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14篇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14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14篇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1

課前反思:基因的顯性與隱性課程標準未作要求,僅提倡學生收集和交流近親結婚危害的資料。

課中反思一:

本課的內容我認為對於高中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教學中就進行了適當的拓展。課堂中我採用圖解方式分析遺傳規律,讓學生明白顯性基因與隱性基因、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遺憾的是課堂中我對學生估計過高,學生的理解與掌握沒有達到課堂預期的效果。

課中反思二:

孟德爾的豌豆實驗是遺傳學的經典實驗,作為國中教師也應當認識這位遺傳學的奠基人,知道遺傳的二大規律:孟德爾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課中反思三:

課堂中我與學生一起討論“有耳垂”和“無耳垂”這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時,我以有耳垂的父親和無耳垂的母親為例,研究該父母的'子女耳朵性狀如何,教學進行的很順利,學生們也很容易得出子女中有無耳垂的概率,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課後反思:

回顧這節課有兩點應引起以後教學的注意:一是對學生的認識估計過高,理解與應用必竟是兩個不同層次;二是該課用圖解方式講解遺傳規律,並要求學生能用圖解分析生活中的遺傳現象,要求過高過嚴,學生難於達到應用層次。

課程理念只有轉化成教師的教學實踐才會有效,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大膽創新教學方法。當然從理念到實踐需要一個不斷學習、內化、反思、實踐並檢驗的過程,並需藉助於外界的反饋性評價和自我深層次的思考,才能真正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自覺改良教學行為,並通過不斷髮展與創新,將會獲得預期設想的結果,同時滿足教師自我尊重與發展,形成教師獨特的。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2

本節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自己與父母的性狀特徵來理解遺傳與變異的概念。還可以通過觀察身邊的'同學、動物、植物等來理解性狀的概念,進而學生又會思考控制生物性狀的物質是什麼,然後得出結論——基因控制生物性狀。整個教學過程就在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再解決問題中進行的,使學生在發現問題中學習到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以引導為主,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在實驗分析時,教師應發揮講解法的優勢,給學生詳細的講解實驗,使學生在理解了實驗的前提下再去發現問題。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的導入可通過複習花的結構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在複習花的基本結構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達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從而導入課題。

在學習有性生殖中,要通過做遊戲,複習桃花的基本結構,分析其生殖特點,進而總結出有性生殖的定義。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也可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列舉常見的植物無性生殖方式,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出無性生殖的定義,幫助學生學會區分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無性生殖的應用,説明生物學是生產實踐的基礎,這部分內容,要從實踐入手,可讓學生先訪問當地農藝師或果農,然後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本節教學建議以遊戲討論,實踐相結合,輔以觀察思考,閲讀講授法,重視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做到生物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索精神。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4

我們一起“玩蛋”

今天和學生們上了一節非常態的課,帶着雞蛋上課,和孩子們一起“玩蛋”。

這節課是人教版《生物學》八下的《鳥類的生殖與發育》這節內容,整節課其實內容量不多,關鍵是要講述清楚雞蛋的結構和相應的作用。而如果直接跟學生們講雞蛋怎麼樣怎麼樣的話,我想會非常的無趣,非常的乾燥,學生也會學得不靈活。

其實,雞蛋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説,都是非常非常的不陌生了,是我們每一位的好朋友。但是熟悉並不一定就是了解,每天在看它,吃它,但可能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過它。

有的小孩呢,就只見過熟雞蛋的摸樣,根本沒有看到過生雞蛋的樣子。所有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最直接的認識,縮短生物課與生活的距離,進行了這節讓我們一起“玩蛋”的.趣味課。在課前呢,我預先佈置了它們一個週末任務,回家一定要進廚房,請教媽媽,怎麼科學的把雞蛋打破?即雞蛋打完後,蛋黃等物質出來了,蛋殼還要保持完整的。

學學給雞蛋做一個“科學的手術”。

有意思的任務佈置完,看見孩子們個個都是非常興奮與期待,今天終於等來了。一起開始吧。

1、等待接受“手術”的雞蛋

2、給雞蛋“化粧”

3、聚精會神的為雞蛋脱“外衣”──蛋殼

4、哇,好美,卵殼膜出來了

5、哎呀,我的雞蛋“難產了”

6、呼,終於出來了

7、合個影吧,“母子”平安

展示完畢,一起總結:雞蛋,我愛你。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5

1、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達到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採用了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如兩棲動物的生殖就大膽放手,適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收穫成功的喜悦;在兩棲動物的發育這一板塊類容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交流互動的教學形式,先由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將所列問題逐一解決,通過討論交流不能明確的,提出來,然後通過師生交流互動解決並進一步概括總結,這樣培養了學生閲讀、觀察、分析、比較、歸納能力,發展了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以及交流表達能力等;對於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這個類容則採用學生課前收集資料,課堂中彙報展示的方式進行,這樣可以達到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同時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2、利用多媒體課件與課程整合達到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現象作為教學的情境,豐富了教材實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自然引出課題;在在兩棲動物的發育出示“青蛙的發育過程的動畫能幫助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將問題逐一解決;在課堂鞏固練習這一環節用課件展示課堂鞏固練習可以節約時間,達到合理控制教學節奏。

3、不管是學生自主學習,或者是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都要給以適時的'指導。例如,在學生自學兩棲動物的生殖時可能對雌雄蛙抱對對生殖有什麼意義不瞭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對蛙的呼吸器官的變化也不勝清楚,教師都要適時給學生幫助與解答。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6

面對陌生又熟悉的國中課本,感慨時間飛快,我已經從一名國中生成長成了一名準教師。看到活潑可愛的國中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們天真的美好。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那作為他們的老師,我能做的就是把帶給他們的每節課上到最好!所以,課後的教學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從聽課到備課再到真正的上課,在教學中,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體會最深刻的是站在真正的講台上,和學生們一起學習時。這期間教學的成功之處、不足以及老師、同伴的指導都值得反思、總結。具體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教學理念:

聽指導老師的課,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們的積極參與、老師的循序誘導,沒有知識灌溉,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們思考、探索、分析,最後得出結論。這一收穫時刻提醒着我:要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要有真正的學生活動,同時老師要發揮課堂的指導地位。

二、教學教態:

1、聲音:聲音還是比較洪亮,只是語調還缺乏教學熱情,比較平鋪直敍,還可以更抑揚頓挫一些,時而和學生們用開玩笑的語氣給孩子們講小笑話。時而嚴肅,強調重點。時而用有親和力的語氣關心孩子們。這樣的課堂會更充實,也會更有樂趣!

2、動作:課上,每個孩子都在關注着老師的一舉一動,而且,老師的舉動很可能是孩子們學習的參考。所以,老師要對自己嚴格要求,課上的每個動作要自然、大方、時刻體現着對學生們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孩子在課下對我説:“老師,您真有禮貌,當我們掌聲歡迎您時,您還説了謝謝大家!”。聽到這句話,我為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而暗自高興,同時,也提醒着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為人師表,真正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3、心理:在這裏,最大的感受是:上課時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着教學語言是否自信、教學教態是否自然大方。所以,心理也是需要多鍛鍊、自己學會積極調整的。剛登上講台,我會很不自然,就想:自己做得不夠完美,學生們會不會不喜歡自己呢?後來,我發現,我的想法完全錯了,因為:老師上好一節課,不是為了使更多的學生們喜歡自己,而是可以真正使孩子們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樣,自己就會更大方,不再忸怩了!

三、教學技能:

1、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在教案上,是對真實教學的一個預設。

(1)對自己所授課程在本專業總體的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

也就是準確把握學生們的知識基礎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樣更有利於找到教學重點和難點,也避免了重複講解、講解過深的知識點。

(2)能夠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材進行恰當的處理:

對教材的處理,我感覺還是停留在課本上的內容,甚至可以説,課本上的知識點都沒有吃透,有些憑着自己的感覺在開展教學。這是需要改正的!我想,我現在要做的是:先通讀課本,自己掌握課本知識,然後,分析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後,再進行知識的加工處理,一定不能落下知識點,因為對學生,要負責任!

(3)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制定恰當的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法:

這一點自己做得還可以。首先了解了中學生:他們還不夠成熟去想我要好好學習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中學生學習的出發點更多的是有趣、有用,當他們可以很自豪地講給同伴、家人時,他們就喜歡上了學習。所以,帶給孩子們的課要多多地從生活實際出發,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瞭解到:本節內容食物鏈和食物網只要強調的是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對於不是特別抽象的知識,設計了比較多的學生活動來增添學生們學習的樂趣:講小故事導入新課、請同學們寫食物鏈並和大家交流分享。

通過前期的瞭解,設計了比較活的學生活動,調動了學生們積極的學習興趣。是比較成功的一點。

(4)對於課堂突發事件的預設還是不夠:

自己想:學生們的回答會完全按照自己備課時寫的,可是,忘了學生們的自主性和想法的靈活、開放,於是,在這方面耽誤了比較長的時間。在導入時,給學生們講了一個:兔子吃草、蛇吃兔子、老鷹吃蛇的故事,當問到學生們故事中涉及到了幾種生物時,想着學生們回答:草、兔子、蛇、鷹。沒有想到,學生們説了好多,還有:樹、花、螞蟻、微生物。當時,學生們説什麼,我就都寫上了,指導老師誇我做得很棒,沒有否定孩子們的想法,尊重孩子們!我學會了要時刻尊重學生們的靈活的思維,也知

道了要儘可能地對課堂做出預設。

2、課堂技能:

(1)導入:

本節課導入比較成功:時間控制得當、課堂教學秩序管理還可以、師生有效地交流、導入也有效地為開展教學內容服務。

結合上一節課《水和温度對生物體的影響》失敗的導入和本節課成功的導入,更加明確了:導入不能僅僅是活躍課堂氛圍,最主要的是要與教學內容有關,否則,會帶偏學生們。

(2)設疑和提問:

這一點是自己沒有想到的,為了保證提問的高效,要提前設計出本節課的問題串:提問要有針對性、有啟發性。要選擇適當的提問時機。提問要有適當的停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問題後,要有分析評價、必要的引導、總結。

(3)講授:

記得指導老師説過: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一定要正確、科學,所以,講授時,一定要尊重客觀的知識,要學會掌握事實、概念、原理、規律、應用等不同教學內容的講授方法。

其次是:講授時,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同時,講課是一門藝術,要儘量做到讓學生們學習、聽課時,體會到課堂教學的美感,使講授的科學性、教育性、啟發性、藝術性同在。

(4)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與PPT應用方面,自己還需要進行兩者的合理分配,板書更多地體現教學重難點,PPT是為了教學更好服務的工具,切記只念PPT、自己的思路被PPT帶着走。同時,也要學習製作更好體現自己教學思路的PPT的方法,目前要學習的是觸發器的運用。

(5)對學生回答的'反饋:

除了可以用:很好!很棒!還可以用什麼呢?要對學生的回答有一個總結,對於學生回答的肯定要具體一些,例如:回答得很具體、很全面,將幾個方面都涉及到了。這樣,對學生的肯定很真實,同時也強調了易錯點。

(6)總結結束課程的技能:

有的時候,由於時間把握得不是特別好,會沒有時間總結。總結是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會使課堂的重難點突出,總結時,要注意:歸納總結要簡練、概括、重難點突出。總結要使教學內容前呼後應、形成系統。總結要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拓展、延伸、自主學習。

四、成功之處: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兩大方面:一是課堂氛圍比較活躍,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能夠較好地尊重孩子們的想法。二是知識點的講解以及重難點的強調比較到位,具體如下:

1、在強調食物鏈的完整性時,用到兩個例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以及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在講解時,強調的很到位,並且結合學生們的易錯點,很具體。

2、用枯草桿菌分解枯草,指出,食物鏈中不能出現分解者。

3、為學生們解答疑惑:食物鏈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太陽能為什麼不能寫進食物鏈裏,解答得比較成功。

4、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捕食關係強調得很到位。

五、不足之處:

1、要記得錯的知識點不能寫在黑板上。

2、要教給孩子們數食物鏈的方法。

3、老師不能只強調重點,要落在課本上,讓學生們劃出重點。

4、講食物鏈和食物網沒有必要太複雜,只要將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強調到位就好。

5、有學生問到: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裏的大魚和小魚都是魚,能不能只寫魚?當時給學生的解答是可以,後來一想,是不可以的,因為,這裏的小魚可能是草食性的,而大魚是肉食性的,不能籠統地叫做魚。

6、要記得課件的色彩對比,要讓學生看清楚。

7、語言,儘量能夠用利於學生接受的方式來表達,口語化與科學、準確不衝突。

8、分解者不是吃,而是分解,要注意語言的科學。

9、要熟悉講課流程,只有這樣,教師的講課思路才不會亂。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瞭解生態系統及細菌和真菌知識的基礎之上,而進行的一節生物教學活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提出“如果自然界中沒有細菌和真菌將會是什麼狀況?”等問題,讓學生帶着饒有興趣的問題去思考、探討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實踐着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然後讓學生舉出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邊的細菌和真菌使人和動物患病的例子。使學生明白細菌和真菌對人類和動植物有害的一面,並積極探討如何防治這些疾病。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在“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的教學中,更注重讓學生藉助實物、圖片及文字介紹,在教師的引導下,分組探討根瘤等共生現象的形成機理及意義,並進一步討論了發生在動物和人體內的.共生現象及其作用。在此基礎之上,通過課後材料“以菌治蟲”,讓學生知道細菌和真菌還有有利的一面。使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

在“評價實驗方案”的技能訓練中,特別注重學生對實驗設計的科學性進行反思,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三個實驗方案的評價、分析,明白了各個實驗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於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8

1、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形象逼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高了教學效果。

2、探究雞卵的結構時,讓學生親自動手,能讓學生感悟到平時自己熟悉的事物原來還有這麼多的知識,用雞卵做為實驗材料,與生活聯繫緊密,突破了重難點。

3、課堂上,每一環節我都先讓學生自學,然後再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回答,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不足的地方:

1、學生在探究卵的結構時,實驗時間不夠充分。

2.、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時,有時給的時間不夠富餘,有的問題啟發性還存在差距。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本節課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上好一節課,必須花費一定的'功夫去備課,比如準備探究的材料、查閲資料、收集資料、研究教材,並能預見課上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才能遊刃有餘。

思考與實踐:

課堂教學的方式有多種,教師的引導很重要,但是學生的主體參與更重要。我是這樣想的,你呢?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9

1、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學生較為熟悉的生物現象,但科學概念的建構需要在知曉“親代”和“子代”的前提下習得;

2、課堂中有一名學生説到人的舌能不能卷是人類的性狀之一,這是動物的.一種行為方式特徵,這種行為是動物的先天性行為,而非學習行為。學生的發言試圖想搞清動物的行為與性狀的關係。我認為,無論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都可以表現為生物的性狀。

3、本課採用歸納法效果較好,由調查結果歸納遺傳、變異、性狀和相對性狀,水道渠成。

4、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是生物界較為普遍的現象,學生已具備一些感性認識。本章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的認識更進一步。人類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宏觀的性狀研究開始的,以後隨着科學的發展,才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教師要滲透這種邏輯思路,訓練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受精卵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精子和卵細胞是新生命與父母聯繫的紐帶,父母通過生殖細胞將性狀遺傳給下一代,父母到底傳遞了什麼?引出基因便順理成章。

5、本課學習結束之後,我彙總了我所任教的三個班級性狀調查數據,交給向凱、周媛媛兩位同學,讓他們將同學們的調查情況、老師的統計結果以及自己的思考,寫一份調查報告。一個星期後,兩名同學寫成“基因控制性狀”的調查報告,很不錯,推薦到《中國生物課程網》得以發表。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10

剛剛上完這節課的時候,感覺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真的是相差甚遠。教材在這方面的安排感覺不是很好。孟德爾遺傳定律只是簡單的介紹了隱性性狀和顯性性狀,學生看似明白,但是一到實際問題中還是不太明白。

怎樣做呢?還要把原本高中的`知識拿過來給學生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覺得生物人教版本的教材在這個章節的編寫上有些安排不合理。內容上作了大量調整,但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量不夠。當然了,教材只是教師上課的一個載體,而教師教的過程中也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 )中,我選擇了多種版本結合。現在教改中提倡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其中之一。

在課堂上,我採用了探究的程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判斷。在把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作為小品出演,乾燥的説教就變成了表演。這樣,孩子們興奮的同時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我想,效果還是蠻不錯的。呵呵,學生的投入將會引發教師的感動和投入,這樣的良性循環正式我們和學生共同追求的 。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11

這節課通過學案與課件相結合,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讓學生做模擬實驗加深了對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理解,每一個小組可以代表一個家庭或者代表一個小的區域,針對於一個小組的結果,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的比率有可能不是1:1但是在一個大的`範圍內,男女比率接近1:1,所以,在做該模擬實驗時,各個小組的結果相差很大,比如有一個小組的結果是8:2,但如果將十個小組結果綜合平均,比率正好是1:1。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12

本節課內容是對單元學習活動的一個小結,在充分感知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分析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包括對人類的意義,對生物與生物之間的意義。

生物多樣性與我們的關係。讓學生從衣、食、住、行幾方面説説一天生活中,都要和哪些動植物發生聯繫。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學生明顯體會到多種多樣的動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在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人與動物的關係”汽泡圖,就更為簡便了。交流“植物與人類的關係”,結合學生的討論,結合課文中資料的閲讀,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張“人與植物的關係”汽泡圖,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此項活動能較為順利開展。在充分討論動、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基礎上,設想:如果缺少了生物多樣性,人類生活會怎樣?引導學生從“生態平衡”“生物間的食物聯繫”等角度進行考慮,意識到:雖然地球生物種類多樣,但如果部分缺少,會引起大自然生態系統的不平衡,從而最終影響到人類的生活、生存,為後面講解“保護生樣多樣性”作下鋪墊。

“生物多樣性與其他生物”教學環節,並不是從生物的食物聯繫角度來分析,而是從相互依存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內容,要充分展示學生集體的思維結晶,一兩個學生是舉不出太多例子的,而在全班共同的思考、討論下,學生能講出很多實例,如:蒼耳有鈎,藉助有毛皮的動物來傳播種子;鱷魚靠牙籤鳥剔除牙縫裏的殘渣;犀牛靠犀鳥來預警等等。“保護生物多樣性”。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自然明白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也自然懂得應該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該如何保護?這是本課的最終要求?讓學生通過網絡等渠道瞭解家長生物多樣性的情況,聯繫生活,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破壞、傷害動植物的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倡議,尤其要強調“人類是生物家族中平等的一員,不可任意主宰其他生物的生存與否”這一思想。課後要求學生結合本課生物多樣性的意義,説説自己的感想。我想,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應該更有話説吧!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13

這節課有幾個地方我覺得處理得比較好:

1、講到菌類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時,我把課本的示意圖轉化為表格,

學生一目瞭然,更利於理解和記憶。

2、講菌類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的時候,先佈置學生課前查閲相關的內容,

課上交流,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學生可以拓展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

3、講共生的時候,學生會舉很多課外的例子,學習氣氛一下被激發,通過這些例子,學生能更加理解共生的意義。

不足之處:

課前佈置查閲資料的任務,只有一小部分能自覺完成,大部分同學還是沒有重視。雖然已經用了加分的`股利措施,但還是無法激發大多數同學的主動性。這個與生物學科的地位有一定的關係。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 篇14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説的內容有四方面:1、過度繁殖;2、生存鬥爭;3、遺傳變異;4、適者生存。

他的觀點是:繁殖產生的個體總是有差異的,即長頸鹿一出生就有些是頸長的有些是頸短的,原因是生物本身存在着變異的特性,因此,達爾文認為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接下來這些個體在生存鬥爭中,適應環境的存活下來,不適應環境的`被汰掉,即頸長的長頸鹿與環境相適應,被自然選擇活了下來,頸短的被自然淘汰了;頸長的這些個體又產生後代,也是有好的有差的,頸長的又被自然界選擇存活下來,頸短的又被淘汰掉,這樣,經過逐待的選擇積累,剩下的長頸鹿基本上都是頸長的了,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由此,可以看出達爾文認為生物能存活下來不是主動地去適應環境,是自然選擇讓其存活下來的。且選擇存活的都是有優勢性狀的,如頸長的長頸鹿,因此,自然的選擇是定向的,且是其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因此可以概括得出:生物進化的內因是遺傳和變異,外因是變化的自然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3w2o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