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高校教學設計

高校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校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校教學設計

高校教學設計1

有些旅行會讓你記憶深刻,有些朋友會讓你刻骨銘心,有些培訓讓你激動不已。今年暑假8月10到12日的三天培訓,就讓人有這種感受,老師把我們80個人分成了小組,然後按照“271”模式進行上課。我把做了第一組的組長,有幾點親身感言:

一、主動去爭取,就有可能成功。高校課堂都有導學案,導學案中要求選出組長,設計組名、組徽、組歌。我還沒有被選為組長的時候,我就在想,假如我是組長,我會給自己的組設計怎樣的組名、組徽、組歌呢?我就隨手畫了六顆心,組成一朵花作為組徽,取名“愛的教育”,組訓寫道:“有愛的教育是有蜂蜜的麪包;有愛的教育是有香味的花朵;有愛的教育是有激情的奉獻”,組歌“愛的奉獻”。到了學校,我把自己的創意拿出來,大家覺得行,於是就沒有選組長,直接叫我組長,我就這樣因為設計了組名、組徽、組歌,被默認為組長了。

二、提前去準備,目標更重要。老師在對學生的要求:最先上去展示的組有加分;上去展示要默寫;時間是3到5分鐘。這些都是對學生較高的要求,因此,一起説是笨鳥先飛,不如説是聰明的鳥兒先飛。提前奔着目標去是一種預習的智慧。

三、創新是靈魂,幽默也不錯。第一個展示了我們的組名、組徽、組歌之後,我們很有信心。但是,當別的組展示完之後,我們都感覺到人家的組歌更有創意,要麼自編歌詞表達對課改的信心,要麼自編曲子和歌詞表達對小組的自豪。尤其是某個組的組訓讓人難忘:“此時、此地、此身”,給人很深的印象和啟發。更將本課推向高潮的是一位歷史老師對點評者的點評。點評者説:“這道題閆曉華做的完美無缺,和標準答案一模一樣。我給滿分。”可這位歷史老師,嚴肅地説道:“改革從來沒有模式,照搬不會成功。中國的社會主義也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他的執着變成一種冷幽默,讓大家看到了靖中人的才華。同樣,我自己似乎也幽默了一把:我在介紹組徽的時候,説:“六顆心代表六位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同志,(大家笑了)兩片綠葉代表兩位瀟灑英俊的男同志(大家又笑了)。”沒想到加大的'與現實不符,竟能產生陣陣笑聲,在校生中,氣氛變得十分和諧。大家就可以更加坦然的展示了。高校課堂不僅有掌聲、爭辯聲、還要有笑聲。

四、小組長要聽從組員的正確意見。我們組雖然很積極,但是沒有取勝,原因很簡單,我在第二題展示的時候,由於時間緊,心裏急,本來書法不錯的,但寫的亂七八糟,這時候,組員劉芳小聲提醒了我,讓我注意書寫,可是我為了馬上完成任務沒有注意,結果在第二組點評環節,讓第二組批的是焦頭爛額。獲勝的信心大減。最終只有自己作為優秀個人得獎,而我們小組卻沒有獲獎。作為組長,我很內疚啊!

作為優秀個人我得了100元的紅包,要比自己掙一萬塊錢還高興。這是為什麼呢?我想這個大概就是高校課堂的魅力吧!

高校教學設計2

論文摘要:從“人一制度一執行機制”三個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的整體思路,根據整體思路對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進行了方案設計,同時闡述了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優化的具體措施。

論文關鍵詞:教學資源 整合 優化 方案設計

我國高校教學資源的利益效率與發達國家大學有很大差距,這不僅制約了高校創新能力提升的步伐,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的時代要求。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教學資源配置角度出發,審視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問題,即將各種資源分配到各個組成部分中去,保證高等教育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和教學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對高校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進行研究對提高我國高校整體教育水平有重要意義。

1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的思路

首先,實行高校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要有學校管理層的全力支持,這是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的前提。同時全校教職工的配合也至關重要,推進教學資源整合和優化要動員全校的力量,由學校管理層倡導,全校教職工全力配合才能使整合優化工作開展起來。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的相關制度。最後是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制度的執行和反饋,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制度的執行和反饋就是對整合優化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控制的活動。

2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的原則

2.1目標導向原則

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優化,要有一定的目標導向,這個目標導向為整合與優化提供了方向和考核的標準。把目標導向轉換為具體的行動方案就是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充分發揮教學資源的主觀能動性,組成多功能團隊,提高科技攻關能力。因此在設計評價指標時也是以此為目標,重點考核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並採取相應優化措施使物力資源和教師資源得到整合與優化。

2.2人人蔘與原則

人人蔘與原則是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不是靠一兩個人就能完成的,這需要高校內部各個成員共同努力,嚴格貫徹執行,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上到學校領導,下到學校教職工,都要參與到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的各個環節,將整合與優化的觀念融人到工作當中,使整合與優化相關制度、政策得到有效實施。

2.3效益原則

效益是衡量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結果的最直接的指標。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是為了提高教學資源的投人產出效益和利用率,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處處體現了效益原則。通過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手段,使得教學資源的產出效益或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就可以認為教學資源得到了一定的優化。因此,效益原則是衡量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結果的最佳標準。

3學資源整合與優化方案設計

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的方案設計是在教學資源整合優化整體思路得到正常運行的前提下設計的,只有總體上有制度上的保證才能使整合優化方案順利實施。

3.1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的步驟

首先,由學校管理部門對全校教學資源進行清查,通過投人產出效益評價和利用率狀態評價對教學資源進行狀態分析。其次,根據分析結果將教學資源進行初級分類,分為:可優化資源和不可優化資源,然後對可優化資源中投人產出存在問題或利用率較低的資源細分為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再次,根據資源的性質採取相應優化措施進行優化。最後,對優化後的資源再次進行效益評價和利用率評價,回到最初狀態。這個方案是一個循環的過程,直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為止。 3.2教師資源的整合和優化

首先,樹立“以人為本,以教師為本”的教師資源優化配置的觀念,其核心是要確立廣大教師在辦學治校中的主體性地位,加快高校傳統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把“為教師提供一流服務”作為學校機關職能部門和全體管理人員以及後勤服務人員工作的出發點,在考慮問題、計劃工作時要以為教學、科研人員服務為重、為先。急教師所急,想教師所想,全心全意地為教師服務,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總而言之,“以人為本,以教師為本”意味着必須提高廣大教師參與學校內部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學校的管理工作進一步規範化、科學化、民主化。在學校管理中,必須牢固樹立以教師為中心的管理思想,着眼於人才資源的開發,致力於人才的合理利用,做到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要始終堅持尊重教師的意願、瞭解教師的需求、激發教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使教師的潛能和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轉變高校管理和服務部門的職能,建立以教師為中心的現代師資管理模式。實現從傳統人事管理到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積極轉變.

其次,完善學術團隊的激勵考核制度。鼓勵教師加人科研團隊,必然要在學校政策和考核機制中體現出來,對科研成果的考核要將個人業績與團隊價值結合起來進行考核,構建學術團隊考核指標要將能學術團隊的組成和效益進行細分,使其反映學術團隊的價值。

3.3物力資源的整合和優化

物力資源的整合和優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打破部門界限,深化共享意識。二是共享資源IR的公開傳播。

肖先.打破部門界限,深化共享意識。資源共享是提高資源利用率最有效的辦法,資源共享可以促進創新、提高辦學效益。而日前學校中大多數教學資源分屬於各學院或部門,如大型儀器設備分配後通常歸各學院的實驗室所有,即使在閒置期間也不能由他人使用,甚至出現單人專用的現象,儀器設備的使用封鎖在小團體或個人的小圈子裏,導致了其利用率低和重複購置的現象。實現資源共享是提高物力資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徑,首先必須更新‘偽我所有、為我所用、於己方便”的.舊觀念,從全局的層面上看待物力資源共享機制的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説,物力資源共享及其管理機制的建立不是大學領導和某一部門的行為,而應是從領導到教職工的普遍行為,而這種行為的實現,必須以更新舊觀念為先導。另外,建立共享機制不是簡單地將物力資源集中起來,而是管理方式的改變和使用上的開放。

其次,共享資源信息的公開傳播。物力資源不僅可以實現校內各部門共享,也可實行對外開放,收取一定的費用來補貼物力資源的成本。而採取這些措施的前提是使共享信息得到傳播,包括校內公開通知和社會宣傳。共享資源信息的公開傳播是實現資源共享的基本前提,若信息沒有流通,沒有人瞭解有哪些資源可以共享,就不會有人來提出共享要求,使共享無法實現,最終使資源共享變成了一種口號。

4結論

首先從“人一制度一執行機制”三個重要方面,提出了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的整體思路;其次對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進行方案設計,整合與優化的整體思路是整合與優化方案設計的前提,只有在各方面配合的情況才能實施具體的優化方案;再次,闡述了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優化的具體措施。通過對高校教學資源整合優化的研究,使教學資源從低效益的環節向整合與優化後的高效益的環節流動,把有限的教學資源配置到能產生高效益的部門,提高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

高校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分析1、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概念:俗稱無紙貿易。

⑴單證格式化

⑵報文標準化

⑶處理自動化

⑷軟件結構化edi

⑸運作規範化

工作流程

⑴生成edi平面文件

⑵翻譯生成edi標準格式文件

⑶通信

⑷edi文件的接收和處理

2、本節課的基本概念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年齡特點分析、大二學生是形成人生觀,掌握專業理論、技術、技能,增強體質的關鍵時期,要很好的貫徹執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大學生正處於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轉變,處於從個體走向成熟、走向獨立的轉變。開始掌握了辨證思維,情感也更加具有社會道德和責任感,但由於正處於青年期,半幼稚和半成熟、獨立性和依賴性錯綜複雜,充滿了矛盾,主要表現在心理的閉鎖性和渴望交往的矛盾、強烈的求知慾和鑑別能力不夠的矛盾,他們在認知方面很容易偏激,在情緒方面容易走極端,受外界的影響很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2、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商務”,學生在大一的時候市場營銷學裏講過,“信息技術”、“萬維網”等概念從國小一直接觸到大學。這些基本知識,都是理解本節課內容的基礎。

3、學生學習能力分析自學能力是大學生主要的學習能力之一,這種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習的自覺性強,主動利用學校圖書館和現代媒體來獲取知識,能夠系統的學習知識。此外,操作能力也是大學生完成學業的專業訓練所必備的能力,綜合素質較好的大學生,既能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將這些知識運用於實踐。

4、學生學習風格分析大學生擁有了更高的抽象和概括、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而且邏輯思維的辯證性、批判性相對高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他們通過高中和國中的'信息技術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因此課堂上就會試圖發表自己的觀點,顯得比較活躍。並且對於複雜的問題也會要求自己努力從理論上加以分析和概括,還會要求自己把學到的一些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用理論去解釋具體的客觀現象和認識新事物。但在,在處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的時候,顯得不太主動,往往通過自己上網查詢,或者去圖書館收集資料查閲,而很少通過學校教師的仔細分解。由此倒致所得的答案有時缺乏綜合性和科學性。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瞭解電子數據交換的基本概況以及iso對電子數據交換的定義瞭解電子數據交換的特點了解電子數據交換產生的影響具體表現

2、能力方面掌握電子數據交換的工作流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從全面、系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樹立全面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價值觀。並通過教學相長的過程,用語言和情感的交流,使學生自信,學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人生,對待學習。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⑴電子數據交換的定義、特點;

⑵電子數據交換的工作流程。

2、難點:

五、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案例和知識,進行整合,準備課件學生:預習電子數據交換的內容

六、課時安排2個課時

七、教學過程

高校教學設計4

藝術設計是一門集美與用於一體、藝術與技術高度統一的實用性學科,其本質內容是透過物質需求反映人的精神文化活動。

摘要:藝術設計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科,有着自身的研究對象。為了順應時代的多元化發展,深入研究現代藝術設計理論、方法和發展趨勢,培養高素質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是藝術教育任務的重中之重。“再設計”教學理念強調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學生要以變化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敏鋭地感知設計的徵候和跡象,將原有的設計陌生化,通過重新審視已有設計和預判未來的設計方向,迴歸設計的本質。因此,在大學藝術設計教育中推廣“再設計”的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設計創意能力,才能更好地順應藝術設計產業化發展的現實需要。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學;再設計

隨着我國社會文明的進步與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藝術設計教育在當代社會背景下越來越重要,是技術、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新興學科領域。深入研究現代藝術設計理論、方法和發展趨勢,培養高素質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是藝術設計學科的根本任務。

一、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概況

自教育部將設計學認定為一級學科,藝術設計專業在社會背景下的需求日益加大。在時代的影響下,各大高校設置了藝術設計專業,這一專業也成為所謂的熱門專業。但是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門類,藝術設計有着自身的研究對象。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我國藝術設計教育在教學發展上呈現年輕化趨勢,發展比較緩慢。隨着我國經濟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快速發展,教學機制的滯後與教學觀念發生了衝突,導致設計教學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要想與國際設計趨勢相適應,首先要根植於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形成富有中國特色的設計理念,以藝術設計教育為根本,完善藝術設計教育與人文情懷相融合的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學會處理藝術與技術之間的關係,大膽改革,更新觀念,這有利於我國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隨着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各種新觀念、新技術和新思潮衝擊着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在這種情況下,藝術設計教育的任務顯得尤為重要。要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設計教育模式,就要在立足於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傳統資源尋求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設計之路。

從未來藝術教育發展的趨勢可以看出,“更少專業化,更多綜合化”是一種新模式,藝術表現形式的多樣化也為大學藝術教育中各個專業方向之間的融合提供了平台。為了創造適應時代發展的設計作品,新的創作思維與新技術必須在相互交融、對話、碰撞之間產生效應,形成一套完整的設計體系。因此,大學階段的藝術設計教育要從教育和管理方面雙管齊下,在發散學生思維的同時,努力擴充學生的知識,創造一種培養藝術設計人才的良好教育環境,增強教育空間的彈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開放、包容的環境中成長為可持續發展的、有創見的個體。

二、“再設計”的教學理念

1.“再設計”的起源

“再設計”既是一種設計方法,又是一種設計理念。“再設計”概念由日本設計師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提出。“再設計”中的“再”不單單是指字面意義中的“再次、重新”,而且強調“設計”,是發現人類共有的問題,將原有的設計陌生化,目的是喚起人們對設計的正確認識,從而找尋設計的本質。在當今時代的語境下,隨着人們對精神生活的不斷追求,人們對事物的審美標準也在不斷提高,設計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不再只是表面性設計,更強調情感在設計中的'重要性。由此,“再設計”的理論誕生了,其內涵是一種由無至有的創造精神,其以與人建立感情連接的設計目的,重新對周圍的設計進行審視和思考。

2.“再設計”的特點

第一,既是對事物本身的再創造,也是在事物的基礎上重新創造;既是風格的延續,也是風格的發展。第二,在設計過程中更注重設計與人的情感連接,通過設計幫助人尋回感官記憶,激發更多的情感共鳴。第三,更多關注企業需要、生產力水平以及消費者心理等各種因素,思考設計作品在現實使用中的功能性。第四,有效整合設計中各個元素之間的關係,注重設計的整體性與有機性。第五,結合當地的傳統文化背景,把文化與設計融合,重視設計長遠的教育性和社會性。第六,設計要考慮可循環概念,選擇適用的材料與技術。

3.“再設計”的內涵

“再設計”的理論首先在整體上對設計的形式、功能等方面進行了全新的註釋,除了關注設計背後的人文因素,也賦予設計對象更多的感情色彩。其次,運用批判精神對已知設計進行重新思考與審視,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重設設計思路,加入更多的創意。“再設計”重視一切還原設計的本質,不被現實的框架束縛,創造具有生命力的設計,使設計師在享受設計過程的同時進行自由的創造。

三、在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推廣“再設計”教學理念

1.“再設計”教學理念的特徵

“再設計”教學理念要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提倡設計要具有綜合性和創造性的特徵。在現代設計環境下,設計一定要與人的情感和所處的環境緊密相連,學生要以變化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敏鋭地感知設計的徵候和跡象,消化身邊環境的信息,再將這些元素進行綜合設計,轉化為大眾接受的形象。設計的本質是創造,創意是設計的靈魂,決定了設計的長遠發展。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提到:“將已知食物陌生化,更是一種創造。”追逐設計的本源,才不會被現行的設計框架所束縛,在培養創意性思維的基礎上找到最自然、最合適的方法重新審視設計的概念。“再設計”的教學理念為藝術設計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模式,由於藝術設計專業本身具有綜合性、創造性的特徵,所以教師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既要強調學生對設計對象和環境的洞察能力,又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細緻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

2.在藝術設計教育中遵循“再設計”教學理念的作用

(1)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教師需要以發展的眼光進行教學實踐,打破以往的授課模式。“再設計”教學理念根據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在培養學生藝術設計與創作、教學和研究等方面能力的基礎上,強調學生在設計過程中不僅注重短期效應,而且着眼於長遠的教育性理想。引導學生在設計的各個環節中提升對設計本身的感受,利用周邊的空間環境,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陌生化,進行“再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開闊學生的設計視野,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設計與本土文化、地域環境、民族因素之間的關係,由此,“再設計”的教學理念要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創造能力,即注重培養學生對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和設計創意能力,順應藝術設計產業化發展的現實需要。

(2)保護和繼承優秀的傳統藝術

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明,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之路尤為重要。在中國設計本土化的探索道路中,不能只停留在對傳統藝術形式的照搬,而是應該注重思維方式的轉變,運用國際化符號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再設計”教學理念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土壤,以傳統藝術為元素,化古為新,使學生在感受中國傳統藝術魅力的同時,用“再設計”的語言加以理解和繼承。如靳埭強設計的中國銀行標誌,運用中國古錢幣的形象表現中國銀行的“中”字,喻示“天圓地方”之説,將西方現代設計思維方式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完美融合,這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再設計”。將這種教學理念引入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讓他們汲取傳統藝術的設計精華,能夠使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從而對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結語

任何一種有生命力的文化都是不斷髮展的。中國的設計文化發展迅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面貌,只有加強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工作,培養高層次的設計人才,才能使中國設計順應時代的發展。所以,藝術設計教育的責任重大,不僅要對藝術教育的功能和原則進行全新審視,而且要具有革新精神,創新教育觀念,帶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設計的本質。

高校教學設計5

這次的培訓幾天中有太谷縣專家們給我們帶來的高效課堂理念的講座及展示課,還有我們本縣市老師上的觀摩課,那麼近距離的感受和體驗高效課堂的風采給我帶來了思想上的巨大震撼,收穫頗多,茅塞頓開,讓我對高效課堂觀念也起了許多的變化,反思了許多自己的教學得失。

在太谷武老師老師的示範課上,她是嚴格按照“24字”的教學模式來操作的。從她的導學稿的設計和課堂的預設都是非常科學高效而且人性化的',體現了老師高度的職業精神和嚴謹的學習和工作態度以及精湛的專業技能。隨後武老師和我們分享了她們班小組合作學習的經驗。

1.小組建設

小組合作學習定成敗,高效課堂要出效益小組建設要先行,這裏我所説的小組建設對於我這個單科老師來講主要是説主要是指小組內的綜合性培訓。

1)對本學科組長的培訓。明確學科組長的職責和作用。提高小組長在學習小組中有關在小組管理、指導、組織、協調、檢查、評價等方面的能力。

2)對組員的培訓。主要集中於學生(包括學科組長)的板書的規範工整、聲音洪亮、端正大方的站姿、語言組織能力的要求、及三色筆的使用。樹立“幫助別人就是提高自我”合作學習精神。

3)對全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高效課堂常規培訓,包括小組的獨學、對學、羣學、展示、互動、反饋與評價、導學案的使用及整理等高效課堂學習規範。

2.小組的評價

A.捆綁式評價,四人的成績,活動得分捆綁在一起,綜合成績好全加分,綜合成績差就一起減分。並且一週一小結,兩週表揚加分,一月一表彰,兩月大表彰。還設有表揚卡,將每週表現好的組張貼在表揚區內。

B.積分制評價,每人的表現都會得到相應的積分,學生可以通過相應的積分獲得相應的禮物。

下面是我自己對高效課堂的小理解,在傳統課堂中教師就是主角,甚至主宰,一講到底,學生被灌得痛苦不堪,魂飛魄散。高效課堂中老師的身份變了,成了課堂的引導者,操控者。其實高效課堂對老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操控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求老師眼觀四方,耳聽八面,超強的判斷力洞察力,收放自如遊刃有餘。面臨這樣的巨大挑戰,我要勇於改變和提升自己,虛心想前輩們學習。

高校教學設計6

【摘要】: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藝術設計教學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創新教育的具體目標,是素質教育的實質所在。作為一名平面設計教師,要通過設計作品來傳達一定的設計意圖和設計思想,並且鼓勵學生創造出更加優秀的作品。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勇於創新。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新;創造性思維

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給學生更多地表現自我、勇於創新的機會

良好的個性和創新意識是藝術設計人才發展和成就事業必不可少的條件。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應正視專業特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精神自由、勇於創新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重要課題。

目前,在高校藝術設計院系的專業課教學中,不少教師多注重技巧技法的傳授和訓練,對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意識沒有充分的重視,而創造性思維指的是思維方式不拘泥於一種模式,而是多角度、多空間思考問題,它是一種開放式發散思維,是教學中要真正領會的教學實質。正如物理學家勞厄所説:“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這説明在藝術設計教學中不僅限於造型技能和專業機能技法的訓練、專業知識的傳授,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作為教師,要學會誘導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積極的期望和要求,能對學生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而要達到這一點,則必須變為學生自身的要求,並化為具體的行動。

要善於為學生創造種種成功的機會,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造能力的核心,是素質教育的實質所在,即由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重在系統傳授知識、學生單純的接受知識,轉變成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通過傳授知識給人智慧,教會學生思維的現代教學方式,採用參與式的教學方式。大學生們都希望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具有被他人認可的心理,所以在教學中,要經常開展一些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活動。讓學生站上講台,利用多媒體和黑板,無拘無束地講解自己的設計靈感,把自己的創意和作品展現給大家。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其主動性和獨立性得到鍛鍊和提高,使學生認清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加強致力於本專業的學習信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二、營造輕鬆的課堂氛圍,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仔藝術設計教學中,應努力為學生提供和營造儘可能寬鬆、自由、崇尚個性的教學氛圍。自由是人的天性,個性是藝術的生命,寬鬆平等的教學氛圍更宜於學生個性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和學生的“接受、模仿、繼承”為基本模式。現代教育則認為,優秀的教師應該善待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才是教學的真正主體。在專業方面,應樹立師生平等的意識,教師的教必須服務於學生的學,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師生平等、管理民主、學術自由、教學相長。王東春. 淺談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嘗試,只有形成這樣的教育氛圍,才能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開放他們的創造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個性,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得到鍛鍊和發揮。

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藝術要不斷創新,就要張揚個性,有時候就要突破權威,這就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以師者自居,要學會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係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係,時時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張揚自己的個性,不要求學生作品與示範作品一模一樣,學生有創新的地方,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學生只有處於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才能心情舒暢、情緒愉快、思維活躍,能通過作品較準確地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傾聽學生創意

在教學和專業研究方面,要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傾聽學生創意,造就性格鮮明的新型人才。培養和發展想象力是藝術設計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相對來説,知識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卻是無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想象是創造力的基礎,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人們常説:“畫如其人”。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自由、受到種種限制的人是難以在專業方面使個性得到自然張揚的。藝術不同於科學,真正的藝術創造應該是純精神、純情感的自然流露。繪畫語言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沒有新舊之分,沒有優劣之分,也不存在可以供人效法和模仿的所謂“範畫”。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條條框框太多,片面強調了學生行為方式的技能訓練,忽視了技能訓練與心裏思維活動的相互依存關係,導致在教學中程序化、概念化,以至於在教學中帶來不良影響甚至造成誤導,學生的思維難以積極調動起來,導致學生對教學要求不夠重視,作業敷衍了事,或盲目參考、抄襲,從作業效果(構思、風格)上反映出思維嚴重的封閉現象,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讚許猶如陽光”。的確,每一位學生,不論其品質好壞,成績優劣,無不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肯定和鼓勵。學生們總朝着老師鼓勵的方向發展。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每一點進步,或對某些長處有所發展的學生都應給予鼓勵,如:作品構思有創新,色彩搭配效果好,造型準確等等。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有充分時間思考,如此學生就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去瀏覽、閲讀欣賞更多更好的各種資料、音樂、舞蹈及美術作品。通過閲讀來增加想象力,以全面提高藝術素質,使學生在學習上逐步上台階,不斷地由小成功積為大成功,有利於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信心,激發內在的學習主動性,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學會總結經驗,正確評價

一切教育活動要服務和服從於主體。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大都是通過課堂教學培養的`。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另一重要途徑是:加強學生專業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認清自我發展目標,把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總結經驗,提高自我學習、欣賞和鑑別能力。

藝術的本質是感性的,藝術規律不同於科學規律,科學建立在已知的基礎上,科學創造往往依賴於前人的成果,而藝術創造與前人互不相關聯,教師的期望來源於正確的教育思想,教師要相信“學習困難的學生”是有潛能的,他們的潛能是可以發展的。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如果教師總是認為學生笨,教不會,帶着這種消極的態度去從事教育,就會有意無意地把“這類學生好不了”的想法強加於學生,使整個教育一開始就失敗了。要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和優勢都能得到充分發揮是高校教師的重要課題。教學中,既要熱情鼓勵好的學生,更要想法對基礎差、自信心不足的學生進行鼓勵,決不能簡單的一味批評責備,更不能把其説的一無是處。學生的錯誤中往往包含有合理成分,教師應滿腔熱情的給予肯定,學生的成功源於學生的信心,學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於教師的鼓勵。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鼓勵性評價有益於學生樹立自信心,積極進取,在學習上取得新的成功。藝術教育課只是藝術知識的吸取,而藝術實踐則是藝術教育課的延伸和提高,注重學生對各類藝術的感悟、體驗、賞析和創造。學校應該為學生創造實踐環境,真正學以致用,突出藝術特色,培養出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和實踐創新人才。

五、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立藝術教育實踐獎勵機制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做好教學工作的保證。教師的人格魅力、道德水平、知識技能、教育藝術及經驗方法以及他們對實踐教學的認知水平等都直接作用於課程,是影響教學效果最具能動性的課程資源要素。作為教師,首先應明確自己的職業責任,從師德、教風、教學水平等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言傳身教,立身為範,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質和教學水平,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

實施藝術教育實踐教學,要付出相當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因此,應加大對藝術教育課建設的投入,同時還需要主管部門關心、支持,需要各系、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校也可以與地方藝術團體合作,請他們來校講學、演出,主動與他們交流、切磋。考慮到教師組織和參與實踐教學的付出太多,多數是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的,對其付出的勞動要尊重,應計入工作量,給予適當的報酬。對在藝術實踐上指導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應給予獎勵和表彰。

總之,要高度重視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學模式的改革,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時間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教師應該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快更新知識結構,站在全球化大背景的高度,整體觀察急速發展變化的社會需求,正視和重視藝術設計的專業特點,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放在平等的位置,要尊重學生提出的質疑問題,鼓勵學生勇於發表不同於教師的見解。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精神,並且要組織學生總結經驗、正確評價、學習交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

高校教學設計7

授課課題:(教學章節或主題)

授課時間:月日第周星期第節授課班級:

授課類型:(指理論課、討論課、技能課、實驗或實習課、練習或習題課等)

教學目標、要求:(教學目標一般説應包含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內容,教學要求是指識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層次或用“瞭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四個層次。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為了達到確定的教學目的而必須着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教學難點,是就學生的接受情況而言的,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即可確定為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啟發、演示、辯論、講練結合等)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錄像帶、掛圖、幻燈片等)

教時安排:(本章節或主題授課所需的教時數)參考資料:(含參考書、文獻等)

教學過程:(體現教學步驟,包括時間分配和教學內容教學進程)

這一部分是授課的重點,因課程和不同的教師教法各異。應包括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等環節。這一部分的編寫要做到教學步驟、內容綱要和教法設計相結合,不僅便於教師自己課堂教學,也便於別人(甚至外行)亦能通過閲讀教案而瞭解到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活動情況和本堂課講授的內容要點。

建議包括三方面內容:

1、引言導入新課,注意本次授課與上次課的內容銜接

2、闡述、分析、推導等突出教學內容要點,採用的.教學方法等,要求簡明扼要,若有與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題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註明教材頁碼。

3、總結主要是本堂課的要點歸納,應寫出結論性的文字。

作業佈置:(含思考題、討論題)

高校教學設計8

回顧此次《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設計》培訓,至今仍感慨頗多,從理論到實踐,在不到一小時的聽與記裏,我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不僅加深了以前所瞭解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所沒有思考到過和沒有解決好的內容,學習《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設計》的心得與體會。通過這次學習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埋頭實踐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檢驗實踐,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與組織能力和駕馭課堂的管理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對以前所理解的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課堂教學設計理解得不夠深刻,掌握得不夠深入,通過這次課程學習,把以前所理解的新課標指導下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有了新一層的解讀,既使得自己教學設計與思路有了理論依據,加深鞏固了教學的`理論的認識,又對自己課堂教學設計有了更高更科學的要求。

學與用之間不要把他們對立或者説分開來,其實也是在貫徹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在用中學的目標。最後學到了在活動設計前一定要有預見性的思考。做好銜接工作,就是在活動環節之間的銜接要保證流暢。也可以説兼顧到點面結合的問題。在學習課堂控制問題時學習到了教師自己還要具備教育課堂的管理能力。使課堂活躍而不雜亂無序。熱鬧是潤徐的,亂哄哄就是失控了,呵呵。有時候自己還真得出現過亂哄哄的情景。雖説只有一兩分鐘的亂,但也説明我在調控方面做得不夠及時,今後在前期設計時尤其要部署一定的防範舉措,做好銜接。

我想在具體的教學設計和實施環節還有許多具體問題函待解決,這就需要我一方面多學習,多讀理論指導,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創造性的發揮來解決實際問題,讓自己和學生一同成長。

標籤: 高校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rlnd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