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淺談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探討論文

淺談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 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 存在問題 解決措施

淺談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探討論文

論文摘 要: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教學已經成為中學教育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相較城市的信息技術教學,我國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是落伍的。因此如何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和推進信息技術教學,是農村中學所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首先應該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於學校、教師、學生乃到整個中華民族素質提高的重要性,然後要在教學中大膽探索、敢為人先,讓學生改變傳統學習方式,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教師應深刻理解新課程思想,並貫徹到日常教學中,以達到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根本目的。

目前農村中國小的信息技術教育還存在着不少的困難和問題,這給信息技術教育的均衡發展與普及帶來了不小的阻力。隨着科學的發展,社會對學生的要求發生了變化,信息技術課程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模式。新的課程標準對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將新課程的思想根據農村中學實際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素養貫徹到日常教學過程當中,並達到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打造終身學習的平台,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共同建構健康的信息文化的目標,是我們討論的問題。

一、農村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信息技術的應試教育。

以“考試”為主導的教學是應試教育最顯著的特徵。因為今天信息技術還不是一門獨立的基本性學科,信息技術教學未能在眾多中學的課程設置中佔主要地位,或者課程沒有得到充分開展。因此,一些教師純粹是為了應對考試而教學,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如學業基礎會考)出好成績,一方面削減學生上機的時間,另一方面採取“填鴨式”、“滿堂灌”的方式教授一些信息技術常識和概念,不斷讓學生做練習題。這種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和潛能的發掘。

2.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層次不一。

農村中學的學生大多都是來自於偏僻的鄉村,因此其基本的信息素養不具備,只有個別學生可以理解信息技術的真正內涵,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只是會玩操作系統自帶的遊戲或畫圖軟件,Office軟件會用的人寥寥無幾,更談不上PhotoShop、Flash等軟件的應用。信息技術的理論和技術大部分學生掌握不好,佈置一個任務也不知道從何下手開始完成,更不用説一些基本的操作方面的知識了。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不管初、高中都需要一切從“零”開始。

二、在教學中採取的具體措施

因為學生幾乎都是“零”起點,而課本是“非零”起點的,所以,我在教學中思考最多的問題是:如何轉變教育觀念?如何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意識?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打破教材結構,激發學生興趣。

將大家腦海中的“副課”地位徹底抹去,讓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了興趣,才會啟動思維,才會自動去尋找解決它的方法,才會自動獲取相關的常識,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締造力的需要前提。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教師的主要課題之一。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打破教材的線性結構,比如,在絡基礎及因特網應用的基礎知識時,先讓學生上因特網,同學之間相互收發電子郵件。學生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了自己的想法,他們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這時再介紹基礎知識,學生的興趣也會逐漸濃厚。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再深入課程內容,就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在教學過程中再並用其他的教學手段,會讓教學事半功倍。

2.課堂嚴格要求,課本適當加工。

以學生為主體,倡導開放式、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樹立教育公平化的觀念;充分相信學生創造潛能,培養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觀念;充分了解學生的好奇心,以學生的好奇心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精神,確立科學的教育觀念。

“非零”起點課本的難度較大,我在教學上做了大膽的刪節。在上課時,我也採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實例代替課本中學生不熟悉的事例。比如:在學習《信息技術基礎》“信息的獲取”時,將綜合活動設置為:“調查本地枇杷的品種及枇杷的市場需求”,要求學生回家向父母及鄉親訪談了解並做好記錄。這樣做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由於是學生熟悉的例子,增強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使學生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積極的心態和能夠學習好的信心,同時還培養了學生關心家庭、理解父母等家庭責任感。

3.巧用學習“筆記”,有益下節“操作”。

信息技術雖然已經被列為會考科目,但是還沒有被重視起來。從國小升到中學,科目一下子增多了,學習壓力大,對這種中、大學聯考不考的科目,他們平時跟本不會花太多的精力去學習,如果課堂的利用率不高的話,學習效果肯定不好。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講的內容又比較多,在上下一節課的時候,有很多學生把上一堂課講的知識都忘了,由於要趕教學進度,又不能花太多時間複習,只能繼續新的教學內容。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學了忘掉,再學再忘掉,如此下來教學效率可想而知。

因此上課時我要求學生把每堂課講的知識及操作步驟簡要記錄下來,平時只要花幾分鐘瀏覽一下,在下次上課前十分鐘把上節講過的內容按照筆記上的步驟操作一下,就可以回憶起上節內容。當然不必每一個學生都千篇一律,應因人而異。

4.運用分層教學,豐富學生選擇。

因為學生興趣多樣,認知能力和水平有高低、有差異,教學活動的內容及形式應設計成多層次、多樣化,以供不同發展潛能的`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同時引導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讓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與合作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任務的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可操作性。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利用課餘時間補缺、補差,將那些操作上起點很低的學生組織起來,手把手教會他們。這樣做一方面解決了教學上的問題,另一方面樹立了教師的個人威信,可以將嚴謹治學、認真工作的一面展現給學生,在人格上給予身教,做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和起到榜樣的作用。

5.小組協作學習,培養團隊精神。

由於學生的水平存在差異,上機課中,學生很容易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各自為政”:不按指定的內容操作,甚至有的一到上機課就只喜歡上網、聊天、打遊戲等。這樣不僅僅影響了上機課的組織教學,更嚴重的是學生沒有學會應該掌握的技能。於是,我將班上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由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自己完成操作任務後,幫助操作有困難的同學。我還經常舉辦小組比賽,表揚操作好的學生,展示完成好的作品,要求學生指出同學存在的問題,明確努力的方向。學生不但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且在練習過程中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新興的、發展迅速的學科,為了緊跟時代的發展,要確保上好信息技術課,教師還須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另外,中學信息技術教材內容的更新頻率相對較高,教學方法也應隨之調整。教學是一門藝術,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共同努力、研究。

參考文獻:

[1]郭芳.淺探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任務”設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韓玲玲,李曉東.中國小信息課現存問題與應對策略[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3k30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