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春節 >

春節的小故事 13篇

春節的小故事 13篇

春節的小故事 篇1

“老鼠嫁女”的民間故事,在我國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時日有所不同。

春節的小故事 13篇

江南一帶的民間故事中,説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説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這天夜裏,家家户户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摸黑吃着用麪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蠍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嘣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有的地方在屋角、過道遍插蠟燭,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親”的年畫和剪紙在我國民間視為“吉祥物”,過年過節時貼在牆上和窗户上。《老鼠嫁女》年畫,表現一夥老鼠掮旗打傘,敲鑼吹喇叭,抬着花轎迎親。騎在癩蛤蟆背上的是“新郎”,頭戴清朝的`官帽,手搖摺扇,雙目注視着一隻大金箱,顯出一副貪婪的樣子。正當這夥醜類大搖大擺,招搖過市之時,等待它們的卻是一頭大黃貓。前面鳴鑼開道的一對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貓的利爪抓住,另一隻則咬在貓的嘴上。此時,坐在花轎裏的“新娘”,自知末日來臨、淚流滿面。這幅年畫反映了民眾鮮明的愛憎。

春節的小故事 篇2

我的老家在我小的時候是很重視過年的,雖然那個時候家家户户都不是很富裕,在我的記憶裏,年味十足。貼紅對聯,穿新衣服,吃肉,放鞭炮,吃糖果,都是我念念不忘的細節。

那個時候,我們那一幫小孩子最盼望着誰家殺豬,或者辦喜事。秋後經過長時間的準備,有的人家要給自己的兒子娶媳婦,這在莊稼院裏是個大事情。在我七歲那年,我們大隊那條街上,外號叫疤瘌眼的人家要給大兒子娶媳婦,在娶媳婦的正日子(就是舉行結婚儀式的那一天)之前幾天要殺家裏養了大半年的豬。村裏的屠户王二愣子專門幹這活兒。肥豬一般都是前一天就不怎麼餵食了,第二天王二愣子用一根繩子做個套子,三四個人把肥豬給套住,王二愣子拿着一個鎬把一棒子下去,肥豬就打昏了,然後就開始拾掇開了。給豬放血,吹氣,在開水裏燙毛刮毛,開膛破肚。如果這家人家是個大方的,就會給我們這些小孩子每人幾塊糖吃,或者給一兩塊“餅乾”(類似於餅乾的麪食,油炸過的,好吃得很),小孩子就歡天喜地鬧鬧哄哄撒着歡兒地走了。

那個時候家裏給我買鞭炮,但是很少,我記得二踢腳才買了20個,小炮買了5掛(100響的.),我每天眼巴巴地看着這些鞭炮,總想找個機會放一個聽聽響,但是不敢,怕捱打。我的哥哥會額外的給我一掛小炮讓我玩。我就拿着一盒火柴找小朋友顯擺去了。我把小炮放到牆縫裏放,放到瓦片裏放,放到牛糞裏放,放到玻璃瓶子裏放,放到狗眼前方放,反正就是覺得這樣好玩。好玩的結果是出了小小意外事故。我在扔點燃的鞭炮的時候,沒有掌握好時間,結果小炮在手裏炸了,幸虧小炮威力小,只是把指甲炸劈了。把小炮扔到玻璃瓶裏那次最危險,因為三個小孩同時往玻璃瓶裏扔小炮,結果是玻璃瓶子被炸裂了,幸虧沒有炸碎,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極有可能將眼睛炸瞎了。有人當了“叛徒”,我們幾個小孩子回家後都捱了打,打得很重,鬼哭狼嚎的。就這事記憶猶新,難以忘記的。

最令人噴飯的事情是吃肉。我記得有一年家裏買不少肉,還燉了雞,看着家人弄肉煮肉,我眼巴巴地瞅着,饞得直流口水呢。姐姐偷偷地給了我幾次肉吃,也不管熟了沒有,塞到嘴裏就使勁地嚼,就是覺得特別地香。臘月三十那天,正式開始吃年飯,我猛吃雞腿,肥肉塊,吃得滿嘴流油,那吃相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家人一再説慢點吃,慢點吃,別噎着,別嗆着,我根本就聽不到這些話。撐得直打嗝,才戀戀不捨地放下碗筷。結果是晚上睡不好覺,翻來覆去睡不着,就是因為吃多了撐着了,還不停地喝白開水,老是覺得口渴。折騰到後半夜,拉了兩趟屎,感覺肚子好受一些了,才哼啊哈呀地勉強地睡覺了。就老是覺得做惡夢,被狗咬住了,被貓抓住了,被人追着打,被人打的滿身是血,都被嚇醒了,結果一晚上沒少受訓斥。結果是從七年級到十五看見肉就難受,沒有一點胃口,沒有一點吃肉的慾望,那一次真的吃傷了。直到現在,我還是不能多吃肉,而且只喜歡吃瘦肉,肥肉現在一點也吃不了了。

童年裏過年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有很多的可笑的事情,有很多的細節都淡忘了,隨風遠去了,留在記憶裏的就是童年往事的花香和暖暖的關愛,能夠被記住的細節就是最美的部分。最美的部分,就是我歲月裏的最燦爛的,永遠也不會忘記,是我生命裏最寶貴的財富,值得我細細地品味,欣賞,迷醉。

春節的小故事 篇3

樹林裏有一棵松樹已經100歲了,很受尊敬,大家都叫她“松樹奶奶”。

當松樹奶奶百歲生日臨近時,全樹林都在想,怎樣才能讓老人高興呢?小青蛙聽説樹木都喜歡用蘑菇打扮自己,於是建議兔子採摘最美最美的蘑菇,再讓松鼠把它們掛到松樹奶奶的樹枝上。不過,還是花公雞説得好,“可以直接問問松樹奶奶,她喜歡什麼禮物?”“謝謝大家,孩子們!”松樹奶奶抖動樹枝沙沙響。 “我有一個久藏心底的願望,我已經99次在綠色的夏天過生日,我總想,這次過生日能不能穿上一件過年時才能穿上,用白雪織成的鬆軟輕巧的衣服呢?可惜,你們連一片雪花都沒有!”

樹林裏的居民開始發愁了。説來也巧,這時一隻白蝴蝶落在了貓姑娘的爪子上。貓姑娘頓時想起一個問題:“蝴蝶小妹妹,你有許多好朋友嗎?”“許多,許多,樹林裏、草地裏,還有田野裏……”“都是白的嗎?都既軟又輕嗎?都像雪花嗎?”“是的。”

就這樣,在松樹奶奶生日那一天,所有的孩子們集合在一起。貓姑娘説:“親愛的`松樹奶奶,請您閉上眼睛!”當松樹奶奶重新睜開眼睛時驚呆了:她的每根樹枝上都落着一隻輕飄飄的白蝴蝶,抖動着翅膀。白蝴蝶——“雪花”。松樹奶奶高興極了。孩子們一遍遍地祝福:“新年好!生日快樂!新年好!”

春節的小故事 篇4

壓歲錢的來歷

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着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 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

春節的小故事 篇5

相傳,在古時候,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着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悦,感到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十二圓。知道萬年創建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説:“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説:“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説這就是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説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春節的小故事 篇6

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得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除夕守歲是最重要得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得《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得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得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得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春節的'小故事 篇7

早上打電話給奶奶,才聽到她的聲音,我就已經是歸心似箭了。快過年了,真好!有時間回家看奶奶了,真希望時間能過得更快些。

放下電話,奶奶那慈祥的臉龐浮現眼前,思緒又飄到多年前。我六歲就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直到我國中畢業。奶奶每天都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和爺爺,她永遠是我們家起得最早,睡的最晚的人。每天早上我還沒起牀,奶奶就早早起來為我們準備早餐。為了我們,他總是變着花樣的做,她做的包子饅頭可好吃了,那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我生病了,最辛苦的人就是奶奶,有一次我發高燒,奶奶背起我就往醫院趕,我們學校離人民醫院半小時的路,趴在她背上,我清楚的看到她臉上不停流下的汗珠。我説自己能走,可奶奶還是一直揹着我到醫院,累得她汗如雨下,我看着好心疼。記得有一次奶奶有事去箇舊,才去了幾天,她就寫信來給爺爺,信上全部是叮囑爺爺要怎麼照顧好我。奶奶雖不在我身邊,我卻時刻感受到她的關心與牽掛。

從小奶奶就教育我要尊老愛幼。以前我們家住四合院,院子裏常住的都是老人,有個爺爺腿腳不太方便,我放學就去幫他提開水,有天偷懶想不去,奶奶就説:“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要一直做好同一件事,並堅持下去。”我聽了很慚愧,之後再沒有過此念頭,直到那個爺爺病逝。我好難過,好失落。再沒機會幫他提水了。那一刻我發現,原來能有機會去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奶奶是一名國小老師。她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老師。她對學生很嚴格,也很好。放學了,有時候奶奶會領幾個她的學生一起回家。就是當天的課程還沒全學會的就繼續教他們,直到他們學會。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樣的老師。

春節的小故事 篇8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户,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着貼門神的習慣。據説,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着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的小故事 篇9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鑑定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説:

“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春節的小故事 篇10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

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春節的小故事 篇11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這首詩中寫道:“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形容初日的光亮。詩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總把新桃符換下舊桃符—除舊佈新。關於桃符有個美麗的傳説。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里,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髮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鬱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着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為之懼怕,他們死後變為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後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以驅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着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後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後來,又發展到“題桃符”,即將字數相等、結構對稱、意思相應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的前身。

春節的小故事 篇12

公孫儀是戰國時魯穆公手下的丞相。他特別喜歡吃新鮮甲魚。於是送魚的紛紛上門,但都被公孫儀一一回絕。

公孫儀的弟弟對此很不理解。問:

“你素來喜吃甲魚,為何別人好心送來,你卻不收呢?”

公孫儀説:

“正因為我喜歡吃甲魚,所以才不能收。吃幾條甲魚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經常收別人的禮品,那就要落個受賄的壞名聲,到頭來連丞相的.官位也會丟掉。到那時,為兄再愛吃甲魚,恐怕也吃不成了。現在我不收別人的魚,倒還可以安穩地做丞相,多吃幾年我愛吃的甲魚。”

春節的小故事 篇13

民間有這麼一個傳説,在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過了年七年級,就要接財神。所有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關於財神,民間有諸多傳説:

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説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出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把。後祭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變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玄壇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説法。

標籤: 春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unjie/7rng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