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重陽節 >

九月九重陽節隨筆(合集8篇)

九月九重陽節隨筆(合集8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聽説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月九重陽節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九月九重陽節隨筆(合集8篇)

九月九重陽節隨筆1

在許多人的眼裏,重陽節,既沒有太多意思,又不需要做些什麼,只是一個書面上的“節日”罷了。剛開始,我也這樣認為,重陽,根本沒什麼好過的。可是,現實總與想象對着幹,這次的晚報作文,就是要寫有關重陽的文章!

為寫這次作文,我做了很多的準備功課,經過我的努力探索,終於知道了這個“節日”的那些事情了。

首先,重陽節,在農曆的九月初九,兩個九相重,稱為“重九”。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因此古人又把重九叫做“重陽”,重陽這個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九九重陽,由於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的單數,因此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這個節日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重陽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老人節。由於重陽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能是身心健康,於是叫登高節。在以前,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因此重陽又叫做茱萸節。近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尊老、敬老,使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的含意。

在重陽這天,有的地方會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吃法較為隨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通過我的介紹,大家一定更加了解了重陽,希望大家多多關注重陽節,發揚祖國傳統文化。

九月九重陽節隨筆2

又是九九重陽節,丹桂飄香。登高遠望,茱萸別樣。伴着飛揚的思緒,心中滿是對早逝的父親和辛勤操勞母親的感恩和思念。各種情緒瞬間湧上來,難以抑制的淚水落下來。

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最是無情莫過於時間的腳步匆匆。父親已失去多年,音容笑貌猶在昨天。曾記得,而是趴在父親厚重而温暖的背上,放飛着自己快樂滿足的童年夢想;曾記得坐在父親那輛自行車後座上,聆聽着他那淳樸實用的教誨,幸福地穿梭在求學的鄉間小路上,輕鬆地完成中學的學習生涯;曾記得父女兩人擠在沒有座位的汽車上,一路説笑走向大學校園……

我親愛的父親啊,您還沒聽到女兒發自肺腑的一次感謝;您還沒有讓女兒回報您的一份養育恩。您怎麼就去了呢?讓我的思念一直延續到今天!“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我永遠的遺憾。今天,請允許我把思念種在心田,插一株茱萸在您的墳前。

滄海桑田,人世冷暖,最無價的是人間親情。我最親愛的母親守寡多年,操勞多年。歲月的霜華早已爬滿您的雙鬢,您的腰身已經不再挺拔。我一直知道,您那顆堅韌慈愛的心,總是裝滿越來越多愛的牽掛。那耕種一輩子的農田您放心不下;五個兒女的工作家庭您放心不下;如今正在上學的、剛剛出生的兒女們的兒女,又讓您放心不下。母親,我現在才明白,一顆偉大的母愛慈心竟可以分出這麼多份愛,來牽掛身邊的每一個。

感謝您,我最親愛的母親。重陽節之際,女兒心中的感恩滿滿,送給您的祝福滿滿。願那快樂永遠在您身邊。

祝願父親安息,祝福母親安康。

九月九重陽節隨筆3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節就要到了,我們都要給老人送上節日的祝福,祝願他們節日快樂。我們大院慶祝重陽的傳統方式就是聚在一次吃晚飯。

那天晚上,大院的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着菊花酒、二鍋頭,吃着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衝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着祥和的氣氛。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

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為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最全質量上乘。

如今,曾經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説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

重陽節依舊是重陽節,只是大院早已物是人非。不管曾經的我們是如何度過這個節日的,在這個屬於老人的日子裏,我們依然應該送上我們最真摯的重陽節祝福,祝願老人們身體健康,晚年幸福!

九月九重陽節隨筆4

重陽節是我們大家的節日,是因為重陽節又稱敬老節,是我們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節日。

重陽節的來歷是這樣的: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

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説:“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着仙鶴趕回家。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劍下。

我想過一個尊老敬老的重陽節。每年都可以回家看看爺爺奶奶。每年過年到爺爺奶奶家玩時,總會看到爺爺奶奶那佈滿皺紋的臉上湧滿了笑意,我的心裏忽然酸酸的,總想幫爺爺奶奶做點什麼,有了重陽節,我就可以了。

我希望過一個有意義的重陽節。

九月九重陽節隨筆5

秋天涼爽,天空晴朗。在崇陽的街道上有更多的小型老人站。報紙和廣播電台已經開始宣傳如何尊重和愛老年人。敬老院和敬老院又新開了幾家。

大多數為老年人服務的小站都是真誠的,其中一些抓住機會出售一些所謂的治療設備。這一邊剛剛為老人免費做了一個簡單的身體測量,而另一邊卻忙着不折儀器給老人看,使出渾身解數,一定會讓老人買下來。

一些單位肯定會在重陽節採取行動。名字是給老人送去愛。事實上,他們將為他們的部隊贏得名聲,並送一些不可靠的禮物。例如,視力保健易等人,老年人就不能用它。通常,養老院對老年人的虐待是暴露的。然而,療養院仍然需要開放。只是用不同的名字重組。至於服務質量是否有所提高,還不清楚。鑑於目前的社會環境,許多家庭都是孩子。當我們老了,許多人可能有機會住在養老院,因為各種原因,如孩子離家或工作關係,或他們自己的原因。這樣的情況怎麼能不讓人擔心呢?

要真正關心老年人,不要只關心形式,不要只在節日期間表達關心,不需要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關心的程度。對於那些不在家的人來説,只要他們表達真誠的問候,一條短信和一個電話就會讓老人開心。經濟不太好。平時幫助老人做更多的家務和和老人聊天是孝順的。對於單位企業的假日愛情,為老人做些實事,減少虛名。

關愛老人,如何做好夕陽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九月九重陽節隨筆6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户户就會有人病倒,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在九月九日早晨,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瘟魔衝出汝河,但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恆景將温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重陽節的習俗

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

杜甫的《登高》最為有名: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重陽節詩詞: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附上一首自編的小詩:

話重陽

又是一年九月九,登高賞菊插茱萸。

年復一年話重陽,歲歲朝朝重陽糕。

時過境遷自難忘,物是人非秋去也。

人生知己本難求,待到並飲菊花酒。

九月九重陽節隨筆7

今天是重陽節,我還像平常那樣早早的起牀,走去“小桔燈”培訓中心。

到了“小桔燈”培訓中心,同學疑惑的問我:“重陽節是什麼呀?”我耐心地説:“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説:“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説:“汝河裏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裏就把瘟疫帶到哪裏。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説東南山中住着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説:“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説了。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説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説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着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裏,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户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裏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怎麼樣?沒先到重陽節還有這樣的故事吧!

九月九重陽節隨筆8

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重陽節是一個要敬愛、關心、幫助老人的節日,主要習俗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年糕等。中國古人以“六”為陰數,以“九”為陽數,每年的九月初九,被稱為“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是一個秋高氣爽,秋風習習的節日;重陽節,是一個有着悠久文化歷史的節日;重陽節,還是一個敬愛、尊敬老人的節日。

今天我們作為爺爺奶奶的孫子,姥姥姥爺的外甥,我們就要做一個好孫子,好外甥。比如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泡泡茶,端一端洗腳盆,按摩按摩,陪他們一起玩玩,樂呵樂呵,甚至你還可以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

即使我們與老人相隔萬里,但我們的心永遠都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可以給老人打一個温馨的電話,給他們寄賀卡,寫一封祝福信。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是王維在17歲時寫下的,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這首詩的意思是:一個人獨自在他鄉做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頭上插滿茱萸少我一人。

作為一個21世紀的國小生,我們負擔着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敬愛老人,尊重老人,關心老人,把這個優良的傳統傳承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ongyang/jg9w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