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信息技術 >

關於國小信息技術教案範文彙總6篇

關於國小信息技術教案範文彙總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信息技術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國小信息技術教案範文彙總6篇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掌握自選圖形的畫法以及精確控制圖形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讓學生掌握根據比例知識來畫圖的方法,培養其設計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設計房間。

  教學難點:

選用適當的比例,將傢俱的平面圖繪製出來。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幾張新樓盤的房間設計圖。

  教材分析:

房間的佈置看似簡單,其實涉及許多其他學科的知識,如數學、科學等。由於平時學生一般不會注意房間的大小和傢俱物品的尺寸,因此這些常識反而成了這節課的一個難點。上課前,可讓學生先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或者讓爸爸媽媽帶着到傢俱市場去看一看,這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是有幫助的,同時也便於上課。

比例尺的應用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平時數學課中很少有機會像本課一樣實際運用到比例尺的知識,因此,在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先計算出比例尺,再動手畫圖。

製作完成後,要讓學生充分展示其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給予充分的激勵和肯定。

  教學建議:

1.激趣引入。

由情境引出,讓學生來做一回小設計師。

2.準備工作。

教師提問:設計之前應該瞭解些什麼呢?讓學生説説包括房間、傢俱尺寸等的大小。

介紹比例尺,並計算出按設定的比例尺,相應的圖上尺寸是多少。

展示幾組不同風格的設計。

3.設計。

根據比例尺,學生分頭設計。對自選圖形的設置,可讓學生自學書本的相關介紹。

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像力,並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問題。

4.展示評價。

教師選取有特點的作品,進行展示,並讓學生討論其優點,也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下午好!

(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説課的題目是《剪切圖形》,《剪切圖形》是江蘇省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17課的“用計算機畫畫模塊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在學完其他畫圖工具後,對菜單工具的更深入的學習。其中的複製、粘帖命令是以後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如果掌握好會大大節省創作繪畫的時間,變換各種形狀圖形,為創作繪畫打下良好基礎。

根據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了教學目標為:

1、 (知識和技能)掌握圖形剪貼,複製的技技巧,學會、翻轉命令的使用方法。

2、 (能力)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作培養學生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3、 (情感和態度)在同學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編輯菜單中“複製”、“粘貼”命重難點的使用。

教學難點:翻轉/旋轉工具的使用

(理論和指導思想)信息技術課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而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獲取知識不是通過教師教育,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學習資料,能通過自我建構重組的方式獲得知識。因此,為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的設計時準備以學生“任務驅動”為主線,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教學過程,分別説出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在説每一個環節的同時説“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

一、 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以“你知道孫悟空有什麼本嗎?學生知道,有七十二變。那麼今天我們也就來在計算機上讓它變一變。設這樣情境的意圖是激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興趣,孫悟空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發學生的情緒。

二、 講解重點、點拔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必須有一定基礎知識背景,否則就只能盲目嘗試。所以本對畫出一個月亮,“月亮”、“複製”、“粘貼”的過程。指出“旋轉”命令在“修改”菜單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完成任務提供基礎。

三、 自主探索、協作學習。

在明確了教學任務,創設情境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嘗試練習。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有一學生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想可以通過對:

1、教材的閲讀

2、同學之間的幫助

3、教師的指點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助學習慢的同學。

四、 創作繪畫,互評互學活動。

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後,掌握一定技法,就有一種創作慾望。這時教師讓學生自主創作一幅作品,充分利用本節課學習內容,創作出一幅“簡單的繪畫作品”然後教師引導同學從技法的運用,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讓同學之間展開互評。教師選幾個好的畫讓全班評。

評價本着發展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有利原則,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上面的評價方法,旨在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教師是自已、同學、教師、評價2、結果的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活動給予肯定性評價。

這樣設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能力。讓學生不要單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説出好在哪裏,,實現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的結果多樣化。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別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在我們信息技術所致力求的目標。

(突出説課中的亮點)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感覺比較有特色的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由

1、被動接受變為愉快的學習。體現在自主學習,教師沒有把教學任務一一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2、協作學習,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師,學生之間互學.

3、創造學習,即鞏固所學的知識,對貼近生活,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教學目標:

1.文件的打開。

2.學會顏料桶的使用。

3.工具箱、顏料盒的隱藏與恢復。

教學過程:

一、文件的打開:

上節課,我們把畫好的畫保存下來,我們怎樣把它打開呢?教師可演示打開上次保存文件的方法。打開保存的文件後,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我們能不能給圖畫塗上漂亮的顏色”很自然轉到顏色的填充這一環節。

二、油漆桶的運用

教學顏料桶時可採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在進行填色時,封閉圖形與未封閉圖形有什麼不同。在講清楚封閉圖形的塗色後,可以讓學生打開課文例圖,自己嘗試對色塊的更改(換衣服)。

如果要將圖畫中的某一特定顏色A改成另一特定顏色B,即顏色A->B,可以使用彩色橡皮,具體方法如下:

1、將前景色設為顏色A;

2、將背景色設為顏色B;

3、選擇橡皮;

4、按住鼠標右鍵,在需要修改的地方拖動鼠標。

(彩色橡皮的使用有一定難度,教材中沒有介紹,但這個功能比較常用,可根據情況作為補充知識介紹。)

工具箱、顏料盒的隱藏與恢復在平常學生使用畫圖軟件時經常要碰到工具箱或顏料盒沒有出現的情況,所出學生從心理上就比較想了解工具箱與顏料盒的隱藏與恢復,在這裏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暗箱,讓學生碰到問題,自己去嘗試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再從總體上給全體學生一個明確的方法。本課時講這一內容為學生以後操作標準菜單的工具欄服務。如果學生把工具箱或顏料盒拖到桌面外時,可採用更改屏幕的分辨率來找到工具箱、顏料盒。

應該讓學生把塗好顏色的圖畫保存下來。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 篇3

本節課教學,在精心設計和全力上課後,比較滿意的地方是:以遊戲的方法導入,並貫穿課堂始終。

本節課是學習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並畫出各種各樣的的幾何圖形,能利用幾何圖形來創作自己的作品。考慮到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利用中國的傳統遊戲玩具“七巧板”來貫空課堂始終。

第一,因為七巧板是由七塊不同形狀、大小的幾何圖形構成都的,很適合做擴充教材。本節課是學習多邊形工具的使用,而七巧板由七個幾何圖形組成,學生只要畫出這些形狀,基礎上也就掌握了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形成了操作技能。

第二,用七巧板做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以實物七巧板來拼一些圖案,來吸引學生;再用任務驅動法,來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了,就可以畫出美麗的拼圖。

第三,用七巧板進行德育教育。七巧板能拼成1600多種圖形,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讚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髮揚傳統文化。

第四,用七巧板來創作作品。學生容易創拼出自己的作品,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和想象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設計的很美,但總有不盡人意。尤其是學生的創造環節。本以為學生的想象力豐富無比,可以想象出更加豐富的形象,並畫出來,但由於教師的引導不到位和學生自身的技能沒有熟練,創作的作品不是很多,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品沒有主題。也有一部分學生的作品比較令我滿意,很優秀。

第4課《圖形的複製、旋轉》

教學反思:

上課伊始,我出示《小雞玩耍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應用“任務驅動法”要求學生仿製《小雞玩耍圖》。學生帶着任務,有目的地探索圖形的複製、旋轉,通過自行探究、教師引導、相互交流,順利地學習圖形的複製、旋轉的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巡視過程中個別輔導,因材施教,表揚、鼓勵與引導相結合,保持並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在學生完成自己的《小雞玩耍圖》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繼續探索創新,在實踐中熟練,在探索中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在探索實踐中熟練掌握了操作技能。最後,展示

學生的作品,使學生通過成功的作品,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

教師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是學生的參謀,不僅要組織引導學生,更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承擔的任務;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究,是主體發展性課堂教學必須經過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親歷探究過程的中介和橋樑。在一個教學主題的開始階段,教師要創設一個求知、探究的環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探求真知的願望和熱情,激活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説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要學習的知識。要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提供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説,培養他們協作學習的好習慣;通過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實踐,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進而在探索中創新,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手段之一。

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氛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自由創造的才能。教師和學生建立起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諧師生關係,創造民主和諧的教育與活動環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創新教育的學習與活動,消除他們的膽怯和依賴心理。老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併為其提供創造的機會和條件。要多給學生提出問題、設置情境,引導他們通過自己思考、操作以及與他人交往獲得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給個性發展以寬鬆的空間。注重個別輔導,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注重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不斷維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國小生對信息技術這門新興起的課程永遠是充滿幻想和求知慾的,因此教師就要不斷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掘他們內在潛藏的無限創造力,相信學生的創造力,留多一點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實踐、探索、創新,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漂亮文字我來變》是《信息技術》教材國小版四年級上冊第四課。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學生。本課內容是文檔處理知識鋪墊的延伸,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如何改變字體、字號、顏色及藝術字的編輯等使得文章更加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本課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改變文字的大小;第二部分是改變文字的字體;第三部分是改變文字的顏色;第四部分是插入藝術字及藝術字的簡單調整。

這節課是整合美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的文檔處理知識的教學綜合課。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信息技術地學習,對計算機的操作有一定基礎。而且經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對word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特點,適當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自主發現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文字的大小、字體、顏色及藝術字的的概念。

2.技能目標:(1)掌握改變文字的大小、字體、顏色的方法。(2)掌握設置藝術字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審美能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讓學生熟練掌握文字修飾的基本方法和掌握插入藝術字的方法,並對藝術字進行簡單調整。

難點:

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文字修飾;文章修飾美觀、賞心悦目,更符合需要。

五、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務驅動法、示範操作法、創設情境法、合作交流法等。

根據學生的認知操作水平和本課教材的特點,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導”上,創設情境,設疑鋪墊,加以引導,以導促思;留於餘地,給足時間,加於輔導,以導促學。

2、説學法:

在學習方法上,本課主要讓學生運用嘗試法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對於出現的問題,同桌之間相互討論,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實現信息與思想的交換,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和認識的深入,並能鍛鍊學生歸納、分析和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敢説、敢探索的優良品質。

、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

不同字體的書法作品、兩張電子賀卡、古詩《江雪》,每名學生一台電腦裝有word20xx的軟件 微機教室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情感,設計本教學流程。

(二)説教學流程:

為了能夠讓學生有效的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預設了如下的學習活動。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2.探究學習,自主建構3.觀摩協作提升技能

4.歸納總結提高認識5、課外延伸,整合學習

(三)具體過程如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首先展示一組古代書法家的作品,包括篆書、

楷書、隸書、草書等不同字體的作品。讓學生感受一下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塊瑰寶-----書法的魅力.同時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接下來老師介紹計算機中也有許多不同的字體,恰當的運用這些字體能使我們的電子文檔更加活潑鮮明、美觀大方。

下面老師出示兩張內容一樣的電子賀卡,一張沒有經過任何修飾,另一張在字體、顏色等都做了修飾,讓學生感受一下那張比較好看?同樣的內容為什麼給我們的視覺感受不一樣呢?

最後教師抓住時機提出教學內容:你們想學會讓文章變得漂亮起來的本領嗎?那好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來研究、學習如何讓文字變漂亮。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設計了一個賀卡的對比增加學生的視覺感受,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也為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2.探究學習,自主建構

本環節分三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點擊工具,認識菜單。

我們要想把《校園的早晨》也變得那麼漂亮,就得先認識格式工具欄的各種菜單,尤其是字號、字體、字形、顏色等工具欄的使用。教師一一介紹菜單的作用,介紹時邊演示邊介紹。

(本環節我先讓學生熟悉各種文字修飾的方法,積蓄經驗,為培育學生的成功學習奠定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重視雙基的教學理念。)

第二層次:讓學生感受文字的變化過程

例1:將古詩《江雪》的標題改為黑體、二號字,顏色設為紅色。操作步驟:(廣播演示)

師講解:(1)選定→字體(格式工具欄)→黑體→字號→字體顏色→紅色。學生操作練習

(這部分內容較簡單,利用格式欄修飾,直觀、方便,教師只需稍加啟發,學生自然而然就能領會,所以更多地應該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通過自己實際操作來了解操作過程,親自逐步感受文字變化的前後過程的效果。)

第三層次:嘗試操作,合作交流。

教師讓學生打開之前保存的文章《校園的早晨》,根據學生的特徵,讓學生提出文字修飾方法,而後學生嘗試自主操作學生操作完成後,小組合作交流,修改修飾。

過度:經過以上設置,大家覺得文章是否美了?你們想不想把文章的題目變得更醒目些?想得話,下面就要請大家自已來探索一下了,看誰學得又快又好,我們就請他來做小老師,教大家。

佈置自學第三部分:插入藝術字。給《校園的早晨》做個漂亮的標題。

可以小組合作交流。學生操作中教師巡視,並進行個別輔導。

(實踐操作是信息技術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在整個課堂結構中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進行上機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在以學生為中心思想指導下,我的設計側重學習的設計,讓學生有更多的主動與自由。)

3.觀摩協作提升技能

在這個環節裏,我讓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觀摩一下,評一評,如果你覺得誰的作品比自己的好,也可以虛心的向他討教討教。

設計意圖(在與同伴合作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別人的優點,同時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多向其它同學去學習。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來解決新問題)

4、歸納總結提高認識

學生互相説説是怎樣給《校園的早晨》化裝的。老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

師小結:聽了的彙報覺得大家對今天學習的內容已掌握的不錯了,但是不是修飾了文章,文章就一定美觀,如果應用不當,文章反而不會讓人賞心悦目,而會讓人感到雜亂無章。因此,我們在修飾文章時,應該適當選擇運用,要注意到文章是否美觀,是否符合需要,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

5.課外延伸,整合學習

選定自己的一篇作文,進行文字修飾,文章編排,然後打印,交給家長評價。

教學理念

1.注重學生興趣的引導,實現教學目標。

2.改變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3.分層教學的實施。學生不僅有鮮明的個性,而且有差異。因此分層教學,照顧學生個體差異,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都能達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

4.調動積極因素,促進學生學習。現在的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表現欲,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在實踐中的成就感,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排版》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第十三課的內容。教學對象為國小三年級的學生,本課是在學生剛剛學會在寫字板中輸入文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對寫字板中的文字進行美化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接觸文字的編輯,瞭解打印文字的方法,為日後掌握Word等文字編輯工具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文字格式變化的基本操作,初步瞭解計算機打印文章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體會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識過程。培養動手動腦、團結協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增強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

3、教學重點:掌握設置字體、字號、字形,設置顏色,設置字符對齊方式等操作。

4、教學難點:打印預覽和打印文字。

二、説教學方法

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的支架式教學,即: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提出:知識技能的傳授應以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創設一個打扮文字的情境,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展開研究式、探索式學習,使課堂教學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達到課堂教學素質化。

三、説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四、説教學環境

一台多媒體電腦(有打印機的),學生每人一台安裝有Windows98系統的電腦,及相關的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藍貓嗎?藍貓今天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它送給我們一首好聽的歌,聽完後要回答一個問題。

師:這首歌詞當中哪一句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只要你愛想、愛問、愛動腦,天地間奇妙的問題,你全明瞭

師:有一位同學給藍貓寫了一篇文章,你們想知道寫些什麼嗎?(師展示)同學覺得漂亮嗎?你們能幫助他嗎?(生答)

師:老師也想和同學們一起幫助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把這些文字都變得漂亮起來好嗎?

板書:《今天我排版》

(二)搭建支架,探索新知

1、告訴藍貓我心中的歌

師:大家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對這篇文章進行美化?

學生討論後回答。

國小信息技術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文檔的修改(一)文字的插入與刪除》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實驗教材,科學出版社國小信息技術第二冊(下),第三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六年制五年級的學生,它是教材關於Word排版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Word排版知識的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插入文字與刪除文字,重點是利用插入文字與刪除文字的操作方法修飾文檔,體現信息技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學情分析

我校來自於轄區五個學校及外來務工子弟,由於生源分佈較散亂,因而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學校還未開設信息課,因此要照顧大多數學生,利用邊講邊操作的方法,使學生逐步掌握電腦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操作系統使用能力,大部分學生已經學會了文字的錄入和簡單的文字處理,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每個學生都能夠掌握插入文字與刪除文字其中一種操作方法,一半的學生能掌握多種操作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插入文字與刪除文字的操作方法。

難點:學會在實例當中運用插入文字與刪除文字

  教學過程

(一)將課堂中學生所用到的兩個任務傳送到學生機上。

(二)創設情境、激情導入(2分鐘)

1.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段話。

讓學生去觀察這段話,有什麼發現。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創設一個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一個缺憾,引導學生髮揮觀察能力、運用語文所學知識引出課題1——插入文字。

(三)新課授知

a、插入文字

1.教師演示插入文字的操作方法。(3分鐘)

2.四人一小組合作討論並操作練習任務1。(教師巡視並進行輔導)(10分鐘)

3.總結任務1,提煉特點,引出課題2(1分鐘)。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如何在句子插入文字,並通過具體實例多次操練,以達到在句子中插入文字的運用,在任務1在最後一個例子引出説明課題2——刪除文字。

b、刪除文字

1.教師演示刪除文字的操作方法。(3分鐘)

2.四人一小組討論,結合課本知識操作練習任務2,並帶着是否可以有其他的刪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去完成任務2。(教師巡視並進行輔導)(10分鐘)

3.收集學生的刪除文字的操作方法並獨個演示操作(2分鐘)

4.讓學生用不同的刪除文字的操作方法去重新做一次任務2,並討論哪一種刪除方法去方便。(5分鐘上)

5.完成任務3(2分鐘)

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在句子中刪除多餘的文字,並學會多種刪除操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xinxi/wvk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