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高校英語教育中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論文

高校英語教育中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論文

一、高校英語教育中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的現狀

高校英語教育中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論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寫照。語言構成了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文化時時刻刻對語言產生影響。文化在語言文字的產生和發展進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當前高校英語教育在講授語言專業技能和傳播外來文化方面功不可沒,但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對外傳播方面尚有短板。

當前高校英語教育主要將着力點置於外國語語言的教育上,中國本土傳統文化的內容極少,甚至中國的本土傳統文化根本沒有出現在大學課堂。這導致高校學生一度錯誤地認為洋文化才是先進的文化,崇洋媚外的心理與行為在高校比比皆是。針對此種現象,有必要推行語言文化教學的本土化,這是全球化進程中的必然趨勢。但我國高校的英語教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遠遠不夠。以筆者正在講授的兩門英語專業課程為例,第一門課程是英語專業本科精讀課程,其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目標及意義是:“通過閲讀題材、體裁廣泛的英語閲讀材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熟悉並深化對英語語言、文化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以及邏輯思維的能力”。其中特別提到了深化對英語語言、文化的理解,對漢語文化的態度則較為淡漠。《英語精讀》教材四冊共60餘篇課文,大多數是取自於英文的原版文章,涵蓋西方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文化習俗、建築理念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內容,但卻沒有一篇文章是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的。另一門課程是英語專業翻譯方向的重點課程《高級英語筆譯》,這門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國外翻譯的簡史和主要的翻譯流派,理解翻譯的各種術語表達、掌握國外主要翻譯家及其代表性的翻譯觀點,瞭解並掌握國外各種傳統文化並將其應用在翻譯實踐中。

在其教學目標中,中國文化直接處於被忽視的地位。目前在為英語專業學生授課的過程中,為了使其更直觀形象的瞭解英語國家的語言風格和文化特色,教師也經常鼓勵學生閲讀原版的英語著作,欣賞原版的英文電影。這樣長期的耳濡目染使許多高校學生產生了英語比漢語更有優勢的錯覺,甚至會產生西方文化比中國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更為優秀的錯誤思想,個別極端的學生更是產生了傳統文化已經不再符合時代趨勢的錯誤論斷。作為中國高校英語專業的師生,在講授和學習西方優秀文化的同時,應該擔負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的重任。高校英語教育中,不僅應將有益的外來文化巧妙移植,更重要的是將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有效地傳承和傳播,勇於破除傳統英語教學的桎梏,將傳統文化融入外語教育,以積極的姿態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縱向傳承並推陳出新,橫向傳播至西方國家發揚光大,進而創建適合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與世界文明接軌的全新教學模式和理念,彰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並影響世界的新特質。

二、高校英語教育中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一)傳承與傳播的主體

隨着中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加深,英語不再是一門單一的交流工具,還肩負着交流文化的使命。在以人民羣眾、教育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學者、作家、企業員工等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傳播隊伍中,教師無疑是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主體。切實提高教師文化底藴是實現文化傳承和傳播的前提,也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不僅要語言專業知識紮實,還需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藴。教師對中英語言的掌握應該諳熟於心,深刻理解中西方語言的差異,並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和體會。比如中西方文化對於“dragon”這個詞的不同理解充分體現了兩種文化的衝突。在東方文化中,與“龍”有關的成語都與褒揚有關,比如“龍躍鳳鳴”形容才氣橫溢,“龍馬精神”比喻精力旺盛,“龍”在中國更是象徵着神的力量,主宰萬物生靈,其地位等同於西方萬能的上帝。但是,在西方文化中,“龍”通常被想像成一隻巨大的蜥蜴,在基督教中,“龍”是罪和異教的象徵,因而在繪畫中匍匐於聖徒與殉教者足下,因而“dragon”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代表的都是邪惡。在課堂上將兩種語詞文化進行對比講解,可使學生更為直觀的瞭解到中西文化的差異,使傳統文化的教育深入人心。

(二)傳承與傳播的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浩如煙海,涵蓋詩詞歌賦、國畫書法、楹聯文化、建築文化、飲食文化、節日文化等諸多方面。西方文化也包括倫理標準、價值觀、風俗習慣、雕塑藝術等多重層面。中西兩種文化在內容上有着巨大的區別。以中西倫理文化為例,“中國文化以人倫關係為基本,具備濃重的宗族倫理觀念,講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賢臣忠等,特別注重人際關係中的親疏長幼的關係”,這點在漢語稱謂上體現得尤為突出,在浩瀚廣袤的漢語長河中,“僅稱謂語便有九種:代詞稱謂、親屬稱謂、社交稱謂、關係稱謂、職銜稱謂、謙敬稱謂、姓名稱謂、親暱稱謂和戲謔稱謂。每一類稱謂形式都有自己的交際功能和適用範圍,説話者要根據彼此的關係、説話的場合、各自的人文背景選擇一個恰當的稱謂”。在漢語中先生既可以指男性,也可以指德高望重的女性(比如宋慶齡先生),而在英語中就只有Mr.這一種指代方式。這跟西方文明有莫大的關係,因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觀是“個人本位”和“自我中心”,因此衍生出來的稱謂關係就沒有中國文化那麼廣博深奧。在倫理道德方面,以《英語精讀》第一冊第九單元AfterTwentyYears為例,該篇的核心思想內容是由對友誼的態度延伸到西方倫理:“英語國家以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宗教鼓勵人們為擺脱原罪而努力,最終形成自主、獨立的個體,追求個人行為和思想自由”。講述此篇課文時,可以同時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如四書五經。使學生了解中國歷史上不同的文化思想流派對中國文化以及倫理思想產生的不同程度的影響。鼓勵學生積極研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經典代表作,最大限度地從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汲取營養,從而最終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教學中引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對東西兩種文化的理解和欣賞。

(三)傳承與傳播的媒介

高校英語教育的過程中傳承與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可藉助於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平台以及影視媒介來實現。第一,課堂是傳播知識的主要媒介,利用好課堂時間向學生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至關重要。在大學必修課的講解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好課本這個直接的媒介向學生講授傳統文化。課文是學生手裏的一手資料,也是最為直觀的學習載體,通過研讀課文學習傳統文化知識能使學生在熟悉西方語言的同時,耳濡目染地研修中國悠久豐富的傳統文化常識,極大的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宗教信仰方面,可藉助於課堂這一媒介將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精髓和基督教的教義精華做一對照研究,藉此激發學生研究兩種文化的興趣,擴展知識儲備。另外可以完善相關選修課程,聚焦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輻射中西文化差異對照,讓學生在瞭解外來文化的同時,加強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熟悉用英語表達本民族文化的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傳播與交際能力。第二,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台以及QQ羣、微博、微信等各類新型網絡媒介,強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比如筆者在英語專業高年級的筆譯課中,刻意選取了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作放置於網絡教學平台,如《論語》中較為容易理解的章節,要求學生課下自行下載完成閲讀,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討論,並按照自己對文本的研究給出相應的譯文。學生為了完成譯文,必須要仔細研讀並透徹理解相關的中文章節,這是激發學生將兩種文化融合為一體,擷取兩種文化精華的一種更為直接的手段。第三,鼓勵學生通過影視媒介隨時隨地在英語學習中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奧妙。可以通過播放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影視節目切實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電影《刮痧》中,中西文化的對撞可見一斑;《富春山居圖》中,中國人為了保護元代傳世之作《富春山居圖》跟惡勢力展開了一系列的鬥爭,可以看出中國的人保護傳統文化瑰寶的毅力和決心。藉助於影視媒介組織學生觀看這些優秀的影視作品,對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傳承與傳播的受眾

在以教師為主要傳播主體的關係中,學生無疑是接受傳統文化浸潤的受眾體,他們肩負着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的重任,針對高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單純的填鴨式教學可能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可以採取以下方式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之心。第一,開發興趣社團。如書法協會、棋社,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社團,讓他們在參加這些活動的同時,自然感受傳統文化的浸潤。第二,開展“傳統文化月”活動。採取多種方式如遊古蹟、燈會猜謎、學術講座、書畫展、傳統文化知識競賽、古典詩歌晨讀等活動,強化中國傳統文化的校園存在感,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愫。第三,定期舉行學術講座。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邀請在跨文化交際領域有經驗的資深學者為學生量身定做許多中西文化交流的學術講座,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指導。第四,採取多樣化授課方式。針對學生的愛好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摒棄傳統的英語課授課方式,即全英文講解的方式,採取中英雙語講解的方式激發學生探究其中的興趣,真正的融入這門學科的學習。第五,豐富學生課外研修內容。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積極研讀對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卓絕貢獻的作家作品,如賽珍珠,這位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的美國女作家,她的《大地》已在中國廣為流傳,並拍成了電影。浩瀚《詩章》的作者———美國著名詩人龐德,他傾其一生對中國儒家經典文化進行的解讀在世界文學界掀起了巨大的反響。學生通過閲讀這些傳世之作來領會中西文化,從而引導英語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將中國文化的學習浸潤到多種學習模式中,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藴,進而卓有成效的加強學生文化交流的意識。

(五)傳承與傳播的效果考核

對於傳統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傳承與傳播的效果,可以採取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是對學生學習傳統文化過程的全面測評,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階段性考核,這種形式構成了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講,可以採取課堂展示學習成果、文化調查實驗報告等多種方式進行。終結性考核即採取書面試卷考試的形式,內容除了對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進行測試之外,還可以靈活採用調查問卷和知識競賽的形式瞭解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情況,在此基礎上充實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並對中西文化進行橫向的比較。高校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向學生灌輸英語這門語言,其主要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多維人才,同時也擔負着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從而積極促進中國與世界的經濟交流、貿易服務和文化傳輸。高校文化教育不能只重視英漢兩門語言的差距和作為目的語的英語語言的輸入,而忽略了東西方文化的共通性、滲透性、適應性,以及兩種文化的相互整合和同化。尤其是畢業之後從事貿易和翻譯工作的學生,熟知中西兩種文化是其順利完成工作的利器和優勢。所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汲取西方先進文化的優勢對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大有裨益。作為高校教師,我們應在英語教育的過程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將本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播到世界文化領域,使中國文明昂首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kk4k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