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必修3生物知識點

必修3生物知識點

上學期間,大家都背過不少知識點,肯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吧!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哪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知識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必修3生物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必修3生物知識點

必修3生物知識點1

一、糖類化學通式:(CH2O)n(水解後的組成單位:葡萄糖(C6H12O6)

1、作用: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組成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原料

2、分類

A、單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質)、果糖、核糖(5碳糖)

B、雙糖:(兩份單糖脱水縮合而成)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C、多糖:澱粉(植物內糖的儲存形式,人類糖的主要來源)

纖維素(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原(動物體內糖的儲存形式)肝糖原(與血糖保持動態平衡)

3、多糖+脂質=糖脂

多糖+蛋白質=糖蛋白

二、脂質:(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

1、脂肪:(貯能物質;減少熱能散失,維持體温恆定)

組成單位: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

甘油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

注:組成元素C、H、O

2、磷脂:細胞膜、核膜等有膜結構的主要成分

空氣—水界面為單層,兩端為液體的呈雙層

注:組成元素C、H、O、N、P

3、膽固醇:調解生長、發育及代謝(血液中長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

組成細胞膜結構的重要成分注:組成元素C、H、O

生物計算題答題技巧

1、審限定條件。

限定條件的種類很多,如時間、原因、影響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終等。選擇的方向也有肯定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確、錯誤等。描述的對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細胞、動物細胞,C3植物、C4植物,葉肉細胞、根尖細胞,細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這些限定條件,其設問指向不同,往往提示瞭解題的思路。故應注意相關概念的區別,掌握相關概念的內涵。

2、審隱含條件。

隱含條件是指隱含於相關概念、圖形和生活常識中,而題幹未直接指出的條件。隱含條件為題乾的必要條件,是解題成敗的關鍵。故應仔細閲讀題幹,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挖掘隱含,補充題幹。

3、審幹擾因素。

干擾因素是指命題者有意在題中附加的一些與題無關的信息,干擾考生的`解題思路,增加試題難度。故應有過硬的基礎知識、敏鋭的洞察力,分析題幹,排除干擾。

比較有效的提高生物成績的方法

1、相信自己

在應試心理方面,生物題在理綜裏難度較小,只要時間足夠,大部分人都能夠把題答完,而且失誤較少,所以考試時要對自己抱有強大的信心,千萬不能怯場,時間方面,不能因為生物題難度較小就主動減少它的答題時間,而要在日常練習中尋找最合適的答題時間,答題時既有緊湊感,又不會慌張,做題順序方面,高老師建議生物遺傳題最好不要放到最後,特別是需要推斷的時候,慌張之下怎麼能有好的發揮呢?

2、細節決定成敗

生物學科的知識點很多、很雜,每個知識點的重要程度也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在學習時應該有所側重。那麼,怎麼把握核心知識點呢?根據老師的強調程度,老師強調得越多的當然就越重要,這些知識點一定要加倍留心。

根據做題的經驗,考得越多的自然越要着重掌握。但也會有個別比較偏的考查點,比如書上的小字部分。所以,把握細節是通往高分的必經之路,這就需要同學們勤翻書,而且要看得足夠細緻。

加強錯題和典型題的積累。記錄時,高老師建議做好標記,用一句話概括,不需要將整道題都記錄下來。大學聯考前多複習這些概括,不但可以把握曾經的失分之處,而且還可以鍛鍊文字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也是大學聯考生物答題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3。突破“瓶頸”拿高分

高三後期,不少同學會遇到學習的“瓶頸”,成績始終沒法往上再提升。高老師認為以下這些方法可以有效突破生物瓶頸。基礎較弱的同學,要集中精力攻克核心知識,細枝末節先暫時忽略;

徘徊在高分上下的同學,可以去研究一下歷年的生物大學聯考題,特別是標準答案,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爭取向標準答案靠攏;

把握分值與得分點,同一道題的同一個空,給的分值不同,答案的詳細程度是有差異的,分值越高,就需要答得越詳細,分值越低,儘量簡練概括就好;分點答題,在判斷出給分點後,通過列點的形式有條理的作答,讓閲卷老師看得清楚明白。避免寫成一片。

生物複習的三點建議是哪些

1、迴歸教材:根據考綱説明中的知識內容及要求條目,回憶書本內容,然後對課本精讀,不遺漏任何知識點。旁欄閲讀、探究和課文後面的討論部分往往與考綱説明中的要求Ⅱ有關,不可忽略。同時要對相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如各種研究方法、實驗方法、統計方法的比較;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如涉及骨架一詞的內容有:生物大分子單體的碳鏈骨架、生物膜的磷脂雙分子層骨架、細胞質中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細胞骨架、磷酸—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組成的DNA分子基本骨架。

2、適度解題:是為了鞏固提高和維持一種較佳的解題狀態。有些習題包括某些地區的統考試題不夠嚴謹,甚至含有科學性錯誤,任課教師對佈置給學生做的習題要經過精心篩選,不能給考前的學生造成新的困惑。

3、重温做過的習題(易錯題):考生最好重温一遍自己做過的某些典型習題,使之印象更深刻,同時鞏固掌握解題技巧和方法。

必修3生物知識點2

必修3第一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物體。

細胞內液(2/3)

體液細胞外液(1/3):包括:血漿、淋巴、組織液等

2、體液之間關係:

血漿、細胞內液組織液淋巴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温度。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調節的試劑:緩衝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9、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刺激→動作電位→電位差→局部電流

2、興奮傳導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單向傳導突觸小體中有突觸小泡,突觸小泡中有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後膜,使後膜產生興奮(或抑制)所以是單向傳遞。

突觸小泡(遞質)→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後膜(有受體)→產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温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腦幹:呼吸中樞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大腦S區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説話、但自己不會講話(S區→説,H區→聽,W區→寫,V區→看)

5、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體液調節還有CO2的調節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低低血糖症。高高血糖症、嚴重時出現糖尿病。

7、來源:

①食物中的糖類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元的分解③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為CO2H2O和能量

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轉化為脂肪、某些氨基酸。

8、血糖平衡的調節(蛋白質類激素不能口服:胰島素)血糖濃度升高抑制促進作用胰島素(降血糖)拮抗胰高血糖素(升血糖)(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A細胞分泌)作用促進血糖濃度降低抑制。

9、體温調節

寒冷刺激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甲狀腺激素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可口服)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生變化;全身發抖(骨骼肌手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有機分子,信息分子)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通過血液)運輸、作用於靶器官或靶細胞(發揮作用後失活)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複雜的生理過程需要神經和體液共同作用)

比較項目作用途徑反應速度作用範圍作用時間神經調節反射弧迅速準確、比較侷限短暫體液調節體液運輸較緩慢較廣泛比較長

12、水鹽平衡調節飲水不足失水過多食物過鹹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細細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胞胞↓外外垂體大腦皮層液液↓滲滲↓抗利尿激素(垂體釋放,減少尿量)透透↓()壓壓產生渴覺下下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降降↓↓()主動飲水尿量減少

1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①:不少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

②: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例如:甲狀腺激素成年人分泌過多:甲亢過少;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

嬰兒時期分泌過少:呆小症下丘腦:內分泌中樞1;內環境穩態中樞(滲透壓,體温,血糖)2;雙重調節

免疫器官(如:扁桃體、淋巴結、骨髓、胸腺、脾等)吞噬細胞

14、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細胞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細胞

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質(如: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等

15、免疫第二道防線:體液殺菌物質(溶菌酶)吞噬細胞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16、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衞功能、監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的細胞、組織)抗體(化學本質為球蛋白):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

18、免疫分為;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19、體液免疫過程:(抗原沒有進入細胞)增殖分化漿細胞抗體、抗原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記憶B細胞

記憶B細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和分化,產生漿細胞從而產生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產生細胞集團或沉澱,最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0、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增殖分化記憶T細胞(保持對抗原的記憶)侵入細胞的抗原T細胞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1.過敏反應:再次接受過敏原

20、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

21、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3.免疫缺陷病:艾滋病(HIV1、侵入免疫系統2、T細胞減少3、免疫系統遭到破壞4、嚴重感染惡性腫瘤。5、死亡。

22、過敏反應的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調節

1、在胚芽鞘中: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C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①: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②: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③: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生長素分佈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生長素(温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5、生長素的分佈: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佈,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莖>芽>根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塗抹柱頭

頂端優勢: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

去除頂端優勢就是去除頂芽;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扦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麥田除草是高濃度抑制雜草生長

8、赤黴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種子、幼根、幼葉

主要作用:促進細胞伸長,從而促進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果實的成熟。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葉片

脱落酸分佈:將要脱落的組織和器官中含量較多

主要作用:抑制細胞的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脱落

合成部位:根尖

細胞分裂素主要作用:促進細胞的分裂合成部位:植物體各個部位

脱落酸與細胞分裂素互相抵消,相互抑制乙烯主要作用:促進果實的成熟

第四章種羣和羣落

種羣密度(最基本的數量特徵)捕食者數量增多出生率、死亡率性別比例、遷入率、遷出率

1、種羣特徵增長型環境阻力種羣內部鬥爭食物資源減少年齡組成穩定型衰退型性別比例

2、種羣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種羣最基本的特徵)標誌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羣: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羣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種羣的集合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羣的數量變化曲線:

①“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②“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羣的最大數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羣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圖甲):根瘤菌、大腸桿菌等

捕食(如圖乙)

7、種間關係競爭(如圖丙):不同種生物爭奪食物和空間(如羊和牛)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寄生:蛔蟲,絛蟲、蝨子蚤

互利共生:同增同減捕食:先增後減寄生:“我存你亡”

植物與光照強度有關垂直結構

8、羣落的空間結構:動物與食物和棲息地有關

水平結構:地形變化,土壤濕度,鹽鹼度,人與動物的影響

9、演替: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代替的過程

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A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B.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羣落的演替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境)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生態系統的

組成成分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除營腐生的動物

1、結構

分解者:能將動植物屍體或糞便為食的生物(細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營養結構):

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其起點:生產者植物

(第一營養級: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

2、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由生物羣落和無機環境構成

3、生態系統總能量來源:生產者固定太陽能的總量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營養級≥2)能量來源:上一營養級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

4、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①: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

6、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循環性)中,物質是被循環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流動

聯繫:

①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③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着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羣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7、生態系統中的信息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

8、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生物種羣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②: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①提高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

②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

9、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且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的;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保持原狀

10、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恢復力穩定性: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一般來説,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對生態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②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12、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13、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

14、生物多樣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性的價值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遊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

1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

必修3生物知識點3

細胞質基質

功能: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其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例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化學組成:呈膠質狀態,由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組成。

細胞骨架

真核細胞中有維持細胞形態、保持細胞內部結構有序性的細胞骨架。

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與細胞運動、__、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線粒體

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結構,外膜是平滑而連續的界膜,內膜反覆延伸折入內部空間,形成嵴。線粒體具有半自主性,腔內有成環狀的DNA、少量RNA和核糖體,它們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質還要在胞質內合成。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上含有呼吸作用有關的酶。

功能: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動力車間”。

葉綠體

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在葉綠體內部存在扁平袋狀的膜結構,叫類囊體。類囊體通常是幾十個垛疊在一起而成為基粒。類囊體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葉綠體基質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葉綠體具有特有環狀DNA、少量RNA、核糖體和進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質。

功能: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內質網

結構特點:是由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單層膜,可分為滑面內質網和粗麪內質網(附着有核糖體)。

功能:細胞內蛋白質加工以及脂質(如性激素)合成的“車間”。

高爾基體

結構特點:高爾基體是由單層膜圍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組成,分泌旺盛的細胞,較發達。成堆的囊並不像內質網那樣相互連接。

功能: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的“車間”及“發送站”;還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人的神經系統:

⑴、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腦:大腦、小腦、腦幹、下丘腦

①、大腦:即大腦皮層。是調節機體活動的級中樞。

②、小腦:有維持身體平衡的中樞

③、腦幹:有調節呼吸運動的中樞

④、下丘腦:有體温、水平衡調節中樞

脊髓:有調節軀體運動的低級中樞(如排尿、排便、膝跳反射中樞

⑵、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12對)、脊神經(31對)

生物學中常見化學元素及作用:

1、Ca:人體缺之會患骨軟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會引起抽搐,過高則會引起肌無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檸檬酸鈉或草酸鈉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會發生凝固。屬於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組織會受到傷害。

2、Fe: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缺乏會患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中的Fe是二價鐵,三價鐵是不能利用的。屬於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組織會受到傷害。

3、Mg:葉綠體的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劑。植物缺鎂時老葉易出現葉脈失綠。

4、B: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缺乏植物會出現花而不實。

5、I:甲狀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兒會患呆小症,成人會患地方性甲狀腺腫。

6、K:血鉀含量過低時,會出現心肌的自動節律異常,並導致心律失常。

7、N:N是構成葉綠素、ATP、蛋白質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體內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穩定的或易溶於水的,故N在植物體內可以自由移動,缺N時,幼葉可向老葉吸收N而導致老葉先黃。N是一種容易造成水域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的一種化學元素,在水域生態系統中,過多的N與P配合會造成富營養化,在淡水生態系統中的富營養化稱為“水華”,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富營養化稱為“赤潮”。動物體內缺N,實際就是缺少氨基酸,就會影響到動物體的生長髮育。

8、P:P是構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體內缺P,會影響到DNA的複製和RNA的轉錄,從而影響到植物的生長髮育。P還參與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傳遞過程,因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的一種元素。植物缺P時老葉易出現莖葉暗綠或呈紫紅色,生育期延遲。

9、Zn:是某些酶的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絲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沒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蘋果、桃等植物的小葉症和叢葉症,葉子變小,節間縮短。

必修3生物知識點4

第一章

一、細胞的生活的環境:

1、單細胞(如草履蟲)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多細胞動物通過內環境作媒介進行物質交換

養料 O2 養料 O2

外界環境 血漿 組織液 細胞(內液)

代謝廢物、CO2 淋巴 代謝廢物、CO2

內環境

細胞外液又稱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其中血細胞的內環境是血漿

淋巴細胞的內環境是淋巴

毛細血管壁的內環境是血漿、組織液

毛細淋巴管的內環境是淋巴、組織液

3、組織液、淋巴的成分與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4、內環境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温度

①血漿滲透壓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含量有關;無機鹽中Na+、cl- 佔優勢

細胞外液滲透壓約為770kpa 相當於細胞內液滲透壓;

②正常人的血漿近中性,PH為7.35-7.45與HCO3-、HPO42- 等離子有關;

③人的體温維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過10C ).

二、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1、穩態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內環境成分相對穩定

內環境穩態 温度

內環境理化性質的相對穩定 酸鹼度(PH值)

滲透壓

①穩態的基礎是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

②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

③穩態相關的系統:消化、呼吸、循環、排泄系統(及皮膚)

④維持內環境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環境變化過於劇烈或人體自身調節能力出現障礙時內環境穩態會遭到破壞

2、內環境穩態的意義: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

三、神經調節:

1、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神經系統

細胞體

神經系統的結構功能單位:神經元 樹突

突起 神經纖維

軸突

神經元在靜息時電位表現為外正內負

功能:傳遞神經衝動

2、神經調節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分析綜合作用) (運動神經末梢+肌肉或腺體)

3、興奮是指某些組織(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的活躍狀態的過程.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內負外正變為內正外負

→↓刺激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電信號的形式沿着神經纖維的傳導是雙向的;靜息時膜內為負,膜外為正(外正內負);興奮時膜內為正,膜外為負(外負內正),興奮的傳導以膜內傳導為標準.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突觸

突觸前膜 由軸突末梢膨大的突觸小體的膜

①突觸的結構 突觸間隙

突觸後膜 細胞體的膜 樹突的膜

②突觸小體中有突觸小泡,突觸小泡中有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後膜,使後膜產生興奮(或抑制)所以是單向傳遞.(突觸前膜→突觸後膜,軸突→樹突或胞體)

③在突觸傳導過程中有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過程,所以比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慢.

6、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①神經中樞位於顱腔中腦(大腦、腦幹、小腦)和脊柱椎管內的脊髓,其中大腦皮層的中樞是最高級中樞,可以調節以下神經中樞活動

②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感知(感覺中樞在大腦皮層)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③語言文字是人類進行思維的主要工具,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功能(在言語區)

(S區→説,H區→聽,W區→寫,V區→看)

④記憶種類包括瞬時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永久記憶

四、激素調節

1、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

2、激素是由內分泌器官(內分泌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

激素進行生命活動的調節稱激素調節

3、血糖平衡的調節

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①食物中的糖類的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質的轉化

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為CO2 H2O和能量

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③血糖轉化為脂肪、某些氨基酸

②血糖平衡調節:由胰島A細胞(分佈在胰島外圍)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濃度

由胰島B細胞(分佈在胰島內)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濃度

兩者激素間是拮抗關係

血糖含量升高時: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促進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轉變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時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減少來源)

血糖含量降低時: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於肝臟,促進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

③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維持血糖含量的穩定,它們之間存在着反饋調節.

4、激素的分級調節與反饋調節.

寒冷、過度緊張

刺 激

( 促進 ) (促進)

(抑制) (抑制)

反饋調節 (濃度高時)

下丘腦有樞紐作用,調節過程中存在着分級調節與反饋調節

5、激素調節的特點:

(1)微量和高效 (2)通過體液運輸 (3)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注: 激素是有機分子,信息分子,由腺體產生後,運輸到各器官和細胞,只作用於相應的靶器官和靶細胞,激素作用是間接的.

6、水鹽平衡調節中樞,體温調節中樞都在下丘腦.

體温的相對穩定,是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

水鹽平衡調節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7、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係:

a、特點比較:

比較項目 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作用途徑 反射弧 體液運輸

反應速度 迅速 較緩慢

作用範圍 準確、比較侷限 較廣泛

作用時間 短暫 比較長

b、聯繫:二者相互協調地發揮作用

(1)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體液調節可以看作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

(2)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五、免疫調節

1、基礎:免疫系統

2、免疫系統組成 免疫器官(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佈的場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結、扁桃體

吞噬細胞

免疫細胞

(發揮免疫 淋巴細胞 T細胞

作用細胞) B細胞

免疫活性物質如: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

(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物質)

3、免疫系統功能:防衞、監控和清除

4、人體的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皮膚、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

第二道防線:體液中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體液免疫

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

細胞免疫

若病原體兩道防線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線發揮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藉助於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而組成的.

5、抗原與抗體:

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病毒、細菌、自身組織、細胞、器官)

抗體:專門抗擊相應抗原的蛋白質.(具有特異性)

6、體液免疫的過程:

抗原 吞噬細胞 T細胞 B細胞 漿細胞 抗體

記憶細胞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強,速度更快,產生抗體的數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B細胞的感應有直接感應和間接感應,沒有T細胞時也能進行部分體液免疫;

c、抗體由漿細胞產生的;

d、漿細胞來自於B細胞和記憶細胞.

7、細胞免疫的過程:

抗原 吞噬細胞 T細胞 效應T細胞 淋巴因子

記憶細胞 效應T細胞作用:

(二次免疫) 與靶細胞結合,使靶細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場所)

8、免疫系統疾病:

免疫過強 自身免疫病

過敏反應 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時所發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免疫過弱、艾滋病(AIDS)a、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遺傳物質是RNA;

b、主要是破壞人體的T細胞,使免疫調節受抑制,並逐漸使人體的免疫系統癱瘓;

c、傳播途徑:性接觸、血液、母嬰三種途徑,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濫交是傳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徑.

9、免疫學的應用:

a、預防接種:接種疫苗,使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主要是得到記憶細胞);

b、疾病的檢測:利用抗原、抗體發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用相應的抗體檢驗是否有抗原;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當於抗原、自身T細胞會對其進行攻擊,移植時要用免疫抑制藥物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

第三章:

六、生長素的發現:

1、胚芽鞘: 尖端產生生長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瓊脂塊有吸收、運輸生長素的作用;

4、生長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由於生長素分佈不均勻造成的,單側光照射後,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因而引起兩側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七、生長素的合成:幼嫩的芽、葉、發育的種子(色氨酸→生長素)

運輸:只能從形態學上端到形態學下端,又稱極性運輸;

運輸方式:主動運輸

分佈:各器官都有分佈,但相對集中的分佈在生長素旺盛部位.

八、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長素是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而是給細胞傳達一種調節代謝的信息;

2、作用:

a、促進細胞的生長;(伸長)

b、促進果實的發育(培養無籽番茄);

c、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d、防止果實和葉片的脱落;

3、特點具有兩重性:

高濃度促進生長,低濃度抑制生長;既可促進生長也可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長素髮揮的作用與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和器官的種類(根〈芽〈莖).

九、其他植物激素:

1、惡苗病是由赤黴素引起的,赤黴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引起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和果實成熟;

2、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分佈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衰老脱落(分佈在根冠和萎蔫的葉片);

4、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5、各種植物激素並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

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7、植物生長調節劑: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優點: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廣泛,效果穩定等優點,如:2、4-D奈乙酸.

第四章:

十、種羣的特徵:

1、種羣密度

a、定義: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羣密度;

是種羣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逐個計數 針對範圍小,個體較大的種羣;

b、計算方法: 植物:樣方法(取樣分有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取平均值;

動物:標誌重捕法(對活動能力弱、活動範圍小);

計算公式:N=M×n/m.

估算的方法 昆蟲:燈光誘捕法;

微生物:抽樣檢測法.

2、出生率、死亡率:a、定義: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佔該種羣個體總數的比率;

b、意義:是決定種羣密度的大小.

3、遷入率和遷出率:a、定義:單位時間內遷入和遷出的個體佔該種羣個體總數的比率;

b、意義:針對一座城市人口的變化起決定作用.

4、年齡組成: a、定義:指一個種羣中各年齡期個體數目的比例;

b、類型:增長型(A)、穩定型(B)、衰退型(C);

c、意義:預測種羣密度的大小.

5、性別比例: a、定義:指種羣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

b、意義:對種羣密度也有一定的影響.

十一、種羣數量的變化:

1、“J型增長”a、數學模型:(1) Nt=N0λ

(2)曲線(如右圖)

b、條件:理想條件指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條件;

c、舉例:自然界中確有,如一個新物種到適應的新環境.

2、“S型增長” a、條件:自然資源和空間總是有限的;

b、曲線中注意點:

(1)K值為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羣最大數量);

(2)K/2處增長率最大.

3、大多數種羣的數量總是在波動中,在不利的條件下,種羣的數量會急劇下降甚至消失.

4、研究種羣數量變化的意義:對於有害動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以及瀕臨動物種羣的拯救和恢復有重要意義.

十二、羣落的結構:

1、羣落的意義: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羣的集合.

2、羣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羣落的重要特徵;

羣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與緯度、環境污染有關.

3、羣落中種間關係:

捕食(甲圖)

競爭(乙圖)

互利共生(丙圖)

寄生

4、羣落的空間結構:

a、定義:在羣落中各個生物種羣分別佔據了不同的空間,使羣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

b、包括:垂直結構: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

意義:植物的垂直結構提高了羣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結構又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所以動物也有分層現象(垂直結構);

水平結構:由於地形的變化、土壤濕度和鹽鹼度的差異、光照強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長特點的不同,它們呈鑲嵌分佈.

十三、羣落的演替:

1、定義: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代替的過程.

2、類型: 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巖、冰川泥.

過程:裸巖階段 地衣階段 苔蘚階段 草本植物階段

灌木階段 森林階段(頂級羣落)

(缺水的環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階段)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發芽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如: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

3、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羣落演替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第五章

十四、生態系統

1、定義:由生物羣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的總和).

2、類型: 自然生態系統

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大於人工生態系統

人工生態系統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3、結構:組成結構

生產者(自養生物) 主要是綠色植物,還有硝化細菌等

消費者 主要有植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和雜食性動物

寄生動物(蛔蟲)

異養生物

分解者 主要是細菌、真菌、還有腐生生活的動物(蚯蚓)

食物鏈 從生產者開始到最高營養級結束,分解者不參與食物鏈

營養結構

食物網 在食物網之間的關係有競爭同時存在競爭.食物鏈,食物網是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的渠道.

4、生態系統功能: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

(1)、能量流動 a、定義:生物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輸入生態系統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傳遞沿食物鏈、食物網,

散失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的.

b、過程:一個來源,三個去向.

c、特點:單向的、逐級遞減的(中底層為第一營養級,生產者能量最多,其次為初級消費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數量金字塔可倒置).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

(2)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1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魚塘)

2合理地調整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作物除草、滅蟲)

1. 定義: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着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羣落,又從生物羣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

2、物質循環 2.特點:具有全球性、循環性

3.舉例 碳循環 :

碳循環的形式:CO2

大氣中CO2過高會引起温室效應

減少温室效應的.措施:

1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使用新能源.

2植樹造林,保護環境.

兩者關係:

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物質循環是能量流動的載體,能量流動作為物質循環動力

5、實踐中應用:a.任何生態系統都需要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

b.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能量多極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幫助人們合理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

物理信息 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如光、聲、温度、濕度、磁力等可來源於無機環境,也可來自於生物.

6、信息傳遞 ①信息種類 化學信息 通過信息素傳遞信息的,如,植物生物鹼、有機酸動物的性外激素

行為信息 通過動物的特殊行為傳遞信息的,對於同種或異種生物都可以傳遞(如:孔雀開屏、蜜蜂舞蹈)

②範圍:在種內、種間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

③信息傳遞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作用,生物種羣的繁衍也離不開

信息傳遞.信息還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④應用:a .提高農產品或畜產品的產量.如:模仿動物信息吸收昆蟲傳粉,光照使雞多下蛋

b.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蟲,用不同聲音誘捕和驅趕動物

7穩定性 ①定義: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能力

抵抗力穩定性 抵抗干擾保持原狀

②種類 兩者往往是相反關係,但也有一致的 如:北極凍原

恢復力穩定性 遭到破壞恢復原狀

③原因:自我調節能力(負反饋調節是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能力大小由生態系統的組分和食物網的複雜程度有關,生態系統的組分越多和食物網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

但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過自我調節能力限度的干擾會使生態系統崩潰

抵抗力穩定性越強恢復力穩定性越弱(如:森林)

抵抗力穩定性越弱恢復力穩定性越強(如:草原、北極凍原)

④應用:a.對生態系統的干擾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b.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的投入保證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

十五、生態環境的保護:

1、我國由於人口基數大而且出生率大於死亡率,所以近百年來呈“J”型;

2、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a、人均耕地減少

b、燃料需求增加

c、多種物質、精神需求

d、社會發展

地球的人口環境容納量是有限的,對生態系統產生了沉重壓力.

3、我國應對的措施:a、控制人口增長

b、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

c、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農業發展

4、全球環境問題:a.全球氣候變化 b.水資源短缺 c.臭氧層破壞 d.酸雨

e.土地荒漠化 f.海洋污染 g.生物多樣性鋭減

5、生物多樣性 ①概念: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潛在價值 目前不清楚

②多樣性價值 間接價值 生態系統區別調節功能

直接價值 食用藥用 工業用 旅遊觀賞 科研 文學藝術

就地保護 建立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 是生物多樣性最有效

的保護.

易地保護 將滅絕的物種提供 最後的生存機會

③保護措施 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基因進行保護

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係(關鍵)

反對盲目的掠奪式地開發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

6、可持續發展

①定義: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它是追求自然、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發展.

②措施:a.保護生物多樣性

b.保護環境和資源

c.建立人口、環境、科技和資源消費之間的協調和平衡.

必修3生物知識點5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物體。

細胞內液(2/3)

體液

細胞內液(1/3):包括:血漿、淋巴、組織液等

2、體液之間關係:

血漿

細胞內液 組織液 淋巴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温度。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 緩衝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

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9、穩態的調節:神經 體液 免疫共同調節

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1.內環境的動態變化

①動態變化:內環境的各種成分和理化性質否處於動態平衡中,是通過集體的調節作用來實現的。

②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穩態調節有3個系統來調節: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

內環境直接有聯繫的4個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

1. 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和意義

① 觀點

貝爾納(美):內環境的穩態主要依賴於神經系統調節。

坎農(美):內環境穩態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機體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

目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維持機體穩態的`調節機制。

② 調節能力:

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點限度的,當外界環境的變化過於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時,內環境的穩態就會遭到破壞。

③ 內環境穩態的意義:集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穩態的維持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使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穩態遭受破壞的例子

a. 當患腸胃炎時,由於腸胃導致消化道對無機鹽的吸收能力減弱,體內失去大量的無機鹽,是平衡遭到破壞。

b. 當我們較長時間沒有進食或由蹲位突然站立時,四肢無力由於低血糖引起

c. 感冒發燒時,食慾不振,由於體温升高,影響酶的活性,導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謝

活動的紊亂

組織水腫 ①過敏性水腫,組織釋放組織胺使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加大

②病理情況下,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大

③淋巴血管阻塞,淋巴迴流受阻(如患絲蟲病)

④腎小球濾過率增大,使血漿蛋白含量減少(如患急性腎小球腎炎)

⑤營養不良,血漿蛋白合成量減少

必修3生物知識點6

第一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內環境:由細胞外液(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構成的液體環境。

2.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3.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主要是:滲透壓、酸鹼度和温度。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4.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內環境穩定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5.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主要調節機制。

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6. (多細胞)動物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

7.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8.靜息電位:外正內負;興奮部位的電位:外負內正。

9.神經衝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

10.由於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上,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

11.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12.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13.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作反饋調節。分為正反饋調節和負反饋調節。

14.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體液調節:激素等化學物質(除激素以外,還有其他調節因子,如CO2等),通過體液傳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調節。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16.單細胞動物和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只有體液調節。

17.動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常常同時受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地位。

18.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衞、監控和清除。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調節

20.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佈少,生長的慢,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佈多,生長的快。

21.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22.極性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而不能反過來運輸。

23.生長素的作用表現出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説,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24.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25.在沒有受粉的雌蕊柱頭上塗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第四章種羣和羣落

26.種羣密度:種羣在單位空間內的個體數。種羣密度是種羣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27.種羣的特徵包括:種羣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

28.調查種羣密度的方法:樣方法、標誌重捕法、抽樣檢測法、取樣器取樣進行採集、調查的方法。

29.K值: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羣最大數量。

30.“J”型增長的數學模型:Nt=N0λt。其中N0為該種羣的起始數量,t為時間,Nt表示t年後該種羣的數量,λ表示該種羣數量是一年前種羣數量的倍數。

31.羣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羣的集合。

32.豐富度:羣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33.種間關係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34.羣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35.演替: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代替的過程。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36.由生物羣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無機環境。

37.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38.食物網越複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強。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這種渠道進行的。

39.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其特點是單向流動和逐級遞減。

40.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大約是10%~20%。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於能量金字塔頂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過生物富集作用,體內的有害成分卻越多。

41.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42.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還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43.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和反覆利用的特點。

44.生態系統的功能: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

45.信息的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

46.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羣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7.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48.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並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

49.恢復力穩定性: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

50.抵抗力穩定性大,則恢復力穩定性就小,反之亦是。一般來説,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複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

第六章生態環境的保護

51.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鋭減等。

52.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53.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間接價值(生態功能)、直接價值

高中生物必修三學習方法

最重要的是做題與總結。

1)把做題當成積累。

在做題中你會逐漸摸清哪些地方經常成為考點。尤其是大題,出題套路會比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質是”這樣字眼的題一般要答與基因、DNA有關的知識點;又如,問神經遞質在神經元之間為什麼是單向傳遞的、要答“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並作用於突觸後膜”。生物是很有規律的一個學科掌握這些常考一些卡點的知識點,會保證得一箇中等、穩定的分數。

2)將經典的題收入記憶中。每一道生物題其實都是老師們智慧的結晶,一些考點,單獨考的時候並不難,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來,但出題人往往會將你在不同階段學到的知識歸納、找出其共性進行考察,這樣就考察了你對知識點掌握的準確性,以及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這種題一般為選擇題。例如:問:下列哪細胞器可以產生水?然後給你列出瞭如下細胞器:核糖體、葉綠體線粒體、溶酶體、液泡等等,A、B、C、D四個選項分別包含了上述細胞器中的幾種,你就要動用之前學過的所有關於細胞器內的反應的知識點:在學蛋白質時,學了脱水縮合可以產生水,場所:核糖體。在學細胞呼吸時,學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時會產生水,場所:線粒體內膜,所以答案為:線粒體、核糖體。通過這道題,你可以歸納出:能產生水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這,就轉化成你自己的積累了。這樣一來,做題不僅檢驗了你的知識掌握的怎麼樣,還替你歸納、總結了知識點,豐富了你的知識儲備所以,對經典的題適當加以記憶,會讓你的知識網交織的更緊密,不失為衝擊高分的良策。

3)選擇兼顧速度與準度。在平時的練習中,一套題往往會包含30-40道選擇題,每道題大約分值在1-2分,但可別小瞧了選擇題,正式的大學聯考中一個選擇要佔6分,相比較而言,大題的一個空也就1-2分所以説,選擇好壞對試卷的分數起着很大的決定性。在平時的訓練中有些同學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繼續答時準確率就大大下降。對於這種情況,不妨嘗試此法:按從前往後的答題順序,先把考察概念,定義,識圖(甚至看一遍題就能給出答案的)的簡單題先答上,然後回頭攻克涉及分析較繁瑣,計算量較大的繁瑣題目或難題。這樣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難題卡住,造成簡單題沒時間考慮的情況。此外,記錄自己每次在選擇題上花費的時間也是很重要的,爭取每次都能在速度與準確性上有所突破。

高中生物必修三學習技巧

1、生物是一個偏文的學科,因此有些知識點一定要記紮實,“當背則背”,沒有商量的餘地。它不像數學、物理,掌握一個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題是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生物往往會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問:能釋放抗體的細胞是什麼?答案應為漿細胞(效應B細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細胞”,又如,問:少量生長素可促進生長,過量生長素會抑制生長,這種現象説明?應答生長素具有兩重性,答“雙重性”就一分也沒有唉。因為嚴密是生物科的特點,一個概念,差之毫釐的結果---往往是謬以千里。這又恰恰體現了理科科目的嚴謹。

2、要準備一個錯題本。時間不夠,可以將改正後的答案抄在即時貼上--然後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總之要醒目),然後定期裝訂一下卷子就OK了,這樣不用抄題,能節省寶貴時間。

再者,改錯時寫完標準答案,要是能加一兩句總結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過任何錯過的題,當時解決的越徹底越好。只有這樣考試才不會犯類似錯誤,才更有資本衝擊滿分。

3、實驗題是較難得滿分的題型,它開放性較強,出題很靈活。但也有法可依:

1)認真複習書中的實驗,學習常用的方法。

例如:孟德爾的測交試驗---演繹推理法,薩頓通過研究蝗蟲精子和卵的形成過程提出推論: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係---類比推理法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實驗----同位素標記法驗證酶活性受温度的影響(學生探究實驗)---控制單一變量法其中最後一種方法常設考點,可見教材實驗的重要性。

2)認真閲讀題幹,區分好“探究”、“證明”探究題比證明題要開放,答題注意:加入相同濃度的、等量的、用生長狀態(長勢)相同的植株等等縝密術語的使用。

4。識圖題。注意橫縱座標、交點、拐點、走勢、正負半軸所表示的含義。平時要善於總結:種間關係--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的圖、光合+呼吸的圖(區分好“淨光合”即真實光合與表觀光合,主要從座標軸正負判斷)等都很重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dgpr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