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端午節的作文(精華6篇)

端午節的作文(精華6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端午節的作文(精華6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吃粽子,掛艾草,划龍舟……

一大早,我早早的起來了,洗漱完畢,我迫不及待的坐到餐桌旁,大口大口的吃起了昨天買的'的粽子。那粽子蒸好時就香味四溢了,輕輕地把粽葉剝開,那香味便一下子就流淌出來了,一口咬下去,黏黏的,美味極了!我最愛吃豆沙粽子了,一不留神就吃了兩個。

我和媽媽出門時,發現在門上插了一大把艾草。路上好多人從超市裏出來,他們手上都拿着艾草和粽子,一臉開心的走在路上。中午吃過午飯,爸爸來接我回家了。晚上的飯菜極其豐富,有魚,有肉,許許多多好吃的,味道好極了。

吃完晚飯,我和奶奶、爸爸、媽媽玩了一會兒昨天買的六一禮物:疊壘樂。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已經10點多了,我趕緊洗洗睡覺,因為明天就要上學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最早源於戰國時期,當時有個叫屈原的楚國人,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羣眾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羣眾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而賽龍舟是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而粽子則是羣眾不忍心忠臣被魚蝦吃食,故而將米飯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屍。

孩子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孩子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來!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今天,晴空萬里。今天,微風習習。今天,是我最喜愛的節日——端午。

吃完了香甜的粽子,我們幾個小朋友就來到公園玩。啊!公園裏可真是鳥語花香。美麗的蝴蝶在花叢開心地跳舞,勤勞的蜜蜂在花上歡快地採蜜。它們都像快樂的神仙一樣。

“我們來比賽打水漂吧,這可是我的強項。”丁丁説。

“好!”大家異口同聲地説。

“我當裁判。”鼕鼕説。

比賽開始了,先由小馬打。他説:“千軍萬馬!”連打了兩個漂花。該丁丁打了,他剛剛在一邊摩拳擦掌,他説:“天旋地轉!”打了五個漂花。小馬看了,嚇的呆若木雞。

我想:成敗在此一舉。説:“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聽見“嗖——”的一聲,扁石飛出。水面上出現了七道漂亮的`弧線。

最後,經過一場激烈的比拼,鼕鼕宣佈:楊淇是冠軍,丁丁是亞軍,小馬是季軍。

“耶——我是冠軍!”

“耶——我是冠軍!”

“耶——我是季軍!”

我們像小鳥一樣歡呼起來,還在草地上打了幾個滾兒。

“今天真快樂呀!”鼕鼕説。

聽了鼕鼕的話,我們唱起了:“快樂的端午……”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清晨,我被一陣陣的粽香誘醒了,我睜開朦朧的雙眼,啊!今天是端午節,我喜歡的粽子終於可以吃到了。

我洗漱完畢,走到餐桌前,餐桌上有油條、菜角,還有我愛吃的粽子。我拿起一個粽子,先把它身上纏的線解開,然後把粽子碧綠的外衣脱掉,露出了一個三角形的白白胖胖的粽子。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黏黏的、軟軟的、甜甜的。吃完一個,我感覺不太過癮就又拿了一個粽子剝完吃了起來。我還想再吃時媽媽卻説:“粽子不要吃太多,吃多了會消化不良的。”我只好無可奈何地放下了。媽媽看我那麼喜歡吃粽子,就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的由來。

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楚王相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不久,屈原聽説楚國被圍困了,悲痛不已,最後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自殺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

從20xx年國家把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定為法定假日。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很多習俗,比如:賽龍舟、佩戴香包,香包裏面還有硃砂、香料、雄黃,據聽説這些材料可以驅蟲辟邪。俗話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了防止蚊蟲叮咬,端午節還有插艾的習俗呢,

這真是一個愉快的端午節,既能吃到美食,還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我要珍惜每個與家人團聚的日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是夏季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的説法,都認為端午節源自於紀念屈原的活動。然而,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歷史卻比屈原的傳説還要悠久。有學者據此推測,端午節或許另有起源。其中一種説法是:端午節源於對惡日的禁忌

端午時值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季節,俗稱“惡月”。所以《夏小正》上説:“(五月)蓄蘭,菽糜”(蓄:積、聚。菽:採集。糜:蓄糜)。《大戴禮》上説:“蓄蘭,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於清潔,以禳除毒氣,這是針對五月這個惡月所採取的積極預防的措施。在這期間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靜養為原則。《禮記.月令》:“仲夏,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止聲色,節嗜慾”。同時,五月也有許多的禁忌。據應劭(公元178)的《風俗通61釋忌篇》記載,漢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的俗諺。而五月五日更是惡日之尤,除了忌“曝牀薦席”外,甚至有“不舉五月子”的諺語。《史記61孟嘗君列傳》就記載,孟嘗君生於五月五日,他的父親田嬰打算把他丟棄。因為田嬰相信:“五月子者,長與户齊,將不利其父母”。這個惡日的忌,深植民心。宜到現在,還可以從許多端午節的習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第二種端午起源的學説由聞一多先生所提出。聞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他首先引了吳均(公元467-520)的《續齊諧記》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汩羅之遺風也。

同時,聞一多又舉了幾個文獻上的例子來支持他的學説。這些記載也都顯示,端午的起源和龍有着密切的關係。聞一多據此推測,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民族的節日。自古相傳,吳越是斷髮文身之國。至於斷髮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龍子”,以避免傷害。《漢書61地理志下》應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像龍子,故不見傷害也。”聞一多的結論是,端午應是個以龍為圖騰的民族舉行圖騰祭的.日子。也就是説,一個龍的節日。

這些説法固然解釋了某些特定的現象,但若將其中任何一説,視為端午的單一起源,則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遺憾。與其如此,還不如説,惡日及龍圖騰,都是端午可能的源頭。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它們互相融合,直到屈原傳説的加入,為它們添上了新的動力,端午才從此茁壯而成為一個重要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又要吃香噴噴的粽子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端午節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報國無門,最終在陰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愛國主義樂章。

今年端午節到了,媽媽特地從超市買了各種各樣、各種味道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撥開粽葉,大口大口地吃着,陣陣的'葦葉清香撲入我鼻子裏。這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了我,感染了我。我們是生活在祖國的懷抱的少年兒童,要向先輩屈原那樣,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專心讀書發憤圖強,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3g0q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