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精】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精】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精】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

信息技術是一門融科學性、技術性、實踐性於一體的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剪貼圖形是蘇科版國小信息技術教材上冊中的內容,主要知識點是讓學生掌握選中圖形,複製、剪貼圖形,並能進行簡單的翻轉。在這一節的教學設計中,我大膽的對教材進行了重新整理和設計,並分為四大塊:不拼不知道、剪貼拼更妙、會拼才會贏、智慧大比拼,從而把知識點有機的串連在一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這樣的設計很感受興趣,從而讓他們始終在被課堂所吸引着。

整個教學,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環節,都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重點,讓學生上台示範,讓學生邊操作邊説,然後再讓每一位學生自己去實踐。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整個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全過程。在操作中,我一直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學習助手,適時點撥,加以引導、啟發,培養創新。同時,我還充分調動基礎好的同學,讓他們去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協作的情感。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形成了學習共同體,分享彼此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2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閲讀教材,然後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後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並學會了窗口的最小化、化、關閉。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3

本週主要是對三年級進行了一個小練習,讓他們在記事本中輸入26個英文字母、10個數學和一些算式,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是課堂練習有些乏味,學生的練習並不太好,效果也不算太好,練習了幾遍後,我開始講進入“打字教程”的方法,學生們在這時開始集中了精神,在這時我知道了一些東西,學生們還小,應該在學生的興趣中得到發展,必須提高他們的興趣。

教學中,我發現了幾點小問題,三年級年級的學生一部分找英文字母比較好,説明基礎不錯,但也有不熟練的。這也説明了學生的基礎為兩極分化,好的`好,不好的一點不懂,所以要從練習中加強訓練。尤其是三年級的國小,可能是年齡小,接觸電腦的時間不長,但通過這一週的上課,我發現三年級的學生對微機還是很的興趣的。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4

課文主要內容:

1、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叫“埃尼阿克”(ENIAC)與1946年在美國誕生。

2、計算機硬件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等五大部分組成。

3、運算器和控制器統稱為中央處理器(CPU)。

4、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

5、電子計算機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四個發展階段。

我就所講授的這一課談談自己的教學感受:

1、我認為“導入和小結”是課堂的點晴之筆,即使準備的時間緊張,但在“導入”環節的設計,還是費了不少的時間。由“計算機能做什麼”——一幾乎每個同學都能回答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沒有難度,感覺輕鬆。老師就着學生的回答,比如,有的同學説“用計算機聽音樂”,與人類比,人是用嗓子唱歌,那計算機用什麼部件就能發出聲音呢?引出了本節的內容——計算機怎樣計算的及工作原理。引入學生的生活經歷,簡單、自然的`思維引出了本節的內容,讓學生沒有陌生感。

2、教學內容安排緊湊、有序。由學生看到的自己面前的計算機,説到外部設備;由神祕的主機箱説到主機的組成,又由設備説到設備是怎樣工作的,這種“由近到遠,由淺入深”的循序漸時的安排,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易於接受。

3、重、難點突破有“法”。計算機是怎樣計算的是本節課的重點,採用任務完成法讓學生完成任務,講解學生完成計算的過程,來完成計算機工作計算的過程。

4、注重細節設計,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

5、有待改進的幾個方面。完善每個硬件的講述內容,規範語言;演示工作原理中的實例時,將程序編寫過程加入進去效果會更好;現場拆機箱,發硬件,會讓學生感覺更直觀。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5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信息技術是陌生的,他們並不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意義;同時,信息技術又是熟悉的,他們把這門課等同於“玩電腦”。如何上好信息課,如何抓住三年級學生愛“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是我一開始就要思考的問題。

我所執教的《信息與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基礎的第一課,通過本課教學要讓學生了解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的教學重點並不是在於讓學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而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信息,體會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由於三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所以我把這節理論課分成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信息,讓學生感受信息無處不在,對學習生活至關重要。在設計第一課時時,我主要通過三個部分的內容層層遞進。

誇美紐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既然學生對遊戲感興趣,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意願。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就設置了遊戲導入,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踴躍的參與遊戲,打破了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個教學環境中不僅能夠玩得開心,潛移默化中他們也能感受到這些都是信息,並且為第二課時信息的傳播打下了基礎。第二環節中,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説出圖片的內容,在學生説的過程中,教師也強化了“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這樣的基礎,教師設置疑問“你能説出生活中的信息嗎?”指導學生説出身邊的信息就不難了,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説,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我還抓住了學生的比拼心理,採用開火車的方法每組一排同學依次回答,同學們回答的越來越精彩,課堂氣氛也越來越活躍了。這時候,我引導到“什麼是信息?”同學們同桌討論、向書本請教,很快就理解了這個概念。第三環節中,我進行了課堂小結並且佈置了一個任務讓每個同學回家跟父母説説你上學以來的信息。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課後不僅鞏固了本課所學內容,同時感受了信息無處不在。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即學生髮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須要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你來比劃我來猜的環節中,參與的學生可以涉及面更廣下,每組的學生可以在遵守遊戲的規則下,給自己組的同學比劃。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遵守遊戲規則,也真正做到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體驗快樂學習的意義。

杜威説過:“生活即教育”,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在看圖説一説的環節,圖片的選擇應擺脱書本的束縛,放寬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並且把圖片分為幾類,由淺入深、層次遞進,學生不止是從圖片中看出信息,還要能感受到圖片中隱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預示着冬天來了,這樣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無處不在。

在我從教的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感悟到教學模式的選擇,是決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很好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關鍵因素,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藉助於各種教育手段、方法,各種媒體,幫助學生提高創新意識,產生創新的慾望和興趣,採用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把創新教育貫穿到整個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去。如何把創新教育貫穿到整個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去呢?我認為只要教師把自己的教育能力上升到教育智慧的高度,一定能勝任這種動態探究性教學,具體地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遊戲入門,興趣參與

學生一般對計算機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也是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這一學情,我們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結合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指法練習時,一般學生會對手指的指法要點和擺放要求感到非常枯燥無味的,若教師直接講解手指的指法要點和擺放要求,學生不但會學的很枯燥,而且很不情願去學習,更不會主動去學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是用遊戲介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中一些打字小遊戲,分小組比賽誰的成績好。學生在“打地鼠”、“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好指法。這是就有學生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準又快,如何有效地提高輸入速度?

這時老師可以再講解指法要領,我相信這時學生會學得很認真。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這樣學生就在遊戲中完成了指法練習,掌握了指法要領。這樣,既可以保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記憶深刻。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徵,可以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地講解,要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詞而且要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實踐來驗證其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各種基本技能,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輔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如我在給同學介紹鍵盤時,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鍵他們有什麼特徵?”讓學生分組討論。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的作用是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的字母,其主要作用是針對雙字符鍵的。還抓住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注意與DEL鍵的區別,這兩上鍵的作用都是刪除,而鍵是擦除光標前面的字符鍵正好相反是擦除光標後面的字符。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法,我們就變抽象為直觀,變死板為生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也不自覺中學習了新知識。

三、自主學習,協作創新。

計算機知識本身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大多學生也都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究,協作學習,讓其帶着興趣學習計算機的新知識,在渴望中學習到新知識中,在探究中獲得新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學生已能夠自己摸索一些常用工具及軟件的操作方法,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採用“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幾個過程,即讓學生在開始使用一些工具之前,老師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但先不做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必須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翻閲教材,然後再老師的引導下學習這些工具及軟件的操作方法,最後用於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就會逐漸會形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我們計算機信息技術課所要完成的一個教學任務了。

這是我在平時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所得到一點體會,也就是説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放平心態,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多多思考,勤於實踐,採用一些學生易於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不自知的學到一些知識,從而慢慢地提高了他們對計算機的駕馭能力,為他們今後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其走向社會這個大舞台鋪平了一塊磚頭。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6

週二參加了巴南區的信息技術賽課,課雖然完了,但我的學習還沒有完。我的教學生涯還在繼續。在這次賽課過程中有無數的感慨,但更多的是一種收穫,一次學習,一次進步。

這次進行賽課既有成功的地方,當然也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結合這次賽課的全過程,以及自己的進步,自己也靜下心來,對整個賽課過程進行一次總結、反思、以促進自己成長。

這次賽課,雖然心中還有一些想法,但已經成為過去。我沒有辦法去改變過去,但是我有能力去改變明天。通過這次賽課,我總是在不停的問我自己:“你進步了嗎?你成長了嗎?如果成長了,你又成長了多少?你反思了嗎?”這些問題總是在我腦海裏不停的浮現。當然,這次賽課,也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該怎麼去面對這些問題,並能逐一的克服、解決這是我想得比較多的。通過這次賽課,總結如下:

一、重新認識自己。

我能做什麼,我做了什麼。因為我不知道,所以我自以為什麼都懂了,因為自以為什麼都懂了,所以才不知道該怎麼去努力。這次賽課,恰恰給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我重重的一擊。重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定位自己。説實話,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要去否定自己過去的很多,要改變自己的一些觀點,一些方法,這也就意味着自己過去做的一些事情、做事的方法是不對的,至少是有問題的。一個人最難做的就是否定自己的過去,因此相信這是很多人教不願意去面對的`。但是隻能敢於面對,一定是一個成長的新起點。

二、學會放低自己。

可常聽別人説,年輕人出來要多多請教,不要清高,自以為是。要學會放低自己。原來對這些話,有些愛聽不聽,也有些反感。但在現在,我對這些很樸實的話有了新的詮釋,通過這些改變,或多或少的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東西,其實每一個人的成在就有他成在的理由,因此,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虛心向別人請教,不是丟自己的臉,而是在用最好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裏強大自己。

三、經驗與理論結合的重要性。

初出道者,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經驗不足,課堂應變能力相比來説要差一些。遇到一些問題還是不能及時解決。理論與經驗脱節,不能將理論更好的運用在課堂上,當然也就看不到經驗在課堂上是理論的個體應用,當自己還不能提升到這樣的高度時,就只能通過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總結,才能更好的學以致用。

四、研究團隊的重要性。

俗話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就意味着團隊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個人的成長,將帶動一個團隊的成長。沒有一個優秀的團隊,個人的成長也將放慢腳步。

五、學生觀得以改變。

以前上不好一節課總是認為學生不行,是學生不好,其實現在想來真的好笑,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同樣對於枯燥無味的課堂毫無興趣。因此課堂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師的合理引導,才是吸引學生的真道理。這次團隊的研究,還讓我在上課時的關注點發生了變化,以前我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守紀律,作業完成情況怎麼樣,現在我逐漸的轉向關注怎樣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生長的意義,是怎麼體現學生主體性的。

六、教師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和老師基本功對教師的重要性。

以前,總覺得學生是一個一個的笨,很簡單的知識教不懂。殊不知,學生現在獲到知識的渠道很多很廣,每一個人的關注點不一樣,各有所長。因此只有教師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深度與廣度,上課才能信手拈來,很自然。現在上課,我不會再找學生的瑕疵,有問題,先反思自己。教師的基本功對於一個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次賽課,普通話,教姿、教態、課堂應變能力等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因為這次課,才會發現自己,認準自己。

一份付出,一份收穫。相信這是絕對的真理。在這次賽課過程中,我可以毫無疑問的説,我在我盡力落實這個教案,積極主動的參與整個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我的收穫也不少。至少現在我可以肯定的説,我該從何入手讀教材,我該怎麼去寫出一個像樣的教案,從那些方面來發現教案的閃光點,可以自己獨立的去提煉一些思想,我想這是這次賽課的最大收穫。因此,這個結果現在對我已經沒有什麼意義,最有意義的是我在這個過程我學到了些什麼,在以後的教學中如何改進。

曾聽説“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比推翻一個王朝還難”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充分尊重一個的觀點,不要輕易去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尊重,這也是賽課的一種收穫。

因為年輕,所以會有失敗,有無耐,有無知,有思想。也正因為年輕,所以才經得起失敗,能自己主動的去改變自己、強大自己。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7

為了迎接中學生信息技術考試,我所帶的班級即將進入複習階段,提到複習課怎麼上,大多數教師的反應是:把握考綱,加強訓練,熟能生巧。的確,這種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很多老師也是這樣上的:課前闡述當堂課要複習的知識點→佈置課堂任務→學生完成課堂任務→教師講解。

按這種模式上的複習課,從學生的課堂提問及學習態度來看,這種複習方式還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方面,反覆使用這種模式進行復習,學生會感到厭煩,從而影響課堂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學生對問題的分析不夠透徹,這對於解決問題是相當不利的。

從以上兩點可以看出,要想獲得好的複習效果,在複習課的設計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興趣,帶動學生思維,從而提高複習課的實效。這就要求教師對複習的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複習興趣,延續學習興奮點,通過有效的講練評調動學生加深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8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這一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反思: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藴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麼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造輕鬆、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着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大力加強放手教學

一位教育家説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如果我們忽視了信息技術課的最大特點是讓學生上機動手操作,而只是照本

宣科“講解”教材,那麼,“新課標”提出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會成為一句空話。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加強放手教學,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在完成了既定任務的情況下,要放手讓學生主動接觸各種“遊戲”自主“娛樂”以及鼓勵學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教師適時指導或回答學生的一些問題即可。這樣就能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主動性得到發揮,個性和創造系性得到發展,並且還彌補了教學內容的不足。知識可以由教師傳授給學生,也可以指導學生自己探索發現。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虛擬”環境,在虛擬環境下學生可以大膽試驗,甚至“闖蕩”,從中總結經驗,學習技能,許多計算機迷就是這樣闖蕩出來的,可以説,只有信息技術才能夠給人們提供這樣的自由學習環境。通過長期實踐使我們感覺到,與其説計算機技能是“教”出來的,不如説是“學”出來的。所以我認為,信息技術教學應該儘快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化。信息技術中許多東西不是講懂、聽懂就能解決問題的。現代應用軟件系統都很龐大,也不可能處處由教師講解,更重要的是面對開放式軟件環境,進行創造性工作和學習的能力。軟件的各個單一功能可以用傳統方法進行教學,但是應用能力卻需要自己通過實踐進行自己建構。“以‘學’為主”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達到意義建構的效果,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尋找教學“零”起點的困難。“以‘學’為主”的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互動性和隨機性很強的過程,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充分構造師——生、生——生互動的環境,使更多的人獲得意義建構的機會,不應該死守預先制訂的教學計劃,控制課堂局面。

總之,要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9

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為配合新形式的發展需要,我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了幾節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探究課。課堂中真正體現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課堂教學結構,我深受啟發。通過聯繫自已的課堂教學實踐,針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獨立的特點,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課不同於語文、數學等其它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下面就談談《我來當大師——動作補間》一課中培養學生能力的點滴體會:

一、嘗試發現,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

要探索新知識過程中,教學中如何使用新建元件和自由變形工具,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首先讓學生態平衡嘗試操作,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已去鑽研,自主學習,且鼓勵學生間互幫互學,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獨立思考,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操作學,探索新建元件和自由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這樣能夠激發學生思維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師引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採用師生互勸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進行學習。當學生掌握了創建補間動的使用方法後,教師適時出示一幅未完成一件作品,鼓勵學生提出修改意見,讓學生個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對於學生的各種回答教師都應予以表揚、鼓勵,讓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成就感,這樣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設計,通過屏幕廣播把教師的操作示範直接展示到學生的顯示器上,並將學生掌握瞭如何創建補間動畫過程展示給每個學生看,相互傳遞信息、進行交流。並在教師點拔、引導下進行學習,讓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已做好擺動手臂的機器人。

三、作品賞析,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對於實踐練習,教師首先利於課前準備的一此具有代表性精美的電子作品,如六幅機器人動畫,先讓學生欣賞,然後給出任務:完成習作。當學生欣賞完機器人動畫,會躍躍欲試,其創作慾望被充分地激發起來。由於教師沒有給學生規定任何條條框框,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去創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則可充分地發揮出來。其間還可以提倡同學間相互討論、交流、切磋,並且讓那些操作能手充當教師的小助手,幫助哪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則巡迴指導,適時提醒學生注意事項,力求使作品富於創新、富有藝術性,這樣學生的作品就會更有新意,更有創造性,同時也可以淘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交流評價,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作品品評過程中,則採用作品交流評價的模式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自己説出作品的創意,自己評價,然後由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學習,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則注意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同時還要注意發現並抓住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啟發,為以後的再學習提供“營養”,注入“血液”,讓他們以“愛學”“樂學”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不斷培養自己獲取信息的能力。

總之,要上好中學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的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0

信息技術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及各方面的協調能力,要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新型人才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探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多年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利用“任務驅動”法來實現教學任務

單從“任務驅動”字面上看,好像是學生在老師佈置的“命令(任務)”驅動下完成某些學習,如果這樣的話,那學習過程就不是主動積極的學習而是被動積極的學習了,學生主體仍然沒有從被動的去接受知識中解放出來。我們這裏所説的“任務驅動”是建構主義理論中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並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事實上它並不是簡單的給出任務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講畫圖中的圖片翻轉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任務:畫出一個倒“福”字來。學生得到這一任務後,他們就會主動的思考並學習完成這一任務所需要的知識。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完成這一任務需要用到“為圖畫添加文字”這一舊知識和圖片翻轉這一新知識,學生就可以通過完成該任務學習並複習新舊知識,而且還學到了把知識綜合起來運用。

二、使用懸念手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時,往往喜歡上上機操作課,對課堂理論性教學則感到單調,尤其是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時表現較突出。此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或採取簡單批評指責的方法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不會很好。如果採用電視節目預告中使用的“懸念”手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計算機存儲容量時,我手舉一張光盤,設其厚1mm,接着提問一套百科全書的厚度是多少?此時學生會七嘴八舌地猜測回答。這時學生已經產生了一個疑問,一張盤和百科全書有什麼聯繫呢?接下來話鋒一轉説道,就用這樣的一張盤,可以存入幾套百科全書!學生馬上會瞪大眼睛、張開嘴發出驚訝的聲音。此時懸念已產生,興趣也調動起來了,學生會懷着極大的好奇心要了解計算機存儲容量到底有多大,預期的教學效果就達到了。

三、注重教師在課堂上所起的作用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知識不再僅僅作為信息而被簡單傳遞,它應該成為引發學生思考的對象。學生的思維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並隨着活動的深入而得到發展。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促進者,指導者,應該引導學生針對某些問題進行共同探討,儘可能地去暴露學生思維過程,做到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結論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使學生學習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發展能力的過程。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匪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1

學生通過之前的實踐任務,已經掌握了頁面設置、背景設置、插入圖片、插入文本框、設置格式等技能,具備了製作電子板報的技能基礎。同時,在之前的實踐任務中,學生並不是進行簡單的技能訓練,而是利用技能進行電子作品的創作,具有一定的設計能力。因此,本次實踐任務的設計側重於考查學生對學過知識(包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的綜合應用情況,培養學生的整體規劃設計能力。

為了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間,本次任務從組建小組、確定板報主題、收集素材到作品製作、作品評價都由學生自主完成。按照製作電子報刊的基本流程“確定主題→收集與選擇素材→設計版面→製作作品→評價作品”為線索,在教學設計上,我設置五個課時開展實踐活動:第一課時主要介紹理論知識,包括介紹製作電子報刊的一般流程,結合電子板報範例,介紹電子板報的版面結構和設計要點。接着介紹本次實踐任務的內容要求、具體安排,並要求學生進行分組,確定板報主題。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學生收集與整理素材。由於計算機室沒有網絡,學生只能利用課餘時間收集素材,課堂上的任務是對收集到的素材進行篩選與整理。考慮到教學條件所限,這一課時中,我提供一些背景圖片、學校圖片和裝飾圖片讓沒有準備好素材的學生進行篩選,最後每個小組創建自己的素材資源包,為製作電子板報提供素材準備。第三、四課時的任務是各小組按照《製作電子板報操作指南》進行自主創作。第五課時進行作品分享與評價。各小組欣賞其他小組的`電子板報作品,根據評價量表對所有的作品進行評價。

經過五個課時的實踐,學生經歷了製作電子板報的流程,製作出了完整的電子板報作品,並完成對其他小組的作品評價,基本上達到教學目標,但也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回顧這幾節課的課堂情況,存在以下的主要問題:

(1)在確定主題時,部分小組感到迷茫,不知道選擇什麼主題,進而影響完成任務的進度;

(2)學生收集素材的途徑有限,收集到的素材(特別是文字素材)較少,導致很多作品的文字內容不夠豐富,版面空白的地方較多;

(3)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意識較為薄弱。一方面,儘管要求每個小組每節課填寫任務分工表,但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少小組變成一個人負責製作作品,另外的成員做與任務無關的事情,沒有參與其中。另一方面,儘管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操作指南,但學生在遇到操作上的問題時,還是習慣性舉手提問,不懂得通過操作指南尋找答案。

(4)由於課時限制,最後的作品評價課僅進行作品的評分,缺少交流與點評的環節。

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我重新認真回顧這次實踐任務的教學過程,查找原因,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得到一些啟示,指導我以後更好地安排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活動。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2

我是一名農村國小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師,我的從教時間很短,現在來説是不到半年的時間,可在這個半年時間裏,我認為我和學生的共同成長經歷很有意義,加之最近的國培,使我對國小信息技術課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以便更好的審視和開展自己的今後教學工作。我對半年來的工作反思如下:

1、補充和更新信息技術知識迫在眉睫。

我深深知道:學海無涯,在信息技術面前,我們只有不斷的去學習信息技術,具有廣博的信息技術知識才能面臨今後教學的任何挑戰。有的教師説:弄個信息技術證就可以了,可我知道,在學歷滿天飛的今天,我們教師更應注重真正、真實知識的積累,不能做一個沒有真功夫的老師,與學生、與自己都是很不利的。我認為電腦本身就會給我們提供很多學習的機會和平台,靠我們自己取努力。在學懂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儘量要涉獵很多課外信息技術知識。這個方面我做的'很不夠。

2、更新教學方法。

這次培訓,我深受啟發:信息技術課同新課改同屬一個步伐,我

們在自己的課堂上更要體現新課改的思想。自主、和作、探究,仍然是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思想,決不允許教師獨霸課堂,把更多的思考時間和探索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中前進,培養創新思想和創新行為。我的一言堂仍然存在,很不符合新課改思想,應該加以改進和提高。今後要把所有的表現機會和發現機會讓給學生,不要搞過去的權威教學。

3、教師要追求以“智”取勝。

本學期開學大約兩個月了,信息技術課很正常,可是最近一段時間,由於“國培”,教師上網,學生中止了電腦實踐課。我們停了一段時間課,可後來我發現:我可以到多媒體室去上課,上課的方法很多:可以觀看教學光盤,也可以把教學內容製成課件傳授給學生等方法,學生做好筆記,也是很好的理論課。我發現:我發現這個新辦法的時間拉得的過長,缺少教師應有的快速反應機智。作為一名教師,頭腦要有“智”,要有新的思想和行為,才會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出會創新的學生,這一點很重要。當然需要速度,如果我們的創新總是在時間上落後於別人,我們還不是創新,這個是我的特殊認識,僅供參考。

4、勞逸結合,學玩並進。

老的觀點不一定都是真理。我在聽講座,備課、上課等正當活動之餘,有時候也參加遊戲活動,提煉一下自己的智商。我喜歡“學與玩結合”的思想,甚至我認為有時候是相輔相成的。當然我鼓勵學生注意時間的分配和調整,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遊戲之中。現在的家長一聽到遊戲,談虎變色,我很不理解。國培教師提到:讓學生自己去創造遊戲,玩自己的遊戲,説明教學觀點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想和行為的一切教學活動,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思考,不能一棍子都去打死。當然我們不能片面的誇大遊戲的作用,忽視它的負面影響,教師要適當調控,不能讓學生任意妄為。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3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0xx-2006第一學期的工作結束了,結合本學期的工作實際,我針對自己在教學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進行評價和反思,寫出如下反思報告,以利於在以後的教學中有所幫助。

一、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到培養學生未來的生存能力的高度。

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作為信息時代的主要載體和工具,在教育中擔負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謂計算機能力,是指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能自行開關機器、能用畫圖軟件進行畫圖、能獨立進行Windows的操作、能用字處理軟件作一些文字編輯的能力,能利用因特網獲取信息的能力等。將計算機能力提高到學生未來生存能力的高度,有深刻的社會原因,這與現在常常提到“功能性文盲”有關。“功能性文盲”最初的含義是指未能獲得讀、寫及計算能力的人,他們無法與同時代的人溝通,儘管他們可能上過學,並獲得過文憑。當今的信息社會,讀、寫及計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擴展,“功能性文盲”的標準也有了更為廣泛的涵蓋面。

“讀”的含義在發生變化,不僅要讀印刷的文本,而且隨着全球網絡化的到來,如何有效、快捷地閲讀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成了一個現代人必備的才能。

“寫”的含義在發生變化。寫也不僅是指以往的用筆書寫,它還包括藉助計算機的“寫”。更為重要的是,還需要將自己的思想或需求在網上書寫,通過網絡和其他人甚至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獲取最廣泛的幫助和支持。

“算”不僅僅侷限於過去的做算術。計算機的出現,使算內涵和外延極大的擴展。很好的把握計算機的計算方法,能大量節約精力和提高效率。

我們有義務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能力的缺乏,將導致成為新的“功能性文盲”,如果自己成為“功能性文盲”,將有可能出現如下的尷尬局面:在用途越來越廣泛的諮詢系統的電子觸摸屏幕前無從下手;手持信用卡卻在ATM自動取款機前取不出錢來;在家庭的自動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煙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明確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二、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進:

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只有積極調動學生,能夠讓他們主動參與,思維得到開發,這就的教學才會讓學生感受到輕鬆的學習氛圍。

1、自學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學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基礎。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特別是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更是日新月異,以至於一些以前已經學過計算機的人還要從頭學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教學生學一成不變的東西,那麼也許學生還沒有畢業,那些東西就早已過時了。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

2、幾年來,計算機組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模式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以“任務”為驅動,採用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探究方法來進行知識、能力傳授的教學方式,它讓學生就某一“學習問題”自覺地、主動的進行探究學習。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於是教師從講授者逐步轉變為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究者和創造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互動的。教師設計了合理的任務、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推動學生髮揮主體作用、主動地去完成各項任務;而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就會發現並解決更多的問題,當問題無法解決時,就會求助於他人、求助於教師,此時,教師為學生所推動,可以深入發揮其主導作用。主導推動主體,主體促進主導,直至完成整個教學。在這個過程中,任務作為重要的載體,被教師、學生運用,推動整個課堂教學的進行;因為學生、教師的推動,任務的本身也會發生一些事先不可預知的變化,可能發生更為深層次的拓展。

3、“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是具有相對獨立特點的教學類型。從理想的狀態來講,整合型課程十分有利於學生在多方面的全面提高,是課程改革的趨勢。

計算機組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根據實際需要,設計綜合化的教學內容,將其他學科的一些內容整合進來,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不僅講信息技術,而且涉及多學科知識,將各類學習看作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組織教學時,把這些相關的知識聯繫起來進行教學,促進和實現多學科知識之間的真正聯合,從而形成了一種綜合化的教學模式,有助於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例如在講解軟件時,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求Excel中的內容。

這類課型其優勢在於:首先,知識之間的聯繫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只有他看到某一要學習的知識與他所熟悉的或喜歡的知識有關聯時,那麼在他面前的知識就立即變得開闊起來,學習興趣就會提高,從而形成突破口,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其次,整合課型促進了多方面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能力是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培養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每實踐一步,都要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和自己的親自操作,學生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時修正和調整自己的計劃、行動和方法,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就落實在這些實踐過程之中。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設計學生進行研究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親自體驗獲取、傳輸、處理、發佈和應用信息的全過程,同時體驗創新;在指導學生交流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交流作品,還要讓學生交流完成作品的過程和方法;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時,不僅要看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總之教師要從多方入手,使學生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增長才幹,學會創新。

1、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使學生具有創造的源泉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學生才具有創造的基礎,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聯想,從而發揮出學生的潛能。

“創設情景”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身臨其境”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如,五一勞動節到了,讓學生設計慶祝自己父母節日的圖片;學校要召開運動會,讓學生設計本班啦啦隊的標語牌以及設計運動會成績統計表;學校要召開辯論會,讓學生製作自己的演示文稿配合演講等等。大量的實踐告訴我們,學生有創造的源泉,又有創造的激情可以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挖掘出他們的創作潛能。學生的能力也會在創作實踐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2、創設研究性、協作性、主動性學習方式的環境,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增長才幹,學會創新

研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主動性學習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有效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創新精神以及協作精神的培養。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設研究性、協作性、主動性學習方式的環境。

開展基於主題研究式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是創設研究性、協作性、主動性學習方式環境的一個好方法。創設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進行研究,完成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全過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通過積極探索和交流,完成對某個主題的瞭解、認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結論或規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協作精神。

教學中不僅要創設主題,還要設計符合學生情況和學習環境的任務。而且主題和任務要有實際意義,要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例如,“環境保護”

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也是全社會都關注的主題。針對這個主題,教師可設計以下不同的任務:製作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電子板報;製作“環保專刊”或有關環保的演示文稿,介紹和宣傳環保知識;通過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提出環保建議和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方案;製作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網站等。

四、多鼓勵學生,學會欣賞學生

做為一個好老師,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且還要學會去讚賞學生。高二的學生雖然經過了一年的學習,但在上機操作過程中,難免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教師耐心加以指導,如果總是大聲斥責學生,甚至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往往產生恐懼心理,厭學心理。所以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對學生的進步要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不但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創設良好情景,注重情趣培養

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學習《Flash動作補間動畫》一課,大家都懷有一種畏懼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動畫是如何“動”起來的,更想切身體會一下操作計算機的樂趣。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動機是當興致高、心裏想做的時候。我抓住這一契機先提出這樣一些問題:“你知道動畫是如何製作的嗎?”、“用Flash這個軟件又如何製作動畫效果呢?”,接着我向學生展示了課外活動小組中學生做得一些Flash動畫,通過觀看,這時學生學習興趣倍增,教學氣氛活躍,從而順利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在教學理論指導下,採用多種有效教學方法,激發興趣,如果師生的教學雙邊活動是愉快的、積極的,學生獲取知識的時刻也是最佳的。

六、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首先要將教材研究透選徹,要將學生了解清楚。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了。要注意精講多練,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探究學習;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講邊操作,實行手把手教學。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要給他們百分之七十的時間練習。再次,本學期主要講授了Flash動畫的使用,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布臵操作任務時不要“一刀切”,對基礎好的學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務外,可布臵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他們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

七、教學方法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信息技術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同時可以採用網絡教學,通過網絡和自制的學習網站,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手段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點撥關鍵點、演示重點內容。有時,讓學生上台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也很好。

八、與其他學科整合,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當今計算機網絡的龐大資源庫和對信息的基本操作是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讓學生認識計算機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培養學生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培養學生用現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處理信息的意識;各學科的考核越來越重視與社會實際問題的結合,讓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絡,加深學習效果,根據所學的知識在論壇中與網友討論各種問題,進行交流、討論、齊心協力一起解決問題,如各學科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為學生提供一些關於某知識點內容的參考網站,在信息技術課上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瀏覽和學習這些網站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與其他學生、各種專家、教師等交流,擴大了課程資源範圍,拓展了學生自身獲得知識的渠道,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這一方面這學期我做的還很不夠,以後在這方面要多與其他教師多交流,加強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這一功能。

九、教學評價一般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較多,特別是在學生自由創作過程中

教師對於學生的活動給予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也使學生更客觀地評價別人的作品。讓不同水平的同學在活動中都能有所發揮和創新。本學期我在這方面做得也不足,往往是布臵完任務,就去指導學生操作,而沒能及時給完成任務的學生評價。

信息技術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能力解決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問題,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思想意識上明確了信息技術教學目的是信息技術教學成敗的關鍵,提高學習興趣是必要的手段,培養信息技術素養是根本。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非常重要,以這個目的指導我們備課、上課,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和顯著的成績。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4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及各方面的協調能力,要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培養新型人才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探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多年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利用“任務驅動”法來實現教學任務

單從“任務驅動”字面上看,好像是學生在老師佈置的“命令(任務)”驅動下完成某些學習,如果這樣的話,那學習過程就不是主動積極的學習而是被動積極的學習了,學生主體仍然沒有從被動的去接受知識中解放出來。我們這裏所説的“任務驅動”是建構主義理論中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它大體涉及哪些知識,並找出哪些是舊知識,哪些是新知識,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任務的完成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事實上它並不是簡單的給出任務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講畫圖中的圖片翻轉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任務:畫出一個倒“福”字來。學生得到這一任務後,他們就會主動的思考並學習完成這一任務所需要的知識。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完成這一任務需要用到“為圖畫添加文字”這一舊知識和圖片翻轉這一新知識,學生就可以通過完成該任務學習並複習新舊知識,而且還學到了把知識綜合起來運用。

二、使用懸念手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生在學習計算機時,往往喜歡上上機操作課,對課堂理論性教學則感到單調,尤其是在學習高級語言進行程序設計時錶現較突出。此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或採取簡單批評指責的方法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不會很好。如果採用電視節目預告中使用的“懸念”手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循環語句時,我手舉一張紙,設其紙厚0.5mm,接着提問世界最高峯的珠穆朗瑪峯的高度是多少?此時學生會異口同聲回答出來。這時學生已經產生了一個疑問,一張紙和珠穆朗瑪峯有什麼聯繫呢?接下來話鋒一轉説道,就用這樣的紙(足夠大),對摺若干次後,就可以達到或超過世界最高峯的高度!學生馬上會瞪大眼睛、張開嘴發出驚訝的.聲音。此時懸念已產生,興趣也調動起來了,學生會懷着極大的好奇心要編出程序來驗證一下這個問題,教師這時恰當地點出編這個程序的幾個主要環節,引導學生操作,預期的教學效果就達到了。

三、注重教師在課堂上所起的作用

在新的課堂教學中,知識不再僅僅作為信息而被簡單傳遞,它應該成為引發學生思考的對象。學生的思維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並隨着活動的深入而得到發展。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促進者,指導者,應該引導學生針對某些問題進行共同探討,儘可能地去暴露學生思維過程,做到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結論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使學生學習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發展能力的過程。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匪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15

這節課是學習的第六課,如何設置圖片的背景色與畫筆的顏色,以及學習如何在封閉區域進行顏色的填充。三條命令,其中前二條命令可以通過工具欄來進行設置,第三條命令就是一個簡單的單詞FILL。三條命令的講解並不需要太長時間。命令講解完成之後就開始畫二個圖形,一個是紅旗,另一個是先畫一個紅色的矩形,然後在裏面用黃色畫一個100。

每個班能夠獨立完成的基本沒有,通過教師提示畫出來的有二三個。大多數學生只是打開LOGO,然後就不知道應該如何向下做了,還有幾個學生學習瞭如何設置背景之後非常開心,將背景設置成紅色然後去畫紅旗。也有部分同學將背景設置成紅色去在裏面用黃色畫100,經過我多次提醒,最後還可以發現有幾個同學是這樣設置的。對他們的這種行為我是痛苦得沒有辦法。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學生在課後根本就沒有去進行復習與練習,所以他們很多命令還記不住,導致畫圖的時候不知道使用哪條命令來執行;第三個原因要從自我來找了,其實我已經告訴學生LOGO軟件我已經放在博客中了,另外還有個學生説發的.光盤中也有這個軟件,我提醒過幾次學生,但他們並沒有在家裏面進行學習。如何充分的利用課堂中的四十分鐘時間來讓學生學好這些內容,老師的擔子太重。而完全放任學生就這樣做不是我的風格,我並不想做一個誤人子弟的教師。

以後的課堂中只能夠更加多的督促學習進行學習與練習了,講道理吧,只怕他們的道理比我的還足。盡力而為了!苦笑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62wmk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