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端午節 >

【集合】端午節的作文10篇

【集合】端午節的作文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集合】端午節的作文10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端陽,處處都端陽”。我嘴裏説着。

今年的端午節跟往年大不相同,因為往年我只學包粽子,而今年我們要舉行吃粽子和猜粽子比賽。

比賽開始,忘了説比賽規則了,吃粽子是在二分鐘內看誰吃的最多,猜粽子是一個人蒙着眼,另一個人拿着粽子讓蒙着眼的人吃,猜什麼餡的粽子。

開始了,我大聲説。爸爸真是厲害,一眨眼就吃下了一個粽子,我的表叔也不甘示弱,最後的冠軍是表叔,因為爸爸吃到一半的時候説肚子疼,停止了比賽。而表叔則堅持了下去,所以冠軍是表叔,獎品是中秋節的.時候送一盒精美的月餅和不用參加下一個比賽。

下一個環節是猜粽子,我和爸爸比賽,只聽表叔喊:十、九、-------一、開始,我先吃,感覺非常濃的蜜棗味,我趕緊大聲説:“蜜棗的”。對了,我高興的跳起來。該爸爸猜了,我夾着一個豬肉的給爸爸吃,但爸爸説是牛肉的,我説他的舌頭是木頭做的。就這樣我們的笑聲繼續傳下去。

這一天,我非常高興。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有人喜愛中秋節,有人喜愛兒童節,有人喜愛青年節,而我最喜歡濃情的端午節,因為端午節不僅可以吃粽子,還可以佩帶好看的荷包。

在端午節,粽子和艾草的香葉摻雜一起,也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小時老師要帶我們做荷包,因為我之前並沒有做過荷包,所以,就早早的來到了教室,迫不及待的等待着小時老師的到來。

上課了,小時老師大概講了一下怎麼做,我就兩眼發光蠢蠢欲動做了起來,可是做荷包並沒有這麼簡單,哎呀!又壞了!”我氣餒説到。先從布的.正面折一下,用針線封住兩個口,把艾草裝進去想着想着,不禁想到奶奶每年給我的荷包,不但樣子精美,還有股特別的香味。荷包針難繡,奶奶為了我每年能佩帶上新的荷包,不辭辛苦。今年我也要給奶奶做一個荷包。腦海裏突然蹦出這樣一絲念想,我重新打起針線,打起精神,重新制作

我望了望窗外,收拾了書包,手裏拿着荷包,踏上了回家之路,想着奶奶看到我親手送來的荷包會是怎樣的喜悦。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小懶蟲!快起牀,這天就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齊包粽子,你怎樣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着。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就是我昨日答應媽媽和她一齊包粽子的啊,想想能夠吃到美味的粽子,我還就是很快地起牀,跟媽媽學着包粽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裏的粽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取好適宜的粽葉;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粽葉裏,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粽子裏;④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然而我心裏暗想原先包粽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稜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就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粽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粽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説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着,可就是這粽子似乎看我就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説:“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粽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我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着些虛榮心努力的學着。然而果真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最後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着手中的`這個小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裏就像就是手上捧着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悦與興奮難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就好了,此時家裏到處都瀰漫着粽子的香味,最後能夠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這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粽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粽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大開了一個眼界,對包粽子有了新的認識。

我乖乖地坐在姥姥的身旁耳濡目染,簡單的包粽子還能難住如天才般的我,我認為我自己能夠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的粽子是非常的`不容易呀!

終於開始動手了,我激動的心也燃一燒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着姥姥的樣子也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最底下放了一個又紅又大的一顆棗,再用已經浸泡好的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非常得意,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了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姥姥替一我解了圍---弄掉了一些米,我這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了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菜一碟,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了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一圈,我還認為姥姥包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一不小心拉了一下繩子,只聽見"嘩啦"一聲,粽葉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落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姥姥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三隻。

粽子熟了,我吃着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裏有説不出的喜悦和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讀到這首兒歌,我彷彿就聞到了奶奶煮的粽子的香味。

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是用碧綠碧綠的蘆葦葉包的,裏面裹着雪白雪白的糯米和各種各樣的餡料。這些餡料有的是一把小巧的紅豆,有的是一個黃裏透紅的鴨蛋黃,有的是二三顆圓溜溜的蜜棗,還有的是一大勺金黃色的肉鬆……反正你想吃什麼餡就可以加什麼餡。

等粽子包好了,就可以加水放進大鍋裏煮了。剛開始的時候,粽子的香味隱隱約約,不是那麼濃烈,但隨着鍋裏的水不斷地沸騰,一陣陣馥郁的香味就緊跟着熱氣飄散出來,一直繚繞在整個屋子裏,薰得人垂涎欲滴。

等奶奶告訴我可以吃了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揭開鍋蓋,小心翼翼地夾出一個冒着熱氣的粽子仔細打量。我發現奶奶包的粽子真是又結實又好看,那有稜有角的'粽子猶如一個小巧玲瓏的金字塔,讓人愛不釋手。我最愛吃的粽子是蜜棗餡的,剝開一層又一層密密包裹着的蘆葦葉,咬上一口,又糯又甜,超級好吃。這真是人間美味啊!每當這時,旁邊忙碌的奶奶總會一邊笑一邊喊我“小饞貓!”

奶奶還告訴我,吃粽子這個習俗是老百姓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人們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再去傷害屈原的軀體,所以賽龍舟和吃粽子成了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聽了奶奶的話,我更喜歡這個節日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講給你們聽吧!

相傳,古代有一位國君叫楚懷王,他整天好吃懶做,不管國家大事,連兵臨城下的時候,他還在吃喝玩樂。有一位大夫屈原獻上許多計謀,他都不聽,更不採用。屈原不想當亡國奴,他來到汨羅江,投江自殺了。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跑到汨羅江邊去憑弔。漁夫們划起船隻,打撈他的真身。人們怕屈原的真身被蛟龍吃掉,叫漁夫撐船來撈大夫的身子。漁夫知道蛟龍最怕竹葉和繩子,於是人們就用竹葉把飯糰包緊了,再用繩子捆緊了,丟到江裏。人們為了紀念他,以後端午節就有吃粽子和划龍舟的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用竹葉、糯米、花生包粽子。包完粽子就放在鍋裏蒸熟,飄香四溢,聞得我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想吃一個。

吃完粽子,外公會帶我去江邊看賽龍舟。江邊人山人海,大家都來看賽龍舟。只見龍舟排成一字形,裁判的槍聲一響,比賽的龍舟如離弦之箭一樣飛快地向前劃,江面上頓時鑼聲、鼓聲響起,划龍舟的.人努力地向前劃。岸邊的人們喊着“加油,加油!”江邊上好熱鬧呀!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不但可以吃好吃的粽子,還可以看龍舟賽,我真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小姨都會包許多好吃的。甜的大蜜棗粽子給我們吃,尤其是我和媽媽最愛吃。還可以和長輩。妹妹們一起聚在外婆家吃飯,熱熱鬧鬧的度過端午節!而今年卻沒那麼熱鬧了。因舅舅和小姨們出去賺錢了,姨丈也帶着妹妹也出去玩了,只有我們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了。顯得十分冷清。

今天一大早,我本已為媽媽會包蜜棗粽給我吃,誰知媽媽卻在忙着做家務。中午,爸爸煮了一桌好飯好菜,叫外公和外婆過來吃飯,但是沒洋溢着一點兒歡快的氣氛!下午,媽媽為了不再讓節日過得一點意思也沒,便帶我和外婆一起去外面逛逛。我們去了菜市場,卻沒看到半個粽葉的'影子,去買粽子卻沒蜜棗的,我有些失望,媽媽安慰我説:“下次看見有賣蜜棗粽子的決定買給你吃!”聽了這話我的心情這才好了一點。媽媽逛完了服裝店又帶我們去了閤家福超市去,路途中還給我們買了一些好吃的。從超市裏出來後,我們已是滿載而歸。

回到家,我因非常想舅舅和小姨,還有四歲的小妹妹,所以便上網和他們一起視頻聊天,小姨笑着對我説明年端午節一定包非常多的蜜棗粽子給我吃,讓我吃個夠。雖然今年我們沒有能在一起過端午節,但是還可以在網上和他們相見,也是非常開心的。舅舅和小姨還跟我約好,明年端午節一定回來過節呢!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有許多習俗,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祭神,我們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賽龍舟。而在我的心中,端午節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吃粽子了。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的奶奶家,在我的記憶裏,奶奶包粽子是最拿手的,左鄰右舍都比不上她的手藝。每逢端午節前夕,奶奶總要帶着我到離家不遠的竹林裏去摘竹葉,一到竹林,看着青翠欲滴的竹葉,我特別興奮,忙前忙後地摘竹葉。

摘好竹葉回到家裏,奶奶要把竹葉洗滌乾淨、晾乾;接着準備糯米、花生等包粽子的原料;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好戲,三下五除二,一個錐形的粽子就出爐了,裏面的餡更是花樣百出,最吸引人的就是蒸粽子了,那番香味飄出來,把我們這些“小饞貓”饞得直流口水,使勁的用鼻子聞着那股粽香味。

端午節這天,我一邊吃粽子,一邊聽奶奶講一些關於端午節的故事。現在,我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重大傳統節日。

如今,我回到了城裏,每當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家鄉的粽子,想起了還住在鄉下的奶奶和那些小朋友,真希望今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回鄉下與奶奶一起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咱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説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眾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户户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説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説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食粽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見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

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河南端午民俗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在河南民間,端午節的起源有兩種説法,一説是為了紀念屈原,一説源於田文端午立新規。

屈原一説與南方基本相同。老百姓把源於田文的説法都稱為“躲五”。傳説古代的時候, 人們把五月稱為惡月,五月五日為惡日,此日生的孩子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剋星,誰也不敢撫養。齊國的田文是“五日子”,父親幾次要害死他,多虧母親保護,他才倖免於難。但父親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這天,他必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田文長大以後,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為“端午”,説五月五日是個端端正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準加害,也毋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後,便有了端午節。

伴隨着生動有趣的傳説,河南的端午習俗越發顯得豐富多采。有民謠這樣説:“五月五, 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説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節裏一項重要的民俗活 動。從形狀上説,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錐粽、菱粽、筒粽、秤錘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個角的,也有四個角的。 河南為什麼要包角粽呢?據説當初屈原投江之後,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們都把 米飯扔到河裏紀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夢見屈原面黃肌瘦,就連忙上前詢問。原來, 百姓投往河裏的米飯,都被魚鼈蝦蟹吃掉了。屈原無食充飢,所以日漸消瘦。他左思右想,不知怎樣才能不讓魚鼈蝦蟹吃米飯。屈原告訴他,如果用箬竹葉包飯,做成尖角的角黍(即粽子),魚鼈蝦蟹見了,以為是菱角,它們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後,就把此夢轉告給鄉鄰。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夢中屈原説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又託夢給那人,感謝人們送去的粽子。後來,人們都這樣去做,漸漸形成了包角粽的習慣。

“五月裏有午端陽,粽子油條泡雄黃。”端午節時,河南人不僅要吃粽子,還要吃 油炸食品。像油條、麻花、麻葉等,都是人們常做的.油炸食品。在眾多的油炸食品中,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節日食品。

在端午節這天,有些人家很講究吃雞蛋。端午早上,主婦們將雞蛋煮熟後,放在孩子的肚皮上滾幾下,然後去殼讓孩子吃下。據説這樣可以免除孩子的災禍,日後孩子也不肚疼。

受古人五月五日為“惡日”説法的影響,端午節這天,民間還有許多消災祛病、預防瘟 疫流行的風俗。每逢此日,河南家家有采艾、掛艾的習慣。當太陽還未升起,中原城鄉 還籠罩在晨靄之中,農民們就踏着露水上路了。據説日出以前的艾性涼,可以辟邪。日 出以後的艾性熱,容易招邪,所以人們都要趕在日出以前上山採艾。在豫南一些地方,人們還要在太陽未出之前到井裏、河中打水,用井水河水洗臉煮飯。傳説月宮嫦娥夜間將杵的藥灑入井裏和河中,用此水洗臉煮飯可治百病。

説起飲用雄黃酒,人們馬上會想到《白蛇傳》的故事,想起許仙讓白娘娘喝雄黃酒, 以至端午節時白娘娘現了原形,嚇死了許仙的民間傳説。不過,現在喝黃酒的人少了, 大多是用雄黃酒給孩子抹耳朵、抹鼻子、抹肚臍,據説這樣可以避瘟疫、殺蚰蜒、防蛇 蠍,還可以預防毒癤。

此外,古代端午節捉癩蛤蟆的風俗現在仍在河南農村流行。民間認為,癩蛤蟆有巨毒, 能夠清熱解毒,特別是端午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質量最好,人們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擠出拌入麪粉搓成長條,晾乾備用。還把錠墨塞進癩蛤蟆嘴裏,將它掛在牆壁上,風乾後就成了中藥,此稱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畫一圈,病情就會得到控制。正因為有此風俗,這天的癩蛤蟆特別難捉,人們説它是“神蟲”,這天怕被人捉拿,都紛紛躲藏起來,故而民間有“癩肚蛤蟆躲端午”的俗語。

端午節這天,是孩子們最歡樂的時候。大人給他們戴上五毒肚兜,穿上黃色繡花鞋,手、 腳繫着五色彩線,脖子上掛着精美漂亮的香囊。他們神氣十足,穿梭嬉戲在人前背後。 孩子是婦女的理想模特,當孩子穿戴整齊,在眾人面前炫耀母親的女紅技藝時,婦女們心理上就得了巨大的安慰和滿足。這些凝結着母親一片愛心的兒童裝飾品,為傳統的端午節增添了令人心醉的色彩。

熱鬧歡快的周口龍舟賽

河南周口水域廣闊,穎河、沙河、賈魯河、渦河、汾河貫穿西北東南。河內舟楫雲集,桅檣如林,素有“小武漢”之稱。每年初夏的端午節,這裏人山人海,歡聲雷動,人們從四面八方彙集周口,觀看一年一度的端陽龍舟會。

周口是中州有名的龍舟之鄉,端午鬧龍舟是這裏的傳統風俗。周口龍舟與江南龍舟不同,江南龍舟體長頭尖,而周口龍舟體短頭平,輕捷靈巧,便於掉頭。江南龍舟裝飾較少,周口龍舟用綢布、花紙濃裝重彩,豪華俏麗。周口龍舟比賽時,每隻龍船上都有一名固定的“拿手”“扳棹手”、“鼓手”、和十名“劃手”。大家羣策羣力,配合默契,雙槳舞動,輕舟如飛。

周口龍舟賽的比賽項目除競渡外,還有拔河、捉鴨等。拔河時,一根繩子連接兩條龍船,雙方奮力向相反的方向划動。水上拔河比陸地拔河複雜,除力量競爭外,還有技巧、智慧的較量。划動的槳板,好似踏地的雙腳,要想立地不動,需奮力划水,一點也不敢懈怠。如果想戰勝對方,就需要全船人同心協力才能取勝。

捉鴨,是周口端陽鬧龍舟活動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項內容,民間稱它為賞標。這項活動由兩方船隻來進行,一方是划動的龍舟,一方是綵棚高聳、彩旗飄揚的大綵船。一陣鞭炮聲後,綵船上拋下數只活鴨。各綵船鑼鼓齊鳴,眾龍舟競相追鴨捕捉。鴨子驚叫着向四方游去,龍舟掉頭尋找,緊急中,隊員們手忙腳亂,往往舟舟相碰,水面上浪花飛濺。捉鴨時,龍舟上的人不能下水,只能用一種木質月牙形的鈎子來捕捉。划龍舟的隊員捉到鴨子後,看鴨腿上綁的布條,就可以知道是哪家綵船的鴨子。然後把鴨子交給綵船,綵船把準備好的物品獎給龍舟上的隊員。如此反覆,捉鴨競賽持續進行。

節日的周口,沙潁河水面上鞭炮此起彼伏,龍舟迴旋激浪,岸上歡呼雀躍。享有“江北龍舟”之譽的周口龍舟,真是意趣盎然,其樂無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duanwu/le0g3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