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生物 >

人教版高一年級生物教案

人教版高一年級生物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高一年級生物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人教版高一年級生物教案

人教版高一年級生物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觀察洋葱鱗片葉的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認識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特點。

2.練習使用顯微鏡和製作臨時裝片。

3.練習繪製細胞結構簡圖。

4.通過學生認真觀察,詳細記錄實驗結果,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二、材料器具

洋葱鱗片葉,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牙籤,滴管,吸水紙,碘液,生理鹽水,解剖針、刀片。

三、方法步驟

三人一組,分別進行洋葱表皮細胞裝片和人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製作,比較觀察。

(一)、觀察洋葱鱗片葉表皮細胞

1、準備。用乾淨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乾淨。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製片。用刀片切取洋葱鱗片(約1釐米х1釐米),用鑷子從鱗片葉的內表面撕下一小塊透明的`薄膜。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地把它展平。用鑷子夾往一塊蓋玻片的邊緣,將它的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後輕輕地放平,蓋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蓋玻片下留下氣泡。

3、染色。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去原來留在載玻片上的清水,好讓碘液滲入到載玻片和蓋玻片之間。把玻片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二)、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

1、用涼開水把口漱淨。用牙籤從口腔腮壁處輕輕刮幾下,牙籤上附着了一些碎屑。

2、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把牙籤放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塗幾下,蓋上蓋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氣泡。用碘液染色,然後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四、討論

洋葱表皮細胞與人口腔上皮細胞在結構上有什麼異同?

洋葱表皮細胞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細胞壁

葉綠體

液泡

五、課外活動

下課後大家尋找一些其它植物或動物的細胞來實驗一下,看與我們剛才觀察到的情況是否相似。

六、收穫

1、用顯微鏡製作臨時裝片。

2、觀察洋葱鱗片葉的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認識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特點。

3、學習繪製細胞結構簡圖。

人教版高一年級生物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其他植物激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課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明確了植物體內並非只有生長素,還有其他種類的植物激素,它們之間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協調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進行調節以適應環境。第二部分介紹了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本節內容與前兩節“生長素的發現”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一脈相承,通過對前兩節內容的補充和完善,使學生形成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網絡,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有了全面系統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生長素的發現”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已經知道了生長素的合成、分佈和運輸方式,理解了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也明確了植物激素的概念,知道其他植物激素還有赤黴素、細胞XX素、脱落酸和乙烯等種類。但是,學生對於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佈部位和生理作用等知識還知之甚少,對於激素間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必要性。

周至縣盛產獼猴桃,很多學生對獼猴桃種植過程中應用膨大劑增產的事例也非常熟悉,但對膨大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卻一無所知。所以,這些生活經驗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設計思路

基於以上分析,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如下:從本地“獼猴桃之鄉”的地域特點出發,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本節課的導入沒有用課本中的問題探討,而是用學生熟悉的獼猴桃增產使用的膨大劑(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來導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膨大劑作為懸念,還能為後面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埋下伏筆。

第一部分內容“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的教學,並不是直接給出教材上的現成結論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利用學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料,讓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探究之後,再結合教材進行總結,讓知識的獲得成為探究的過程。

第二部分內容“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需要培養學生聯繫的思維,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是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滲透STS教育的良好材料,能引導學生辯證的看待問題。所以,採用“提供資料、問題引導、小組討論”的策略。討論可以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思考和交流,對植物激素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達到深入理解,並學會從系統的角度認識生命活動的規律。最後,將“膨大劑增產之謎”作為課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結合生產實際,切身感受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的利弊,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落到實處。

四、教學目標

(1)列舉其他植物激素,説出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2)舉例説明植物體的生長髮育過程是受多種激素協調控制的。

(3)探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認同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2.難點: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展示資料)20xx年6月1日,記者在被譽為“獼猴桃之鄉”的周至縣採訪時看到,果農正在用勾兑好的膨大劑對獼猴桃的嫩果進行蘸泡(圖),在周至縣,超過90%的果農採用膨大劑增產,以保豐收。那麼膨大劑到底是什麼物質?它是如何發揮增產作用的呢?

生長素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植物的生命活動主要受激素調節,植物激素除了生長素、還有細胞XX素、赤黴素、脱落酸和乙烯等。那麼膨大劑是不是一種激素?它的作

用過程是不是激素調節?本節課的學習將為我們揭曉答案。

【新課學習】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1、學生閲讀導學案上的資料分析,完成相關問題。請學生代表展示、討論答案。資料分析

提示:

①赤黴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進莖的伸長,引起植株快速生長。赤黴素還有解除休眠和促進萌發的作用。

②乙烯能促進果實成熟。這是因為一個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夠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

③脱落酸能促進葉片等的衰老和脱落。

2、學生自主閲讀教材54頁的圖3—8,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之後,要求學生脱離課本,獨立完成學案上的表格內容,最後,同桌互相檢查。

(二)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

學生閲讀資料分析,然後小組討論下面的問題。

請小組代表回答,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和修正。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在植物的生長髮育和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各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激素調節只是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長髮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1、學生閲讀教材54-55頁,明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概念和特點,區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並對“膨大劑是不是植物激素”進行分析。

2、討論課本55頁“資料分析——評述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請學生代表舉例分析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和應用,並分析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人類是有利還是有害?

教師提示:通過以上討論,大家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和應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同時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使用不當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人類應當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那麼,我們應如何保證合理使用,避免危害的發生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回家後就大家熟悉的膨大劑展開研究性學習。

人教版高一年級生物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的

①舉例説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②製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測葉綠體和線粒體。

③簡述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④討論細胞中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部分與整體的統一。

2、能力目標

通過製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和分佈。鞏固高倍鏡的使用方法和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能在觀察實驗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接受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加強學生對細胞微觀結構的認識。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建立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統一的觀點,有利於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①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細胞中的幾種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②細胞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教學難點

①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

②製造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

【教學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氛圍,同時應用實驗探究法、講述法、談話法、比較法、指導讀書法等,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準備20台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消毒牙籤,新鮮黑藻葉,1%的詹那綠染液。

2.課件製作:製作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動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等的幻燈片。

【教材處理】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多媒體課件傳遞信息量有限制的特點,這部分內容我安排2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及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第二課時學習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及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這裏主要説明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教學意圖

(1)放映一張某玩具廠忙碌的車間的動畫片。

提出問題:

①一件優質的產品是如何通過個車間和部門之間的配合產生出來的?

②細胞內也存在類似工廠的各種車間嗎?

③細胞內的各種“車間”是怎麼樣的?

(2)總結:細胞在生命活動中發生着物質和能量的複雜變化。細胞內部就像一個繁忙的工廠,在細胞質中有許多忙碌不停的“車間”,這些車間都有一定的結構如線粒體、葉綠體等,它們統稱為細胞器。

①觀看動畫片;

②結合生活經驗,以及對細胞的觀察,展開討論。

③學生傾聽,並參與交流。

①創設問題情景,引出新課;

②通過類比,學生能更形象地認識細胞內的各個“車間”──細胞器。

(1)教師先引導學生製作黑藻葉片細胞及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並用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片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記載和描述觀察現象,然後依次討論與交流:

針對該試驗提出如下問題:

①描述觀察到的.黑藻細胞的葉綠體分佈和形態。

②植物的葉子為什麼是綠色?

③描述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的線粒體分佈和形態。

(2)總結:在顯微鏡下葉綠體散佈於細胞質中,呈綠色的、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正是由於植物葉肉細胞中有大量葉綠體,所以植物的葉子是綠色的。可以看到被詹那綠染成藍綠色的線粒體均勻的分佈在細胞質中,線粒體形態多樣,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①學生動手製作臨時裝片並用顯微鏡觀察;

②記載和描述觀察現象;

③展開組內討論和小組間交流等活動;

④傾聽總結,並參與交流。

①學生對微小的細胞總有一種神祕感,通過親自觀察細胞來解決自身的疑惑對學生來説是很有誘惑力的,這樣能夠使學生產生積極參與探究的學習興趣和激情;

②訓練了學生製做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的能力;

③知道葉綠體和線粒體在細胞內的分佈和形態;

④對微觀世界的細胞有了初步的認識。

人教版高一年級生物教案4

教學目標

1.説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通過閲讀分析"關於酶本質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3.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教學難點

(1)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人不吃飯行嗎?食物進入人體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問題在現在來説都已經十分清楚了。這些變化過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沒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學家就對此進行了探索。

實驗介紹: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將肉塊放在小巧的金屬籠中,然後讓鷹吞下,過了一段時間,將籠子取出,肉塊不見了。

問:(1)為何要將肉塊放在籠子中?

答:排除了胃對肉塊的物理性消化。

問:(2)對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麼物質?

答:一定是某些物質進入到金屬籠中,使肉分解。現在已經知道這個能讓肉分解的物質就是--酶。

問:(3)進行肉類消化的過程的條件是怎樣的?

答:進行分解肉的反應是在一種極温和的條件下進行的。

問:(4)在實驗室中能否也能讓肉分解?能的話需要怎樣的條件?

答:實驗室也能進行肉的分解,但是比起在生物體中來説,需要高温、高壓、強酸、強鹼等劇烈的條件才能進行。

二、問題探討

1.這個實驗要解決的問題是:鳥類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沒有化學性消化?

2.是胃內的化學物質將肉塊分解了。

3.提示:收集胃內的化學物質,看看這些物質在體外是否也能將肉塊分解。

總結:對於一個生物體來説要進行的生理活動非常之多,構成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內的物質需要不斷地合成與分解,不斷地處於自我更新的狀態,而這種自我更新的過程完全依賴於細胞內發生的生物化學反應,每一個化學反應都伴隨着能量的變化。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就叫細胞代謝。

細胞生存的條件是很温和的,那麼細胞內數量如此巨大的生物化學反應如何在常温、常壓、水溶液環境、pH接近中性的條件下,迅速高效地進行呢?在化學反應中有沒有提高化學反應的方法呢?

三、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實驗前介紹:動植物在代謝中產生的過氧化氫,對機體是有毒的。機體通過過氧化氫酶,催化過氧化氫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氣而解毒。鐵離子也可催化這一反應。

2H2O2 H2O+O2

問:如何獲得過氧化氫酶?

答:新鮮肝臟中含有較多的過氧化氫酶,所以新鮮肝臟研磨液含有較多的過氧化氫酶。

按以下實驗步驟來進行實驗:

對上述實驗進行分析,對照實驗的特點。

問:上述實驗分成了1、2、3、4號四支試管,哪些是四支試管共同的條件?兩兩比較不同的條件有幾個?

答:共同點:都在試管中加入2 mL H2O2溶液,都在相同的壓力下進行。

不同點:1和2:只有温度不同;1和3:3多了2滴FeCl3溶液;1和4:4多了2滴肝臟研磨液;3和4:加入的催化劑不同。

問:1號試管沒有加任何試劑,它起的作用是什麼?

答:它起的是對照的作用。

結論:進行該實驗的其他因素相同,而只有其中某一因素不同,觀察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如果結果不同,那麼影響該結果的就是這一不同的因素。在上述實驗3試管和4試管只有加入的催化劑不同,那麼該實驗的結果3放的氧氣少,4放出氧氣多就是因為加入到4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比加入到3號的高。即酶具有高效性。

問:2和4試管現象基本相同,能否在生物體中也利用2的方法來解毒?

答:不能。加熱到這樣的温度會造成生物的細胞死亡。

問:能否用同一滴管給3和4試管加FeCl3溶液和肝臟研磨液?

答:不能。共用滴管會讓肝臟研磨液(或FeCl3溶液)殘留在滴管內,難以判斷出過氧化氫的分解是哪種滴加液的`作用,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

問:為何酶的催化效率會比無機催化劑更高呢?

答:酶降低了活化能。活化能就是分子從常態轉化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活化能越大,反應就越不容易進行,反之就容易進行。

四、總結

在生物體中,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每時每刻進行着。以人為例:據估計人體細胞內每分鐘大約要發生幾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麼多的化學反應能在人體中順利而迅速地完成,完全是靠酶的催化作用。它和無機催化劑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

酶在細胞內的物質變化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這個作用是其他物質無法代替的。它降低了化學反應中的活化能,而自身卻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是一種催化劑。它是細胞內產生的,所以它也是細胞中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劑。它的作用就是降低活化能。

在醫院常用雙氧水作為身體出現小傷口的消毒用藥,能觀察到什麼現象嗎?試解釋該現象。

能看到傷口有氣泡產生。原因是人體細胞中產生的酶將雙氧水分解成了水和 氧氣。

課後小結

酶在細胞內的物質變化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這個作用是其他物質無法代替的。它降低了化學反應中的活化能,而自身卻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是一種催化劑。它是細胞內產生的,所以它也是細胞中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劑。它的作用就是降低活化能。

人教版高一年級生物教案5

  一、教材分析

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有機化學知識這是本節教學內容的瓶頸,而氨基酸的結構和蛋白質的形成又屬於微觀知識,比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動畫、故事、遊戲和形象的比喻,不僅增加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並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説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能力方面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後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培養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蛋白質的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及媒體選擇

1.教法及媒體選擇

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本節內容,我主要採取探究式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和圖片創設情境,層層遞進,解決教學難點。

2.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學法關鍵在於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教、學的統一。與探究式教學法相對應,我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使他們能用觀察法、分析法、比較推理法得出結論,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讓學生能由宏觀進入微觀再回到宏觀,形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ngwu/ngyr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