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1

今天我又捧着我的"良師益友"——《傳承中華文化》這本書,利用課餘時間津津有味地閲讀起來,頗有收穫。這本書裏面講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記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文化:有家喻户曉的四大名著、有百讀不厭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豪邁奔放的詩歌,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北京故宮等建築藝術,有眾所周知讓我們引以為豪的四大發明……每個故事都向我展現出了不一樣的一面,不一樣的道德主義。而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強不息,范仲淹勤奮讀書》的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幼年喪父,母親改嫁,范仲淹長大後,到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讀書認真刻苦,分秒必爭,5年的時間竟然不曾脱去衣服上牀睡覺。有時夜讀感到昏昏欲睡,把水澆到臉上醒腦提神。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太陽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不但領悟了六經的主旨,還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面對當今社會,必須刻苦用心學習。我為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而深感內疚。

於是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過去我是個頑皮的孩子,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到學校就跟一羣同學討論穿着打扮、談論玩手機的樂趣;上課時人在教室心在外,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趁機大驚小怪、亂喊亂叫,有時還會盡出洋相,逗得全班同學鬨堂大笑;每次老師佈置作業抄寫生字,多數同學寫完了又讀了十多次,我才寫了不到一半歪歪斜斜不太像字的字;聽寫就更不用説了,每次上交的都是乾乾淨淨的空本子;再看看自己的作業吧,可惜我的老師説看不懂,甚至還要請我當翻譯;每天放學到家,奶奶都把可口的飯菜做好了,我急忙吃完飯,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電腦遊戲,總之就是厭學。每天都是這樣虛度光陰,我的學習成績,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倒數第一,老師拿我沒辦法,媽媽也為我感到傷心。學習了范仲淹自強不息、刻苦讀書的精神,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決心改掉缺點,珍惜時間好好學習了。

“要認識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見賢思齊,從小事做起。”書中的這句話説得特別好。對我特起鼓勁。從今天起,我一定要痛改前非,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以范仲淹為榜樣,刻苦學習。上課時,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有不懂的虛心請教,按時完成作業,遵守紀律,放學回家幫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多抽些時間閲讀課外書,學習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要懂得惜福,在校做一個好學生,在家做一個好孩子,在社會做一個好少年。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2

“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後也;忠,德之正也。”讀着《傳承中華文化 共築精神家園》一書中的這些“中華好詩文”,我精神振奮;當看到《黃香替父温席》、《閔子騫代弟留母》這些孝敬父母的故事時,我熱淚盈眶……讀着讀着,不由想起了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長得挺漂亮,高高的個子,一頭烏黑的短髮,大大的眼睛很有神采,臉上總愛掛着三月桃花般燦爛的笑容。媽媽勤勞善良,對人十分熱情,但最讓我敬佩的還是媽媽對外婆的孝順。

外婆生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但很不幸的是唯一的一個兒子卻因生病夭折了。後來外婆抱養了一個兒子,盼望着老了能有人照顧,可萬萬沒想到的是,我的這個舅舅長大成人娶妻生子後,他嫌棄外婆老了,幹不動農活了,便另立門户,將外婆分到一邊,什麼也不負擔。 沒辦法,已出嫁的媽媽、大姨、二姨只得一起來照顧外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外婆砍柴挑水,洗衣做飯,栽種莊稼。在生活上,媽媽對外婆更是悉心照料,經常給外婆送吃的穿的,給外婆購買生活用品,對外婆噓寒問暖,為外婆煎藥熬湯,幾十年如一日。因為這樣,外婆的生活還算平安,外婆很欣慰,媽媽也很高興。

可天有不測風雲,有一次,外婆不小心摔了一跤,將右手腕摔成了骨折。媽媽知道後,立即騎上摩托車將外婆送到醫院就診。醫生將外婆的手腕接好,上了石膏夾板,用紗布繫牢,挎在脖頸上。臨出院時,醫生一再叮囑媽媽説,外婆年紀大了,恢復要慢一點,右手不能亂動,要多燉點排骨湯給老人家喝……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外婆,媽媽索性將外婆接到家裏來了。媽媽不僅按照醫生的囑咐,每天都給外婆燉排骨湯,還做些別的好吃的給外婆吃。每天媽媽都給外婆洗澡、換衣、喂湯,有時還陪外婆聊聊天,給外婆捶捶背……轉眼一個月了,媽媽帶外婆到醫院複查,醫生指着新拍的片子説:“沒想到恢復得這麼較快,這麼好。”要知道,這都是媽媽悉心照顧的結果呀!

媽媽,您是我心中的榜樣!雖然我也幫您一起照顧過外婆,雖然學習之餘我也幫您做了一些家務活,雖然我也為您端茶倒水過,但我做的與您比是微不足道的,我要做得更好,我要像您一樣,做個孝順的女兒。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3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優秀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而光輝的文明歷程。自古以來傳統文化就是一本集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百科全書。

在我剛上國小二年級的時候,學校就發了一本漂亮而精緻的書——《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寫成的。開始時,我只是隨隨便便地讀一下,但是,在每日的經典誦讀中,我漸漸發現文中內容雖短小,但展示的是千年文明的先賢風範,一個個小故事生動演繹着國小生應該恪守的行為規範,並且我還發現原來身邊就有這樣良好品質的人。

記得一個星期天,我去奶奶家玩。到了奶奶家,我飛快地向奶奶打個招呼,就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邊啃麪包邊看電視,一不小心手上的麪包突然掉到地上,我看了看,撿起麪包,飛快地跑向垃圾桶,正準備往裏扔的時候,奶奶連忙按住我的手,説:“文聞,這並不髒,只要吹一吹,就可以吃了。”説完,奶奶就把麪包遞給了我。我什麼話也沒説,只是嫌棄地看了麪包一眼,再也沒有吃。

開始吃飯了,我像廚房奔去,這時,爸爸叫住了我,説:“吃飯前要洗手,不然會生病的!”儘管我恨不得快些吃到飯,但我還是更怕生病。於是,我連忙跑到水龍頭旁。就在我正要開水龍頭時,奶奶又連忙叫住我,説:“水盆裏有水呢,不要開水龍頭!”我聽了心裏怒氣衝衝地想:這根本就是不讓我用水龍頭裏的水呀,真是個小氣的奶奶!”爸爸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對我説:“這並不是奶奶小氣,而是奶奶很節省。再説那麪包還可以吃呀,水盆裏的水不是和水龍頭裏的水一樣嗎……總之你是誤會奶奶了!”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弟子規》中的話語忽然浮現在我腦海,對飲食不挑剔,知道自己過錯就欣然接受,那麼正直誠實的人不越來越喜歡和我們親近。《生活儉樸的堯》這則故事裏,堯用土碗盛着野菜湯招待大家,津津有味地談天下事,各部落首領再也不講排場了。今天,爸爸、奶奶不正用他們的言行告訴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

我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鼓起勇氣,站在奶奶面前,説:“奶奶,對不起,我不應該誤會您。”

傳承中華文化,守護精神家園。同學們,讓我們繼承併發揚優秀的中華文化,在綿延萬里的文化之河上泛起一葉文化扁舟。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4

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程顥、程頤《二程集·論學篇》

誠信,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關於誠信的故事舉不勝舉:古有季禮掛劍,宋濂借書,商鞅立木為信;今有李雪英打工為兒還債,趙慶珍替戰友盡孝22年,宋慶齡舍玩等友這些無不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誠實守信。

在《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個讀本中,當我看到安徽省繁昌縣皖江中學的一名高二學生徐慧嫻在回家途中撿到現金及銀行卡總計金額有31萬餘元時,她不為所動,主動聯繫失主並全額交還,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令我感慨萬分。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不誠實的一件事。記得那是在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看到同桌新買了一盒彩筆,非常漂亮,想讓媽媽給我買,可是沒成功,於是我以借用為名,並答應她用完之後歸還。但我實在是喜歡了,便想佔為己有。於是,我悄悄把筆藏起來,騙同桌説,畫筆不知道被誰拿走了,怎麼也找不到。同桌看着我偽裝的表情,沒有多説什麼。現在,每當我看到那盒畫筆時,我就如鯁在喉總不是個滋味。特別是不敢面對同桌的那雙眼睛,這件大包袱一直壓得我喘不氣來!對照徐慧嫻,想想自己,我覺得好後悔。老師、家長每天都在教育我們要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可我呢?我卻沒有做到。為了貪小便宜,卻撒了謊,欺騙了同桌,也失去了自己內心的那份純真。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兩年了,但我覺得這件事就像發生在昨天,它給我的教訓使我終生難忘,激勵着我今後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誠信是一朵鮮花,它開放在人們荒蕪的心田;誠信,是一場春雨,它滋潤了人們乾渴的心靈;誠信是一抹陽光,它照耀着人們寬大的胸懷;誠信是一盞明燈,它點亮了人們前進的道路……

從今以後,我決心要誠信做人,立志成材,讓誠信美德作為我人生啟航的準則,陪伴我一路走下去,讓誠信這朵美麗的奇葩開在每個人的心中,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吧!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5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度,無數文化和經典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值得我們去學習,而人人都要做的,那便是,傳承。

列寧説:“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説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鬆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橫眉冷對的魯迅……他們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外不衰執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氣質。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詩《正氣歌》以其浩然正氣與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氣”鬥,共產主義者李大釗“要為人間留正氣”大義凜然犧牲在張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詩人朱自清臨終前雖貧病交加,以其浩然正氣餓死不領美國糧。傳承,在這些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見證。

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象徵,是一段歷史的記憶。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代表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秦始皇的兵馬俑則是君王的追求與宏大的志向。在觀賞中,我們看懂了文化,但有些文物更需要我們對文化的保護,八國聯軍侵華洗劫並燒燬了圓明園後,近年來不少愛國人士本着對文化的保護正在追討十二生肖首,歷史讓我們銘記,時刻敦促我們對人生責任與義務的正確認知。

回望歷史,明確自身責任。唐太宗曾説:“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的存在,更多的是來時刻警示我們,以古比今,明確時代青年的責任。王昭君嫁至匈奴為和解漢匈關係,維護和平;張騫通西域為促進民族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繁榮;鑑真東渡,鄭和下西洋也都是為傳播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歷史中,每個人都承擔着時代的責任,無論為民族還是國家,都是我們所景仰的。或許我們在這一秒承擔了一定的責任,下一秒就會改變甚至民族或國家的命運。正如魯迅先生曾説:“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然而,要承擔遠方的責任,首先還是要明確歷史責任,不斷提升人生的價值感和使命感。

中華文化,需要我們傳承。偉大的愛國主義,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這一切,都是我們值得學習並傳頌的。倘若沒有盡到歷史賦予的責任,傳承便會隨時間一起慢慢流逝掉;傳承文化,便是夯實人生大廈必不可缺的基石;傳承文化,品悟生命的意義,為了民族的美好未來奠基。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6

寒假期間我觀看了山東省首屆“國學小名士”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感受到國學經典的無窮魅力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激發了我學習國學、誦讀經典的熱情。

這次誦讀大賽的主題是“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我認為所謂“經典”,是指古人的思想、古代文學、古代文化所留下來的精髓,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先人智慧的結晶,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應該學習瞭解和發揚光大。“經典”之所以能傳承至今,是因為它們藴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經過歷史的積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指導人們做人做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值得人們一代代學習傳承的。如果把國學比作一棵大樹,則先人傳承的經典則為樹的根鬚與主幹,我們青少年只有從中汲取養分才能茁壯成長。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弘揚下去,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們要多誦讀經典,認真學習、用心體悟。小到一則故事,大到一冊著作,其中都藴含了豐富的道理和感人的美德。比如,我們從《孔融讓梨》中知道了要尊老愛幼;從《班門弄斧》中明白了做人要謙遜,不能自負;從《竭澤而漁》明白了要從長計議;從《程門立雪》明白了要尊敬師長;還從《司馬光砸缸》中明白了要臨危不懼、冷靜處事……感悟道理後,我們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讓我們先從最基本的做起:管理好自己,然後關心他人,關心社會,與人為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國學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中華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如果中華文化是一朵花,我們就要讓它香飄世界;如果它是一棵樹,就要讓它的枝冠像大地一樣廣袤;如果它是一團火,就要讓它的光芒驅走黑暗,照亮人類!來,讓我們攜起手來,傳承文化精髓,開啟國學大門,弘揚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7

最近,老師讓我們品讀了《傳承中國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後,我被當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並且使我受益匪淺。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要數《顏回煮飯敬師》這篇文章了。

《顏回煮飯敬師》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孔子帶領學生們周遊列國,一連幾天都沒有吃飯。孔子的一名學生顏回便向別人討了一些米,做成了白米飯,打算給他的師傅孔子吃。但炭灰卻落在了米飯上,顏回便將展粘有炭灰的那一部分米飯給吃了,然後端給孔子。孔子看了,他一開始認為是顏回偷吃了米飯,但顏回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孔子後,他非但沒有批評顏回,反而表揚了他。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顏回是個尊重老師、關心他人的人。可是,在當今社會,隨着時代的進步,有些人的素質和道德卻降低了。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尊重長輩,懂得禮義廉恥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許多的不雅行為和種種陋習。在我身邊就出現了這種事情:一天,我在乘坐公交車時看到一位年輕人坐在座位上,這時上來了一位飽經風霜的老奶奶,因為老奶奶的身體有些不舒服,他就將身作文子靠到了年輕人座位上,但由於車子顛簸,老奶奶的身體一不小心碰到了那個年輕人,那位年輕人非但沒有讓座,反而還用一些惡毒的語言來侮辱、指責她。

我看到了這一幕既生氣又感到惋惜,因為我們中國是個泱泱大國,還是禮儀之邦,素以優秀的品質、道德和禮儀著稱。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傳承、發揚着中國的美好品質,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可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人就可以不傳承這些優良的傳統美德了嗎?不是!我們應該要讓這種精神繼續發揚光大,繼續激勵着下一代人。如果不傳承這種傳統美德,每個人都不團結友愛、互相尊重,我們的民族還會富強,還會安康嗎?所以我們作為國小生應該以那些偉人為榜樣,努力學習。在生活中,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語,禮貌待人,互幫互助,熱心公益。這樣,我們的國家就會長治久安,人民就能幸福生活、安居樂業。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讓我們攜起手來,眾志成城,把中華美德傳承下去,共同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8

今天,我認真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其中,尊師愛親這一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一個故事《顏回煮飯敬師》。

故事主要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一連好幾天都沒吃上飯。大弟子顏回看見老師很餓,於是向人乞討。等他回來做完飯時,孔子也剛好睡覺醒來,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便跨出房門。只見顏回正從鍋裏抓一把米飯往嘴裏送,孔子見了又高興又生氣。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着一大碗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説:“做好了,請老師進食。”這時,孔子説:“我在夢中見到了去世的父親,我要用它來祭奠他老人家。”顏回把米飯奪去,説道:“不行!這米飯不乾淨,剛才煮飯時不小心把炭灰掉在上面。後來,我把沾有炭灰的米飯抓着吃了。”孔子聽了這番話,深感顏回是個賢德之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尊師愛親”四個字縈繞心頭,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給我講的遠房小表舅的故事。

小表舅的母親有點智障。每天只要小表舅一上學,母親就會在後面遠遠地跟着,上課時,一直站在校門口扒着鐵柵欄向裏面張望。小表舅從來不出教室玩兒,因為一到下課,同學們就會對着母親説説笑笑,雖然很遠,可是小表舅總能清晰地聽到大家的小聲議論。

一天,老師把小表舅叫到一邊,問:“為什麼最近悶悶不樂?”小表舅説出了實情。老師語重心長地説:“沒有母親就沒有孩子,沒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你還記得嗎?有一次,別人送給你的媽媽一根冰棍,她捨不得吃,跑回家裏遞給你吃。你應該為有個好媽媽而驕傲。”

老師的話深深觸動了小表舅的心,從此他幫助母親幹活了,掃院子、餵雞,還給母親紮了一個小辮子,母親睡覺的時候都捨不得解下辮子上的橡皮筋。而小表舅學習更加努力了,他不僅要感謝母親,也要感謝老師的理解和開導。

生活是一片草原,“尊師愛親”是草原上成片的美麗花朵,有同學們向老師敬禮問好的禮儀之花,有兒孫給爺爺奶奶打洗腳水的孝親之花,有父親為病重孩子捐獻器官的慈愛之花,更有廣大人民為貧困家庭捐款的博愛之花……想着想着,我的內心力量變得無比強大。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我激動萬分,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禮儀之邦”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9

翻開《傳承中華文化 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當我看到《節日習俗多姿多彩》這一章時,去年除夕的一幕又浮現在我眼前了。

記得除夕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媽媽剛回到老家的村口,就遠遠地看到了村頭農貿市場的一塊空地上圍滿了人,最愛湊熱鬧的我,馬上跑過去鑽進了人羣中,呵,原來是能寫一手漂亮毛筆字的堂哥在寫對聯呢。我連忙大叫了一聲:“哥哥,我回來了。” 堂哥聽了,停下手中的筆,微笑着説:“你回來得正是時候,快來幫忙。你把那些裁好的紅紙續長一些。”旁邊有一位我不認識的大哥哥早已在做着這項工作了,我也跟着那位大哥哥一起做。這時堂哥寫好了一副對聯,只聽見堂哥説:“張大嬸,你的寫好了,放到旁邊晾一會兒就可以拿回去了。李大伯,趙大媽,你們的已經晾乾了,拿回去吧。”看着他們把對聯拿走了,我着急地提醒堂哥:“哥哥,他們還沒給錢呢。”哥哥説:“去,給我拿紅紙來。”我只好去拿了一張續好的紅紙給堂哥,堂哥又開始揮筆書寫了。就這樣,寫好晾在一旁的對聯,陸陸續續地都被領走了。忙了一天的堂哥,也收拾好東西,拿着最後兩副對聯,我們一起回去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堂哥:“今天寫的對聯,都是免費的?” 堂哥笑着説:“你不都看見了嗎?快點走,回去還要貼對聯呢。” 我説:“急什麼呢?你爸和我爸他們肯定早已把對聯貼好了,還用得着我們幫忙嗎?” 堂哥笑着説:“你就知道偷懶。”

終於到家門口了,堂哥卻拉着我繼續往前走,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家小院前,堂哥大喊了一聲:“李大爺,除夕飯菜弄好了吧,我們來給您貼對聯了。”李大爺笑呵呵地迎了出來,連聲説:“好,好,真是太謝謝你們了。”我們一邊貼對聯,堂哥一邊對我説:“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為節日增加了喜慶氣氛。從古至今,春聯都是從右往左唸的,春聯還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為右,一般以三四聲結尾,下聯為左,一般以一二聲結尾,這樣念起來才朗朗上口。上下聯可不能貼反了,要不然會讓人笑掉大牙呢!”

我默默地聽着堂哥的話,想着堂哥今天的所作所為,原來,中華文化不僅是如此的博大精深,還聯結着濃濃的情,深深的愛,當我們懷着一顆赤子之心走近中華文化時,才能領悟到它的獨特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讀後感10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傳承千年。中華,一個具有代表性質的詞語;中華文化,一個歷史久遠的風鈴歷史;傳承中華文化,一個人人心中的騰湧言辭;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一句中國人民窩在胸中的肺腑之言。

中華文化,亦稱華夏文化、漢文化,是指以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其特徵是以中華文化的諸子百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與天朝思想為骨幹發展而來。中華文化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曲、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等;而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除夕等。

上了國小的同學們都會涉及到書法的學習,開設的書法課程讓我們更好更深入的瞭解了中華文化。然而,書法,並不只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也同樣是中華精神的傳承。

書法,講究運筆、行筆、收筆,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不容小覷,不可忽視。書法,同樣也很縝密、細心。這種精神正如我們那個宏大中華精神一樣,不輕易放縱、不怠慢······不容小看的中華,是令人敬畏的,但文是火熱的、高漲的、興奮的。中華精神——扶危濟困,救他人於水火。這難能可貴的精神,都雲集在中華這個大家庭裏,你説,難道不令人振奮嗎?芸芸眾生中,我竟能成為中華的一員,為此,我心中的激情正在湧動,希望我也能成為耀眼的新星,照亮心中的黑暗。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的,我們應該眾志成城,一起將祖先留下的文化傳承;我們應該奮發圖強勵精圖治,一起將中華精神的靈魂保留。未來,需要我們焊接;時代,需要我們推進;夜晚,需要我們照耀。我們每個人心中,都需要有“傳承”這個概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祖國的藍天更藍,白雲更美,才能讓祖國的光芒更耀眼。

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經過幾代人的薪火相傳才來到了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怎麼可以將它荒廢。中華文化,古老的精神,發掘了幾萬人得靈和魂才回歸到我們中國,我們怎麼可以忘懷?中華文化,非常珍貴,激勵了多少中華兒女。“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他已經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深深地影響了人們的行為,在以後的日子裏會一直鞭策着我們前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pnrgp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