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熱】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熱】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熱】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

我認為,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2.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台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後,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4.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5教學課後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通過課後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總之,教師要努力調整課堂結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天地。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2

最近學校組織了賽課比賽,我們高一上週率先進行了賽課。上週一我在國際班2用高一12班的學生進行了賽課。賽課的內容是《基因分離定律》。本節內容包括基因的分離定律、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及分離定律的應用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對孟德爾所做的豌豆1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的介紹和分析,揭示了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這部分是本節的重點,也是理解第二節中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和伴性遺傳的基礎。第二部分通過對孟德爾遺傳試驗方法的總結,説明了正確的研究方法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對於科學研究的重要性,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教育的極好例子。第三部分通過具體事例説明了基因分離定律在雜交育種和醫學實踐中的廣泛應用。本節內容涉及“基因”、“等位基因”等概念,看似是第四章內容的提前,其實不然,教科書中只是把基因解釋為控制性狀的因子,是比較紅光的説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接受、理解基因,又能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為第四章的學習打下基礎。

我賽課的內容主要是第一部分。本節課作為新授課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孟德爾所做的豌豆1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整節課從設計上藉助多媒體的展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雜交試驗的過程和結果,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大量的學生活動,總結一些抽象概念的定義。同時,老師通過多設疑、多提問、多討論、多分析、多探究,把難點一一剖析成若干個簡單問題,培養學生以發散、求新、求異思維為主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主體意識及探究精神。最後,通過多媒體的功能將學習的知識總結連貫起來並進行相關小題的訓練。下面就我這節課學習內容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1、導入新穎並易懂

在這節課的導入中我引用了平時我們常説的俗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來引出遺傳的概念,進而説出遺傳學的奠基人—孟德爾的簡介。這種導入既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學生又比較容易理解。所以,一開始就為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2、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在這節課中需要學生理解兩個概念:“性狀”和“相對性狀”。這兩個概念課本上有相應的文字解釋,但是解釋得過於抽象,學生根本理解不了。於是我思考着讓學生用相應的肢體語言來理解這兩個概念。我讓學生看着同桌的眼睛、鼻子、耳垂、頭髮等,然後我總結我們看到的這些都叫做性狀,進而總結出什麼是性狀。對於“相對性狀”的解釋我讓大家跟我做了兩個動作。第一個動作是讓大家把舌頭伸出來看能不能捲曲,結果有的學生能捲曲有的不能捲曲,我就説捲舌和平舌就是一對相對性狀。第二個動作是讓學生雙手合十自然放在一起,看哪個手的拇指在上,結果有的學生是右手拇指在上,有的則是左手拇指在上,我總結出右手拇指和左手拇指就是一對相對性狀。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複雜的知識簡單化,有助於學生理解。此外,還可以調動學生的氣氛,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作為一名新老師,我很珍惜這次賽課機會。賽課結束後,趙主任和我們生物組的老師都對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我也會好好反思這些意見並把這些意見輔助到我今後的教學中。相信通過我的努力,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3

任何一門學科,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差,課堂紀律的好壞,不僅取決於教師自身知識的儲備和把握課堂教學的能力,更取決於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那麼該學科或該堂課必定就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生物作為一門自然學科,與生產生活實踐和人的自身生長髮育聯繫緊密,學生初學生物時基本都具有一定的學習興趣。那如何將學生的這種興趣能持久的保持下去,就要求老師在每節新課之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注意力都集中到將要學習的內容中去。這就需要生物老師在不同教學內容上運用不同的導入技能,從一堂課上課開始就能牢牢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轉移到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上。課堂導入是教師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繫的一類教學行為技能。那麼,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呢?本文就教學導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1、採用多媒體直觀導入

我們學校歷來重視教學設施的投入,每個班級都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因此,這種多媒體導入方式也是本人運用的最多的方式。多媒體直觀導入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説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悦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導入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產生儘快弄清這是什麼東西的渴望。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比如,本人在教八年級學生學習動物的運動一節時,先就直接出示人的手臂運動模型組件,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身體的瞭解進行組裝,然後用模型做出伸肘和屈肘的動作。教師提問,“為什麼手臂會伸和屈呢?”,由此引入新課,課堂效果很好,學生對這節的知識點掌握的也很好。

3、通過設問導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懸疑感”。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破解懸疑的渴望,這樣就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通過複習導入

教師可以設置上一節課學習內容的一些練習,讓學生在課前訓練。最後一道練習中一般既要包含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要涉及一些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這道題多數同學都能基本作答,但又不能完全明白道理。這樣,在師生共同解題時,學生就會發現自己還不懂的地方,在接下來的新課中便會集中精力聽講。

新課的導入方式很多,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師之間也應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導入技能。總之,任何一種導入方式的目的都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悦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課堂教學教師教的愉快,學生學的開心!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4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是第三章的第一節,前兩章學習了細胞的定義以及組成細胞的分子,後面還要學習細胞的物質、能量以及生命歷程,所以細胞的基本結構這章處於過渡的地位,在整個必修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甚至整個高中生物學習過程中都佔有重要地位,起鋪墊性作用。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細胞膜對於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而教學難點是細胞膜的功能和細胞膜對於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

高一學生在國中已知道細胞的基本組成以及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知道一些生活中與血液中紅細胞有關的事例。部分學生可能通過各種媒體接觸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利用學生的學習經驗進行“問題探討”,之後安排實驗“體驗製備細胞膜的方法”。但由於條件的限制,改為視頻播放“製備細胞膜的方法”,指導學生觀看,尤其要重視實驗材料的選擇和實驗設計的思路、原理及操作。通過上述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一節基本能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從複習元素→化合物,結合第3章的章引言導入新課,藉助圖片和讓學生用牙籤刺氣球的實驗,突破細胞有邊界這一難點。用兩個等體積的透明袋,其中一個裝入幾個氣球,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選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為實驗材料的理解。播放視頻,提問和點評,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實驗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的理解。通過發現細胞膜成分的實驗和不同細胞細胞膜成分不同的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結論,突破細胞膜成分這一教學重點。通過用學校的圍牆、校門和保安與細胞膜的功能進行類比,幫助學生理解細胞膜的功能,師生一起朗讀“是誰,隔開了原始海洋的動盪;是誰,奏鳴了生命的樂章;是誰,為我日夜守邊防;是誰,為我傳信報安康;啊!偉大的細胞膜呀!沒有你,我會是何等模樣!”這首詩,鞏固細胞膜的功能,效果較好。

但在幾個方面還有待改進,一是實驗“體驗製備細胞膜的方法”未能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不能體驗實驗過程和實驗方法。二是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提問並點評,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應改為觀看視頻之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觀看,看後再點評。三是用學校的圍牆、校門和保安與細胞膜的功能進行類比後,沒用科學的語言歸納出細胞膜的功能。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我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的教學體會與各位同仁探討。

 1.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2.反思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內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特別是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聲情並茂的錄音,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情並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產生鼓舞人心的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願望和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衝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着,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藉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衝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着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1)不敢或不願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繫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於教師來説,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於提出問題由於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於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於提出問題。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3)創設問題情況,激發提問興趣。(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4.實行探究式教學

新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這樣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等。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應該加強探究式教學,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願意探究的問題材料作為新課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內容,以圖片、文本文件為載體,以教師引導、學生講解、自主討論和辯論等為主要學習方式,暢通課堂內師生、生生、生本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師充當指導者、協調者的導師角色,適當控制學習探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學生創新思維。通過學生對外界繁雜信息的獲取、處理、交流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習的生物科學技術可能應用價值的理解,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活躍課堂氣氛。

 5.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自學時間,所以應該合理安排,選擇有利於點撥的內容自學。每節教材的前言和對某些現象或過程的描述由教師講解較好,並適當增刪內容,力求做到生動,富有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並起到對自學內容的引導作用。而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一般由學生獨立閲讀,自己得出準確答案。對於重點的知識,難點或理論聯繫實際的問題,儘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以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例如"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一課,重點知識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及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係。教學中,"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涉及很多生物化學知識,比較抽象,主要由教師講解,而"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係"由學生自學,要求學生先閲讀課本,列出各種疾病,然後小組討論,用剛學過的知識去解釋,並提出預防措施。如為什麼空腹喝牛奶不好,長期素食好不好,糖尿病人如何減肥等等。這樣經過學生的閲讀討論,既解決了重點問題,又突破了"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的過程"這一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1、重感悟,輕分析。

“生物”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閲讀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學《中國的牛》時,我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感悟上,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聯想到所學的有關別牛的精神和我們人進行對比,儘量把時間留給學生。

 2、重精神,輕應用。

生物是鑑賞的,也是人文的:生物課堂教學也應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奠定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為根本。適量地進行專題訓練與輔導是不可少的,但不能僅僅以考試為中心,以分數為準繩來進行生物教學,更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比如在教學《提醒幸福》時,我在完成了字、詞、句的重點教學後,然後又進行了拓展,給學生補充了《我的五樣》,讓學生從不同的文章中去領會作者。學會欣賞和感悟。

另外,課堂教學不能僅限於課本文本內容的講解,應重視知識的相關拓展和遷移訓練,尤其是生物學科的學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為新教師,我覺得聽課非常重要,有助於教師取長補短,聽其他老師的課給了我受用不盡的知識和財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聽課讓我通過認識他人,審視自己,得到了改變和提高。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學生就像工廠加工的產品,學生的學習質量決定了一個教師教學行為的成敗,體現了一個學校的優劣。學生才是教學工作的生命線。針對生物學科,有不少學生的學習觀念仍未改變,認為聽與不聽一個樣,考試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會比別人差多少,帶着興趣學的學生並不多,學習觀念的落後與偏頗導致學生閲讀量太少,知識面太窄,基礎知識相當匱乏,出現許多錯別字、錯用詞語現象,一遇到仿寫句子等題就束手無策,作文寫作立意不新穎,主題不突出,內容太膚淺,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作為老師應負一定的責任,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態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專業水準以及教學藝術,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6

 一、夯實基礎,注重學科內的知識聯繫,形成知識網絡

近幾年來大學聯考試題強調以能力立意、加強能力測試,但不是説我們可以忽視和放鬆基本知識的教學,恰恰相反,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離開了知識的積累,能力是很難形成的。

在這幾年大學聯考試題中,立足基礎的指導思想十分明顯。基因突變、食物鏈、營養級和種羣的概念,線粒體、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等基礎知識都有涉及。而每年評卷都反映出學生的基礎知識並不牢固,對基礎知識的教學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在基礎知識的複習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主體知識,注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要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生物學知識的網絡體系。在複習課中,不少教師喜歡用括號的形式把知識點的有關內容括起來,認為這就是知識網絡,我認為那只是概括了一個知識點的內涵,是某個知識點或某方面知識的具體化而已。要把它擴展為一個知識網,應該是以一個知識點為中心儘量聯繫與此有關的知識點,並使它們有機地連成一體。例如光合作用是一個知識點,它的內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條件、場所、意義和過程、反應式等。把光合作用與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與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水分代謝及礦質代謝(從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組成、ATP的組成等方面看)等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才是一個知識網。這個網還可以進一步擴展與農業生產中作物增產、社會熱點問題(如温室效應)等聯繫起來。

這種知識網絡的構建在大學聯考複習中十分重要。因此,對基礎知識的複習要達到精確(要使學生準確地掌握知識)、精巧(學過的知識要用得上、用得準)、精煉(要形成知識網絡,使書本由厚變薄,最後要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同化到自己的觀念中)。

二、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

跨學科命題是大學聯考命題改革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是通過學科間的知識綜合,考查學生對中學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應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促進中學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面對這種改革,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生物學教師,首先要搞好本學科的教學,“種好責任田”。在此基礎上,應努力介紹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相互聯繫,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但從本學科,而且儘可能聯繫、各類相關學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時,不但要從生物學的角度讓學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瞭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瞭解葡萄糖是如何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還可以聯繫到化學知識,讓學生複習葡萄糖的化學性質,進而瞭解如何鑑別葡萄糖。

 三、在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時候要主要注意以下9大環節:

1、從生物科學角度出發提出可以探究的問題;

2、闡明與解決該問題有關的的概念;

3、確認變量(注意準確、科學、合理性原則),該變量必須是探究問題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在這幾年大學聯考中碰到的對照實驗的重要原則:單一變量原則);

4、必須作出科學假設和預期結果,結果的預測也是實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5、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須聯繫實際;

6、進行實驗,收集數據;

7、運用數學方法(圖表等)處理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8、用準確的術語描述實驗方法、闡明實驗觀點;

9、運用證據與邏輯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解和必要的修改。以上9個環節在考試中一般不會全部涉及但是在實驗設計題目中往往就會考查到其中某一個環節,因此我們在複習工作應該注意從這9大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而且應該開設的實驗必須盡一切方法開設。

四、幫助構建學生學科知識體系

由於是大學聯考,所以它不可能單純考知識點,因此在複習時要注重前後聯繫比較密切的知識點的複習,這便是學科內綜合的支點,但注意不必太深。這幾年全國統一考試大學聯考的試題難度不大,對知識的掌握主要由學生自己融會貫通不要在偏題、難題上下功夫,那樣會浪費太多的精力,又給學生造成了不必要心理負擔和對考試方向的誤解。因此我們在高三生物複習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學生本學科內知識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打破原來的章節知識形成自己一套新的學科知識網絡體系。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7

摘要:新課改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其核心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情景劇,是學生能夠運用,且樂於運用的一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它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向主動探究進行轉變。

關鍵詞:高中生物;情景劇;綜合素質

情景劇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掌握與之相關的學科知識,同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精神,創新意識和合作協調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其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積極意義。那麼如何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合理的應用情景劇呢?筆者結合自己的嘗試,跟大家進行簡單的探討。

一、情景劇的應用

情景劇的應用不能流於形式,僅僅停留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層面上,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教學核心目標,關注社會流行事物,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對兩者進行巧妙的結合,這是情景劇應用的首要原則。案例一“細胞器”教學中,課本中展示了各種細胞器的模式圖以及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都是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文和閲讀內容,然後總結各種細胞器在細胞中的分佈位置、形態結構和功能,這些內容相對來説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對於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協調配合來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的知識,學生不易理解,針對此問題,我設計了以下的情景劇。情景劇:“我最重要”劇中角色:1位學生扮演細胞,8位學生扮演八種細胞器道具準備:8種細胞器的模型(可以自制或者從實驗室借)劇情簡介:模仿馬季創作的相聲《五官爭功》,8位學生藉助模型,分別進行自我介紹和互相吹捧、擠兑,證明其在細胞中是最重要的。學生通過生動誇張的演繹把細胞器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等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有趣,從學生課堂練習的完成情況,可以看出他們在歡聲笑語中輕鬆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之一,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同時學生能比較容易的理解本節課的難點知識,細胞器之間是緊密聯繫,協調一致的,最終對學生理解結構和功能相適應,部分與整體統一的生物學基本觀點有很大的幫助。

二、情景劇的劇情一定要通俗易懂

情景劇的劇情一定要通俗易懂,方便學生的表演和理解,情景劇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能出現只追求娛樂效果而忽視教學任務的現象,避免學生只是看熱鬧,要注重引導學生關注表演結束之後的探究,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昇華了情景劇教學的內涵。案例二“生命活動的能量‘通貨’—ATP”,課本的介紹比較簡單,但是本節內容比較抽象,對學習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重要作用,所以值得我們重視。經過認真分析教材內容與課程標準,對於本節內容,我構建以下的情景劇進行授課,教學效果比較明顯。情景劇:“商品交換”劇中角色:商家1位、買家3位。道具準備:礦泉水,麪包,書本,筆等,信用卡(教師準備),支票(可以用網上圖片打印),鈔票(學生準備)劇情簡介:學校小店剛開業,3位同學在買東西時分別拿出信用卡,支票,鈔票來進行交易,只有用鈔票的同學順利地完成了交易。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簡單的劇情讓學生很容易得出鈔票是商品交換中的流通貨幣,再對比生物體內的能量交換,不難發現糖類,脂肪、蛋白質等物質相當於支票,信用卡等,雖然藴含大量的能量,但是不能被直接利用,ATP儲存的能量相對來説少,但能被直接利用,也就是説ATP在能量交換中充當了商品交換中的鈔票,是生命活動的能量“通貨”,這樣使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輕鬆理解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之一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並激發學生們繼續研究ATP為什麼可以充當鈔票,即ATP的結構的學習興趣。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根據此劇情進一步展開,鈔票會隨着每天的花銷而減少,人們就會從支票,信用卡中獲得補充,生物體要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也會將糖類,脂肪等有機物分解,釋放出的能量被用來合成ATP,這個過程是通過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來實現,再結合多媒體動畫的展示,學生就會比較容易的理解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之二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很好地解決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從上面兩個案例不難看出,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合理的使用情景劇,不僅可以讓枯燥的課本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對生物課堂的興趣,同時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利於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那麼在生物教學中如何應用情景劇,又有哪些需要我們注意的問題呢?我通過多次情景劇教學的嘗試,有以下幾點反思。首先,對錶演的學生而言,雖然他們缺乏相應的表演能力,但是他們卻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表現慾望,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嘗試。教師在編寫劇本的過程中,應該多采納學生的合理建議,以激發學生參與情景劇創作的熱情,在表演過程中,學生難免會有表演失誤的.時候,此時教師要給予肯定和鼓勵,避免其產生負面情緒,影響接下來的課堂學習。其次,對觀看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熱情一定會被激發出來,對於一些不喜歡生物學科的學生,課上的注意力也會變得集中,教師應在表演結束後,及時對他們進行引導,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同時學生一旦活躍起來,課堂秩序就有可能失控,所以教師一定要時刻關注觀看者的動態,把握住課堂的脈絡。再次,對教師而言,通過情景劇的創作,師生間的交流變得頻繁,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將有清晰的瞭解,對今後的教學有了明確的方向,同時教師對當代中學生的內心世界會有更深的認識,所以教師在每次的情景劇創作中,應該讓不同的學生參與進來,將對全班的生物教學工作起到很大的幫助。

綜上所述,情景劇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思想,但是情景劇教學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不能喧賓奪主,一定要合理地進行應用。

參考文獻:

[1]吳曉麗.情景劇在國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的案例與反思[J].中學生物學,20xx(5).

[2]廖仲樂.歷史情景劇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xx(4).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8

近些天來,趙春玉校長給高二年級做了專項的教學輔導工作,另外還就育英高中的現狀寫了文章。通過學習並反思以往教學,思考今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尤顯的緊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後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再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反思教學觀念和方法

傳統的教學在目標的確立和教學方法的處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師的主體能力,沒有很好的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考慮進去。我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採用教師教知識,一堂課下來,學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這樣教學目標就很難在課堂中完成,重難點的不明確使學生學習被動,知識框架混亂。

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二、反思教學設計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思考,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我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係,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因此,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並注重適時評價。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三、反思教學反饋

在教學中,由於沒有注重學生的層次性,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不同學生的進步。同時,很多學生在課後仍然對一些基礎知識不明確。

所以,佈置作業時,要求學生以書本知識為基礎,認真構建知識框架,學會舉一反三,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對圖形的分析上,學會讀圖,瞭解題目要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課後及時輔導和解析,讓他們更直接、更具體的接受知識。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9

摘 要:“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實用性和高效性,有其深層次開發的價值。在實際編制和使用中,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探索。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案導學;教學模式

自新課程推行以來,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不斷地探索、創新,提出並實施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其中“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很多學校以課題形式都在研究,一些成功的經驗正在推廣。雖然該教學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實用性、高效性,但是經過一年多的教學研究與實驗,筆者認為,“導學案’教學模式有其深層次開發的價值,同時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思考。

一、學案導學的設計應避免問題化

學案導學的設計問題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學案內容變成問題的羅列。表面上教師是通過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似乎體現了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實質是教師利用“精心”準備的問題,讓學生“上套”,學生則順着教師佈置好的“問題”一步一步走進去,最終説出教師預期的答案。

(2)學案中的問題沒有梯度,缺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力度;有些問題的提出沒有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導致學生失去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

學案不杜絕問題,但是如果走了極端,那麼課堂就由傳統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問題的初衷是為了設疑、啟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提出要體現針對性和梯度性,從多角度、多方面考慮。問題的內容應該更傾向於、來源於生活中、學生中的真實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不但可以學會新的知識,還會生成新的問題,這樣才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

二、學案導學的內容避免習題化

在一年多的實踐過程中,有些教師設計學案時把教材內容編織成習題,“學案導學”成了習題課的變形。這是教師對“學案導學”的曲解,表面上教師一直在“導”課,實質是變相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我們應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學案,學到生物知識,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而不是成為做題的機器。所以“導學案”決不是單純的一份作業,也不是一本“練習冊”,編制學案一定要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為核心,要在指導學生學習上下工夫,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達到通過學習提升能力的作用。

三、學案導學的思維訓練避免浮泛化

無論學案“問題化”還是“習題化”,伴隨着的另一個問題的出現就是學案中的問題或習題藴含的思維訓練浮泛化。生物學科所具有的特點要求課堂必須聯繫生活實踐,而學案知識問題化、習題化,都是強行以邏輯思維替代了形象思維,不僅失去了生物學科的形象化的特點,也失去了生物學科的魅力,影響了學案教學倡導的“思維訓練為主”的思想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實現。因此,教師在設計學案時應該突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既要讓學生有馳騁的工具又要有馳騁的空間,又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這樣才可能開拓思維、才有機會創新。

四、學案導學避免教材化

在我校試用學案導學的初期,有些教師整堂課師生只用一份導學案,生物課本不翻一下,甚至誤導學生認為導學案比課本詳細、重要。這種脱離教材的授課方式無疑是對“學案導學”作用的過度誇張,對教科書作用的忽視。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的特點是:插圖豐富,直觀形象;實驗有趣,激發探究;難點問題,啟發、質疑層層深入;熱點問題,緊密聯繫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學案導學絕對不能替代教材。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課本資源的教育價值,讓學案基於教材,源於生活,指導學生走進教材,理解教材,啟發學生結合書本進行知識構建、實驗研究。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有目標,有重點,有方法可循,有學案可依,學生的探究和質疑才能振盪於他們思維的最近發展區。

五、學案導學避免公式化

這種現象體現為:

(1)學案導學形式流程固定不變,缺少差異性、階梯性。學案的每個環節成為公式、框架,教師設計學案不過是將教材上的知識往“公式”“框架”中生搬硬套,扭曲了課改的真諦,桎梏了“學案導學”的效能。

(2)什麼課都用學案導學,不能因人而異,因課而異。這種形式是教師將傳統教學模式的否定,違背了新課改“為了提高學生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理念。

(3)學案導學的設計過度崇拜探究,有些探究活動的設計毫無意義,變

成了為了探究而探究。

總之,經過一年的實驗與探索,我認為“導學案”教學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對重課標、重引導、重互動、重反思,對傳統、單一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問題,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有了可靠保證。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是科學的、成功的。但在實際編制及使用過程中也對教師素質和教學經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引發出許多問題,這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繼續探索、繼續完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0

教學反思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容易被忽視的環節,但是卻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實現學生成績和教師業務能力雙增長的重要抓手,本文就該話題進行分析,望能有助於課堂教學實踐。

一、教學反思的兩個方面

新課改對於高中生物的教學提出了有效教學的理念,有效教學既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也是高中生物教學的結果,説它是過程,那是基於它對學生的發展來説的,説它是結果,自然是從學生掌握知識的成果來説的。生物教師對於自己課堂的評價最終還是來自於自身教學過程實施的有效與否,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來自於學生。教學的一個階段結束,教師應該及時地反思學生所獲取的成果。學生的獲得具體表現在學生生物知識點的掌握、思維能力的發展、生物學習方法的掌握、探究創新合作能力的發展以及學生對於生物學科價值的科學認知等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二是來自於教師。高中生物教師的反思包括對於學生現有水平的重新認知和了解、重難點的精準把握、實施教學的方法手段的有機組合、自身教學理念的變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的切入點、現有教學環節的整改、與學生之間的交往等等。尤其需要教師反思的是自己的教學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學生認知和能力的變化上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二、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的分類

按照教學進程的階段性來分,高中生物的反思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我們都比較注重課後反思,其實課前反思和課中反思也很重要。

(1)課前反思,課前反思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基礎水平、高中生物的基礎理念、教學內容的確立、本課教材的設計意圖、教材與學生的有機聯繫、重難點的精準探究、適合學生的教學可用的手段方法、怎樣啟發學生、怎樣促成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寬度,從而設計出完整而又貼切的教學案例,做好課前的充裕準備。

(2)課中反思,課中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學生的活動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在課中的反思,必須建立在自己的教學意圖和設計在學生身上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反思師生之間的語言互動是否高效有用,教學環節是否緊貼重難點展開,節奏是否把握得當。高中生物“課中反思”就是教學過程的反思,是師生圍繞本課主題展開的一系列設疑、分析、類比、綜合、整合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教師的教學,又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思維活力的過程。新課改後的高中生物教學中,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坦誠相對,教師把自己的設計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推動學生解疑,學生敞開心扉亮出自己的疑惑、展現自己解疑的手段,用生物的專門性語言相互交流,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相互交融的學習團體,一起參與問題的討論,進行語言和知識的溝通和交流。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外顯特徵反思學生外顯特徵構成的原因以及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如何採取其他的措施來有效整改自己的課堂教學,從而把學生的思維由集中到發散、再由發散到集中,確保學生的思維在萬般探索後回到正確的軌跡上來,使得自己的課堂高效而有序的進行。

(3)課後反思,其實也包括對自己課前教學設計和課中教學流程的再思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緊扣教學的目標設計自己的教學環節,把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作為設計的依據,啟發學生多維度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教學的維度。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髮揚質疑的精神,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比較、聯想,然後解決問題。只有經過不同角度的探索之後,教師設定的教材的內容、重難點才能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記,學生也才能更加深層次地理解知識點的依據及應用。當然,課中的反思很多時候都是一瞬間的,需要教師敏鋭的洞察力和靈活的應變力。很多時候即使教師已經把課前準備的內容比較好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了,但是學生並不盡如人意地能夠按照教師的引導逐步理解問題的關鍵,這時候就需要教師不停地把控教學的推進,及時地掌控教學的節奏,隨時調整改變生物語言的應用和教學手段的使用,提高自己教學的把控能力,保證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順利有效地進行。反思不應該僅僅在頭腦中存在,還需要我們教師及時地將自己的反思記錄下來,記錄自己的反思感悟要有時效性,一堂課下來,對於自己上課時候的所得都是大腦中鮮活的存在,教師應該及時地把自己心裏的感受、疑惑、反思記錄下來,便於自己在下一步的教學環節中作出精準的分析和佈置,也便於教師對學生學情的記錄、跟蹤和深入瞭解。

總之,不管怎樣,高中生物這樣一門複雜的學科,需要高中生物老師長久堅持不停反思,把自己的教學的每一個步驟紮實地推進,才能不斷促進教師自我專業水平和能力的發展,才能不斷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的順利進行。此外,教師在做好自己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注重同事之間的交流,交流中可以驗證自己的教學手段是不是先進,自己的教學理念是不是優秀,自己的教學反思是不是正確,並且通過交流,教師之間能夠加強合作與交流,營造出相互促進的教育教學氛圍,在交流中持續產生新的教育思想和靈感。再者,教師之間、甚至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溝通、反思,能把學生學習與成長中產生的優缺點更加敞亮地呈現出來,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改變教學思路、理念、方法,達到學生高中生物能力有力發展的目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1

(一)生物教學理念的反思

生物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當我們進行教育或教學反思的時候,不僅要對我們採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學行為進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對支配這些教育或教學行為的潛在的教育觀念進行重新認識。教師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學問題,而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否體現新課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學生身上的課程資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僅僅為了分數?即教師也需要對自己教學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教育觀、課程觀、學生觀、評價觀的反思?從根本上説是對自己教育價值觀的反思。只有這樣,教師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觀念不斷更新與發展。

通過理念反思,讓我們在每上一堂課前明確教學方向——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而非僅僅掌握知識點。我們在教學中是“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設計的反思

課堂教學設計首先要分析學生的心理、已具備的科學知識、相關的技能,這樣設計才有可能會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對教學過程的課堂效果才更有可預見性。

怎樣利用課程資源?課堂要實現目標需要哪些資源?課程目標與資源方面怎樣架設橋樑才能更好地達成效果?怎樣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來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可用學校及社區圖書館等拓展學生的視野,走出課堂,走向實際生活,從而來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

反思課堂設計模式就成為教學行為記錄反思策略的主要線索。內容包括五個方面:

(1)對象分析:學生預備材料的掌握情況和對新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

(2)教材分析:應刪減、調換、補充哪些內容?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

(3)教學順序:包括環節、環節目標、使用材料、呈現方式與環節評價

(4)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

(5)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

通過課堂反思,讓我學會了教學設計時如何讓學生這個主體在課堂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生物素養得到更好的發展,從而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2

第一次面對新教材,第一次面對新課改,以前的老經驗有些顯得過時了,所以我從開學一直在努力學習有關理論,儘可能找時間去聽觀摩研討課,學習同事們的優點,吸取他們的長處,盡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備課、授課中貫穿新課改的理念。

比如在引入新課的環節上,我改變了過去單一提問複習的方式,做了一些改變。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出現的現象入手,分析其發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到學有可用,或通過一個科學家對某項研究的艱難歷程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到科學研究的樂趣與艱辛,或讓學生先做試驗,埋下伏筆,然後從分析試驗中的疑問入手,疑問解決了,新知識也掌握了。

我在教學中努力貫穿着這樣一個理念,就是讓學生多自學,獨立思考,然後輔以討論、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料,但資料後設置的問題,對我們的學生來説較難,所以我將原有的題目簡化,分解為更簡單的小問題,小問題解決了,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對以後學生無論面對大學聯考,還是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的解決都大有裨益。

在實驗教學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講步驟,演示過程,學生依着做。這樣做,學生只是機械的重複,沒有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能到達實驗的目的。我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嘗試,實驗前只交代實驗要達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問題,其餘的均由學生去學、去做,放手讓學生操作。當然,實驗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及時地與學生溝通、探討,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挖掘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對於新課改,我只是一個學生,還在學習理論、摸索教學的過程中。

高一生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教學反思

伊拉哈中學海淑榮

本節課是以學生的興趣為根本出發點,首先以學生收集的資料來討論蛋白質的作用,引入主題,學生較感興趣。在教學中我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分組討論的方法,學習蛋白質的結構及蛋白質與氨基酸的數量關係,培養了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踴躍回答,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通過展示掛圖,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講解蛋白質的結構時,與功能相聯繫,使學生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在教學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讓學生學習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中的研究進展及成果。

但在教學中老師活動較多,學生相對少一些,應把時間真正還給學生;講解口訣記憶時,學生較感興趣,此時,課堂秩序會較亂,這屬於課前估計不足,應維護秩序,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再如學生討論時,教師可巡迴指導,進行思維點撥,而不應放任自流,以上是這節課的遺憾之處,因此,我認為這節課在設計上還是有很大的改進餘地。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3

轉眼間一個學期又快結束了,反思這一學期的生物教學,作一小結,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學期的到來。

針對班級中後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生物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了生物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我認為只有生物的基礎夯實了,才有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生物教學亦然。

生物教學的腳踏實地還體現在日積月累的堅持性上。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生物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憑小聰明就能學好的科目,必須有着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學生都有一本積累本,堅持積累,爭取做到厚積薄發。積累還體現在課外閲讀上,爭取做到每天閲讀一篇課外閲讀,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閲讀能力。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於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生物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並不是講什麼考什麼,試題內容和教學內容的直接聯繫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着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生物學科,靠大量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生物能力。中學生物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閲讀範圍決定了生物綜合素質的高低,而現在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於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可以説學生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現在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生物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生物綜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鑑於此種情況,對於生物的學習,我認為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生物課堂教學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生物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5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為引導者應該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為,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為上升到理論高度。而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理論與實踐脱節的現象。教師要把課堂45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4

回顧新課改幾年以來,我每年所教學生的情況不同,下面把個人的一點體會記錄下來。

一、認識新課改

1.教學目標方面,更加註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現在我們的教學不應像以前那樣把知識滿堂灌給學生,而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形成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學習與現實生活、科學技術相聯繫的“活”的知識。

3.課程實施方面,徹底改變以前的“要我學”為新課改後的“我要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體驗,感受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勤於動手、學會合作、善於思考的能力。

二、認識新教材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新舊教材邊教邊比較,發現如下問題:

認識新教材不能僅僅侷限於教師的教參和學生的課本,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涉及的相關內容必要時做一調整,從而使學生感覺所學內容淺顯易懂,更貼近現實生活,不過這也並不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平台,充分挖掘、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問題探討、技能訓練、閲讀訓練和課後練習的內容。通過教師製作的課件、學生上網查閲資料、課後製作模型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並豐富課程內容。同時,注重學生運用現已學到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豐富課程資源。

三、在教學結構上狠下功夫

1.做到時時關愛學生,使學生喜歡上生物課,在教學中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瞭解每個學生學習的狀態,要及時觀察他們的情緒,時時維護學生的尊嚴。

2.積極提問,始終貫穿課堂。要想學生在課堂45鍾內都完全跟着你的思路走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有些學生甚至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還有的可能會睡覺。所以,課堂上適時地採用個別提問或互動的教學方式,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來,並且不時地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引發並督促他積極地動腦,有效地完成教學內容。提問發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個別學生,不然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也就消退了,也會讓學生感到老師上課時只是關注個別學生的。

3.多舉實例,讓學生感到學以致用。要使學生學會生物這門課,先是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生物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強調生物的應用,每個章節中都有與現實生活相聯繫的例子,要多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課堂上我經常給學生講到他們所熟悉的內容,讓他們感到學了書上的知識就能解釋周圍的所見所聞,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就感。

總之,要努力調整新課改課堂結構,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片天地。在課堂導入時,緊緊抓住一個“趣”字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抓住一個“情”字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體驗;還要抓住一個“疑”字突破重難點;最後抓住一個“悟”字積極引導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作為一名優秀的高中生物教師,更應該大力積極支持和推廣新課改,把“新課改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貫徹、落實。具體應做到:認清新課改的真面目,充分掌握新教材的內涵與外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把“新課改”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且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並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為學生創造一個“探索領先、合作學習、師生是學習共同體”的新課。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

新一輪的教育課程改革頒佈了高中課程的課程標準,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的新要求,就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問題進行探討。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高中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生物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生物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

新課程下生物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生物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説,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為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為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高中《生物》附有許多研究性學習“綜合探究”;近幾年,都有部分中學的開展生物“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活動;許多教學雜誌也刊登了很多關於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可見,各地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生物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緻地探討。

新課程下高中生物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從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教學基本策略方面進行。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

生物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於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行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生物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1.轉變生物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生物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藴涵的課堂文化,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教學理念,歷史與社會教師應加強對歷史與社會教學理論的研習,如《生物教學》、《中學生物教學參考》雜誌開闢的一些欄目的討論文章對更新教學理念就有許多幫助。

2.豐富生物專業學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於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生物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生物學名著、生物學學術論文、生物著作等。閲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學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生物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1.生物課案例研究。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

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並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

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

三是在平時注意蒐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2.生物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生物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生物學科來説,其實平常生物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生物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學反思對生物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生物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生物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7oq3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