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滁州西澗教學設計6篇

滁州西澗教學設計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滁州西澗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滁州西澗教學設計6篇

滁州西澗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瞭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過程與方法:

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景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

瞭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學習難點:

想象古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心境。

學習時數: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出示風景圖:茂密的綠樹,鳴轉的黃鸝,岸邊的幽草,奔流的澗水……配上黃鸝鳴叫的音樂背景。

師:同學們,這幅美景被我們的一位詩人看到,用十四個字收藏在詩句裏,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板書詩名 滁州西澗)

二、賞析古詩,品讀古詩。

(一)、知詩人,解詩題。

1、師介紹詩人韋應物。

2、明白古詩的時空背靜。

(二)明詩意,感情讀。

1、整體感知,自由讀詩。

2、學習古詩前兩行。

詩的前兩句點明瞭時間、地點和人物,將讀者引入一個碧草從生、澗水奔流、鳥鳴深材的清幽境界。

師指導學生理解關鍵詞“獨憐”,再指名説前兩行詩句的意思。

小結:

寥寥十四個字,詩人便 茂密的綠樹,鳴轉的黃鸝,岸邊的幽草,奔流的澗水,這些分散的景物聚攏筆端,合成一幅佈局和諧、色彩鮮明的圖畫,給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 學習古詩後兩行:

請學生談談讀後的感受,試着將詩意説出來。

師小結:

當夕陽西沉,暮色降臨時分,西澗的潮水拍擊着兩岸,一場春雨被風裹挾着,急驟地落在水面上;這時,連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間一葉小舟在渡口邊,隨着澗水的湧動,橫浮在那裏。千百年來,這一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4、 感情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悟詩情,師總結

詩人描繪的景物,動靜自然,歷歷在目,無怪其具有如此長久的藝術生命力,讓我們把滁州西澗的美景長留在我們的腦海中吧!

三、課後拓展:

將古詩的意境用筆描繪出來!

滁州西澗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瞭解古詩點染的寫法。

2、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的方法。

3、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並熟練地背誦古詩,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4、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體味意境。

2、背誦詩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我們已經接觸過許多唐代大詩人的作品,他們都各具風格。比如: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憂國憂民。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以“高雅閒淡”著稱的詩人韋應物的傳世佳作《滁州西澗》。一起來品味他的高雅閒淡!齊讀詩題。

指名釋題:滁州,就是今天安徽省的滁縣,是一座山城。(澗是指山間流水形成的深溝。)在城西有一條山間流水形成的深溝,有人稱上馬河,也就是今天的城西水庫。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整首詩。

播放《滁州西澗》朗讀。

師:聽完誦讀,一股憂傷、無奈之情湧上心頭。這首詩寫的景色如此之美,作者為何時還如此憂傷、無奈呢?我們一起走進古詩去看看吧!

2、學生自由讀。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

3、指名讀。評價。

4、齊讀。

三、走進古詩,品味意境。

詩人筆下到底寫出了哪些美景呢?請同學們拿出筆,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詩中所描寫的景物。

反饋。(草、澗、黃鸝、樹、春潮、雨、渡口、舟)師:很明顯,這是一首什麼詩?(山水詩)。咦,我發現這首詩每一行都與“澗”有關。比如,第一行寫的是澗邊的景色。指名説説其它三行分別寫的是澗的什麼地方?

(二寫澗上,三寫澗中的潮水,四寫澗的渡口。)今天我們用欣賞山水國畫的方法來欣賞它。

國畫中有一種技法稱為:點染法。和我們文學中講的“文眼”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首詩中,每一行都有一個文眼。

1、比如説第一行詩。出示:獨憐幽草澗邊生。講的是?(草)那麼這草是什麼樣的草呢?(板:幽草)這裏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來點染“草”。幽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沉靜、安閒)那麼,這個“幽”字在這裏就賦予了“草”獨特色彩和意味!你們眼前出現了什麼樣的草?誰來描述一下?草在澗邊,水源充足,長勢怎樣?(茵綠、厚密、未經踐踏)鼻端聞到了什麼?(芳香、清新)作者就獨憐(愛)這幽草。帶着自己的理解讀。評讀。真是一個幽靜的好處所啊!作者眼前一片綠,連澗水都成綠的啦!看,理解了詩中的關鍵詞,就好比找到了窗户,詩的意思自然就出來啦。齊讀。

2、誰來説説,剛才老師是怎麼帶着你們找到文眼,並理解第一行詩的意思的?

(先找到寫的是什麼景物,再找出描述這個景物的字,想象畫面。)

3、那麼請同學們用學過的方法先自己來找找其餘三行詩中的文眼吧。(板:鸝鳴、潮急、舟橫)

4、思考:用剛才學習的分析文眼的方法,分析找出的文眼。小組討論:想想從詩中,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試着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比一比誰説得最生動、具體。

5、全班反饋。

A、鳥鳴。

(一隻黃鸝鳥在澗水上面的深樹林裏鳴叫。它的歌聲婉轉動聽,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急,一會兒緩。)

大家還知道哪些詩中出現了黃鸝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筆下的黃鸝活潑可愛,生機勃勃,表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懷。那麼韋應物筆下的黃鸝鳴叫也是這樣的含義嗎?(播放鳥叫聲)

高高在上的深樹林中的黃鸝傳來清脆的鳴叫,多麼有誘惑力呀,作者對它是什麼態度呢?這就要從第一行詩中去尋找答案了,齊讀:獨憐幽草澗邊生。作者喜愛什麼?那對黃鸝到底是什麼態度?(毫不在意,因為他“獨憐”幽草)至於他為什麼對高高在上的黃鸝不在意呢?我們呆會兒再來分析。(打個問號?)

B潮急。

(傍晚時分,下起了急驟的雨,漲起的潮水拍擊着岸邊)(1)這裏首先要提到一個自然現象。

出示資料: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時節,往往會出現多雨的天氣,稱之為桃花汛。這時候山澗裏河水暴漲,形成了“潮急”的景象。(播放課件聲音。)再指名説意思。帶着理解讀。起風了,潮水更猛。再讀,評讀。齊讀。

(2)那麼這裏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還有別的含義嗎?作者來這裏享受清幽的環境,到了傍晚了,沒想到春雨不斷竟漲起了春潮。此時,作者最想幹嘛?(急於歸航)是,這一個急,既寫出了雨的急,也寫出了作者那急切的心情。還因什麼急?(為民生急。河水暴漲,淹沒農田,莊稼得不到好收成)齊讀。

於是,他慌忙去找小船。誰來説説,作者看到了什麼?

(渡口沒人,船家已經回去了,只有一隻小船在雨中橫着。)為什麼會橫着,不是靠在岸邊呢?(水的力度很大,把船衝成橫的了)由此印證了第三行詩中的一個“急”字。

四、體會詩境。

1、此情此景,如果你是詩人韋應物,看到小船在水中任憑風浪和雨水的拍打,你會想些什麼?僅僅是這樣嗎?看了詩人的資料,你的感受就會不一樣了。

出示詩人資料:

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處於進仕退隱的矛盾之中。中唐時期,政治腐敗,人民生活貧苦,他有志改革而無能為力,有意退隱而又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不進不退任其自然。曾明確説自己是“扁舟不繫與心同”表示自己雖懷知者之憂,但自愧無能,因而仕宦如同遨遊,悠然無所作為。

(想到自己就是那條小船,只能任憑風吹雨打,在風雨中漂泊,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順其自然,急於歸隱,)

2、回到開始的一個問題:作者唯獨憐愛幽草,對黃鸝的鳴叫是一種不在意的態度?為什麼不在意呢?由此你想到了什麼?(愛草的清新,無污染,符合自己想歸隱的心境,對於黃鸝的誘惑不為所動,潔身自好,不與腐敗同流合污。)

3、師: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這一幅看似沒有主人公的山水畫,卻寄託了詩人無比深厚的情思。作者借這澗中的景色表明了自己的志向,這種寫作手法叫做?(託物言志)來,我們好好地誦讀一番,做做詩人遠隔時空的知音吧!(全班配樂誦讀。)

五、回到整體,感受語言美。

1、師:理解了詩意,感受了詩情,誰來説説這首詩在寫法與用語方面的妙處?

(以聲襯靜,動靜結合,用字精練,字字關情,託物言志)

2、這首《滁州西澗》無論是澗邊幽草、深樹鸝鳴還是春潮晚雨、野渡舟橫,雖然字字作為景語,實是字字為情語;雖字字不離眼前之景,而又字字緊扣詩人之心境。確實值得我們反覆誦讀玩味。請全班起立,我們一起誦讀此詩。(配樂誦讀。)

五、拓展。

1、 我們還學過類似託物言志的詩嗎?指名學生背。

《石灰吟》、《墨梅》。

2、師出示準備的詩,作為作業佈置下去。

不第後賦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已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六、有感情背誦《滁州西澗》。

板書設計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幽草 生

鸝 鳴

潮 急

舟 橫

( 託物言志)

滁州西澗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瞭解詩歌點染的寫法。

2、體味詩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並熟練地背誦。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意境。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我們接觸過許多唐代大詩人的作品,他們都各具風格。比如: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以“高雅閒淡”著稱的詩人韋應物的傳世佳作《滁州西澗》。

二、請學生朗讀,再齊讀。

三、這是一首山水詩,那我們可以用欣賞山水國畫的方法來欣賞它。國畫中有一種技法稱為:點染法,和我們文學中講的“文眼”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首詩歌中,每一句都有一個文眼。

1、第一句詩,講的是?(草)那麼這個草是什麼樣的草呢?(幽草)

這裏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來點染“草”。

幽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沉靜、安閒)那麼這個“幽”字在這裏就賦予了“草”獨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獨憐(愛)這幽草。

那麼請同學們自己來找其餘三句詩中的文眼。(鳥鳴、潮急、舟橫)

2、鳥鳴——大家還知道哪些詩歌中出現了黃鸝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筆下的黃鸝活潑可愛,生機勃勃,表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懷。那麼韋應物筆下的黃鸝鳴叫也是這樣的含義嗎?

高高在上的深樹林中的黃鸝傳來清脆的鳴叫,作者對它是什麼態度呢?這就要從第一句詩中去尋找答案了,是什麼?(毫不在意,因為他“獨憐”幽草)至於他為什麼不在意呢我們呆會兒再來分析。

3、接着來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這裏首先要提到一個自然現象,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時節,往往會出現多雨的天氣,稱之為桃花汛。這時候山澗裏河水暴漲,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4、那麼這裏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還有別的含義嗎?作者來這裏享受清幽的環境,到晚上了,沒想到春雨不斷竟漲起了春潮。此時,作者應該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急於歸航)於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麼樣的呢?(舟自橫)為什麼會橫着呢?(水的力度很大)進一步突出了當時這春潮的急!

四、、進入詩歌的意境

請同學們根據前面的賞析和FLASH中的圖景來想象一下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畫卷呢?請發言。

五、體會作者的情感

1、憐——喜愛,憐惜。開篇將幽草、黃鸝並提,用“獨憐”的字眼,很明顯地表露了詩人

安貧守節,不高居媚時的胸襟。

2、舟自橫——這裏需要聯繫着作者的身世來理解它的深意了!

韋應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襲特權,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衞隊中的一員,過着驕奢腐化的生活。經歷了安史之亂後,他深受震撼,發奮讀書,27歲中進士,走上了仕途。做過滁州、江州、蘇州等地的刺史。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為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詩中的“舟自橫”藴含着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以及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

七、背誦詩歌

八、判斷正誤

1、獨憐表現了詩人對滁州西澗春景的喜愛。()

2、幽字表現力詩人心情閒靜。()

3、潮急導致舟自橫,有着必然聯繫。()

4、舟自橫表現力作者無可奈何的心情。()

滁州西澗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分析:

《滁州西澗》是一首山水詩的名篇,也是韋應物代表作之一。這詩寫春遊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與不喜愛的景物,説自己合意與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懷憂傷,自然流露。

設計理念:

1.藉助學生已有學習經驗,在充分自讀自學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更準確和完整地理解詩詞意思,感受詩人思想情感。

2.豐富的想象、聯想是鑑賞詩句的重要方法。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邊讀詩邊想象,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睹其物——想出詩中畫面,讀出詩中意境。

3.古詩詞講究“用詞精妙”,在教學過程中力圖帶領學生揣摩、品味詩中的“關鍵詞”,從而體會詩人情懷。

4.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原則,整體把握全詩的語言特色,更深感受詩的語言美。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理解古詩內容,寫出本詩大意。

3.品味語言,體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在中唐皇帝玄宗身邊,有一個十五六歲的衞士,總是騎着御廄裏的駿馬,走在儀仗隊的前列,氣概非凡。他"身為裏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無法無天,連地方官也惹不起。奇怪的是,他卻在安史之亂後,忽而發憤讀書,下決心脱胎換骨。後來他做過幾任縣令和刺史,曾經嚴懲不法軍吏,又常感到無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寫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錢"這樣的名句,終於在文學史上奠定了自己無可爭辯的地位。世以"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並稱,這位詩人,便是韋應物。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滁州西澗》。

二、釋題感知大意:

1.板書課題,讀課題。從課題裏知道了什麼?(本詩寫的是滁州西邊山間澗水的景色)

2.據歐陽修《醉翁亭記》所寫:“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西澗正在這“林壑尤美”的峯巒之中。這《滁州西澗》究竟景色如何呢?我們隨着詩人的筆觸,一起去看看。

三、自讀自學,交流修正,理解內容: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指名讀詩,熟讀感知。

2.這首詩寫了什麼?自己試試能不能解釋詩句?將沒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詞做上記號,一會交流的時候注意聽與學。

3.交流修正,寫出本詩大意。(參見《教師用書》)

4.再讀古詩,理解朗讀。

四、品讀詩文:

1.反覆吟讀了這首詩,“滁州西澗”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又是從哪些詞句感受到的呢? 預設學生回答:

A. 感受到“美”。

(1)從“幽草”感受到美。

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樣的?低聲吟誦,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鼻端又彷彿嗅到什麼氣味嗎?(想象草的茵綠、繁茂、厚密、芳香,草的深邃、靜謐、未經踐踏)

讀出這“幽草”給我們帶來的感受。

此句寫的就是“憐澗邊幽草”,可不可以不要句中的“獨”與“生”二字呢?反覆讀讀,玩味玩味。

(“獨憐”表現“特別喜歡”“唯獨憐愛”,更表達出對幽草的愛憐。“生”寫出了草的動態,這靜靜的草茂盛的樣子,生命力展現了出來。)

凝練的古詩啊,每一字都帶給我們無窮的想象與特別的感受。我們真該靜下心來,細細的揣摩,領悟。還從哪裏感受到西澗的美?

(2)“黃鸝鳴叫”感受到西澗靜謐的美。

細細讀讀,想象出畫面來。

(指名讀)用你的朗讀,將大家帶到你想象的環境中去

B. 感覺到“荒涼”或“自在”。從“野渡無人舟自橫”感受到的。

從哪個詞,想到什麼讓你感覺到“荒涼”(或“自在”)呢?

交流理解“野渡”“舟自橫”。

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來。

C. 感受到“動態的美”。從“春潮帶雨晚來急”感受到的。

比較:換一個字“春潮伴雨晚來急”行不行?你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帶”:表現了春潮夾帶着雨勢,滾滾而來,一瀉千里。“伴”則顯得緩、閒適得多。不適合後面的“急”。)

把句子換成“春潮伴雨晚來湧”,行不行呢?是不是更符合前面閒適的情境呢?

(春潮的“急”才衝擊着“舟自橫”,如果“湧”,則感覺的'多是不安,詩詞的意境大不相同。)

過渡:其實,瞭解了作者的心境,才能更明白他為什麼這樣遣字用詞。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再讀讀這首短小的七言絕句,看看能否從中找出最能表現詩人情感的一個詞來。生可能找到“獨憐”“自”,各談理由。

3.瞭解韋應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首詩,他有一直有着怎樣的想法,就能幫助我們理解他此時的心境。

(補充資料: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處於進仕退隱的矛盾之中。中唐時期政治腐敗,人民生活貧苦,他有志改良而無能為力,有意退隱而又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任其自然。)

你從詩中哪些地方讀出他這樣的情感?

(“無人”“舟自橫”“幽草”)

總結: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這一幅看似沒有主人公的山水畫,但詩人的靈魂卻無處不在,全詩沒有一處不寓有作者的寄託。讓我們再好好的誦讀一番,做做詩人遠隔時空的知音吧!(感情誦讀)

五、回到整體,感受語言美:

再讀這首詩,能不能感悟到詩人語言的妙處?

(生自由發言。如:以聲襯靜,動靜結合,用字精煉,字字關情等等)

總結:這一首《滁州西澗》無論是澗邊幽草、深樹鸝鳴、還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雖字字作景語,實是字字為情語;雖字字不離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緊扣詩人之心境。確實值得我們反覆誦讀玩味。請大家起立,我們一起誦讀此詩。(師生同背誦)

六、當堂作業:默寫此詩。

滁州西澗教學設計5

一、導入

山水詩是中國古代詩歌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澗》就是山水詩中的名篇,也是韋應物七言詩中少有的佳作。

二、文學常識:

1.山水詩:山水詩,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產生於魏晉時期,興盛於唐朝。詩人通過描寫山水,表達思想情感,寄託政治理想,闡發人生哲理。

2.韋應物:唐代詩人,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中盛唐之交一位傑出的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少年時以三衞郎事玄宗,歷任洛陽丞、高陵宰、鄠縣令、櫟陽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蘇州刺史等地方官,故稱韋江州或韋蘇州。

他的詩歌較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具有較濃厚的生活氣息。風格瀟灑自然,淳厚朴實,清遠簡淨又有生機活潑,在唐代詩人中,卓然自成名家。白居易説他的五言詩“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蘇東坡有一首詩甚至説:“樂天(白居易)長短三千首,卻遜韋郎五字詩。”因此,韋應物在文學史上具有相當的地位。

三、朗讀詩歌

1.聽範讀,仿讀。

2.指讀,指導朗讀。(從節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來評價)

3.全班齊讀。

四、翻譯詩歌

1.結合註釋,翻譯詩句。

2.交流難點,翻譯全詩。

參考:

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叢林深處,不時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的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

五、詩歌賞析

1.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

2.作者在詩的前兩句中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幽草,黃鸝,深樹

3.這些景物的描寫角度有什麼不同?

明確:

幽草,深樹——視覺

黃鸝——聽覺

4.作者從不同角度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更生動,更立體。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5.最能體現作者情感傾向的是哪個字?

明確:獨。

6.“獨”意為獨自。表現了作者怎樣怎樣的心緒?

明確:無人相伴,獨自徘徊於西澗,表現了作者孤獨彷徨的心緒。

7.詩的後兩句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春潮,雨,野渡,舟

8.最後這句詩描繪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

明確:以“野”“無人”,體現出了一片荒涼之意。一個“自”字描繪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橫斜的情景,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清幽靜寂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恬淡自適的意趣。

六、作業

背誦並默寫兩首詩。

板書設計:

滁州西澗

韋應物

幽草、深樹——視覺

黃鸝——聽覺

春潮,雨,野渡,舟——清幽靜寂、恬淡自適

滁州西澗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瞭解詩歌點染的寫法。

2、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並熟練地背誦。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體味意境。

2、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詩歌中寄予的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前面我們已經接觸過許多唐代大詩人的作品,他們都各具風格。比如: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鬱頓挫。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以“高雅閒淡”著稱的詩人韋應物的傳世佳作《滁州西澗》,一起來品味他的高雅閒淡!

二、師範讀《滁州西澗》請學生朗讀,再齊讀。

三、這是一首山水詩,那我們可以用欣賞山水國畫的方法來欣賞它。

國畫中有一種技法稱為:點染法,和我們文學中講的“文眼”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首詩歌中,每一句都有一個文眼。

1、比如説第一句詩,講的是?(草)那麼這個草是什麼樣的草呢?(幽草)這裏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來點染“草”。幽給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沉靜、安閒)那麼,這個“幽”字在這裏就賦予了“草”獨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獨憐(愛)這幽草。

2、那麼請同學們自己來找其餘三句詩中的文眼。(鳥鳴、潮急、舟橫)急。

3、分別對各個文眼進行分析。

鳥鳴——大家還知道哪些詩歌中出現了黃鸝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筆下的黃鸝活潑可愛,生機勃勃,表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懷。那麼韋應物筆下的黃鸝鳴叫也是這樣的含義嗎?

高高在上的深樹林中的黃鸝傳來清脆的鳴叫,作者對它是什麼態度呢?這就要從第一句詩中去尋找答案了,是什麼?(毫不在意,因為他“獨憐”幽草)至於他為什麼不在意呢我們呆會兒再來分析。接着來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這裏首先要提到一個自然現象,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時節,往往會出現多雨的天氣,稱之為桃花汛。這時候山澗裏河水暴漲,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麼這裏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還有別的含義嗎?作者來這裏享受清幽的環境,到晚上了,沒想到春雨不斷竟漲起了春潮。此時,作者應該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急於歸航)於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麼樣的呢?(舟自橫)為什麼會橫着呢?(水的力度很大)進一步突出了當時這春潮的急!

四、我們請一位同學來總結一下這首詩的內容,概括出來就是——春澗尋幽

五、進入詩歌的意境

請同學們根據前面的賞析圖景來想象一下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畫卷呢?請發言。

六、體會作者的情感

1、憐——喜愛,憐惜。開篇將幽草、黃鸝並提,用“獨憐”的字眼,很明顯地表露了詩人安貧守節,不高居媚時的胸襟。

2、舟自橫——這裏需要聯繫着作者的身世來理解它的深意了!

韋應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襲特權,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衞隊中的一員,過着驕奢腐化的生活。經歷了安史之亂後,他深受震撼,發奮讀書,27歲中進士,走上了仕途。做過滁州、江州、蘇州等地的刺史。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也十分關心民生疾苦,但他無能為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了他的心情。

詩中的“舟自橫”藴含着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以及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

七、請同學們評論此詩,談談自己的收穫。

八、背誦詩歌

標籤: 西澗 滁州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emmn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