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福州端午節的習俗

福州端午節的習俗

昔時,端午之日,今馬尾區境內外出謀生的青年人,常不遠千里趕回老家參加龍舟競渡。中岐村在清代一次龍舟競渡中,舟自馬限山蓮花潭時沉沒,無一人生還,自此,停止了競渡活動;亭江、琅岐一帶的村民,在一次參加閩江口合北里十三鄉龍舟競賽中,因海難事故船沉人亡,競渡活動自此消泯。後來,琅岐的一些村民為了過龍舟競渡之癮,每至端午之日,必把龍舟抬到陸上巡遊。於是,大街小巷村民雲集,吶喊助威,鑼鼓鞭炮之聲不絕,同樣歡天喜地,樂此不疲。有人稱這是:沒水八龍舟,幹興。

福州端午節的習俗

長樂市江田鎮三溪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該村因潼溪、北溪、南溪三條溪穿村而過得名。三溪村的龍舟品種繁多,有不足一米長的玲瓏小舟,專供10歲左右的孩童戲耍;有近二米長、安上竹篷的小舟,供十五六歲的少年下溪競鬥;還有30米長、26個座位的龍舟,為成年人競賽專用。端午之日龍舟夜渡是三溪村獨有的習俗。為我省乃至國內所罕見。入夜,這裏萬人空巷,溪河兩岸燈火通明,岸邊水上激情同歡。溪河中大舟小舟似離弦之箭破浪疾進,岸邊男女老少敲鑼打鼓,歡天喜地。徹夜狂歡。有詩云:“自古龍舟日競渡,獨有三溪夜賽航。”可謂:大舟小舟共競渡,男女老少齊高興!

福州端午節習俗除了跟全國一樣譬如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外,還有一些自己獨特的內容。如薰黃煙、“五月四水”、制“午時茶”,拔艾草、穿鞋子、戴紅肚兜等。

薰黃煙。是用硫磺、火藥等製成的大小如鋼筆,長短如香煙似。黃煙有引信,點燃後會噴出濃濃的黃色煙霧,煙霧噴到哪裏,哪裏就留下黃色的煙痕。一般來説,端午節這天中午時分,每家每户都要點燃黃煙,往牆逢、屋角等邊邊角角處噴。端午節過後,家家户户的牆壁上、水缸邊、柱子縫都會留下一道道黃色的 “塗鴉”。

煮粽子的水。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後,會把留在鍋裏的水用來洗腳、洗臉、洗身子等,據説洗後夏天不會生痱子,不會被蟲咬。另外,端午節中午,家家户户會用煮粽子的水撒在屋裏屋外、屋前屋後的角落,有驅蚊的效果。端午節後,天氣漸漸炎熱,正是蟲類活躍的時候,薰黃煙、撒煮粽子的水,滲透着福州人的一種積極的、樸素的衞生理念。

“五月四水”。通常情況下是指農曆五月初四那天從河裏、井裏挑回家的水。福州人在五月初四那天,有把家裏水缸裝滿水的習俗。久而久之,“五月四水”成為一個固定的名詞有的人家還把“五月四水”存放起來,説“五月四水”具有治療燙傷等等的作用。

“午時茶”。這也是福州一些人家的習俗之一。每年端午節,人們到山上、田邊等野外採集許多野草樹葉,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葉等混在一起曬乾,收存備用。因為它是端午節的時候製作的`,所以就叫它“午時茶”。誰家的孩子咳嗽、肚子疼、消化不良;誰家的大人頭疼腦熱,將“午時茶”用開水沖泡喝下。或在炎夏時節泡點“午時茶”當茶喝,有防暑降温的作用。中成藥裏也有 “午時茶”,它是由蒼朮、柴胡、羌活、防風、白芷、川芎、廣藿香、前胡、連翹、陳皮、山楂、枳實、麥芽(炒)、甘草、桔梗、六神曲(炒)、紫蘇葉、厚朴、紅茶等藥組成。福州人的“午時茶”跟中成藥的“午時茶”不一樣。它的組成多取自本地的野草樹葉等,如竹葉芯、枇杷葉、金銀花、紫蘇、茶葉、生薑、神曲、食鹽等。

穿鞋子。過去福州城外人,大多數人在夏秋時節,有的甚至一年四季都光着腳。有一出閩劇,講一年輕人到閩侯的尚幹相親,把鞋子掖在腋下光着腳走去,走到村口,才坐下來穿上鞋子。從這個戲的故事情節就可知穿鞋子對福州城外人來説是怎麼回事。儘管過去福州城外人不大穿鞋子,但端午節中午,一定要把鞋子穿起來。據説那天中午要是不穿鞋子,以後腳底上會長出一個個窟窿,福州話説"扒卟熘"。

戴紅肚兜。過去福州人在夏天時,不管是男女老少,常有戴紅肚兜的習慣。特別是在端午節,人們有戴新的紅肚兜的習俗,説"穿紅肚兜"能辟邪。端午期間,氣候尚有涼意,戴紅肚兜,可以不讓肚子受涼。

福州發行的清代‘龍舟競渡圖’商埠郵票,是於1895年8月1日在福州發行的,當時俗稱“鼓山下閩江中划龍舟”郵票。圖中遠處的山就是鼓山,江岸邊是馬尾港碼頭,划龍舟的地方就是馬江的一段。由於這套郵票專門表現龍舟競渡這種水上運動,發行時間比希臘的早1年,應該算是世界第一套體育郵票。

標籤: 端午節 福州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1709q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