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冬至節 >

2016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播

2016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播

冬至,在古代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由於冬至的日期和時刻比較容易測定,所以我國古代曆法曾以冬至作為判定季節的標準並作為曆元,其他季節,依一定法則,由冬至推出。下面聘才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閲讀!!

2016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播

2016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播

2016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18:44:07,農曆十一月廿三,星期三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因為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和清明一樣,冬至日被稱為“活節”。

冬至計算方法

冬至日期(東八區)的計算公式:(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1.94,20世紀=22.60。

舉例説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計算結果減1日。

冬至花事安排

冬至(十一月中)於每年12月22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時開始。此節氣的候應為: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根據天文學的規定,冬至為北半球的冬季開始。在冬至後,即將進入全年最冷的時期,應該加強防寒管理。

繁衍新株:播種大巖桐、鶴望蘭、南天竹。此時分株鳳尾蕨、槲蕨、腎蕨、鐵線蕨成活率最高。

栽培管理:收集落雪於潔淨的搪瓷,玻璃容器中,待其融化後達到與室温一致時即可用來澆灌花卉,它尤其是對喜酸性土壤的春蘭、杜鵑、含笑、米蘭、茉莉、山茶、梔子的生長髮育最為有益。由於雪水的硬度接近於零,酸鹼度幾乎為中性,所含妨礙花卉生長的重水含量甚少,與使用自來水相比有增加觀賞價值、延長植株壽命的效果。因為雪水中幾乎不含可溶性鹽,所以用來噴灑花卉絕不會在枝葉上留下水痕。給水養的水仙從現蕾至開花間每隔3天追施一次0.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以使花朵在開放後更加芳香。浸泡翌年春秋兩季作為追肥使用的有機肥料。一般來説,經過將近半年的浸泡,有機肥料就能充分地發酵,這樣肥性才柔和,肥力更持久,在使用時會減少對花卉的傷害。每週要給生長較快的花卉轉盆一次以防偏冠現象發生。將室温控制在15℃至25℃間可使非洲菊正常生長,如果環境温度低於lO℃或高於30℃均會給非洲菊生長帶來不良影響。加強對怕寒冷花卉的保護工作,力求栽培環境温度穩定均衡,避免一到夜晚就把窗台上的花卉放在遠離窗台的暖和之處,這種做法違背了花卉生長的自然規律,往往是造成花卉落葉、落蕾的主要原因。如果準備令其在新年開花的水仙,現在就要放花則可把它放在0℃至5℃間的環境中,這樣既可以保證花朵暫不開放,又不會導致花蕾受到損傷,待新年來到前3天再擺在暖和之處即可保證元旦能夠看到水仙綻蕊吐香。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餃子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它的製法是先用麪粉做成薄而軟的餃子皮,再以鮮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為餡,包成後下鍋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便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告老還鄉,決心為百姓治病。這時正值隆冬,他在回鄉路上,看到那些為生存而奔波的窮苦百姓,衣不遮體,許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心裏更加難受。他一到家,登門求醫者便蜂擁而至。可是張仲景心裏老惦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們。冬至到了,他讓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醫棚,盤上大鍋,專門舍藥為窮人治凍傷。他把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裏,熬到火候時再把羊肉和藥材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治病的窮人,每人一大碗湯、兩個“嬌耳”,這藥就叫“祛寒嬌耳湯”。人們吃後,頓覺全身温暖,兩耳發熱。從冬至起,張仲景天天舍藥,直舍到大年三十。鄉親們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歡歡喜喜地過了個好年。

所以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飲食:多用温補少食寒涼

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説。”冬至以後“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説明在這一天前後進補最為適宜。俗話説:“藥補不如食補。”冬至之後,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遠離寒涼食物,對於平衡人體陰陽、增強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飲食調養方面,營養專家建議,公眾尤其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類、脂肪、鹽分含量高的食物。冬至時節的飲食還宜多樣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適當地選用高鈣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的食物,還不可過食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温惡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温熱食品來保護脾腎,吃飯也最好是少量多餐。

冬至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為寒冷的時節,羊肉、牛肉、狗肉有燥熱温補的`效果,能預防“三九寒冷”,但量不宜太多,過食羊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冬至時還可以多吃些諸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類的堅果,因為堅果性味偏温熱,在其它季節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氣較冷,吃堅果有禦寒的作用,可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當然吃堅果也要適量,且因人而異。

在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蔔、白菜等。其它很多蔬菜也要多加攝入,比如土豆、番茄、菌類、韭菜、南瓜、芹菜、菠菜、山藥等。除此之外,還要適量多吃水果,冬天寒冷乾燥,使人覺得鼻、咽部乾燥和皮膚缺水、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點水果不僅能滋陰養肺、潤喉去燥,還能攝取充足的營養物質,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獼猴桃、甘蔗、柚子、大棗、桔子、龍眼、蘋果、桂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冬至起居:防寒保暖動中求靜

有了食物温補方法,大家也不要忽略日常起居需要注意的細節。在養生學上冬至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從中醫陰陽理論説,冬至是陰氣盛極而轉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陰陽轉化,在運動中構成了自然界與人體的平衡與和諧,養生也要順應此規律。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人們應當加強對身體的保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規律。我國中醫學認為“天人相應”,冬至到小寒、大寒的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在此期間應注意養生“冬藏”。在冬至養生中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此時陰寒之氣隆盛,專家提醒公眾要多着衣、注意防寒保暖,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動。如果外出,應特別注意頭部和足部的保暖,以防發生凍瘡。天氣寒冷時,最好還要戴上暖帽、口罩、手套避免寒氣的侵入。

冬季運動,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襲,其次運動量不宜過大,要在動中求靜,以臻安身靜體、氣定神閒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此外,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儘量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腦,有意識地發展心智,培養良好的性格,時刻保持心態平和,在日常發現生活當中的樂趣。避免勞累過度、早睡晚起、積勞成疾,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公眾在日常起居上應有所講究、合理調節。冬至時節要勤曬被褥,養生保健專家表示,勤曬被褥可避免潮濕;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強烈的殺菌消毒作用,可殺死各種細菌和微生物;經日光曝曬後的被褥也會更加蓬鬆、柔軟。穿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物,在冬裝的選擇上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穿脱方便,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ongzhi/149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