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合集15篇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合集15篇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合集15篇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1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鏡觀察:

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

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3、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①、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②、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粘菌)等。

補: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徵: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虎克既是細胞的發現者也是細胞的命名者;細胞學説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説內容:1、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產生。細胞學説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説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①大量無素:C、H、O、N、P、S、K、Ca、Mg

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細胞乾重中,含量最多元素為C,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統一性:構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體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乾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

10、

(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脂肪可與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澱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鑑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質由C、H、O、N元素構成,有些含有P、S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別在於R基的不同。氨基酸約20種結構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12、兩個氨基酸脱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3、有關計算:

脱水縮合中,脱去水分子的個數=形成的肽鍵個數=氨基酸個數n–肽鏈條數m

蛋白質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個數-水的個數╳188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肽鏈數

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摺疊方式千差萬別。

15、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即結構蛋白,如羽毛、頭髮、蛛絲、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③傳遞信息,即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體)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2

1、DNA的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與T配對,G與C配對。

2、DNA複製: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來合成子代DNA的過程。DNA的複製實質上是遺傳信息的複製。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兩條多脱氧核苷酸鏈配對的鹼基從氫鍵處斷裂,於是部分雙螺旋鏈解旋為二條平行雙鏈,解開的兩條單鏈叫母鏈(模板鏈)。

4、DNA的半保留複製:在子代雙鏈中,有一條是親代原有的鏈,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

5、人類基因組是指人體DNA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分析測定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

6、DNA的化學結構: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組成DNA的基本單位——脱氧核苷酸。每個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組成:一個脱氧核糖、一個含氮鹼基和一個磷酸③構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種。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種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鳥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組成四種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樣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種含氮鹼基:ATGC。④DNA是由四種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為單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鏈。

7、DNA的雙螺旋結構:DNA的雙螺旋結構,脱氧核糖與磷酸相間排列在外側,形成兩條主鏈(反向平行),構成DNA的基本骨架。兩條主鏈之間的橫檔是鹼基對,排列在內側。相對應的兩個鹼基通過氫鍵連結形成鹼基對,DNA一條鏈上的鹼基排列順序確定了,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另一條鏈的鹼基排列順序也就確定了。

8、DNA的特性:①穩定性:DNA分子兩條長鏈上的脱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的順序和兩條鏈之間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是穩定不變的,從而導致DNA分子的穩定性。②多樣性:DNA中的鹼基對的排列順序是千變萬化的。鹼基對的排列方式:4n(n為鹼基對的數目)③特異性:每個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鹼基排列順序,這種特定的鹼基排列順序就構成了DNA分子自身嚴格的特異性。

9、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在鹼基含量計算中的應用:①在雙鏈DNA分子中,不互補的兩鹼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佔整個分子鹼基總量的50%。②在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嘌呤之和與嘧啶之和的比值與其互補鏈中相應的比值互為倒數。③在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不互補的兩鹼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與其在互補鏈中的比值和在整個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樣的。

10、DNA的複製:

①時期: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間期。

②場所:主要在細胞核中。

③條件:a、模板:親代DNA的兩條母鏈;b、原料:四種脱氧核苷酸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種,DNA複製都無法進行。

④過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兩條扭成螺旋的雙鏈解開,這個過程稱為解旋;b、合成子鏈:然後,以解開的每段鏈(母鏈)為模板,以周圍環境中的脱氧核苷酸為原料,在有關酶的作用下,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與母鏈互補的子鏈。隨的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不斷地延長,同時每條子鏈與其對應的母鏈互相盤繞成螺旋結構,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點:邊解旋邊複製,半保留複製。

⑥結果:一個DNA分子複製一次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義:使親代的遺傳信息傳給子代,從而使前後代保持了一定的連續性.。

⑧準確複製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夠自我複製,一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雙螺旋結構,能為複製提供模板;二是因為它的鹼基互補配對能力,能夠使複製準確無誤。

11、DNA複製的計算規律:每次複製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條鏈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個DNA分子複製n次則形成2n個DNA,但含有最初母鏈的DNA分子有2個,可形成2ⅹ2n條脱氧核苷酸鏈,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鏈的有2條。子代DNA和親代DNA相同,假設x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鏈的數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遊離的脱氧核苷酸數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總數2nx減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鏈的數量x 。

12、核酸種類的判斷:首先根據有T無U,來確定該核酸是不是DNA,又由於雙鏈DNA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T,G=C,單鏈DNA不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來確定是雙鏈DNA還是單鏈DNA。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3

知識點總結

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細胞作為最基本的生命系統,其物質的輸入和輸出與細胞的物質組成和結構也是緊密相連的。細胞膜是細胞進行物質運輸的基礎,因此,要理解物質出入細胞的具體情況首先需要明白細胞膜的結構是什麼樣的。對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大家需要理解科學家在探索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用到的科學方法、觀察到的現象以及相關的推測,明白科學事實的發現是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來逐漸完成的,並且要知道生物膜的具體結構仍然是在批判中發展的。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包括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以及大分子、顆粒性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兩個重要內容,其中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是這節介紹的重點。小分子和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有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兩種,被動運輸又分為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被動運輸是一種順濃度梯度的運輸,需要載體的運輸叫協助擴散,不需要載體的叫自由擴散,都不消耗能量;主動運輸是一種能夠在逆濃度條件下的運輸方式,需要載體協助下進行,是消耗能量的。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不能夠直接進行跨膜運輸,他們進出細胞要依賴於細胞膜的流動性的結構特點,通過膜的融合進出細胞,稱為胞吞和胞吐,也叫內吞和外排,都是消耗能量的。在這裏大家需要記住不同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是什麼樣的,如:H2O、O2、CO2等小分子物質和甘油、乙醇、笨、脂肪等脂溶性物質是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的;紅細胞、肝臟細胞吸收葡萄糖是協助擴散的方式;小腸細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無機鹽,以及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都是通過主動運輸來完成的。

常見考法

本節考查的重點是細胞膜的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的實驗驗證和分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探究等。大學聯考對本節內容的考查方式主要是以圖文結合的方式,結合有關細胞的基礎知識,綜合考查對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的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誤區提醒

細胞膜的結構和其他的生物膜是有些區別的,如細胞膜的外表面有少量的糖類,這些糖類通常和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也有少量的糖類和脂質結合形成糖脂來執行特定的功能,而這些結構在其他的生物膜中是不存在的。這個也可以作為判斷細胞內外的一個依據。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是細胞膜的結構特定,選擇透過性是細胞膜的功能特性;細胞膜的流動性是表現其選擇透過性的結構基礎,因為只有細胞膜具有流動性,只有它是運動的,才能運輸物質,才能表現其選擇透過性。載體是細胞膜上的一類蛋白質,當然,細胞膜上除了載體外還有很多種蛋白質,如組成細胞膜結構的結構蛋白等等;載體具有特異性,在細胞膜上的數量是有限的,這叫做載體的飽和現象,當細胞吸收該物質的載體都參與運輸的時候,細胞吸收該物質的速度達到最大值。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的本質區別要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典型例題】

1.以下哪些過程是主動運輸( )

A、氯離子在血細胞和血漿之間運動 B、鈉在腎小管中的重吸收

C、尿素的重吸收 D、氧在血液中的運輸 E、紅細胞吸收葡萄糖

F、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 G、紅細胞從血漿中吸收鉀離子

解析:該題主要考察主動運輸概念的理解和運用。判斷物質的主動運輸方式,有三個關鍵:一是被運輸的物質是否通過細胞膜;二是明確物質轉運是否需要載體;三是否需要能量。氯離子和氧在血液中的運輸是的細胞間隙中的運動,不通過細胞膜,也就不存在主動運輸的問題;尿素的重吸收方式是自由擴散;紅細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載體但不消耗能量。

答案:BFG。

 【總結昇華】

一定要熟記一些常見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H2O、O2、CO2等小分子物質和甘油、乙醇、笨、脂肪等脂溶性物質是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的;紅細胞、肝臟細胞吸收葡萄糖是協助擴散的方式;小腸細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和無機鹽,以及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都是通過主動運輸來完成的。大多數情況下,無機鹽離子出入細胞是主動運輸的方式。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4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細胞中的糖類——主要的能源物質

糖類的分類,分佈及功能:

種類、分佈、功能

單糖、五碳糖、核糖

(C5H10O4)、細胞中都有、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5)、細胞中都有、組成DNA的成分六碳糖(C6H12O6)、葡萄糖、細胞中都有、主要的能源物質果糖、植物細胞中、提供能量、半乳糖、動物細胞中、提供能量

二糖

(C12H22O11)、麥芽糖、發芽的小麥、谷控中含量豐富、都能提供能量蔗糖、甘蔗、甜菜中含量豐富、乳糖、人和動物的乳汁中含量豐富、多糖(C6H10O5)n、澱粉、植物糧食作物的種子、_或莖等儲藏器官中、儲存能量、纖維素、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中、支持保護細胞、肝糖原

糖原

肌糖原、動物的肝臟中、儲存能量調節血糖

動物的肌肉組織中、儲存能量

細胞中的脂質脂質的分類

脂肪:儲能,保温,緩衝減壓

磷脂:構成細胞膜和細胞器膜的主要成分膽固醇、固醇、性激素

維生素D

脂質的分類,分佈及功能

1、脂肪(C、H、O)存在人和動物體內的皮下,大網膜和腸繫膜等部位。動物細胞中良好的儲能物質與糖類相同質量的脂肪儲存能量是糖類的2倍。

功能:①保温②減少內部器官之間摩擦③緩衝外界壓力

2、磷脂構成細胞膜以及各種細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佈:人和動物的腦、卵細胞、肝臟、大豆的種子中含量豐富。

3、固醇

包括:①膽固醇------構成細胞膜重要成分;參與人體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②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_的發育以及生殖細胞的形成,激發並維持第二性徵

③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單體和多聚體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是由許多氨基酸連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許多核苷酸連接而成的。氨基酸、核苷酸、單糖分別是蛋白質、核酸和多糖的單體,而這些大分子分別是單體的多聚體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個化學鍵→、成千上萬原子形成→、碳鏈、→、單體、→、生物大分子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5

名詞:1、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別,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包括a、同化作用(合成代謝):合成物質,貯存能量;b、異化作用(分解代謝):分解物質,釋放能量。2、病毒:屬於生物,無細胞結構,它們寄生在其它生物體內生活和繁殖後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體,細菌病毒又稱噬菌體,病毒的遺傳物質可能是DNA或者可能是RNA。3、應激性:是指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發生一定反應的特性。需要時間短。(如:蛾、蝶類的趨光性)。4、反射:是指多細胞高等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所發生的反應(如:狗見主人搖頭擺尾),屬於應激性。5、適應性:是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現象,是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形成的。6、遺傳性:是指親代與子代之間表現出相似的特性。7、細胞學説: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的,其內容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8、生物工程學:以生物科學為基礎,運用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來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從而產生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製品。9、生態學: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

語句: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2、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構成一切動植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3、生物生長的根本原因是:同化作用>異化作用。4、遺傳使物種保持相對穩定,變異使物種向前發展進化。凡是生物的基本特徵都是由遺傳物質——核酸決定的。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是由核酸控制的。5、能夠維持和延續生命的特徵是新陳代謝和生殖。6、生物科學的發展:a、描述性生物學階段(成就:細胞學説創立;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中心的生物進化理論)。b、實驗生物學階段(成就:1900年,孟德爾遺傳規律重新提出)c、分子生物學階段(成就:1944年,美國的艾弗裏用細菌做實驗材料,第一次證明DNA是遺傳物質;進入分子生物學階段的標誌是1953年,美國的沃森和英國的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7、當代生物學的主要朝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微觀已達到分子水平;宏觀是關於生態學的研究。8、生物工程的成就a、醫藥:乙肝疫苗、干擾素、人類基因組計劃;b、農業:抗植物病毒、兩系法雜交水稻、轉基因鯉魚、抗蟲棉;c、開發能源和環境保護:石油草和超級菌。9、世界五大問題:解決人、環境污染、資源匱乏、能源短缺和糧食危機等。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第一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名詞:1、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鐵)、Mn(門)、B(碰)、Zn(醒)、Cu(銅)、Mo(母),巧記:鐵門碰醒銅母(驢)。2、大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佔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探)、0(洋)、H(親)、N(丹)、S(留)、P(人people)、Ca(蓋)、Mg(美)K(家)巧記: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3、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這説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4、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説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着差異性。

語句:1、地球上的生物現在大約有200萬種,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2、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元素和化合物。3、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①C、H、O、N、P、S6種元素是組成原生質的主要元素,大約佔原生質的97%。②.有的參與生物體的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B能夠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當植物體內缺B時,花葯和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影響受精過程。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6

1、研究細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2、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

細胞膜成分特點: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3、細胞膜功能:

①將細胞與環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②控制物質出入細胞(選擇透過性膜)

③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4、與生活聯繫: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產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5、細胞壁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護

6、細胞膜特性:結構特性:流動性舉例:(變形蟲變形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

7、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舉例:(醃製糖醋蒜,紅墨水測定種子發芽率,判斷種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7

(一)走近細胞

一、比較原核與真核細胞(多樣性)

原核細胞真核細胞

細胞較小(1—10um)較大(10——100um)

細胞核無成形的細胞核,核物質集中在核區。無核膜,無核仁。DNA不和蛋白質結合有成形的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

細胞質除核糖體外,無其他細胞器有各種細胞器

細胞壁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植物細胞、真菌細胞有,動物細胞無

代表放線菌、細菌、藍藻、支原體真菌、植物、動物

二、生命系統的層次性

植:營養、保護、機械、輸導植:根、莖、葉

細胞組織分泌器官花、果、種

動:上皮、結締、肌肉、神經動:心、肝……

運動、循環

消化、呼吸病毒

系統(動)個體單細胞種羣羣落

泌尿、生殖多細胞

神經、內分泌

非生物因素Ⅰ號

生態系統生產者生物圈

生物因素消費者Ⅱ號

分解者

三、細胞學説內容(統一性)

○從人體的解剖和觀察入手:維薩里、比夏

○顯微鏡下的重要發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論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施來登、施旺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在修正中前進:細胞通過產生新的細胞。

注:現代生物學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細胞學説

2、1859年達爾文進化論

3、1866年孟德爾遺傳學

四、結論

除病毒以外,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組成細胞的分子

基本:C、H、O、N(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微量:Fe、Mo、Zn、Cu、B、Mo等

(20種)最基本:C,佔乾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物質説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基礎水:主要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動離不開水

無機物無機鹽:對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質:生命活動(或性狀)的主要承擔者/體現者

核酸:攜帶遺傳信息

有機物糖類:主要的能源物質

脂質:主要的儲能物質

一、蛋白質(佔鮮重7—10%,乾重50%)

結構元素組成C、H、O、N,有的還有P、S、Fe、Zn、Cu、B、Mn、I等

單體氨基酸(約20種,必需8種,非必需12種)

化學結構由多個氨基酸分子脱水縮合而成,含有多個肽鍵的化合物,叫多肽。

多肽呈鏈狀結構,叫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

高級結構多肽鏈形成不同的空間結構,分二、三、四級。

結構特點由於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次序不同,於是肽鏈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因此蛋白質分子的結構是極其多樣的。

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決定了它的特異性/功能多樣性。

1、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細胞膜、染色體、肌肉中的蛋白質;

2、有些蛋白質有催化作用:如各種酶;

3、有些蛋白質有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載體蛋白;

4、有些蛋白質有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等;

5、有些蛋白質有免疫作用:如抗體。

備註○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叫肽鍵。

○各種蛋白質在結構上所具有的共同特點(通式):

1、每種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同一碳原子上;

2、各種氨基酸的區別在於R基的不同。

○變性(熟雞蛋)&鹽析&凝固(豆腐)

計算○由N個aa形成的一條肽鏈圍成環狀蛋白質時,產生水/肽鍵N個;

○N個aa形成一條肽鏈時,產生水/肽鍵N—1個;

○N個aa形成M條肽鏈時,產生水/肽鍵N—M個;

○N個aa形成M條肽鏈時,每個aa的平均分子量為α,那麼由此形成的蛋白質

的分子量為N×α—(N—M)×18;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生命活動的控制者。

元素組成C、H、O、N、P等

分類脱氧核糖核酸(DNA雙鏈)核糖核酸(RNA單鏈)

單體

成分磷酸H3PO4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含氮

鹼基A、G、C、TA、G、C、U

功能主要的遺傳物質,編碼、複製遺

傳信息,並決定蛋白質的合成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

蛋白質。

存在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少量在線粒

體和葉綠體中。綠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吡羅紅

△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三、糖類和脂質

元素類別存在生理功能

糖類C、H、O單糖核糖C5H10O5主細胞質核糖核酸的組成成分;

脱氧核糖C4H10O5主細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的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C6H12O6、果糖等主細胞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能源物質(70%以上);

二糖

C12H22O11麥芽糖、蔗糖植物

乳糖動物

多糖澱粉、纖維素植物(細胞壁的組成成分),

重要的儲存能量的物質;

糖原(肝、肌)動物

脂質C、H、O

有的還有N、P脂肪動、植物儲存能量、維持體温恆定;

類脂/磷脂腦、豆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膽固醇動物動物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促性器官發育和第二性徵;

維生素D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

△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四、鑑別實驗

試劑成分實驗現象常用材料

蛋白質雙縮脲A:0。1g/mLNaOH紫色大豆

雞蛋

B:0。01g/mLCuSO4

脂肪蘇丹Ⅲ橘花生

還原糖班氏(加熱)磚紅色沉澱蘋果、梨、白蘿蔔

澱粉碘液I2藍色馬鈴薯

○具有還原性的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8

必修一

1、蛋白質的基本單位_氨基酸,其基本組成元素是C、H、O、N2、氨基酸的結構通式:R肽鍵:NHCO

NH2CCOOHH

3、肽鍵數=脱去的水分子數=氨基酸數肽鏈數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數x水分子數18

5、核酸種類DNA:和RNA;基本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組成單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核糖核苷酸7、核苷酸的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鹼基。8、D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核,含有的鹼基為A、G、C、T;RNA主要存在於中細胞質,含有的鹼基為A、G、C、U;9、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直接能源物質是ATP。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屬於單糖;蔗糖、麥芽糖、乳糖屬於二糖;澱粉、纖維素、糖原屬於多糖。11、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種)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種)基本元素:C、H、O、N(4種)最基本元素:C(1種)

主要元素:C、H、O、N、P、S(6種)13、水在細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結合水。14、細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紅蛋白中的無機鹽是:Fe2+,葉綠素中的無機鹽是:Mg2+16、被多數學者接受的細胞膜模型叫流動鑲嵌模型

17、細胞膜的成分:蛋白質、脂質和少量糖類。細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18、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流動性;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19、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有“動力車間”之稱的細胞器是線粒體;

有“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之稱的是葉綠體;有“生產蛋白質的機器”之稱的是核糖體;有“消化車間”之稱的是溶酶體;

存在於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體內、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與植物細胞細胞壁形成有關、與動物細胞分泌蛋白質有關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20、細胞核的結構包括:核膜、染色質和核仁。

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貯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2、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23、酶的化學本質: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24、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温和。

25、ATP的名稱是三磷酸腺苷,結構式是:AP~P~P。ATP是各項生命活動的直接

能源,被稱為能量“通貨”。

26、ATP與ADP相互轉化的反應式:ATP酶ADP+Pi+能量27、動物細胞合成ATP,所需能量來自於作用呼吸;

植物細胞合成ATP,所需能量來自於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8、葉片中的色素包括兩類: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前者又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b

,後者包括胡蘿蔔素和葉黃素。以上四種色素分佈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29、葉綠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因此藍紫光和紅光的光合效率較高。

30、光合作用的反應式:見必修一P103

31、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氣,其氧原子來自於水。

32、在綠葉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無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鈣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壞。

33、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細線,是為了防止濾液細線上的色素溶解到層析液中,導致實驗失敗。

34、色素分離後的濾紙條上,色素帶從上到下的順序是:胡蘿蔔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

35、光合作用包括兩個階段:光反應和暗反應。前者的場所是類囊體薄膜,後者的場所是葉綠體基質。

36、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H]和ATP。37、有氧呼吸反應式:見必修一P93

38、無氧呼吸的兩個反應式:見必修一P95,

39、有絲分裂的主要特徵:染色體和紡錘體的出現,然後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40、細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41、檢測還原糖用斐林試劑,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組成,與還原糖發生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使用時注意現配現用。

42、鑑定生物組織中的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和蘇丹Ⅳ染液。前者將脂肪染成橘黃色,後者染成紅色。

43、鑑定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可用雙縮脲試劑。使用時先加NaOH溶液,後加2~3滴CuSO4溶液。反應生成紫色絡合物。

44、給染色體染色常用的染色劑是龍膽紫或醋酸洋紅溶液。

45、“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中,用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染色,DNA被染成綠色,RNA被染成紅色。

46、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以及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47、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運輸和分泌過程中,有關的細胞器包括: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49、氨基酸形成肽鏈,要通過脱水縮合的方式。

50、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現象;當外界溶液濃度小於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後的復原現象。51、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功能特點)膜。52、細胞有氧呼吸的場所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53、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是第一階段參與反應的,水是第二階段參與反應的,氧氣是第三階段參與反應的。第三階段釋放的能量最多。

54、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錶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效率就越低。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55、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稱為一個細胞週期。

56、有絲分裂間期發生的主要變化是:完成DNA分子的複製和有關的合成。56、有絲分裂分裂期各階段特點:

前期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紡錘體出現,核膜、核仁消失;中期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的着絲點整齊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後期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的着絲點整齊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末期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出現。57、酵母菌的異化作用類型是:兼性厭氧型

58、檢測酵母菌培養液中CO2的產生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CO2可使後者由藍色變綠色再變黃色。

59、檢測酒精的產生可用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該溶液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

60、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61、植物細胞不同於動物細胞的結構,主要在於其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62、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63、植物組織培養利用的原理是:細胞全能性。

64、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叫細胞凋亡。

65、人和動物細胞的染色體上本來就存在着與癌有關的基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9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1.概念及其反應式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着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

總反應式:CO2+H2O───CH2O+O2

反應式的書寫應注意以下幾點:(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儘管反應式中生成物一方沒有寫出水,但實際有水生成;(2)“─”不能寫成“=”。

對光合作用的概念與反應式應該從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條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氧氣來掌握。

2.光合作用的過程

①光反應階段:a、水的光解:2H2O4[H]+O2(為暗反應提供氫);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為暗反應提供能量)

②暗反應階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還原:2C3+[H]+ATP;(CH2O)+C5

二、光合作用的意義

1.生物進化方面:

一是光合作用產生的O2為需氧型生物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二是O2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臭氧(O3)吸收紫外線,減弱太陽輻射對生物的影響為水生生物到達陸地提供了可能;

三是光合作用產生的大量有機物為較高級異養型生物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2.現實意義: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主要應滿足光合作用所需條件,內部條件——植物所需的各種礦質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積(適當密植),外部條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適宜的光照、較長的光合作用時間。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10

內質網

結構特點:是由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單層膜,可分為滑面內質網和粗麪內質網(附着有核糖體)。

功能:細胞內蛋白質加工以及脂質(如性激素)合成的“車間”。

高爾基體

結構特點:高爾基體是由單層膜圍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組成,分泌旺盛的細胞,較發達。成堆的囊並不像內質網那樣相互連接。

功能: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的“車間”及“發送站”;還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溶酶體

結構特點:溶酶體是由高爾基體斷裂產生,單層膜包裹的小泡。

功能:是“消化車間”,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病菌。

液泡

結構特點:單層膜,含有無機鹽、氨基酸、糖類以及各種色素等物質。

功能:調節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使細胞保持堅挺。

核糖體

結構特點:無膜結構,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分為附着核糖體和遊離核糖體。

功能: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11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一)兩者比較:

(二)體温調節

1、體温的概念:指人身體內部的平均温度。

2、體温的測量部位:直腸、口腔、腋窩

3、體温相對恆定的原因: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的共同調節下,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產熱器官:主要是肝臟和骨骼肌

散熱器官:皮膚(血管、汗腺)

4、體温調節過程:

(1)寒冷環境→冷覺感受器(皮膚中)→下丘腦體温調節中樞

→皮膚血管收縮、汗液分泌減少(減少散熱)、

骨骼肌緊張性增強、腎上腺分泌腎上腺激素增加(增加產熱)

→體温維持相對恆定。

(2)炎熱環境→温覺感受器(皮膚中)→下丘腦體温調節中樞

→皮膚血管舒張、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熱)

→體温維持相對恆定。

5、體温恆定的意義:是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需條件,主要通過對酶的活性的調節體現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12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着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也叫神經衝動。

(2)興奮的傳導過程:靜息狀態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受到刺激,興奮狀態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

(3)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於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性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的

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

(2)興奮的傳遞方向:由於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所以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即在突觸處)的傳遞具單向的,只能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也就是隻能從(上個神經元的軸突→下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人腦的高級功能

(1)人腦的組成及功能:

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由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

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節中樞,維持身體平衡

腦幹: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

下丘腦:有體温調節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2)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語言中樞的位置和功能:

書寫(W)中樞(能聽、説、讀,不能寫)

談話(S)中樞(能聽、讀、寫,不能説)

聽覺(H)性語言中樞(能説、寫、讀,不能聽懂)

視覺(V)性語言中樞(能聽、説、寫,不能讀懂)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13

無機物

存在方式生理作用

結合水4。5%

自由水95%部分水和細胞中

其他物質結合。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絕大部分的水以

遊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

1、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參與細胞內許多生物化學反應;

3、水是細胞生活的液態環境;

4、水的流動,把營養物質運送到細胞,並把廢物運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如K+、

Ca2+、Mg2+、Cl——、PO2+等

1、細胞內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細胞的形態和功能;

3、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

小結

化合有機組合分化

化學元素化合物原生質細胞

○原生質

1、泛指細胞內的全部生命物質,但並不包括細胞內的所有物質,如細胞壁;

2、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為核酸、蛋白質(和脂類);

3、動物細胞可以看作一團原生質。

○細胞質:指細胞中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質。

○原生質層:成熟的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為一層半透膜。

(三)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植物特有):纖維素+果膠,支持和保護作用

成分:脂質(主磷脂)50%、蛋白質約40%、糖類2%—10%

細胞膜

作用:隔開細胞和環境;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間信息交流;

真核基質: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

細胞細胞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分工:線、內、高、核、溶、中、葉、液、

細胞器

協調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生物膜系統

核膜:雙層膜,分開核內物質和細胞質

核孔: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流和信息交流

細胞核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一、細胞器差速離心:美國克勞德

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內質網液泡核糖體中心體

分佈動植物植物動植物動植物植物和某

些原生動物動植物動物

低等植物

形態橢球形、棒形扁平的球形或橢球形大小囊泡、扁平囊網狀橢球形粒狀小體

結構雙層膜,有少量DNA單層膜,形成囊泡狀和管狀,內有腔沒有膜結構

嵴(TP酶複合體)、基粒、基質基粒(類體)、基質(片層結構)、酶外連細胞膜,內連核膜液泡膜、細胞液蛋白質、RNA、和酶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場所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分泌,

成細胞壁提供合成、運輸條件貯存物質,調節內環境蛋白質合成的場所與有絲有關

備註在核仁

形成

△細胞器是指在細胞質中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執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結構單位,

二、協調配合分泌蛋白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羅馬尼亞帕拉德

有機物、O2

葉綠體線粒體

能量、CO2

基因調控初步合成加工修飾

細胞核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胞外

氨基酸肽鏈一定空間結構

○生物膜系統:細胞器膜+細胞膜+核膜等形成的結構體系

三、細胞核=核膜(雙層)+核仁+染色質+核液

美西螈實驗、蠑螈橫縊實驗、變形蟲實驗、傘藻嫁接與移植實驗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代謝活動和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細胞週期不同階段相互轉變的形態結構。

DNA螺旋

○+=核小體(串珠結構)染色質30nm纖維

組蛋白非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圓筒形)2—10um染色單體(圓柱狀、桿狀)

四、樹立觀點(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

○結構和功能相統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

3、各種細胞器既有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又相互聯繫,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1、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體現細胞各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

○生物的整體性: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組成一個整體的時才能體現出生命現象。

1、結構:細胞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繫的。如分佈在細胞質的內質網內連核膜,外接細胞膜。

2、功能:細胞的不同結構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卻是協調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

3、調控: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其DNA通過控制蛋白質類物質的合成調控生命活動。

4、與外界的關係上:每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細胞、而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細胞都要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

五、總結

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四)細胞物質的運輸

○科學家研究細胞膜結構的歷程是從物質跨膜運輸的現象開始的,分析成分是瞭解結構的基礎,現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結構的線索。人們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假説,又通過進一步的實驗來修正假説,其中方法與技術的進步起到關鍵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質和糖類

結構:單位膜(三明治)→流動鑲嵌模型

細胞膜特性結構特點:具有相對的流動性

生理特性:選擇透過性(對離子和小分子物質具選擇性)

保護作用

功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交換

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14

第四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一、滲透作用

(1)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2)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兩側具有濃度差。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於動態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指的是液泡裏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復原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就,水分進出細胞處於動態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質層位置 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 變小 脱離細胞壁 基本不變

清水 逐漸恢復原來大小 恢復原位 基本不變

1、 質壁分離產生的條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細胞壁

(3)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2、質壁分離產生的原因:

內因:原生質層伸縮性大於細胞壁伸縮性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兩種:

(1)吸帳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幹種子、根尖分生區

(2)滲透作用(形成液泡)

一、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

1、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逆相對含量梯度——主動運輸

對物質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決定。

2、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二、比較幾組概念

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運動叫做擴散(擴散與過膜與否無關)

(如:O2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運動)

滲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又稱為滲透

(如: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質層相當於半透膜)

半透膜:物質的透過與否取決於半透膜孔隙直徑的大小

(如:動物膀胱、玻璃紙、腸衣、雞蛋的卵殼膜等)

選擇透過性膜:細胞膜上具有載體,且不同生物的細胞膜上載體種類和數量不同,構成了對不同物質吸收與否和吸收多少的選擇性。

(如:細胞膜等各種生物膜)

第二節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一、探索歷程

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磷脂雙分子層和大多數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糖蛋白(糖被)

組成: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糖類結合形成。

作用:細胞識別、免疫反應、血型鑑定、保護潤滑等。

第三節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一、被動運輸:物質進出細胞,順濃度梯度的擴散,稱為被動運輸。

(1)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2)協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藉助載體蛋白的擴散

二、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方向 載體 能量 舉例

自由擴散 高→低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維生素等

協助擴散 高→低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主動運輸 低→高 需要 需要 氨基酸、K+、Na+、Ca+等離子、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三、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一節降低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細胞代謝與酶

1、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內每時每刻進行着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

2、酶的發現:發現過程,發現過程中的科學探究思想,發現的意義

3、酶的概念: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4、酶的特性:專一性,高效性,作用條件較温和

5、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

二、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難點)

1、 底物濃度

2、 酶濃度

3、 PH值:過酸、過鹼使酶失活

4、 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復。

三、實驗

1、 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過程見課本P79)

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並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

控制變量法: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餘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2、 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澱粉酶探究温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一、什麼是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稱叫做三磷酸腺苷

二、結構簡式:A-P~P~P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團 ~代表高能磷酸鍵

三、ATP和ADP之間的相互轉化

ADP + Pi+ 能量 ATP

ATP ADP + Pi+ 能量

ADP轉化為ATP所需能量來源:

動物和人:呼吸作用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第三節ATP 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1、概念: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的過程。

2、有氧呼吸

總反應式:C6H12O6 +6O2 6CO2 +6H2O +大量能量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 C6H12O6 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 2丙酮酸+6H2O 6CO2+大量[H] +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線粒體內膜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3、無氧呼吸產生酒精: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發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產生乳酸:C6H12O6 2乳酸+少量能量

發生生物:動物,乳酸菌,馬鈴薯塊莖,玉米胚

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注意:無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發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發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發酵

討論:

1 有氧呼吸及無氧呼吸的能量去路

有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於生成ATP,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了。

無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於生成ATP,大部分儲存於乳酸或酒精中

2 有氧呼吸過程中氧氣的去路:氧氣用於和[H]生成水

第四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 捕獲光能的色素

葉綠素a(藍綠色)

葉綠素

葉綠素b (黃綠色)

綠葉中的色素 胡蘿蔔素 (橙黃色) 類胡蘿蔔素 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強,其次是紅光和藍紫光,綠光下最弱。

二、實驗——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1 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中,且他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綠葉中的色素隨着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

2 方法步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步驟要記準確)

(1)研磨時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作用是什麼?

二氧化硅有助於研磨得充分,碳酸鈣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壞。

(2)實驗為何要在通風的條件下進行?為何要用培養皿蓋住小燒杯?用棉塞塞緊試管口?

因為層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種有揮發性的有毒物質。

(3)濾紙上的濾液細線為什麼不能觸及層析液?

防止細線中的色素被層析液溶解

(4)濾紙條上有幾條不同顏色的色帶?其排序怎樣?寬窄如何?

有四條色帶,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黃色的胡蘿蔔素,黃色的葉黃素,藍綠色的葉綠素a,黃綠色的葉綠素b。最寬的是葉綠素a,最窄的是胡蘿蔔素。

三、捕獲光能的結構——葉綠體

結構:外膜,內膜,基質,基粒(由類囊體構成)

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佈於基粒的類囊體及基質中。

光合作用色素分佈於類囊體的薄膜上。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2、光合作用的過程: (熟練掌握課本P103下方的圖)

總反應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類。

根據是否需要光能,可將其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

光反應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場所:類囊體薄膜上

反應式:

水的光解:H2O 1/2O2+2[H]

ATP形成:ADP+Pi+光能 ATP

光反應中,光能轉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暗反應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場所:葉綠體基質

CO2的固定:CO2+C5 2C3

C3的還原:2C3+[H]+ATP (CH2O)+C5+ADP+Pi

暗反應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化為(CH2O)中穩定的化學能

聯繫:

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

五、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①光的波長

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

②光照強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範圍內隨着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着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時間

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於植物的生長髮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和速率低。隨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產上白天升温,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

(3)CO2濃度

在一定範圍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着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後,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

生產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應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產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六、化能合成作用

概念:自然界中少數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內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製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這些細菌也屬於自養生物。

如:硝化細菌,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將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進而將HNO2氧化成HNO3。

硝化細菌能利用這兩個化學反應中釋放出來的化學能,將CO2和水合成為糖類,這些糖類可供硝化細菌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

舉例:硝化細菌、硫細菌、鐵細菌、氫細菌

自養型生物:綠色植物、光合細菌、化能合成性細菌

異養型生物:動物、人、大多數細菌、真菌

高一生物知識點總結15

1、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2、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3、兩條遺傳基本規律的精髓是:遺傳的不是性狀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4、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的選用實驗材料;現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研究兩對或多對性狀的遺傳;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基於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而提出假説,再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

5、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説: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生物體再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6、減數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的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在減數的過程中,染色體只複製一次,而細胞兩次。減數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7、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聯會後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

8、減數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

9、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

10、基因分離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着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着配子遺傳給後代。

11、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過程中,在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12、紅綠色盲、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它們的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13、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生物(如HIV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説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4、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鹼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上的鹼基通過氫鍵連接成鹼基對,並且鹼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

15、鹼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係,叫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16、DNA分子的複製是一個邊解旋邊複製的過程,複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複製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複製能夠準確地進行。

17、遺傳信息藴藏在4種鹼基的排列順序之中,鹼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18、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斷。

19、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為轉錄。

20、遊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做翻譯。

21、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22、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3、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境之間存在着複雜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網絡,精細的調控着生物體的性狀。

24、中心法則描述了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主要內容是: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複製,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但是,遺傳信息不能從蛋白質傳遞到蛋白質,也不能從蛋白質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後的中心法則增加了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從RNA流向DNA這兩條途徑。

26、基因與性狀之間並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係。有些性狀是由多個基因共同決定的,有的基因可以決定或影響多種性狀。一般來説,性狀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27、DNA分子發生鹼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進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

28、由於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9、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

標籤: 知識點 高一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0qok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