現:引導幼兒觀察並比較各式禮物的大小。

請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説一説,引導幼兒學習用“大的、小的”語言來進行表述。

(2)互動遊戲:送禮物。請幼兒隨音樂自行挑選禮物,要求把大的禮物送給熊爸爸,小的禮物送給熊寶寶,引導幼兒用“大的。。。。送給大的。。。”。並且在送禮物時提醒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幼兒園小班教學設計15

一、活動內容:

《大和小》

二、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描述物體,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2、能排除顏色干擾,按物體大小分類,培養初步的比較能力。

三、活動重點:

能用“大”或“小”來描述物體,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四、活動難點:

能排除顏色干擾,按物體大小分類。

五、活動準備:

1、大、小熊、大、小椅子各一個,水果卡片若干。

2、課件。

六、活動過程

1、感知大和小。

(1)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感知大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熊。

老師:“寶寶,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客人,看,誰來了?”老師:它們一樣大嗎?幼兒:不一樣大

老師:“比比看,哪隻大,哪隻小?”(教師比劃)幼兒:一隻大,一隻小,幼兒:這隻大,那隻小

(2)引導幼兒分別向大熊、小熊問好。

老師:“寶寶,向大熊問好!”鼓勵個別幼兒親親大熊或跟大熊握手。幼兒:大熊你好!

老師:“你會向小熊問好嗎?”幼兒:小熊你好!

老師:“客人來了,要請客人坐,這兒有兩張椅子,比一比,一樣大嗎?”幼兒:不一樣大,一張大,一張小。

老師:大的給誰坐,小的給誰坐合適呢?幼兒:大椅子給大熊,小椅子給小熊。

教師請個別幼兒將熊分別送到相應的椅子上。

2、按大小分類。

“熊寶寶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禮物,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師幼共同認識熊寶寶送給大家的水果。老師做神祕狀,咦,誰在哭?哦,原來它們覺得擠,請寶寶們想辦法幫幫他們,引導幼兒把他們分開,大水果放在打籃子裏,小水果要放在小籃子裏,然後請幼兒來試試,對做得好的幼兒給予表揚。

3、遊戲:氣球變變變

“今天老師也收到了熊寶寶的禮物呢,看,是什麼?”出示氣球,“這是什麼顏色的氣球?”(紅氣球)

“怎樣使它變大呢?”引發思考。幼兒:吹氣。幼兒:打氣小朋友給老師加油將氣球變大。

“小氣球變得怎樣了?”幼兒:變大了。

“那要讓氣球變小,該怎麼辦呢?”幼兒:放氣

教師操作,慢慢將氣球中的氣放掉。

“仔細聽聽有什麼聲音?”幼兒:呲呲的聲音。

4、活動結束

師生共同去户外遊戲,手拉手圍成圓作氣球狀,聽口令變大變小。大家一起玩變大變小的遊戲,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標籤: 小班 幼兒園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32re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