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綠教學設計

綠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綠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綠教學設計

綠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⒈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評,體會詩中的勞動場面;

⒊能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教學過程

一、語言導入,引入春天畫面

⒈同學們,在寒假裏老師讀了董宏猷的《十四歲的森林》。請大家看這本書末尾的一個片斷,然後猜一猜:這是一本寫什麼的小説?(指名讀一讀,然後指名回答。)

出示片斷:

在黑風嶺莽莽的大森林裏,在黑龍潭清澈的潭水邊,生長着一株三根大樹枝並排向上生長的中國鴿子(鴿子樹)。每當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像絢麗的火焰一樣燃遍了黑風嶺時,無數只潔白的鴿子便在大樹上迎風展翅欲飛。他們是森林的孩子。他們是森林的主人。他們與古老的森林新生的森林一道,裝扮着誰也阻擋不了的春天。

⒉春天的腳步已漸漸走向我們,——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朱自清)讓我們“走遍青山碧嶺,”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⒊板書課題: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二、初讀課文,走進勞動現場

⒈出示生字新詞,掃除閲讀障礙。

荒山野嶺 山巖裸露 荒山寂寞 烈日煎熬 青山碧嶺

枝繁葉茂 湧起林濤 抖動彩翼 搭窩築巢 碧波盪漾

指名朗讀,疏通字詞。

⒉分小節進行朗讀,想一想每一小節寫的是什麼?(討論交流。)

⒊我們先來看看詩人在詩中是怎樣來描述同學們勞動的熱烈場面的?讀詩句,畫出你認為感受深的詞句,並批註。

“杴鎬叮叮噹噹”“奏響”“歌謠”“嘩嘩”“滋潤”等詞語中體會植樹勞動的熱烈場面和同學們的歡欣喜悦。

三、披文入情,理清脈絡。

⒈同學們剛才已經充分地朗讀了課文。我們知道,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反覆是現代詩歌的一種常見的手法,找一找,詩中哪些句子出現了兩次?學生找,教師指名回答。(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向荒山野嶺進軍/走遍青山碧嶺,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⒉它們是這首詩的開頭和結尾,讀一讀,你有什麼發現?(指導朗讀)

⒊“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你彷彿看到是誰歡笑着迎着春風走來?寫出了什麼?(引導學生想象向荒山野嶺進軍的畫面,感受大家植樹造林的豪情。)你們在什麼時候會“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踏”“撒”寫出了什麼?(討論、交流。)

⒋指導朗讀第一節和第八節,注意前後感情的變化。

⒌齊讀全詩。

四、總結拓展,佈置作業

⒈“‘詩’讀百遍,其義自見。”從“荒山野嶺”到“青山碧嶺”,這僅僅是文字上的不同嗎?讀一讀,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⒉完成《習字冊》,熟讀全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⒈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體會詩人綠化祖國、美化自然的豪情

⒉通過多角度的朗讀,引領學生展開想象,體會詩的意藴,伴隨着對詩句的感悟,讀出對和諧自然環境的嚮往。

⒊能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美化環境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對比閲讀

⒈上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的第一節和第八節,你認為感情上有變化嗎?又怎樣的變化?(指名説一説。)

⒉這樣的前後變化,在詩中,你能找出哪些詞語?自己讀一讀,然後做一做標記。

(指名回答,讀一讀。)

二、品讀詩句,感悟鉅變

⒈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啊。“我們走到哪裏,哪裏便披上綠袍。”這裏的一個“走”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往日的“荒山野嶺”是怎樣的一幅容顏?詩人運用了什麼手法?指名讀“千年裸露的山巖”“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等,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⒉今天的“青山碧嶺”又是怎樣的呢?你最喜歡哪一節?自讀批註,然後小組交流。

⑴我最喜歡第3小節,詩人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荒山換新顏的美好景象。(對比:綠衣——綠袍)詩人通過“披上綠袍”“枝繁葉茂”“湧”“陣陣林濤”寫出了植樹造林的深遠意義。

⑵我最喜歡第第5、6小節。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小動物們無憂無慮的幸福的生活場景。從“抖動”“快活” “再也不怕”“開心”等詞語中體會植樹造林讓小動物們呼朋引伴快樂生活的情景。(討論: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你會和這些小動物們説些什麼?)

⑶山上是這樣的美好,山下也是詩情畫意,無限憧憬——“盪漾的碧波輕撫着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們把豐收的果園擁抱”。

三、適度拓展,深悟詩情

⒈詩的語言是凝練的,要想走進詩中,我們還得學會想象,想象詩外畫,詩外音,詩外情。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這春光燦爛的時候出行,驀然發現——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一句運用了什麼手法?(討論,指名回答)這會使你想起什麼?(春光就是一位丹青妙手。)

⒉春光怎麼會染綠我們雙腳呢?(植樹造林美化了自然,改變了生態環境,綠色無疆。)“染綠”能使你想到哪一首古詩?(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想起了哪首歌?(《春天的故事》 “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⒊教師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春天在哪裏?春天原來就在我們的手中,在我們的腳下。心動不如行動,看——“我們走到哪裏,哪裏便披上綠袍”。讓我們“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和着《春天在哪裏》的旋律,將這首詩填進去,一起來唱一唱吧。

四、總結全詩,抒發詩情

⒈“我們”因為什麼而快樂?

⒉春光特別喜歡“我們”,染綠了“我們”的雙腳,“我們”以自己的行動讓春光更加美麗!

板書設計: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荒山野嶺————對比—————青山碧嶺

渾濁 裸露 寂寞 煎熬 枝繁葉茂 湧起林濤 碧波盪漾

綠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知識:學習本課生字,“謠”、“裸”進行形近字比較,能正確書寫。隨班生讀詞語

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隨班生讀課文

能力: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意:能理解詩歌的大意,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詩歌的韻味。

對策:指導讀準字音,如“杴鎬”、“裸露”等詞語;指導讀通句子,注意停頓;讓學生邊讀邊想着畫面。

[教學準備]

輕音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質疑。

一、修改:出示春景圖:談話:每年春天,我們都要去春遊。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春遊時的情景?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於春天的文章。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3月12日是什麼日子嗎?(植樹節)

1、同學們,今年的大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大雪消融,萬物復甦,春天已向我們走來。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一首與春天有關的詩歌。

2、板書課題: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提醒學生注意寫準確“染綠”。

同學們,讀讀這個課題,説説你對這個課題的'理解。

3、這個題目很有意思,春光怎麼會染綠我們雙腳呢?學完詩歌,你就知道了。

二、初讀詩歌,流利通順。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修改:明確要求:藉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讀順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生自由練讀。

3、檢查初讀情況。

出示詞語隨班生讀詞語

歌謠 綠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枝繁葉茂

松鼠 咆哮 嘰嘰 撐起 杴鎬 青山碧嶺

指名讀,齊讀。

讓學生説説在書寫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1)指名讀第一小節。

注意節奏:踏/一路春風 撒/一路歡笑

(2)指名讀第二小節。

讀準音節:杴鎬 叮叮噹噹 歌謠

杴鎬:杴,剷土的工具;鎬,刨土的工具。都是植樹要用的工具。

注意節奏:奏響了/植樹歌謠 滋潤着/棵棵樹苗

(3)指名讀第三、四小節。

讀準音節:裸露 煎熬 寂寞 枝繁葉茂

注意讀好節奏。

(4)指名讀第五、六小節。隨班生讀課文

讀準字音:搭窩築巢 嘰嘰直叫 又蹦又跳

彩翼:翼:翅膀。彩色的翅膀。

老鵰:又叫鷲,是一種很兇猛的鳥,羽毛褐色,上嘴鈎曲,眼大而深,鈎抓鋭利有力,飛行能力和視力都很強,捕食鳥獸。

(5)指名讀第七小節。

讀準字音:渾濁咆哮 輕撫 河畔

讀好長句:盪漾的碧波/輕撫着/河畔的小草。

(6)指名讀第八小節。

三、再讀詩歌,瞭解大意。

1、齊讀詩歌,注意讀準確,讀流利。

2、同學們,讀了這首詩歌有什麼感受?隨班生讀課文(輕快,充滿激情)

3、自己試着把這種輕快和激情朗讀出來,自由讀。

4、通過朗讀,你讀明白了些什麼?隨班生讀課文

引導學生基本理清詩歌的思路,搞清楚“我們”到哪裏植樹,怎樣植樹,植樹以後荒山野嶺的變化。

5、全文可分幾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寫“我們”踏着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部分(第2-7節):寫“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綠裝,使動物有家園,讓環境更美麗。

第三部分(第8節):寫“我們”有綠化機國的決心和豪情。

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首尾呼應,“荒山野嶺”與“青山碧嶺”相對比。

6、配樂齊讀課文。

解題

春光:春天的景色。

題目“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什麼意思?

四、拓展延伸

1、讓學生讀課文的第一小節和最後一小節。

2、讓學生去發現這兩小節的聯繫。

3、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談一談如何保護環境。

板書設計: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

進軍 荒山野嶺

植樹

走遍 青山碧嶺

綠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能説説什麼是“綠牆”,世界各地的“綠牆”各有什麼特色。

2、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處寫批註。

3、能為自己生活的城市設計“綠牆”。

教學重點、難點

1、 説出世界各地綠牆的特色。

2、 造成中外圍牆不同的歷史根源與文化根源。3、 批註

課前準備

師生準備有關綠牆的圖片,有條件的可以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塊:

瞭解綠牆

第二塊:

介紹綠牆

1、 情境導入語:

同學們,作為常州的.一員小公民,你能説説今年我們常州的城市建設方面的口號是什麼嗎?

答案——創建省級首批生態城市。

創建省級首批生態城市是許多圍牆都透綠了,這説明常州能跟上世界的流行風,推行綠牆。

2、組織學生閲讀課文,就 “什麼是‘綠牆’?世界各地的‘綠牆’各有什麼特色?”這兩個問題作批註。

組織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上台介紹自己帶來的有關綠牆的圖片

1、談談自己對常州當前的圍牆透綠問題的瞭解。

2、 閲讀課文,做批註

然後交流回答批註內容。

先在小組裏介紹,然後推舉代表上台介紹。

第三塊:

建設綠牆

1、 組織學生根據課文比較中外圍牆的不同,並分析造成其不同的原因。

2、播放常州城市建築錄像,要求學生為常州建設生態城市而設計有特色的綠牆。

綠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11個生字:倒、到、處、找、淺、淡、刮、擠、指、揮,認識立刀旁;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描寫到、刮、淺、淡。

2、朗讀課文,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背誦課文。瞭解作者所描繪的綠。

3、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重點和難點

1、識記本課11個生字。

2、能聯繫學生已有經驗,説説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做到聲音響亮,態度大方,表達清楚。

3、感受作者對綠色的讚美,對春天的謳歌。

教學準備

圖片、各種綠色的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配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手持春天圖)這是一幅由各種綠色繪製而成的圖畫,知道畫中畫的是什麼季節嗎它給你們帶來什麼感覺

2、師小結:我們剛從冰雪中走來,看到這生機勃勃的綠實在賞欣悦目。綠是春天的象徵,還是希望的象徵。詩人艾青就寫了一首詩《綠》,就讓我們跟着他一起走進春天綠意盎然的畫卷中吧!

3、板書課題:6、綠

4、全班齊讀課題。

説明: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而本文內容抽象,較難理解。通過讓學生欣賞綠意盎然的春之圖,幫助他們理解綠就是春天的象徵,從而迅速拉近他們與課文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2、指名分小節讀課文。

教學生字倒、到、按,注意讀音。

3、學習其餘生字:刮、找、擠、指、揮、淡、淺、處

(1)在小組中自學生字:在組長的帶領下先讀準這些生字的字音,再説説你能用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

(2)抽讀生字字音。

(3)出示生字刮、找、擠、指、揮。

這些生字都是表示動作的詞,我們一起來做我説你做遊戲。

(4)出示淡、淺

①通過觀察,你發現這兩個字有什麼相似之處

②書空淺的右半部分。

③説説它們的的反義詞(淡濃淺深)

(5)出示處

①它和我們學過的哪個字很相似(外)

②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如外伸長手臂處處處。

三、誦讀課文,感悟體會

1、聽着錄音(最好配有音樂)輕聲朗讀全文,邊讀邊思:春姑娘用巧手為我們調出了哪些綠色

2、板:黑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同時貼出色卡)

3、感受綠的多:是不是隻有這些綠你還知道有哪些綠(瞭解省略號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節:難怪作者説(出示第一段),自己輕聲讀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5、感受綠的美:這各種各樣的綠,卻綠得發亮,綠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麼意思嗎

6、齊讀第一、二小節。

7、這麼多的綠集中在一起,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讀讀課文三、四、五小節。

(1)輕聲地、自由讀三、四、五小節。

(2)你覺得哪小節寫得最有趣,挑選你最喜歡一節再仔細讀讀。

隨機:第三小節:

(1)出示文中插圖和説話練習。

説一説:

風中的是綠色。

雨中的是綠色。

陽光下的也是綠色。

(學生看圖,挑選其中一個交流)

(2)指名讀,全班讀。

第四節:

(1)出示文中插圖,幫助學生理解。

(2)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第五節:

(1)出示説話練習。

説一説:

一陣風吹來,小草,柳條,樹枝,。

(2)指讀,師範讀,全班讀。

8、全文朗讀。

四、拓展運用,指導寫字

1、拓展運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綠色,你見過所有的綠集中起來的情景嗎

2、學生交流,句式訓練

春天到了,校園裏。

公園裏。

田野裏。

3、試背課文。

4、指導寫字。

(1)做寫字準備(手指操、寫字歌)

(2)觀到、刮、淺、淡4個字。

(3)注意共同點:左右結構:到、刮左寬右窄,淺、淡左窄右寬。

(4)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綠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要細心觀察周圍事物。

2、學會本課生字,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讀中感悟作者對春天的嚮往、熱愛之情,並懂得要細心觀察周圍事物。

教學難點:理解冬天已經過去,我的夢已被染綠

教學設想:在學生充分閲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説説課文的內容,講講課文要抒發的情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感悟語言的能力,多讀,熟讀成誦。本課採用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然後在一起討論語句的'基礎上明白課文的深刻內涵的方法。教學中可請學生講述一個印象深刻的事例。

教學準備:掛圖,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題,尋找春天。

同學們,藍藍的天,嫩嫩的草,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就是春天,春天是什麼樣的呢?就讓我們一同去欣賞和感受春天吧。春天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關春天的課文。自讀課文,哪些語句是描寫春天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2、教師範讀課文。

3、學生認讀生字卡片

夢想殘雪融化囑咐毛茸茸

咱們散步嫩草吐綠染綠

4、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那麼課文裏的我又是怎麼想的呢?

三、品讀詩句,體會心情,發現春天。

1、找出描寫春天的詩句,細細品讀。

為什麼説小草已經吐綠,不説小草已經發芽?小草可愛嗎,你從哪看出來的?教師指導朗讀:當我發現嫩草已經吐綠這個祕密時喜悦、自豪的心情,並嘗試將這種心情用朗讀的方法表達出來。

2、擴展延伸:連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春天已經悄悄地來了我為什麼卻能發現?

3、田野裏還有哪些小祕密?

我的小祕密是什麼,你知道嗎?

4、為什麼説我的夢被染綠?

師引導學生要善於觀察,作個有心人。

5、仿照詩歌的模式寫一首詩歌。

三、精讀最後一句,引導感悟春天

自讀最後一句,獨立思考這句話的寓意。我被染綠的夢裏有什麼?可以把它畫下來,也可以寫一首小詩告訴我們。

第二課時

一、回顧詩歌:談各自的所得。

二、學習生字

1、認讀要求會認的字

2、學習要求會寫的生字。(提醒學生細心觀察易錯生字的筆順、筆畫。)

重點指導:

夢:下面是,注意不要多寫一橫。

殘:右邊的筆順是:

囑:第13筆是豎,不是豎提。

散:左下是月字底,不要寫成日

3、給生字擴詞,造句。

4、摘抄詩中好詞、好句。

三、回味有關春的佳作。(詩、散文、故事均可)

四、作業:

摘抄關於春天的好詞好句,大家交流

綠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深入體驗西湖的“綠”。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多層次地深入體驗西湖的“綠”。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指導感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西湖的綠》。誰能説一説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遊覽西湖的。(靈隱、蘇堤、花港)好!這節課就讓我們尋着作者的足跡再次走進這美麗的人間天堂,一同飽覽西湖的綠色之美。

二、自主探究: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請同學們仔細閲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來體現靈隱的綠的,畫出相關的句子,然後説説你感受到了什麼,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能抓住重點詞語來感悟就更精彩了。

彙報:

1、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語速慢,看都看不過來)

滿眼都是綠色,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綠的。)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撲眼而來)

2、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着的雨絲兒也是綠的。(輕輕地、柔柔地、落到臉上涼絲絲的)

“古木參天”:古老的樹木枝繁葉茂異常高大。

“蒼翠欲滴”樹木長得茁壯,枝葉深青碧綠,水靈靈的都要滴落下來似的。

在古老樹木的映襯下,就連空中飄落的雨絲兒都是綠的,)

是呀!樹木長得那樣茂盛,那樣高大挺拔,直插雲霄。你能讀一讀嗎?

3、飛來峯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層層疊疊説明飛來峯上樹很多,很茂密,有深的,鬱鬱葱葱,也有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呈現出淺綠色。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裏的綠,那就是-------多彩。板書:多彩

(由於樹木種類繁多,由於陽光的照射,所以飛來峯上的綠的可真是有層次,不單調,那深淺不一的顏色可真美呀!誰來讀一讀把這種美展現出來。

4、峯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石頭縫裏。(佈滿、直綠要重一些)

(青苔都長到石頭的縫裏了,可見處處都是綠的,可能掀開石頭你會看見石頭縫下面也長滿了青苔)

你把這句讀讀,讓大家體會一下這種隨處可見的綠。

5、亭旁溪水淙淙,説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讀出變化)▼碧澄澄的,寫出了溪水綠得清澈透明的感覺

作者在描寫溪水時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把什麼比喻成什麼?

生:比喻。把水花比喻成飛滾的珠玉。

樹木是綠的,小徑是綠的,在“綠”的映襯下,連溪水也是碧澄澄的,這真是綠滿西湖。作者每走一步,綠色都在變化着。所以作者坐在冷泉亭上的感受是——心曠神怡。

“心曠神怡”是什麼樣的感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6、那麼誰能通過朗讀來體會作者的這種感受,讓同學們也心曠神怡。其他同學閉上眼睛看看能否看到作者所描繪的景物。

看到了嗎?其實我們不是在看,而是在——想象

對!太重要了!我們讀書時一定要一邊讀一邊想象,想象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這樣就讀懂了。

現在同學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第一自然段的?

首先認真讀一讀課文

然後想一想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來表現景點的綠的

畫出相關的句子

和同桌説一説你的感受

你們已經能總結學習方法了,老師相信你們也能運用這種方法自學。(3分鐘)

過渡語:靈隱綠意濃濃,撲眼而來,直往你的眼睛裏鑽呢!同學們,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呢!那麼漫步蘇堤,作者又感受到了怎樣的綠呢?誰來彙報一下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走着走着,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

(“莽莽蒼蒼”是什麼樣的感覺?深綠色的草木茂盛的樣子。)

為什麼説十分古怪呢?(因為樹幹應該是深褐色的,而文中説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

2、走近一看,原來是樹身上佈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油油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

綠茸茸:形容碧綠而稠密。就像小動物身上的毛又細又密,那樣可愛。

當作者發現是樹上長滿了青苔時,她的心情怎樣?(驚喜)讀一讀

3、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雲霞,有的整片看來,佈局宛然一幅青綠山水。

“宛然” 一詞換一個詞是 —— 彷彿,好像。

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比喻、排比)

比喻:(作者把青苔的形狀作了比喻,有的-------排比:這説明青苔的形很多,

這些形狀不一的青苔,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嗎?(形狀各異、千姿百態、千奇百怪、多姿)板書:多姿

4、這麼美的綠苔給作者的印象是?(堅忍不拔:意志堅強,不可動搖。)

5、作者在寫蘇堤的綠時,主要寫了什麼?(青苔。)

6、作者在寫青苔時是按着怎樣的順序來寫的?(由遠及近。)

總結寫法:同學們,我們以後習作時描寫景物可以由遠及近地寫,這樣更有順序。此外,在這一段中,作者對蘇堤的綠的描寫是詳細的叫——詳寫,作者略寫了那幾處勝景呢?

填空:(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閒。)

蘇堤的綠,綠得多姿,綠得堅忍不拔,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過渡:靈隱的綠和蘇堤的綠各有千秋,在花港觀魚作者又看到了怎樣的一種綠?誰能來繼續彙報

(三)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1、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玉立與水上,或宛轉靠在水面,直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在這裏形容荷葉形體挺拔。)這句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荷葉的美。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除了你看到的畫面,你還能想到哪些畫面?

(微風一吹,滿池的荷葉都在舞蹈,還有蜻蜓落在上面呢!)

評價: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想得可真美,這讓我想起了宋朝詩人楊萬里寫的一首古詩:(《小池》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誰想讀,讀出這種蓬勃的生機。

2、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的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着腳告訴你,春天來了。

(柳枝那樣可愛,幼稚,向人們報春,這句也是擬人的手法)

2、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在加上葉面上的水珠滴溜溜滾着,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1):與初春的柳枝相比,作者更愛這初夏的荷葉,因為在作者的眼裏,這荷葉怎樣?(成熟,穩重一些)

(“裙袂飛揚”:裙襬被風吹起的樣子。“翩然”形容動作很輕快。)

(2)“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一般都是用來形容人的,在這裏卻用來形容荷葉,這又是擬人的手法,這説明荷葉在作者的眼裏怎樣?(充滿活力,表現出茁壯的生命力)

看!那滿池的新荷在微風的吹拂下已經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她在抒發着自己內心的情感,所以説花港的綠是綠得——多情(充滿活力,生機勃勃)板書:多情

3、:你能把這種活力讀出來嗎?

讀到這,文章就要結束了,但作者卻意猶未盡,甚至在歸來的路上仍舊在回味西湖的“綠”,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最後一段,體會作者那意猶未盡的感覺。

三、總結全文

同學們,從靈隱到蘇堤再到花港,作者帶領我們一路欣賞了這些景物,感受到靈隱綠得多彩、蘇堤綠得多姿、花港綠得多情,我們也體會到了作者對西湖的——喜愛與讚美之情。西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美的象徵,多少人説過寫過。作者選取的許多作家詩人反覆用過的題材,但在她的筆下,依然那樣新鮮動人,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作者選取一個獨到的角度,又以自己細膩的筆觸盡力渲染。所以我們學習本文就是要學習作者選取獨到角度,寫出景物獨特美的做法。

四、拓展延伸師總結:西湖的美是多面的,不同人去遊覽西湖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課下請同學們蒐集有關描寫西湖的詩文讀一讀,我想你的收益會更多。

板書設計:

靈隱 :樹木 小徑 溪水綠得多彩

西湖的綠 蘇堤 :青苔 綠得多姿喜愛 讚美

花港 :新荷 綠得多情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遊記,節選自《西湖漫筆》。作者選取一個自己獨特的視角,又以自己細膩的筆觸,讓我們領略了西湖的“綠”。文中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使讀者通過“綠”領略到西湖的美麗,從而激發起對祖國壯美河山喜愛之情。

一、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教學

在導課時,課件展示西湖的美景圖片,引出課題——《西湖的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品味語言彙報時,相機出示各景點的圖片,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身臨其境的目的。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感悟語言之美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擁有學習的自主權。我們要把自主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地努力去探索,去感悟。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景點,細讀品味,找出認為美的句子並説説美在哪裏?只有細心去欣賞、體會,才能説出美在何處。

三、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讀中悟情

這是一篇語言精美的散文,應該在學生感悟景物特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培養語感。學生選擇景點並體驗那兒的“綠”的特點,再通過朗讀表現這種“綠’。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感悟、積累,讓他們讀得明白,讀得清楚,讀得帶勁,讀得入情。從而,把文章讀美了。

綠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感受梅雨潭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情感。

2、品味、積累運用精妙的詞、句。

教學重點:反覆讀,在讀中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這是(朱自清)的散文《春》裏的句子,大家都知道朱自清先生是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他還是一位出色的“導遊”,不過與一般的導遊不同,他是用生花妙筆引領我們去完成一次秋遊。今天就跟隨他開始我們的“秋遊之旅”—走進梅雨潭的《綠》。

二、出示目標。

學習這一課,我們要達到怎樣的目標呢?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屏幕顯示)

1、熟讀課文,感受梅雨潭的綠的特點,體會作者情感。

2、品味、積累運用精妙的詞、句。

三、初讀課文,思路梳理

生默讀課文。標識生字難詞,結合註釋學會,沒有的隨時詢問;注意開頭結尾的句子、表明作者行蹤的詞句、過渡句

學生完成後,師結合學生疑問補充、明確:稜角,塵滓等。

1、找文眼。這是一篇散文,作為散文,往往有能揭示主旨、昇華意境、涵蓋內容的關鍵性詞句,我們叫它文眼。文眼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你覺得哪句話是本文的文眼?生答。(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是:⑴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⑵那醉人的綠啊。)師引導明確。

2、理思路。過渡,作者直接寫梅雨潭的綠了嗎?請大家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路追尋。先“走到山邊”,寫__;接着到__,描寫__;然後才到了__,着力描寫梅雨潭的綠。

四、再讀課文,賞景悟情。

過渡:那麼,就讓我們再次朗讀第三段,來感受另作者驚詫的綠。(指導:朗讀總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一自然段由敍述,有描寫,還有直抒胸臆,但敍述、描寫中也融入了作者濃烈的感情,朗讀時要滿懷深情,充滿激情。)

深情朗讀後,你感覺哪些句子最能體現綠的美好,哪些句子最能表達作者對綠的熱愛?生思考後指名回答。(答案預設:⑴那醉人的綠啊,彷彿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着,滿是奇異的綠呀。用比喻寫出了綠的醉人和奇異。⑵她鬆鬆地皺纈着------但你卻看不透她!寫綠的綠波盪漾、鮮潤、純淨⑶我曾見過------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寫梅雨潭的綠增之一分則太濃,減之一分則太淡,著光則太明,去色則太暗,恰到好處。⑷我若能裁你以為帶,-----她必能明眸善睞了。①我捨不得你;我怎會捨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撫摸着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②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怎麼比擬得出呢?對於第一類句子,請該生朗讀,同學邊聽邊想象;對於第二類句子,請該生讀出作者熱愛讚歎的感情。)

梅雨潭的景觀很多,作者為什麼最愛梅雨潭的.綠呢?(引導:綠色的象徵意義:生命)綠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見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師小結:這篇短小的遊記散文,通過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

五、品讀課文,含英咀華

《綠》是一篇貯滿詩意的美文。尤其在語言的運用方面特別值得我們去欣賞、品味。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你最喜歡的地方,並細細品味,然後用“我認為__寫得好,好在__”來賞析。小組內(或同桌)交流後,班內展示。(賞析指導:可從精妙的用詞如“鑲”字;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描寫抒情的句子等)指名回答後評價激勵。

六、回顧全文,反思總結

課上到這裏,相信同學們已和作者有了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禁不住也驚詫於梅雨潭的綠是如此的美好了,大自然是多麼可愛。但同時隨着閲讀的深入,可能又發現了新的疑惑,課後希望同學們帶着這些疑惑繼續閲讀本文,進一步走進大師,走進美不勝收的大自然。

七、作業:背誦第三段。

綠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俗語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稱國內之最。(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美麗的杭州西湖。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領略西湖的美。

二、教師範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畫出自己不會讀、不理解的字詞。

三、自學課文

1、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四、小組交流

(重點討論第2題。作者抓住了西湖“綠”的特點,作了具體的描繪:

一是雨中去訪靈隱,看到的西湖的“綠”;

二是漫步蘇堤,看到的西湖的“綠”;

三是在花港觀魚,看到的西湖的“綠”。

每一次看到“綠”,給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樣。雨中去訪靈隱,作者抓住了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峯下蜿蜒的小徑:“佈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裏。”此外還有溪水:“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漫步蘇堤,作者抓住了樹木身上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忍不拔。在花港觀魚,作者抓住了滿池的新荷。與初春的楊柳嫩枝的新綠相比,“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

五、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指名讀。

2、自由朗讀課文,感受西湖“綠”的美。

六、聽課文朗讀錄音

1、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

2、找一找其他描寫西湖的文章或詩詞讀一讀,體會一下不同作者眼裏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綠教學設計9

教學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並能正確書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説説老奶奶是怎樣培育出純白色的金盞花的。

3、懂得從不放棄、堅持不懈、充滿信心就會成功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懂得只要具有堅定信念、永不放棄的精神,就會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主見這句話的意思,初步培養自主意識。

教學準備:

1、課文錄音。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認識本課生字,並能正確書寫。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題引入

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讀書效

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雙手有什麼作用呢?你們注意過我們的手指是什麼顏色的嗎?

板書課題:6綠手指

出示問題:綠手指指的是什麼?人們為什麼稱她為綠手指?

出示生字卡片,練讀。注意讀好翹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後鼻音。

指名分段朗讀,教師正音。

再讀課文,思考:你讀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

讀完課文,我們回憶一下,每一段講了什麼意思?現在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請小組代表發言。

請你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在小組內讀一讀,説説喜歡的原因。

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注意讀正確、流利。

你讀懂了什麼?

是呀,簡簡單單的三個字,説出了人們對園丁的稱讚,被人們稱為綠手指可真不簡單,那你們知道這位老奶奶為什麼被人們成為綠手指嗎?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課文。

學生自由發言.

讀課題,對課題質疑。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綠手指、稱讚、金盞花、伺弄、沮喪、滿懷信心、兑現、驗證。

讀生字。

分段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準。

學生針對課文進行自主學習、交流、互相質疑。

小組內互相交流,推代表準備發言。

反饋學習情況。各小組互相補充修改斷意。

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小組內進行評價。

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理解綠手指的含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6段。

2、學習課文、抓住課文重點詞語,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複習,導入新課

精讀課文,學習重點段落

總結全文

聽寫本課生字、詞語。

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討論老奶奶是怎樣培養出純白色的金盞花的.?老奶奶培育的結果怎樣?

聽取小組學習情況彙報。

小結:這為老奶奶精心伺弄金盞花,她挑選一株顏色稍微淡的,讓其自然枯萎,第二年把它的種子種下去,然後在挑選顏色淡的花的種子栽種,循環往復,經過了20年,終於開出了一朵純白色的金盞花來。

出示文中重點句就這樣,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復。老奶奶從不沮喪,從不懷疑,從不懷疑,滿懷信心地栽種着金盞花。

你想對老奶奶説些什麼

起初,家裏人對這件事情是什麼態度?家人為什麼那樣説?(引導學生從第二自然段中找出理由)

此時,你認為老奶奶的佳人會説什麼?

當老奶奶把這純白色的金盞花的種子寄給園藝所時,有發生了什麼事情?

此時,老奶奶又怎麼對他們説的?

你們説老奶奶能種出黑色的金盞花嗎?

你能説説黑色的金盞花是怎樣種出來的嗎?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或收穫?

小結:是呀,不論我們做什麼事情,只要認定目標、持之以恆,再困難的事情都會辦成,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聽寫。

回顧課文主題。

朗讀課文。

組內討論學習,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見解。

反饋學習情況。

朗讀重點句就這樣,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復。老奶奶從不沮喪,從不懷疑,從不懷疑,滿懷信心地栽種着金盞花。

談感受。

有感而發,自由發言。

因為老奶奶根本不懂植物遺傳學,而且連植物學專家都做不到,所以老奶奶家裏人一致反對老奶奶做這件事。

獎金不能兑現,因為年代久遠。

只想問一問,你們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盞花?我也能種出來。。。。。。

自由發言。

聯繫實際談感受。

板書:

6、綠手指好園丁老奶奶認定目標、堅持不懈

綠教學設計10

一、導入

同學們,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比如紅色,代表着熱情;藍色,代表憂鬱;紫色,代表高貴;白色,代表純潔……如果要我們用一種顏色來代表生命,你們會選擇什麼顏色?

綠色。

是呀,綠色充滿着生機與活力,現在卻有人要將它囚禁起來,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陸蠡的《囚綠記》,去體味他對綠那份獨特的情感吧。

二、解題

“囚”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人居斗室為“囚”,在我們的理解裏,“囚”的對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對象是常春藤的綠枝條。這裏的“囚綠”是把綠擬人化了。

三、讀“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在囚綠前後還寫了哪些內容?請在文中圈畫出關鍵詞句,用與“囚綠”形式相同的短語概括。

愛綠(贊綠、賞綠)—囚綠—釋綠(放綠)—思綠(念綠、戀綠)

這就構成了本文的感情線索

四、讀“綠”——品讀悟情,感受綠之形象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思考:

1.文中哪些飽含作者情感的'語句最能打動你,讀一讀,並説説你的感悟。

要求:用“~~~~”將最能打動你的句子劃出,作好批註,並嘗試有感情的朗讀。

2.作者筆下的綠有怎樣的特點呢?

在交流中明確概括綠特點的詞語:蓬勃、向陽、固執。

3.大家從作者摯愛的綠身上看到了怎樣的精神品質?

明確:生命、希望

追求光明、自由

不屈的抗爭精神

五、讀“人”

1.品析悟旨,探究寫作意圖

朗讀課文章最後一段,引發思考: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麼?僅僅是表達一種喜愛和懷念之情?

出示資料,加深理解。

資料一: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烽煙四逼中的北平時值日寇入侵,作者是富有正義感的青年作家,國難當頭,不能不憤怒憂慮煩惱,不能不生出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在“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的時候”,他懷念起一年前暫住北京時,窗外的一樹常春藤。於是寫下了《囚綠記》。

資料二: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作者陸蠡就是自告奮勇留在上海,在日本侵略勢力的四面包圍中堅持抗日文學活動。1942年4月13日他被日本兵抓捕,獄中他寧死不屈,被刑審數月,慘遭殺害,僅34歲。

明確:作者懷念綠,希望有一天能重見常春藤,其實是在祈祝淪亡的北平早日獲得解放。這時的“綠”已經成為“嚮往光明、自由、堅強不屈的中國人民”的象徵。作者由綠及人,以此表達自己的心聲。

2.深情對話,抒寫自我心聲

“我望着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

在“愛綠→囚綠→釋綠→念綠”這幾個部分中任選一部分,設計一組作者與常春藤的對話(或內心獨白)。

要求:

1.對話要符合作者在每個時段的心情。

2.能體現綠的象徵意義。

3.語言要求生動形象。

六、拓展運用

抗戰的歷史早已遠去,但綠的精神品質卻代代相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向“綠”一樣的人嗎?

出示投影:用心靈演唱生命的歌曲——楊光

用腳趾演奏生命的樂章——劉偉

請結合文章談談這兩人的事蹟對你有何啟示?

希望同學們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學做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常春藤,珍惜生命,綻放生命的光彩!

王朝一

綠教學設計11

一、導入

直接導入,教師書寫課題作者,強調“蠡”的書寫,簡單介紹一下作者。

二、同學們預習過課文了,你覺得文章以“囚綠記”為題,好不好?為什麼?

事先佈置預習,瞭解學生的回答,進行預設:

①分析回答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文章內容,儘量選擇文中的詞語來概括。(活動一)

文章的中心事件就是“囚綠”。

囚綠的原因:(1——7)擇綠而居 與綠對語 細心賞綠

囚綠的經過:(8——10)牽綠入户 幽囚“綠友”

囚綠的結果:(11——14)固執囚綠 開釋綠囚 懷念綠友

小結:全篇圍繞“囚綠”來組織材料,展開敍述。

②結合內容概括的短語,簡要複述課文內容,注意過程轉換處的過渡。(活動二)

三、以作者的行為表現為中心,我們選擇了“囚綠”作為題目,如果要以作者的`情感為中心來確定題目,你覺得可以改成什麼題目呢?為什麼?——“愛綠記”

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作者的“愛綠”?

行為舉止:擇綠而居 與綠對語 細心賞綠 ——喜愛,留戀

牽綠入户 幽囚“綠友” ——喜愛,不快,惱怒

開釋綠囚 懷念綠友——祝福,懷念

通過寫人物的行動來表現情感。這裏可以理一下情感的變化。突出變與不變。

重點分析囚綠的行為:

追問:“我”的種種行為表現和情感都是源於對綠的愛,最讓人不解的是哪種行為表現?你怎樣理解這種行為?(作者將其稱之為魔念)

“我”是如何囚禁常春藤的?學生齊讀第8段。

修改比較:(活動三)

原文: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來……

改文: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屋子裏來,教它伸長到書案上,讓綠色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裝飾這簡陋的房間和抑鬱的心情,借綠色來比喻葱蘢的愛、幸福和猗鬱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隻小鳥,要它作無聲的歌唱。

教學方法:採用增刪替換比較的方式品讀

【這些行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是一種自私、是一種控制。但這種自私、控制的行為實際上是因為“我”對綠愛之深、愛之切,以致這種愛轉變為一種佔有慾。】

直抒胸臆:

綠色是多麼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着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開始瞭解渡越沙漠者……綠是自然的顏色。

這些語句重點是朗讀,體會排比、比喻等修辭的作用。“我開始瞭解……”一句可以設計仿句練習。(活動四)

插敍往事:簡單瞭解,明確插敍的作用即可。

細緻描繪:選擇幾處描寫常春藤的語句,重點品讀,體會用描寫來表達情感。

小結:全文通過……,描寫了作者的情感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

四、你覺得“囚綠記”和“愛綠記”這兩個標題,哪個更好?為什麼?

1、“囚綠”的行為表現了“我”對綠愛之深。

2、“囚綠”還能表現出綠在被囚環境下那種堅貞不屈、不屈服於黑暗、追求光明的自由意志。

五、課文5——7段寫到了“我”與綠對語,那麼當“我”幽囚了綠色後,如果“綠”可以説話,我們之間會展開怎樣的對話?(要求:根據9、10段的內容;對話要能體現被囚之“綠”的品質和追求)(活動五)

六、作者寫這樣一株常春藤,敍述自己囚綠的經過,有什麼用意呢?

1、常春藤的象徵意義(託物言志)

2、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借物抒情)

3、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小見大)

4、尋找文本中透露的信息,補充相關材料,瞭解寫作背景,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志趣和追求,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七、課堂總結。

八、佈置作業。

綠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朗讀以悟情、品析以釋旨、續寫以練筆

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從而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綠”的象徵意義,獲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教學設想:

從形式到內容逐漸突破,由品味體現作者感情的關鍵語句入手,通過看課題來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梳理結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綠的象徵意義,提高賞析感悟能力。

教學方法:

整體感知、讀寫賞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綠色是最具生命力的顏色,一提到綠色我們就會聯想到生命、生機和希望,當一抹綠色出現在沙漠中的時候,我們彷彿看到了生命的希望,當一葉綠芽突破阻礙綻放綠意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頑強。綠色就是這樣,不僅在視覺上給我們以美感,而且在心理上也讓人覺得愉悦,使人看到希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綠的散文《囚綠記》,作者陸蠡。

二、檢查預習

piēhézhéxǐyàsuōyīxùn

瞥見涸轍移徙揠苗助長婆娑猗鬱蕈菌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讀這篇散文,我們先從題目入手,課題“囚綠記”你是怎麼理解的?“囚綠”是怎麼回事?“綠”在文中指什麼植物的綠?生説教師投影明確。

再看題目你還有什麼問題嗎?(提出問題比回答問題更有價值)生提出:作者為什麼要“囚綠”?(在作者囚綠的過程中融入了作者對綠的情感變化,這也正是這篇散文的線索,下面讓我們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這篇文章,請同學們在括號內填寫恰當的動詞,理清文章的思路。)

①綠指什麼?(常春藤—爬山虎)

②作者為什麼要囚綠?(愛綠)

③他把綠“囚”牢了嗎?(他後來把綠釋放了)

④離開了綠,他對綠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他對綠充滿了思念)

板書:遇綠——愛綠――囚綠――釋綠――思綠(線索)

四、美讀課文,感受“綠”意

提問:作者因愛綠而囚綠,課文5-7段哪些語句寫出了他對綠友的愛之深?請你在文中圈點批註,並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五、精讀課文,品味“情”感

過渡語:是啊,綠色在作者筆下顯得如此寂寞而又温柔,猶如温潤的玉在胸中融化。如此美好的綠卻被“囚”禁住了,這株常春藤被囚之後有着怎樣的生長狀況?表現出它怎樣的特點?請同學們速讀9-13段。

(“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並且比在外面長得更快。”

“它的.尖端總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

“植物事物是多固執啊!”

“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永遠向着陽光生長”“永不屈服於黑暗”)

綠的特點:堅貞、執着、頑強不屈、追求光明與自由、永不屈服於黑暗

寫法上最大的特點:賦物以情將綠(常春藤)人格化

六、主旨探究、續寫練筆

1.同學們説得很好。陸蠡不惜筆墨描繪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有沒有更深層的寓意呢?請你找出文中能體現本文時代背景的語句,聯繫作者生平(課件展示),談談你的理解。(指讀13段)

明確:寫作時代背景——“盧溝橋事件發生了……”

“囚綠”既是作者個人境遇的隱喻,更是民族命運的象徵。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作者從綠“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那種頑強抗爭的性格,永向光明的執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頑強性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不僅抒發了自己對綠的熱愛,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精神,寄託了作家對民族未來的美好祝願。

這種寫作方法就是我們常説的託物言志。

[課件展示]:本文寫於抗日戰爭爆發一年之後。當時,北京淪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打敗日本侵略者,把他們趕出中國,爭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為每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共同的心聲。

2、課內練筆(課件展示):

陸蠡被日本憲兵逮捕後,日本人問他:“你愛不愛國?”他大聲回答:“愛國!”又問:“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國?”答曰:“絕對不能征服!”

……

假設陸蠡臨犧牲時,眼前又閃現出那一抹遠在舊都的綠色,他會想到什麼呢,他會對他的“綠友”説些什麼呢?

請以“驀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摯愛的綠友”作為開頭,寫一段話,100字左右。

綠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本課以詩歌的形式,描寫了兒童在田野間發現春天已經到來的種種景象,抒發了作者發現春天來了的喜悦之情,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引導學生正確、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並理解課題的含義。

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讀中感悟作者對春天的嚮往、熱愛之情,並懂得要細心觀察周圍事物。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意識,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並懂得要細心觀察周圍事物。

教學難點:

理解“冬天已經過去,我的.夢已被染綠”。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音樂談話,導入新課。

1、播放音樂《春天在哪裏》,你聽出這是什麼歌了嗎?

2、你從哪裏發現春天已經來了?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春天的詩歌。(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文中的生字詞。

2、分小節指名讀詩歌,檢測文中生字的認識情況。

3、指導學生學習多音字“散”,並口頭擴詞。

三、品讀詩句,體會心情。

1、學生自由讀課文,説説,你從那些語句知道詩歌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

2、指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朗讀,讀出“我”發現田野祕密的那種喜悦、自豪的語氣。

3、讀最後一句話,説説你是如何理解的?

四、激發想像,擴展延伸。

1、連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春天已經悄悄地來了“我”為什麼卻能發現?

2、仿編詩歌,仿照詩歌的模式寫一首詩歌。

五、佈置作業,鞏固新知。

1、背誦兒歌。

2、收集描寫春天的詞語、詩歌、短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詩歌,談談心得。

1、背誦兒歌。

2、學習了這首詩歌,你發現“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像他學習些什麼?

二、交流資料,豐富知識。

1、交流收集描寫春天的詞語、詩歌、短文。

2、談體會。

三、讀背古詩,延伸課堂。

出示古詩《村居》。

1、圖文結合,説説你是怎樣理解的?

2、讀一讀,背一背。

四、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1、組合作自學生字。(提醒學生細心觀察易錯生字的筆順、筆畫。)

2、出示“殘、融、囑、散”,討論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3、給生字擴詞,造句。

4、摘抄詩中好詞、好句。

五、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1、背誦收集描寫春天的詞語、詩歌、短文。

2、抄寫詞語3遍。

綠教學設計14

【設計意圖】

《耳朵上的綠星》這一內容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語言詼諧有趣,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拓展孩子的詞彙量;其二是現在的孩子由於受生活環境限制,缺乏與周圍人相處的經驗,普遍存在對周圍事物缺乏感情的行為,所以這一內容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情節。

2、感受故事中小松鼠善良,美好的角色形象。

3、懂得同伴間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做事要替別人着想。

【活動準備】故事課件、森裏背景圖一幅、螢火蟲圖片粘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趣,引出故事。

(師)小朋友好!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猜猜看,它會是誰呢?“身子真靈巧,穿件灰皮襖,尾巴當棉被,樹上睡大覺。”(松鼠)幼兒猜出後,出示小松鼠畫面。“嗨!大家好,我是小松鼠,今天晚上,森林裏要舉行一個音樂會,我要到台上表演唱歌,請小朋友快幫我想想,怎樣打扮才最漂亮呢?”引導幼兒自由討論各種打扮的方法。(引導幼兒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為小松鼠出主意,對積極發言與有創意的孩子進行鼓勵與肯定。)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松鼠是怎麼做的?

(二)結合課件,分段講述故事,邊講邊議,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從開始至……小松鼠沒有摘小草,走開了後提問:

(1)小松鼠來到花園裏想怎樣打扮自己?

(2)小松鼠想用小草編一頂帽子,它摘小草了嗎?小草是怎麼説的?

(3)請幼兒學一學小松鼠美滋滋的樣子。

2、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接着繼續播放故事至……一定也很美。

(1)小松鼠又看到一朵紅紅的玫瑰花,它想怎麼打扮自己?請幼兒一起做一做塗紅嘴脣的動作

(2)紅紅的玫瑰花真漂亮,你覺得小松鼠會摘嗎?為什麼?

(3)誰來説説玫瑰花會怎麼説?

3、在幼兒猜測的基礎上繼續播放故事至……又走開了。

(1)小草、玫瑰花是怎樣説的?

(2)小松鼠為什麼不摘花草,用小草和玫瑰花來打扮自己?

(3)“小松鼠懂得愛護小草、小花,小朋友喜不喜歡它呢?”

(4)小松鼠愛護花草,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一起給它送顆愛心好嗎?(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做動作邊利用課件畫面展示效果)小朋友喜歡小松鼠,許多小動物也非常喜歡它,看,誰又來了4、繼續播放故事至……悄悄地跟着小松鼠。

(1)這件事被誰看到了?誰知道螢火蟲有什麼本領?

(2)請幼兒站起來邊做相應動作邊學説故事對話。

(3)引導幼兒思考“螢火蟲會幫助小松鼠嗎?怎麼幫呢?”鼓勵幼兒對故事的結尾進行大膽地猜測。在幼兒自由講述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觀察,故事最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奇特的事情?

5、繼續播放故事至……故事結尾。

(1)小松鼠去參加音樂會了嗎?

(2)當小松鼠輕盈地跳上舞台時,為什麼所有的觀眾都驚呆了?

(3)小松鼠耳朵上的綠星是從哪兒來的呢?

(三)再次觀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小松鼠變漂亮了嗎?是誰幫助它的?

(2)同伴間互相幫助真開心呀!如果你是螢火蟲你會怎樣讓小松鼠變得更漂亮呢?(引導幼兒自由討論與想象)

(四)經驗拓展活動,進一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幼兒用螢火蟲貼紙自由為小松鼠打扮,並説説自己的創意,比如把螢火蟲變成了:項鍊、手錶、蝴蝶結等等最後把所有作品展示在森林背景圖上,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你是怎麼打扮小松鼠的?”

【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與同伴一起了解螢火蟲發光的祕密。

2、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愛的角色在表演區進行表演。

綠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把握作者的情感線索。

2、賞析綠枝條形象的語言描寫,探究綠的內涵。

3、理解“綠”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的讚美,對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的讚頌。

教學重點:

1、賞析綠枝條形象的語言描寫,探究綠的內涵。

2、理解“綠”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的讚美,對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的讚頌。

教學難點:

理解“綠”在本文中的象徵意義,學習並運用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寫一片段。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設計: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作家陸蠡。巴金曾這樣評價他,説他有“優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説話,“彷彿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讓我們一起拜讀他的這篇代表作,去觸摸他崇高的靈魂,並一起去享受一株常春藤帶給我們的感動。

二、整體感知

1、解題:觀察“囚”字,有什麼特點?它的含義是什麼?

提示:會意字。把人圍在一個封閉的四方院落裏,就是囚了。“囚”的對象往往是人,而本文囚禁的對象是常春藤的綠枝條,這裏的“囚綠”是把綠擬人化了。

2、簡介陸蠡。

陸蠡(1908—1942),現代散文家、翻譯家,抗日烈士。1931年畢業於上海國立勞動大學,後在上海文化出版社任編輯,業餘從事散文創作和翻譯。1942年因出版抗日書籍,被日本憲兵扣留,慘遭殺害,時年34歲。1983年,國家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出版過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綠記》等,譯著有《羅亭》《魯賓遜漂流記》。

3、寫作背景。

文中13段明確告訴我們“盧溝橋事件發生了”。本文寫於1938年,當時正是“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的時候”,國難當頭,陸蠡借懷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暫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發出了要掙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吶喊,抒發了自己熱愛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4、預習檢測

字音:陸蠡lǐ 涸轍hé 蕈菌xùn 猗鬱yī

瞥見piē 移徙xǐ 婆娑suō

成語: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急不暇擇:來不及選擇。

三、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圍繞綠,作者記敍了自己的哪些行為?作者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提示:尋綠(1—4段):喜悦 滿足

賞綠(5—7段):喜愛 留戀

囚綠(8—12段):無比的喜悦 愛憐

放綠(13段):尊敬 祝福

懷綠(14段):懷念 期盼

四、品讀課文,理解情感

1、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合作探究,討論解決。

(1)文章以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為線索,通過寫囚禁又釋放常春藤綠枝條的事情,來表達自己對綠的喜愛。這個綠,在文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找出描寫綠枝條自然形象的語言進行賞析、體會。

提示:囚綠前:伸須、攀緣、舒葉、觀賞纖細的`脈絡,嫩芽;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並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寫出生命力旺盛的狀態。

囚綠後:它的尖端總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寫出頑強不屈、嚮往光明與自由的特點。

顏色:失去青蒼的顏色—柔綠—嫩黃

形態:先前的“漿汁豐富”—細瘦—嬌弱,並把它比作病了的孩子

(2)這個綠枝條的自然屬性特徵是什麼?

提示:永遠向着陽光生長。

(3)綠枝條願意被囚嗎?一個“漸漸”寫出它顏色由深而淺,枝條由粗而細的過程,以死來表達對光明自由的嚮往的特點。它以死抗爭的行為中可以發現它具有怎樣的精神?

提示: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

(4)作者正是被這種精神所感動,決定釋放綠枝條。這裏的“綠”還被作者賦予了怎樣的象徵意義呢?

提示:聯繫本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象徵意義:一是象徵作者嚮往自由和光明的情懷;

二是象徵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三是象徵着一種精神上的激勵和召喚。

總結:陸蠡借讚揚綠枝條的精神,讚揚了中華民族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綠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必將到來。

五、拓展延伸

這篇課文用擬人的手法來寫景狀物,賦予景物“性格”“氣質”,取得了特殊的藝術效果。試着借鑑本文的寫法,調動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種景物,力求寫出景物的特徵。

提示:向日葵:向陽 仙人掌:耐旱 梅花:不畏嚴寒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nq62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