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高中生物教案(合集15篇)

高中生物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中生物教案(合集15篇)

高中生物教案1

教學重點:

1、圍繞細胞不同於非生物的生命特點進行學習和討論。

2、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3、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礎。

4、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為第五章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難點:

1、細胞的體積與相對錶面積對於細胞的意義。

2、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理解膜的流動性。

3、葉綠體、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結構和功能,理解細胞器間的關係。

4、染色質與染色體間互相轉換的動態關係

教學過程:

問題:病毒具有生命物質中最重要的兩種成分——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核酸。可是病毒卻不能單獨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細胞後才能體現生命的特點。上述事實説明了什麼?你能分析這其中的原因嗎?

小結:從物質基礎方面考慮,病毒成分簡單不足以完成複雜的新陳代謝;從結構基礎上看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細胞學説指出:細胞是新陳代謝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病毒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病毒必須寄生於活的細胞生物中才能體現生命現象。

問題:根據國中知識,舉例説明細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幾類?它們在結構方面的主要區別是什麼?是否有什麼共同的基本結構?

課件演示幾種植物細胞、幾種人體細胞、原核細胞。

小結討論結果。

第一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生物界把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單獨分成一個特殊的界。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又根據細胞是否有細胞核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明確指出:高中階段主要學習以真核生物為中心的有關生物學問題。

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構)

解釋細胞的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

引發學生探究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興趣。在電鏡下人們發現了什麼?

課件演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等電鏡照片。

指導學生讀圖:識記各結構名稱以及各結構的形態結構特徵;注意區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

課件演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模式圖,辨認細胞亞顯微結構。比較細胞的異同時要注意糾正錯誤。強調細胞共有的結構和特有結構,總結出筆記。

問題:

1、不同點?植物和動物組織細胞浸在清水中結局相同嗎?為什麼植物可以光合作用?

——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有的細胞有葉綠體或大液泡。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有中心體。

2、相同點?説明了什麼?這些生命必不可少的結構究竟用什麼作用?這些結構是如何體現出生命特點的呢?

分別學習細胞各部分結構及功能。(重在理解生命意義)

一、細胞膜

細胞都有細胞膜這足説明其對生命的重要性。根據細胞膜的相對位置可以推斷細胞膜對細胞有保護作用。

學生討論:哪些實事可以説明細胞膜是有生命的?

(相關內容見擴展資料)

細胞膜是如何保護細胞的?細胞膜的結構和成分與一般的膜存在什麼根本的區別?

問題討論:學生設計實驗:

(1)證明膜的存在。(質壁分離;顯微探針感受阻力;電鏡觀察。)

(2)研究細胞膜的結構需要得到實驗的材料,選用什麼樣的生物提供材料?理由?如何得到細胞膜?

(培養學生在下結論或推測時要重證據、講道理。表達觀點時條理清晰的基本素質。)

介紹細胞膜的獲取方法(相關內容見擴展資料)。使學生了解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

(3)如何定性、定量的測定細胞膜的成分?

觀察法:電鏡觀察細胞膜:暗、明、暗三層結構。厚度約75~100埃(見擴展資料)。

實驗法:科學家通過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定了細胞膜的化學成分:

事實一:膜易被脂類溶劑溶解。容易被蛋白酶溶解。(處理後消失。)

事實二:脂類物質很容易通過細胞膜。

事實三:用指示劑可以確認其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

對於一般學生,可以通過分析上述資料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同時瞭解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1、成分:磷脂、蛋白質

2、結構:

問題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這兩類物質分別隸屬於親水和疏水物質。這兩類物質應該如何排布?

(1)磷脂分子結構特點:磷脂分子分疏水端和親水端。

如果是一層分子排成一個平面會是什麼樣子?(不符合細胞膜內外均為水環境的實際情況,使細胞不能正常進行物質交換。)如果是兩層會是如何排列?理由?

(2)親水的蛋白質與磷脂分子的關係?

根據前面給出的信息判斷:暗層和亮層哪層是脂類物質?哪層是蛋白質類物質?依據?

理解內外兩側暗中央發亮的觀察結果。

由於觀察技術所限,科學家對細胞膜的認識基本上是假説和推測,瞭解學説和假説的區別。為形象表示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科學家根據假説設計了一些生物模型。其中被廣為接受的是:液態鑲嵌模型——突出液態結構

(1)兩層磷脂分子——基本骨架

(2)蛋白質覆蓋、鑲嵌、貫穿於“骨架”上。

問題:這樣的結構與一般的“膜”有什麼重要區別?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對其生理功能會產生什麼影響?

親水物質可以充分接近膜,但是不能隨意通過膜!

磷脂分子相互之間不連接,而且分子始終處於運動中——液態流動狀。

磷脂分子中的2分子脂肪酸總有一個是不飽和的鏈,因此脂肪酸長鏈在雙鍵處發生彎折。當分子旋轉時會使相鄰分子發生位移,有可能製造出一個瞬間的縫隙,為物質擴散創造了機會。(——如果膜兩側存在濃度差、分子又比較小或是不被磷脂分子排斥的'脂類物質即可以發生擴散。)

離子的直徑應該是比較小的,應該按照濃度差擴散。可是事實上不是這樣……。原因?

細胞膜上蛋白質的作用:

蛋白質是兩性化合物。因此帶電的離子不易通過細胞膜。細胞外有些離子或小分子有機物可能會與膜上某些蛋白質發生作用,導致相關蛋白質分子發生臨時性該變。蛋白質會出現臨時“隧道”或發生穿膜運動。結果是使相應的離子或小分子有機會通過細胞膜。膜上的這些蛋白質分子被稱作載體。

糖蛋白形成的糖被的生理功能:

(1)保護潤滑作用

(2)細胞識別作用:

實驗一、取低等多細胞動物黃海綿和紅海綿各一塊。分別打散並充分混合。靜置培養一段時間。結果:細胞重新聚集,形成黃海綿和紅海綿。沒有混合色海綿。

實驗二、人類ABO血型的免疫反應。(選擇講述)

通過學習蛋白質的功能(如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細胞的物質交換和免疫反應等),有助於學生理解蛋白質的分佈特點及其作用。

載體:(蛋白質)分佈於膜上,專一性運輸特定物質的工具。

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通過以上學習,總結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證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事實以及細胞膜的流動性對細胞的意義:

(1)草履蟲食物泡的形成及發展變化。

(2)變形蟲捕食和運動時偽足的形成;白細胞吞噬細菌;胞飲與分泌;

(3)細胞分裂時膜的流動性

(4)細胞雜交時的細胞融合

人——鼠細胞雜交實驗:熒光標記膜上的蛋白質,(紅色和綠色)細胞結合處界限分明。37℃、10分鐘後,界限消失,紅綠熒光標記的蛋白質均勻分佈已經看不出任何界限了。

學生總結:細胞膜通過流動可以完成什麼生命過程?

(為細胞吸收、分泌、修復、融合、運動、捕食、變形、分裂等提供了基礎)

3、細胞膜的特點:①結構特點具有流動性。

②功能特點具有選擇透過性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生物膜與一般非生物膜的不同,體會生物膜的生命特點。

學生討論:細胞膜的流動性與功能上的選擇透過性之間的聯繫。

4、各種物質通過膜的方式:(請參閲“細胞的亞顯微結構.ppt”)

學生討論生物模型:

(1)一碗水中滴一滴紅墨水,會發生什麼現象?物理學上屬於哪類?原理?

(自由擴散的條件是:兩個溶液之間存在濃度差)

注意糾正:強調擴散的雙向性,總結局是擴散速率不同造成的。

(2)如果兩個濃度不同的溶液之間存在半透膜——溶劑分子可以自由通過,溶質分子不能通過時,溶液中溶劑分子的擴散,又該是什麼結果呢?(逆濃度方向發生)

(3)細胞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是否都可以通過擴散作用通過細胞膜呢?哪些不可以?為什麼?擴散作用侷限於哪些類型的物質?

小結:

擴散屬於被動運輸。根據是否需要載體幫助擴散分為:協助擴散和自由擴散。由於水分子的擴散是逆濃度差進行的,因此水分子的擴散又被稱為滲透作用。

問題:擴散作用是細胞依靠濃度差進行的被動吸收方式。它的優缺點各是什麼?

細胞是如何吸收離子和小分子有機物的?

講解主動運輸的特點:以生活中的相似事例比喻。使學生知道主動運輸的特徵。

列舉主動運輸的事實:

(1)海帶細胞中的碘濃度30倍於海水;其他海藻有的甚至可以200萬倍於海水;

(2)紅細胞中的K離子30倍於血漿。

(3)不同植物吸收的元素的種類和比例不同。

學生總結歸納、填表:

方式

通過方向

載體輔助

能量消耗

物質形式

自由擴散

滲透作用

協助擴散

主動運輸

總結:膜的保護作用是一種生物保護。一旦細胞死亡此作用將消失。

問題:

(1)細胞膜對細胞的保護有什麼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細胞內環境穩定,害物質被屏阻。保證新陳代謝的需求原料及時供應,產物及時排除。)

(2)細胞膜不同於一般非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是哪些?

(結構上的流動性,功能上的選擇透過性。)

5、細胞的內吞和外排作用:不能透過細胞膜的大分子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強調:物質始終沒有透過細胞膜,其原理是利用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6、細胞膜的作用:生物性保護。

細胞膜與細胞的物質交換、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關。

在植物細胞膜外還有有細胞分泌的纖維素、果膠等物質構成的細胞壁。對細胞具有機械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事實:用纖維素酶除掉細胞壁的植物細胞不再保持原來的形態。將這樣的細胞放置在清水中時,它會象紅細胞一樣吸水破裂。

高中生物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有機化學知識這是本節教學內容的最大瓶頸,而氨基酸的結構和蛋白質的形成又屬於微觀知識,比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動畫、故事、遊戲和形象的比喻,不僅增加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並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方面

(1)説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 能力方面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後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培養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蛋白質的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及媒體選擇

1.教法及媒體選擇

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本節內容,我主要採取探究式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和圖片創設情境,層層遞進,解決教學難點。

2.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學法關鍵在於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教、學的統一。與探究式教學法相對應,我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使他們能用觀察法、分析法、比較推理法得出結論,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讓學生能由宏觀進入微觀再回到宏觀,形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

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麼?

展示:⑴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他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

⑵熒光水母的圖片

問:這是什麼生物?為什麼它們能發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現這些神奇的生命現象是由誰來承擔的?

引出今天這節課的主題。

展示:一些食物(肉 、蛋 、乳等)

問:為什麼我們經常説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很高?

問: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那麼人體中的蛋白質又能承擔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體中去進行一次旅行?

創設情景:三維透明人體場景。

⑴ 觀看人體骨骼肌的三維動畫,並問:構建肌肉的主要結構物質是什麼?這又説明蛋白質可以具有怎樣的功能?

⑵接着讓學生觀察在人體中可以發生的4個生命活動的場景,並問:在這樣的4個場景中分別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各自具有怎樣的功能呢?

⑶總結: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承擔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質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過渡: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蛋白質們能夠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着某種必然的聯繫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掀開它的神祕面紗吧!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複雜的,可是這種複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瞭解氨基酸的結構

創設情景:利用比喻,講述“4個氫兄弟”和“兩個強大勢力集團”的鬥爭故事,讓學生了解,“化學鍵”、“羧基”、“氨基”這些基團和它們的一些書寫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為後面認識構成生物體蛋白質、氨基酸的結構,以及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打下鋪墊。

過渡:氨基酸會不會只有甘氨酸一種呢?告訴學生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問:比一比這4種氨基酸,從4個“鄰居”的角度來看,有幾個“鄰居”相同?幾個“鄰居”不同?

提問:其實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這一規律,能否根據這一規律將約20種氨基酸用一個結構通式表示出來?

活動:邀請兩位學生主動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

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後總結,並針對錯誤進行説明。

提問:⑴觀察結構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結構上只是什麼不同?那麼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麼?

⑵觀察結構通式,氨基酸們都擁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麼蛋白質呢?

⑶再來觀察結構通式,和剛才的4種氨基酸,問道:如果説從氨基和羧基的角度來看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結構特點。(學生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從氨基和羧基的數量;氨基與羧基的連接方式兩個方面考慮)

總結:對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進行總結,並指出只有同時滿足共同結構特點的氨基酸才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否則不是。

過渡:現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指出是“相互連接”。

活動:請一位同學到前台來,和我做同樣的一種姿勢伸展雙臂,兩腿併攏,讓學通過今天課的內容進行聯想,可以想到什麼?問:我和這位同學連接起來時最簡單的方式是什麼?再問:那麼氨基酸在相互連接時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創設情景:觀看flash動畫(蛋白質的形成)

提問:⑴描述氨基酸分子間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⑵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⑶雖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脱水縮合”

⑷這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⑸二肽還能繼續進行“脱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脱去的水分子數”,和“氨基酸數”之間存在的數量關係。

總結: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大致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過渡: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並指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

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數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活動:講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台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

相互同學討論,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

代表發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並總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思考:為什麼蛋白質能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

小結、結課:在今天的這節課裏,我們不僅獲取蛋白質的基礎知識,而且大家應該感受到蛋白質對生命的意義: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離開了蛋白質,這一切還存在嗎?不過蛋白質是生命的主要承擔者,可它們是生命活動“操縱者”嗎?它們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化合物呢?這個問題就留給下節課吧!

高中生物教案3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xx》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x單元第x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xxxxxxx,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xxxxxx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節內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xxxxxx內容,後面是本教材的xxxxxx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為學好以後的生物知識xxxxxx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內容包含的一些xxxxxx知識,是以後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x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2、能力目標3、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x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xxxxxx,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xxxxxx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説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x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

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閲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xxxxxx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

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高中生物教案4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識記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形態結構特點。

(2)知道沼蝦、河蟹的經濟意義以及園蛛、蜈蚣與人類的關係。

(3)識記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2.能力方面

通過比較沼蝦和蟹的形態結構,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通過對四種動物的學習,使學生歸納出節肢動物的特徵,培養的分析問題。綜合問題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學習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使樹立如何合理地利用動物資,保護環境的意識,認識自然界中節肢動物的多樣性,增強保護有益動物,防除有害動物的觀念。

重點難點

本的重點是四種節肢動物的形態結構及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難點是對代表動物的學習,最終歸納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幾種代表動物在外部形態上有很大的差別,它們卻都屬於節肢動物,這是學生難以理解的,也缺少辦法找到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只有在明確它們各自的特點的同時,才能逐步找出它們共同的特點,進而歸納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教具準備

蝗蟲、沼蝦、河蟹(雌、雄)、園蛛、蜈蚣的活體和掛圖、實物投影。(除河蟹外,其他分別放在不同的培養皿中)。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實物導入設疑啟動引出題

觀察沼蝦、河蟹、園蛛、蜈蚣識記其形態結構的特點,

列表歸納比較

展示蝗蟲、沼蝦、園蛛、蜈蚣的掛圖,歸納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

舉例説明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2.教學過程説明:

(1)導言的設計。

表揚上節學生製作的昆蟲標本,不但種類全、而且質量好。請學生觀察通過實物投影(投影儀)展示出的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活體標本(投影片)或掛圖。問:這些動物也是昆蟲嗎?不是,這些是其他節肢動物。這樣就把本開頭前幾幅圖移到此處講解,既節省了第一節的時間。又解決了本節的導言。

(2)關於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形態結構特點,根據蝗蟲內容,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表格。教師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指導,邊歸納。每個動物的各部分的形態結構特點,然後教師再比較每個動物各部分的結構的不同點。最後再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出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這樣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判斷特性。同時教會一種學習方法,教師做學法指導,教會學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會學”比“學會”更有價值。

關於沼蝦的教學,對於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往往感到和自己平時吃到的蝦不一樣,因為平時吃到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對蝦,而沼蝦(青蝦)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這一點要向學生講清楚。教師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沼蝦的活體或標本或者用沼蝦的掛圖,在大屏幕上出示觀察提綱:沼蝦的身體分幾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結構特點?沼蝦生活在水中,一般它應該用什麼呼吸?怎樣才能找到它的呼吸器官?雌沼蝦的卵直接產在水裏嗎?學生觀察實驗桌上的沼蝦,回答以上問題,同時教師在實物投影上指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上的'表格。 關於蟹的教學,用河蟹、海蟹都可以,城市和農村的都有感性認識,只用一隻蟹在實物投影上演示即可,但應説明是河蟹還是海蟹。

關於園蛛的教學,可以指導學生在採集園蛛標本時,注意留心觀察園蛛吐絲、結網和捕食昆蟲的情況,並寫出觀察報告,在堂上彙報自己的觀察報告,不當之處,教師應給予糾正。通過彙報,教師問:蜘蛛都結網嗎?蜘蛛很像昆蟲,但它是昆蟲嗎?教師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活的園蛛,弄清園蛛的形態結構,師生歸納完成板書表格,重點講解園蛛的紡績器的結構,園蛛是怎樣結網捕蟲的?對農業生產有什麼益處?教師可以讓進行下列計算:有人統計每666.7平方米(即1畝)稻田內約有蜘蛛3萬至8萬隻,如果按每個蜘蛛每天消滅5~8只農業害蟲計算,那麼每666.7平方米稻田的蜘蛛每天大約能消滅多少隻農業害蟲?由此可見蜘蛛可以防治農業害蟲,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這就是防治的意義。上確有其人——威靈頓將軍,由於連打敗仗躺在茅草屋內很沮喪,看到蜘蛛一次又一次的結網,從失敗到成功,自己終於很受啟發振作起,打了一次大勝仗。也可以把這段小安排在講解園蛛時作為導言。這樣可以吸引的注意力,培養學習學的興趣。同時讓對蜘蛛比較感興趣,有很多關於蜘蛛的趣聞,可以後閲讀。

關於蜈蚣的教學,教師出示蜈蚣的標本和觀察提綱,師生整合,完成板書表格。教師引導比較一下,每種動物的每一個部分有什麼不同點,並用彩色粉筆畫出不同點。把蝗蟲、沼蝦、園蛛、蜈蚣的活體在實物投影儀上同時展示出(或者把四種代表動物的掛圖展示出),摸一摸標本,它們的身體表面有什麼?看一看,它們的身體是否都分部?身體是否由體節構成的?足和觸角是不是分節的?想一想;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完成板書。

最後讓學生討論節肢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節肢動物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使認識到節肢動物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動物類羣,與人類的關係密切)在維持生態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瞭解節肢動物,合理地利用節肢動物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是我們學習本內容的最終目的。

高中生物教案5


1、 營養物質功能

提供能量:糖類、脂肪、蛋白質均能氧化分解供能。

其供能的順序:糖類、脂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建和修復組織的主要原料

提供構建和修復物質:糖類和脂類是構成細胞膜和神經組織的重要部分

Ga 、 Mg、、、P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質

提供調節物質 碘是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2、 營養不良:

蛋白質供給不足,影響發育和抵抗力

營養供給不足 缺鈣影響骨的發育

缺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症

缺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

營養過剩:如獲取能量過多,導致肥胖

攝取營養的種類、數量、比例符合實際需要

合理加工食物,減少營養素的損失,提高利用率

3、 合理膳食: 食物對人體無毒害且符合食品衞生要求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合理膳食制度

題例領悟

例1、下列屬於人體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最全的一組是:

①水②脂類③糖類④蛋白質⑤纖維素⑥無機鹽⑦維生素

A、①③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⑦

解析:參與構建和修復人體組織的物質主要有水分、蛋白質、脂類、糖類和無機鹽等。而纖維素是植物體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纖維素是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 答案:C

例2、下列各項中不是成人每天要進食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是:

A、 蛋白質在人體內不能儲存。

B、 蛋白質不能全部由糖類和脂肪在體內轉化而成。

C、 蛋白質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D、 體內蛋白質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換新的'。

解析:蛋白質作為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其雖可作為能源物質,但非主要的,體內物質供能的順序依次為糖類、脂肪、蛋白質。

答案:C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 下面關於人類營養的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由於蛋白質能參與各項生命活動,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質含量最高為宜。

B、淘洗大米時次數不宜過多,以防止維生素B1的損失。

C、蔬菜應先洗後切,大火快炒,防止維生素C的損失。

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污染,又要防腐劑等過量帶來的化學污染。

2、 人體血液中不可能出現 ( )

A、纖維素 B、紅細胞 C、蛋白質 D、激素

3、 某人由於營養不良,身體浮腫,其食療補救措施是:( )

A、多吃蔬菜 B、多吃饅頭 C、多喝豆漿 D、多喝水

4、 1克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完全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分別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

A、 三者都可作為能源物質

B、 蛋白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C、 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5、 下列哪一組疾病是營養不良引起的:( )

A、腳氣病和壞血病 B、夜盲病和巨人症

C、糖尿病和軟骨病 D、佝僂病和心臟病

6、 一個健康的人若進食較多的糖和食鹽,那麼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鹽分的量:( )

A、鹽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鹽未增多

C、兩種都增多 D、兩種都未增多

高中生物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闡明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2)描述染色質(染色體)的化學組成。

(3)説明細胞質與細胞核之間相互關聯和協調一致。

(4)概述細胞是一個有機統一整體。

2、技能目標:

(1)嘗試構建細胞核的結構模型。

(2)進行資料分析,提高思維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1)認同細胞核是細胞生命系統的控制中心。

(2)體驗科學研究工作的方法和過程。

(3)逐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理解細胞核是細胞生命系統的控制中心,構建細胞核的結構模型。

三、教學方法

本節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採用問題探究教學法。以問題引發興趣,讓新知識與舊知識融為一體。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展示細胞圖片。

出示細胞核結構示意圖的投影片,新聞中常播:那麼在細胞這個國度中,誰是核心呢?是什麼控制着細胞的生命活動呢?比如:科學家們思考生物的生命活動必定有某個藍圖,這個藍圖在哪裏呢?很自然,人們的目光集中在了細胞中的細胞核。

在本章的學習中,我們都是以真核細胞為例的,不考慮原核細胞。那是不是所有的真核細胞都有細胞核呢?(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篩管細胞)

那麼,細胞核是如何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也就是細胞核的功能是什麼呢?

引導學生閲讀課文資料分析部分,並展示在屏幕上。

1、黑白美西螈的'核移植實驗(參考多利羊)

核移植後長大的美西螈是什麼顏色?

可看出,美西螈的皮膚顏色由什麼決定?

2、蠑螈受精卵的橫縊實驗

用頭髮將蠑螈的受精卵橫縊為有核和無核的兩半,中間只有很少的細胞質相連。結果?

當分裂到16到32個細胞時,如果有一個細胞核擠到無核的一半,結果?結論?

3、變形蟲的切割實驗

4、傘藻嫁接實驗和傘藻核移植實驗

實驗過程。實驗結論?

通過這4個實驗我們可以總結出,細胞核有什麼功能?

細胞核有這樣重要的功能,必定會有與其相適應的結構。為什麼細胞核能成為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小組討論並繪出簡圖,細胞核可能具有怎樣的結構才能完成這樣的生命活動?並説明理由。

展示細胞核電鏡照片及細胞核結構模式圖

歸納細胞核的結構

細胞核結構説明

細胞核結構中有一些需要進一步瞭解的問題。

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細胞核內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關於染色質的問題分析

分解問題1:“染色質”與“DNA”的關係,染色質是不是就是DNA?

提供:染色質化學成分分析材料

分解問題2:染色質在細胞中是不是形態不變的?

高中生物教案7

【考綱要求及學習目標】

伴性遺傳的類型及特點

【重難點分析】

重點:伴性遺傳的類型和特點

解決方法:在教學中啟發學生寫出男女各種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種婚配類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伴性遺傳的規律,分別運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歸納各種伴性遺傳的特點,充分理解伴性遺傳的規律。

【教學方法】

為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採用探究、討論模式結合、啟發誘導、設問答疑的教學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直接引入複習課題,分析近4年甘肅(新課標Ⅱ)大學聯考題涉及到本節內容的題目分佈情況,要求學生提出與本節內容相關的疑難問題。

2、教師整合學生問題,給出本節複習要點:(1)生物性別決定方式。(2)伴性遺傳的類型及特點。

(二)講授內容

一、伴性遺傳的概念

1、學生閲讀概念:位於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其遺傳方式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2、根據關鍵詞“性染色體”,“與性別有關”,簡單複習性別決定相關知識。課件展示性別決定過程,並及時進行鍼對訓練。

3、課件展示X,Y染色體的形態,引出伴性遺傳的幾種方式。

【針對訓練1】關於果蠅性別決定的説法,下列哪一點是錯誤的(A)

①性別決定的關鍵在於常染色體②雌性只產生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③雄性產生含X、Y兩種性染色體的精子且比例為1∶1④含X染色體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體的配子是雄配子

①④B.③C.②D.①和③

【針對訓練2】下列關於性染色體敍述,正確的是(C)

A.性染色體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別

B.性別受性染色體控制而與基因無關

C.位於X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其相應的性狀表現與一定的性別相關聯

D.性染色體只存在於生殖細胞中.

 二、分析伴X隱性遺傳病——人類紅綠色盲

1、控制紅綠色盲的基因是位於X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讓學生寫出色盲基因和正常基因。

2、讓學生説出人類正常色覺和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請學生上黑板寫出幾種婚配方式的遺傳圖解。

3、佈置學生思考討論後師生共同歸納出伴X隱性遺傳病的特點。

【針對訓練3】下圖是一色盲的遺傳系譜:

(1)14號成員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哪個體傳遞來的?用成員編號和“→”寫出色盲基因的傳遞途徑:1→4→8→14。

(2)若成員7和8再生一個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為1/4,是色盲女孩的概率為0。

三、分析伴X顯性遺傳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

1、學生説出控制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是顯性基因,並寫出患病基因和正常基因。

2、學生寫出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型和表現型。

3、師生共同歸納伴X顯性遺傳病的特點。

【針對訓練4】一個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該病為X顯性遺傳)的男子與正常女子結婚,為預防生下患病的孩子,進行了遺傳諮詢。你認為下列的指導中有道理的是()

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鈣食品

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高中生物教案8

一、 教學目標

1.説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通過閲讀分析“關於酶本質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3.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教學難點

(1)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方法

實驗演示法、探究法、講授法

四、課時安排

2

五、教學過程

〖複習及板書

1. 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叫做~~。

2.物理消化:通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這叫~~。

3.化學消化:通過各種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吸收的營養物質,這叫~~。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1.這個實驗要解決的問題是:鳥類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沒有化學性消化?

2.是胃內的化學物質將肉塊分解了。

3.收集胃內的化學物質,看看這些物質在體外是否也能將肉塊分解。

〖問題以“本節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注意。

〖板書一、酶的作用和本質

細胞代謝:細胞每時每刻都進行着許多化學反應。

㈠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演示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教師邊做邊讓學生完成 “討論”。

〖提示1.2號試管放出的氣泡多。這一現象説明加熱能促進過氧化氫的分解,提高反應速率。

2.不能。

3.説明FeCl3中的Fe3+和新鮮肝臟中的過氧化氫酶都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

質量分數為20%的新鮮肝臟研磨液1滴 質量分數為3.5%的

氯化鐵溶液1滴

生物催化劑:過氧化氫酶所含酶的相對數量:1 無機催化劑:Fe3+

Fe3+的相對數量:25萬

4.4號試管的反應速率比3號試管快得多。説明過氧化氫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細胞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着成千上萬種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需要在常温、常壓下高效率地進行,只有酶能夠滿足這樣的要求,所以説酶對於細胞內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

〖板書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

〖講述

在20 ℃測得的過氧化氫分解的活化能

條件 活化能/kJmol-1

沒有催化劑催化

用膠態鉑催化

用過氧化氫酶催化 75

54

29

催化效率: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效率更高。

〖板書㈡酶的本質

〖資料分析學生閲讀分析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1.巴斯德認為發酵與活細胞有關是合理的,但是認為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是不正確的;李比希認為引起發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是合理的,但是認為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並裂解後才能發揮作用是不正確的。

2.提示:巴斯德是微生物學家,特別強調生物體或細胞的作用;李比希是化學家,傾向於從化學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們的爭論促使後人把對酶的研究的目標集中在他們爭論的焦點上,使科學研究更加有的放矢。

3.畢希納的實驗説明,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後繼續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4.薩姆納歷時9年用正確的科學方法,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將酶提純出來。成功屬於不畏艱苦的人。

5.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等。

〖小結略。

〖作業練習一二。

〖提示基礎題

1.巴斯德:發酵與活細胞有關,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發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是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並裂解後才能發揮作用。

畢希納: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後繼續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薩姆納:酶是蛋白質。

2.(1)細胞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着成千上萬種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需要高效率地進行,酶的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得多。

(2)細胞內的化學反應需要在常温、常壓、酸鹼度適中等温和條件下進行,無機催化劑常常需要輔助以高温、高壓、強酸、強鹼等劇烈條件才能有較高的催化效率。

3.D。

拓展題

1.可用第2章中學過的鑑定蛋白質的方法。在薩姆納之前,之所以很難鑑定酶的本質,主要是因為細胞中酶的提取和純化非常困難。

2.(1)如四膜蟲的rRNA前體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發現具催化活性的DNA的報道。

〖板書三、酶的特性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等。

〖問題以“本節聚焦”發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和注意。

〖講述酶催化作用的特點

生物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幾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應叫酶促反應。酶促反應中被酶作用的物質叫做底物。經反應生成的物質叫做產物。酶作為生物催化劑,與一般催化劑有相同之處,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相同點:

(1)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 只能催化熱力學允許進行的反應;

(3) 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時間,但不改變平衡點;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點: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應速率很快;

(2)專一性,任何一種酶只作用於一種或幾種相關的化合物,這就是酶對底物的專一性;

(3)多樣性,指生物體內具有種類繁多的酶;

(4)易變性,由於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因而會被高温、強酸、強鹼等破壞;

(5)反應條件的温和性,酶促反應在常温、常壓、生理pH條件下進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調節、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與輔因子有關。

〖板書

㈠酶具有高效性

㈡酶具有專一性

㈢酶的作用條件較温和(〖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教師做實驗,學生邊觀察便得出酶的作用條件。)

酶的催化活性的強弱以單位時間(每分)內底物減少量或產物生成量來表示。

〖講述影響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強弱以單位時間(每分)內底物減少量或產物生成量來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時,應在保持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單獨改變研究的因素。

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常有:酶的濃度、底物濃度、pH值、温度、抑制劑、激活劑等。其變化規律有以下特點。

(1)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夠,其他條件固定的條件下,反應系統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他不利於酶發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率與酶濃度成正比。

(2)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率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較高時,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率也隨之加快,但不顯著;當底物濃度很大,且達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率就達到一個最大值,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速率幾乎不再改變。

(3)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每一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範圍內才表現活性,超過這個範圍酶就會失去活性。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個pH時活力最大,這個pH稱為這種酶的最適pH。

(4)温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酶促反應在一定温度範圍內反應速率隨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當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酶促反應速率不僅不再加快反而隨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温度時活力最大,這個温度稱為這種酶的最適温度。

(5)激活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激活劑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劑大致分兩類:無機離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抑制劑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變性。抑制劑作用機制分兩種: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小結

㈠酶具有高效性

㈡酶具有專一性

㈢酶的作用條件較温和

〖作業練習一二。

〖提示基礎題

1.B。 2.B。

3.這個模型中A代表某類酶,B代表反應底物,C和D代表反應產物。這個模型的含義是:酶A與底物B專一性結合,催化反應的發生,產生了產物C和D。這個模型揭示了酶的專一性。

拓展題

1.(1)A點:隨着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加快。B點:反應速率在此時達到最高。C點:反應速率不再隨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而升高,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2)如果A點時温度升高10 ℃,曲線上升的幅度變小。因為圖中原曲線表示在最適温度下催化速率隨底物濃度的變化。温度高於或低於最適温度,反應速率都會變慢。

(3)該曲線表明,B點的反應底物的濃度足夠大,是酶的數量限制了反應速率的提高,這時加入少量的酶,會使反應速率加快(圖略)。

高中生物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甲狀腺的調節過程,説明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的機制。

2、通過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的機制體會生命的結構是有層次的,各層次之間是有聯繫的。

3、嘗試運用反饋調節的原理,解釋缺碘性地方性甲狀腺腫的致病機理。

4、學會合理膳食,形成健康的生活狀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機制。

【難點】運用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機制來分析生活實例。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導入,展示地方性甲狀腺腫患者圖片,提問:地方性甲狀腺腫的患病機理是什麼?

(食物中缺碘)。

講解碘與甲狀腺激素的合成有關,追問:甲狀腺激素在體內是如何分泌調節的?引出課題。

(二)新課教學

1、甲狀腺激素的作用

教師提問:甲狀腺激素是由哪一內分泌腺分泌的呢?

(甲狀腺)

教師講解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細胞代謝速率加快,增加產熱,抵禦寒冷。

引導學生思考:當你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時,你的機體為了抵禦寒冷做了哪些反應?

(外在的身體反應和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增加。)

過渡: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是如何增加的'呢?

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複習與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有關的激素和腺體。

(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

教師講解甲狀腺激素的調節過程以及甲狀腺激素的調節方式屬於分級調節。

3、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反饋調節

教師啟發提問:如果體內甲狀腺激素含量過高會怎樣?

(當血液中甲狀腺激素含量過高時,會反過來作用於垂體和下丘腦,抑制促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的合成釋放,從而體內調節甲狀腺含量。)

教師追問:這種調節屬於哪種調節方式?

(反饋調節)

(三)鞏固提升

地方性甲狀腺腫的患病機理是什麼?

(甲狀腺激素分泌的量減少,對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的反饋作用,使其分泌量增加。引起甲狀腺增生,造成甲狀腺腫。)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並提示在日常飲食中要合理膳食。

(五)佈置作業

課下思考如果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又會引起人體什麼疾病呢?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運用結構與功能觀,認識糖類的種類和功能。

2.運用辯證思維,正確看待糖類的功能。

3.能夠根據糖類的種類和功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能為合理膳食,提出建議。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糖類的種類和功能。

難點:糖類的功能。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導入。教師提問:不吃早飯,容易得低血糖,怎麼緩解低血糖呢?

(口服或注射葡萄糖。)

追問激疑:葡萄糖是糖類的一種,糖類究竟具有哪些種類和功能呢?

導入課題——《細胞中的糖類》。

(二)新課教學

1.糖類的元素組成

教師提問:糖類經常被稱為“碳水化合物”,大家能説一下糖類的元素組成是什麼嗎?

(C、H、O)

2.糖類的種類和功能

教師提問:生活中能接觸到的糖類有哪些?

(葡萄糖、蔗糖、澱粉。)

教師講解:這些糖類有的是單糖、有的是二糖、有的是多糖。

組織學生閲讀教材上的單糖的.相關知識。教師提問:什麼是單糖?常見的單糖有哪些?

(不能水解的糖類就是單糖。常見的單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教師追問:葡萄糖的化學式如何書寫?為什麼常被形容為“生命的燃料”?

(C6H12O6;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

教師提問:由兩分子單糖脱水縮合而成的糖叫二糖,而二糖必須水解成單糖才能被細胞吸收,生活中常見的二糖有哪些?化學式如何書寫?

(大多數水果和蔬菜含有蔗糖;發芽的小麥等穀粒中含有麥芽糖;C12H22O11)

教師補充:人和動物乳汁中有含量豐富的乳糖,也屬於二糖。

教師提問:生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構成多糖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分子。多糖的化學式如何書寫?有哪些種類?

((C6H10O5)n;澱粉、糖原、纖維素等。)

組織學生以前後四人為一小組討論常見的多糖在生物體中的分佈位置及作用。

(澱粉是植物體內的儲能物質,玉米、小麥、水稻的種子中含有豐富的澱粉,還大量存在於馬鈴薯等植物變態的莖或根以及一些植物的果實中;糖原是人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主要分佈在人和動物的肝臟和肌肉中,人和動物血液中葡萄糖低於正常含量時,糖原便分解產生葡萄糖及時補充;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組成成分,還可組成植物莖稈和枝葉中的纖維。)

(三)鞏固提高

組織學生思考哪些單糖、二糖和多糖是植物或動物特有的。

(動物特有:半乳糖、乳糖、糖原;植物特有:果糖、蔗糖、澱粉、纖維素。)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五)佈置作業

課下思考二糖水解後的單糖種類是否一致。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教案11

一、陸地環境的組成--陸地水

1.陸地水體類型

(1)通常所説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各種可以被人們利用的淡水資源。目前人類利用的主要淡水資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只佔淡水總儲量的0.3%。

(2)分類

按空間分佈

按循環週期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係

(1)大氣降水是陸地水最主要的補給來源。

(2)冰川有儲存固態水、輸出液態水、以冰川融水補給其他陸地水的功能。我國西北地區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補給明顯。

(3)河流水與湖泊水、地下潛水互補;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鏈接·注意

分析某一條河流時不但要用聯繫思維的方法考慮補給方式,還要考慮某一國家、大洲(含分區)的河流湖泊水文變化特徵,即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來説,可以找出世界主要的'大江大河進行河流水文特徵的分析。

3.陸地水的更新--水循環

(1)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復始連續運動的過程。

(2)水循環運動的過程

水循環的內因是水的三相變化,外因則是太陽能和重力能的作用。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過程和環節構成水循環。

(3)類型

海陸間水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

高中生物教案12

【學海導航】

1.知識方面

(1)舉例説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熟練製作臨時裝片和操作顯微觀察。

2.能力方面

(1)嘗試從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2)學習進行探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參與課堂討論與交流。

(2)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基礎整理】

一、被動運輸:

1.概念:物質進出細胞,

的擴散。

2.類型

(1)自由擴散

①特點:物質通過簡單 進出細胞。

②實例:水、 、 、 、乙醇、苯等。

(2)協助擴散

①特點:進出細胞的物質,藉助

的擴散。

②實例:葡萄糖進入 。

二、主動運輸

1.運輸方向:由 一側運輸到 一側。

2.所需條件

(1)需要細胞膜上相應 的協助。

(2)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 。

3.意義:保證了活細胞能夠按照生命活動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 ,排出 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

三、列表比較自由擴散、協助擴散與主動運輸的區別: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被動運輸 主動運輸

自由擴散 協助擴散

運輸方向 ___濃度

→___濃度 ___濃度→___濃度 ___濃度→

___濃度

是否需要載體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氧氣、CO2、水、

甘油、乙醇等 葡萄糖通過紅細胞 葡萄糖、氨基酸通過小腸上皮細胞膜;離子通過細胞膜等

補充:大分子的跨膜運輸

1. :物質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過細胞膜,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的過程。如人體的白細胞能吞噬入侵的細菌,細胞啐片及衰老的紅細胞等。

2. :物質以囊泡的形式通過細胞膜,從細胞內排到細胞外的過程。如分泌蛋白的分泌等。

3.實現胞吞和胞吐依賴於細胞膜具有 ,這一生命活動過程所需的ATP主要通過細胞內線粒體進行的有氧呼吸提供。

【跟蹤訓練】

1.下列跨膜運輸的生理活動,屬於主動運輸的是( )

A.酒精進入胃黏膜細胞

B.二氧化碳由靜脈血進入肺泡內

C.原尿中的葡萄糖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 D.水分子出入細胞

2.水稻吸收Si4+多,番茄吸收Ca2+多,原因是()

A.土壤中Si4+和Ca2+的多少

B.細胞液中Si4+和Ca2+的多少

C.細胞提供的能量多少

D.細胞膜上載體種類和數量不同

3.大腸桿菌在生長時,細胞內鉀離子的質量分數是培養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養液中加入不影響細胞呼吸作用的藥物,大腸桿菌細胞內鉀離子的量分數立即下降,這種藥物的作用是( )

A.破壞了線粒體的結構

B.抑制了細胞內呼吸酶的活性

C.破壞了細胞內的遺傳物質 D.抑制了細胞膜上載體的活性

4.若用呼吸酶抑制劑處理小腸絨毛上皮,則會明顯影響其細胞吸收的物質是( )

A.氧氣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鉀離子、氨基酸

5.主動運輸和協助擴散的相同點是 ( )

A.都需要消耗ATPB.都順濃度梯度進行

C.都需要藉助載體 D.都能按生命活動需要吸收物質

6.新生兒小腸上皮細胞通過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這兩種物質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胞吞、主動運輸

B.主動運輸、主動運輸

C.被動運輸、主動運輸

D.主動運輸、被動運輸

7.下列關於主動運輸意義的論述,不合理的是()

A.使細胞吸收營養物質和排出廢物時擺

脱了濃度的限制

B.使細胞可以主動地選擇吸收營養物質和排出廢物。

C.使細胞吸收所有營養物質大大加快

D.主動運輸對於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

8.圖A、B、C表示的是物質運輸的三種方式,

以下説法中錯誤的是( )

A.圖A是自由擴散

B.圖B運輸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圖C是主動運輸

D.圖C細胞內物質濃度不斷升高,説明該物質進行逆濃度運輸

9.在哺乳動物體內,葡萄糖進出紅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為 ( )

A.自由擴散 B.協助擴散

C.被動運輸 D.主動運輸

10.下列物質出入細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載體的是

A.水分子進入根毛細胞 B.O2進入肺泡

C.K+ 被吸收進入小腸絨毛 D.CO2進入毛細血管

11.對於以主動運輸方式進入細胞的物質來説,下列哪一項是該物質進入細胞的必要條件:

A.必須是動物細胞

B.細胞必須提供能量

C.細胞的該物質的濃度一定比細胞內高

D.細胞必須有大液泡

12.輪藻細胞中的鉀離子濃度是它生存的水環境的63倍,這與輪藻細胞的哪種結構或生理作用是無關的 ( )

A.細胞膜上的載體 B.細胞質中的線粒體

C. 細胞膜的被動運輸

D. 細胞膜的主動運輸

13.下列物質進出細胞的過程與線粒體密切相關的是( )

①酒精被胃黏膜吸收 ②細胞與內環境進行氣體交換 ③腎小管壁上皮細胞吸收原尿中的Na+ ④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氨基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列物質中以相同方式通過細胞膜的是( )

A.甘油和二氧化碳 B.氨離子和水

C.氨基酸和水 D.葡萄糖和糖元

15.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中,自由擴散區別於協助擴散的是( )

A.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

B.需要載體

C.由低濃度向高濃度擴散

D.不需要載體

16.小腸上皮細胞含有大量的線粒體,與這一結構特徵相適應的細胞膜功能( )

A.自由擴散 B.協助擴散

C.主動運輸 D.滲透作用

17.透析型人工腎起關鍵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謝廢物透析掉,這是模擬了生物膜的( )

A.流動性特點 B.選擇功能

C.選擇透過功能 D.主動運輸

18.若對離體的心肌細胞施用某種毒素,可使心肌細胞對Ca2+吸收量明顯減少,而對K+吸收則不受影響。這種毒素的作用是( )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抑制Ca2+載體的活動

C.改變了細胞膜的結構 D.改變了細胞膜兩側的Ca2+濃度

19.在法囊藻的細胞液中,各種離子濃度的分析表明,細胞液中的成分很不相同,如圖所示,陰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離子濃度,未塗陰影部分代表海水中的離子的濃度。

(1)K+和Cl-在細胞內積累,而Na+等在細胞液中的含量低於海水中的含量,這表明

(2)K+和Cl-進入細胞的轉運方向是 ,這種吸收方式叫 ,這種吸收需要的兩個基本條件是 和 。

(3)Na+和Ca+進入細胞的轉運方向是 ,它們的吸收方式屬於 。

(4)法囊藻細胞液中各種離子濃度與海水中各種離子濃度不成比例,其結構基礎是 。

20.物質進入細胞都要穿過細胞膜,不同物質穿過細胞膜的方式不同。如圖所示,為一定範圍內,細胞膜外物質進入細胞膜內的三種不同情況。

(1)據圖指出A、B、C所示物質運輸方式:A是 ,B是 ,C是 。

(2)上述三種運輸方式中,哪一種加入呼吸酶抑制劑後曲線會發生變化?為什麼?

(3)乙醇、CO2和氨基酸進入細胞的方式分別是 、 、 。

21.下圖是物質出入細胞的三種方式的模式圖(黑點代表物質分子),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與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於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的物質運輸方式是___________。

22.人工膜(在特定條件下人工形成的磷脂雙分子層如下圖)常被用於膜的透性的研究。科學家用人工膜實驗發現:K+很不容易透過,如果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的纈氨黴素(一種短肽),K+便可以通過膜,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

(1)纈氨黴素在此處的功能相當於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做同樣的實驗,纈氨黴素不能協助Na+通過膜,説明:_______________。

(3)K+能夠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部,將若干細胞放入不同濃度的K+溶液中,l小時後,分別測量這些細胞內K+的濃度,並據此做出曲線圖(圖5),K+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從A點開始,細胞內的K+濃度不再增加,原因是K+的運輸與細胞膜上的___________有關。

第3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基礎整理】

一、1. 順濃度梯度2.(1)①擴散作用

②氧氣、CO2、甘油、

(2)①載體蛋白 ②紅細胞

二、主動運輸

1.低濃度 高濃度

2.(1)載體蛋白 (2)能量

3.營養物質,代謝廢物

三、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被動運輸 主動運輸

自由擴散 協助擴散

運輸方向 高濃度→低濃度 高濃度→低濃度 低濃度→

高濃度

是否需要載體 否 是 是

是否消耗能量 否 否 是

代表例子 氧氣、CO2、水、

甘油、乙醇等 葡萄糖通過紅細胞 葡萄糖、氨基酸通過小腸上皮細胞膜;離子通過細胞膜等

補充: 1.胞吞 2.胞吐3.一定的流動性

【跟蹤訓練】

1.C 2.D 3.D 4.D 5.C 6.A

7.C 8.B 9.B 10.C 11.B 12.C

13.B 14.A 15.B 16.C 17.C 18.B

19.(1)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2)從低濃度到高濃度 主動運輸 載體 能量 (3)從高濃度到低濃度 主動運輸

(4)細胞膜的載體種類和數量不同

20. (1)自由擴散 協助擴散 主動運輸 (2)主動運輸(C),因為主動運輸需細胞呼吸提供能量

(3)自由擴散 自由擴散 主動運輸

21.(1)需要載體 (2)需要消耗能量

(3)主動運輸(乙)

22.(1)K+的載體

(2)纈氨黴素不能作為Na+的載體

(3)主動運輸 離子由低濃度向高濃度運輸

高中生物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説明自由擴散、協助擴散的方式和特點;能夠判斷不同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2.學習運用類比和對比的方法進行總結,提升分析圖表的能力。

3.調動自覺發現問題,積極思考的學習熱情;同時體會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難點:不同物質進出細胞方式的判斷。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複習導入,提問:細胞膜的作用?學生思考作答:細胞膜將細胞內的物質和細胞外的環境分隔開來,具有選擇透過性和流動性。繼續提問:細胞要生活下去就必須從外界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同時將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排出,從而維持細胞正常的什麼活動。那麼物質怎樣通過細胞膜呢?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跨膜運輸的物質分類

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具體的內容是什麼?

回顧一下國中物理學過的擴散現象。

2.被動運輸

教師演示藍墨水在清水中的擴散實驗,提問:這種現象叫什麼?

學生觀察並根據所學物理知識可以得出:這是簡單的擴散現象。

提問:人體內水分子進出細胞是不是與上述擴散相似?

學生思考回答:二者原理相同。

教師列舉氧氣和二氧化碳進出細胞的現象,提問:這些物質進出細胞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總結:物質由高濃度擴散到低濃度區域,直接穿過細胞膜脂雙層。

教師明確自由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展示自由擴散示意圖。並且教師繪畫示意圖在副板書上。

提問:離子和大分子葡萄糖無法通過自由擴散進出細胞,它們是怎樣跨膜的呢?

學生自由閲讀課本相關知識,回答:藉助載體蛋白,從高濃度擴散到低濃度區域。

教師明確協助擴散概念,多媒體展示協助擴散示意圖,並出示空白表格,要求學生對比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通過提問是否消耗能量引出被動運輸的概念。

(三)鞏固提高

給出實例判斷物質進出細胞哪些屬於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説明區別。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知識點。

(五)佈置作業

預習主動運輸的相關內容。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教案14

一、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1.能量流動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

2.物質循環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循環圈內周而復始、往復循環的,參與循環的物質數量恆定,而且可以________。

二、生態系統的穩態及其調節

1.生態系統的穩態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功能。在自然條件下,生態系統總是朝着物種________化、結構________化和功能________化方向發展。

2.當生態系統某一成分變化時,會通過________調節,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分為兩種調節方式,其中,________調節將起主要作用。

三、食物鏈和食物網

在食物鏈(網)中,食物鏈的起點都是________,稱為________營養級。能量從一個營養級流向另一個營養級總是________的。

一、1.單方向 不可逆

2. 反覆利用

二、1.自我調節 多樣 複雜 完善

2.反饋 負反饋

三、綠色植物(生產者) 第一 逐漸減少

聚焦科技掃描知識

生態工程主要原理:物質循環再生。

生態工程是起步較晚的生物工程,但在我國發展特別迅速,已由最初的農業生態系統以及節水和廢水處理與應用的生態工程,擴展到了許多生態農業。生態工程遵循“整體性原理、協調性原理、循環再生原理”等。

一、物質循環利用的生態工程

1.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城市生活垃圾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將生活垃圾中有機部分、人畜糞便等轉化為優質生態複合肥。

2.“無廢棄物農業”

作物秸稈、人畜糞便還田或用來培養蚯蚓等,用蚯蚓糞便再作肥料,既減少或避免了能源的浪費、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又增加了產值。

二、節水和廢水處理與應用的生態工程

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年降雨量少,既要注意開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同時要注意灌溉的技術,傳統的漫灌浪費大量的水資源,點灌和噴灌能夠節約大量水,因此,這一技術廣泛地應用到農業灌溉上。

隨着工業化生產的擴大,一些工廠、小區排出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除限制其減量排放外,還實施了回收(造紙廠利用廢液回收鈣粉、木質素等物質)、再生、再循環的措施,寓污水處理於應用之中。

三、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的生態工程

小流域是河流各級支流的集水區域,這些區域往往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地方。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三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生態工程,是當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流域治理和利用的生態工程。

在治理過程中,通過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將治坡、治溝、修梯田與發展草業、牧業、林業結合起來。

四、清潔及可再生能源系統組合利用的生態工程

沼氣發酵用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作原料,通過產生沼氣作清潔可再生能源,達到了物質利用的良性循環,緩解了農村“三料”缺乏的問題,同時又減少了環境污染,提高了土地產出水平。

太陽能、風能的開發利用,又能夠為全社會提供能效高、對環境影響小、可持續的能源服務。

目前,我國生態工程應用不斷擴展:

1.生態小區和生態城鎮:利用本地資源,建設能耗低、廢棄物就地資源化的方便、舒適、和諧、經濟的小區域。

2.生態恢復工程:在荒山、荒坡、灘塗、濕地及礦山廢棄地,發展草業、牧業或林業的'工程。

3.生態旅遊:不消耗、不破壞當地自然旅遊資源,設施生態化的生態旅遊。

4.綠色化學工程:生產可自然降解、對環境無害且可循環利用的包裝、洗滌劑,化粧品等。

綱舉目張理清結構

生態系統的類型較多,在進行生態建設時,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

突破難點化解疑點

1.國家為什麼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興建三北防護林工程?不同地區在造林設計上應當注意什麼問題?

探究發現:三北防護林跨越中國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態環境的質量關係到這一地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關係到下游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如黃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容易導致下游地區的洪水氾濫,而危害巨大的沙塵暴的發生也與這一地區的土地沙漠化關係密切;同時這裏自然礦產資源豐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應考慮樹種的生態適應性問題,種植適宜品種,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其次要考慮樹種的多樣性,保證防護林體系的穩定性;不同地區應根據當地情況採取不同的策略,如條件惡劣的地區應該結合自然恢復力,而農區的防護林中農田防護林網可能佔較大比重。

我的發現

2.汽車尾氣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汽車噪聲又是城市噪聲污染的主要來源。你認為應當採取什麼措施來減少由汽車造成的污染?

探究發現:減少污染的措施:制定法律法規,禁止市區內鳴笛,禁止使用含鉛汽油,鼓勵使用電力、天然氣等無污染能源的新型汽車,以及對其研究和應用等。

我的發現

3.為什麼要針對不同的地形(如山地)採取不同的措施?

探究發現:山頂土壤條件、氣候條件惡劣,不易蓄水,交通不便,改造成本高,適宜封山,依靠自然恢復力來恢復植被;山腰、荒地等土壤,雖然水分條件較好,但是仍不適宜種植農作物,對於這樣的地方可以自然恢復,也可以人為種植適宜的林木、草或果樹等,加快植被恢復速度,這樣既能降低土壤侵蝕,又能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對溝底而言,應建設堤壩系統,它可以蓄水和淤積土地,還能夠減少山體的崩塌和滑坡,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坡地和山腳農田來説,土壤、水分條件良好,交通也較方便,土地生產力高,適宜種植農作物來解決人們的糧食和收入等問題,但是在坡地上要以水平梯田種植,以減少水土流失。根據不同的地形採取不同的措施,既要考慮到生態效益,又要考慮到人們的生活和收入問題。

高中生物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部分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生物與環境》第三節《生態系統》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本節知識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知識和第三章《新陳代謝》的知識聯繫密切,又直接關係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學習,學科內綜合性強,理論聯繫實際緊密,需要提高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識圖解圖能力。

縱觀04—07三年來的全國大學聯考題,該部分知識為大學聯考熱點內容之一,歷年大學聯考都會考查。但近三年來天津卷涉及較少。從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往往涉及到圖形、圖表的分析。命題方式靈活多樣,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聯繫實際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各營養級能量傳遞的計算及綜合運用本章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等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熱點問題,是大學聯考命題的焦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知識水平,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瞭解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來源、流動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動的特點

(3)應用食物鏈中各營養級能量傳遞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識圖解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理論聯繫實際能力等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物質運動和物質普遍聯繫的辯證觀點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教學難點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相關知識的計算

3、重難點的突破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手段,藉助於其形象、直觀、動態等多種功能使知識結構一目瞭然,來突出重點。再通過經典例題跟進、教師詳解、學生分析來強化知識,突破難點

四、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課前制定有針對性的複習目標,並要求學生提前複習,教師加以檢查落實。授課中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對近幾年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的大學聯考題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題中如何確立關鍵詞、關鍵點及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及技巧的講解,使學生對本節知識有個系統的認識並加以掌握。

標籤: 高中生物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q5n6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