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投資 >

個人投資理財規劃論文

個人投資理財規劃論文

導語:歲月,是一首詩,一首藴含豐富哲理的詩,歲月是一峯駱駝,馱着無數人的夢想。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個人投資理財規劃論文文章,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個人投資理財規劃論文

  個人投資理財規劃論文

一、金融投資行為理論分析

金融投資行為理論悄然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其在博弈論和實驗經濟學被主流經濟學接納之際,對人類個體和羣體行為研究的日益重視,促成了傳統的力學研究方式向以生命為中心的非線性複雜範式的轉換,使得我們看到了金融理論與實際的溝壑有了彌合的可能。金融投資行為理論以期望理論、行為組合理論和行為資產定價模型為其理論基礎,並將人類心理與行為納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模型:

首先,BSV模型。BSV模型認為,人們進行投資決策時存在兩種錯誤範式:其一是選擇性偏差,即投資者過分重視近期數據的變化模式,而對產生這些數據的總體特徵重視不夠,這種偏差導致股價對收益變化的反映不足。另一種是保守性偏差,投資者不能及時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修正自己的預測模型,導致股價過度反應。

其次,DHS模型。該模型將投資者分為有信息和無信息兩類。無信息的投資者不存在判斷偏差,有信息的投資者存在着過度自信和有偏的自我歸因。過度自信導致投資者誇大自己對股票價值判斷的準確性;有偏的自我歸因則使他們低估關於股票價值的公開信號。隨着公共信息最終戰勝行為偏差,對個人信息的過度反應和對公共信息的反應不足,就會導致股票回報的短期連續性和長期反轉。

再次,統一理論模型。統一理論模型區別於BSV和DHS模型之處在於:它把研究重點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機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認知偏差方面。該模型把作用者分為“觀察消息者”和“動量交易者”兩類。觀察消息者根據獲得的關於未來價值的信息進行預測,其侷限是完全不依賴於當前或過去的價格;“動量交易者”則完全依賴於過去的價格變化,其侷限是他們的預測必須是過去價格歷史的簡單函數。

最後,羊羣效應模型。該模型認為投資者羊羣行為是符合最大效用準則的,是“羣體壓力”等情緒下貫徹的非理性行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兩種模型。在序列型模型中,投資者通過典型的貝葉斯過程從市場噪聲,以及其他個體的決策中依次獲取決策信息,這類決策的最大特徵是其決策的序列性。非序列型則論證無論仿效傾向強或弱,都不會得到現代金融理論中關於股票的零點對稱、單一模態的厚尾特徵。

二、對金融投資者的個人行為分析

1。多為投機心理,短期行為嚴重

我國很多證券投資者入市並不是看重上市公司真實的投資價值,而是企圖從中獲取超額回報。絕大多數的投資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為通過股票的買賣價差而獲利,這類人羣多是為賺錢買賣差價進行短線操作;只有少數投資者進入股市是為了獲得公司分紅收益;38%的投資者因有閒置資金而,把股市看成是一個長期投資場所。高比例的企圖賺取短期收益羣體的存在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博取短線利潤羣體的過大是我國證券市場行情波動幅度。驚人的重要原因,這也是造成證券市場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從投資者入市動機上分析,就已經預示着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短期行為比較明顯。

我國個人投資者更多的是短線投資、投機,而沒有把股票作為長期的投資。另一方面,股票價格的劇烈波動誘發了一部分人的賭博心理,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由於證券投資者容易產生羊羣效應,使這種市場短期行為具有很強的`蔓延性,從而極大地加重了投資者孤注一擲的心理,一旦認為找到了機會,就會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顧,冒險參與高風險的證券投資活動。在我國證券市場中,我國投資者的短期行為特徵表現為比較明顯的冒險心理和投機短期行為。

2。投資承受能力差

調查顯示,我國個人投資者以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為主,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為工資收入,參與證券市場的時間普遍較短,證券投資意識很強,但投資經驗相對缺乏,股市投入佔家庭金融資產比例較大,這充分説明我國個人投資者的抗風險能力很弱,投資者對投資股市的“情感依託”強烈。

3。對股票專業知識瞭解不足

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的股票投資知識來自於非正規教育,主要通過朋好友的介紹、股評專家的講解以及報刊、雜誌的文章等獲得;在做投資決策時,投資者大多依據“股評推薦”、“親友引薦”,以及“小道消息”;在投資決策的方法上,兩成以上的個人投資者決策幾乎不做什麼分析,而是憑自己的感覺隨意或盲目地進行投資。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過於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視對其他信息的關注和深度挖掘。大多數投資者在評價投資失誤時,往往將失誤歸咎於外界因素,如國家政策變化、上市公司造假,以及莊家操縱股價等,而只有少數個人投資者認為是自己的投資經驗或投資知識不足;大部分投資者對新出現的金融品種如開放式投資基金的認知程度有限。

三、結語

總體來説,我國的股票市場中對於股票價格的影響因素過多,政策因素、大户操作因素,這説明中國股市不符合經典金融理論對於市場是有效的基本假設;同時,投資者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也不符合經典金融理論中,投資者對於風險總是厭惡的基本假定:在收益時,股民表現出對已有收益的貪婪,以及賭博心理,而在被“套牢”時,又寧願苦苦等待,以待反彈機會。這些特點都説明中國股民的投資心理符合金融投資行為理論的期望理論。

參考文獻:

[1]何問陶王金全:行為金融理論的發展及述評[J]南方金融,2002,(12)

[2]陽建偉蔣馥:行為金融:理論、模型與實踐[J]。當代經濟科學,2001,(04)

[3]楊勝剛吳立源:非理性的市場與投資:行為金融理論述評[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3,(01)

[摘要]金融投資行為理論基於心理學的原則,把金融投資過程視為一個心理過程。循着金融投資行為理論的思路,對我國股票市場進行分析,探討金融投資行為理論對我國金融投資個人行為的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touzi/ve0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