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一生物知識點

高一生物知識點

高一生物知識點1

1.有氧呼吸過程

高一生物知識點

2.無氧呼吸過程

(1)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階段是第一階段產生的[H]將丙酮酸還原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過程。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是由於催化反應的酶不同。

應用指南

1.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其原因在於催化反應的酶不同。動物和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微生物的無氧呼吸稱為發酵,但動植物的無氧呼吸不能稱為發酵。2.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進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均有ATP產生;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產生ATP。其餘的能量儲存在分解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過程中H2O既是反應物(第二階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階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來源於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發酵。

6.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對動物可用於維持體温。

7.水稻等植物長期水淹後爛根的原因:無氧呼吸的產物酒精對細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種子爛胚的原因: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對細胞有毒害作用。

高一生物知識點2

一、細胞種類:

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説的建立:

1、1665英國人虎克用自己設計與製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並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施旺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説即“細胞學説”,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高一生物知識點3

一、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代謝關係

在生物體內,糖類、脂質和蛋白質這三類物質的代謝是同時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過程,下面僅就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物質的代謝情況進行討論。

(1)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

Ⅰ:糖類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係:

①糖類可大量轉變為脂肪: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為甘油和脂肪酸,兩者結合生成脂肪,這種轉變在人和動物體內可大量進行,這就是人和動物吃糖能胖的原理。

②脂肪只能少量轉變為糖:在人和動物體內,甘油和脂肪酸都可以加入糖代謝途徑,但甘油經一系列過程可以轉變為糖,而脂肪酸卻幾乎不能轉變為糖,因此,脂肪不能大量轉變為糖。這就是肥胖後很難減肥的原因之一。

Ⅱ:糖類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關係。

①糖類代謝的中間產物可以轉變為非必需氨基酸:糖類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中間產物(如丙酮酸)可通過轉氨基作用產生與之相對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於糖類分解時不能產生與必需氨基酸相對應的中間產物,因此糖類不能轉化為必需氨基酸,這也是人體每天必需攝取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之一。

②蛋白質可以轉化為糖類。蛋白質水解作用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不含N糖類

Ⅲ:蛋白質和脂質之間的轉化關係:

①氨基酸可以轉變為脂肪:氨基酸分解代謝過程中的中間產物既可轉變為脂肪,又可轉變為脂肪酸,因此在人和動物體內蛋白質可大量合成脂肪。

此外,有些氨基酸也可轉變為磷脂等。

②脂肪幾乎不能轉變為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甘油可以先轉變為丙酮酸,然後再經轉氨基作用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因幾乎不能轉變為糖類,因而脂肪酸在人和動物體內不能轉變為氨基酸。總之,人和動物幾乎不能利用脂質來合成蛋白質。

(2)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轉化的侷限性

①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之間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例如,只有在糖類供應充足的情況下,

糖類才有可能大量轉化成脂質。

②各種代謝物之間的轉化程度也是有明顯差異的。例如,糖類可以大量轉化成脂肪,而脂肪卻不能大量轉化成糖類。

在正常情況下。人和動物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類氧化分解供給的,只有當糖類代謝發生障礙引起供能不足時,才由脂肪和蛋白質氧化分解供給能量,保證機體的能量需要。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量都不足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增加。而當大量攝入糖類和脂肪時,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就會減少。

(3)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區別和聯繫:

來源相同:動物體內的三大營養物質均可來自食物,都必須經過消化與吸收相代謝途徑相同:三大營養物質在體內均可合成、分解、轉變。都必需在酶的催化下點才能完成都能作為能源物質:氧化分解,釋放能量。

最終產物均有CO2和H2O貯存方式不同:糖類和脂肪可以在體內貯存,蛋白質不能在體內貯存。不同代謝最終產物不同:糖類、脂肪的代謝終產物只有CO2和H2O,而蛋白質的代謝終點產物除CO2和H2O外,還有尿素等含氮廢物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脂肪是體內的儲備能源物質。蛋白質只是一種能源物質(只在糖、脂肪嚴重供能不足時,方由蛋白質供能)

高一生物知識點4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説,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説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説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係。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繫、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高一生物知識點5

1、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須具有遺傳效應,有的DN-段屬間隔區段,沒有控制性狀的作用,這樣的DN-段就不是基因。每個DNA分子有很多個基因。每個基因有成百上千個脱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於脱氧核苷酸排列順序不同。基因控制性狀就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來實現的。DNA的遺傳信息又是通過RNA來傳遞的。

2、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RNA與DNA的區別有兩點:①鹼基有一個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則為胸腺嘧啶。②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這樣一來組成RNA的基本單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則為脱氧核苷酸。

3、轉錄:(1)場所:細胞核中。(2)信息傳遞方向:DNA→信使RNA。(3)轉錄的過程:在細胞核中進行;以DNA特定的一條單鏈為模板轉錄;特定的配對方式:

4、翻譯:(1)場所: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信使RNA由細胞核進入細胞質中與核糖體結合。(2)信息傳遞方向:信使RNA→一定結構的蛋白質。

5、信使RNA的遺傳信息即鹼基排列順序是由DNA決定的;轉運RNA攜帶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穀氨酸)能在蛋白質的氨基酸順序的哪一個位置上是由信使RNA決定的,歸根結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決定的。

6、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蛋白質是由信使RNA為模板,每三個核苷酸對應一個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鹼基數目:信使RNA的鹼基數目:氨基酸個數=6:3:1;脱氧核苷酸的數目=的基因(或DNA)的鹼基數目;肽鍵數=脱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7、一種氨基酸可以只有一個密碼子,也可以有數個密碼子,一種氨基酸可以由幾種不同的密碼子決定。

8、基因對性狀的控制:①一些基因就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性狀的。白化病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②一些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的。(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症)。

高一生物知識點6

  一、有關水的知識要點

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聯繫

水自由水約95%

1、良好溶劑

2、參與多種化學反應

3、運送養料和代謝廢物它們可相互轉化;代謝旺盛時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減少。

結合水約4.5%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1)做溶劑。水分子的極性強,能是溶解於其中的許多物質解離成離子,利於化學反應進行。

(2)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水溶液的流動性大,水在生物體內還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將吸收來的營養物質運輸到各組織中區,並將組織中的廢物運輸到排泄器官。

(3)調節温度。水分子之間藉助氫鍵連接,氫鍵的破壞吸收能量,反之釋放能量。人蒸發少量的汗就能散發大量的熱。再加上水的流動性大,能隨血液循環迅速分佈全身,因此對於維持生物體的温度起很大作用。

(4)調控代謝活動。生物體內含水量多少以及水的存在狀態改變,都影響新陳代謝的進行。一般生物體內含水70%以上時,細胞代謝活躍;含水量降低,則代謝不活躍或進入休眠狀態。

  二、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構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葉綠素、血紅蛋白等

②、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

③、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

(1)有些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複雜的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Mg2+是葉綠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碳酸鈣是動物和人體的骨、牙齒中的重要成分;P043-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磷脂的組成成分;

(2)無機鹽參與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哺乳動物血液中必須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某個動物血液中鈣鹽的含量過低就會出現抽搐。

(3)維持生物體內的平衡:

①滲透壓的平衡Na+,Cl一對細胞外液滲透壓起重要作用,K+則對細胞內液滲透壓起決定作用。

②酸鹼平衡(即pH平衡),pH調節着細胞的一切生命活動,它的改變影響着原生質體組成物質的所有特性以及在細胞內發生的一切反應:如人血漿中H2CO3/HCO3-,HPO42-/H2P04-等。

③離子平衡:動物細胞內外Na+/K+/Ca2+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細胞膜外Na+高、K+低,細胞膜內K+高、Na+低。K+、Na+這兩種離子在細胞膜內外分佈的濃度差,是使細胞可以保持反應性能的重要條件。

高一生物知識點7

生物易錯知識點

易錯點1化合物的元素組成

易錯分析:不能正確識記常見化合物的元素組成。

走出誤區:不僅要記住教材中出現的常見化合物的組成元素,如蛋白質(C、H、O、N,有的含S、P)、核酸(C、H、O、N、P)、糖(C、H、O)和脂質(C、H、O,有的含N、P)等,還要理解由這些物質水解或分解的產物的化學元素組成。另外,還要注意總結一些化合物的特徵元素,如Mg、Fe分別是葉綠素、血紅蛋白的特徵元素,N、P是構成DNA、RNA、ATP的重要元素。

易錯點2中心體、線粒體和葉綠體等主要細胞器的功能

易錯分析:對細胞結構與功能的一些特殊問題理解不到位。

走出誤區:(1)具有中心體的不一定都是動物細胞,如果有細胞壁也有中心體應該屬於低等植物細胞。

(2)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線粒體:有些細菌(如硝化細菌、藍藻等)雖然沒有線粒體,它們可通過細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進行有氧呼吸。真核細胞不一定都有線粒體:某些厭氧型動物,如蛔蟲細胞內沒有線粒體,只能進行無氧呼吸;還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動物細胞(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內也沒有線粒體。

(3)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都含有葉綠體: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但屬於原核細胞,沒有葉綠體,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細胞質的一些膜結構上進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另外,如光合細菌等可進行光合作用,但也沒有葉綠體。

易錯點3真、原核細胞和病毒的結構

易錯分析:不能認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細胞結構及其獨有的特徵,是造成這一錯誤的主要原因。

走出誤區:原核生物的特徵主要表現為:

(1)從同化作用類型來看,多為寄生、腐生等異養型生物,少數為自養型生物,如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細菌、硫細菌等,進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細菌等。

(2)從異化作用類型來看,多為厭氧型生物,部分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細菌)。

(3)生殖方式多為分裂生殖(無性生殖)。

(4)原核生物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因為原核生物只進行無性生殖。

(5)可遺傳變異的來源一般只有基因突變,因為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進行有性生殖。

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沒有細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一般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核酸構成,結構非常簡單。既然沒有細胞結構,就不是真核細胞或原核細胞。

易錯點4ATP分子結構的相關內容

易錯分析:不清楚ATP、ADP與RNA在組成成分上的關係。

走出誤區:從ATP的結構式分析,1分子ATP包括1分子腺苷A(與DNA、RNA中的A含義不同),腺苷由腺嘌呤(鹼基)和核糖(五碳糖)組成,3分子磷酸基團,2個高能磷酸鍵。ATP水解時遠離腺苷的.高能磷酸鍵首先斷裂,釋放能量,變成ADP;若完全水解,另一個高能磷酸鍵也將斷裂變成AMP,AMP是組成RNA的基本單位之一。

易錯點5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關係的相關曲線

易錯分析:不能正確分析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有關曲線,不能理解細胞呼吸量、總光合作用量和淨光合作用量的關係式。

走出誤區:光合作用的指標是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時每平方米葉面積吸收CO2毫克數表示,一般測定的光合速率都沒有把葉子的呼吸作用考慮在內,測到的是淨光合速率,而總光合速率還要加上呼吸速率。

高一生物知識點8

第1節 細胞的增殖

一、限制細胞長大的原因

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比。

2、細胞的核質比

二、細胞增殖

1.細胞增殖的意義: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真核細胞分裂的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

(一)細胞週期

(1)概念: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2)兩個階段:

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為前期、中期、後期、末期

(3)特點:分裂間期所佔時間長。

(二)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

1.分裂間期

特點:完成DNA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

2.前期

特點: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體特點:1、染色體散亂地分佈在細胞中心附近。 2、每個染色體都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3.中期

特點:①所有染色體的着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清晰

染色體特點:染色體的形態比較固定,數目比較清晰。故中期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的最佳時機。

4.後期

特點:①着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向兩極移動。②紡錘絲牽引着子染色體

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

染色體特點: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

5.末期

特點: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並擴展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

植物細胞動物細胞

前期紡錘體的來源由兩極發出的紡錘絲直接產生由中心體周圍產生的星射線形成。

末期細胞質的分裂細胞中部出現細胞板形成新細胞壁將細胞隔開。細胞中部的細胞膜向內凹陷使細胞縊裂

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後期:點裂數加均兩極。末期:膜仁重現失兩體。

三、植物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比較

不同點:

相同點:1、都有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後、末四個階段。

2、分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組成完全相同且與母細胞完全相同。染色體在各期的變化也完全相同。

3、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分子數目的變化規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完全相同。

五、有絲分裂的意義:

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六、無絲分裂:

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

例:蛙的紅細胞

第二節 細胞的分化

一、細胞的分化

(1)概念:在個體發育中,相同細胞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2)過程:受精卵 增殖為多細胞 分化為組織、器官、系統 發育為生物體

(3)特點:持久性、穩定不可逆轉性、普遍性

二、細胞全能性:

(1)體細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於體細胞一般是通過有絲分裂增殖而來的,一般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細胞具有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潛能。

(2)植物細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蘿蔔跟根組織的細胞可以發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動物細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動物細胞,從整個細胞來説,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細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細胞>體細胞

第三節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細胞的衰老

1、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係

單細胞生物體,細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個體的衰老或死亡。

多細胞生物體,個體衰老的過程就是組成個體的細胞普遍衰老的過程。

2、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徵:

1)在衰老的細胞內水分 。

2)衰老的細胞內有些酶的活性 。

3)細胞內的 會隨着細胞的衰老而逐漸積累。

4)衰老的細胞內 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 固縮,染色加深。

5) 通透性功能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3、細胞衰老的學説:(1)自由基學説(2)端粒學説

二、細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由於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

2、意義:完成正常發育,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抵禦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

3、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壞死是在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下,由於細胞正常代謝活動受損或中斷引起的細胞損傷和死亡。

細胞凋亡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

第4節 細胞的癌變

1. 癌細胞:細胞由於受到 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細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 有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 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

2. 癌細胞的特徵:

(1)能夠無限 。

(2)癌細胞的 發生了變化。

(3)癌細胞的表面也發生了變化。癌細胞容易在有機體內分散轉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致癌因子的種類有三類。

4. 細胞癌變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細胞的原癌基因從 狀態變為 狀態。正常細胞轉化為 。

高一生物知識點9

1、DNA的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與T配對,G與C配對。

2、DNA複製: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來合成子代DNA的過程。DNA的複製實質上是遺傳信息的複製。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兩條多脱氧核苷酸鏈配對的鹼基從氫鍵處斷裂,於是部分雙螺旋鏈解旋為二條平行雙鏈,解開的兩條單鏈叫母鏈(模板鏈)。

4、DNA的半保留複製:在子代雙鏈中,有一條是親代原有的鏈,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

5、人類基因組是指人體DNA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分析測定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

6、DNA的化學結構: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組成DNA的基本單位——脱氧核苷酸。每個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組成:一個脱氧核糖、一個含氮鹼基和一個磷酸③構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種。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種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鳥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組成四種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樣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種含氮鹼基:ATGC。④DNA是由四種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為單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鏈。

7、DNA的雙螺旋結構:DNA的雙螺旋結構,脱氧核糖與磷酸相間排列在外側,形成兩條主鏈(反向平行),構成DNA的基本骨架。兩條主鏈之間的橫檔是鹼基對,排列在內側。相對應的兩個鹼基通過氫鍵連結形成鹼基對,DNA一條鏈上的鹼基排列順序確定了,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另一條鏈的鹼基排列順序也就確定了。

8、DNA的特性:①穩定性:DNA分子兩條長鏈上的脱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的順序和兩條鏈之間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是穩定不變的,從而導致DNA分子的穩定性。②多樣性:DNA中的鹼基對的排列順序是千變萬化的。鹼基對的排列方式:4n(n為鹼基對的數目)③特異性:每個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鹼基排列順序,這種特定的鹼基排列順序就構成了DNA分子自身嚴格的特異性。

9、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在鹼基含量計算中的應用:①在雙鏈DNA分子中,不互補的兩鹼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佔整個分子鹼基總量的50%。②在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嘌呤之和與嘧啶之和的比值與其互補鏈中相應的比值互為倒數。③在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不互補的兩鹼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與其在互補鏈中的比值和在整個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樣的。

10、DNA的複製:

①時期: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間期。

②場所:主要在細胞核中。

③條件:a、模板:親代DNA的兩條母鏈;b、原料:四種脱氧核苷酸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種,DNA複製都無法進行。

④過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兩條扭成螺旋的雙鏈解開,這個過程稱為解旋;b、合成子鏈:然後,以解開的每段鏈(母鏈)為模板,以周圍環境中的脱氧核苷酸為原料,在有關酶的作用下,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與母鏈互補的子鏈。隨的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不斷地延長,同時每條子鏈與其對應的母鏈互相盤繞成螺旋結構,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點:邊解旋邊複製,半保留複製。

⑥結果:一個DNA分子複製一次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義:使親代的遺傳信息傳給子代,從而使前後代保持了一定的連續性.。

⑧準確複製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夠自我複製,一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雙螺旋結構,能為複製提供模板;二是因為它的鹼基互補配對能力,能夠使複製準確無誤。

11、DNA複製的計算規律:每次複製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條鏈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個DNA分子複製n次則形成2n個DNA,但含有最初母鏈的DNA分子有2個,可形成2ⅹ2n條脱氧核苷酸鏈,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鏈的有2條。子代DNA和親代DNA相同,假設x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鏈的數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遊離的脱氧核苷酸數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總數2nx減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鏈的數量x 。

12、核酸種類的判斷:首先根據有T無U,來確定該核酸是不是DNA,又由於雙鏈DNA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T,G=C,單鏈DNA不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來確定是雙鏈DNA還是單鏈DNA。

高一生物知識點10

1、T2噬菌體:這是一種寄生在大腸桿菌裏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存在於頭部內的DNA所構成。它侵染細菌時可以產生一大批與親代噬菌體一樣的子代噬菌體。

2、細胞核遺傳:染色體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載體,且染色體在細胞核內,受細胞核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3、細胞質遺傳: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遺傳物質的載體,且在細胞質內,受細胞質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4、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關鍵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直接地觀察DNA的作用。

5、肺炎雙球菌的類型:

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體無多糖莢膜,無毒,注入小鼠體內後,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體有多糖莢膜,有毒,注入到小鼠體內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熱的方法殺死S型細菌後注入到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實驗:格里菲斯用加熱的辦法將S型菌殺死,並用死的S型菌與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於R型經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轉化因子)的誘惑,變成了S型)。

6、艾弗裏實驗説明DNA是“轉化因子”的原因:將S型細菌中的多糖、蛋白質、脂類和DNA等提取出來,分別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結果只有DNA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才能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並且的含量越高,轉化越有效。

7、艾弗裏實驗的結論:DNA是轉化因子,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即DNA是遺傳物質。

8、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①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過程:吸附→侵入→複製→組裝→釋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質中P的含量少;蛋白質中有S而DNA中沒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標記一部分噬菌體的蛋白質,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標記另一部分噬菌體的DNA。用35P標記蛋白質的噬菌體侵染後,細菌體內無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內部;而用32P標記DNA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後,細菌體內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DNA進入了細菌體內。

③結論:進入細菌的物質,只有DNA,並沒有蛋白質,就能形成新的噬菌體。新的噬菌體中的蛋白質不是從親代連續下來的,而是在噬菌體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説明了遺傳物質是DNA,不是蛋白質。此實驗還證明了DNA能夠自我複製,在親子代之間能夠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也證明了DNA能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9、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只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沒有證明它是主要遺傳物質)

10、遺傳物質應具備的特點:

①具有相對穩定性

②能自我複製

③可以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④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11、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如煙草花葉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因此説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12、①遺傳物質的載體有:染色體、線綠體、葉綠體。

②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

高一生物知識點11

第一節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第二節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一、相關概念:

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八大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裏),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佈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着在內質網上,有些遊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於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於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鹼、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四、生物膜系統的組成:包括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節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一、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信息庫(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高一生物知識點12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徵: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3

細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組成細胞的原子和分子

1、細胞中含量最多的6種元素是C、H、O、N、P、Ca(98%)。

2、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間以共價鍵構成的碳鏈,碳鏈是生物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稱為有機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導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統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細胞中的無機化合物:水和無機鹽

1、水:(1)含量:佔細胞總重量的60%-90%,是活細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質。

(2)形式:自由水、結合水

?自由水:是以遊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劑;②參與細胞內生化反應;③物質運輸;④維持細胞的形態;⑤體温調節

(在代謝旺盛的細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較多)

?結合水:是與其他物質相結合的水。作用是組成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

(結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強)

2、無機鹽

(1)存在形式:離子

(2)作用

①與蛋白質等物質結合成複雜的化合物。

(如Mg2+是構成葉綠素的成分、Fe2+是構成血紅蛋白的成分、I-是構成甲狀腺激素的成分。

②參與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如鈣離子濃度過低肌肉抽搐、過高肌肉乏力)

高一生物知識點13

一、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指細胞核內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故叫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染色質呈細長絲狀且交織成網狀,在細胞有絲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質細絲高度螺旋、縮短變粗成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細胞不同分裂時期的兩種不同的形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核仁呈現週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

二、細胞核的功能

1、是遺傳信息庫(遺傳物質DNA的儲存和複製的主要場所),

2、是細胞代謝活動和細胞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機的統一整體

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1、結構:細胞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繫的。如分佈在細胞質的內質網內連核膜,外接細胞膜。細胞核不屬於細胞器。

2、功能:細胞的不同結構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卻是協調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

3、調控: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其DNA通過控制蛋白質類物質的合成調控生命活動。

4、與外界的關係上:每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細胞、而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細胞都要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

[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高一生物知識點14

中心法則:

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複製;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翻譯。但是,遺傳信息不能從蛋白質流向蛋白質,也不能從蛋白質流向DNA或RNA。近些年還發現有遺傳信息從RNA到RNA(即RNA的自我複製)也可以從RNA流向DNA(即逆轉錄),也在瘋牛病毒中還發現蛋白質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質的自我控制複製)

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係:

1、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物質代謝,進而來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基因型與表現型的關係:基因的表達過程中或表達後的蛋白質也可能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生物體性狀的多基因因素:基因基因;基因與其產物;與環境之間多種因素存在複雜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細的調控生物性狀。

細胞質基因: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稱為細胞質基因。其主要特點是母系遺傳。

高一生物知識點15

1、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2、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3、製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為無核膜和細胞器膜

4、葉綠體:光合作用的細胞器;雙層膜

線粒體:有氧呼吸主要場所;雙層膜

核糖體:生產蛋白質的細胞器;無膜

中心體:與動物細胞有絲有關;無膜

液泡:調節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內有細胞液

內質網:對蛋白質加工

高爾基體:對蛋白質加工,分泌

5、細胞膜、核膜、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它們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繫,協調。

維持細胞內環境相對穩定生物膜系統功能許多重要化學反應的位點把各種細胞器分開,提高生命活動效率

核膜:雙層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過結構核仁

標籤: 知識點 高一 生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dwyd5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