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節日範例 >清明節 >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合集9篇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合集9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習俗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合集9篇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1

清明節快到了,今天,我們烈士陵園,沿着台階向上走,兩邊高大的松樹丶柏樹都鬱郁蒼蒼掩映着台階非常美麗。

很快,我們走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前,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又肅穆,高高地聳立在烈士陵園中央。上面醒目地寫着“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等字樣。望着革命烈士紀念碑,我們肅然起敬。這時,大隊長宣佈”革命烈士紀念活動現在開始“!下面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做完儀式後,我們圍着革命烈士的墓轉了一圈,大家個個神情嚴肅,紛紛向革命烈士的墓碑敬禮丶獻花。

儀式結束後,我們去革命烈士遺物陳列館參觀,剛進門,牆上掛着的革命英雄的相片映入我們的眼簾,正前方的牆上還掛着一塊大牌子,上面記載着革命烈士的名字,最引人注目的是陳列館中間的一個玻璃櫥窗,裏面陳列着革命烈士的遺物:有記事本,有獎狀,有日記,這些都記錄着革命烈士的生活和工作。

回家的路上,我心情非常感慨,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英雄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2

海南人清明祭祖時,還有吟誦祖訓族規的民俗傳統,海南省非物質文化研究會會長符策超説,海南漢族人均為大陸移民,唐以前漢族人遷居海南約有2萬人,宋代遷入約10萬人,清代激增至200多萬人。入瓊的姓氏約100多個,入瓊始祖約300多人。為了紀念入瓊始祖,後人紛紛在各地建有‘祖廟’,多在清明之際便舉行祭祀活動。這些祭祀活動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頌入瓊始祖功德。

“民間祭祀過程中,還要念誦祖訓族規格言,而這些祭文、祖訓、族規均是一篇篇絕妙的歌謠,”符策超對唸誦小部分符氏族訓三字經,“愛祖國,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婦,篤親族,講團結,睦鄉鄰,慎交友……”今天聽來,這些祖訓歌謠仍具有教育意義。

海南人掃墓時,以豬、鵝、魚、糕果點心祭祀,焚香化寶。也有同姓居民抓豬拉羊到始祖墳上祭祀,祈求後代子孫繁榮。,清明祭祖分兩種,先為祭“己祖”,以一户或幾户為單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擺放好“三牲”、乾飯等祭品,人人跪拜。後為祭“眾祖”,以幾十户或幾百户為單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參加。將備好的祭品帶到先人墳墓祭拜,清除雜草,添上新土。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3

清明

前後往往細雨飄飄,和風拂拂,這時的風和雨,都是人們喜歡的,所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説明春天來了,人們可以外出活動,呼吸新鮮空氣了。農村對清明雨尤為重視,古諺語有“清明前後一場雨,強如秀才中了舉”。

把清明雨看得如此重要,可見農民對於春雨的冀盼是多麼殷切。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清明前一天可以掃墓嗎?當然不同地方的説法也是不一致的,想了解更(來自: :清明節不宜)多就接着往下看吧。

清明節的前一天上墳還有一種説法。這一天有人稱“韓氏節”。據説以前一位皇帝錯殺了他的大將韓世忠和梁紅玉夫婦,深感愧疚,便請著名道士做法,使全國所有的在清明節前一天上墳的人們給自己祖先敬獻的東西,全部轉移到韓氏名下。所以清明前一天上墳對你的先祖來説你奉獻的東西他收不到。

傳説清明節陰間要開大會,沒有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加大會的人必須舉着子孫送的旗子才能入場。因此,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明節之後。

有些地方在清明當天上墳,因為清明這天嫁出去的女子要回來給父母上墳。她兄弟就要招待她。“早清明,晚十一”的意思是,清明上墳在12點以前,上了墳才回來吃飯;十一上墳在吃了中午飯後。也有人説,清明上墳,一般都在清明之前,或者在清明當天燒紙。傳説那時燒紙一百頂二百。

福建閩南並不一定只在清明節掃墓。掃墓日期一般有兩種,泉州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後幾天,漳州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九年級的上巳節附近掃墓,客家人則通常在春節之後。

方式是,清理完墳墓環境後(如雜草、樹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後祭拜祖先。祭拜完後在墳墓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墳墓修繕完畢。清明節當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潤餅,這是源於寒食節的習俗。

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農曆鬼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週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4

清明節,我們這裏按照傳統 ,要給死去的親人上墳,而作為我們國小生,學校則組織給革命烈士掃墓。

4月5日——清明節,上午,我們全體國小生胸前戴着小白花,排着整齊的隊伍,邁着整齊的步伐,懷着沉重的心情,帶着無限的敬意,來到“抗大分校”舊址——滿家村西頭。

這裏原來是一片慄園,至今有三棵蒼勁的慄樹屹立於舊址之上,使我們這些國小生油然產生一種敬意,這就是我們少先隊活動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之一——抗大分校舊址。

聽老人們説,當年抗大學員就是在這片慄樹林中生活、學習、戰鬥,後來由於叛徒的告密,使這裏的學員受到了迫害和圍攻,最終只逃出了幾名學員。這裏留下了革命前輩們活動學習的足跡,戰天鬥地的精神,這裏有我們世代嚮往的故事和革命精神。

我們懷着無限的敬意肅立在紀念碑前,向所有的革命烈士表達了無限的哀思和無上的敬意。在紀念碑前,我們舉行了《革命精神代代傳》為主題的演講,在老師和學生的演講中,我們更加清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和理想,更加感受到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感受到我們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安寧。

我雖然沒有參加演講,但我卻非常清楚的知道: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只有今天好好學習,以後好好工作,才能更好實現國富民安的夢想和目標,才能真正地接過老一輩革命家的“槍”,圓一代又一代人的革命和生活理想。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5

一進到烈士陵園我就感到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我們首先來到烈士墓前,烈士墓正前方的墓碑上刻有陳錫聯將軍的題詞:“豫北反攻作戰英勇犧牲的戰士們永垂不朽!”帶隊的老師告訴我們這裏埋葬着為了奪取豫北反攻戰勝利而犧牲的一百七十八位無名烈士的遺骨,除兩位營長是用棺材安葬的,其餘的烈士都是用幾尺白布掩埋的。

聽到這裏,我覺得,雖然那個戰火硝煙的年代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但是那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彷彿又出現在我的眼前:董存瑞捨身炸碉堡、江姐英勇就義、邱少雲烈火中永生、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抗擊敵人……烈士陵園裏埋葬的烈士跟以上的烈士一樣,都是為了國家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懷着無比沉痛的心情向烈士們敬禮。我把自己親手製作的代表聖潔而莊嚴的小白花放在了烈士們的墓碑前,以表達自己對烈士的悼念和崇敬之情。

在那裏,我看到兩位阿姨為烈士們買來了水果、鮮花和紙錢,很莊嚴地向烈士們敬禮獻花,忍不住向前詢問,原來她們是附近的村民,是自發前來為烈士們祭拜掃墓的。阿姨告訴我們説:“烈士們犧牲之後可能都沒有留下後代,我們都是烈士的後代,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如果不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就換不來我們現在安定、幸福的生活。”聽了阿姨的話我熱淚盈眶,感慨萬千。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幾天,清明節的氣氛似乎特別濃。大街上飄着綿綿的細雨,行人們都神情肅穆、滿臉哀思地捧着一束束鮮花,朝墓地慢慢地走去。

大家來到外公的墓前,外婆將鮮豔的彩條掛在外公的墓碑上,在墓前放上了一束純潔的淡黃色鮮花。美麗的鮮花將照片上的外公襯托得格外精神,外公的臉上路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但在同時,我也不免產生了一陣陣心酸。是呀,從前那麼疼我、愛我的外公已經沒有了,我再也得不到那些愛了,外公,我能不想你嗎?

大家在外公的墓前默哀了五分鐘,誰也沒有説話,因為大家不想提起那些傷心的往事,那隻會讓大家更加難過地流淚。燒金元寶的時候,我在心裏許了一個願:外公,祝您在天堂一切都好!祭拜的時候,我又在心裏默默地對外公説:“外公,如果有下輩子,我還要做您的外孫女!”要走了,我邊回頭,邊走路,直到看不見外公的墓為止。外公,我真想永遠和您在一起呀!

回憶能給大家帶來歡樂與痛苦,但是做人也要學會向前看,要學會珍惜。只有學會珍惜,才會感覺到幸福。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7

今天是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早上9點半,天仍然下着小雨,我和爺爺冒雨到香溪洞的路邊給太爺,太太掃墓。我們先在興安門坐4路公交車到香溪路口下車,然後和爺爺步行20多分鐘才來到香溪路旁邊的墓前。我的太爺和太太都是人民教師,生前在漢濱區教師進修學校工作,一輩子辛勤努力,培養了許許多多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我很敬重他(她)們,我要學習他(她)們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認真學好文化知識,長大以後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爺爺和我拿着掃把將墳前打掃乾淨,儘管天上仍然下着小雨,我和爺爺還是忙前忙後,終於將整個墳墓打掃乾淨。爺爺和我將準備好的花籃放在墳的兩旁,又把買好的清明吊掛在墳的兩邊。爺爺點燃了一把香,爺爺先給太爺太太上香,我也學着爺爺的樣子,把點燃的三根香插在墳前的香台上。我們又待了一會兒,才離開了墳墓。

這是我第一次給太爺、太太清明時節上墳,回家的路上雖然雨已經慢慢停了,但我的心裏還是有點悲傷。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跟前多盡孝心,儘自己的最大努力照顧好他(她)們。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荊棘,順着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眾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着小雨,準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着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清明節習俗作文500字)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説,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篇9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紮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

《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羣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1965年開始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標籤: 清明節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jr/qingming/vvlkk5.html