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春節 >

關於過年的徵文

關於過年的徵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徵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徵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為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徵集的有關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徵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過年的徵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過年的徵文

關於過年的徵文1

(三)年味亦在人間

爆竹聲,零零星星,歡笑聲,再不如前,遠方的親朋不回家,大人們忙着發短信,本應絢麗多姿的年如被夜幕籠罩,只剩幾點星光,多麼黯淡。年味,真的淡了嗎?我失落地歎了口氣。

不,絕不能這樣,我要找回那久違的春節!

然而,那裏能找到年味呢?我左顧右盼幾圈,瞪着眼像是要把世界翻個底朝天。而一翻徒勞後,我只能又歎了口氣,那歎息聲比上次更無奈,而它一出口就被一陣遠方的風吹散,消失在天邊……

突然,一陣輕緩的腳步聲傳來,有點心灰意冷的我並未在意,緊接着是"啪"的一聲,隨即,一亮光飛來,我從沉思中被喚醒,心想,好熟悉的光啊,像是……我好像想起了什麼,猛然一抬頭,原來爺爺將彩燈開了,兩個大紅燈籠瞬間發出喜慶而不失柔和的光,一串花形彩燈亮了,彩色的光在錦簇的花團中翻滾,跳躍,凝聚,昇華……一下子便吸引了我的目光。

就像是一縷曙光穿越了雲層,融化了堅冰,讓冰又變為愜意的田園流水,我心中忽然輕鬆了不少,長吸一口氣,又緩緩呼出。我按捺不住心中那久違的激動,直起身過去,大步中透着急迫的樣子,直至近前,我臉上才有了幾絲笑意。然後,我輕輕撫摸着那燈籠上紅色的布料,多少年了,它都在每一個春節默默地陪伴我們,柔軟的布中,我彷彿摸出了曾經和父母一起放炮,春晚時捧腹大笑,親朋們歡聚一堂。我真正地笑了,我相信這些今年還會有!可不,燈籠背後是剛貼好的窗花,上書醒目的"全家福".窗外,對面樓上幾十個燈籠高高掛起,多少串彩燈流光溢彩:有一瀉千里的瀑布,有相映成趣的花果,有熠熠生輝的彩色小燈籠……這些不是春節之必有,平日之絕無的'嗎?這不是我苦苦搜尋的年味嗎?我更加激動起來。

這時,窗外更多人出來放煙花爆竹了。幾聲"震天雷"般的響聲,意味着又一家人的到來。鞭炮也響起,接連不斷地訴説着人們的心願;照明彈載着人們對新年的期盼飛上雲霄;花炮噴出無數的火花,在空中拉出一條弧線後落地,宛如一條剛剛抽枝發芽的柳樹,長髮隨風搖擺,這便是希望與活力的象徵。放炮的人們也都説説笑笑,雖聽不到他們説什麼,但僅看到這些,我心中就泛起喜悦的漣漪,湧動感動的暖流:大家還這樣歡樂,還這樣注重過年的習俗啊!

"想什麼呀?快點放炮去了!"聽到家人的呼喚,看着他們發完短信後,手提鞭炮,一臉歡笑的樣子,我真正意識到年味並未消失。體會着彩燈鞭炮間流露的年味,我不禁想:燈綵炮麗無邊景,年之多少味,盡在笑談中!

如那天邊星變做日金輝,光耀世間,年味原來無處不在,它在燈籠中,在爆竹裏,在笑聲中,在……年味,亦在整個人間!

關於過年的徵文2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過年對於小孩子來説,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能收到壓歲錢。據説,壓歲錢還有這樣一個來歷,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頭,孩子經常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晚上坐着不睡覺,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給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好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金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都這樣做,孩子就平安無事了。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

過年的習俗還不止這一個,貼對聯就是家家户户每年必做的事。

對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之一,它和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對聯即諧音“楹聯”,因古時大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説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鬱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於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千古。

今年過節,我家放了很多鞭炮。放鞭炮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習俗。為什麼古代要放鞭炮呢?那是因為相傳古時侯有一個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它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像往年都忙着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白髮老人對一户老婆婆説:“你只要讓我在你家住一晚,我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燃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裏時,發現村裏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燃放爆竹。

其實我們的春節還有着許許多多的風俗,值得我們去了解它,去傳承它,讓它們以更新穎,更文明的形式出現,使我們的節日更有特色。

關於過年的徵文3

(二)年味

"快點去買餃子!""我知道了。"明天是除夕,今年,為了逃脱包餃子的命運,我只好去買速食水餃了。不過,想一想,速食水餃就是好,打開冰箱,然後把水餃放在鍋裏煮一煮就可以吃了,包餃子還要費力的擀皮,包餡,我做的又不好。兩者一比較,果然是速食水餃好。

除夕夜到了,打開電視,我們又像往年一樣坐在電視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看着看着,我便感到無聊了,只看了一會兒,我們便都"各司其職"去了。老爸回到卧室,開始呼呼大睡。老媽又看起了她心愛的電視劇,投入的不能自拔。我則打開電腦,開始專心致志的.上網了。春節呢?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到12點了,該放鞭炮了。唉!我看今年就別放什麼鞭炮了。外面那麼冷,又得從6層走下去,多累呀!再説了,鞭炮又不安全,燃放時還會污染環境,多不好。我打開一個電子鞭炮的頁面,"噼裏啪啦"的放起了電子鞭炮。電子鞭炮就是好,不僅有真鞭炮一樣的聲響,還安全,無污染,最重要的是,只要動一動手指,就能放鞭炮,不用那麼冷、那麼累,真是不錯啊!

大年七年級到了,去拜年吧。不用了,現在和過去不同了。我拿出手機,翻了翻收到的短信。噢,這條不錯!我點擊"轉發",去掉名字,再在收件人寫上所有人,輕輕一點"發送",短信就羣發了。看,多輕鬆,只要點幾個按鈕,就給所有人都拜過年了,多省事。不像過去,拜年還要去別人家,跑來跑去的,真累。高科技就是好。

咦?今天已經正月初四了?年已經基本過完了?可是我怎麼沒有感覺到過年的味道呢?想一想我的過年,吃餃子、放鞭炮、守歲、拜年……這些民俗我都做過了呀!只不過用了現代的方式而已。這……

在這個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擁有富裕的生活,幾乎什麼都不愁。但是,過年,這個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卻越來越不受人們的重視了,速食水餃讓動手的樂趣消失了,電子鞭炮讓放鞭炮的熱鬧淡化了,短信讓人與人的距離變遠了……

時代前進了,科技發展了,生活富裕了,年味卻淡了。

關於過年的徵文4

時光就像一條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從人們身邊流過。不知不覺中,一年恍然過去,迎來了一個新的歲月,開始了人們的又一段旅程。

春節,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節日,是我們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節日,也表示着我們的又長大了一歲。

春節前期,人們忙忙碌碌的準備着春節的用品,開始為孩子們買新衣換舊褲,在外工作的家人也紛紛回家聚在一起。

除夕夜,人們開始穿上了新衣服,長輩們開始給孩子們發紅包,主持人再一次的主持春節節目。我枕着迎接新年的鞭炮聲睡着。“Happynewyear!”次日清晨,隨着一聲新年的問候,我睜開了向舊一年尋視的雙眼,翻開日曆,翻開新的.一年,翻開了新一年的生活。告別了舊年,我們跨入了新的一年。

春節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享受節日的閒暇,男女老少個個臉上春節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享受節日的閒暇,男女老少個個臉上都洋溢着歡快的笑容,大街上的顏色也比平時鮮豔多了。只見彩旗飄揚,各色商家標語、條幅迎風招展。商場門口掛着一隻只大紅燈籠,看一眼就讓人心裏暖和。湛藍的天空中,一隻只彩色氣球在陽光的照耀下豔麗奪目。。微風拂過,大小氣球迎風起舞,又彷彿在向路人點頭致意。商場裏歡快嬉鬧的場面透過明亮的玻璃門窗,射入路人的眼裏,使人不由自主地隨着彩色的人流,匯入其中。春節是大人的節日,更是小朋友們的節日,兒童玩具、書籍、文具櫃枱更是異常熱鬧,孩子們來了一撥又一撥,領走心愛的玩具,留下歡聲笑語,春節的家中也不同平日,門上要貼“福”字,吃飯要放鞭炮,晚上要放焰火,還要看春節晚會。吃飯的人也比平日多了,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豐順多了,雞鴨魚肉、山珍海味都有。吃好了飯,大家在一起談天説地,聊聊天,喝喝茶,説説話。

春節喧譁的3天過去了,我的眼前彷彿又出現了一條新的跑道,也許我還會在這條跑道上跌倒,但我仍會頑強地站起來,頑強地向重重困難挑戰。我堅信,在暴風驟雨後,總會有一條美麗的彩虹出現。

關於過年的徵文5

1月21日(星期四)下午,我們國小在麥當勞對面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送春聯活動——同學們現場寫春聯,之後再讓春聯“找到自己的家”。感興趣嗎?那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按照通知的時間,我早早便來到了麥當勞,鋪開紙筆就等着老師一聲令下……好不容易開始了,我一提筆,突然發現紙上不知什麼時候跑來了一個小黑點。這樣的春聯豈不成為一個“流浪漢”——沒人領回家了嗎?但轉念一想,只要字寫得好,肯定會有人要它的!於是,我一筆一劃,寫得特別認真,生怕筆一抖,寫差了一個字。果不其然,下聯還沒寫完,對聯就被一位和藹可親的爺爺預定啦!開了一個花兒般的好頭,後面的幾副對聯,自然也是寫得特別漂亮,預定得也特別快。葉老師開玩笑地對我説:“子歡,你寫的對聯太暢銷啦!還沒寫完就被搶走了,後面還有好多人等着呢!”

再看整個現場,剛開始沒多久,桌子外便圍成了“超級三明治”,裏三層外三層。只見他們看到中意的對聯,便一手託着上半張,只一手作喇叭狀:“老師,對聯一幅幾塊錢?”得知是免費贈送,他們就站在桌子前等,生怕對聯被別人搶走。最有趣的是一個爺爺,他早早就看中了我的對聯,一直站在桌子前守了半天,可一個奶奶卻走到後面掛對聯的'繩子前,搶先拿走了對聯。沒辦法,老爺爺只好等待下一輪的“搶購”了。

時間流逝的速度真是飛快,轉眼間,2小時就過去了,活動也不知不覺接近尾聲了。我們意猶未盡地回到了家,好期待明年春節有更精彩的活動等着我們!

關於過年的徵文6

過了新年又長一歲,除夕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守歲。

忘不了外婆親手裹的粽子、湯圓,自制的魚乾、醬鴨,還有用一籮新糯製作的——年糕,外婆每次讓我吃上一塊,媽媽必定會講出一個她兒童時的故事來。

臨年關,外公外婆用剛碾完的新糯製作年糕,他們會把糯米投入框中沒水浸泡,等粒粒漲白飽滿,就從水中提起,將水稍稍瀝乾。然後,大人們抬着框在做年糕的機器房排隊,孩子們像似過節了,興奮地在框前框後嬉笑打鬧。等排好隊往往就到了晚上,好像只有安靜的夜裏才更襯托他們的喜悦。夜裏,一框框的白米,冒着熱氣變成白白的`年糕出來的那刻,一家人期待的眼神不亞於看到一個白胖小子的出世。還餓着肚子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將第一塊送進嘴裏。第一口水磨年糕,微甜,糯粘,水潤,那個滋味——太美了。

我夾起一塊年糕送進嘴裏時,外婆邊笑邊説着步步高昇,我好像吃到了媽媽童年時的味道。媽媽説:年歲越大,越愛回嚼往昔的年味,這叫憶苦思甜。

當然,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有一個特別的味道,這是過年的味道,也是我們家的味道!

關於過年的徵文7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每一隻船總要有一個碼頭,每一隻雀兒總得有一個窩。春節,便是一縷絲線,將那遠航的船,天邊的雀,牽回家中,一同聚在一起。按照我們這兒的規矩,無論工作多忙,總歸是要在除夕夜前趕回來,同父母親人過春節。

門外鞭炮聲“噼裏啪啦”一頓響,裹挾着火藥味兒的空氣四處飄散,紅紙落了一地。待父親拜過了天,拜過了廳堂上的財神爺和廚房裏的灶神,除夕夜就開始了。除夕夜,免不了一頓豐盛的吃食。母親從午飯過後開始準備,到了晚上,一口大鍋“滋啦”幾聲,餐桌上便擺滿了大大小小、各種美味的菜餚。桌上熱氣騰騰,桌下的一家六口也是笑呵呵地樂個不停。此時,爺爺奶奶催促我吃個紅鴨蛋,弟弟喚着媽媽夾碗粉幹,爸爸一邊給爺爺奶奶夾着雞肉一邊又嗔怪着他們總是忙裏忙外不肯休息。柔和的燈光下,遷就我口味的清湯火鍋冒出一簇又一簇的熱氣,一塊塊雞肉金燦燦又油光發亮,家鄉特有的粉幹摻和了醬油的顏色,自家種的青菜,奶奶罈子裏醃了許久的酸蘿蔔,用紅紙抹過的紅鴨蛋……推杯換盞一頓響,彷彿一年裏能吃到的所有美味都在這張桌上,而一年裏所有的不愉快都在此刻煙消雲散。我耳朵裏聽到的,眼睛裏看到的,嘴裏吃着的,鼻子裏嗅着的,“酸甜苦辣鹹”都是團圓的味道。“團圓”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詞彙,共處一室,是空間上的聚合;知心知意,才營造一個“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的境界,連空氣都充盈着淡淡的甜。

到了大年七年級,雖不用走親戚,卻也要起個大早。母親總是起得比我早,在廚房裏準備早上的吃食。我知道,她也一定泡好了“茶”。這裏的茶並不是我們平時喝的紅茶綠茶,而是用冰糖水加上搗碎的生薑、裹着糖衣的花生以及雪白的米苞等等。茶是剛泡的,握在手心裏十分暖和。作為家裏的“大姐兒”,敬茶這個任務自然是交到了我的'手上。所謂敬茶,便是小輩手託茶杯請長輩喝這新年的第一杯茶,長輩在喝茶前也會對小輩説一些祝福期冀的話語。我右手託着茶杯,左手扶着杯身,微微前傾低頭,聽着爺爺奶奶對我的祝福,而後遞去茶,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卻讓我感受到了重如千鈞的文化底藴。告別了娛樂匱乏和物質貧瘠的年代,這樣的習俗卻温潤着我的文化生活,慰藉我的人倫情感。父親不善言辭,只是接過我的茶便喝了,但我明白,他的心裏,對我的祝福與期待,又豈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説完的。一盞盞茶送出去,祝福自是一大籮筐,年味兒也是滿滿當當似要溢出杯盞。

走親訪友十幾天,終於在正月十五這天看到了新年的小尾巴。在正月十四這一天,祖祠裏召集了每一户的代表,商量着十五這一天的事宜。在我們這兒,十五這一天是要抬着神明繞着村子走一圈的。黑臉的神明,在轎子上正襟危坐着,莊嚴又彷彿帶着人間的煙火氣。一路上敲鑼打鼓,還帶有一定的調子,途經人家,便會停下來等他們上香參拜,再放上一卷“滿園春”(一種鞭炮)。敲敲打打,最終回到祖祠。在這裏,參拜的人就更多了,但還是為做法事的師傅讓出了一塊地。只見那師傅嘴中念着我似懂非懂的語言,手上拿着一根對半剖開的牛角揮舞,時而還會吹起一種發出牛叫一般的樂器,古老而神祕。待到法事結束,便要點燈了。家家户户都會帶上兩個紙糊的燈籠,寫上“丁財兩旺”或是“如意平安”。我和弟弟各拿一個燈籠,燈籠裏頭的蠟燭要用供奉神明的蠟燭上的火來點燃。回家前,要先在門前讓鞭炮響上一陣,才能提着燈籠進家門。這燈進了家門後須得馬上放到孩童的卧室中去,讓這燈一夜長明,護他一世平安。

一年又一年,從兒時掰着手指頭地盼望到現在不知不覺地迎來新的一年,人變忙了,但是這春節還是同從前一般,熱鬧、祥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chunjie/dgpj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