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精華)清明節隨筆15篇

(精華)清明節隨筆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清明節隨筆15篇

清明節隨筆1

“清明時節雨紛紛”果然如此。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掛紙。

我們走進農村,漫步綠易盎然的草原上,那裏到處鳥語花香,一路上我邊玩邊觀賞那植物世界,啊、原來植物也很堅強呀、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管是下雨、打雷還是火燒到死不了。讓我很佩服。

我們來到墓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美麗無比。墓前還有幾隻布穀鳥,那布穀鳥的叫聲真是可愛。有趣極了,彷彿我自己也變成了一隻翩翩飛翔的鳥兒。媽媽見我在那發呆就提醒了我燒紙錢。那時我才想起來我是來燒紙錢的呀。

經過那件事以後,我就一放假就叫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原來農村是這麼的美呀!

清明節隨筆2

哀傷的氣息一直沿着低矮的土坡向上爬,爬過五彩的河堤,爬過擁擠的羊圈。羊兒們不再咩咩叫,有所察覺地安靜了。空氣中絲絲的潮濕,增添了幾多哀愁,或許在哪個人的臉頰,淚水已不可歇止地流下來。

那片鬆軟的古桐色土地,被雜草掩蓋着,若有若無。

外祖母拉着我的手,努力地往上爬,有時,外祖父會過來拉我們一把,外祖母的滿頭銀絲便拂過我的臉。我拿着一根竹竿,慢慢地撐着,聽他們講那過去的故事……

那矮矮的三個小土堆,可是我長眠在地下的`曾祖先們?清煙裊裊,紙絮紛飛,和着人們的思念和愐懷。我輕輕捧起一把黃土,唯恐驚醒沉睡的他們。往事在外祖父的敍述中,緩緩展開,那是一段充滿硝煙的日子,這裏記載着他們傳奇而又平凡的一生。我靜肅在墓前,哀思如潮,恍惚間,彷彿聽到先人的聲音在耳旁響起。

荒涼的山上又起了悽清的雨,讓活着的人更加懷念那些離去的人。

清明節隨筆3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我和婆婆,爺爺,二姑一起去廣安上墳,這一天的天氣有點陰沉,好像要下雨的樣子,讓我想起了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句。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菊花、還有炮竹、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而我則和爸爸一路找着祖祖的墳,那裏的墳可真多。

到了祖祖的墳以後,我們先燒香,接着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燒給祖祖,願祖祖在天國裏得到很多的.錢,買東西給自己吃,買自己衣服穿,買小轎車開……等等一些要買的東西。每年上墳都是這些程序:一、燒香。二、燒冥幣和一些天國用的東西。三、叩頭。四、燒鞭。這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紀念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又浮現在我的耳邊,每當想起這句詩句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些離我們而去到天國的親人,總是不禁的想起他們,想起他們的對我們這些人的好,而這些人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會每年4月4日去看他們,替他們掃墓,也算是一種寄託哀思吧!

清明節隨筆4

哀思日活動結束了,整個活動開展的還是比較順利,有自己摸索到一些的經驗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一、經驗談話的不充分

因為剛好是清明節後回來開展活動,因此在活動前我先開展了關於清明的談話活動:“在清明放假的三天中,你們都去了哪些地方呀?”孩子們都很願意説,有的説去外婆家了,有的説去遊樂場了。但是孩子對於上墳掃墓的經驗都沒有,於是我簡單的和孩子説了關於上墳掃墓的相關事宜。但是因為之前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所以怎麼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説給孩子聽,讓孩子更能理解關於清明還需要改進。

二、故事內容的選擇

因為小班幼兒有一定的移情能力,能夠理解他人的感情,所以想借助卡通故事這樣的形式來幫助孩子理解親人的離開,但是《長大也要做個好爺爺》是關於大班的生命教育繪本,繪本內容很長,有些話語對小班孩子來説晦澀難懂。雖然我已經把故事部分內容刪減掉,但是這樣整個故事就相對不完整,不能很好的`體現小小熊和熊爺爺的情感,也就對之後的分離不能有深刻的感受,所以説出了這個繪本以外,有沒有更好的故事內容可以來給孩子閲讀、欣賞,能不能找到一個更合適小班幼兒的內容呢?

三、自身情感體驗的缺少

哀思日,讓孩子感受體驗哀思的情緒,除了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孩子瞭解這種情緒,那對於孩子自身的體驗來説,怎樣去做呢?這是本次活動開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我自己開展活動中存在的困惑。因為孩子還很小,他們很少有這種親人離去的體驗,包括我設想的最喜歡的動物離開了,孩子也基本沒有這樣的體驗。所以整個活動孩子對哀思的情緒情感體並不強烈,很難體會。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對哀思這種並不常遇到的情緒有了初步的瞭解和體驗,他們知道當親人離去時會難過、會傷心、會想念。通過折小船祈福祝願,孩子們非常開心的參與,他們幫助小小熊帶給熊爺爺美好的祝福和想念,這是孩子們內心最純真最美好的部分,也是整個活動我覺得得到了昇華之處。

清明節隨筆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成為了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在於飲水思源,在於對“過去”的懷念與感謝,在於對“未來”的責任與展望。“一年之際在於春”,清明象徵着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開始,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憧憬。

自古以來,清明祭祀不僅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傳承。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中國人都會採用各種形式悼念自己的親人。今年的清明節,我區東片三鎮大學生村官去桐鄉革命烈士紀念館緬懷先烈,見證了古樸淡雅的祭祀過程,讓我們年輕一代對“綠色清明”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

我們在烈士紀念碑前,集體敬獻了花圈,默默哀悼了三分鐘,最後在紀念碑附近環繞一週。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撒熱血,最後留給他們的'是一座永恆的豐碑,永遠佇立在廣大人民的心中。我們在紀念館中,瞻仰了烈士身前用過的日常物品,每一件都是那麼自然、淳樸,折射出烈士們的高貴精神。

20xx年的我區“清明節”羣眾文化活動主要以祭奠祖先、緬懷先賢、追憶先烈,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為活動主線,通過祭掃、文化活動、體育活動、講座展覽、踏青綠化等開展一系列羣眾文化活動。通過獻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樹,講一段故事,播一段音樂等健康時尚方式寄託哀思。告別祭祀陋習,祭祀日不要墓地燒紙、燒香、燃放鞭炮、野外用明火。桐鄉區實行錯峯祭祀,安排免費接送班車,科學合理安排節日祭祀時間。

事實上,,每年都有許多上班族不能掃墓祭拜先人。在清明這一特殊的日子裏,翻翻先人的筆錄,甚至是捧着先人的遺照遺物睹物思人遙祭先人,這也是緬懷先人的一種方式和途徑,方便快捷,甚至更動情更感人。

互聯網時代,對於那些沒空去掃墓的人來説,網絡空間也可成為他們悼念先人的重要方式。網上掃墓環保節儉,沒有時空的限制,因而受到眾多桐鄉區民的歡迎。

清明節作為我國特有的祭祀日,我們在緬懷先祖的親情之旅中,應樹立科學文明的祭祖風尚,遠離那些烏煙瘴氣的封建迷信活動,儘量做到文明祭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才能打造出__的“綠色清明節”。

清明節隨筆6

冰雪在和煦的春風裏漸漸消融,寒氣也將 在黑暗盡頭偃旗息鼓。 風沙中捲起的一頁滄桑,在冷漠中,黔魂凝睇。它蕩動在綿綿的薄霧裏,像早春裏的塵夢,被冰雪纏住了腳步,不見日暖,不見朗晴,不見春紅。悽迷在空曠的阡陌上,旋轉着流動的清魂,半睡半醒。陰雲泣雨,蒙避了藍天的色彩,沉眉垂首,蕭蕭而落。淋濕了飄動的絲巾,淋濕了無根的腳步,也淋濕了滿地青痕的延續。一席連天的衰草,正在萌發。綠色的生命,等待重生。

溝壑起伏的原野,縱橫交措。平坦無邊的長壟,一望無際。在沉重的回望中,在雨絲風片的遊離中,我鬱悶在這般清冷的日子裏,又見清明。順着那條熟悉的鄉路,我帶着淡淡的憂傷,走近故鄉,走在進蜿蜒曲折的小徑上,朝野外的荒冢慢慢靠攏。遠遠望去的山林,似乎有一股熟悉而温暖的氣息,迎面撲來,把一些零亂的思緒,沉痛的壓在心頭,使我的心情很低很衰。我向往着藍天白雲的恬淡,對生命的感喟,對亡者的懷念,把我的思念送進天國,以告慰先人。清冷的風,伴着清冷的雨,使我的情愫輾轉反側,百感交集。

相通的血脈,是一條難以割捨的根蒂。脈脈的親情,是世代相傳的聲息。走近清明,就走近了你。傷,是真情的回放,痛,是生命的意義。我流連的腳步,在風中駐足,看那些遠去的故事,有你深沉的背影,在漆黑的長夜裏,轉瞬即逝。我徘徊的思緒,在雨裏回憶,聽從前的聲音,看你的音容笑貌,在浸滿淚水的眼裏,慢慢遠離。在那些殘留的精彩裏,有許多無語的期望,那便是你生存的坦蕩,魂歸的安寂。

幽靜的小路上,行人稀稀落落,來來往往,低靡着悽婉的情緒。男人的臉上寫滿凝重,在前面匆匆領路。女人的臉上掛滿憂傷,拿着各種祭品,緊緊相隨。女孩兒換上素淡的衣褲,不再花枝朝展。男孩兒一改往日的瘋狂,而安分守己。白髮的老人,沉寂在安靜的角落裏,發出長長的歎息。感歎人生的短暫,生命的可貴,面對死亡的憂傷和恐慌。

烏鴉落在荒蕪的古陌上,飲泣昏曉。喜鵲盤旋在柳林的上空,鳴啼春冬。縷縷紙煙從悲泣聲處,繚繞着升騰起來,再向四處緩緩飄散。燒掉的紙錢是生和死的相接,燃過的煙灰是陰陽兩界的過渡。一抔黃土,牽動着千里萬里的路途。一縷清魂,連着飄泊不定的人生。根,是一條扯不斷的相思路,無形無聲,無止無休。燃着的孔明燈,扶搖直上,躍上一片青雲。向着雲上的天空,隨風遠行。那是靈魂自然的超脱嗎?還是後人對先人的最大慰籍?生的走了,無怨無悔。再生的又走了,一代又一代。生死輪迴,脈脈相承,生生不息。

憂傷或許也是一種自醒。面對前人走過的路,應該怎樣延續,有時也能成為動力。離開墓地後,沿着田野裏的車馬大道,順路來到 了悸動的松花江邊。遠遠望去,緩緩移動的支流,冰排碰擠。一些停滯的遊船仍舊留在岸邊,彩旗飛舞,四處張望,在等待着啟動的時機。踏青的`人們,沿着江邊的葦蒿塘,在遍地馬蓮叢的縫隙裏,尋找着剛剛露頭的柳蒿芽。似乎想把這一片新鮮的嫩綠,放進自己的收穫裏,用一聲聲嘻噓的驚歎,炫耀着春天的無償賞賜。俗語裏説:“清明難得晴,穀雨難有雨。”不知那些冒雨趲行的遊人們,對一路採來的無限春景,是否也如我此時的心境?

酒,是水與火的磨鍊和考驗,陰與陽的重合與交融。牧童那一指千年的酒香,曾經醉倒多少痴情的兒女。古往今來,那些漂泊四海的遊人,醉倒在路邊,又怎樣將那些傳奇的佳話,誦成大夢方醒?一杯濁酒解千愁,它能將那些旅途勞頓的人們,停下腳來,摘掉華麗的面具,卸下一身的偽裝,做短暫的安歇。它能讓人們拋去所有的煩惱,把滿腔的鬱悶排解一空,在鄉土和鄉情的温馨裏,回到真實之中,然後酣暢淋漓地做個好夢。累了,倦了,傷了,痛了,一切也都消失在夢中。

路走過了,才知道其間的曲直深淺。生活經過了,才懂得苦辣酸甜。離我遠去的親人,是傷與痛的懷念。清明是回首人生,珍惜生命的終點和起點。

日落西山,酒醒黃昏。在迴歸的長路上。我想到了一代佛學大師李淑同的詩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清明節隨筆7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是一年春草綠。所有的思念化做春風春雨飄向湖岸。爸爸,在另一個世界裏,您還好麼?

爸爸,在這個寧靜的清明節,女兒多麼想去看看您,可是依祖上的規矩,女兒出嫁以後是不可以為孃家人祭祖的。淚水如泉,懷念無處不在。爸爸,不知您是否還記得那些過往的潮汐。

那是一九九三年深秋一個平凡的日子,我的生日。清早起來就收到室友温馨的祝福和美麗的禮物。吃罷午飯後,我坐在宿舍裏看書。有敲門聲。我打開門,高大消瘦的爸爸拎着一個大包站在門外,“我本想在十二點前趕到,和你一起吃午飯的,可是車晚點了……”爸邊説邊從包裏掏禮物,都是我愛吃的零食。我和爸一起去師院小吃部就餐。下的`肉絲麪。我把餐票遞給廚師,被爸爸擋住了:“今天該我請客。”永遠幽默瀟灑的爸爸把錢遞過去,把餐票又塞回我手裏。這是一個永遠不會老,也不肯老的爸爸!

麪條做好了,我和爸在二餐廳用餐。爸爸把他碗裏的肉片全部挑出來,夾到我碗裏。“爸爸……”淚水湧出來,我不知道從近兩百里外的故鄉匆匆趕來的父親餓不餓……

飯後爸爸帶我去市裏,二路車遲遲不來,我和爸爸步行去市區。我只希望時間永無盡頭,讓我陪爸爸好好走一走。我想起了艱辛而幸福的童年。那時爸爸常年拉車步行去潢川送大缸,來回一趟得好幾天。那時我大約三四歲,爸爸出門一回來,就把我拋到半空中:“好想我的女兒!女兒真乖!”擁有濃濃父愛的童年是多麼快樂幸福!歲月一去不復返,但它永存我心中!

我和爸爸走到市區,爸爸想給我買些東西。我什麼也不想要,因為我知道家裏並不富裕。多年求學已花了父母好多錢,我用錢應該有節制。我常想,父母對我這麼好,我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讓他們在夕陽裏欣慰地微笑呢?這樣的欣慰,是父親用一生艱苦勞作的歲月換來的。

在這樣一個清冷的日子裏,我又想起了您———爸爸。陰陽相隔,思念好苦。難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那麼,在這個青草悽悽的清明節,爸,您是否還掛念着在世的親人呢?

爸爸,一路走好!

我和爸爸走到市區,爸爸想給我買些東西。我什麼也不想要,因為我知道家裏並不富裕。多年求學已花了父母好多錢,我用錢應該有節制。我常想,父母對我這麼好,我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讓他們在夕陽裏欣慰地微笑呢?這樣的欣慰,是父親用一生艱苦勞作的歲月換來的。

在這樣一個清冷的日子裏,我又想起了您———爸爸。陰陽相隔,思念好苦。難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那麼,在這個青草悽悽的清明節,爸,您是否還掛念着在世的親人呢?

爸爸,一路走好!

清明節隨筆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小,老年人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老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早上,我便與老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與冥幣。於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是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牀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奶奶又對我與老爸講述了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九零後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是通過奶奶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裏浮現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老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小草從土裏就像衞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裏。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着祭祀先人,各個都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與香爐。老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着老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着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老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燒着的紙錢,同時説:“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裏默記着……我學着老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説上幾句話,但是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着掃把將公墓小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着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説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有大收穫。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太奶掃墓,並對他們説,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節隨筆9

我向來喜歡春山如黛、泉水叮咚的春天,與生俱來害怕寒冷的我,每到冬天來臨的時候就開始期盼温暖的春天,盼望可以甩掉棉衣卻也不再凍傷手腳的美好日子。

我的生機是屬於春天的。生在西北,不像四季温暖如春的南方,於是春天在我的心裏顯得彌足珍貴。兒時的記憶裏,瀰漫着好多春天美好的往事。喜歡用報紙糊風箏,起風的那天,定會帶着堂妹去山上放。西北老家春天的風可大了,有一次還把家門口一顆老杏樹攔腰折斷了,所以風箏糊的再笨重,也一樣可以飛上天。跟鄰居家的孩子去焦溝河裏抓蝌蚪,用瓶子兜回家倒在門口的一個廢棄的石槽裏,盼望着它們早些變成青蛙……

這是我在異鄉蘭州的第一個春天,恰逢清明學校放假,便約上故友去郊外踏青。

春水初生,春林初長。漫步在黃河岸邊,聆聽黃河水滔滔的歌唱,夾雜着這個城市白天的喧譁,那種小時候在農村隨處可尋的寧靜似乎是那麼的遙不可及。遍地都是“城市化”的綠草地,方方整整的。所有的草全是一個品種,一樣的個頭,清一色的色彩,如出一轍。這使我又想起故鄉的春天:每到這個時節極其的熱鬧,滿山遍野挖野菜的'人特別多,嫩嫩的苜蓿,苦澀的苦苦菜,還有微帶辣味麥喇喇……那裏的山川草木是上帝的恩賜,人們不分你我,按需分配,婦女們挎上一個竹籃,哼着小調,領着自家頑皮的小孩,往山上去了,不用費多大功夫,便能摘上滿滿一籃子,於是在黃昏時分,各家的飯桌上都會有幾盤醋溜的野菜,是那麼的可口,雖不像周作人江南故鄉的馬蘭頭的薺菜,卻也是另一種風味。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放眼望去,黃河岸邊的楊柳都吐出新嫩的枝芽,在嬌柔的陽光下更是春意融融,料峭的春寒終將向我們揮別,其實,再和熹的春光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城市生活追求的腳步,不過終有一天,還將回歸自然。就像王安憶在《憂鬱的春天》裏談到的那樣:“城市是混凝土的世界,本沒有鮮明的顏色和格調,只有等到憂鬱成為生理的病症,才會正視春天的感傷。”回眸人類走過的歷程,從一開始就上演着征服自然的大戲。遠古的刀耕火種已經腐爛,農業文明的斧子已經鏽跡斑斑,我們自豪而倉促地踏進了工業文明的新天地,被那裏的世界矇蔽了雙眼,頭腦充斥着金錢與勢力。於是,有了遍地的工廠,滾滾的煙霧,沒有了清澈的河流,碧藍的天空,如今,連春天也更難尋覓。不過,憂鬱的背後總還是好的吧,我相信這樣的現狀不再久遠,若干年後的春天一定花紅柳綠,遍地芬芳。

郊外四野裏的桃花,此時是如此激奮,誇張地吐出粉紅色的花瓣,進襲這座城市混凝土的外壁,你必須經過憂鬱的歷練,才有對自然的崇敬之意,才有抵抗力,抵抗這樣的春天。

清明節隨筆10

又到清明拜山時一年24個節氣,清明節應算得上有點名氣。

清明的出名,不只是因為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之所以讓每一個炎黃子孫難以忘懷,恐怕緣於清明是一個特定的日子。

據説古人常把清明與寒食聯繫起來,而寒食又傳説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為紀念功臣介子推而定的,此日嚴禁煙火,以掃墓、踏青、插柳、寒食為俗,故而清明那天,人們都紛紛上山或遠行,給自己逝去的親友送去一份濃濃的祝禱。

廣州從化人清明期間的祭祀叫拜山,這與內地的掃墓很有些不同,一是這裏的拜山時間長,一般説整個4月份都是拜山期;二是這裏拜山的規模大,他們往往是一個村、一個家族同時出動,那浩浩蕩蕩的車隊和漫山遍野的人羣,讓那些內地人看了真有點不可思議。曾有在從化工作的內地朋友跟我探討過這種現象,其實當初我對這種現象一時也難以理解,後來,在從化生活久了,對這裏的人們及民風民俗有了一定的.瞭解,因而也就漸漸地品味出了這種活動的意義。

清明是祭奠的日子。你看,漫山遍野的爆竹硝煙在春風的輕拂下,和微微冰涼的雨絲交融在一起,在墓冢間久久地飄蕩,它給祭掃的人融成一種思念,化成一種寄託,變成一種期待,生生把一個或雨或晴的日子變成了一個節日。

清明也是生者和死者共同的節日,是一條連接着人間和陰間兩個不同世界的繫帶,只憑着一柱香火,幾樣果品和“三牲”,就足以把出生、成長、死亡一起概括了。

在親友墓碑前祝禱已經不再單純是一種追思,更多的是對生活和生命的一份嚮往和祈願。不管是默然不語還是泣號連聲,都是一種情感的宣泄,昭示着生者和死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清明時節,山上的杜鵑花都開了,奼紫嫣紅地瀰漫開來,放眼望去,那山好像燃燒着的火焰,點燃着拜山人的激情。相映之下,山那邊的小草也因此分外的綠,而且,都一律很鮮亮地掛着晶瑩的露珠或雨珠,彷彿在一夜之間被誰抹上了如此厚重的色彩。春天便因此豁然變得分外嬌豔,分明讓在城中蜷縮了一冬的人們格外的心驚眼熱。

拜山歸來,信手在漫山的花叢中折上幾枝,很誇張地舉着招搖過市,回到家後插人花瓶裏用水養着,花不香也不名貴,但也算把遲滯在山野裏的春天擷回了幾許,擺進自己的生活裏。

清明是季節裏一座光滑的橋樑,哪怕一年寒風呼號,開春時雷雨交加,無論那雨水多麼的肆虐,到了清明,那雨也變得不再那麼凜冽,何況再過十幾天,遍地的耕牛就拖着犁耙在田野裏來回地遊走了,一年中繁忙的春耕季節又來臨了。顧名思義,清明應該有清亮的天空,明淨清新的空氣,但清明的時候往往都是細雨綿綿。有時太陽不經意要從鉛灰色的雲層裏探出半張臉,只一下就把大地上那稚嫩的草芽充足了活力。

因此,每年的清明拜山期間總是裹攜着雨水和陽光。明白了這些,你就明白了從化人拜山的內涵。

清明節隨筆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託給我們以思念,相隔數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無聲。——題記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一個不太受歡迎的傳統節日——在這時,想起已逝的親人、朋友,許多人多會不禁潸然淚下——這情,這景,可有誰會開心高興呢?

可至少我是為他們高興的。

——清明,掃墓,除盡那墓前的灰塵,放上作為供品的水果,點心。焚上幾根香,裊裊煙霧升起,籠罩在墓碑前,寂寞而憂傷。也許,那是一座無名的墓,墓碑孤獨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個鮮活生命長眠的地方。那不是無主之地,那是他們的,庇佑親人的最終愛念;最後的篇章。

清明時節,細雨綿綿,清風瑟瑟拂過面頰,像葬禮上的悲涼樂章。親人們,朋友們長眠於這廣袤的大地之中,也許數百年後,也許數千年後,他們終究會歸於塵土。而這裏,是他們最後的歸宿,他們人生路途的終點站。可人生沒有最終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親朋好友對他們最後的悼念……

在清明時節踏青,不知是誰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時,走過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温暖的草地。尋找着永遠離開的人,他們在這裏留下的痕跡;——帶着對已逝之人的思念,帶着他們對這世間的.最後一絲眷戀……

清明,掃墓,是對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對親人的勸慰;清明,踏青,是對已逝之人的懷念。

清明這個節日,是我們對已逝的親人朋友在這世界上最後一點留存痕跡的證明——證明他們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曾活在這世界上。

試問:那“路上行人”為何“欲斷魂”?因為,他們,在懷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它也許很短,在不經意間逝去,可它同樣也很長。在即將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裏,永不泯滅。

  

清明節隨筆12

清明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每年的4月4日,人們都會早早的起牀,到祖先的'墳前去祭奠。我也不例外,因為清明節學校放假一天,一大清早我就跟着媽媽去了陶山。

清明節想去叫輛出租車都有點困難,好不容易才攔住了一輛出租車,我們剛把大姨接了過來,出租車就一轟油門,朝陶山奔去。車窗外面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車特別的多,離陶山已經不遠了,可是最不願意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堵車了。司機見勢不妙,趕緊調轉車頭朝馬嶼那邊的高速公路開去。

一路上,司機嘴裏不停地罵罵咧咧,還想把我們趕下車去。高速公路也開始堵車了,我們只好拐進了老路。歷經了“千辛萬苦”,我們終於到達了外公家。舅舅、舅媽還有弟弟都已經在門口迎接我們了。鋤頭、鐮刀這些缺一不可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着我們出發了。這是,天空又開始了哭泣,一顆顆“淚珠”滾落下來,我不禁想到了詩人杜甫寫的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説不定呀是老天爺為了替杜甫圓這個謊才每年清明都下雨。

按照現在的天氣,想要步行走到那裏是不太可能的。三輪車立即騎到了山腳下,我過去一看,呀!外婆的墳墓都快不見了。旁邊雜草叢生,都快把墳墓給淹沒了。舅舅的鋤頭馬上起了作用,雜草被一一斬除。其實我知道,這是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要花很多力氣,有些草上還有刺,一不小心就會被扎到。

草鋤完了,花早就已經買好了,最後我把花籃擺在了墳頭。走的時候我又看了眼墳墓,現在的人已經不再那麼迷信,不會亂燒紙錢使大山上發生火災,只要送上鮮花和祝福就夠了。

清明節隨筆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小,老年人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老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早上,我便與老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於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牀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奶奶又對我和老爸講述了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九零後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裏浮現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老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小草從土裏像衞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裏。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着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老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着老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着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老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燒着的紙錢,同時説:“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裏默記着……我學着老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説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着掃把將公墓小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着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説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有大收穫。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太奶掃墓,並對他們説,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節隨筆14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所以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時間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時間,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所以,清明節也是關鍵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時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隨筆15

山窪裏、山丘上,野花點綴着,荒丘裏、土坎上,春花迎面怒放着,北國逢春綠綺怏然,又是一個清明節……

昨日春雨濃濃綿綿地清洗着北國大地,野草、樹木、各種花木都如清晰頭腦還神似的,煥發一種嚮往的奇麗的精神。北國世界馬上變容了。

低着頭,看着自己的腳尖,步步邁向那個難忘的山丘深處……

手裏頭,輕飄着花紙焚香,思緒漸漸陷入難忘的時光遠處……

夢幻着,寓童依戀温熱體,慈母慈父像似剛剛過去不久時……

墓冢丘,已是和融山丘般,野草荊棘封住着時光久遠的目光……

路邊小花點着小頭,搖晃着弱體,示意着我的到來。酸棗的峯刺向天際,宣告着我的到來。山桃花滿山遍野迎着我的身影,芬香隨風飄逸着,滿山滿溝,滿丘滿冢都是清明的幽香。

蒼老的軟腿也像老爸老媽般,軟軟地跪下,點燒着心意的紙錢,徐徐欲升思念。

“老爸老媽,如今兒和你那年一樣,也蒼蒼如舊了,慢慢地也難入丘冢地,不過有能力一天,就會來看望你們一次……”我心裏默默地念叨着。

歲月如梭,如今就別説當年的話題了,誰知自己也就快七十捏張了,可我老在想你們的慈祥老容,久久不忘的還是我那童年的歲月……

如今的山丘好像沒有什麼變樣,那條深溝底處的.雄偉獨立土柱,還是那樣的挺拔,幾十米高個,它並沒有隨着歲月而倒下,可我們老得幾乎要倒下。

山坎上的荊棘在瘋狂似的野長,一顆比一顆高,一顆比一顆粗,杜梨木的白花繁茂,照舊地引來瘋忙的蜜蜂,翅聲嗡嗡,老遠就知曉蜜蜂忙活的非凡。可如今我已經不能和蜜蜂相比了,不能再忙活了,是悠閒點,可不由自主呀。

歲月已過多載,土地、荒山、黃土、山丘、野花、野草依舊,它們好像不把百年作為一個季節,也許它們的車輪就是千年一輪吧,大地依舊那樣陳久有力。也許它們的時光和步伐還很久很久,也許它們自己的路更遠更深,我們幾代人也看不到它們的步伐新痕,也只是它的腳印後邊留下的痕跡罷了。

這個季節裏,在路上遇到好多好多的熟悉面孔,各個幾乎同時在衰老蒼花,各個都在追索自己的童年夢想,老去的身影幾乎在同一時光回顧自己的春季,那是多麼嚮往,多麼貪婪的時段,人不像野草,不像山花,也不像山丘黃土,沒有它們的久勁,沒有它們那樣持恆。可人們的思念也可久久傳送。幾千年也能流傳古老的故事,幾千年也可以接送民族的英雄。

老屋、老樹、老路都慢慢遠去,老媽、老爸、老姑、老姨、老舅、老叔都慢慢久遠,剩下的也慢慢地進入歷史長河裏,只有那滾滾的浪濤的回聲。

老友、老哥、老弟還在奮鬥,老同、老童、老兄、老姐都在換新顏,時代年年更新,人們也在更新……

新的嚮往,新的愛好,新的朋友不斷出現,新的氣氛又在湧現,熱心擁抱新的時光,融進新的時刻,也許使人們更旺盛更有心勁,慢慢地和時代同步進取,老老夕陽更年輕更有意義。

標籤: 清明節 隨筆 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m751g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