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中生物教案12篇

高中生物教案12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教案12篇

高中生物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概述DNA分子的複製。

2.通過討論交流DNA分子的複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探討DNA複製的生物學意義;體會證明半保留複製的實驗的巧妙之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DNA複製的條件、過程和特點。

【難點】DNA分子複製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提問:

1.一份重要的文件,要留下完全相同的副本,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2.作為遺傳物質的DNA,在傳遞遺傳信息的時候是如何由一份變成兩份傳遞給後代的呢?引出課題——《DNA的複製》。

(二)新課教學

1.播放DNA複製的視頻,並提出要求仔細觀看,在視頻結束之後要描述DNA複製的'大體過程。

2.同學們自學課本內容之後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一下問題:

(1)DNA複製過程的特點有哪些?

(2)DNA複製需要哪些條件?

(3)DNA複製的場所在哪裏?在什麼時間進行的?

教師補充:DNA複製所需要的酶有多種,教材中介紹的“DNA解旋酶”、“DNA聚合酶”只是其中主要的兩種。

在大體瞭解DNA複製的過程之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敍述整個過程,同桌兩人為一組進行敍述。

3.教師補充:結合教材經典實驗中大腸桿菌的半保留複製圖例,計算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含15N-DNA分子的個數及所佔比例,進一步強調DNA半保留複製的特點。

讓學生分析子代DNA與親代DNA的鹼基序列的特徵。提問:DNA自我複製有何生物學意義?。

(三)鞏固提升

角色扮演小遊戲:10名同學組成DNA分子一條鏈,兩條鏈共20名同學。扮演複製一次形成的DNA分子。

(四)課堂小結

組織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穫。

(五)佈置作業

蒐集基因的資料。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特點

2、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別

二、重難點: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別

三、板書設計:

一、認識原核細胞的和真核細胞

1、真核細胞:

2、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主要特徵

1、真核細胞

2、原核細胞

3、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四、教學過程:

導入:上一節我們學習了有關細胞的主要特徵,以及細胞的基本結構,今天我們就把細胞進行分類,學習一下有關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特點。

學生閲讀【探究活動】認識一下有關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教師提問:

1、原核細胞包括的細胞的種類?

2、真核細胞包括的種類?

教師總結: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細菌、藍藻、支原體、衣原體等生物。由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人類。

教師小提示:

區分細菌與真菌?

細菌和真菌都是個體微小的生物,細菌一般是桿菌、球菌等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放線菌、等,真菌如:酵母菌等。

學生閲讀課本,教師總結原核細胞的.特點:

1.原核細胞的最主要特點:細胞內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細胞核。

2.原核細胞的結構:

(l)細胞壁和細胞膜: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細胞質:有核糖體,無其他的細胞器。

(3)核區:由DNA分子組成。

區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依據構成該生物的細胞是原核細胞還是真核細胞。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也可以説是有無核膜,因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就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2)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不等於原核生物,原生動物是動物中最低等的類羣,但它們都是真核生物。

(3)不是所有的菌類都是原核生物,細菌和放線菌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黴菌等)是真核生物。

細菌常根據形狀分為:桿菌、球菌和螺旋菌,細菌常根據形狀來命名,如大腸桿菌。也有的根據功能來命名,如硝化細菌、乳酸菌等。

學生閲讀課本,總結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有較大區別,兩者的區別如下表所示: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細胞大小 較小(1-10μm) 較大(10-100μm)

染色體 一個細胞只有一條環狀DNA,DNA裸露,不與RNA、蛋白質連結在一起 一個細胞有多條染色體,DNA、RNA、蛋白質連結在一起

細胞核 無核膜、無核仁 有核膜、有核仁

細胞器 僅有分散的核糖體,其結構與真核細胞不同 有核糖體、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等

細胞壁 主要由胞壁質組成 植物細胞有,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

內膜系統 簡單 複雜

微樑系統 無 有微管和微絲

細胞分裂 二分體、出芽、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只有無絲分裂 能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轉錄與翻譯 出現在同一時間與地點 轉錄在核內,翻譯在細胞質內

五、小結:

本節主要敍述了有關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特點以及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高中生物教案3

一、教材分析

“其他植物激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課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明確了植物體內並非只有生長素,還有其他種類的植物激素,它們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協調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進行調節以適應環境。第二部分介紹了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本節內容與前兩節“生長素的發現”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一脈相承,通過對前兩節內容的補充和完善,使學生形成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網絡,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有了全面系統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生長素的發現”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已經知道了生長素的合成、分佈和運輸方式,理解了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也明確了植物激素的概念,知道其他植物激素還有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種類。但是,學生對於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佈部位和生理作用等知識還知之甚少,對於激素間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必要性。

周至縣盛產獼猴桃,很多學生對獼猴桃種植過程中應用膨大劑增產的事例也非常熟悉,但對膨大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卻一無所知。所以,這些生活經驗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設計思路

基於以上分析,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如下:從本地“獼猴桃之鄉”的地域特點出發,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本節課的導入沒有用課本中的問題探討,而是用學生熟悉的獼猴桃增產使用的膨大劑(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來導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膨大劑作為懸念,還能為後面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埋下伏筆。對於第一部分內容“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的教學,並不是直接給出教材上的現成結論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利用學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料,讓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探究之後,再結合教材進行總結,讓知識的獲得成為探究的過程。第二部分內容“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需要培養學生聯繫的思維,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是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滲透STS教育的良好材料,能引導學生辯證的看待問題。所以,採用“提供資料、問題引導、小組討論”的策略。討論可以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思考和交流,對植物激素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達到深入理解,並學會從系統的角度認識生命活動的規律。最後,將“膨大劑增產之謎”作為課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結合生產實際,切身感受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的利弊,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落到實處。

四、教學目標

(1)列舉其他植物激素,説出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2)舉例説明植物體的生長髮育過程是受多種激素協調控制的。

(3)探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認同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2.難點: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展示資料)20xx年6月1日,記者在被譽為“獼猴桃之鄉”的周至縣採訪時看到,果農正在用勾兑好的膨大劑對獼猴桃的嫩果進行蘸泡(圖),在周至縣,超過90%的果農採用膨大劑增產,以保豐收。那麼膨大劑到底是什麼物質?它是如何發揮增產作用的呢?

生長素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植物的生命活動主要受激素調節,植物激素除了生長素、還有細胞分裂素、赤黴素、脱落酸和乙烯等。那麼膨大劑是不是一種激素?它的作

用過程是不是激素調節?本節課的學習將為我們揭曉答案。

【新課學習】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1、學生閲讀導學案上的資料分析,完成相關問題。請學生代表展示、討論答案。資料分析

提示:

①赤黴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進莖的伸長,引起植株快速生長。赤黴素還有解除休眠和促進萌發的作用。

②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這是因為一個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夠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

③脱落酸能促進葉片等的衰老和脱落。

2、學生自主閲讀教材54頁的圖3—8,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之後,要求學生脱離課本,獨立完成學案上的表格內容,最後,同桌互相檢查。

(二)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學生閲讀資料分析,然後小組討論下面的問題。

請小組代表回答,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和修正。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在植物的生長髮育和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各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激素調節只是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1、學生閲讀教材54-55頁,明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概念和特點,區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並對“膨大劑是不是植物激素”進行分析。

2、討論課本55頁“資料分析——評述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請學生代表舉例分析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和應用,並分析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人類是有利還是有害?

教師提示:通過以上討論,大家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和應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同時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使用不當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人類應當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那麼,我們應如何保證合理使用,避免危害的發生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回家後就大家熟悉的膨大劑展開研究性學習。

【歸納總結】(見板書設計)

【當堂檢測】

1、下列有關植物激素的敍述,錯誤的是()

A.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

B.細胞分裂素能促進花的脱落

C.乙烯能促進植物果實的成熟

D.脱落酸促進果實脱落

2、煙草“打頂”有利於煙葉產量和品質的提高,但“打頂”後腋芽的生長會影響煙草的產量和品質,為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在“打頂”後於傷口施用()

A.細胞分裂素B.乙烯生成物

C.赤黴素類物質

答案:1B2D八、作業佈置

1、自然生長的植物在果實成熟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都有明顯變化。在植物生理學家研究了某種果實成熟過程中的激素變化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回答:

生長素赤黴素乙烯D.生長素類似物

細胞分裂脱落酸細胞分裂素細胞伸長成熟衰老

(1)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在果實的細胞分裂和細胞伸長時期生長素濃度較高,其原因是。

(2)從圖中可以看出,除了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外,也具有這樣的作用,其主要合成部位是。

(3)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主要作用是

高中生物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結構與功能觀説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2.通過歸納與概括,總結出細胞分化的意義。

3.基於對細胞分化事實的理解,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感受生命的奧祕,形成珍愛生命的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義。

難點:細胞分化的原因及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細胞分裂的Flash動畫,提問:細胞發生了什麼變化?是通過什麼過程實現的?

(細胞數量增多,細胞分裂。)

展示細胞分化的Flash動畫,提問:細胞發生了什麼變化?

(細胞種類增多。)

引出細胞分化,提問:對生物有什麼意義?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細胞分化的概念

自主閲讀教材,提問:分化的概念?

(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教師補充: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一般來説,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後的狀態,直到死亡。

2.細胞分化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結腸黏膜上皮、骨、神經組織和腎小體的圖片。提問:這四幅圖片的組織和器官各有什麼功能?

(結腸粘膜上皮細胞起着保護的作用,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體內起着支撐的作用;神經組織可以傳遞神經興奮;腎小體可以過濾血液形成原尿。)

追問:這説明細胞分化有什麼意義?分組討論。

(①細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②細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組織和器官,使生物體能夠正常發育。③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於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展示資料:在紅細胞中,與血紅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處於活動狀態,與肌動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則處於關閉狀態;在肌細胞中則相反。提問:細胞分化的原因是什麼?

(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中DNA的狀態是不同的。)

(三)鞏固提高

提問: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意義一樣嗎?

(細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分化的細胞才能形成不同類型的組織或器官,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

(四)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2.作業:查閲資料分析,思考分化的細胞,能不能發育成完整的個體?

高中生物教案5

【考綱要求及學習目標】

伴性遺傳的類型及特點

【重難點分析】

重點:伴性遺傳的類型和特點

解決方法:在教學中啟發學生寫出男女各種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種婚配類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伴性遺傳的規律,分別運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歸納各種伴性遺傳的特點,充分理解伴性遺傳的規律。

【教學方法】

為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採用探究、討論模式結合、啟發誘導、設問答疑的教學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直接引入複習課題,分析近4年甘肅(新課標Ⅱ)大學聯考題涉及到本節內容的`題目分佈情況,要求學生提出與本節內容相關的疑難問題。

2、教師整合學生問題,給出本節複習要點:(1)生物性別決定方式。(2)伴性遺傳的類型及特點。

(二)講授內容

一、伴性遺傳的概念

1、學生閲讀概念:位於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其遺傳方式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2、根據關鍵詞“性染色體”,“與性別有關”,簡單複習性別決定相關知識。課件展示性別決定過程,並及時進行鍼對訓練。

3、課件展示X,Y染色體的形態,引出伴性遺傳的幾種方式。

【針對訓練1】關於果蠅性別決定的説法,下列哪一點是錯誤的(A)

①性別決定的關鍵在於常染色體②雌性只產生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③雄性產生含X、Y兩種性染色體的精子且比例為1∶1④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①④B.③C.②D.①和③

【針對訓練2】下列關於性染色體敍述,正確的是(C)

A.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別

B.性別受性染色體控制而與基因無關

C.位於X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其相應的性狀表現與一定的性別相關聯

D.性染色體只存在於生殖細胞中.

 二、分析伴X隱性遺傳病——人類紅綠色盲

1、控制紅綠色盲的基因是位於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讓學生寫出色盲基因和正常基因。

2、讓學生説出人類正常色覺和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請學生上黑板寫出幾種婚配方式的遺傳圖解。

3、佈置學生思考討論後師生共同歸納出伴X隱性遺傳病的特點。

【針對訓練3】下圖是一色盲的遺傳系譜:

(1)14號成員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哪個體傳遞來的?用成員編號和“→”寫出色盲基因的傳遞途徑:1→4→8→14。

(2)若成員7和8再生一個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為1/4,是色盲女孩的概率為0。

三、分析伴X顯性遺傳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

1、學生説出控制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是顯性基因,並寫出患病基因和正常基因。

2、學生寫出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型和表現型。

3、師生共同歸納伴X顯性遺傳病的特點。

【針對訓練4】一個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該病為X顯性遺傳)的男子與正常女子結婚,為預防生下患病的孩子,進行了遺傳諮詢。你認為下列的指導中有道理的是()

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鈣食品

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高中生物教案6

一、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1.本小節主要講授“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組的概念,染色體倍性(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及其在育種上的應用”。

2.教材從“貓叫綜合徵”講起,介紹了“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及其對生物體的影響”。之後安排了“觀察果蠅唾腺巨大染色體裝片(選做)”的實驗。幫助學生加深對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理解,並學習觀察果蠅唾腺巨大染色體裝片的方法。

3.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的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其中後一類變異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關係比較密切,是教材重點介紹的內容。

4.染色體組的概念通過分析果蠅的染色體組成而得出。然後,根據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數目的不同,區分染色體數目變異的幾種主要類型---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重點講述多倍體和單倍體。最後教材用小字講述三倍體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

5.本小節可以為本章第五節《人類遺傳病與優生》中有關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和第七章《生物的進化》中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染色體結構的變異(a:識記);(2)染色體數目的變異(a:識記)。

2.能力目標: 學會觀察果蠅唾腺巨大染色體裝片。

四、重點實施方案

1.重點: 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2.實施方案: 通過掛圖、幻燈片、投影片等多媒體教具,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抓住關鍵,學會知識。

五、難點突破策略

1.難點: 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

2.突破策略: 通過生殖細胞中的兩套不同的染色體,引導學生從全部染色體的許多特徵中抓住共同的關鍵特徵。結合多媒體課件及具體實例,搞清難點所在。突破難點,理清思路。

六、教具準備:1.貓叫綜合徵幼兒的照片;2.精子形成過程的示意圖;3.果蠅的精子與卵細胞圖、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目變異的知識結構投影片;4.果蠅染色體活動的多媒體課件。

七、學法指導:本節課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與學生談話,師生互動,共同歸納總結出應得的結論。

八、課時安排:2課時

高中生物教案7

一、教材分析

《人類遺傳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5章第3節教學內容,主要學習“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和“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人類遺傳病及其病例

(2)什麼是遺傳病及遺傳病對人類的危害

(3)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4)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2能力目標:

探討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關注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人類遺傳病的主要類型。

難點:(1)多基因遺傳病的概念。

(2)近親結婚的含義及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國中已經學習了幾種遺傳病,教材前幾章已經出現伴性遺傳病和常染色體遺傳病,所以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定基礎。另外“人類遺傳病的類型”是瞭解水平的內容,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達到學習目的。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並瞭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近年來,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醫藥衞生條件的改善,人類傳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裏的遺傳物質在數量,結構或功能上發生改變,使由此發育成的個體患先天性遺傳病,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卻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學生分組討論

1什麼是遺傳病?舉例?

2怎樣做到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3什麼是人類基因組計劃?

什麼是遺傳病

問:感冒發熱是不是遺傳病?為什麼?

教師講述:遺傳病是由於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裏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人類遺傳性疾病,而感冒發熱是由感冒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病,兩者有着根本的區別。

問:什麼是單基因遺傳病?其遺傳方式如何?

(1)單基因遺傳病

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疾病。致病基因有的位於常染色體上,有的位於性染色體上,有的致病基因是顯性基因,有的致病基因是隱性基因。比如軟骨發育不全是屬於常染色體上的顯性遺傳病。

(2)多基因遺傳病

問:多基因遺傳病和單基因遺傳病的區別是什麼?

教師講述,多基因遺傳病是由多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它在兄弟姐妹中的發病率並不像單基因遺傳病那樣,發病比例是1/2或1/4,而遠比這個發病率要低,約為1%—10%。多基因遺傳病常表現出家族聚集現象,且比較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目前已發現的多基因遺傳病有100多種,如脣裂、無腦兒、原發型高血壓及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如果人的染色體發生異常,也可引起許多遺傳性疾病。比如染色體結構發生異常,

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而患病,患病兒童哭聲輕,音調高,很像貓叫而取名為“貓叫綜合症”;又比如染色體的非整倍體變異,人的第21號染色體為3條的,患者智力低下,身體發育緩慢,外眼角上斜(銀幕出示“21三體”綜合症患兒圖),口常半張,即為“21三體”綜合症,此患者體細胞中為47條染色,即45+XY;又比如女性中,患者缺少一條X染色體(44+X)出現性腺發育不良症等等。

問:遺傳性疾病有哪些危害,舉例説明。

探究二、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討論:“什麼是健康的孩子?怎樣才能做到優生”?

教師講述:優生就是讓每一個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為此,就應該運用遺傳學原理,改善人類遺傳素質。我們在控制人口數量增長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提高人口的質量。

為了達到優生的目的,首先,要禁止近親結婚。

問:什麼是近親結婚?有什麼危害?

(出示人類《血親關係表》)。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最後指出禁止近親結婚是預防遺傳性疾病發生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探究三、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教學引導閲讀閲書92--94頁,瞭解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基本內容、正負面影響,知道基因診斷、基因治療的基本知識。

人類遺傳病主要包括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類,要知道這些病的遺傳方式及常見病症。要提倡優生,重點是“禁止近親結婚”,要聯繫已學過的遺傳知識分析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自覺宣傳優生措施,提高優生意識,減少遺傳性疾病,以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並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五)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人類遺傳病及其病例,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6章第一節。這節課後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着重分析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優點和侷限性。並完成本節的課後練習及課後延伸拓展作業。佈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並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後及時批閲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一、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1)單基因遺傳病

(2)多基因遺傳病

(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二、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三、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採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後進行當堂檢測,課後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本節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講解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監測和預防20分鐘,學生分組討論8分鐘左右,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餘環節7分鐘,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研究本節課,爭取設計的更科學,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共同進步!

高中生物教案8

一、激發興起,導入新課

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以提問學生,誰願意説一説自己有無曾經對某種物質過敏的現象?如果學生不願意承認,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消顧慮,指出大多數過敏反應來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會引起組織細胞的損傷。也可以請學生説一説聽過見過的別人的過敏反應,指出過敏反應雖然是一種常見病,卻和人們談虎色變的艾滋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癌症一樣屬於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瞭解這些病的發病機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們學習、研究免疫學的重要目的。

二、複習舊知

引導學生回憶什麼叫免疫,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到人體的免疫功能正常時可以對非己抗原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發揮免疫保護作用。當免疫功能失調時,就可引起各種疾病。

三、學習新課

(一)過敏反應

請負責該內容的調查小組介紹相關資料,在可能的範圍內讓學生把他們掌握的內容説足説透。學生事前準備的文字材料、數字、圖表要用攝像頭當堂打出來,效果會更好。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

1.過敏反應的舉例和類型

學生舉的實例可能會很多,尤其是走訪專家醫生和查閲資料之後,正好彌補了教材內容的不足。因為課本上講的只是臨牀上最常見的I型過敏反應疾病,其他類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如果學生舉的實例中除了有書本上的實例外,還有如新生兒溶血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教師也要肯定,因為有些自身免疫病其發病機理相似於Ⅱ型、Ⅲ型、Ⅳ型過敏反應。然後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能引起I型過敏反應的物質與具體的過敏反應症狀聯繫起來,例如:

全身性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休克,主要是藥物過敏,如青黴素、頭孢黴素,普魯卡因,鏈黴素等。

呼吸道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如花粉、塵蟎、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過敏反應: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休克,如魚、蝦、蟹、蛋、奶等食物。

皮膚過敏反應:引起麻疹、濕疹、血管性水腫,如藥物、食物、腸道寄生蟲、冷熱刺激等。

這樣進行總結,學生以後再遇到類似情況可以自己判斷,有效預防。

2.過敏反應的概念和特點

在總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上述反應就屬於過敏反應,而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就叫過敏原,由於I型過敏反應同學聽到見到的比較多,它的三個主要特點也容易理解,即:

①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

②一般不會損傷組織細胞;

③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3.機理

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理是一個複雜和抽象的過程,按照書上的示意圖和文字敍述,學生可能不易理解,學生彙報查閲的資料也可能過於複雜。教師可將I型過敏反應發生的機制劃分為三個階段:

①致敏階段:過敏原進入機體後可選擇誘導過敏原特異性B細胞產生抗體應答,此類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即課本上所説的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細胞,其中肥大細胞分佈於皮下小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和黏膜下層,而嗜鹼性粒細胞主要分佈於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結合,而使機體處於對該過過原的致敏狀態。通常這種致敏狀態可維持數月或更長,如果長期不接觸該過敏原,致敏狀態可自行逐漸消失。

②激發階段:指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通過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使這種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釋放的生物活性介質除了組織胺以外,還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們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物增多。

③效應階段:指生物活性介質作用於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的階段。根據反應發生的快饅和持續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早期相反應和晚期相反應兩種類型。早期相反應主要由組織胺引起,通常在接觸過敏原數秒鐘內發生,可持續數小時,晚期相反應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過敏原刺激後6~12 h發生反應,可持續數天。

4.防治措施

關於過敏反應的防治措施,學生調查後會彙報得比較全面。否則,教師可簡要介紹過敏原皮膚實驗的方法、脱敏治療、撲爾敏、苯海拉明等藥物防治的機理。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和舉例

由責該部分內容的小組彙報調查憎況,使同學們瞭解除了書上的實例,還有哪些病也用於自身免疫病。學生可能會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還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重症肌無力、肺出血腎炎綜合症、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腎小球腎炎、慢性活動性肝炎等,總結這些病的共同特點,都是自身免疫反應對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了損傷,並出現症狀,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發病機理

關於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機理,具體過程各不相同。課本上僅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例,講了由於分子模擬而導致自身抗原出現的過程,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鉅細胞病毒等。它們都與正常細胞或細胞外成分有相類似的抗原決定簇,針對這些病毒,抗原決定簇的免疫應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可薩奇病毒感染激發的免疫應答可攻擊胰島B細胞,引發糖尿病。鏈球菌有多種抗原蛋白與人體腎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發急性腎小球腎炎。多種徽生物因其熱休克蛋白與人的熱休克蛋白以及多種組織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炎、饅性活動性肝炎。而書上小字介紹的紅班狼瘡的病因與上述病因並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教師可根據實際憎況簡要介紹。

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預防自身免疫疾病應注意什麼?

學生根據上述發病原理分析討論,應該理解到:由於多種們原體的感染可邀過抗原模擬的方式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採用疫茵和抗生袁控制病原體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兩類疾病在免疫反應上有什麼相似點?學生邀過分析思考這個問題,理解免疫失調的含義,包括過強和過弱兩個方面。上述I型過敏反應就可以理解為因免疫反應過強而造成的免疫失調,但通常不損傷組織細胞;而免疫反應過強坯可能造成不能識別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麼免疫反應過弱又會出現什麼結果呢?這樣引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三)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特點

由學生彙報收集資料的結果,首先明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是指由於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教師還應從概念出發引導學生思考該病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學生通過分析推理應該理解到該病的共同特點是:由於對各種病原體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現反覆的、持續的、嚴重的感染,如氣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膿性腦膜炎、膿皮病,甚至於惡性腫啟的發病率比同齡正常人高100~300倍。

2.免疫缺陷病的種類

學生彙報的免疫缺陷病可能有多種,教師應引導學生劃歸到書上提到的兩種類型中,即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①對於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學生容易理解,但書上並沒有舉出實際的病例,教師可視具體情況介紹幾種病例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如性聯無丙種球蛋白症、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伴濕疹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等。

②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到其實大多數免疫缺陷病主要發生於出生後較晚時期,屬於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書上的概念中提到“是由於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學生可能會對這些因素非常關注,教師或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向學生介紹常見的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如營養不良、感染、藥物、腫瘤、手術、外傷、燒傷、脾切除等。接着教師指出,艾滋病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體而引起的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疾病,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展示他們收集到的關於艾滋病的圖片、數字、錄像等,學生或者通過自學,或者在調查小組同學的引導下明確以下內容:艾滋病的全稱、病原體及存在部位、發病機理、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其中關於發病機理因為涉及到前面講述的免疫應答的內容,學生對課本上“特別是能夠侵入T細胞”存在疑問。例如,侵入的到底是哪種T細胞?除了侵入T細胞還能侵入哪些細胞?對此教師可適當展開:HIV的表面有一層糖蛋白分子,其構象正好和助T細胞上的一種糖蛋白互補,兩者結合後病毒得以進入助T細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和一些B細胞,甚至其他一些組織細胞如腦細胞,也可被HIV侵入,後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嚴重痴呆、行動遲緩、記憶力喪失等症狀。因為助T細胞是兩種免疫系統都要依靠的細胞,助T細胞大量被消滅,患者將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而各種傳染病將乘虛而入,患者最後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於艾滋病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教師最後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目的是引導學生既要重視又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時做到全社會都來關心艾滋病患者。

(四)免疫學的應用

1.免疫預防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種人痘的方法預防天花是人類免疫預防的開始,藉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後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機體受到病原體感染後,能產生特異性抗體和效應T細胞,從而提高對該病的免疫力,這正是免疫預防的基本原理。接着教師提出啟發性問題:

(1)什麼叫免疫預防?

(2)什麼叫疫苗?你知道用來預防接種的疫茵有哪些?

(3)免疫接種可以預防所有的傳染病嗎?為什麼?

學生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理解到,預防免疫就是採用人工方法使機體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來預防疾病的方法。免疫預防常用的方法是預防接種疫苗,而國際上把細菌性製劑、病毒性製劑以及類毒索統稱為疫苗。然後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我國推薦的兒童免疫程序,並且指出像艾滋病等很多傳染病的疫苗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製,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2.免疫治療

請學生根據書上所提供的免疫治療的常規方法及兩種具體方法,思考下列啟發性問題:

這兩種方法分別是針對哪兩種免疫系統起作用的?為什麼?

免疫治療是否只是加強免疫系統的作用?為什麼?

從上面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對於體液免疫的缺陷和細胞免疫的缺陷應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從上面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調整”二字的含義,包括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兩種療法,以此來啟發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同時教師舉例:糖皮質激素和環磷酞胺就常常作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應答。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器官移植的問題。

3.器官移植

學生不難理解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四種類型。教師主要要引導學生分析臨牀上常用的同種移植及其成敗的關鍵是什麼,並使學生理解:一是尋求與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組織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劑。分析上述第一條措施時要向學生滲透關愛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分析第二條措施時可以分析患者終生使用免疫抑制劑有什麼不良影響,進而引出當前抑制免疫研究的熱門——誘導對移植物的特異性耐受,這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機體免疫系統對某一整套抗原的長期特異性無應答狀態,以此來引起學生對當代生物科學的關注和責任感。

要點提示

1.各種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很多,教師在課前要多查一些資料,不要輕易否定學生所舉的病例。

2.在本小節所列舉的三類免疫缺陷病中,過敏反應和免疫缺陷病屬於免疫反應過強引起的疾病,區別在於前者一般不會引起組織損傷,後者會引起組織損傷。而免疫缺陷病屬於免疫反應過弱引起的疾病。

板書設計

(一)過敏反應

(二)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病

(四)免疫學的應用

1.舉例和類型

1.概念和舉例

1.概念和特點

1.免疫預防:方法 意義

2.概念和特點

2.發病機理

2.種類

2.免疫治療:方法 舉例

3.發病機理

3.防治措施

3.器官移植:概念 成敗關鍵

4.防治措施

高中生物教案9

在第一課時《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實驗的基礎上本節主要進行知識性內容的教學,主要包括細胞呼吸的過程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點講述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三大部分內容,為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酶、ATP等內容緊密聯繫,也為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打好基礎。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説明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2)説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

(3)探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培養歸納分析、比較的能力。

(2)通過學生觀看多媒體演示及與教師的討論活動,培養學生主動理解新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聯繫生活、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係,認識生命活動。

(2)通過聯繫生產、生活等實際,培養成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生命科學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場所、條件和產物;

(2)細胞呼吸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藉助多媒體課件演示和生活實例闡述突破。

2、教學難點: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場所和產物。

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引導學生,並通過比較啟發學生思考聯繫點和區別。

三、教學思路

多媒體演示上一節課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並讓學生歸納細胞呼吸兩種方式: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教師教授細胞呼吸的概念——介紹細胞呼吸的類型———多媒體演示有氧呼吸的過程,學生觀察討論總結,並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多媒體演示無氧呼吸的過程,學生觀察討論,總結並概括無氧呼吸的概念——師生共同歸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繫——多媒體演示細胞呼吸原理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教師總結應用的例子—小結,鞏固練習,為下一節做鋪墊

四、教學資源

1、課本——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

2、多媒體——利用計算機查找細胞呼吸有關的資料如圖片等,並自制PPT。

高中生物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闡明羣落的演替過程。

2.説明人類活動對羣落演替的影響。

3.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羣落的演替過程。

三、板書設計:

一、演替

㈠初生演替

㈡次生演替

二、人類活動對羣落演替的影響

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四、教學過程:

〖引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2.火山爆發後環境條件發生了變化。在火山爆發中,有些物種可能會絕滅;在恢復過程中外來新物種可能會進入。羣落結構因此而發生了變化,一般不能恢復原來的羣落結構。

〖板書演替: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問題以“本節聚焦”的問題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演替的類型

〖學生活動學生帶着“思考與討論1”,閲讀P79~P80,並完成“思考與討論”。

〖提示1.因為苔蘚和草本植物無法直接從裸巖中獲取養分,而地衣可以通過分泌有機酸而從裸巖中獲取養分。

2.通過地衣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並積累起了有機物,這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條件。而苔蘚生長後,由於其植株高於地衣能獲得更多的陽光,處於優勢地位,其結果是逐漸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這些植物。在羣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羣取代另一些種羣是指優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後,喬木佔據了優勢,取代了灌木的優勢,但在森林中各種類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書㈠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講述我國東北科爾沁草原地區的農田,在棄耕後開始出現恢復演替,這是一種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為貝加爾針茅草原,開墾後種了幾年玉米,後因產量下降而棄耕。棄耕後的1~2年內以黃蒿、狗尾草、豬毛菜、苦蕒菜等雜草佔優勢;2~3年後,黃蒿佔優勢;3~4年後,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莖禾草入侵,並逐漸佔優勢,進入根莖禾草階段;7~8年後,土壤變堅實,叢生禾草開始定居,並逐漸代替了根莖禾草,恢復到貝加爾針茅羣落。這一過程需要經歷10~15年,根據耕作時期長短,土壤侵蝕程度,以及周圍原始物種的遠近而有所不同。

〖板書二、人類活動對羣落演替的影響

〖學生活動學生帶着“思考與討論2”,閲讀P81,並完成“思考與討論”。

〖提示1.至少有兩種因素在小路周圍的雜草分佈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踐踏,從耐踐踏而言,車前草最強,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間的競爭,在遠離人踐踏的地方,莖稈較高的狗尾草優先獲得陽光,車前草等處於劣勢。

2.如果小路被廢棄後,人的踐踏活動停止了,在路周圍會慢慢長出莖稈較高的植物,逐漸成為優勢植物。於是,就會出現“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板書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講述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史,實際上是一部邊際土地開墾史。20世紀50年代以來,先後在黑龍江三江平原、新疆和華南地區有計劃地組織大規模墾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澤和丘陵地區也開展了規模不等的墾殖活動。1952~1990年,全國累計開墾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開墾的。大量開墾直接導致農牧漁業生產能力和環境質量下降。開墾的結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嚴重退化。這些問題已引起各方面廣泛關注。我國已實施大規模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牧還草等重要政策,並從20xx年1月起開始實施《退耕還林條例》。

退耕還林。1999年開始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試點,20xx年全面實施,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18×106 hm2,荒山造林3.25×106 hm2,中央累計投入達232億元。規劃在20xx年前退耕還林1.47×107 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 hm2。工程建成後,工程區將增加林草覆蓋率5個百分點,水土流失控制面積8.67×107 hm2,防風固沙控制面積1.03×108 hm2。這是50多年來我國涉及範圍最廣、任務量最大、農民參與度最高的生態建設工程。

退田還湖。1998年以來,為治理長江水患,國家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的方針。5年來的“退田還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面積由3 950 km2“長”到了5 100 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積增長了35%,恢復到60年前的4 350 km2。兩大湖區為此搬遷的移民相當於三峽移民的1.4倍。兩大湖泊的擴容,改善了長江流域的生態。目前,長江干流水面恢復了1 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積1.3×1010 m3。這是歷史上自唐宋以來第一次從圍湖造田轉變為大規模的退田還湖。

退牧還草。從20xx年起,用5年時間,在蒙甘寧西部荒漠草原、內蒙古東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東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 hm2,約佔西部地區嚴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還草”將採取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3種形式進行,實行草場圍欄封育,適當建設人工草地和飼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飼圈養。力爭5年內,使工程區內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復,天然草場得到休養生息,變過牧超載為以草定畜,達到草畜平衡,實現草原資源的永續利用,建立起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草原生態系統。

⊙要點解析

1. 羣落的演替是一個羣落取代另一個羣落的過程,這個過程直到出現一個頂極羣落才會中止。羣落這種依次取代現象就叫演替。如:一塊農田,如果人們不去耕耘和種植,任其自然發展,不用多久,就會長滿各種野草。多年以後,農田又會發生變化,草本植物減少,各種灌木又繁茂地生長起來。再過若干年,一些高大的喬木也在這裏生長起來,灌木又處於次要地位。經過漫長的時間,最終這塊農田演變為一片森林。在不受外力的干擾情況下,它將成為一個非常穩定的森林羣落,而不會被別的羣落所取代,成為頂極羣落。

2.羣落的形成總是從沒有生物生長的地段開始的,這種沒有生物生長的地段稱為裸地。裸地可分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前者指從來沒有生物生長或雖曾有過植物生長,但被徹底消滅了,沒有留下任何植物的傳播體及原有植被影響下的土壤。後者指原來有植物生長,因植被遭受破壞後形成的裸地。這種裸地雖然沒有植物生長,但原有的土壤條件沒有被破壞或破壞不夠嚴重,在土壤中還保留了植物的繁殖體,如種子、根、莖等。原有的植物繁殖體和殘存的土壤條件在羣落形成過程中將起一定的作用,故次生裸地上羣落形成的速度比原生裸地快。次生演替過程的長短,主要決定於羣落受干擾的強度和所持續的時間。例如,森林的次生演替取決於森林的利用方式,砍伐方式(擇伐、皆伐)及其對林內優勢樹種的苗木、幼樹和地被的破壞程度都為羣落的演替造成了不同的條件,影響羣落的復生和變化過程。在森林羣落的演替過程中,動物羣落的演替也是十分明顯的。

3.羣落內部環境的變化是由羣落本身的生命活動造成的,與外界環境條件的改變沒有直接的關係;有些情況下,是羣落內物種生命活動的結果,為自己創造了不良的居住環境,使原來的羣落解體,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從而誘發演替。

4.外界環境條件如氣候決定着羣落的外貌和羣落的分佈,也影響到羣落的結構和生產力。氣候的變化,無論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都會成為演替的誘發因素。地表形態(地貌)的改變會使水分、熱量等生態因子重新分配,轉過來又影響到羣落本身。土壤的理化特性對於置身於其中的植物、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有密切的關係。火也是一個重要的誘發演替的因子。影響演替的外部環境條件並不限於上述幾種,凡是與羣落髮育有關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態因子都可成為演替的外部因素。

5.人類的活動對生物羣落演替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為人類社會活動通常是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的,可以對自然環境中的生態關係起促進、抑制、改造和建設的作用。放火燒山、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等,都可以使生物羣落改變面貌。人還可以經營、撫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羣落演替按照不司於自然發展的道路進行。人甚至還可以建立人工羣落,將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於人為控制之下。

五、教後感:人類活動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的,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關係;人類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羣落演替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教育學生要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而不是破壞自然。

高中生物教案11

必修一緒論

許多科學家認為,可以把生物學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①19世紀以及更早的時期,是以形態描述為主的生物科學時期;②20世紀的前半個世紀,主要是實驗生物學時期;③20世紀50~60年代以來,由於DNA雙螺旋的發現與中心法則的建立,開始進入了精細定性與定量的生物學時期。

隨着生物學的發展,生物學的分支學科變的更多,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物理學、化學、數學、計算機等的手段和方法用於生物學使其不斷分化出新的分支學科,另一方面,這些學科又相互滲透而走向融合,似乎並不是界限分明。

至今為止大家所接觸到生物學一般都是描述性的知識,認為它是一門記憶的學科。如,記住某些動植物名稱,觀察生物的特徵,知道他們的分類等,因此,有一點我非常希望你們這學期能記住的,就是生物學並不是一大堆事實的混亂集合,它有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有邏輯的連貫性。達爾文進化論是一種邏輯,適用於宇宙中所有星球及生命系統。

高中階段有三本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微觀和宏觀)

《分子與細胞》中以細胞作為一切有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概念為出發點,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1925年,美國細胞生物學家WILSON就提出: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

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細胞的結構

細胞的功能(物質、能量、信息)細胞的發展

必修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闡明一系列客觀事實、法則來解釋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組織形式。如果掌握了這些分子和遺傳定律,就能從原理上理解許多生物圈裏的生命過程,還能應用於解決在激烈的自然界遇到的新問題。並不着重特定的某些生物(如人),理解細胞的這些事實、原理適用於地球表面的所有物種。生化和分子規律20、30億年前已經形成,並被保留和傳承,幾乎沒變過。這種強烈的保守性意味着,我們可以知道地球早期生物進化的原理。

當我們掌握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本法則和規律,將其應用於各種特定的問題:1)癌細胞是如何異常生長2)病毒如何繁殖3)免疫系統如何作用4)神經系統如何作用

5)幹細胞的未來醫學的影響

本學期之後期望大家認同的是,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生命的物質性;生命系統的開放性;細胞的發生、發展和消亡,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從而具有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用開放的觀點審查自然現象和社會事務,具有普遍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生物學——這是一個極速發展的領域,它之所以極速發展是1953年WATSON和CRICK

對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通過高中生物的學習,我們期望達到的目的是,能讓學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學素養,以此來促進對世界、社會的認知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的形成。

一、生物學研究方法(一)觀察

(二)假説和實驗(三)模型實驗

二、生命的.重要屬性

什麼是生物?什麼是生命?(1)具有生命的物體稱之為生物。

(2)什麼是生命,目前尚無一致公認的定義。但我們可以將生命描述為生物體存在的狀態,而生物體具有以下特徵:第一,化學成分的同一性;第二,嚴整有序的結構;第三,新陳代謝;第四,應激性和運動;第五,穩態;

第六,生長髮育和繁殖;第七,遺傳和變異;第八,適應

多種細胞:

自來水裝在塑料桶裏放半個月變成綠色,這是原核生物藍藻等大量繁殖;橘子放在陰濕的角落長綠毛,是真菌;

動物肌細胞呈梭形,匯成肌組織,煮熟的瘦肉可撕成很細的條狀肉鬆;吃梨時感覺有“砂”,是石細胞。

第1、2、1)2)3、病毒:

1)、生活方式:寄生於活細胞內2)、結構:無細胞結構蛋白質外殼

遺傳物質(DNA或RNA)

3)、增殖:吸附→注入→合成→組裝→釋放4)、危害:破壞細胞

5)、分類:植物病毒

小結: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靠單個細胞完成;多動物病毒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由每個細胞共同參與完成;病

毒的什麼活動必須在細胞內完成。

細菌病毒

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除了?

依據遺傳物質DNA病毒:噬菌體、HIV生物個體表現的生命活動歸根結底是每個

細胞正常生命活動的表現。RNA病毒:SARS病毒朊病毒:只有蛋白質類病毒:只有RNA

除了病毒,所有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實例4.(1)生活方式?

結構?

你知道哪些病毒?

學習目標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前言】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系統都有它的邊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成分組成,系統

*相關信息都有它自身的調控規律和發展消亡的規律。

(1)在生物學研究中,提出了生命系統的概念,它包含生命系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

哪些層次?每個層次都可看作一個獨立的系統,同時又相互包個體→生物圈

含,構成更大的系統。

(2)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圖1-1生命系【易錯提醒】

(1)區分種羣與類羣,舉例:統的結構層次

池塘裏的所有魚;

池塘裏的所有鯽魚

(2)説説草履蟲、松樹、人包含的生命結構的層次:

所在的層次:

(3)組成細胞的一個分子或原子也是系統嗎?是生

命系統嗎?

課題: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情景導入】

展示:不同的細胞圖片第一課時

【問題導入】

問題探討:(1)四幅圖中分別是什麼細胞?

一、細胞多樣性和統一性的體現(2)它們有哪些相同點?

哪些不同點?1、多樣性(不同點)

種類、結構功能、形態大小等學習目標一、觀察細胞

【學科思維】2、統一性(相同點)

1、結構和功能相適應

相似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

2、知識不是靜態的,是動態的,是發展變化的

化學組成:

增殖方式:

學習目標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能源物質:(1)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動植物細胞的細

胞核,但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核嗎?

(2)閲讀課本9頁,瞭解原核生物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特別提醒】

根本區別: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1、表述:“無細胞核”、“無成型的細胞核”、“無核膜”

2、帶“藻”字的不一定是藍藻。

1

藍藻:髮菜、藍球藻、顫藻、念珠藻

1)

DNA

分子藻類植物:黑藻、水綿圖1-3

“菌”子前面有球、杆、2)、細胞壁成分:肽聚糖(細菌)、黏肽(藍藻)3、細菌:一類單細胞生物。

螺旋的都是細菌

3)、細胞器:只有核糖體4)、分裂方式:二分裂5)大小:較小(1~10UM)6)、原核生物:細菌、藍藻2

圖1-4細菌

細胞模式圖

圖1-5藍藻細胞模式圖

1)、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與蛋白質結合成2)、細胞壁成分:纖維素和果膠(植物);

殼多糖(幾丁質-真菌)

3)、細胞器:多種4)、分裂方式:

5)大小:較大(20~30UM)6)、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

高中生物教案12

第一章走進細胞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舉例説明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基礎上

2.説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過程與方法:1.在資料分析中,進一步掌握歸納總結的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1.認同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教學重點: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一: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二: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是通過細胞體現的。資料三

:人的學習等活動需要種類和數量繁多的細胞參與。

資料四:生物體的某一種細胞受到損害,也會影響該種生物的生命活動。小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羣→羣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標籤: 高中生物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e1kp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