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文物文化作文

文物文化作文

文物文化作文1

它們是中華文化的見證者,在歷史長河中被流沙沖洗掉明豔,留下一身沉穩。

文物文化作文

“文物看上去無形無色,卻決定了我們社會從何處來,經哪裏去。”因此,對文物的關注顯得尤其重要。

通過文物,我們可以知曉文物所處的年代,瞭解當時的國家發展狀況,民風民俗,這不僅可以充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更是種對本源的追尋。

《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節目的爆紅在傳播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給我們新的思考。如:為什麼要以這樣的方式宣揚文物,難道讓它靜靜地待在博物館不好嗎?文物就是拿來觀賞的,何必讓它進入我們的生活呢?

“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節目中文物不斷推陳出新,不斷以“萌萌噠”面貌示人,從古板的外殼跳脱出來,獲得外界重新打量的機會。

竊以為文物應由無趣變為有趣,人們對文物的眷戀也應由被動變為主動。抓住互聯網+的形式賦予文物更青春的面貌。更要主動地瞭解文物,瞭解文物的故事,進而瞭解歷史,與人發生關聯,與人的情感接通,使其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才不至於讓文物被蒙上厚厚的灰塵,在寂寞裏獨憶往昔,成為一個陳舊的存在,涼颼颼、冷冰冰。

不經過創新的傳統走不進人心,文物與人間的交流就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一樣。

驚鴻一瞥,以為是世外仙人,哪知只有主動追逐走進,才能揭開其神祕的面紗。

若只想保持原樣,保持身上冷冰冰的距離感,不做出一點改變,那麼是不可能被人喜歡的。就像一個總愛粗心的人,想要做好細緻的事卻不做出改變,依然保持所謂的特立獨行的'粗心來做一件事,結果自然是不好的。想要別人的喜歡尊重,就應該具備被人喜歡尊重的理由,而不是利用縹緲的自身價值,自視甚高地站在高處接受大眾的景仰。變成一親民的文物,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開拓更是文化的傳播。

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離不開子孫對其的愛護傳承。

建築在今依然被用於建築行業,在某些方面中展現出絕對優勢,古文學作品流傳千古,被千千萬萬中華兒女乃至世界人文愛好者愛不釋手,讓人不禁感歎一句“古人之思,妙矣。”

長河悠悠,文物載着精神終將以不絕之勢潺潺流入每一寸土地。

妙矣,妙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文物文化作文2

深夜捧讀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與《山居筆記》,心中波瀾壯闊,久久未眠。恰似我未來看此書時,此書與我同歸於寂;我來看此書時,則文化傳承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任不在你我心外。

夜闌人靜的燈火中,我彷彿回到了那個遙遠的黃昏,夕陽隕落之際,敦煌莫高窟外,車馬喧囂。道士王圓?高興地揣緊手中的錢,目送滿載29個大箱,內含9000多卷經書、500多幅繪畫的大車浩蕩而去。哀風捲起漫天蒼沙。先人數百年的心血,歲月珍貴的典藏,歷史的瑰寶轟然離鄉別土,流落他方,淪為掠奪交易的籌貨,在冰冷的異國他鄉的玻璃展櫥中,苦受形形色色的目光打量。幽幽冥冥中,我真真切切地聽到了漂洋過海的思念,深深的從枷鎖中痛苦的呻吟哀痛。但我們,只能眼睜睜地任憑無數的國寶供外國人把玩,悲哉!

如今高談傳承中華文化,我們常常忽略其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妥善保護。倘若我們指着斷壁殘垣而炫耀曾經的金碧輝煌,這怎會具有更大的説服力來證明我們燦爛的文明尚未衰落?以無聲無色的文字去遙想當年又何嘗不是一種保護不力的諷刺?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是全民族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物質載體,失去了文物,便如魚失去了水。歷史總愛與人們開玩笑,當初我們國門洞開,任人宰割,致使大量文物和古址被毀掠,國人哀痛自己無力保護。而如今,中華泱泱大國,卻讓無數現存的文物被破壞或者拆毀。近年來,不少名人故居、文化遺址、歷史勝地被喧囂的車流人嚷所大煞意境。過度開發及不文明的旅遊致使諸如福州烏塔等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城市的發展和變遷,不合理的改造工程,更使不少古街韻樓遭受滅頂之災。例如前段時間的最美野長城被水泥抹平事件,更是敲響了文物妥善保護的警鐘!

所幸,文物保護的火炬代代相傳。近代樑思成夫婦,晚年致力於古建築的研究與保護。當今作家馮驥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數據中心,搶救文化遺產。更有不少富豪大賈,在世界拍賣會上傾囊購回國寶。但是,僅僅依靠他們的力量無疑仍是杯水車薪。文物保護需要我們每一個小小的個體所凝成的洪荒之力。我們所要做的,並非驚天動地的壯舉,更不需要蕩產的慷慨,而僅僅是力所能及的關注重視與珍愛。外出旅遊,聽從安排,不損不害;多加了解,提高意識,心懷大義;珍視權利,多提建議,維護法律。此亦足以!

夜更深,闌闌火光悄然冥滅;情更濃,文物保護之任方明瞭。

標籤: 文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k6q7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