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

德育就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活動。德育是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進行德育是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國古代學校總是把德育作為教育的主要任務和內容。孔子説:“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言,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又説:“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弗畔矣。”孟子説:“設庠序學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他們都把德育放在首位,優先於智育,把明人倫即培養學生的品德作為教育的目的。這充分説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自然科學的生物當然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21世紀被認為是生物科學的世紀,生物科學將因其領頭學科地位的確立而在新世紀裏對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命運產生深遠的影響。發揮學科教學的特點,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是學科教學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主渠道,那麼怎樣才能在生物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淺薄的思考與研究,請大家批評指正。

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

德育教育是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學的教學目標中已經規定了德育目標的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教育和愛國主義的教育;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文明禮貌,自尊自愛,與他人協同活動的良好品格等。但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而言,它不同於思想政治課,其思想教育內容並沒有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性,往往很容易使我們較多地重視它嚴密的知識體系傳授,而忽略其深邃的德育內容的滲透。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因此生物教學要求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及道德規範的教育。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與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能使學生免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以及唯心主義思想的侵襲,使學生正確認識生物和人體的生命現象及其活動規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並逐漸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馬克思哲學世界觀給了我們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正確觀點和方法,我們教師要善於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指導他們逐步學會運用這些觀點和方法。

生物的基本特徵之一就是都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從化學組成上説,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都有蛋白質和核酸,其中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絕大多數生物體的遺傳信息都存在於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中。除病毒外,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有細胞構成的,原生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原生質是由C、H、O、N等多種化學元素組成的,在生物體內,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化學元素又構成了各種化合物,由各種化合物共同組成了細胞,而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一切生物都是由自然界最普通的化學元素所構成的,從而揭示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均統一於物質。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不僅從分子水平豐富了世界統一於物質的唯物論原理,而且還指出生命現象的物質基礎是分子運動。因而通過對蛋白質、核酸等分子結構的研究,以及它們在生物體內的變化活動,可進一步認識生命現象的本質。例如,生物的個體發育都是從受精卵開始,經過由小到大,由幼體到成體的生長髮育以至衰老死亡的過程;生物從簡單到複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不斷髮展進化的過程等等,都闡明瞭生物是不斷髮展、變化的,而不是靜止不變的,都體現了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根本屬性。

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辯正統一的。通過生物課的學習,需要讓學生明白三組辯正關係:一是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辯正統一。例如,蛋白質分子的結構,由於組成每種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數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變化多端,由氨基酸形成的肽鏈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因此蛋白質分子的結構是極其多樣的,決定了蛋白質分子具有多種重要的功能:有些蛋白質是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如人和動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質;有些蛋白質有催化的作用,如參與生物體各種生命活動的;有些蛋白質有運輸的作用,如紅細胞的血紅蛋白是運輸氧的蛋白質;有些蛋白質有調節的作用,如胰島素和生長激素都是蛋白質,能夠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長髮育;有些蛋白質有免疫的作用,如動物和人體內的抗體能消除外來蛋白質對身體的生理功能的干擾,起到免疫的作用。總之,蛋白質有什麼樣的結構,就會表現出什麼樣的功能。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結構與膜的選擇透過性功能是相統一的;細胞質中每一種細胞器都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完成各自專有的功能。如葉綠體在光學顯微鏡下一般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是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而線粒體一般呈球狀或短棒狀,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

細胞核是細胞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主要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二是生物體局部與整體的辯正統一。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但必須指出,細胞的各個部分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協調一致的,共同組成一個有機的統一的整體。細胞只有保持結構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人和動物體中各個組織、器官、系統分別擔負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共同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三是生物體與其生活環境的辯正統一。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所有現存的生物,它們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都是與周圍的環境大體上相適應的,不然就要被環境所淘汰;同時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會使環境發生變化,例如,地衣,它是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耐酸性很強,能在峭壁、巖石或樹皮上等嚴酷環境中生長,説明地衣適應環境能力很強,但適應能力總有一定限度,超過生存極限,地衣也會死亡。地衣生長的過程中不斷分泌地衣酸,腐蝕巖石,使巖石表面逐漸龜裂和破碎,再加上自然界的風化作用,使巖石表面逐漸變成土壤,為其它植物創造了生存條件。再如豆科植物的根系可以肥沃土壤,蚯蚓的活動可使土壤疏鬆等。此外,生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新陳代謝的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等都體現了辯證統一的觀點。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領頭學科,它以自然界中的生物體和生命現象作為研究對象,揭示其本質規律。生物界的一切生命現象都是受一定的客觀規律支配的。例如,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規律,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如果把作物秸杆當燃料燒掉,人類就不能充分利用秸杆中的能量;如果將秸杆做飼料喂牲畜,讓牲畜糞便進入沼氣池,將發酵產生的沼氣做燃料,將沼氣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從而大大提高對能量的利用效率。此外還有生物個體發育的規律,遺傳的三大規律,基因表達的規律等等。人們只有認識了生物界的客觀規律,才能按照人們的意願,利用、改造、控制生物,以便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6vg7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