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推薦】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推薦】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推薦】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

Word第一節課教學內容在以往都是把認識word的軟件界面作為一個教學重點,在本次講課中我只是一帶而過,讓學生了解即可。原因如下:

第一,軟件界面的認識其實是一個過程,應該把認識軟件界面的學習貫穿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在學習軟件的過程中逐步的熟悉和認識軟件的界面。

第二,軟件的更新是很快的,現在學生所認識的軟件界面,在以後的學習中,生活中有極大的可能性會被改變,比如word20xx界面和word20xx界面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第三,軟件界面的變化還體現在不同的系統,不同的應用主題而不同,甚至於因為個人習慣而有所改變。第四,同種功能不同軟件的界面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word界面與WPS界面等,都有其各自的特點。

基於以上原因,我沒有把認識word界面作為教學的重點,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教會學生如何保存和新建文檔,尤其是如何保存文檔作為了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保存文檔,對於已經熟練掌握軟件的人來説並不是一件很難得事情,但是作為初學者,特別容易出現各種的錯誤,比較典型的就是:第一保存的位置不正確,不知道把自己的文檔存哪去了;第二保存文檔之後,發現沒有保存對位置,不知如何“另存為”。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學習了至少3種保存的方法,並通過讓學生保存不同的文檔來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應該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發生上述的錯誤了。

學生對word有了一定的瞭解,我就讓他們自學啟動這一塊,如果教師一味地去講,反倒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絕大部分學生自學以後都能打開word,接着我又讓會的學生再把操作過程演示了一遍,這對於個別沒有成功啟動的學生也是加深了印象。在講解“窗口的組成”這部分內容時,我變換了方式,讓學生來考我,學生説出窗口的名稱,我指出是哪部分,大家都非常興奮,把手舉得高高的,這樣我既趁機介紹了窗口的各個部分及其功能,對學生來説印象也非常的深刻。接着,我再反問他們的時候,他們也能非常快地回答出來了。在文件“保存”這一塊時,我發現有的學生操作比較熟練,自己會將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中,而有的學生顯然不知道怎麼處理,這個時候,為了防止操作能力強的學生無事可做,操作能力相對差的學生失去信心,我就讓已經完全掌握的學生去教還不能順利操作的學生。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讓那些操作好的學生嚐到了“甜頭”,使他們更積極地進行學習與應用。對於word的退出,比較簡單,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我採用讓學生之間比一比的方法,看誰“退出”的方法多,讓學生了解其他一些退出word的方法。

《初識word》這一課使學生了解了計算機更多的用處,也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能用計算機寫作文、寫日記,對於這種非常實用的工具,我會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並能進行實際應用。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

三年級國小生要上好信息技術課並不是很難,但對於剛剛接觸計算機的學生好像是無從下手,所以掌握鼠標操作這些簡單的基礎的操作將是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突破口。如果簡單的操作沒能掌握,將對其學習信息技術產生負面影響。本節課通過創設的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玩中學、學中玩,達到以玩促學的目的。以下是我上這節課的幾點體會:

1、通過遊戲,將鼠標的知識及種操作方法巧妙地融入遊戲之中,讓學生在玩中自主地學習,使學生輕鬆地理解和掌握鼠標的操作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2、學生在自由操作的狀態下,自己探索鼠標的操作方法並作以總結,知識掌握得更牢固,興趣更濃。

3、本課主要是玩中練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鼠標的雙擊與拖動操作。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利用遊戲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互相交流與合作,比一比、賽一賽,寓教於樂,充分給予學生鼓勵與肯定,並給予及時的評價。學生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體現出水平的不統一性,教師必須開放教學資源,開放教學思想,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達到訓練的目的。

在這一週我讓三年級的學生在“基準鍵操作”中練習基準鍵位主要是正確的用手指去敲擊A、S、D、F、J、K、L、;這幾個鍵,在練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這個字母打不出來。”我過去一看,原來是大寫字母,這説明學生對鍵盤不熟悉,成其是功能鍵,我用了幾分鐘講複習了一下鍵盤上的“Capslock”、“numlock”鍵,分別為大小寫切換鍵和數字鎖定鍵,讓學生示範掌握,在剩下的時間裏就是指導練習。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3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擔負着“使學生在建立對信息技術及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及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等重要責任。在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術這門新興課程,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意識等方面得到培養,是所有教授此門課程的教師要努力研究的。在一年多的教學實踐中我有幾點體會。

一、巧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景創設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師應當注重開課“導語”的設計,快速而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入角色。

中學生的心裏特點是主觀能動性強,對各種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總是充滿着求知慾望;但往往耐性不夠,對枯燥的理論知識興趣不足。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心理,揚長避短,根據教材的內容創設出能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導課情境來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他們樂學。

為了能夠長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創設出形式各異的導課情境,用實例展示代替無趣的語言介紹,用聲情並茂的動畫代替單一的圖形,用視頻等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興趣,求知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自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引入知識的海洋了。

二、遵循“學以致用”的原則,使學生樂學。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書本知識最終都要體現在對計算機的操作和使用上,也就是説要“學以致用”。讓學生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所學的為自己的“需要”而服務。

中學生的知識和閲歷都比較淺顯,這使得他們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的侷限,如果教學內容脱離他們的實際生活太遠、理論性太強,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從而使學生樂學。例如“畫圖”工具可以用來描繪校園;word可以用來製作課程表、寫信;powerpoint製作的幻燈片可以用來介紹班級、老師、同學、校園生活;e-mail可以給同學發賀卡等。

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是為了操作使用的,有了“用”的目標,“用”的需求,學習就有了動力。因此每節計算機課教師都要給學生設計應用練習以目標驅動學生對信息技能的學習。

三、鼓勵“嘗試創新”,幫助學生樹立“求新”“求異”觀點。

在日常的教學中,常常能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計算機課上,對老師佈置的任務不是很認真,有的只是為了完成應付任務,有的只是機械的重複老師的示例。沒有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習自然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努力營造寬鬆、積極、探索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嘗試創新”,讓他們明確只要敢於參與,就是成功,樹立“求新”“求異”觀點。比如在我給四年級上“畫圖”課中,在掌握各項工具使用技能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創作,這時有的學生就很興奮,有的作品卻沒有新意,還有的只是單純的複製書本。我仔細觀察學生的作品,從中找出閃光點,展示給大家看,再讓同學分析製作思路,接着大家一起嘗試。這樣,時間長了,學生的思路就開闊了,體會到了大膽嘗試的樂趣。

四、全方位互動,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新課標要求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學、動手、和應用的能力。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指導者,只起指導、啟發、總結的作用。課堂上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會感到厭煩。所以在設計課堂時,教師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和自學的樂趣。做到全方位互動,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老師交流,尋求幫助;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體現合作。

比如指法練習時,通過打字競賽,學生大多獲得了好成績。另外讓學生互相檢查手指位置、眼睛,評出打字小能手、助人小幫手、優秀合作小組,追求多層面的成功。

五、以“評”促“學”,讓學生體驗成功。

評價作品是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在於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相互的信息交流中取長補短獲得進步。在評價課中我們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從而激發持久的學習動力。這就要求教師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的作品,敢於直言不足,也能賞識他人的閃光點。以“評”為動力,鞭策和鼓勵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操作技能培養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嚐到成功的快樂,這是信息技術教學的真諦所在。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4

以前我總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説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

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 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 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藴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5

相信很多教師對“信息素養的培養”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詳,但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的理念“構築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礎上應用起來。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構築不僅取決於文化的承載物(如信息技術教材及其他教學資源),而且取決於文化活動的主體(信息技術教師、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管理者)之間的動態性關係。所以,對於課程的建設及發展,信息技術教育教師肩負着很大的責任。

(1)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信息技術教師不能以任務繁重為由,忽略對自身能力的提高。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為這個學科的老師更應時刻注意自我提升,應該通過參加培訓或者學習優秀案例等形式,深入學習新課標的理念、目標、實施和評價,學習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師生角色轉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另外,參加一些科研活動,也會培養教師們嚴謹、科學的作風和優秀的科學素養

(2)增強對教材的利用能力,超越教材的能力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或許會造成教材具有相對的滯後性。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時,如果僅侷限於教材的知識,不僅會招來學生們的不滿,也會讓自己的課堂缺乏生命力。北京市丁香國小的武健老師“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觀點就傳達給我們這樣的一種理解,每一個教學單元要“小而精”、“要深入和昇華”,要進一步加工信息技術教材。的確,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嶄新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年輕和稚嫩,在實

踐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很多的問題,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以及所帶來的經濟、社會變化。同時,它也是一門快速成長的學科,如果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個過程,用矛盾發展的觀點來審視信息技術教育所發生的一切,我們就會發現它是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髮展和完善的。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6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悦"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教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許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鬆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通過佈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7

學生最愛上什麼課,就是我所教學的:信息技術。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我的教學內容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讓學生理解電腦獨特的思維;不僅要會使用電腦,還時常想一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這個程序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思路。

在課堂上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作出別出心裁的答案。學生智慧的激活,會反作用於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積極思維,從而在師生、學生間積極思維的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並可獲得教案目標之處的收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學習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的遷移,使這些結構具有適度的靈活性。讓學生成為主角。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入主體角色,主動地去發現學習從而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這就要求在一節課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自由,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選擇方法是自由的。創建多向的交流環境,學生可以問教師,也可以互討論,還可以查資料來解決。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教室是你們的,電腦是你們的,老師只是你們的學習夥伴,能學到多少知識,全看你自己的了

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堂課下來,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狀況,根據自己的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真正成課堂的主角。學期末我還讓學生嘗試,自己給自己的作品打分,學生的誠實、信心也是我所教學的體現。

教學的確是一門藝術,而且這門藝術又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即教師又要趕進度,又要儘量把課上得生動,的確很不容易。你可以嘗試着課前先告訴他們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可以解決哪些問題,把這個結果通過實例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調足他們的胃口,然後再上課,這樣他們也許會更有興趣,同時,聽課時也更有方向感。還有,可能的話課下跟學生多交流,可能會更知道他們的想法。其實,有時候學生對信息課不重視,也不完全是課業負擔的問題。

總之,我覺得只要付出總是有回報,看到學生獲獎的高興,也是我的成績的認可,當然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有更多的學生正渴望老師用知識去澆灌。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8

鍵盤是計算機最基本、最常用的輸入設備,通過鍵盤接口與主機相連,用户通過按鍵向計算機輸入信息。本課學生學習的是標準的104鍵鍵盤。學生已經學習了鼠標操作的能力,在第七課安排學生認識鍵盤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學生學習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下面的指法練習和畫圖等簡單的學習。教材根據教學重難點安排了四個學習板塊,分別是鍵盤分區,主鍵盤區,光標控制區和小鍵盤區。其中主鍵盤區是本課重點,掌握使用方法,初步識記字母鍵位。每個鍵區上的鍵位的認識和使用,不能夠死記硬背,要讓學生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練習和實踐來掌握。

直觀演示可以讓學生一目瞭然,迅速地認識事物,因此,教學認識鍵盤四區時,我用比一比,説鍵盤上的字母,讓學生來找,讓學生熟知各區的名稱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各區有哪些字母和數字。加深了學生對鍵盤分區的認知力。

對於基準鍵的學習,我採用了讓學生試一試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把手放到鍵盤上,怎樣放才舒服,從而引導正確的方法。

打字的坐姿內容比較簡單,教材上敍述的也較為清楚,我採用“嘗試自學”法來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一邊學一邊調整自己的坐姿。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過程,學生都能參與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避免正面否定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在這樣一個生動愉悦的教學中,領悟鍵盤的認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9

要開展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互動學習,就要給學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資源。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採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

網絡環境給課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協作交流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所有學生可以平等的對話,沒有性別的差異,沒有性格的差異,沒有身份的差異,更沒有傳統評價標準強加在學生身上的優劣標誌。所有學生按照研究課題與興趣自然分組,充分發表見解、展示研究過程和結論。師生之間完全沒有了以往的無法跨越的鴻溝,自由平等的對話。學生研究的結論並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完整過程,他們是不是學會了學習?他們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的扶持?他們是不是將成功的在終點衝刺!

值得討論的是,這種資源中心和協作交流平台並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聯網進行。從教學實際中我們注意到:互聯網上的資源和平台就一定適合我們的教學麼?互聯網絡的資源浩瀚無際,但是並非就一定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有用的信息,反而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隨意性和不可預測性,給教師的備課也帶來很多盲目性。另一個方面,互聯網很大程度上已經是一個商業網絡,所用的平台並非是為教育設計的,各種交流平台更是不便於學生們的專題交流。同時所有網站提供的免費主頁空間也是沒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來構建學生作業的評估展示平台功能是無法得到保證的。就目前網絡建設和互聯網現狀,我認為完全可以依託局域網的高速寬帶,建立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授課平台,一方面由教師和學生課題研究小組引入互聯網資源,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資源庫的作用,引入資源中心的資源,同時也可以引入學校師生自己創建的信息資源。利用動態網頁技術在自己的網絡上開闢各種專題的信息協作平台。

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整合不僅是學生學習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全方位變革,要使計算機成為教師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學科教師自己從頭設計自己製作課件。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整合並不能要我們的學科教師都費力搞什麼多媒體課件,我們只要學會拿來主義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現成的電梯大家都不去使用,豈不是對資源的浪費?浪費了網絡資源,還浪費了你自己的精力。

近來,網絡和教育將在廣度和深度上極大地影響一個民族的命運,影響一個團隊、個人在未來時代的競爭力。而網絡和教育的結合更是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的強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給我們的教育改革帶來了勃勃生機,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的嶄新課題。“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為國小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着深遠的意義。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國小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國小都陸續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國小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0

初略翻看國小信息技術教程、國中信息技術教程會覺得很多知識點是重複的,這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上好國中信息技術課,在上課之前我認真研讀了國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如何積極倡導學生參與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信息技術課與其它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感想。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國小的時候,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了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利用電腦繪畫、製做自己的作品、上網聊天、購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現在他們終於能夠動手操作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們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仍採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的熱度”,過後就涼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中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打老鼠”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通過屏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七年級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取“提出問題 —— 探索問題 —— 解決問題 ”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閲讀教材,然後 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後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信息技術教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學科發展的需要。比如我們以語文教學為例,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在重情趣、重積累、重感悟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特別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的開展,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實現了雙贏。七年級《信息技術》第一課的教學目標是:樹立良好的信息意識、使學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徵、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分析我們生活中處處有信息的現象,瞭解信息對人類的重要性這些教學目標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講太抽象了。無意中聽到語文老師議論: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説,“長征”這個概念是非常遙遠的,想要讓他們理解《長征》中所表達的情感是相當困難的。和語文老師討論後決定:這兩科的教學目標可以一起完成。老師佈置任務查找“長征”相關的資料後整理成信息。課堂上教師請學生展示信息並加以評論,最後教師適時出示毛澤東奮筆疾書,寫下《長征》,並配上背景音樂為《長征》組曲,立即喚起學生的激昂情緒。把心中想象的情景與錄像中的情景加以對照、重組、補充,形成了更為清晰的畫面,為此學生還不滿足毛澤東奮筆疾書寫下《長征》的一組片斷,內在的需求讓他們主動要求在此基礎上觀看奪取大渡河的畫面,真正實現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的充分對話。整個教學片斷經歷了語言文字到情感體驗,然後從情感體驗回到語言文字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使用起到情感的推動作用,兩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也都很好的完成了。

總之,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

從教幾年來,使我感覺到信息技術課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將信息技術教育的每一堂課真正轉變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對一堂國中信息技術課《插入自選圖形》的教學反思:

本課的重點是插入自選圖形和圖形的組合,教學難點是圖形的組合。剛開始我的教學設計是老師先演示操作過程,學生再上機操作。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教學效果不是很好,雖然學生一直在動手實踐,但是他們只是照着老師的操作步驟一步步完成練習,學生的積極性無法激起,創新精神根本無從體現。課後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為什麼不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呢?這樣不是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了嗎?於是我重新設計了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知識水平的情況,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時間。除了基本操作的教學外,還應該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審美的教育。由於學生的操作水平相差較多,所以在做的過程中可充分發揮小老師的作用,發揮小組的作用,以點帶面,讓學生更好的完成任務。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應自始至終貫穿的教學思想是:創造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親自動手操作,學生只有在不斷的使用過程中才能學好用好計算機。

實踐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營造出寬鬆和諧、合作學習的氛圍。通過對課堂結構的探究,我覺得,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和限制,以使他們能大膽地實踐、充分地聯想,從而引發創造思維。而且在實踐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之間的交互學習、允許他們下座位向掌握較好的同學提問,這樣做學生非常感興趣,而且也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學生探究時,教師也不能完全甩手不管,在學習實踐中發現問題時要個別問題個別指導,重難點問題要統一講解。

在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已被廣大教師所認可。在新授部分,我以任務為驅動,讓學生自主學習,找出問題,而且利用小老師,去教一些領會稍微慢的學生。在拓展練習部分,學生可在剛才基本任務的基礎上繼續製作其它圖形,可以由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進行作品創作。充分體現了學生在“任務驅動”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變教師“要我做”的外在要求為“我要做”的內在需求,讓學生真正成為了“目標驅動”的主人、“內容驅動”的主人和“方法驅動”的主人。

在評價學生作品環節上,老師採用自評、互評、師評,對優秀的作品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以達到知識構建的目的。通過評價學生作品這一環節,學生不僅能發現他人的優點,同時也會發掘自己的不足。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毫無保留地對作品進行品頭論足的平台,通過評價還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堂課教師力求導得得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使整個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創造想象的全過程,反思這個過程,我認為教學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是否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師要努力做到尊重和賞識每一位學生的價值,賞識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專長,賞識每一位學生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使學生意識到教師很欣賞他們,以增強自信心。

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適時放開學生,指導學生自己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放飛想象,達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有些地方還很膚淺,觀點也不盡正確,就課堂教學而言也還有許多地方值得商榷、提高的地方,今天拿出來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2

新課程實施兩年來,老師們已經從教學中總計了許多教學經驗,形成了非常珍貴的教學資源。剛拿到《信息技術基礎》這本書的時候,相信許多老師都傻眼了,這怎麼教啊,全是文字,理論。在大家看來,信息技術教的就該是技術。但是新課程的理念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對於第一章的課——信息與信息技術,去年我們上的時候也僅僅是讓學生自行閲讀。前段時間去安徽黃山市出差,給我的任務就是上一堂第一課《信息及其特徵》,當時我還真傻眼了。後來他們給了我前兩年省裏優秀的課例,再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技術,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其中安排如下:用CCTV5體育人間播放的兩個人騎單車去西藏的紀錄片,引出俺自己暑假的單車之旅,並提出做這樣的旅行需要收集的一些資料,即信息,進而引出信息,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明白什麼是信息。然後通過PPT巧制倒計時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通過這個遊戲活動向學生非常直觀的演示了信息的傳播,並引伸出其他傳播載體和途徑。而後通過信息的傳播過程結合實例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徵,其中還穿插了幾個練習。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掌握了知識,也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課的樂趣。從這個方面看來,只要我們認真備課,挖教材,學習別人的優秀課例,一定會備出好的信息技術理論課來。

由於這學期我上高二,因此我把上面那個課例給高一的老師使用,效果應該還不錯,如果操作的好的話。

今天去聽了他們的第二節課《信息技術及其影響》,課本中是以文字圖片展示信息技術及其發展影響,大片文字,死板的圖片,直接照本宣科學生很難接受。高一的老師做的也很好,找到了應該是山東(信息技術是要參加愛大學聯考)的課例,在他們的課例裏,用視頻的方式展示信息技術發展及其影響,感覺效果比老師講授和學生閲讀強多了。

但最後一個環節“學生通過辯論來理解信息技術的影響”基本上他們沒有做,我的改進意見是可以通過BBS的形式在網絡上發表各自的觀點,正方一欄,反方一欄,全班也不分正方反方,只要你認為誰的意見對誰的意見觀點不足都可以回覆反駁。在這裏如果用到一個技術:用Ajax來實現網絡的無刷新提交效果就非常棒了,這樣學生在寫自己的觀點的時候還沒提交也可以看到別人剛剛發表的觀點。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3

作為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以前我總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根本沒有聽見你在説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還有在引入新課的時候也很重要,國小生學習是靠興趣來完成的,一堂課如果導入的時候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會使學生感到沒有新鮮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通過總結學習決定採用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影響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

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藴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4

本節課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採用“任務驅動”教學策略,藉助多媒體課件,對學生實施研究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培養信息素養。本節課的重點分析有如下幾點:

一是導入部分,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是這節課成功的關鍵點。

其二,學生的參與,為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正體現了建構主義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其三,研究性學習方法,是在新型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創新。在學習了前面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性學習,斐.斐課件.園效果會更好。

作為一節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可能偏多,因此在執教過程中必須壓縮時間,緊湊在完成教學,如果掌握不好的話會影響教學效果,教師發揮的空間會比較少。尤其注意一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學生的操作時間,不到合適的時機不能讓學生操作,否則會很難控制教學過程。在請學生演示的活動中,儘可能挑選程度好的學生,避免浪費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

回顧五年來,新課改引領我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與成長,感受頗多。人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信息技術課,但這種喜歡往往表現在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的體驗,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1、興趣引領、化難為易

例如,學生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我在教學中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當學生玩遊戲覺得有困難的時候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就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現在高一年級學生的英文速度都在50個/每分鐘以上,大部分達到100個左右/每分鐘,個別同學達到200多個/每分鐘,同學們基本上個個學會了盲打。

2、精心導入,激發學趣。

在講授基礎知識時,利用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機進行重難點的講解、示範演示。我在課前精心製作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3、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有針對性地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艦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的知識,熟練的掌握操作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巡視、輔導,及時發現問題,例如,在學習鍵盤一課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而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橡皮擦的功能,這樣由淺入深、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對其印象深刻,利於記憶。

4、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高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勸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閲讀

教材,然後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後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PHOTOSHOP教學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及工具欄中的各工具的功能。

總之,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矗

5、欣賞個體、激勵全體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欣賞學生是老師必做的功課。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差異,在這個時候我總是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看到他們的閃光之處,然後加以讚賞的同時指出不足;注重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並及時鼓勵同學們只要肯下功夫,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電腦高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儘量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這樣不但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鑽研教材,分層教學

處於少年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充滿自信但缺乏耐心。在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麼,如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呢,我認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試想,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學生動手,他們的注意力何以集中?因此,精講多練、合理安排時間,難易結合的任務驅動,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佈置附加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的分層讓能力強的學生可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以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

7、教法多樣,教無定法

信息技術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我認為應給孩子們展示的機會。讓孩子上台面向全體同學操作不僅能鍛練自己的水平,而且也提供了一個讓學生和學生交流的平台。這是我在學習新課標之後思考的問題,多一種方法,多一些嘗試可以多幾個方位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例如我在講授“圖形的變化”這一內容時,就是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學習。首先打開“photoshop”程序,每個同學導入一條魚的GIF圖片,接着,我開始"變魔術",演示"魚媽媽"的水平翻轉變化,然後同學們探究"魚媽媽"的其他魔術變法。"魚媽媽"如何"長大"或"縮小"、"魚媽媽"怎樣"轉彎"......學生們在問題的引導下認真地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的快樂,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中得以體現。

最後,我請學生幫助“魚媽媽”找到一羣“魚孩子”創作作品。學生練習時,我要求"越有創意越好"。

學生展示作品以後,組織學生自己品評。如何評價作品、如何面對別人的評價都是老師需要引導和關注的。

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我也深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起探究。請學生到教師機上演示,鼓勵"能者為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興致盎然,湧現出很多有創意的作品。

教育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藝術,整節課看來,任務密度偏大,個別同學只完成了導入和變形。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儘量避免留下遺憾。

8、充實提高,轉變觀念

我認為,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學生變被動型學習為主動型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並接受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教師的角色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學習資源管理者及研究者"。這在給教師提出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認為,信息技術課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遵循"從知識到技能、從技能到知識"的認知規律:自學→掌握知識;動手→培養技能;應用→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並互相轉化。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畢竟,未經"必然王國的跋涉與歷練",哪有"自由王國的馳騁與翱翔"?

其次,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然後,教學不能侷限於一節課,侷限於一時,必須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l97j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