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有關教學設計14篇

有關教學設計1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教學設計14篇

有關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真觀察一種小動物,抓住特點,説説它的外形、動作,寫寫你和它之間的故事。

2.不斷修改習作,交流、展示自己的習作,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用語言、文字描繪動物的外形、動作、你和它之間的故事,表達情感。

2.學習如何把和動物之間的故事寫連貫、寫生動。

課前活動:

學生觀察動物,寫寫動物的外形。閲讀一些描寫動物的名篇,如《白鵝》《貓》《母雞》等。

教學資源:

PPT、微課視頻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同學們,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寫動物的習作。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猜謎激趣,學寫動作

1.出示謎語:同學們喜歡猜謎嗎?請輕聲讀一讀這則謎語,猜猜謎底是什麼?

引導交流:這則謎語是抓住動物的什麼來寫的?(外形)寫動物的外形要注意什麼呢?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特點。相機板書:外形

抓特點)

3、出示例文片段片段,自由讀一讀馮驥才先生的例文,思考:作者描寫了黑狗的哪幾方面特點?(毛、耳朵、舌頭)作者按照什麼順序描寫的呢?(整體到部分)你覺得這段文字寫得好不好?好在哪?(比喻、擬人、修飾語、給人感受等)

4.你能抓住動物的外形特點,説説你喜歡的動物嗎?説的時候不要出現動物的名字,讓其他同學猜。

【設計理念:學生喜歡猜謎,自己説的大家猜,同學説的自己猜就更有興趣了。猜的過程不但能讓學生享受寫作的成功感,也進一步鞏固了外形描寫抓特點的方法,快速激活學生思維的活躍度和習作的主動性,將學生引入到習作學習中,為後續學習做好鋪墊。】

三、藉助微課,學寫動作

1.單聽你們介紹外形,我都覺得小動物好可愛,如果讓他們動起來就更惹人喜愛了。你最喜歡的動物,你觀察了它的.什麼動作?(吃東西、游泳、打滾、玩耍、睡覺、捕食)能把你的觀察説一説嗎?2.老師發現,同學們雖然進行了觀察,但觀察還不夠仔細,介紹得也不夠具體生動。怎樣才能寫好小動物的動作呢?老師製作了一段微課,請大家拿出紙筆,仔細觀察,隨時記錄小貓的動作。

【微課介紹:微課第一個環節是播放視頻,放手讓學生觀察;第二個環節是示範如何記錄貓抓尾巴過程中的動作,指導運用“巧加修飾語”“想象內心活動”等方法把動作寫連貫,寫具體、生動。】

4.交流記錄到的動詞:同學們,你們記錄到哪些動詞呢?這些動詞使用時要注意什麼?(板書:動作

寫連貫)小貓還可能會想些什麼呢?能用上這些動詞説一説小貓抓尾巴的過程嗎?

【設計理念:要把動物的動作寫好就得仔細觀察,因為課堂空間的限制,這樣的觀察往往只能放到課外。微課就解決了這一難點,微課中的視頻展示了動物的活動,畫外音實現了觀察和指導的同步。接下去,微課展現瞭如何記錄動作,如何把動作寫具體、生動,指導的針對性就會強得多。】

四、研讀例文,學寫故事

1、寫動物的作文要想打動人,光有外形和動作描寫還不夠,還要有故事!快速瀏覽例文,思考:作者敍述了自己和黑兒的幾個故事?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用直線和波浪線分別畫出描寫我和黑兒的句子。

引導交流:作者敍述了自己和黑兒的兩個故事,運用了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描寫方法,第一個故事你覺得作者對黑兒是什麼樣的情感?第二個故事呢?兩個故事寫出了作者對黑兒從害怕到喜愛的情感變化,讓我們讀起來彷彿身臨其境,故事只有融入情感才能感人。(板書:故事

融情感)

2、練説故事:請你回憶和動物之間發生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五、添頭加尾,整體訓練

一篇完整的文章還需要什麼呢?對!加上開頭、結尾和題目,一篇習作就完成啦!

六、完成習作因為本節課時間有限,請回憶你和動物之間的一兩個故事,具體、生動地寫下來。

有關教學設計 篇2

【教具準備】

多媒體識字課件:

① 三維動畫《找生字》:以課文插圖為背景設計春天萬物復甦的動畫片,把生字藏於花草樹木之中,以教材中卡通人物形象為教材代言人,讓兩個小人互相幫助把生字一個個找出來,讀正確的,相應的生字就跳出來,變大,再跳入下方的格子裏;讀錯的(遮、觸)總也進不了格子裏,這時小人頭上出現一個大問號,再出現這兩個字的注音版,聲母以閃爍強調,小人再讀,讀正確後,生字跳入格子裏。最後生字都入格。

② PPT課文全文,要認的生字用紅色突出。

③ PPT擴展短文。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9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願意積累和運用描寫春天的句子。

4、有興趣走進春天,去發現春天的特點。

【重點難點】

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初春的勃勃生機。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激趣導入

初讀

識字

1、同學們,一年級的時候我們一起學過描寫春天的課文,我們一起唱過《春天在哪裏》的歌曲。現在,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讓我們走進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摸,用心去發現吧。同學們,請大家打開書,藉助課文下面帶拼音的生字,來試着讀讀課文,讀完後先説説自己畫出了哪些不會認的字,再交流交流我們的新發現。

2、請大家説説自己畫出了哪些不會認的字。

3、(出示我會認圖標)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段動畫片(出示動畫《找生字》),同學們畫出的生字都藏在這些花草樹木之中,課本上的學習夥伴把這些生字找到了,我們會認嗎?

4、同學們,請大家擺好自己的生字卡片,老師讀一個生字,你就把這個生字卡片舉起來。 1、試讀課文,讀錯的字師生共同糾正,並可交流怎麼記。

2、學生舉手説自己畫出了哪些不會認的字。

3、動畫裏的小夥伴找一個,學生認讀一個,讀錯遮、觸,學生、教師、動畫合力糾正,強調翹舌。

4、聽教師讀,舉起相應的卡片

朗讀感悟

背誦 1、同學們的卡片舉得又快又正確,説明大家認識這些字了。我們再來讀課文,讀完後交流交流我們的新發現和想問的問題。

2、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

3、同學們,你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了什麼?

4、還有誰也想把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讀出來?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一讀,比一比,好嗎?

5、這一課寫得真美,同學們讀得真好,讓我們自由地細細地品讀,再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美美地讀給大家聽聽吧。

6、要是能把這麼美的課文背下來,那該多好啊!(出示圖標讀讀背背)

7、很多同學都能背誦了,要是春遊回來,很多同學還會説説自己眼中的春天呢! 1、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生交流:⑴ 我發現這一課寫的是幾個孩子去找春天。⑵ 我想問這幾個孩子找到春天了嗎?是怎樣找到的?⑶ 我發現這一課寫的是春天剛到的時候

2、一生讀。

3、⑴ 聽出了欣喜的感覺;⑵ 聽出了他對春天的喜愛

4、學生紛紛站起讀。

5、學生個別讀:⑴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相機引導理解探和初春的特點。⑵ 早開的野花,那是春天的眼睛吧?⑶ 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6、想背誦,用自己的方法練習背誦。或看圖背誦,或同桌互背

7、春天這麼美好,老師,帶我們出去春遊,好嗎? 指導

寫字

1、(出示我會寫圖標))同學們,請準備好紙和筆,我們一起來寫字。

2、誰能先説説寫這一課的九個字要注意什麼。(範寫溪)重點強調右下是大。(範寫解)重點強調右邊的`組合。

3、我們每個字寫兩遍。 1、準備好紙和筆。

2、⑴ 學生:探搖都是提手旁的字,而且這兩個字的右邊都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的,上邊短,下邊長。搖字右邊第一撇是橫撇。⑵ 凍溪要注意區別兩點水與三點水旁。③我發現解字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

3、每個字寫兩遍。 發現

擴展

1、同學們,除了春天裏的發現,在學習這一課時還有什麼發現嗎?

2、給學生準備一些寫春天的小詩文,嵌入本課生字,讓學生自主閲讀,然後交流展示。

1、⑴ 發現找找説説裏的字可以與不同的字組成不同的詞語,比如:嫩草可以組成嫩草,嫩芽可以組成嫩芽,野草可以組成野草,野花可以組成野花⑵ 發現這一課要寫的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除了野和解,其他都是左小右大。

2、喜鵲叫了,桃花開了,柳樹吐出了嫩芽芽。冰雪化了,北風躲了,小草探出頭來了。 小喜鵲像是害羞似的,在林子裏叫着,遮遮掩掩的,讓我看不清他的樣子。我很喜歡喜鵲,我到林子裏找它們,我想告訴它們,我是它們的好朋友,我想觸摸它們的羽毛,但我不會傷害它們。

我終於在林子裏找到小喜鵲了,它們停在高高的樹枝上,就像一個個動聽的音符。

有關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五年級下冊《沉和浮》單元第2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沉浮的探究,瞭解怎樣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方法。通過探究結果,總結出物體在水中沉浮規律。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式,討論並運用多種方法,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變化,能用語言表述整個過程,能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質疑,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物體在水中沉浮規律的探究,使學生獲得關於物體沉浮和物體大小、輕重關係的認識,能在觀察研究活動中自己解決有關沉浮的一些問題,能在小組或班級裏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解釋物體在水中發生沉浮變化的原因,發展和保持學生探究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能在觀察研究中自己有關沉浮的一些問題,能在小組或班級裏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解釋物體在水中發生沉浮變化的原因。

教學難點:培養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學態度。

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和浮”的第二課。它由四部分組成: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律;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三、用小瓶子研究沉浮;四、潛水艇的原理。本課教材編在《物體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課之後,目的在於加深、鞏固學生對物體沉浮和物體的輕重、大小之間的關係的認識。

2、學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是學生生活中很常見的,也是學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飲料瓶沉浮的活動與帶橡皮泥的筆帽沉浮都是模仿潛水艇的沉浮,而且前者對學生來説不是很有挑戰性,且本課內容較多,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將此部分活動略去。重點讓學生去探究多種物體的沉浮的原因及改變沉浮的活動。

3、設計理念:“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和手腳,為學生準備了充足的教具和學具,並通過課前的魔術導入、課中的玩的活動、課後的探究等環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科學探究中來,品味科學探究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教學準備:小石塊,泡沫塑料塊,橡皮泥,乾淨的粗沙一包,帶蓋玻璃瓶,浮標,易拉罐,帶蓋小塑料瓶,吸管,橡皮筋,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將實驗器材發放給學生並在小組選一組長和記錄員。這樣,有助於組織教學。

2、一上課就出示( 課件)潛水艇的遊戲,讓學生觀察,然後提出問題“你們都看到了什麼現象?”(複習“沉浮的現象”,導入本課課題。)

3、出示課題(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二、操作演示,探究方法。

1、探究改變玻璃瓶在水中的沉浮方法。

教師演示:

①“這是一個蓋緊的空瓶,把它放在水裏觀察沉浮現象。”

(學生觀察,看到浮上來了)

②“這是一個同樣大小的瓶子(瓶內裝滿沙子蓋緊蓋不讓學生髮現),放入水中觀察現象”(同學彙報,看到沉下了。)

③提問“為什麼同樣大小的瓶子,在水中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呢?”

(前排的同學很容易發現,第二個瓶子裏有東西。學生會説“第二個瓶子裏有東西重,就沉下去,第一個瓶子輕就浮起來。”)

④“請你把‘沉’的瓶子取出來,檢驗你的回答是不是正確。”

(發現瓶裏裝滿沙子)

⑤提出“大家想:有什麼方法,把這個沉下去的瓶子讓它浮上來?”(學生能想出:“把沙子倒掉”的方法。)

⑥為什麼要這樣做?

(減輕重量使物體“變”輕,上浮)

2、用不同方法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變化。

(1)講明實驗要求——“在我們每組實驗台上有一些物體,(出示:小石塊,泡沫塑料塊,橡皮泥,乾淨的粗沙一包,帶蓋玻璃瓶,浮標,易拉罐,帶蓋小塑料瓶,吸管,橡皮筋。)這些物體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你們可以借鑑改變玻璃瓶的沉浮方法,使沉在水中物體浮上來;浮上來的要想方法讓它沉下去;

(2)開展探究活動——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①佈置活動:出示《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②提出小組活動規則(排好輪流操作次序,大家想方法,每次1-2人操作,互相合作)

③分組開展活動:(教師巡視,進行指導,在巡視中重點指導學生用沙子改變玻璃瓶和浮標的沉浮;用橡皮筋把重的物體與泡沫捆紮,增加物體的體積,就會浮起來。啟示把橡皮泥的形狀變成船形。)

④控制活動時間,適時轉入研討階段

三、交流成果,形成結論。

1、整理活動資料:(填在缺項表格中)

(1)問題:“説一説我們怎樣改變了物體沉浮?”

①學生説出具體的操作方法時,要提示:“這樣做對××物體會有什麼影響?”(增加或減少了物體的重量,體積大小)

②學生如果沒有用沉浮關係説明現象時,要追問:“你根據什麼要這樣做?”

③適時針對“方法”把缺項(“增加減小物體的重量”“增加減少物體體積”)填充在表格中

(2)學生填寫課本中的表格

2、研討資料 解決問題

問題:

①“説一説,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②“説一説用什麼方法改變潛水艇的沉浮?”

四、激發興趣,創新思維。

探究活動——(我們來做一個“潛水艇”)

1、學生利用自帶吸管和空易拉罐,分小組操作,然後學生在講台上演示。

2、活動後研討:易拉罐做成的“潛水艇”與真的潛水艇相比較,它們的沉浮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進水增加重量,下沉,排水減少重量上浮。)

五、探究小結,拓展延伸。

1、讓我們學會做一個沉浮自如的“潛水艇”

2、介紹材料,講解制作方法,要求(如課本內容及插圖)

3、教師先演示,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也試一試。思考:擠壓瓶子與“潛水艇”的下沉有什麼關係?(擠沉,鬆浮)

六、作業

1、潛水艇自由沉浮的祕密是( ),把橡皮泥浮在水上的方法是( )。

A、改變自身大小來實現 B、改變自身重量來實現 C、改變水的浮力來實現

(本問題是對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考核)

2、用兩種以上的辦法把沉在水中的橡皮泥浮上來。

(本問題是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考核)

3、怎樣應用沉浮知識幫助農民伯伯選擇優良飽滿的稻種?

(本問題是對學生運用科學情感態度的考核)

4、課外做一個“沉浮自如的潛水艇”

板書設計: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材料

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

物體的重量

物體的體積

其他

玻璃瓶

浮標

橡皮泥

石頭

泡沫塑料

教學反思:

本課是從觀察身邊常見的物體開始的,研究關於物體在水中沉浮的現象,引導學生在自行探究中解決沉浮的問題。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了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活動,並體驗了物體沉浮的變化過程,學會了合作學習,學到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收集、記錄和表述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始終興趣盎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雖然有的小組探究活動並未十分成功,但他們沒有氣餒,繼續嘗試,這已讓我感到欣慰。另外,作為教師在實驗材料選取上應具有開放性,儘可能用身邊容易獲得並且效果明顯的材料,大膽、反覆嘗試,力求沉浮現象明顯,一目瞭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親身參與,收集“證據”

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注重學生親歷研究的過程。在活動中,經過研究性學習的進入問題情境、實踐體驗、表達交流等階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猜測結果,制定計劃,收集整理信息資料、進行表達與交流,實施調查研究、實驗研究和文獻研究等研究方法。在整個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進行着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活動,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結論或結果,開展探索性的學習,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體驗到科學探究過程中收集到“證據”從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掌握淺顯的.科學知識,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利用“證據”,發現祕密。

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玻璃瓶子”的沉和浮現象進行導入。先請學生猜想用什麼方法是瓶子沉下去,接着啟發學生對猜想進行驗證,從而引出了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一節課所要研究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的問題上,自然而然的進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探索興趣。通過教學導入發現問題,並從解決問題中發現《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的祕密。並提示學生做好觀察記錄。讓學生把他們列舉的共同點記錄下來;認識實驗變化,獲得科學事實和科學數據就是“證據”,再讓學生經歷從觀察收集“證據”到整理、分析事實材料、作出結論的過程,對照記錄進行比較、反思,反覆經歷這樣的過程,逐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層面發現科學現象。放入水中它會出現什麼現象?撈出來再倒,這個小玻璃瓶就會浮了。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小玻璃瓶發生了什麼變化?(小玻璃瓶變輕了。)小玻璃瓶變輕它就浮了。所以我們説減輕物體的重量,物體就會由沉變浮。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以通過改變什麼實現?改變玻璃瓶的重量。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發現證據,發現事實、發現數據,並用證據、事實、數據來説話,還啟發學生髮現減輕物體的重量,物體就會由沉變浮並能加以解釋。

三、分析“證據”,尋找規律

在《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教學中,在研究物體沉浮的原因時,學生領取材料,學習記錄單,分小組進行實驗,並按“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記錄單”記錄,許多學生他們還舉出了玻璃瓶、浮標、鐵石頭釘、泡沫塑料、泡沫等物就認為重的物體會沉,輕的物體會浮,體積比較輕,在水中就會浮的例子。但經過同學的反駁,他們便發現他們原來的認識是片面的,所引用的實例(信息)是不全面的,所以結論也是不正確的。要想得到全面正確的結論,就要有全面充分和正確的信息資料來證明,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針對學生提出的設想教師啟發學生在課後進行驗證實驗,啟發學生學會評估,評估是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探究究竟得到了哪些啟示,為什麼探究的結果與事先的預測不一樣,探究的設計和計劃的進行過程是否有缺陷,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都需要學生去反思,只有通過這樣的反思和評估,共同去研究本小組確定的探究問題,並由專人負責記錄,大家提供相關的知識點,思考與討論問題的答案,然後由組長或組長指定的學生向全班表達本組探究的結果或結論,將本組的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分享,你要讓學生先作出預測,還要把預測寫出來,用預測推動學生髮現,再啟發學生觀察,並提示學生做好觀察記錄。讓學生把他們列舉的共同點記錄下來;認識實驗變化,獲得科學事實和科學數據就是“證據”,再讓學生經歷從觀察收集“證據”到整理、分析事實材料、作出結論的過程,對照記錄進行比較、反思,反覆經歷這樣的過程,逐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層面發現科學規律。

有關教學設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進行語文天地中的閲讀短文練習。

2、進行用形聲字組詞和詞語搭配的練習。

教學重難點:

獨立閲讀短文。

教學過程 :

一、照樣子寫一寫。

校 郊 較 膠

教學過程 :

1、出示第一排字,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個字有什麼特點?

2、根據形聲字的特點,請同學們練習説一説下面的3排字。

3、小組合作學習:練習用這些字組詞。

二、連一連。

涼爽的 家

遮雨的 手

明亮的 光

温暖的 風

整齊的 傘

教學過程 :

1、出示這些詞語,請同學們小聲音地讀一讀。

2、在書上連線,微型小組的同學互相檢查。

3、集體討論。

三、讀一讀:塘鵝媽媽。

教學過程 :

1、自由讀這一篇短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小組合作學習:

(1)解決不認識的字。

(2)分角色練習朗讀短文。

3、齊讀短文,思考:為什麼塘鵝媽媽開始不笑,後來卻笑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進行語文天地中的口語交際練習:誇誇我們的`媽媽。

2、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三八節為媽媽做點事。

教學重難點:

口語交際練習。

教學過程 :

一、口語交際:誇誇我們的媽媽。

教學過程 :

1、出示圖片,説一説這些小朋友都在做些什麼?

2、小組合作學習:

(1)在小組內誇誇自己的媽媽。

(2)選代表在班內交流。

3、集體交流,聽的同學做評委,及時評價。

二、實踐活動:三八節為媽媽做點事。

教學過程 :

1、出示圖片,讀一讀,這些小朋友在三八節時都為媽媽做了什麼?

2、討論:三八節快到了,我想為媽媽做點什麼。

3、把自己要為媽媽做的事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4、把自己的作品在班裏交流。

有關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加法減法。

2.通過複習,使學生更進一步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8頁和第79頁

教具、學具準備

小鹿頭飾、信卡、補充算式的減法表、課件、實物投影。

教學設計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本單元學過了哪些數學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要把學過的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學得好。

聯繫實際,創設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頁第1題主題圖。

師:小朋友們看,圖上畫了些什麼?

生:有三個小朋友坐電梯。

師:他們分別説些什麼?你能不能根據他們的談話內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幾層?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層,小女孩住8層。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2.聯繫生活,説一説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幾號樓?幾單元?幾層?學生踴躍發言,介紹自己的住址。

鞏固練習,發散思維

師:我們已經學過10以內數的組成,你都知道哪些數的組成?

同桌兩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對口令的形式告訴給大家,好不好?

學生活動,上台展示。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出10以內各數的組成。

自行探究,找出規律

師:咱們來做“小小郵遞員”的遊戲,好嗎?

生:好!

請一生扮演郵遞員小鹿(頭戴頭飾,肩背郵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這些信的信封上寫着10以內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數是幾,就送到黑板上的幾號信箱。

學生拿到信卡,認真計算後紛紛到黑板上送信。

師:小朋友們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內的加法算式,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們有什麼感覺?

生:感覺沒有順序,有些亂。

師:怎麼排列比較好?

生:按一定的順序。

(根據學生的彙報,重新排列。)

師:這是小朋友們自己整理出的10以內數的加法表,仔細觀察,説一説,豎看、橫看、斜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師:根據算式的特點和規律,你想想用什麼辦法能很快記住它?

小組合作,實踐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減法表。

師:表中寫出一些減法算式,還有一些減法算式沒有寫出來。大家仔細觀察這個表,看它是怎樣排列的,然後按表中確定的排列順序把其餘的減法算式寫出來。學生分組邊討論邊完成填表的任務。

師:請大家根據剛才填寫算式的過程,看看錶裏的減法算式是怎樣排列的。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自己發現了哪些排列規律。順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順序,讓學生很快説出這些算式的得數。

教師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讓學生很快説出得數。

學生分組活動:一個學生任意説出一個加法算式的得數,另外的學生很快説出相應的兩個減法算式和得數。

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師:智慧爺爺也來參加我們的做題比賽了,它給我們帶來了兩道題。(課件演示:出示第79頁第5題)誰能解答出這兩道題,誰就能得到智慧爺爺的禮物。你想得到這些禮物嗎?

生:想!

師:好,開動腦筋,加油。

生:動作表示。

學生先講圖意,再説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7+3=10

生:7-2=5

全課總結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幫智慧爺爺解決了難題,我相信,你們不僅能學好數學,還能用好數學,解決好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設計説明

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既是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形式。這節課安排的內容,是學生入學以來第一次系統整理和複習數學知識。為了使學生在頭腦裏對已學過的相關內容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切實提高複習課的教學效率。

在對10以內數的認識的整理和複習時,結合教材第78頁的第1、2題,引導學生全面複習10以內數的認識,並讓學生結合實際説一説自己家住在幾號樓幾單元幾號,使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切實感受數學與自己生活的密切聯繫,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整理“10以內的加法表”時,我注意創設情境,讓同學們幫助小鹿送信,激發了全體同學的興趣,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積極思維,認真計算,通過送信達到了複習舊知的目的。接着,再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排列順序,讓學生自己説出應該怎樣排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掌握整理算式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整理複習的習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後,在整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找出規律,想想怎樣才能記住它。學生的思維再次被調動起來,並在此處得以昇華。

整理減法表時,先向學生出示不完整的減法表,只在表中填出一些具有提示性作用的算式,其餘的放手由學生自己去整理、填寫,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減法算式排列的過程中去,並説出自己的排列規律。這樣學生對所發現的規律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總之,在教學中,我潛心設計了“小小郵遞員”、“擊手掌”、“對口令”、“智慧爺爺帶來的問題”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遊戲,學生興趣盎然,情不自禁地互相交流,爭先發言,展示自己的計算結果。讓學生動手、動腦,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達到了整理複習的目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感受應用數學的樂趣。

整理和複習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建立網絡化、系統化的知識結構。教師把枯燥的教學內容融入遊戲之中,“猜一猜”、“拍拍手”、“扮演小小郵遞員”等,使數學知識變為鮮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進一步認識數學知識。

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減法表的複習中讓學生先觀察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把表補充完整。這節課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尋找問題答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本節課重視掌握基礎知識,落實教學目標。在課改中,既體現了改革的思想和新教法,又繼承了我們過去在教學實踐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多種練習形式,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達到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目標。老師注意知識間的相互聯繫,引導學生通過“橫看、豎看、斜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的方式找出規律,使學生腦子裏初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為以後的整理和複習打下基礎。

有關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 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

2, 學會新詩的鑑賞方法。

3、 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4、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

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媒體設計:播放校園歌曲《再別康橋》。

播放黃磊朗誦帶《再別康橋》。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劍橋的圖片。

(解説: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再別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播一首由《再別康橋》改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配上劍橋的優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一定的感知。)

三、徐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雲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於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着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於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及飽含的深情。(學生讀,指名個別讀)

五,整體鑑賞《再別康橋》。(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這首詩歌)

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説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雲彩”,告別對象由人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雲彩等)寄託着詩人的感情,這種有着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出示幻燈)(意象)。

(一),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提問:

1、 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2、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麼作用?

明確: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雲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柳樹倒映在康河裏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裏的豔影,在水中盪漾,也在詩人的心頭盪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彷彿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裏放歌”。詩人寫潭底彩虹似的夢、夜空斑斕的星輝和自己放歌的狂態,營造了一幅鏡花水月、朦朧迷離、似夢非夢的.圖畫,營造了讓詩人魂牽夢縈、心迷神醉的意境。

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二)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後回答)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築美。)

1,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雲彩,金柳,夕陽,波光,豔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裏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着似乎有話對詩人説……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A, 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 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迴環反覆。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 “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覆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詩的尾節與首節句式相似,遙相呼應,它是尾聲,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3,建築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解説:在詩歌的形式美賞析方面,結合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教師重點講析繪畫美,學生討論音樂美和建築美。

4、學生指名用一段話來描繪:你的面前浮現出怎麼樣的一幅圖畫?

師述: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説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六、小結本文。

我們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現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種鑑賞新詩的方法。

七、學生再讀詩歌,感受詩的內容和形式的美。(放女聲錄音,學生跟着讀)

八、聯想遷移,拓展詩歌

有關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 會認“怒”等8個生字,會寫“鬥”“豔”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鬥豔”等詞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詞語,並用欣賞的心情朗讀和背誦自己喜歡的部

分。

3、 讀懂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 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品味詞語。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

課前準備:

1、 生字卡片。

2、 教師、學生蒐集各種鮮花開放的資料。

3、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 師出示謎語: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馬蹄噠噠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

2、 揭謎底:鍾(板書)

3、 給“鍾”字組詞。(生回答)

“花鐘”(課件出示或師板書)

4、 讀詞質疑:讀了這個詞語,你最想知道什麼?你想説點什麼?(生回答)

5、 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都在課文中藏着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花鐘》這篇課文,一起

去揭示其中的奧祕吧!

二、 學習生字、詞語。

1、 師引出生字的學習。

2、 出示生字卡片,以全班讀、開小火車讀兩種形式檢查學生預習生字的情況。

3、 (課件出示詞語)全班齊讀。

4、 師重點強調:

① 容易讀錯的字:嫩、致、燥

② 容易寫錯的字:醒、播、吻

三、 初讀感知

1、 師提出讀書要求: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讀

通句子,難讀的或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的各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3、 交流總結:這篇課文的各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師根據生的回答歸納板書): ① 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

② 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

③ 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做法很奇妙。

四、 再讀探究

過渡 :“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這句話出現在課文的哪一自然段?

1、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2、 生齊讀第一、二句話(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

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

3、 詞語理解:

(1)爭奇鬥豔:奇、豔是形容詞。奇,奇異;豔,色彩鮮豔;爭、鬥是動詞。形容百花竟放,十分豔麗。

(2)芬芳迷人:形容花的香味非常濃烈。

(3)換詞理解:留心(注意、仔細、細心)

4、 生再次齊讀第一、二句話。

過渡: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怎麼不同呢?課文的哪些地方説了?找出來讀一讀。(生齊讀: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含笑一現……)

5、這一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哪些花呢?它們分別是什麼時候開放的?在文中用筆畫出花的

師生共同完成表格。

6、一天之內,僅僅只有這幾種花開放嗎?(不是)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省略號) 教師補充不同的花開放時間不同的資料:如凌晨五點左右,蒲公英開花;上午十點左右,半支蓮開花;下午五點左右,紫茉莉開花……

大自然還有許多奧祕等待着我們去發現,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有很多的收穫。生課後可查找相關花開放時間的資料。

五、 細讀品味

(一)、(課件出示九種花的圖片)這麼多花竟相開放,真是美不勝收。你喜歡哪一種花呢?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花所在的句子讀一讀。(指名讀)

(二)、師指導生品讀重點句子。

1、(課件出示)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一生讀句子,師可相機點撥。)

(1)誰能把小喇叭吹得更響亮?(該生再讀或另一生讀)

(2)師範讀。同學們都讀得很不錯,老師也想來試一試。

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是否彷彿聽到了小喇叭響亮地吹起來了?來,全班的小喇叭一起吹起來。(全班齊讀句子)

2、(課件出示)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

(1)抓住“綻開了笑臉”來體會薔薇的美。

(2)喜歡這個句子的同學一起站起來讀一讀。

3、(課件出示)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

(1)抓住“欣然怒放”來體會萬壽菊開得多、旺。

(2)你知道萬壽菊欣然怒放的樣子是怎樣的嗎?(像禮花綻放,愉快的,迫不及待的)

(3)同學們看見過煙花嗎?萬壽菊開放的樣子就像我們過節時放的煙花一樣,突然向外爆開來,五彩繽紛,非常美麗。當你看到綻放的`煙花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帶着這樣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4)看,一朵萬壽菊開了,兩朵萬壽菊開了,三朵萬壽菊開了,百朵,千朵萬壽菊開了。多美呀。我們大家一起來再讀一讀。(齊讀)

4、(課件出示)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

(1)抓住“含笑一現”來體味“曇花一現”的美。讀出不同的感受。

(2)誰來讀讀這個句子。(指名讀)

你來説説,你為什麼要這樣讀這個句子?(因為曇花開花的時間很短,沒多久就凋謝了,所以我讀的速度就快些,我想快些把曇花的美留在腦海裏)

(3)誰還有不同的感受?(生讀)

你為什麼要這樣讀呢?(因為因為曇花開花的時間很短,沒多久就凋謝了,所以我讀的速度就慢些,我想把曇花的美留下來,不要它凋謝那麼快)

六、 對比品讀

1、(課件出示)①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薔薇開了;七點,睡蓮開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了;下午三點,萬壽菊開了;傍晚六點,煙草花開了;月光花在七點左右開了;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了;曇花在九點左右開了……(全班齊讀)

②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花了;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甦醒;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全班齊讀)

2、對比發現:讀完後,同學們有什麼發現?(全部是用“開了”寫出來)

同學們説説哪一句寫得好?(第二句)那第一句為什麼不好?(句子不美,單調、重複、乏味)

第二個句子美在哪裏呢?我們大家一起再來讀讀。(生齊讀)

3、師引導生賞析重點句子。

(1)(黑板出示)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①這個句子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牽牛花開花的樣子?(動作、顏色、形狀)

②多麼可愛的小喇叭呀,簡簡單單幾個詞就把牽牛花描寫得那麼生動、形象。我們再來把這句話讀讀。(分男、女生朗讀,小組讀)

(2)(課件出示)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

這句話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薔薇的開放?(顏色、動作)

(生齊讀)

(3)(課件出示)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

他把睡蓮開放的樣子跟人從夢中醒來的樣子有機聯繫起來,非常生動形象。

(4)(課件出示)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曇花開花的特點(晚上開。開花的時間很短,沒多久就凋謝了,所以有一個成語叫做-----曇花一現(板書)

4、課文中像這樣美的句子還有很多,你還認為哪些句子寫得美,找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生自由交流朗讀)

5、 師小結:

(1) 剛才我們看了作者筆下的這些花,它們各有各的長相,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性

情。看來,寫花的開放不止一種説法,用不同的説法表達同一個意思,這篇課文就給同學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同學們以後在寫作文的時候就可以學習課文中的這種寫法。要想把文章寫得美,積累很重要。同學們可以將這些好詞妙句抄到積累本上,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很大收穫的。

(2) 作者把這些花描寫得那麼美,説明作者對這些花充滿了——(喜愛之情)他非常熱

愛大自然,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讓我們一起帶着喜愛、讚賞之情再來讀讀第一自然段。(師生引讀)

(3) 拓展練習:我們也來讚美大自然中的花。(課件出示) 金秋十月, 菊 花 在秋風里昂首怒放。

七、 總結作業

1、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呢?我們下節課再一起來探討。

2、 作業: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生交流彙報。

二、細讀探究

過度:大自然是一位奇妙的造物主,不同的花能夠按時開放,這樣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索其中的祕密吧。

1、講讀第二自然段

(1)生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的詞語或句子。(生默讀,師巡視)

(2)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師根據生的回答歸納板書:温度、濕度、光照、昆蟲活動的時間)

(3)曇花開花時間和温度、濕度、光照有什麼關係?同桌之間互相説説。

(4)課文中還有哪些詞你不理解?

適宜:合適、相宜。

吻合:完全符合。

2、講讀第三自然段

(1) 前面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問題:什麼叫花鐘?花鐘真的能夠報時嗎?這些問題的答案

同學們都找到了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三自然段,答案也許就在裏邊。

(2) 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3) 什麼叫“花鐘”?(指名回答)

同學們見過花鐘嗎?老師這兒收集了幾張花鐘的圖片,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花鐘圖片)

(4)“這些花在二十四小時之內陸續開放。”“陸續”什麼意思?(表示前後連續不斷) 你能用“陸續”説一句話嗎?

(4) 比一比:①你只要看到什麼花開放就知道是幾點鐘。

②你只要看看什麼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生齊讀) 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生回答)

是的,“剛剛”和“大致”這兩個詞是不能去掉的,去掉後意思就不準確了。

(6)全班齊讀第三自然段

三、總結作業

1、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與温度、濕度、光照、昆蟲活動的時間密切相關。正是因為善於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認真思考,植物學家才突發奇想地修建了“花鐘”,這真的是很有趣。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認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也會有許多發現。

2、作業:觀察你最感興趣、最想寫的一樣事物,把它寫到日記裏。

有關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 能用生活中的一個事例表現母愛;

2 能寫出事例中體現母愛的細節,豐富文章內容。

3 能在寫作的同時從生活細微小事中感受到母愛的存在,從而有一種感恩的情結,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能在寫作的同時從生活細微小事中感受到母愛的存在,從而有一種感恩的情結,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能寫出事例中體現母愛的細節,豐富文章內容。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老師給大家準備一首歌曲,大家想一起欣賞一下嗎?【課件出示閻維文的歌曲《母親》】

二、學習從生活中尋找事例表現母愛

1. 同學們這首歌使你們想起了什麼?

學生自由交流。

2. 母親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給了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又教會我們做人。這一切都滲透着母親那份濃濃的母愛。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她悄無聲息,猶如涓涓細流,滋潤我們成長,可以説,在我們的生命裏,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母親的關愛。那麼今天,我們就一同走近母親,重温一下這分深深的、濃濃的、而又被我們忽視的母愛吧!(板書課題:母愛)

3. 剛才的這首歌曲中有這樣兩句話:“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同學們,你們有過同歌詞描寫的一樣的經歷嗎?能説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先讓學生説自己想到的事例,教師先不急於指導細節,儘可能多得讓學生説自己想到的事,第二個學生説事例的時候,教師就開始引導能集中體現母愛的一句話,寫一件事,可以先從一句話開始。

教師引導語: 同學,老師説你感到的母愛是___,你同意嗎?和他有類似體驗的同學請舉手,看來你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寫作材料。同學們,還想到了什麼?

4.讓學生小組交流,保證大多數學生有一個可以寫出作文的事例。

【這是我所理解的如何幫助學生選擇寫作材料的一種突破方式,在平時的教學中這種方式比較有效。】

5. 找一個表達能力好的學生髮言,幫助他把母愛細化。

如:你注意到媽媽接你時那體貼的眼神了嗎?你注意到媽媽那______了嗎?説説。

三、選擇一件能表現母愛的具體事例,當堂寫作

1.大家説得好,母愛真的很感人。你們説的每一個事例中,感人的地方可能不止一處,媽媽那温馨的身影,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話語,一個體貼的動作可能都包含着一個濃濃的愛字。如果説母愛是一條長長的鎖鏈,那麼這些細微的地方就是構成鎖鏈的一個個所扣,把這些細微的地方寫出來,母愛就顯現出來了,是嗎?

2.有名同學也寫了一篇反映母愛的文章,想看嗎?哪些細微的地方讓你感到了母愛? 出示文章:

母愛

人們都説母愛情深,我覺得他們説的對。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也是最無私的愛,它會滲透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讓我們感到無限的温暖。

記得有一次,窗外下着小雨,我起牀一看,都七點了。

我匆匆吃完飯,背起書包準備換鞋上學,媽媽攔住了我,想叮囑幾句。也許是怕我嫌煩,她遲疑了一下,只説了句“帶的午飯要吃掉”,就輕輕打開了門。我穿鞋時,媽媽在一旁站着,似乎想幫着我做點什麼。於是,她把我的那把小傘撐開,看是不是好使,接着又合上,合到恰當的位置,保證我出門一按就能打開。媽媽做完這些,我的鞋帶還是沒系完,她索性就蹲下來,幫助我係好了沒系完的鞋帶。媽媽有些胖,看得出她蹲得很吃力,就那麼一會兒功夫,臉上就冒出了汗珠。

我匆匆下了樓,走到小區的拐角處,回頭一看,媽媽正在陽台上向我這裏張望。我能感覺,那眼神將一個字悄悄地寫進了我的心裏。

3.交流:文中的那位媽媽像你的媽媽嗎?哪些細微的地方讓你感到了母愛?

4.其實剛才引起大家共鳴的地方就是作者描寫具體的地方,她把媽媽的愛體現在了這些細微的舉動上,收拾書包是愛的細節,準備雨傘是愛的細節,繫鞋帶是愛的細節,那陽台上的眼神也是愛的細節,從這些細節中我們感受到了母愛,不是嗎?這篇文章給了你什麼啟發呢?(板書:細節描寫)

5.現在,能寫了嗎?給大家十分鐘,把你想到的這件事中最能體現母愛的那些細節寫出來,時間夠不夠?

四、通過交流,完善自己的作文

1. 好,現在可以讀我們自己的作文了,請看這篇作文。讀過之後,我們談談文中哪些地方流露出了母愛?

2.我們再來一起幫助這位同學想想,可能漏掉了哪些細節。

3.學生交流,教師在交流中注意引導學生把細微的地方再想細緻一些。

五、情感昇華,激發學生感恩的情結。

同學們寫的真好,從你們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你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母愛的深厚與強烈,母親的愛是超越生命的愛,她像暖流源源不斷地流向兒女,那麼此時此刻做為兒女的你們想對你們的媽媽説點什麼呢?學生自由交流。

結束語:今天老師真高興,因為從你們的言語中,我也能感受你們對母親的愛,你們長大了。母愛不是奔流大海,它是平常生活中的長流細水,只有我們用心去體察,才能感覺到它的綿綿不絕。下面就把這首《燭光裏的媽媽》送給天下所有的母親,並捎去我們的祝福:願天下所有的母親永遠健康!永遠幸福!

這節課就上到這裏。課下把文章修改好,並讀給你們的媽媽聽,下節課我們再交流一下心得,大家説好嗎?

人的一生,僅僅是一個愛與被愛的過程。

優秀習作欣賞:

無私的愛

當我們呱呱墜地時,就會有一種偉大無私的愛縈繞在我們身邊。沒錯,那就是母親的愛。母親把她所有的愛與奉獻都慷慨地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地關心着我們。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千古流傳的讚美母親的佳句,給了我深深的啟示。對啊,母親用她最淳樸的愛來呵護我們,哺育我們成長,卻不計回報。母愛是不能用世俗的金錢貨幣來衡量的。其實,擁有母愛,勝過擁有金山銀礦等世間的一切財富。母愛是春天裏的風,輕輕地吹拂着孩童的臉龐,使人神怡;母愛是夏日裏的雨,滋潤乾渴的我們,給我們生的力量和希望;母愛是秋季裏的夕陽,在最後時刻也會貢獻出一點火熱,温暖大地;母愛是隆冬裏的火爐,竭盡全力地釋放自己的能量,幫助人們度過一個春天般的嚴冬。

母愛像一杯咖啡,剛開始品時還不覺得有何特殊的味道,喝到第二口時有點兒苦,直到最後才嚐出它的甜。這杯苦中帶甜的咖啡就是母親對我們的那種世上獨一無二的愛,這種愛表現在母親的一言一行中,無論是關懷的話語,還是嚴厲的責備??這都是母愛的體現。然而,這麼多年來,我卻始終沒有細細品味過這杯濃濃的'咖啡,那種特別的苦與甜似乎真的與我無緣。回首過去,年少幼稚又調皮的我讓媽媽老操心;然而現在我已經成了一個成熟懂事的中學生,知識豐富了,思想自然有了轉變。我已逐漸開始為媽媽分擔家務,解決煩惱,初步踏上回報的征途。這讓媽媽常常感到欣慰、快樂。然而,我知道,這只是旅途的開始,路徑延綿無盡頭,我還得經過一生的漫長跋涉!

人的一生,不就是愛的循環嗎?

母愛像春天的雨露,悄悄滋潤着我們的心田;母愛想和熙的春風,安撫我們的心靈;母愛又像一葉扁舟,載着我們越過一切困難。假如母愛是藍天,我們就是天空下自由鳥兒;假如母愛是森林,我們就是森林中快樂奔放的小鹿;假如母愛是大海,那我們就是水中自由自在的魚兒。我們的一切都來自於母親,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天空烏雲密佈,有想下雨的徵兆,我急匆匆的上學去了,前腳剛進教室後腳就響起了“轟隆轟隆”的打雷聲,夾雜着陣陣的雨聲,接二連三的響了起來。看見那黑漆漆的天空如撒了墨水一般,雨水如懸泉瀑布一般傾瀉下來。我心裏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我慶幸自己早到一步沒有被雨淋到;又悔恨沒帶傘的失策。

時間如同流水一般悄悄流逝了。很快,到了放學的時間,看到有的同學被父母接走,有的打傘結伴回家,心中不禁湧出一股酸意。爸爸出差了,媽媽在醫院照顧姥姥,走不開。心裏真是悲哀到了極點,眼眶漸漸有些濕潤。

正當我一籌莫展,束手無策的時候,迎面走來我再熟悉不過的身影,她-就是媽媽,眼中不經意的流露出種種疑惑和驚訝,但是包含着更多的欣喜和感激。在回家的路上,雖然媽媽沒有過多的表示什麼,但是,我已經真正的感受到了世界上最真摯的母愛。 父母為兒女送一把傘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微不足道的,可這些難道就體現不出最無私最真摯的母愛嗎?

沒錯,世界上最甜美的字眼,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是,媽媽;最無私真摯的愛,就是“母愛”。

有關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國小數學人教版第12冊42頁—4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推導出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的體積。

2.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具準備:

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水槽6套。

2、多媒體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 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 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3. 圓錐有什麼特徵?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課件演示:屏摹上顯示一個圓錐體,將它的底面、側面、高和頂點閃爍。

(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探討新的問題-----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三)進行新課

1、 探討圓錐的體積公式

教師:怎樣探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知道圓柱體積公式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圓柱------(轉化)------長方體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長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借鑑這種方法, 為了我們研究圓錐體體積的方便,每個組都準備了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小組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學生操作比較。

(1)提問學生:你發現到什麼?(這個圓柱體和這個圓錐體的形狀有什麼關係)

(學生得出: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用數學語言説就叫“等底等高”。(板書:等底 等高)

(2)為什麼?既然這兩個形體是等底等高的,那麼我們就跟求圓柱體體積一樣,就用“底面積×高”來求圓錐體體積行不行?(不行,因為圓錐體的體積小)

教師:(把圓錐體套在透明的圓柱體裏)是啊,圓錐體的體積小,那你估計一下這兩個形體的體積大小有什麼樣的倍數關係?(指名發言)

的水和圓柱體、圓錐體做實驗。怎樣做這個實驗由小組同學自己商量,但最後要向同學們彙報,你們組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有什麼樣的倍數關係。

(3)學生分組做實驗。

A. 誰來彙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b.你們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發現有什麼倍數關係?

(學生髮言:圓柱體的體積是圓錐體體積的3倍)

同學們得出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其他組也是這樣的嗎?

我們學過用字母表示數,誰來把這個公式整理一下?(指名發言)

(4)學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組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進行體積大小的比較,通過比較你發現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整理歸納:不是任何一個圓錐體的體積都是任何一個圓柱體體積的 。 (老師拿起一個小圓錐、一個大圓柱)如果老師把這個大圓錐體裏裝滿了水,往這個小圓柱體裏倒,倒三次能倒滿嗎?(不能)為什麼你們做實驗的圓錐體裏裝滿了水往圓柱體裏倒,倒三次能倒滿呢?(因為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

(老師在體積公式與“等底等高”四個字上連線。)

現在我們得到的這個結論就更完整了。(指名反覆敍述公式。)

今後我們求圓錐體體積就用這種方法來計算。

(三)鞏固反饋

1.例 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A 學生完成後,進行小組交流。

B 你是怎樣想的和怎樣解決問題。(提問學生多人)

C 教師板書: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體積是76立方米

2.練習題。

一個圓錐體,半徑為6cm,高為18cm。體積是多少?(學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饋。)

3、出示例2:要求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思。

在打穀場上,有一個近似於圓錐形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千克)

(1)提問:從題目中你知道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提問。並回答同學的質疑:3.14×( )×1.2× 表示什麼?為什麼要先求圓錐的體積?得數保留整千克數是什麼意思?….

4、比較:例1和例2有什麼地方不同?

(1)直接告訴了我們底面積,而(2)沒有直接告訴,要求我們先求出底面積,再求出圓錐體積;(2)例1 是直接求體積,例2是求出體積後再求重量。

我們已經學會了求圓錐體的體積,現在我們來解決有關圓錐體體積的問題。

四、鞏固練習:

1、一個圓錐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徑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噸。這堆沙約重多少噸?

2、選擇題。每道題下面有3個答案,你認為哪個答案正確就用手指數表示。。

(1)一個圓錐體的體積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是( )

⑴ 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圓鋼切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圓柱體體積是6立方米,圓錐體體積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

2、 學生操作:

看看我們的教室是什麼體?(長方體)

要在我們的教室裏放一個儘可能大的圓錐體,想一想,怎樣放體積最大?(小組討論)

指名發言。當爭論不出結果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測量數據:教室長12m,寬6m,高4m。並板書出來,再比較怎樣放體積最大的圓錐體。

五: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六、作業:

書本44頁第3、4、5。

有關教學設計 篇10

【教後反思】

4月28日,我執教了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21課《鄉下人家》的第一課時。文章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下面,我來談談教學體會。

一、學習目標的分析與定位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根據我的瞭解,我們的學生95%以上從小生活在城市裏,對鄉村生活缺乏瞭解。學習本文,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閲讀中體會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基於本文的特點及學生的情況,我將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讀通課文,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2、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

3、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文的教學重點是讀文感悟,學習寫法。這一重點確立的依據是本組的編排目的及本文在組內的重要地位。同時,這也是難點,因為我們的孩子住在城市,文中描繪的景與物大多是學生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而文章的語言看似也很平淡,那如何從陌生的景物中、從平淡的文字中讀出美感,是本課的難點。為突破這一重難點,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通過“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致辭時內化語言”的方式展開教學。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閲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所以,我在引導學生閲讀的時候,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自讀自悟。讀一讀喜歡的段落,説一説感興趣的景色,想一想生活在其中的樂趣。關注他們情感的生成、個性的體驗和生活的聯繫。

閲讀不僅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視的是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本文的教學目標有“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語段”“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等要求。所以我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同時進行朗讀的訓練,寫法的引導,使人文性與工具性融為一體。

三、教學策略與手段

根據課文任務量,我用兩節課完成教學。第一節課的任務是通讀課文,瞭解內容,初步感受田園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第二節課的任務是繼續品讀課文,進一步感悟寫法。第一節課的安排與意圖是這樣的:

1、看圖導入,進入美好情境。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馬上進入美的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

2、自讀自悟,感受生活的美。佈置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在腦海中再現美的情境。

3、品讀課文,展示自學成果。全班交流學習感受,並通過做小主人邀請客人這一方式,內化語言。

4、讀讀寫寫,積累語言。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從他們的朗讀中,我可以及時瞭解到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以學定教。作業上進行分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要求,介紹鄉下人家的一處場景。

四、教後感受

1、總體氛圍創設的比較好,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產生了對農村生活的嚮往。

2、知識點的教學比較紮實。能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3、課件的使用還是很有收穫的。我精心選擇了部分非常貼合課文內容、富有美感的圖片製作成課件,造成視覺衝擊,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情境。

4、課堂中時間的控制還不是很好。開始部分的正音耗費了太多的時間,而後面重點的讓學生讀讀、想想、説説,就展開的不夠。讀了課文,看了圖片,其實學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達的,但由於時間關係,我幾次打斷了學生。而寫解説詞這個環節,其實還是放在第二教時或第三教時更恰當一些。放在第一教時,可能太匆忙了,學生很難寫出比較深的感受,對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比較有限。

以上就是我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的一些體會。

有關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分析

《周長》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P41的。它是一節數學概念課。它是在學生掌握認識各種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通過本節課學習,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以學生最大程度參與為基本原則,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髮現知識和學會學習的過程,真正的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因為周長是一個數學概念,而且在我們整個國小階段,大部分概念沒有下嚴格定義,而是從學生所瞭解的實際事例或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幫助他們感悟概念的本質屬性。所以本節教學內容結合了大量實物和圖形,通過學生的感知、動手操作來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長的含義;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綜合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標: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運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周長的含義,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綜合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創設情境:小朋友們,國慶節快到了,你們開心嗎?有哪些事情值得開心?哇,想起來感覺真不錯。那這節課我們來做幾張卡片,表達表達高興的.心情,願意嗎?

①感知周長:出示做好的賀卡,這是我做的祝你們國慶快樂的賀卡。你們喜歡什麼圖形來做賀卡?

出示各種圖形:美術老師給了我一個建議,在賀卡周圍圍一圈綵帶會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長的綵帶得先知道什麼?

②鞏固周長概念:你願意舉着自己喜歡的圖形,大聲告訴別人它的周長在哪裏嗎?(生演示,指出周長)

③抽象周長概念:誰能説説周長到底是什麼?

2、出示一圖形,請學生指出它的周長在哪裏?

二、探究求周長的策略

1、請你獨立想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的周長怎麼算?告訴我你的辦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歡的圖形太簡單,也可以選一個難的。

2、告訴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3、反饋,彙報

(1)生:只要量出各邊的長,再全部加起來就可以了。

師:同意嗎? 生:同意。(這兩個圖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

生:只要量出一條邊就可以了,然後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較簡單。

師:有沒有意見?

(3)生1:用尺子量每條邊,再加起來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個角的兩邊長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條邊,再乘10就好了。

(4)師:長方形的周長呢?

生1:量出四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就好了。

生2:只要量兩次就可以了,量一個長再乘2,量一個寬再乘2就行。

生3:行。

師:什麼理由?

生:有兩個(長+寬)。

師:這幾種求長方形周長的方法中,你最喜歡哪個方法?

生1:第一種。

生2:第二種。

(5)生1:用尺量

師:(給一根米尺)你量給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繩子先圍一圍,再量繩子的長度。

師:(給一根繩子)你圍給大家看。

生2:(簡要操作)

師:這個辦法行嗎?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師: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圓上做一記號,再把圓在尺子上滾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師:(示範)是不是這個意思?行嗎?

生:行。

(6)生1:在尺子上滾一滾。

師:(示範)行嗎?

生:不行。

師:有向裏的凹面就不能滾,那怎麼辦?

生2:用繩子先圍,再量量吧!

師:(略作示範)行嗎?

生:行。

(7)生1:用繩子圍,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範)

生2:彎的地方用繩子圍,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來就可以了。

(8)生1:這個圖形很簡單嘛,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行了。

生2:我發現一個問題,只要量兩條邊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説説看

生3生4:我們也發現了。

把有的線段移動一下就可以變成一個長方形,像這樣......

師:我發現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經學會把一個比較複雜的圖形轉化成簡單圖形進行計算,這樣的圖形以後我們還會碰到很多,大家要繼續加油!

三、鞏固練習:算出以下圖形的周長

四、小結:用一句話説説這節課最大的收穫。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謂主動學習,就是要強調學習數學是一個學生自己的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認為運用活動教學形態,採取"引導-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要努力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把思考的空間和時間給予學生。比如在教學"周長"這個概念的理解時,我沒有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信任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動。讓他們充分表現自己的才幹,到講台上大聲地告訴所有人,"我喜歡的這個圖形的周長在這裏",然後非常自信地舉着圖形指給大家看。在學生充分理解了"周長"這個概念的含義後,他們對自己求周長的策略非常地有信心,每個學生都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感到動腦筋的快樂,使得他們對後面知識的探討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特別在討論求圓、月牙形、特別是階梯形的圖形時,學生們更是爭先恐後地想發表自己的見解。經過這樣的探究學習,我覺得課本下節課教學內容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基本上可以讓學生獨立解決了。 歡迎多多指教!

有關教學設計 篇12

一、複習導入

1、猜字遊戲,複習學過的拼音

圓圓臉蛋梳小辮(a);小傘把兒(t);9字反寫(p);6字反寫(d);一根小棒(l)。

2、開火車遊戲,複習學過的拼音及音節。

二、學習“j、q、x”

1、學習“j”

看圖,圖上畫的是什麼?(一隻大公雞)“j”就是“j”的發音,發音時輕一些,短一些。編兒歌:“一隻公雞jjj”學生練習發音,老師指導。

2、學習“q、x”

方法同“j”編兒歌“一個氣球qqq,一把叉子xxx”

3、記字形

你們怎樣記住三個淘氣鬼的樣子的?(學生自編兒歌記憶:一隻小雞jjj,一把小叉xxx,象個9字qqq,“b”翻跟斗qqq,“p”一轉身qqq)

在書上描一描字形。

三、練習j、q、x與韻母相拼。

1、出示“雞、七、西”三個字。學生認讀。

2、讓“雞、七、西”三個字與音節“qī、xī、jī”找朋友。

3、練習拼讀 j-ī→jī(雞)公雞的雞;q-ī→qī(七)七個的七;x-ī→xī(西)西瓜的西。

4、遊戲形式練習以下音節的拼讀:jiā xià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拼讀遊戲,小朋友認真聽音節時,記住手中的字母,找準自己的夥伴。j-i-ā→jiā,j、i、ā在哪裏?

生:·j在這·j在這·ā在這。·我們組成j-i-ā→jiā

四、探究j、q、x與ü相拼的規律

1、出示:q-ǜ→qù拼讀音節時,發現了什麼?(ü與q相拼,兩點去掉了。)

2、師:小ü脱了帽子大家還認得它嗎?(認得。)我們來編個順口溜:小ü小ü有禮貌,見着j、q、x,就脱帽。我們願意像小ü一樣見到老師脱帽問好嗎?(願意)我們都來做個有禮貌的小ü吧!

3、出示小組學習內容:①看看圖,拼一拼旁邊的音節。②説一説音節的聲母和韻母。③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4、生彙報自學討論結果:j、q、x後面的韻母雖然寫的是“u”但是是發“ü”的音,g、k、h後面的韻母是u。

五、佈置作業。(略)

“j、q、x”教學反思:

這節課學習聲母j、q、x,j、q、x與ü相拼的規律是這節課的難點,也是重點。這節課的設計思路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創造性地使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獲取知識,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我設計了三大教學環節:一發音認形,二拼讀,三探究與ü相拼的規律。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裏,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新課程也十分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音認形環節先看圖,練習發音,師由熟悉的字音“雞”帶出聲母“j”的發音,形象生動帖近生活,學生易於接受,再半扶半放學習“q、x”。小組合作觀察圖畫,編兒歌,認形,交流,彙報,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的慾望,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生自讀自悟,將學生推向了學習的主體位置。

拼讀環節中,先讓學生認讀“雞、七、西”三個字,再給“qī、xī、jī”找朋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很感興趣,學習興致高,適時練習拼讀,使拼讀不再枯燥無味。再玩找夥伴拼讀的遊戲,進一步鞏固了“j、q、x”與韻母的拼讀。學生在玩樂中嘗試自己學有所用,從而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能讓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

最後探究j、q、x與ü相拼的規律,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先讓學生觀察q-ǜ→qù拼讀音節時,發現了什麼,學生通過觀察發現ü兩點去掉了。我採用生動的比喻來説明這個問題:班上的xx同學戴上帽子叫什麼名字,脱掉帽子以後又叫什麼名字呢?學生回答之後,我順勢引導,小ü也是這樣,不過它可有禮貌啦!見到j、q、x三位老師都要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鞠躬説:“老師好!”編順口溜“小ü小ü有禮貌,見着j、q、x,就脱帽”再問學生願意像小ü一樣見到老師脱帽問好嗎?學生齊答“願意”。我們都來做個有禮貌的小ü吧!這樣學生不僅印象深刻,而且喜聞樂見的形式也讓他們着迷,喜歡上了小ü,人人爭當小ü,這堂課的課堂紀律也特別好。我覺得這一環節特別成功。實現了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還正確引導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最後是小組合作學習比較j、q、x與g、k、h後面的韻母是“ü”與“u”,由於有上一環節鋪墊,這一環節學生掌握得很紮實,學得也很輕鬆。

有關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簡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南面百、城磚、城牆、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在閲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出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初讀長城介紹紀錄片、國歌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導入,初讀課文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看看。

2、據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中國的長城,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長城。

二、再讀課文以讀字詞

1、自由讀課文:

圈出生字,認讀生字

2、用“ ”畫出不理解的詞,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字典理解它們。

3、重點點撥:

⑴ 字形:

隔 磚 旋

⑵ 字義:

垛口 瞭望 射口

三、練習朗讀課文

要求:

1、準確。

2、通順。

第二課時

一、播放介紹長城的紀錄影片,整體感知

老師激情導入課題:

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徵,華夏兒女的驕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簡短的紀錄影片把我們帶到長城腳下,使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你能用書中的一句話評價一下長城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板書:

氣魄雄偉

17、長城

偉大奇蹟

二、精讀課文,剖析語言,加深認識

1、出示重點詞句、質疑: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針對這個評價,你能提出哪些關鍵問題供大家學習討論?

(學生提出問題)

2、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⑴ 指名讀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個問題,發表見解。

(引導學生説出長城的長、高、彎、堅固。引導學生細緻讀課文,全面考慮問題,並鼓勵學生從自備資料中選擇相應內容進行補充。)

⑵ 品讀課文,讀出理解:

你能通過朗讀反這種氣勢表達出來嗎?

⑶ 再次觀察文中插圖:

以小導遊的身份,指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氣魄雄偉。

3、烘托高潮,體會情感:

過渡:

長城僅僅中為它的氣魄雄偉就被稱為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嗎?你能用書上一句話概括出其他原因嗎?

(指名説)

⑴ 出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邁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⑵ 齊讀:

從這句話裏你想到了什麼,你想説什麼?趕緊和身邊的同學説一説。

(互相交流)

⑶ 班內交流:

指名談談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 讓我們飽含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這句話。

四、整體把握全文,昇華認識

1、為什麼説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指導學生整體認識。)

2、激發自豪之情(播放國歌):

長城,己被寫過了國歌之中,融進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着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華民族的魂,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讓我們一起來唱響國歌。

3、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説的?有什麼想寫的?

【板書設計】

17、長城

偉大的奇蹟 氣魄雄偉

血汗與智慧

有關教學設計 篇14

師:同學們,還記得同類項,合併同類項的定義嗎?

生:基本能完整地回答出來。

師:(板書)

下列各題合併同類項的結果對不對?若不對,請改正。

(1)2ax2+3ax2=5ax4。

(2)6x+2y=8xy。

(3)8x2-3x2=5。

(4)9a2b-9ba2=0。

生:口頭回答。

師:給予評價。

師: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直接代入求值法;先合併同類項再代入求值。

生:先在座位上演算第一小題。

師:巡視,指導學生分別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1)。

師生:老師分析題目,老師根據學生口頭回答的結果板書完整的兩種解答過程。

生:體會到合併同類項法則在運算中的地位。

師:請兩名學生上黑板分別板書兩種解題過程,再次體會合並同類項的好處。

師生:一起評價結果。

生:學生一起朗讀題目,然後獨立思考。學生將重要信息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師:巡視學生解答情況,並給予必要的知道。特別是給予基礎薄弱的學生鼓勵,消除他們對應用題的'恐懼感。

師:引導學生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然後列出式子,剩下的工作就是利用合併同類項法則化簡式子。

生:學生口頭回答所列的式子,以及運算結果。

師:提醒學生合併同類項時,第一項的負號不能丟。

師:強調解題格式。

師:請兩名學生上黑板扮演解題過程,其他同學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生:齊朗讀題目,然後獨立思考。

師:評講學生的板演過程。再次強調格式的重要性。

師:強調合並同類項時,各項的係數相加時,第二項的符號是負的。

師生:鼓掌鼓勵這兩名學生。

師:小試牛刀!哪個同學自告奮勇來解決這兩個問題呢?

生:部分學生踴躍舉手,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

生:兩名學生上黑板板演。

師生:一起評價學生的解題過程。

師:強調知識的靈活應用,特別是在第二題的解答過程中。

師:人往高處爬!我們現在一起來挑戰這座“高山”!先獨立思考兩分鐘,然後小組討論。

生:先獨立思考,少部分同學能在兩分鐘內完成這道題。

生:兩分鐘後學生自由討論一分鐘,然後繼續解題或檢查剛才的答案是否出錯。

師生:分享討論的結果,給予優秀者鼓勵。

師:分析題目的內涵,完整地板書整個解題過程。培養學生規範解題的能力。

師生一起分享本節課的收穫。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e1nr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