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傳承文化作文

傳承文化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承文化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承文化作文
傳承文化作文1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温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温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説:“我是中國人!”

傳承文化作文2

“節日/是日子/在時間上打的結/小結連着大結/大結連着小結/如攀緣的繩索”就這樣,節日承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款款而來。有人認為節日是給分別異地的親友以相聚的機會;給生活疲勞的人們得到放鬆的時間;給貪玩的兒童添上上揚的嘴角……我啊,卻覺得每一次節日的到來都是在延續那種中華的傳統文化。

三朔之時,北風吹雪,夜色朦朧,天降嘉瑞,伴隨着第一聲爆竹的響起,萬家燈火照亮了神州大地。屋內,陸務觀正在用草書趕寫迎春的桃符,那顫動的手錶達的絕不是害怕、擔憂,而是對新一年的嚮往、激動。一轉身,衣袖輕揚,“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一句從口中緩緩道出,時間到了。如今,依舊是那一清脆的爆竹聲鳴,依舊是那一幅紅紅火火的對聯。從“上日”到“元日”,從“名刺”到“賀卡”可能改變的是名稱和慶祝的形式,而不變的是對美好生活的祝福,深深紮根於此的是那抹不去的名族特色,是那永遠的精神支柱。正是這種特色,這種精神支柱讓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中前進。

菖蒲節更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碧綠的菖蒲在你手中成劍,輕輕一揮,揚起汨羅的濁浪。雖終落得“愛國忠君敵不過鄭袖的裙底風雲,正道直行不敵張儀的舌燦蓮花”,但你的精神依舊隨着端午延續至今。那種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那種取明月以為目兮,引晶冰以為魂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品質,仍然是我們今天的榜樣,目標。對,考古證明為紀念屈靈均而設立端午的説法有些牽強附會,但將兩者相綁不也是我們對於這種精神品質的繼承,不也是為了延續這種傳統文化嗎?

國外有人説中國的傳統節令食品美味。餃子,年糕,粽子還有那普普通通的油條,他們有的是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都是傳統的體現,都是綿延至今的傳統文化。當你對Beluga鱘魚所產出的魚子醬拍手稱妙,我或許用一碗臘八粥開啟早晨的時光;當西方的宴會桌上擺滿一碟碟Alba的白松露,我或許在一個大大的粽子中沉醉;當來自法國的Foie Gras滋潤你的雙脣,我或許在母親親手做的清蒸水餃中沉入夢鄉。也許中國節令美食不在於食材多麼的高端,而在於那一縷貫穿古今的悠久歷史,美味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口中的傳統文化。

節日,是你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內在的魂。她延續着中華傳統文化,不斷在一個個時代中完善,這便是節日。

傳承文化作文3

中國,一個泱泱的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滄桑綿長的歷史淘盡了不盡的文化遺產。從流傳至今的儒家文化到雄偉壯觀的歷史遺址,無一不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3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哺育着一代代華夏兒女茁壯成長。因此,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詩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隨着外來文化的不斷衝擊,作為華夏兒女的份子,我們都應義不容辭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但是,現實往往卻是相反的。正當外國開展“漢語熱”的活動如火如荼的同時,我國的國民部對國語學習不屑一顧,甚至有的年輕人還盲目地搞起“哈韓族”。“哈日族’等。這實在是令人揪心。因此,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刻不容緩,任重道遠的。我們可以通以網絡傳播和學校教育等方式向社會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引領人麼走回正確的文明思潮,讓愛國主義精神在每一箇中華兒女心中迴盪。這樣,優秀傳統文化才得以傳承,民族才得以強盛,華夏文明才得以延續。

傳承傳統優秀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設精神文明家園。從古至今,從流傳萬世的儒家思想,到風騷一時的唐詩宋詞等,無一部深深地影響着華夏兒女;還有令人驚歎的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等“世界奇觀都不同程度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風采,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去維護,傳承和發揚。以至可以更好地建設與當代發展一脈相承又與時俱有的精神文明家園。沒有了文化家園的記憶,我們將成為精神的流浪兒,難道我們還要重演“端午節被搶”的`悲劇?因此,這就需要我國傳統文化不斷深入發展。是中華文明不斷擴大!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需要重視文化遺產的管理,隨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一些文化遺產受到破壞,如“愛蓮堂”“飯冰室”等一個個文化名人故居遭到被拆遷的厄運;沉澱幾百年的“晉翼會館”等歷史建築被用來作用掙錢之具;故宮的“三重門”困擾……為何我國的文化遺產管理如此疏忽呢?放觀文明古國埃及,專門籌建國家控股公司對之進行保護等。因此,我國應建立和健全文化遺產管理機制,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才得以保障。只有政府對文化遺產進行合理地管理,使其保護制度化和規範化,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華夏的優秀傳統文化!

在外來文化不斷衝擊的今天,我們華夏二兒女應該理性地面對世界多樣的文明,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能讓優秀傳統文化保持旺盛持久的活力。

悠悠千載,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神聖職責。行動起來吧,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讓華夏文明薪火相傳,延續千秋萬世。

傳承文化作文4

在眾多燦爛文化不斷被埋沒時,唯有中華文明經久不衰,薪火相傳,其中重大原因就是中華文化獨具的魅力,中華民族精神的延續,中華兒女的傳承……

古色古香之四合院 建築,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我國古建築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在我國各種特色古建築中,四合院實屬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象徵,是為數不多的古建築中傳承下來的代表,作為古建築文化財富的四合院,刻畫着栩栩如生的壁畫,展現着別具匠心的設計,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承載着悠久歷史的文化,傳承着工匠艱苦奮鬥的精神。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生命力的生動體現,是中華兒女的共同財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更應注重對古建築的保護,繼續發揚和傳承其燦爛與輝煌。

餘音繞樑之京劇

我國戲曲種類繁多,其中京劇就是最具代表之一。京劇,有“國劇”之稱,分生旦淨醜四個行當,從書中閲讀到,京劇的臉譜勾繪是以生活為依據,也是生活的概括和濃縮。作為我國四大國粹之一的京劇,以其獨特的魅力享譽世界,傳承至今。在觀看京劇表演時,我們總會為京劇演員的“變臉”而歡呼感歎,併為之驕傲,正是有了京劇演員的辛勤訓練與持之以恆的信念才使京劇一代又一代地傳承。對於京劇,我們要繼續予以繼承與發揚,使更多人欣賞其京腔京調,驚歎其細膩灑脱,沉醉於其圓潤唱腔。

其味無窮之粵菜

民以食為天,眾所周知,我國八大菜系各具特色。其中粵菜又為四大傳統菜系之一,説到粵菜,不得不提的是粵式早茶,其是粵菜的重要組成部分。點心,考驗點心師傅的日日勤練的技藝與精益求精的精神。品上幾口沁人心脾的茶,點上一桌讓人垂涎欲滴的點心,甚是愜意。對於飲早茶的習俗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生活,我相信這種習慣也會一直傳承下去。作為一種飲食文化,粵菜不斷推陳出新,這是對習俗文化的很好傳承。

惟妙惟肖之剪紙

剪紙,是我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也是我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底藴,體現生活,展現生活,到了春節,剪紙就變成窗花,成為從古流傳至今的藝術,這也是一代代大師秉承着工匠精神所鑄造的成果。剪紙,是一種美的藝術,一種美的文化,一種美的享受。

我國文化有着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的特點,有了博大的中華文化再加之匠人的堅持,通過時間的考驗就成就了一脈相承且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我們不僅要傳承文化,更要傳承匠人精神,使中華文化永存世界,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

傳承文化作文5

陶藝,就是陶瓷的藝術。説到它,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還有可能親自參與過。在這個三天兩夜的社會實踐當中,筆者有幸感受到了這個古老文化的魅力陶藝,翻開中國陶瓷發展史,在每一個朝代的任何一個階段,幾乎都有陶藝的新品種,新工藝和新風格出現。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寶貴的制瓷工藝,到了近代卻淡化甚至失傳。

陶藝,廣泛講是中國傳統古老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藝術形式。從歷史的發展可知,"陶瓷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經歷了一個複雜而漫長的文化積澱歷程。它與繪畫、雕塑、設計、以及其他工藝美術等有着無法割捨的傳承與比照關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隨着西方現代藝術的介入,西方的"當代陶藝"觀念對中國陶瓷藝術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陶藝"的概念也一度成為了陶瓷藝術界的新時尚。它所體現的仍然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的矛盾與碰撞。

榮昌陶藝大師劉吉芬認為,在加強榮昌陶的傳承保護的同時,要做到與時俱進,藉助現代技術、工藝和新材料,積極研發推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特點的陶藝產品。

筆者認為,傳統的陶藝主要注重在實用性,而現代陶藝主要注重在美觀性,可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無論是傳統亦或者是現代陶藝,都體現人們想要發展好,傳承好這個文化。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表現出一種渴望迴歸自然,以緩解日益激烈的競爭所帶來的精神符合。現代陶藝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中應運而生的,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要如何保護傳承陶藝非遺,就要靠國人的雙手,智慧來面對這個問題。為了鼓勵這方面的創造性工作,興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陶藝興趣,開設陶藝班,許多國家、民族、地區、集團在有關學者專家的協作下,舉辦多種形式和專題展覽、競賽,以刺激器皿文化現代版式的花樣翻新。

器皿文化現代版式的創作在人類文化史進程中,將為擁有它和記錄它的同家、博物館等收藏機構提供一個重要的可以通它來了解它本身和它的時代的文明的文物層,再過若干年以後,它這方面的意義和價值將會越來越顯要。

傳承陶藝,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人民重視,值得國家重視,值得世界重視。大力推廣陶藝文化,發揚燦爛古老文化,讓人類智慧結晶源遠流長。

傳承文化作文6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從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等,都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無一不是把中華文化作為民族振興和獨立解放的精神支撐和動力。因此,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既是歷史責任,更是光榮使命;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時不我待,需多措並舉。

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要加強學習宣傳。要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20xx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去年全國文藝座談會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黨員幹部要身體力行、以身示範,做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踐行者、先行者和引領者,切實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要進一步加大中華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力度,讓優秀的中華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工廠、進農村,讓中華文化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讓全社會能夠接受到中華文化的涵養和薰陶。

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要創新體制機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於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因此,要想實現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改革目標”,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拆除制約文化發展的各種藩籬,解開捆住文化發展的手腳,讓文化自由地在市場遨遊、自主地呼吸新鮮空氣。

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要主攻薄弱環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文化發展極不均衡,資源配置存在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在許許多多的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山區農村,文化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文化基礎設施差、文化人才嚴重缺乏、文化教育普遍落後,由此直接導致許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遲緩。因此,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必須要調整發展方向,要主攻農村這個重點和薄弱環節,讓大量的文化扶持資金、優質的文化資源、專業的文化人才投向農村、用在農村、留在農村,真正讓文化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承文化作文7

我的媽媽非常喜歡傳統文化,沒事她就寫寫毛筆字,看一些很難讀的詩詞古文。受媽媽的影響,我也非常喜歡看關於歷史文化方面的書。我已經讀完了《中國歷史故事集》、《中華上下五千年》以及《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兒童讀本。最近我又喜歡上了《明朝那些事兒》。

從這些書籍中,我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比如諸子百家裏的孔子和莊子我都喜歡。我覺得莊子是一個非常會講故事的老爺爺,他很幽默,他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而且他還能跟骷髏頭説話,他講的寓言故事裏都包含着很有意思的道理,周莊化蝶的故事在我看來如此玄妙。

有一次,我的媽媽在讀《蘇東坡傳》這本書,我很好奇,也翻了起來:原來蘇軾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我特別佩服他面對困難和挫折而不被打敗的堅強品質,媽媽説那叫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面對逆境就要積極樂觀。我很喜歡他的《水調歌頭》這首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一次我還在班裏朗誦過呢。

還有,我看書櫃裏有一本《史記》,又大又厚,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拿出來一翻,傻眼了,是我看不懂的古文,媽媽就給我講它的作者司馬遷是如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他創作的《史記》做準備,我又覺得司馬遷也非常了不起,我覺得我也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為了讓我瞭解更多的歷史知識,媽媽帶我去了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我們去過北京、西安,西安的秦陵兵馬俑非常震撼,那時候的秦國真是一個鐵血帝國。我很喜歡西安的興慶宮公園,每一個景點都有二維碼,只要一掃二維碼,有關景點介紹和詩歌的音頻就有了,可以一邊遊玩,一邊欣賞唐詩,感覺就像穿越了歷史一樣。

我們還去過安陽的殷墟博物館和文字博物館,瞭解了漢字發展歷史,我覺得漢字作為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密碼真是太神奇太強大了。

在曲阜的孔廟,我瞭解了孔子的事蹟,他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我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我覺得他和老師給我們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通的,比如他説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是媽媽所講的誠信,如果那些想掙錢的人都講誠信,講道義,那麼我們孩子就不會吃到毒奶粉,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

就這樣,我每天在閲讀中薰陶,一有機會就親自去體驗歷史文化名城,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慢慢地在我心裏生根發芽。我願意做一個傳承傳統文化的小達人,從我做起,讓優秀文化發揚光大,讓我們的精神家園芬芳四溢。

傳承文化作文8

時代邁動腳步,開展新一輪的變遷。幢幢高樓拔地而起,高端科技飛速發展,各種網絡新詞、怪句洶湧而來。面對來勢洶洶的各路“英雄好漢”,中華傳承五千年的文化,正一點點沉寂於遺忘之中。

當今時代,高端科技是王道。人們靠其吃飯,靠其賺錢,所以人們拼命去學,拼命去鑽。而中華傳統文化,於生錢之道似乎“毫無用武之地”,被遺棄,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時至今日,有多少人還記得為人處世基本八字“忠”、“孝”、“禮”、“悌”、“恭”、“敬”、“誠”、“信”;又有多少人還記得問人姓名用“貴姓”,老人年齡用“高壽”,請人保存東西用“惠存”,請人提出建議或批評用“指教”等禮貌用語。

而另一方面,語言文字也受到了網絡語言的猛烈衝擊。網絡語言簡單、隨意、創新等特點,符合網民的心理與行為需求,也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一定方便。但是,綜觀網絡語言,其中大部分詞語以及構建詞語的方法,是不符合漢語的規律的,有些甚至讓人百思不解。如“果醬”、“竹葉”、“嘎哈”等。網絡語言對語言文字的衝擊,是中國語言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人們在網絡上對漢語的惡搞行為也充分的體現瞭如今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輕視!

所幸的是,在經歷了“端午節被韓國搶先註冊,至聖先師孔子成為韓國聖人”等一系列痛楚之後,中國人終於意識到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應該保護並傳承了!

近幾年來,各種針對文化的保護措施接踵而至。先是制訂保護遺蹟古城等政策,然後是重視傳統節日,在傳統節日裏開展大量紀念活動,在教學中加大對傳統文化的薰陶……這些措施,對文化傳承來説,意義重大,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不能傳承下去,那就是一種文化的沉淪,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當然,傳承文化並不是墨守陳規,一些死板與迂腐的文化是應該拋棄的。而一些對文化教育有益的改革與創新,以及外來文化的吸收的行為,是應該被允許甚至鼓勵的,有詩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但是,在對文化進行改革與創新,以及對外來文化的接納時,我們應該將中華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是我們之所以被稱為中華民族的證明。所以,作為中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我們每一箇中華子民都有義務,將這精彩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還能繼續被稱之為中國人!

五千年文化,中華傳承不能斷。我們應該擔當起點燃傳承之火的責任,讓這份文化情結,傳遞到世界每一個華人的心裏,讓每一位華人,都成為中華文化的接班人!讓我們的文化,在世界發揚光大!

傳承文化作文9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盤鳳凰。中華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傳承是也。

龍應台曾言:“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聯起來成為社會”。一個民族的發展,要以文化傳統為基礎;一個國家的強大,要以文化興盛為源泉。中華文化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基因,是銘刻在黃皮膚、黑眼睛上的印記,拿不走更捨不得,它幾度沉睡,亦力度被喚醒。它悄無聲息地滲入每個中華兒女的生命中,為貧乏的日常注入精神的力量;它温柔地將每一個華夏子孫緊緊攏在一起,給予大家共同的指引。因此,堅守文化之根本,弘揚傳統之精粹,傳承優秀文化是我們對傳統文化最應保有的姿態。

中華文化絕不是一幅死的掛在牆上已完成的畫:油墨已幹,不容任何增添塗改,它是流動的、變幻的、發展的。君不見,三代帝王將東方的小橋流水與西方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造就履古爍今的圓明園,被維克多·雨果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徐悲鴻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採入者融”的主張,將寫實主義與傳統水墨完美結合,推陳出新,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君不見,紫禁城成為新一代“網紅”,唐宋詩詞走進千家萬户,薪火相傳的中華文化從沉默中爆發,再次點燃國民激情。可見,融會貫通讓中華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讓華夏文化蔚然成風,飄香萬里。

文化無界,藝術無牆,永遠不能畫地為牢。在全球文化並蒂開花的“大雜燴”中,一家獨大並非良計。幾百年前的清王朝閉關鎖國、唯我獨尊,整日沉醉在渾渾噩噩的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殊不知自己早已與世界脱節,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反而成了令其故步自封的桎梏。悲哉!哀哉!歎哉!斗轉星移百餘年,改革開放打破封閉的着籬,主動擁抱世界,而使中國日益成長;“一帶一路”連接眾圖,共享發展的紅利使中國廣結善緣,疫情之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擔風雨”,美好寄語盡顯中華文化底色。可見,中華文化傳承獨善其身越來越不可能,國盛則包容,以求共同繁榮,勢微則善學,以求與時俱進,中華文化才能發揚光大,萬里飄香。

傳承文化,方固大國之本,相互借鑑,可成華夏新風。只有這樣中國“味道”才會馥郁飄香。

傳承文化作文10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身為中國人不僅應該學習優秀文化,還要傳承傳統美德。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被羅馬帝國所佔領,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基本民族歷史的文字記載早已喪失殆盡;古巴比倫,也早已被波斯帝國所消滅,其文化也被迫中斷。人類文明的四大發源地,有三個都分別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許多國家,唯獨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經久不衰,至今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這是什麼原因?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國不僅有着共同祖先遺傳下來的血統,而且有着共同的優秀文化和美德傳統。就是這些血統與傳統,培育、造就了我們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與美德代代相傳。

我國是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吃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類。古往今來,湧現出多少勤勞向上的名人,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

但據調查,現在的中國小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約佔1/3,另外的2/3是不愛勞動或不太愛勞動的。有些孩子,懶得疊被子,懶得洗襪子、洗衣服,懶得收拾書包、收拾書桌,甚至於懶得洗臉、洗腳,連喝水也懶得自己倒。

事實上,家長並不太重視對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勞動的品質。 現在,我國幾千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獨生子女視為“小皇帝”,凡事都圍着獨生子女轉。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處於優越的生活環境,祖輩父輩們過多的溺愛、寵愛和放縱,使得獨生子女們從小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的錯誤思想。而一些學校只顧傳授知識和能力,卻嚴重地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素質的培養。結果,成績上去了,道德下來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質開始出現問題,見利忘義、騙財害人,不講人格、自私自利、損害公德、不講孝敬的現象時有發生。要扼制和消除這些社會的非文明、非道德現象,必須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而傳統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學校的教導以外,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

無論是什麼中華文化,我們都應該傳承下去,從現在開始,"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境界。努力學習中華文化,傳承傳統美德。

傳承文化作文11

“千古文人俠客夢,千古俠客夢桃園。”,俠客行,文人夢,這些都促進了我國與眾不同的俠文化的形成,它是我國文化花園裏的一道獨特的風景。或許它正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它對今日的我們依然是不可缺少的。我們應當傳承與發揚俠文化。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天下紛亂,百家爭鳴,俠士也隨之出現。俠士原本是根據自己心中的是非觀來追從某人併為之效力的志士,有點類似政客的人,但隨着時代的變遷,俠士則變成了恩怨分明,打抱不平,幫助弱小而不畏死難,四海為家的俠客。而所謂“俠”字,即由“人”字和“夾”字組成,人字旁表明這是一種人類行為,“夾”字的篆書是一個大人挾帶着兩個小人,是有力量的人幫助弱小的人的意思但一直以來,“仗劍縱酒”是俠客的獨特形象,“行俠仗義,扶貧助弱”是他們的行為準則。他們之中有輕生死,忘安危,魚腹藏劍,刺殺吳王僚的專諸;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軻;有“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他們的俠肝義膽為文人所敬仰,所以便有了“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人英”的讚賞;他們的瀟灑豪邁為文人所豔羨,所以才有了“願為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提劍繞殘尊,歌終便出門”,“西風漫天雪,何處報人恩”等詩篇的吟詠……這一切形成了俠文化,為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寶添色。

俠文化,它不僅包括文人吟詠俠客的詩文作品,還包括一種俠客精神——行俠仗義,扶貧救弱。而這種幫助弱小的精神正是我們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在現在這個有點冷漠的社會,我們需要這種暖人心窩的精神。我們需要它來讓小悦悦被車碾死,十八路人袖手旁觀事件不再發生,我們需要它來讓老奶奶路上摔跤,無人敢上前扶助現象不再出現,我們需要它來讓行人不再是冷臉相待,互相戒備……如今,我們周圍已經很少聽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事蹟,也很少看見“路見弱小,伸出援手”的俠客義舉了,更多的是“好人難做”的哀歎……所以,我們迫切需要弘揚這種幫助弱小的俠客精神來改變現狀。而傳承與發揚俠文化必不可少。誠然,恰如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侷限性,俠文化也自有其弊端。正所謂“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法”,俠客放在現代則算是一個目無法紀,草菅人命的存在。因為俠客會根據自身的正義來懲罰甚至剝奪他人生命,這嚴重有悖於我們關於“人權”“法治”的認知。但我們可以“取之精華,去之糟粕”。

我們應當去除俠文化中輕視人命,藐視法紀的部分,保留併發揚其幫助弱小的部分。中國,需要什麼文化?需要的是能讓中國人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文化。而俠文化可以做到,所以,讓我們來傳承與發揚俠文化吧!

標籤: 傳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ow1g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